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華北油田同口西勘探成果

華北油田同口西勘探成果

發布時間:2021-09-23 14:54:55

Ⅰ 李四光根據他的研究成果,我國先後找到了大慶油田.( )油田.華北油田等大油田……

應該是 勝利油田,因為是"等大油田"

1953年,李四光提出了「新華夏構造體系。」1954年,他親自組織隊伍,在松遼平原和華北平原開展石油普查,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相繼發現了大慶油田、勝利油田、大港油田……接著,李四光與其它地質工作者共同努力,使我國很快找到了鎢、鉻、鈾、金剛石、煤及稀有金屬礦藏,並在開發地熱、地下水,研究第四紀冰川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

Ⅱ 根據他的研究成果,我國先後找到了大慶油田,勝利油田,華北油田等大油田,摘到了中國貧油的帽子,他為我

李四光為我國的石油事業作出過巨大貢獻 。根據他的研究成果 我國先後找到了大慶油田 勝利油 田 華北油田等大油田 摘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

Ⅲ 了解一下華北油田30年的變化

變化挺大的,以前產油多,現在產油少,可是華北油田還是日新月異!很多路邊小建築都拆了,路也拓寬變美了!——以前的華油煉廠分出去了,叫華北石化,副局級單位。vampirefan 說的太極端!我們單位工作好緊張的!

Ⅳ 華北油田的油田介紹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華北油田分公司,英文PetroChina Huabei Oilfield Company。1975 年,華北油田投入勘探開發, 1976 年,華北油田會戰指揮部成立,後更名為華北石油管理局。 1999 年 10 月,按照國務院對石油石化企業進行重組改制的總體要求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的統一部署,原華北石油管理局重組為上市和未上市兩部分,上市部分隸屬於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為中國石油華北油田公司。華北油田管理局、中國石油華北油田分公司隸屬於國務院國資委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總公司並接受其直屬領導管轄,行政級別為設區地級市。
公司現任總經理為黃剛。現有員工13863人,其中具有高級技術職稱404人,博士16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4人。公司主要從事石油天然氣勘探和生產、集輸及儲運、勘探開發工藝研究及規劃研究等石油勘探開發核心業務。擁有油氣資產原值229.60億元,凈值80.74億元。注冊油氣勘探區域主要集中在冀中地區、內蒙古中部地區和冀南—南華北地區、山西沁水盆地等四大探區。共擁有54個油氣田,油氣集輸管線3500多公里。截止到2004年底,累計生產原油2.23億噸,排在中國石油第3位,累計生產天然氣72.44億立方米。
公司成立後,按照新體制、新機制的要求,大力發展勘探開發主營業務,精細管理,全員創新,以人為本,依法經營,取得了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豐碩成果。2000年至2004年,公司生產原油2212萬噸,天然氣26.99億立方米,實現了儲量替換率大於1的目標;公司累計取得科技成果558項,其中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59項,獲國家專利31項。連續五年納稅在河北省排名首位,為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先後被河北省評為重合同守信用企業、工業行業綜合實力優強企業、廠務公開工作先進企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企業等先進單位。
華北油田公司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努力擔負起國有企業應承擔的經濟責任、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確立了年新增可采儲量500萬噸以上,年新建油氣生產能力50萬噸以上,年油氣生產量達到500萬噸的 「 555 」 工作目標,推進油田健康發展,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率先建成一流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企業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集團做出新的貢獻。

Ⅳ 根據李四光的研究成果,我國先後找到了4個大油田分別叫什麼

根據李四光的研究成果,我國先後找到了華北油田、大慶油田、勝利油田等大油田。

Ⅵ 勝利油田勘探史

勝利油田地處山東北部渤海之濱的黃河三角洲地帶,主要分布在東營、濱洲、德洲、濟南、濰坊、淄博、聊城、煙台等 8 個城市的 28 個縣 ( 區 ) 境內,主要工作范圍約 4.4× 10 4 km 2 , 是我國第二大油田。

勝利油田是一個資源豐富、資金密集、技術密集、人才密集的國有特大型企業,是中國第二大石油生產基地,同時又是正在建設中的山東石油化工基地和農牧漁業基地,在實施中國石油工業「穩定東部,發展西部」戰略方針和山東省兩個跨世紀工程(開發建設黃河三角洲和建設「海上山東」)中均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勝利油田主體部位在黃河入海口兩側,目前主要工作范圍達4.4萬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山東省的東營、濱州、德州、濟南、濰坊、淄博、聊城、煙台等八個市和地區的二十八個縣(區)境內。

按地質區劃分,山東境內可找油找氣的沉積盆地有濟陽、昌濰、膠萊、臨清、魯西南等5個坳陷,總面積約6.1萬平方千米,其中濟陽坳陷和淺海地區是油田勘探開發的主戰場,已探明儲量占油田累計探明儲量的99.6%。

1996年,勝利油田參與了新疆塔里木和田探區風險勘探,中標面積約4.3萬平方千米。1999年,對安徽合肥盆地進行風險勘探,中標面積約2萬平方千米。2000年,在准噶爾盆地登記了7萬多平方千米的風險勘探區塊。

這里瀕臨渤海,緊依黃河,地理位置優越;油區基礎設施完善,交通、通訊發達,投資環境良好,在環渤海經濟圈和黃河流域經濟帶中引人注目。

發展歷程

勝利油田是在華北地區早期找油的基礎上發現並發展起來的

1961年4月16日 ,在東營村附近打的華8井,首次見到了工業油流,日產原油81噸,從而發現了勝利油田。當年7月,石油工業部決定集中優勢兵力對東營凹陷進行重點勘探。

1962年9月23日 ,在東營構造上打的營2井,獲日產555噸的高產油流,這是當時全國日產量最高的一口油井。勝利油田始稱「九二三廠」即由此而來。 1964年1月25日 ,國家正式批准組織華北石油勘探會戰,形成了繼大慶石油會戰之後的又一場石油勘探和油田開發建設會戰。1965年3月,坨11井和坨9井分別獲日產1134噸和1036噸的高產油流,是國內首次發現的千噸級油井。由於該油井位於東營地區勝利村一帶,為了紀念石油會戰取得的巨大勝利, 1971年6月11日 ,「九二三廠」更名為「勝利油田」。 1972年6月15日 更名為「勝利油田會戰指揮部」。1989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勝利油田會戰指揮部」更名為「勝利石油管理局」,結束了20多年的會戰體制。1998年6月,劃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領導和管理。

2000年5月28日 ,根據中石化重組上市的整體部署,「勝利油田有限公司」掛牌成立,勝利油田的機構、資產、人員從法律上分開為勝利油田有限公司(上市)和勝利石油管理局(存續)兩部分。勝利油田有限公司是中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下屬的全資子公司,勝利石油管理局是隸屬於中石化集團公司的企業。

從1964年投入大規模勘探開發以來,勝利油田廣大職工艱苦創業,速戰速捷,到1978年,全油田原油產量上到1946萬噸,躍居全國第二位。

勝利油田被譽為「石油地質大觀園」,地質構造極為復雜,斷層密布,落差懸殊,象「一個盤子摔在地上、摔得粉碎、又被踢了一腳」。勝利油田的科技人員和職工,「一分為二」認識斷層,破除「斷層有害」論,像查「樓房」、查「房間」一樣,搞清斷層和油層的特點,高水平、 高效益地勘探、開發了東辛、濱南、河口、臨盤等地區的復雜斷塊油田。 1968年5月18日 ,3205鑽井隊鑽探的渤2 井,獲日產13.2噸工業油流,從而發現了孤島油田。 孤島油田含油麵積85.2平方公里,石油地質儲量3.85億噸,天然氣地質儲量47億立方米。1971年3月,投入大規模開發建設。 凸起,是一種特殊的地質構造。孤島油田的發現,開創了我國石油勘探史上"凸起找油"的先河,破除了"突起無油"的禁區。孤島油田是勝利油田的主力大油田、全國高效開發油田,1992年最高年產量474萬噸。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自1981年開始,國家對勝利油田實行原油產量包干政策,推動勝利油田不斷走向新的勝利。

特別是經過八十年代中期的孤東、濱海開發建設會戰,原油產量大幅度增長,1984年突破2000萬噸,1987年突破3000萬噸,1991年達到3355.19萬噸的歷史最高水平。此後,在3000萬噸水平上保持穩產至1995年。隨後進入戰略調整期,1998年的原油計劃產量為2730萬噸。特別有意義的是,「八五」以來,油氣勘探開發大步向海上挺進,實現了由陸地向海上跨越,形成了陸海並進的格局。

1993年埕島油田投入開發,2000年海上建成245萬噸的生產能力。

油氣勘探

到2001年底,共做二維地震測線 227923千米 、三維地震面積19751平方千米,在濟陽坳陷的三維覆蓋面已達64%。共打探井5755口,累計探井進尺1454.69萬米。已找到70個不同類型的油氣田,其中海灘地區6個,海上油田1個。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41.71億噸,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367. 2億立方米 ,海上地區探明石油地質儲量3.66億噸。

2001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1354萬噸,控制儲量8216萬噸,預測儲量8272萬噸。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10.61億立方米。從1983年開始,已連續18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保持在1億噸左右。

油田開發

已投入開發68個油氣田,動用石油地質儲量33.34億噸。有油井20071口,目前原油生產能力2644.8萬噸。已累計生產原油7.46億噸。油田平均綜合含水為90%,自然遞減14.24%,綜合遞減7.08%,剩餘可采儲量的採油速度為10.02%。儲采平衡率103.79%。2001年生產原油2668.01萬噸。

現有氣井353口,建成天然氣配套生產能力1.56億立方米。累計生產天然氣342.38億立方米。每年按計劃向齊魯石化供氣2. 2億立方米 ,油田自用氣約4.31萬立方米。

有注水井9160口,目前日注水60.66萬立方米。累計注水37. 06億立方米 ,累計注采比0.79。

勝利油田是一個地質條件復雜,含油層系多、儲層種類多、物性變化大、油藏類型多的復式含油盆地。廣大地質工作者經過三十多年的潛心研究,提出和完善了復式油氣聚集理論及勘探方法,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陸相石油地質理論,突破了潛山斜坡和窪陷內找油的禁區。近年來研究形成了一套特殊及隱蔽油氣藏的勘探技術,發現了許多新區塊、新層系,使東營凹陷含油麵積和儲量持續增長。

中國石化勝利油田有限公司於 2000年5月28日 正式掛牌成立,為中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是由勝利油田的油氣勘探開發主體部分重組改制而成的。

中國石化勝利油田有限公司主要工作范圍地跨山東省的東營、濱州、德州、濟南、濰坊、淄博、聊城、煙台等8個市、地的28個縣(區),主體部位在山東省東營市境內的黃河入海口兩側。按地質區劃,山東境內可找油找氣的沉積盆地有濟陽、昌濰、膠萊、臨清、魯西南等5個坳陷,總面積6.1萬平方千米。同時參與了新疆塔里木和田探區和准噶爾盆地風險勘探,和田探區合同面積約4.3萬平方千米,其中取得探礦權12978.7平方千米,准噶爾盆地取得探礦權59965.5平方千米,對安徽合肥盆地進行風險勘探,探礦權面積25312平方千米。

中國石化勝利油田有限公司的前身勝利油田是中國第二大石油生產基地,自1961年發現、1964年正式投入開發建設以來,到2001年底,共打探井5457口,先後找到69個不同類型的油氣田,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41.7072億噸,天然氣地質儲量367. 2億立方米 ;從1983年開始,已實現連續18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保持在1億噸左右,累計生產原油7.45億噸,生產天然氣342.28億立方米。

到2001年,動用石油地質儲量34億噸。有油井19250口,原油年生產能力2650萬噸左右。全油田平均綜合含水為90%,自然遞減14.24%,綜合遞減7.08%,剩餘可采儲量的採油速度為10%。現有氣井405口,年生產能力近10億立方米;有注水井7117口,累計注采比0.79。

勝利油田在油、氣、水、電、路、訊、機修、供應、公用設施等方面具有完備的綜合配套生產能力,有力地支持了勝利油田有限公司的生產經營。同時取得各類科研成果1873項,其中88項獲國家級獎勵,308項獲省部級獎勵,取得專利473餘項。近幾年每年科技直接增油量在300萬噸左右,科技成果推廣率86%。

中國石化勝利油田有限公司稟承勝利油田原有的雄厚物質基礎和生產管理、科學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嚴格按照公司法的規定規范運作,不斷增強競爭實力和盈利能力,正逐步向決策科學、運作協調、管理嚴密的現代企業邁進。

在未來發展中,勝利油田的經營方針是:堅持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穩定發展油氣主業,大力發展多元經濟,努力實現生產經營市場化、產業結構多元化,上下游一體化,資源開發和資金投入產出均步入良性循環。同時,實施跨國經營戰略,發展對外合資合作。現已同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百家公司、企業、社團建立了經濟合作關系,外向型經濟發展迅速。今後我們將立足勝利發展勝利,跳出勝利發展勝利,讓勝利走向世界,讓世界走進勝利。我們歡迎海內外有識之士來勝利油田投資,開展經濟技術交流。

Ⅶ 周口坳陷油氣勘探歷程

周口坳陷地處豫東平原的許昌、周口、駐馬店和皖西的阜陽地區,面積32620km2,整體為第四系所覆蓋。自1955年以來,先後有河南油田、華北石油地質局、石油物探局、安徽石油勘探開發公司和江蘇油田分公司在此開展過工作。相比而言,周口坳陷是華北南部地區勘探程度最高的一個地區,但經歷了「三上三下」的曲折歷程,概括來說可劃分為4個階段。

1.區域地質普查勘探階段(1955~1973年)

地質部門先後在該區完成了1:100萬、1:20萬重磁普查及地質調查工作,並在局部地區開展了少量電法及地震概查工作;華東煤建公司鑽探阜1、2、3、5、6、7、8、10及亳1等9口淺井(井深<1200m)。這些工作為石油普查與勘探部署奠定了基礎。

2.石油普查和初步勘探階段(1973~1984年)

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是以中、新生界為勘探目的層,開展地震採集和少量鑽探工作。石油物探局、安徽石油勘探開發公司和地質礦產部華北石油地質局先後在不同的凹陷內發現了有利構造帶,並對主要目標實施鑽探。在地震普查的基礎上,選擇光武、雙浮等局部構造先後鑽探阜深1、阜深2、阜深3、阜深4等4口探井,揭示該區巨厚的古近系砂-泥岩地層,並發現熒光砂岩和氣測異常。

3.油氣持續勘探階段(1985~1998年)

在1985~1992年間,河南油田管理局以周口坳陷中-古生界作為主要勘探目的層系。當1985年沈丘凹陷的南2井發現下白堊統烴源岩後,勘探重點轉移至周口坳陷的北部和中部凹陷帶。隨後,華北石油地質局也於1986年在倪丘集凹陷大王莊構造鑽探南12井,於古近系底部試獲少量源自石炭系—二疊系的低產油流,首次揭示該區具有形成油氣藏的基本石油地質條件,引起業界對古生界油氣成藏條件評價及勘探的廣泛關注。安徽石油勘探開發公司也於1988年在臨泉凹陷楊橋構造帶南斷塊鑽探了阜深5井,於下白堊統臨泉組見暗色泥岩和油斑砂岩。

在1993~1997年間,受鄂爾多斯盆地奧陶系風化殼獲得突破的啟示,河南油田管理局把勘探目的層轉向下古生界風化殼,重點是探查太康隆起古生界天然氣,但未曾獲得突破性進展,該區的勘探進入停滯階段。

4.油氣勘探發展階段(1999年至今)

1998年後,河南油田管理局為了尋找油氣戰略接替地區而重上周口坳陷。在1998~2000年期間針對舞陽-襄城鹽湖凹陷的低熟油開展勘探,實施鑽井2口,但未獲突破;在2001年之後,主要針對譚庄-沈丘凹陷開展綜合評價研究工作,勘探目的層系為中-新生界,實施鑽井1口。

自1999年以後,江蘇油田管理局將阜陽地區作為戰略准備區列入勘探計劃,先後登記油氣勘查、煤層氣勘查勘探區域6490.11km2,實施探井1口。

總之,對周口坳陷近50年的油氣勘探工作量統計表明,已完成非地震物化探工作有1:100萬、1:20萬、1:10萬高精度航空磁測;1:100萬、1:20萬、1:10萬重力普查,上蔡、汝南、臨泉地區做過1:5萬重力普查;1:20萬電法;20368km2的水化學和土壤氣測普查(1:10萬);累計完成二維地震測線28252km,覆蓋面積4.12×104km2;三維地震290km2;航磁5.31×104km2;化探2.05×104km2;重磁4.22×104km2;鑽井68口,進尺2.076×105m。其中,倪丘集凹陷的測網密度最高,局部達0.5km×0.5km,臨泉凹陷次之,局部為1km×1km;顏集凹陷基本為4km×4km,深井21口(表1-1)。

表1-1 阜陽地區勘探工作量統計表

Ⅷ 根據他的研究生成果,我國先後找到大慶油田,勝利油田,華北油田等大油田,摘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他

這個人現在的年輕人都不記得了,他叫李四光,是地質學家,當時很受重用,也確實有才華,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國家重視誰都可能顯示出才華,重要的是國家沒有重視你,所以你一直默默無聞。李四光對大慶油田的發現起了很大的作用,對華北油田起的作用不大,當時有很多人都看出來那裡有石油,其地貌特徵與大慶很接近。

Ⅸ 華北油氣勘查歷史性的大轉折

1955~1960年,以5年時間華北勝利地完成了區域普查任務。這個時期的工作方針是:「區域展開、物探先行、整體解剖、面中求點」。在全面掌握華北盆地地質-地球物理區域資料的同時,已在濟陽、黃驊坳陷的重點地區展開了「面中求點」的地震詳查工作,並發現了一批局部構造,為進一步開展油氣勘查創造了極為有利條件。

1959年9月26日,發現大慶油田後,實現了歷史性的重大突破。消息傳到華北,大大地鼓舞了華北油氣勘查工作者,形勢的發展將會使戰略決策發生重大變化。

同年,李四光根據新華夏系沉降帶理論,對中國東部石油地質工作提出了新的評估觀點:「看來松遼油區,大局已定,今後該是我們跳出門坎(指鐵嶺一帶隱伏的東西隆起帶)往南移動的時候了(指下遼河、渤海及華北平源)。」

11月,李四光在地質部召開的石油普查專業會議上,就當前石油普查和勘探方向問題提出了在遼河平原的南部,華北平原的北部,渤海和其他若干離海岸不遠的海洋區域,值得開展普查乃至鑽探工作。

12月,中央同意地質部黨組報告,收回各省石油普查隊,建立區域性、綜合性的石油普查大隊,由地質部直接領導。

1960年9月,地質部副部長曠伏兆和康世恩副部長在長春召開了兩部聯席會議,商定石油勘探以松遼為重點,由石油部統一指揮,石油普查以華北為重點,由地質部統一安排。

綜上所述,華北已從理論導向、地質成果、決策部署和組織措施等四個方面具備了從區域普查轉向區域勘探工作。准備迎接東部戰略從松遼南移華北,積極籌劃華北石油大會戰。

同年10月,地質部在天津召開華北石油普查勘探會議。何長工副部長主持會議,並作了《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在華北找到油田》的報告,關士聰總工程師作了《華北石油地質與油氣突破點的選擇》的匯報。國家計委代表和石油工業部沈晨副司長率代表參加了會議。曠伏兆副部長作會議總結,並作出決定:首先選擇含油遠景最好的濟陽、黃驊坳陷作為重點工區,圍繞渤海灣選擇東營、義和庄、羊三木、鹽山、北塘、馬頭營等6個局部構造或異常作為突擊點,要求集中優勢力量進行突破,積極努力爭取在1~2年內突破出油關。根據李四光部長的意見將條件最好的東營構造作為第一個突擊點,經兩部商定將該構造交給石油工業部華北石油勘探處率先進行鑽探。會議還決定:以山東、河北兩省石油隊伍和天津海洋地質籌備處為基礎組成由地質部直接領導的地質部第一普查勘探大隊(簡稱一普),加強華北盆地的油氣勘查工作。從此,全國石油普查勘探工作的重點由松遼轉到了華北,而成為華北油氣普查勘探歷史性大轉折。

天津會議之後,華北找油出現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勢,進入了連續突破的高峰時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961年2月12日,河南石油隊濟源凹陷後鄧構造上沁3井於濟源群鑽遇含油砂岩,這是華北平原內第一口見油氣顯示井。從油氣地質觀點看,證明華北盆地第三系具有油氣生儲條件。聯繫到華7井所見的「沙河街組」,更證明華北盆地有其分布廣泛的勘探目的層,由此確認華北第三系為主要的油氣突破領域和勘探對象。

(2)1961年3月4日,華北石油勘探處在東營構造上布鑽華8井。該構造是光點地震詳查圈定的相當T:反射層,構造軸部有一條斷層穿過,井位是定在斷層下盤高點上(小於1950米等深線內),當鑽至1755.88米鑽時遇油砂30層總厚40米。決定提前完鑽投入試油,射開其中較好的8個含油氣層(老第三繫上部),用9毫米油嘴測試獲日產8.1噸油流,從而首次突破華北出油關成為第一口發現井。

為什麼當時地質部將東營構造交由華北石油勘探處打鑽?主要原因是該處技術力量強,包括固井、試油和運輸能力。而剛籌建的一普原蘇制五德鑽機才運抵山東張店,無法到達東宮構造上施工。

(3)1961年7月29日,山東區隊3004鑽井隊在濟陽坳陷沾化凹陷義和庄構造上布鑽沾1井,於老第三系中試獲油流日產4~5噸,這是地質部在華北第一口出油井。

(4)1961年8月22日,河北區隊3007鑽井隊在黃驊坳陷羊三木構造上布鑽黃1井,於老第三系濟陽群試獲油流日產1.7~2立方米,這是河北平原首口出油井。

(5)1962年9月23日,華北石油勘探處在東營構造上繼打營2井,於老第三系沙河街組砂岩中試獲高產工業油流,日產原油555噸,為當時全國最高日產量記錄。

(6)1963年11月29日,河北區隊在羊三木構造上繼打黃3井,於新第三系館陶組中試獲工業油氣流,次年4月獲日初噴原油84立方米,天然氣3萬立方米。

(7)1964年1月25日,石油工業部決定成立華北石油勘探會戰指揮部,組織華北石油大會戰,調集大批大慶隊伍入關參戰,地質部發出動員令動員一普和中原石油物探大隊共3500人參加華北石油會戰。

(8)1964年11月24日,京津區隊在廊固凹陷風和營構造南北高點施工的風1、風2兩口淺井先後於老第三系鑽遇油氣顯示。一普調河北一區隊3007鑽井隊上該構造打京參1井,在井深1050~1901.25米老第三系鑽遇更多的含油氣層,經選擇其中8層合試,獲間歇自噴日產1.5~1.8立方米油流,從而首次實現了對冀中坳陷的局部突破,它不屬於天津會議上選定的6個突擊點,而是一次意外收獲。京參1井距北京僅50公里是在首都大門口找到的油田,又是冀中坳陷第一口發現井,為後來發現華北油田起到了先行作用。出油後曾轟動一時,北京市委第二書記劉仁、地質部長李四光、副部長曠伏兆等都曾前往視察。我和剛從蘇聯留學歸來分到大隊的張國鼐等都曾參加該井固井和測試工作,質量是可靠的,後交石油工業部進行勘探。

(9)1964年12月20日,山東區隊在義和庄構造上繼打義2井,試獲日產原油4.2立方米。

(10)1965年2月1日,華北石油勘探指揮部在東營勝利村構造上打完坨11井,獲自噴特高產工業油流、日產量達1134噸,成為當時我國第一口日產千噸井,從而勝利油田正式誕生。

天津會議後,在短短5年時間內,先後在濟陽、黃驊、冀中三大坳陷實現了油氣連續突破,並在6個突擊點中找到了兩個油田,以無可辯駁的事實宣告繼大慶油田之後,華北成為我國第二個石油工業基地,為我國油氣勘查史上又樹起一座里程碑。

在全國三屆人大會議期間,毛主席高度贊揚了李四光運用構造體系找油理論。

理論指導除李四光外,還有著名地質學家黃汲清的多旋迴理論,應用於華北盆地中新生代多旋迴沉積和構造形變,對華北找油的導向同樣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國際著名地質學家許靖華教授是這樣稱贊他的:「黃汲清是一個受人崇拜的老師和受尊敬的地學界領導,80年代期間中國構造學綜合理論都受到他科學哲理的影響。」

勝利、大港油田發現之後,主要任務便是擴大戰果了。1963年3月,國家計委指示:「向華北西部鐵路沿線進行偵察。」一普把油氣勘查重點迅速轉向惠民凹陷,解剖臨邑構造帶,在大蘆家構造上布鑽惠4井,在田家構造上布鑽惠5井,相繼取得日產油流54立方米和11.6立方米。臨邑構造帶的突破,擴大了濟陽坳陷含油范圍,為後來臨盤油田的建成起到了先行作用。

河北區隊完成羊三木構造探井同時,擴大了鑽探隊伍力量並轉向了冀中地區,配合區域大剖面,於1963年3月9日,在蠡縣藺崗打冀參1井,該井於2900米老第三系冀中群發現油砂及含氣層,證實了冀中地區具有良好的含油氣遠景,為擴大油氣勘探范圍提供了可靠的科學依據。

蠡縣,位於河北平原中部,瀦龍河流域。前漢為陸成縣,後漢至晉為博陵縣,北魏置博野縣,明置蠡州為蠡縣,為小說《紅旗譜》蠡縣十八崗故事發源地,老區百姓對打鑽熱情相助。曠伏兆副部長在天津會議期間,因他曾在抗日戰爭年代於冀中做敵後工作,懷著對老區人民的深情厚意建議將博野坳陷(高陽坳陷)改名為冀中坳陷並一直沿用至今。

一普除在華北關內參加會戰外,還派出鑽井隊開赴下遼河坳陷開展油氣勘查工作。該坳陷早於1955年,由地質部第二物探大隊進行綜合物探工作,初步劃分了凹陷與凸起,發現了油燕溝、田莊台、黃金帶、熱河台和興隆台等13個構造。1964年地質部第二普查勘探大隊又在黃金帶構造上打通1井,在老第三系鑽遇12層含油砂岩。一普就是在上述基礎上開辟下遼河找油工作,集中在田莊台和盤山凹陷開展深井鑽探,打井12口,其中10口井見含油砂岩,6口井測試結果都見到油氣流,尤以遼6井最好,該井位於熱河台構造上,在老第三系鑽遇12層含氣層,經測試獲日產天然氣65萬立方米,為國家又找到了一個大型的油氣勘探基地,後交石油工業部勘探開發,建成了現今的遼河油田。人們慶賀一普在關內、關外取得雙豐收,實踐證明渤海灣盆地在油氣地學上具有特別顯著地位。

「萬事成於謀」。天津會議決策,使華北石油會戰取得了歷史性輝煌戰績。在地跨冀、魯、遼等大半個華北盆地內找到了一批具有相當規模的油氣田,其價位已能與大慶油田平分秋色,為我國發展國民經濟建設發揮了巨大作用,尤其是確保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能源儲備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意義,人們將永遠記住60年代華北油氣勘查創業史。

Ⅹ 誰知道華北油田的區塊怎麼分布

你說的是什麼區塊?華北油田的勘探區塊除了在河北中部的傳統區域外,在內蒙古二連盆地,山西還有部分煤層氣項目。人員居住區塊有河北任丘、河間、霸州、辛集、晉州、廊坊和內蒙古錫林浩特市幾部分。

閱讀全文

與華北油田同口西勘探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
土地使用權期滿地上建築物 瀏覽: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