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哪個海洋館有活帶魚
北方的海洋館還真沒見過有活帶魚。目前只知道2017年7月13日,浙江省舟山市水產研究所初步攻克世界性難題:帶魚人工飼養成功。在研究所的養殖基地,來自深海的300多尾帶魚,已經在水池裡歡快地生活了兩個多月。
帶魚屬於深海魚,帶魚游泳能力差,白天浮在海水中層,晚上就降到海底。靜止時頭向上、身體呈垂直,只靠背鰭及胸鰭的揮動,眼睛注視頭上的動靜,若發現獵物時,背鰭就急速震動,身體彎曲,撲向食物。帶魚具有結群排隊的特性,每年春天回暖水溫上升時,帶魚成群游向近岸,由南至北於生殖回遊,是為捕撈季節;冬至時,水溫降低,帶魚又游向水深處避寒。
帶魚 屬於脊索動物門下脊椎動物亞門中的硬骨魚綱鱸形目帶魚科。又叫刀魚、裙帶、肥帶、油帶、牙帶魚等,性兇猛。帶魚的體型側扁如帶,呈銀灰色,背鰭及胸鰭淺灰色,帶有很細小的斑點,尾巴呈黑色,帶魚頭尖口大,至尾部逐 漸變細,身高為頭長的2倍,全長1米左右。性兇猛,主要以毛蝦、烏賊為食。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在中國的黃海、東海、渤海一直到南海都有分布,和大黃魚、小黃魚及烏賊並稱為中國的四大海產。
B. 有關海底世界的所有資料
1、青島海底世界位於青島匯泉灣畔,毗鄰青島著名風景區魯迅公園、青島第一海水浴場和五四廣場。它整合了青島水族館、標本館、淡水魚館等原有旅遊資源,與依山傍海的自然美景相融合,形成山中有海的奇景。
2、南京海底世界,位於南京市玄武區中山陵梅花山旁,是融科普教育、觀賞娛樂為一體的大型海洋生物展示工程,由中國與新加坡合作建設,引進澳大利亞先進技術。
南京海底世界有200餘種,10000多尾海洋魚類,6隻來自南極的帝企鵝,20餘只溫帶企鵝,並有北極熊、北極狐、海豚海獅等海洋哺乳動物30餘只。
3、北京工體富國海底世界在海底隧道可暢游海底,以潛水員的視角觀看數百種海洋生物;在電腦教室,遊客可親手操作電腦,掌握海洋生物知識;還有展現鯊魚等海洋生物驚險刺激的捕食場面的人鯊共舞表演;有海獅表演、動感影院,有潛水裝備知識的表演和講解。
(2)海洋館成果擴展閱讀
1、青島海底世界分為:潮間帶、海底隧道、船艙通道、海洋劇場、圓柱展缸、熱帶雨林區、生物精品區、科普教育區等幾大區域。
2、南京海底世界主要由大廳、電腦教室、亭廊、熱帶雨林展示區、海豹表演館、企鵝館、觸摸池、海底隧道、人鯊共舞表演區、海底影院等部分組成。
通過古代宮廷展缸與現代化玻璃隧道有機結合、傳統的海洋生物館與高科技養殖技術相結合,向人們展示了一種純朴而高雅、先進、高品位的現代化大型海洋館。
3、北京工體富國海底世界五光十色的珊瑚礁叢,珍稀的海洋魚群環游在周圍,海洋動植物的迷人景觀將盡收眼底。海底世界水族館,讓你漫遊海底的夢想成真。在隧道之中看四周,會發現一些瓶瓶罐罐,有時還會有女神像,給人的感覺類似瑪雅遺跡,不知不覺就能體驗到一種神秘。
C. 海底世界是什麼
海底世界是一個網頁游戲,很好玩的,裡面有各種海洋里的人物造型,有任務游戲,有小游戲,還可以在海底世界裡聊天交朋友.
海底世界裡有一種虛擬貨幣叫貝殼幣(簡稱貝殼)可以用來買好看的人物造型穿在身上,當你的貝殼不夠時還可以通過玩小游戲和做任務來賺,而且海底世界會不定時地推出一些好玩的活動可以參加.你還可以參加裡面的讀書會,向導團和最尊貴的小鐵魚組織噢.
LZ也來玩吧~我自己也在玩哦~ 還有,我的海底世界用戶名是貓姬子,有不懂的可以來找我)
網址給你~:http://www.club-fish.com/play&leagueId=100-122-00237355.html
(順便說一句,這些都是我自己打的,請珍惜"勞動"成果)
對了,補充一下,你說你的同學也在玩吧,你可以問他們的用戶名,和他們約好在哪個地方見,這樣你就可以和他們一起玩啦!
D. 海底世界資料
在我們這個星球上,人類惟一沒有徵服的地方就是洋底世界。今天的人類,已多次登上地球上最高的地方——珠穆朗瑪峰;多次到宇宙空間旅行,人造的探測器已達到太陽系的外層空間。然而,大洋的最深處是個什麼樣子,人們還是不清楚的。因為到大洋底去探險,花費巨大,許多問題難以解決。
然而,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探測洋底世界的回報會是極其豐厚的,因為在這個黑暗的世界裡,礦產、天然氣、石油的儲藏量十分豐富。另外,對洋底奇妙世界的探索成果,很有可能改變我們對地球上生命起源和進化的傳統觀點。在這些現實的利益之外,還有一些無形的、但又確確實實的滿足,這就是探索地球最後邊沿的巨大快樂。
海洋--這個至今沒有被人類征服的地方,佔地球表面的3/4,海水量達到140億立方千米,平均深度有3700米。大洋錯綜復雜的食物網養育了種類繁多的海洋生物,它比陸地上的任何生態系統都要復雜得多,從生活在洋底火山口邊的吃硫磺的微生物、細菌,到各種深海魚類,它們放出的熒光能照亮很遠的地方,吸引了眾多的供它們食用的生物。在有些地方,甚至還可能潛藏著有待發現的被稱之為「海怪」的動物新種,有20米長的大烏槍鰂。
科學研究告訴我們,在這個海底世界裡,潛在的經濟價值同樣是不可估量的:能量巨大的漩渦洋流,影響著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的氣象,若能了解它們的形成機理和規律,可預報氣候災害的發生,免於損失數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大洋還有巨大的有商業開發價值的鎳、錳、鐵、鈷、銅等;深海的細菌、魚類和植物,有可能成為保護人類健康與長壽的神奇葯物之源。有人估計,在今後幾十年裡,從大洋獲得的利益會遠遠超過人類目前探測太空的收益。如果人們能自由安全地出入洋底,其經濟效益會立竿見影的。
但是,到達洋底和到達外層空間一樣,沒有特殊的裝備,人是不可能到達洋底的。常識告訴我們,若沒有氧氣筒的幫助,人是不能長時間的下潛到3米以下的水裡——這只不過是大洋平均深度的三千分之一!隨著不斷地潛入水下,壓力也在不斷增加。人的內耳、肺和一些孔道就會感到壓力,令人痛苦。水下溫度低,會很快吸走人體的熱量。使得人難以在3米以下的水裡堅持2~3分鍾。
由於以上這些原因,當代深海的探險,不得不坐等兩項關鍵技術的發展:深海球形潛水器和深潛鐵鏈栓系鋼球深潛器。會游泳的人一直在尋思,如何在水下得到氧氣?千百年來,一直如此。古代希臘的潛水者是從充滿氣的瓶子里獲得氧氣,近代潛水者則多用壓縮空氣的辦法,進人潛水。通常人可以潛入到30米的深度。甚至最有經驗的使用水下呼吸器的人也不敢冒險潛到45米以下,因為深潛壓力的增加和上浮水面的過程的壓力變化,造成減壓病甚至死亡。使用密封的潛水服,也只能潛入到440米的深處。
球形深海潛水器創造了下潛923米的深度,但操作十分困難。後來又發明了體積很小的深海潛艇,但它只能供科學研究用。先進的深海潛艇配備有水下攝影機、收集標本筐和具有人手功能的操作機械臂。深潛器的實踐做了肯定地回答。美國、法國、日本、俄羅斯等國都出於不同目的研製出深水潛艇,收集到大海深處的動物、植物、岩石、水樣等資料標本。這就開辟了一個深海探測的新時代。人們獲得了大量的深海世界裡的信息,從而改變了生物學、地質學和大洋地理學某些傳統的看法。科學家們用新的目光來看待風海流的變化規律;太平洋的厄爾尼諾現象,對具有商業價值的魚群有極大的危害,並且還會誘發地球上氣候的奇特變化。大洋環流的不穩定性,可能導致全球性的氣候改變,或使現在地球上穩定的氣候慢慢消失。
科學家們還認識到,大洋底的海床並不是平坦的,它高低起伏,比我們的陸地地形更復雜,它的峽谷能裝得下喜馬拉雅山山脈。更令人驚異的是,大洋底還有一條獨特的、全球范圍的、長達60000千米的大山脈,它像一條巨蛇一樣,蜿蜒穿過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科學家們稱這條洋底大山為「大洋中脊」。
到20世紀70年代末,當地質學家們仔細研究了大洋中部的諸山脈後,使他們更堅信了大地板塊結構的理論。根據這一理論,地球的表面不是單一的石頭外殼,它是由若干塊巨大板塊構造組成的,這些板塊構造最小的也有數千平方千米,它們飄浮在地幔之上。大洋中脊的隆起部分,可能是最初創造地殼的地方;新的板塊構造也許在形成海床之前就被它下面的地殼內營力作用下造成的。從大西洋中脊上采來的岩樣已證明了這一點。這正是板塊結構理論正確性的驚人證據。洋底不斷流出的、熾熱的、富有礦物質的海水原來來自洋底像煙囪一樣的山峰,這又是一個證據。它表明岩石下仍有巨大的熱量,它來自相對年輕的底質構造。在這里,有被稱之為熱液噴出口,其平均深度為2225米。海洋地質學家們已仔細研究了洋底熱液噴出口。觀察後發現,這些噴出口,實際上是洋底的間歇噴泉,就像美國的黃石公園的「忠實泉」一樣。熾熱的海水從洋底裂縫里流出來,雖然溫度高達400℃,但因為這里的壓力太大了,所以不會沸騰。熱水噴出後,很快冷卻。噴出的水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包括鋅、銅、鐵、硫磺混合物和硅,它們集落在海床上。這些東西越積越厚,最後形成煙囪狀的山峰像個「黑色吸煙人」。
這些熱噴口處的化學反應,回答了困擾科學家多年的問題。在其成分不斷地被腐蝕時,為什麼海水中存在的大量的鎂能保持相對穩定?現在認識到,鎂是在熱水流過岩石時從海水中被剝離下來的。
當科學家們把這些熱噴口看成是研究海底世界的化學實驗室時,有商業頭腦的企業家卻把它看成是金屬冶煉廠,因為它們能從地球的內部獲得巨大的有價值的各種金屬。海洋地質學家很早就知道,在4300米到5200米深的洋底,鋪了一層錳結核。這些土豆大小的錳核,含有鐵、鎳、鈷以及其他別的金屬。從20世紀70年代始,已有不少採礦公司用先進的設備來採集它們。
如果說洋底的熱噴口令人驚奇,那麼更令科學家們感到吃驚的是,在這些含硫的間歇泉四周竟會有生命!這真是大大地出人意料之外。1977年,科學家們在這些熱噴口的水裡發現不少微生物,而且還發現一條20厘米長的管狀蠕蟲。一條紅皮膚、藍眼睛的怪魚!這個事實被新聞報道後,起初許多人不相信這個事實,但這種「不信」很快被「好奇」所代替。人們自然又提出這樣的疑問:若真有生物,它們靠吃什麼為生呢?哪裡根本沒有光,它們又是怎麼生存的?令人奇怪的是,在100多年前,俄國的一個科學家就發現了上述的事實,他說水下的細菌,是靠氧的硫化物生存的,而這種化合物對多數生命是劇毒的!現在科學家們已弄清了這些細菌與地面上光合成的細菌正好相反,是從化學物質中獲得生存能量;陸地上光合成的細菌是從光中獲得能量。
現在許多生物學家相信地球上存在著通過化學合成的生命形式。而海底熱噴口也許是研究我們這個星球上的生命是怎樣形成的最好實驗室。
近些年來,圍繞著人們要不要進入更深的洋底的問題,爭論十分激烈。科學家和政治家在辯論:繼續向更深的洋底進軍值得不值得?大多數人承認,探測大洋底是一項極有理論與實用價值的事業,但花費太大,因此猶豫不決。有人則持反對態度,他們認為,這是白白浪費金錢。美國、法國就有人反對再建造更為先進的深海探測器。但贊成者仍是多數,他們認為,把探測世界大洋底的實踐比作是當今的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其理由是「那肯定是一個無法想像的神奇世界」,探測這個未知「新大陸」,肯定會改變人類許多傳統的觀點,並為人類帶來巨大的利益。在探測洋底事業中,美國、日本、法國等國的科學家們工作最出色,其中日本投資最大,成就也最顯著。日本人總是對新的市場抱有極大的興趣,他們把世界大洋也看成一個新的市場,所以他們對海洋抱有極大的熱情。對於日本來說,他們對探測洋底有興趣,是因為日本這個島國,它的南部正好在地殼三個結構帶的匯合處——這當然是很不幸的。由於這個板塊之間的相互碰撞,並能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來。據科學家估計:這里地震釋放能量佔全球十分之一。日本多地震的原因就在於此。1932年東京大地震死了14萬人。因此,要預報地震,也是日本人探測洋底的重要理由。日本的科學家們發現,太平洋板塊構造的邊沿,從東向西,在擠壓日本陸塊。日本的深海探測器可達到1萬多米深的洋底,研究人員能從屏幕上看到機器人僅用了35分鍾就下潛到10911.4米的深度。在這個深度,人們發現了一條海蛞蝓、蠕蟲和小蝦,這再次證明在地球環境最惡劣的地方,也有多種生命形式存在。
1996年,一個嶄新的、革命性的海底探測船在美國加里福尼亞中部的海岸城市蒙特里下水,開始她的處女航。這條深海探測船的名字叫深飛1號,它長4米,重1315千克,外形像一個胖鼓鼓的有翼的魚雷。它在水下航行時,很像一隻輕捷迅速的飛鳥。與那些正繞著大洋航行,拖著深海探測器的動作遲緩的潛艇相比,深飛1號就像一架水中的F16戰斗機。它能做特技飛行,比如橫滾等,還能與快速游動的鯨群賽跑,或垂直跳出水面,駕駛人員可以從艙中看到艙外的一切。它可以在水面上飛行,也可以潛到1000米以下做各種科學考察活動。
可以預言,人類對神奇大洋底的探測,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新的更大的成就。
E. 青島水族館是中國最早的水族館,建於1932年。是對還是錯
是最早的水族館
始建歷史
1930年8月,中國科學社在國立青島大學召開第十五次年會,時任山東大學圖書館主任的著名學者、戲劇家宋春舫和時任青島觀象台台長的氣象學家蔣丙然在大會上將制定的籌建水族館及中國海洋科學研究所的計劃倡議書分發給與會代表,得到了當時參會的蔡元培、楊杏佛、李石曾等人的支持。經他們歷時一年的多方奔波集資,水族館於1931年2月28日奠基動工,1932年2月竣工,1932年5月8日正式對外開放。青島海濱生物研究所(即原計劃建設的中國海洋研究所)也於1937年建成。
青島水族館是我國第一座自主設計建造的水族館,是中國現代水族館和海洋科研事業的搖籃,是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國海洋意識教育基地、全國海洋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救護網路成員單位、國家二級博物館、青島市精神文明單位、青島市文物保護單位。
青島水族館海洋生物館的前身是始建於1936年的海洋生物標本陳列館,在此基礎上於2002年改建而成,展出面積一千二百平方米,分上下兩層和鯨館,展出中國及世界其他地方的珍稀水生生物品種一千餘種。走進海洋生物館,將看到動物間相依為命、不離不棄的典型代表--偕老同穴;巨大完整、色彩鮮艷的笙珊瑚;金黃美艷、古樸典雅的澳大利亞大香螺;五彩繽紛、栩栩如生的熱帶珊瑚礁魚;還有那蹣跚而行的海龜,張鰭如帆,似離弦之箭的旗魚;昂首而立,雄偉挺拔的北海獅;碩大無朋,威風凜凜的抹香鯨
海洋生物館的展覽既遵循生物進化的主線,又不完全拘泥於此,採用現代化的聲光電,通過生動活潑的陳列形式,為觀眾提供了賞心悅目的視覺效果,寓教於樂,使遊客徜徉於各種海洋生物之間,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海洋生物的神奇,感受人與海洋的和諧相處。
F. 關於海底世界的資料
海洋佔地球表面的70%,雖然現在科學很發達,生活在陸地上的人類對海洋的認識卻好像才開始,我們希望更多的認識這個多彩的世界.
海底世界-- 坐落在市區北面,與青島水產館並列為中國最大的水產展覽館,被譽為「北部灣海產資源的活辭典」。建築面積1600平方,分7個展覽室和水族箱、海龜池、海豹池。展出北部灣的海洋生物標本670多種,展品2800多件,其中以稀世動物儒艮(俗稱美人魚)最吸引人。還有1萬多斤重的鯨魚骨骼、數公斤重的大龍蝦標本,馳名中外的「南珠」以及重達100多公斤、百餘歲的活海龜, 還養殖有北部灣海區數十種亞熱帶魚類。牆體玻璃缸中,色彩繽紛、形態怪異的各種海洋動物暢游、嬉戲在如綢如紗的海藻和珊瑚從中,是瑰麗奇幻的海底世界。北部灣獨有的海洋動物「美人魚」(儒艮)最為引人注目。 游覽此館,如漫遊於海洋世界之中,令你大開眼界,增長海洋知識。
備 註:
北海海底世界是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海底觀光景點,在這里,美麗的潛水小姐在6米高的巨型水體內為您做精彩的花樣潛水和喂魚表演,巨大兇猛的吃人鯊向您迎面撲來,水體內人鯊共舞,卻是有驚無險,讓您嘆為觀止;中國第一個360度全方位透視海底隧道把一個色彩絢麗、奧妙神奇的海底景觀展示在您的面前,在海底,您會發現有沉沒的印加帝國古城、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瓷器、二次大戰的沉船、還有來自太平洋和印度洋三百多種魚類;千里迢迢從渤海灣來的海豹;鎮館之寶,全國最大的海龜---肥肥;兇猛醜陋的鱷魚、還有重達一萬一千公斤的鯨骨骼。 表演時間表 潛水 喂魚 09:30-09:50 09:50-10:20 10:20-10:40 10:40-11:00 14:20-14:40 14:40-15:00 15:00-15:20 15:20-15:40 如有改動,以海底世界大廳張貼的告示為准
G. 海底世界資料簡單的
海底世界(Underwater World)是亞洲最大的海洋生物館,有將近四千多種的海底生物,普通品種和珍稀品種都有。最占數量優勢的就是熱帶魚,種類多,而且顏色、形態各異,看得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海洋館里最受遊人歡迎的就是讓遊客可以更近距離觀賞水中動物的隧道,有一百多米長,而且是電動人行道。遊人可以隨著電動人行道的緩緩前行,透過玻璃罩看各個角度的海底生物游動情景,彷彿和魚兒在同一個水域里,真是非常神奇。還有一處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危險魚類走廊,很多對人或者動物造成生命威脅的魚類在這里集中展出,像電鰻、水虎魚等。這里,多了一些緊張的氣氛,但是也撩撥起人們尋找刺激的興趣!
另外,海洋館里最可愛的去處算是海豚館了,無論是戀人還是一家人,都喜歡到海豚館里看可愛的小海豚們表演的節目。
海底世界(Underwater World)在透明的海底隧道里,可以清楚觀察到250種、2500隻,是亞洲最大的海洋生物館,儲水量為310萬公升。海底世界共耗資2700萬新元建成,於1991年開放。
隧道長100米,遊人站在電動行人道上環游一周,透過隧道的玻璃纖維罩可盡情觀賞多種海魚在「天空」中飛翔,珊瑚樹和海草在水波里盪漾,巨大的海龜在游動以及每天兩次的由潛水員喂鯊魚的情形
H. 有關海底世界的資料有什麼
在我們這個星球上,人類惟一沒有徵服的地方就是洋底世界。今天的人類,已多次登上地球上最高的地方——珠穆朗瑪峰;多次到宇宙空間旅行,人造的探測器已達到太陽系的外層空間。然而,大洋的最深處是個什麼樣子,人們還是不清楚的。因為到大洋底去探險,花費巨大,許多問題難以解決。
然而,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探測洋底世界的回報會是極其豐厚的,因為在這個黑暗的世界裡,礦產、天然氣、石油的儲藏量十分豐富。另外,對洋底奇妙世界的探索成果,很有可能改變我們對地球上生命起源和進化的傳統觀點。在這些現實的利益之外,還有一些無形的、但又確確實實的滿足,這就是探索地球最後邊沿的巨大快樂
I. 武漢海洋世界怎麼樣
武漢海洋世界規模大、海洋生物種類繁多,非常不錯,值得遊玩。
武漢東湖海洋世界建築面積約三萬平方米,整體方案從設計到內容構思,充分借鑒東南亞地區和國內大型海洋館的建設經驗,運用最先進的技術設計施工。
武漢東湖海洋世界,以創建大型旅遊品牌企業為目標,融合中外海洋文化人文理念,充分利用高科技成果,精心設計建設,使之成為展示世界海洋館業最新科技的平台,成為全國最具規模和特色、集觀賞性、趣味性、知識性、參與性、娛樂性為一體的大型海洋動物世界,成為武漢市休閑旅遊的新亮點。
J. 包頭有個海洋世界在哪裡門票多少錢進去裡面的個個地方還要門票嗎詳細些
包頭海洋世界在青山區正翔國際里,北京華聯購物中心北。 2017年7月28日已經正式開業了。入口在正翔灣文創中心。包頭海洋世界入口處地下一層。
現在成人票價為158元,1米2以下小孩免票,1米2--1米5之間半價。裡面海獅表演、美人魚表演、潛水餵食表演都是免費看的,二次消費的話是有一個潛水體驗,那個是另收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