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土地利用調查成果

土地利用調查成果

發布時間:2021-09-27 08:51:03

1.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有什麼內容

您好!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的基本內容如下: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是以縣為單位進行的,其任務是分縣查清各村和各權屬單位的土地總面積和分類面積及其分布狀況,為建立土地登記、統計制度和科學管理土地提供依據。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的資本單位,農區到村(行政村),林區和牧區到鄉,並按全國統一的土地分類標准進行分類。調查所使用的基礎圖件,在農區是近期 1:10000、重點林區以及相應比例尺的航片或影象平面圖。通過野外調繪和補測,將地類界、行政和權屬界、以及變化了的地物界線轉繪到地形或影象地圖上。以修繪後的地圖作為工作底圖,量算出各類土地面積,並自下而上逐級統計匯總出各權屬單位及各行政轄區的土地總面積和土地利用現狀分類面積,繪制各行政轄區的土地利用現狀圖及其他相關圖件。
謝謝閱讀!

2. 土地利用狀況調查報告

國土資源部 國家統計局

全國農業普查辦公室

關於土地利用現狀調查主要數據成果的公報

根據國務院決定,我國自1984年開始的全國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截止到1996年全部完成,並將數據成果統一到了1996年10月31日同一時點。這次調查,全國組織了50多萬專業人員,採用航空為主的遙感資料和大比例尺地形圖,全野外實地調查的方法,逐地塊調繪量算面積,查清了每個地塊准確的土地數據。逐級匯總出全國土地類型、數量及分布。農業土地面積普查是全國農業普查的重要內容之一。這項調查是以全國土地詳查的原始資料為基礎,通過土地變更調查取得分行政村的耕地面積數據。這一重大成果為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制定有關政策、科學決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各地、各部門編制規劃和計劃等應採用公布的土地調查數據;農用地轉用、徵用等應以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確定的地類、面積為准。全國土地利用現狀數據根據全國土地調查結果變更後,農村土地承包、農業稅賦以及其他涉及農民負擔等現行政策都不作調整。

一、調查的全國主要地類面積

耕地:13003.92萬公頃(19.51億畝)

其中坡度大於25度的陡坡耕地607.15萬公頃(0.91億畝)

園地:1002.38萬公頃(1.50億畝)

林地:22760.87萬公頃(34.14億畝)

牧草地:26606.48萬公頃(39.91億畝)

居民點及工礦用地:2407.53萬公頃(3.61億畝)

交通用地:546.77萬公頃(0.82億畝)

其它為水域和未利用土地。

二、 我國耕地分布及質量狀況

(一) 耕地面積總量

我國用來種植農作物的耕地面積,包括新開荒地、休閑地、輪歇地、草田輪作地;以種植農作物為主間有零星果樹、桑樹或其它樹木的土地;耕種三年以上的灘地和海塗。耕地中包括南方寬小於1.0米,北方寬小於2.0米的溝、渠、路、田埂。據匯總的結果顯示:截止1996年10月31日,全國耕地面積為13003.92萬公頃(19.51億畝)。分東中西部地區來看,東西部地區的耕地面積較少,各佔28.4%,中部地區較多,佔4.32%(見表1)。

(二)耕地質量結構

在全國耕地面積中,坡度大於25度的陡坡耕地607.15萬公頃(0.91億畝)。分東中西部地區來看,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見表2)。按照國家有關規定,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應當有計劃地逐步退耕還林、還草,改善生態環境。

表1 東中西部耕地分布情況

地區
耕地面積
佔全國比重(%)

萬公頃
萬畝

東部地區
3695.59
55433.83
28.4

中部地區
5611.89
84178.33
43.2

西部地區
3696.45
55446.68
28.4

表2 東中西部地區25度以上的坡耕地面積

地區
耕地面積
佔全國比重(%)

萬公頃
萬畝

東部地區
38.67
580.00
6.4

中部地區
104.00
1560.00
17.1

西部地區
464.00
6960.00
76.5

在耕地面積中,無灌溉設施的耕地比重高於有灌溉設施的耕地,分別佔60.2%和39.8%;分東中西部地區看,東部地區有灌溉設施的比重大,中西部地區的無灌溉設施比重大(見表3)。

表3 東中西部地區有灌溉設施和無灌溉設施的耕地佔各自耕地面積的比重

有灌溉設施耕地比重(%)
無灌溉設施耕地比重(%)

東部地區
57.7
42.3

中部地區
32.9
67.1

西部地區
32.4
67.6

三、土地基本國情未變,貫徹執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仍是長期任務

在土地面積的調查中,以國際和國內標準的公頃和市畝統一了各地在耕地面積計量中普遍使用但標准不同的「習慣畝」。同時,對耕地的概念和口徑范圍也實行了統一標准,包括了北方寬二米、南方寬一米以下的溝、渠、路、田梗面積。全國耕地面積調查數比經常性的統計年報數大3506.83萬公頃(5.26億畝),主要是耕地面積數據的計量單位和統計口徑標准化了,數據准確了,實際耕地並沒有增加。

從人均耕地看,全國人均耕地面積0.106公頃(1.59畝),仍不到世界人均的一半,且地區分布很不平衡。人均耕地大於0.13公頃(2畝)的12個省,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北和西南自然條件較差、糧食產量較低的地區。人均耕地少於0.067公頃(1畝)的7個省(市、區),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和京津滬三個直轄市。這些地區自然條件較好,糧食產量高,但也是耕地大幅度減少的地區。

我國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耕地後備資源不足。這是我國國情的一個重要特點。因此,「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是我國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嚴格控制建設用地規模,實現耕地總量的動態平衡,是我們當前執行基本國策的重要措施和目標。

3.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整理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土地利用現來狀調查成果整理是源指土地利用現狀調查過程中的土地面積匯總統計,土地利用現狀圖、權屬界線圖的編制及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報告或說明書的編寫等工作。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結束後,整理的主要成果資料有:
(1)縣、鄉、村各類土地面積統計表和以土地權屬單位劃分的土地面積統計表。
(2)縣、鄉土地利用現狀圖和分幅的土地權屬界線圖。
(3)縣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報告,鄉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說明書。
(4)縣、鄉土地邊界接合圖表。
(5)土地權屬界線協議書和爭議原由書。

4.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的基本內容和主要成果是什麼

調查的資本內容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是以縣為單位進行的,其任務是分縣查清各內村和各權屬單位的土地總面積容和分類面積及其分布狀況,為建立土地登記、統計制度和科學管理土地提供依據。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的資本單位,農區到村(行政村),林區和牧區到鄉,並按全國統一的土地分類標准進行分類。調查所使用的基礎圖件,在農區是近期1:10000、重點林區以及相應比例尺的航片或影象平面圖。通過野外調繪和補測,將地類界、行政和權屬界、以及變化了的地物界線轉繪到地形或影象地圖上。以修繪後的地圖作為工作底圖,量算出各類土地面積,並自下而上逐級統計匯總出各權屬單位及各行政轄區的土地總面積和土地利用現狀分類面積,繪制各行政轄區的土地利用現狀圖及其他相關圖件。 調查的主要成果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工作結束後,應提交如下成果資料:

5. 農村土地調查成果

3.7.1.1 縣級調查成果

(1)外業調查成果:①外業調查圖件;②土地調查記錄手簿;③《土地權屬協議書》或《土地權屬界線爭議原由書》。

(2)數據成果:①縣級土地利用分類面積數據;②縣級不同權屬性質面積數據;③縣級坡耕地匯總數據;④縣級基本農田數據;⑤縣級基礎設施專業匯總數據。

(3)圖件成果:①縣、鄉(鎮)級土地利用現狀圖;②縣、鄉(鎮)級基本農田分布圖;③縣級耕地坡度分布圖;④縣級圖幅理論面積與控制面積接合圖表;⑤標准分幅土地利用現狀圖。

(4)文字成果:①縣級農村土地調查工作報告;②縣級農村土地調查技術報告;③縣級土地利用分析;④基本農田調查報告等專題報告。

(5)資料庫成果:縣級土地調查資料庫。

3.7.1.2 市級調查成果

(1)數據成果:①坐標系轉換整理成果;②市級各類土地分類面積數據;③市級不同權屬面積數據;④市級基本農田面積數據;⑤耕地坡度分級面積數據;⑥市級專項調查匯總數據。

(2)圖件成果:①1:10萬標准分幅土地利用現狀圖;②市級土地利用現狀圖;③市級基本農田分布圖;④市級坡耕地分布圖;⑤市級圖幅理論面積與控制面積接合圖表。

(3)文字成果:①市級農村土地調查工作報告;②市級農村土地利用及專題報告。

(4)資料庫:市級農村土地利用調查資料庫及管理系統。

6. 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中成果匯總的任務是什麼

(抄1)數據匯總。在土地襲利用資料庫的基礎上,逐級匯總各級行政轄區內的各類土地利用數據以及基本農田和城鎮建設用地等數據,增加非調查區域的港澳台地區的土地數據,形成國家及各級行政轄區內的綜合及專題調查匯總成果。
(2)圖件編制。利用資料庫管理和計算機輔助制圖等技術,採用縮編等手段對全國土地調查圖形數據進行整理縮編,編制出國家、省、地(市)、縣級系列土地利用圖件、圖集和各種專題圖件(集)等。
(3)成果分析。根據土地調查結果,結合相關資料信息,開展土地利用狀況分析。對耕地、基本農田等各類土地的數量、分布、利用結構及其變化狀況進行綜合分析,評判土地利用的集約節約程度,預測變化趨勢,為土地開發潛力挖掘,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提出建議。根據土地調查及分析結果,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編制第二次土地調查報告。

7.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成果與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怎麼疊加套合

轉換到統一坐標系下,然後加入同一工程文件中

8. 對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質量如何評價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質量評價是指根據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各項成果的質量,綜合評定整個調查成果質量等級的過程。調查成果質量評價採取計算質量合格率的方法進行,其步驟是:
(1)計算各項調查成果(檢查項目)的總評合格率。
(2)根據各項調查成果總評合格率的比重,計算各項調查成果總評合格率的加權平均值,作為整個調查成果質量綜合合格率,計算公式是:綜合合格率(%)=∑(各總評合格率×比重)。
(3)採用優秀、良好、合格三級標准,綜合評定整個調查成果質量等級。

9. 土地利用調查的內容

土地利用調查內容主要包括:①各類用地的自然壞境、社會經濟條件等及其發展演變;②各類用地的數量、質量、分布規律和土地利用構成特點;③分析土地利用現狀特點、存在問題及經驗教訓,指出開發利用的方向、途徑和潛力;④土地利用分類和土地利用圖編制;⑤調查區域土地總面積及各類用地面積量算等。

10. 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的主要成果

通過開展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全面獲取覆蓋全國的土地利用現狀信息和集體土地所有權登回記信息,答形成一系列不同尺度的土地調查成果。具體成果主要包括:數據成果、圖件成果、相關文字成果和土地資料庫成果等。 1.各級行政區各類土地面積數據;
2.各級行政區基本農田面積數據;
3.不同坡度等級的耕地面積數據;
4.各級行政區城鎮土地利用分類面積數據;
5.各級行政區各類土地的權屬信息數據。 1.各級土地利用現狀圖件;
2.各級基本農田分布圖件;
3.市縣城鎮土地利用現狀圖件;
4.土地權屬界線圖件;
5.第二次土地調查圖集。 1.綜合報告
(1)各級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報告;
(2)各級第二次土地調查技術報告;
(3)各級第二次土地調查成果分析報告。
2.專題報告
(1)各級基本農田狀況分析報告;
(2)各市縣城鎮土地利用狀況分析報告。 形成集土地調查數據成果、圖件成果和文字成果等內容為一體的各級土地調查資料庫。主要包括:
1.各級土地利用資料庫;
2.各級土地權屬資料庫;
3.各級多源、多解析度遙感影像資料庫;
4.各級基本農田資料庫;
5.市(縣)級城鎮地籍信息系統。

閱讀全文

與土地利用調查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
土地使用權期滿地上建築物 瀏覽:455
武漢圓通快遞投訴電話 瀏覽:33
馬鞍山到開原 瀏覽:797
版權標記放在哪裡 瀏覽:441
創造與魔法陪配方 瀏覽:724
領悟人生真諦創造人生價值感悟 瀏覽:944
定融債權轉讓 瀏覽:41
安徽二手塔吊轉讓信息 瀏覽:413
土地買賣使用權協議 瀏覽:543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知識競賽 瀏覽:484
戶照的有效期 瀏覽: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