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強迫轉讓股權

強迫轉讓股權

發布時間:2021-09-26 18:49:17

Ⅰ 法院判決強制轉讓股權時,登記機關可否憑法

總局的意見與最高人民法院一直存在分歧。法院認為,只要有強制轉內讓股權的生效判決,工商容部門無須公司申請即可依職權登記。但總局認為不妥,理由有三:

一是事關其他股東的優先購買權,直接登記會剝奪其他股東的權利。

二是《行政許可法》規定的登記條件是「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目前法律、法規和規章對「依職權登記」應當提交的材料和登記程序沒有作出規定,所以不符合依法登記的要求。

三是涉及到與其他法律的銜接問題。如《保險法》規定對保險公司的股東要進行資格審查,而在實務中已經出現了法院裁定轉讓股權,但保監會對新股東不予批準的情況。目前,新《公司法》只解決了優先購買權問題,但未解決其他問題。

總局正就此事與最高人民法院進行溝通,在最終結果出來之前,我們仍應堅持由公司提出申請,提交有關材料,法院的民事裁定書只能代替股權轉讓協議書。

Ⅱ 私自轉讓股權是否有效

廣東方中天律師事務所 張來儀 王、李、陳共同投資設立一有限公司,王占股權40%,李佔30%,陳佔30%。公司法定代表人為王某。公司開辦並經營三年後,李、陳決定退出,並找到股權承讓人張某。王、李、陳、張四人共同簽署了一份《股權轉讓協議》,約定李、陳把二人所持共60%股權轉讓給張,轉讓價80萬元,簽協議時付一半,到工商局辦好股東變更登記手續後支付餘下一半。張隨即以大股東身份進駐公司。他發現公司經營狀況與原來設想的有很大差距,而且他開始對王某的人品持懷疑態度,不放心由他擔任公司法人代表。張要求在辦理股東變更登記時一並辦理法人代表從王變更為自己的手續。王以《股權轉讓協議》中沒有約定法人代表變更為由拒絕。張拒不支付餘下轉讓價款給李、陳,並拒絕辦理股東變更登記。僵持一段時間。張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定《股權轉讓協議》無效,李、陳返還其已付的股權轉讓款40萬元。 張某說,公司股權轉讓,卻未到工商部門辦理股東變更登記手續,因而無效,不受法律保護,李、陳應將已收轉讓價款返還給我;李、陳認為,《股權轉讓協議》有效,張已經支付一半轉讓款,已實際進駐公司,請求返還已付價款無理,相反應繼續履行,盡快辦理變更登記手續,把餘下價款付給我們。 由此可見,問題的關鍵在於,在未辦工商變更登記的情況下,私自簽定的《股權轉讓協議》是否有效。王、李、陳、張四人所簽《股權轉讓協議》,是四人達成一致的真實意思表示。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簽署該協議違反當事人真實意願。按《合同法》及有關司法解釋,只有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合同才無效。而法律並無規定公司股權轉讓,未辦工商變更登記的,就無效。而且,股東變更登記只是一種備案登記,並非審批。再者,股東變更登記,必然是在股權轉讓協議簽署之後才能進行,以尚未辦理在後方能辦理的手續,否定簽定在前的合同的效力,於理於法不合。同時,按公司登記管理條例,股東變更登記手續應當由公司而非股東負責辦理,如不及時辦理,應由公司並非股東承擔過錯責任。所以,王、李、陳、張四人所簽《股權轉讓協議》應予執行。張要求返還股權轉讓款缺乏依據。本案當事人私自簽訂轉讓公司股權協議,而又遲遲不到工商管理部門辦理變更登記手續。對這種行為應怎樣看?對行政部門來說,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一旦查明這種行為,應責令公司限期辦理,逾期未辦應予罰款處理;對社會公眾而言,股權發生轉讓又不辦理股東變更登記,這雖不影響其對股權轉讓各方當事人及公司的法律約束力,但因未辦公示登記,原則上對外不產生法律效力,不能以此對抗第三人。比如本案,他人仍然可以認為公司的股東是王、李、陳三人,並要求他們承擔相關責任。

Ⅲ 如何理解股權的強制執行,其轉讓有什麼特別限制

您好,股權的強制執行是股權轉讓的一種形式,它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等法律規定的執行程序,依據債權人的申請,在強制執行生效的法律文書時,以拍賣、變賣或其他方式,轉讓有限責任公司股東的股權的一種強制性轉讓措施。
股權的強制執行轉讓有哪些特別限制:根據《公司法》第七十三條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的強制執行程序轉讓股東的股權時,應當通知公司及全體股東,其他股東在同等條件下有優先購買權;其他股東自人民法院通知之日起滿二十日不行使優先購買權的,視為放棄優先購買權。」從上述法條來看,公司法對於股東對外轉讓股權規定了一定的程序,首先股東欲對外轉讓股權,必須書面通知其他股東經其他半數以上股東的同意,否則無法轉讓,該法定形式是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其次在股東欲對外轉讓股權時,其他的公司的股東有一個優先購買權,這個優先權其他股東可以行使,也可以放棄,只有當其它的股東放棄優先購買權後,該股東才能對外轉讓該權利。由此可知,因股權強制執行引起的股權轉讓,除應符合一般股權轉讓的條件外,還應具備以下條件或受下列因素的限制:
(一)要有強制執行的依據。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執行依據為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支付令及其仲裁裁決書、公證債權文書,上列執行依據應當具有給付內容,否則不應作為強制執行股權的依據,不能擴大解釋。
(二)執行時履行通知義務。保護其他股東在同等條件下的優先購買權,只有其他股東依法放棄了優先購買權的,才可強制執行轉讓。
(三)股權強制執行的范圍應限於執行依據所確定的數額及執行費用,當股權價值大於執行數額時,僅能執行相應的部分股權,而不能就全部股權予以強制執行轉讓,原股東對所剩下的股權,仍然享有股東的權利。
以上就是有關股權的強制執行、股權強制執行轉讓特別限制的具體情況,希望能幫您解決您的問題。

Ⅳ 法院可以強制執行轉讓股權嗎

我給你推薦一篇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分類】證據制度
【作者】余向陽/黃冰/童道才
【出處】政治與法律
【出版年份】1997
【期號頁碼】49~51
江西省萍鄉市中級人民法院

由於股東的對外債務問題,則對其股權強制執行便成為司法實踐中人民法院必然面對的新課題。
有這樣一個案子,甲塑料廠向銀行貸款20萬元,到期後甲塑料廠未歸還借款,銀行即向某基層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支付令生效後法院則對此案進行執行。由於甲塑料廠在某合資公司中享有40%的股份,法院遂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300條即「被執行人不能清償債務, 但對第三人享有到期債權的,人民法院可依申請執行人的申請,通知該第三人向申請執行人履行債務。該第三人對債務沒有異議但又在通知指定的期限內不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執行」的規定採取強制執行手段,扣押了該合資公司一輛尼桑牌小車並進行了處理。該案執行程序是否恰當筆者在此暫且不論,但此案中股權能否成為強制執行的標的,對企業股權強制執行的程序和方法如何等等不能不令人思索。
關於股權的性質有多種爭論,較統一的看法是:(一)股權是一種很典型的財產權利。(二)股權具有資本性和流轉性。(三)股權具有風險性。(四)股權兼有請求性和支配性。股權部分內容具有請求權屬性,如財產性權利中的分紅權,剩餘財產分配權等屬於財產性的請求權能,公司事務參與權中的臨時股東會召集請求權屬於非財產性的請求權能。同時股權又是有部分的支配權內容,如通過行使表決權支配公司的重大事務。但股權的支配性不同於所有權的支配性。因為,在公司中,公司人格的存在使股東不得直接支配公司財產,而只能按照法定程序,通過行使股權,以左右公司重大事務,並且公司享有收益權,股東的收益來自公司,股權的具體權能與所有權大相徑庭,股權絕非所有權。
正因為股權屬於財產權且具有請求權的屬性,因而有人便將股權等同於債權,將對股權的強制執行等同於對債權的強制執行。實際上,股權的請求權是股權的部分權能,其請求權的內容與債權不一樣,因而依據股權的請求性內容而認定股權為債權失之片面,不能成立。同時,又由於股權是有很強的風險性,它與債權的既得性是截然不同的,因而也就不能將股權的強制執行力等同於債權的強制執行力並付諸實踐。否則將極大地損害公司和公司股東的合法權益。因為股權是一種可變權,而債權是一種不變權,當公司經營狀況良好時則股權可產生紅利,在此情況下採取執行債權的方法執行股權的紅利並無不妥,但當公司經營狀況低下時,股東必然在擁有股權比例內承擔公司虧損的風險責任,若此時將股權作為債權並採取債權執行方法予以執行,則無異於雪上加霜,虧損的風險誰來承擔?是被執行者還是申請執行人?勢必導致一系列復雜的問題和矛盾。況且股東的出資構成公司的財產,其所有權歸公司所有,股東已無此財產的支配權,採用債權的執行方法來執行股權必然導致對公司財產權和其它股東合法權益的損害。
股權是否可以作為強制執行的標的?有人認為,現代公司帶有典型的人合性質,如果將股權強制執行給第三者則無異強加給其他股東一個新的合作夥伴,其他股東便不得不考慮新股東的信譽及與之合作等一系列問題;另外,法律規定,股權轉讓應基於股東會的決議,應得到其他一定數量的股東的同意,如允許強制轉讓,顯然有悖於自願原則,不符合法律規定,也不利於公司的發展〔1〕。但筆者認為, 股權可以作為強制執行的標的。理由是:
其一,股權具有可轉讓性。我國《公司法》第35條對股權轉讓作了相應的規定:「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出資或者部分出資。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其出資時,必須經全體股東過半數同意;不同意轉讓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出資,如果不購買該轉讓的出資,視為同意轉讓。經股東同意轉讓的出資,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對該出資有優先購買權。」該條文雖然規定了「轉讓出資」,但由於股東出資額與其股權休戚相關,同生同滅,盡管出資額不能等同於股權,但轉讓了出資,其股權必然同時轉讓。由於股權轉讓可以給轉讓方即股東帶來一定的利益,因此,也就可以成為該股東用於償付其債務的有效手段。股權轉讓的方法,也就成了對股東債權人的一種救濟。在股東不能履行債務又不願轉讓其股權的情況下,保護債權人利益的唯一辦法,便是司法執行程序上的強制轉讓。
其二,股權是一種典型的財產性質的權利。既是財產權,那麼債權人自然有理由來取得而借之獲取收益。並且,股權是一個整體,共益權和自益權是其兩項基本內容。有人擔心股權的執行會損害公司和其他股東的利益,但筆者認為,在股權的執行過程中,有各種措施可以被用來避免這種損害,平衡各方利益。
其三,股權可以強制執行也是國際通行的做法。大多數國家的法律都有關於股權強制執行的規定,如《法國民法典》第2078條第1 款就有「強制執行被擔保抵押的公司股份」的規定,並在其《商事公司法》第46條予以配套規定〔2〕;日本公司法第19、20條也規定有「非股東依拍賣或公開出賣而取得份額」的情形〔3〕;此外,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地區的公司法剛開始也是沒有有關股權執行的內容,以致於法學界和實務界爭論不休,後來在公司法第111條第3項中增加了有關股權強制執行的內容,方才取得一致。
其四,我國的有關司法解釋已體現要對股權強制執行的精神。1987年10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港澳經濟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就規定:「……確有必要的應徵得內地合資方或合作方和有關方的同意,通過轉讓投資權益的方式進行。」這里,轉讓「投資權益」即指轉讓股權。此解釋顯然僅適用於涉港、澳案件的執行,其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但其精神卻有可取之處。
其五,股權強制執行可以充分保護債權人利益。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情形並不鮮見;有的企業股東負債很多,而他除了在公司的股權之外已別無財產供清償債務。若對其股權不予強制執行,則債權人債權得不到實現,法律對債權的保護便顯得軟弱無力。
其六,股權強制執行具有可操作性。我國民事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規定有多種執行措施,如查封、扣押、凍結、拍賣、變賣、指定交付財物或票證等等,其中有不少都可被用於股權的強制執行。
筆者認為,股權的強制執行應遵循合理、公平、慎重的原則,要絕對排除股權執行的隨意性,不符合股權強制執行條件的,不能對企業股權進行強制執行。這些條件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1.必須符合股權轉讓的一般條件。股權強制執行雖帶有法律的強制性,但是屬於股權轉讓的一種,因而首先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股權轉讓的一般條件。即我國公司法第35條關於股權轉讓的規定。
2.必須是作為被執行人的股東除股權之外,其它財產執行不能時,才能對其股權進行強制執行。因為由各股東出資組成的企業帶有很強的人合性質。對其中任何一股東股權的執行不可能不影響到新舊股東之間的合作。故除非不得已,不得對股東的股權進行強制執行。依經濟合理原則,如果債務較少,而作為被執行人的股東在企業尚有利潤分配,則在實踐中可考慮採用執行股東可得利潤的方法。
3.應充分尊重其他股東的意見。首先,對其他股東的優先購買權應予以保障;其次,應允許不同意購買的股東在一定期限內指定受讓人,如果股東放棄此權利並逾期的方可視為同意轉讓,強制執行始得進行。
4.股權執行的范圍限於法律文書所確定的數額,如果股權價值超過執行數額,則原股東仍享有剩下的股權;如果股權價值低於執行數額,則不足部分債權人仍然依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保留追索的權利。
5.未經作價不得強制轉讓股東股權。這一點與執行其他動產和不動產財產一樣,對股東股權進行執行前,必須先依法對該股權進行作價,才能充分保障股東和股東所在企業合法權益。
當前司法實踐中,對企業股權強制執行時存在兩種誤區:
其一,將股東所入股的企業作為被執行人進行執行。其執行依據和理由是作為被執行的股東在企業中擁有投資財產。因而便將該企業裁定變更為被執行人或下達協助執行通知書,要求企業交出被執行人的出資財產。這種做法實屬荒謬。眾所周知,資本維持原則是我國公司制企業特別是有限責任公司資本制度的基本原則之一,該原則要求公司應當維持與資本總額相當的財產,在公司存續期間尤其重要的是不允許公司股東把已繳付的出資資本收回。作為這一原則的具體體現,我國《公司法》第34條明確規定:「股東在公司登記後,不得收回投資。」按照公司的一般法理,公司登記成立後,公司的財產即獨立於股東個人財產而存在,公司享有由股東投資形成的「全部法人財產權」, 對此公司法第4條第2款已作了明文規定。對公司財產的支配權只能由公司獨立行使,任何一個股東雖然享有資產受益權,但他不僅不能直接支配整個公司的財產,而且不能直接支配作為其出資的那部分財產。公司有權以其全部財產對它的債務獨立承擔責任,但公司不對股東的債務承擔責任,股東個人債務不等於公司的債務。所以實踐中出現的這種對公司財產的執行或要求公司交出被執行人的出資的做法,是很明顯地違背了公司法的基本原則,而且將會造成極壞的後果,應予禁止。
其二,對股東股權未經作價即以原出資額價值直接轉讓給債權人。這種做法也是錯誤的,它混淆了股權與股東出資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侵犯了股東或債權人的合法權益。首先,股權是一種財產權利而股東出資額僅僅是特定財產的數量表現;其次,股權是一個變權,而出資額一般說來是一個定值。股權作為一種財產性權利,其價值是隨公司的經營狀況好壞及其他因素而自動變化的,公司狀況好則股權價值要大於出資額,相反股權價值就低於出資額,而出資額非依一定的法定條件或程序是不能改變的,其外延和內涵都是不能與作為特定含義的股權相提並論。若不經作價就將股權以原出資額價值直接轉讓給債權人,當股權價值高於出資額時,則損害了股東的利益,當股權價值低於出資額時則損害了債權人利益。更為重要的是,這種做法對其他股東的優先購買權亦造成了直接侵害。
註:
〔1〕郭國汀、高子才《國際經濟貿易法律與律師實務》,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71頁。
〔2〕卞耀武主編《當代外國公司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388頁。
〔3〕見《日本有限公司法》, 載《外國經濟法(日本卷)》(二),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版第476頁

Ⅳ 通過公司章程限制或強制股東轉讓股權是否有效

基於公司自治與股東自治精神,公司法允許有限責任公司章程為維持和強化股東之間的人合性而合理限制受讓股權的主體范圍。正是由於這一理由,2005年《公司法》第72條第3款規定:「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例如,章程可以規定有資格受讓股權的主體為本公司股東。但是,倘若老股東均拒絕購買,轉讓方仍有權利將其股權轉讓給公司外部的第三人當無疑義。 此外,2005年《公司法》第76條一方面原則允許自然人股東死亡後由其合法繼承人繼承股東資格,另一方面在但書條款中允許公司章程另作相反規定。例如,章程條款可以約定:因繼承取得股權的,經全體股東半數以上同意,取得股東資格。未取得同意的,必須依照公司法有關股權轉讓的限制性規定轉讓股權。《最高人民法院公司法解釋草稿(一)》第19條也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章程規定股權轉讓的條件,不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效力」。可見,司法機關也傾向於尊重公司章程自治。但公司章程的規定不得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中的強制性規定,不得侵害股東的固有權。例如,公司章程不得禁止股東轉讓股權。「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約定看似重視股東之間的人合性,實則違反了公序良俗。公司章程不得禁止股東依法退股。公司章程不得授權股東會隨時作出決議,無故開除某股東資格,或者無故強迫某股東向股東會決議指定的股東出讓股權。

Ⅵ 大股東可以強行轉讓小股東的股權嗎

要看這家公司的來公司章程,看自看裡面對股權轉讓如何規定。如果公司章程沒有規定,那麼當然就不可以這樣做。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公司章程沒有規定,一個股東想要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必須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如果不同意的話,要麼這個股東不賣,賣的話只能賣給其他股東。只有其他股東不買的情況下,才能轉讓給股東以外的人

Ⅶ 強迫他人轉讓或者收購公司,企業的股份,債券或者其他資產的如何理解

根據《刑法》與《刑法修正案(八)》,[1] 強迫交易罪是指有以下情形之一、情節嚴重的行為:
(一)強買強賣商品的;
(二)強迫他人提供或者接受服務的;
(三)強迫他人參與或者退出投標、拍賣的;
(四)強迫他人轉讓或者 收購 公司、企業的 股份 、 債券 或者其他資產的;
(五)強迫他人參與或者退出特定的經營活動的。

Ⅷ 股權是否可以強迫轉讓

不可以,不過大股東可以決定小股東的部分權力。

Ⅸ 有沒有權利強制收購其他股東的股權

您好!首先,我們需要明白一點,您所說的「強制收購其他股東股權」也應是通過《股東協議》等協議安排實現的。換句話說,就是通過股東之間的意思自治實現的。
其次,既然是通過股東之間的協議實現轉讓股權的目的,任何一方當事人即享有權利,也要履行義務,如果達到協議所規定的條件,一方就有依照協議約定履行轉讓股權的義務,另一方就享有按照協議約定支付轉讓款(如果有約定),並接股權。從本質上說,「強制收購」就是合同當事人在履行協議的權力和義務。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涉及「強制收購其他股東股權」的協議是否存在合同無效,或者合同可撤銷 ,或者合同解除,或者效力待定的情形,如果合同被撤銷了,或者被確認無效,或者被解除,就不存在強制收購其他股東股權」的情況。反之,協議有效,協議雙方就需要依照協議約定履行股權轉讓的義務。

閱讀全文

與強迫轉讓股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
土地使用權期滿地上建築物 瀏覽:455
武漢圓通快遞投訴電話 瀏覽:33
馬鞍山到開原 瀏覽:797
版權標記放在哪裡 瀏覽:441
創造與魔法陪配方 瀏覽:724
領悟人生真諦創造人生價值感悟 瀏覽:944
定融債權轉讓 瀏覽:41
安徽二手塔吊轉讓信息 瀏覽:413
土地買賣使用權協議 瀏覽:543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知識競賽 瀏覽:484
戶照的有效期 瀏覽: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