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中國的文化成就有哪些
一、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中國共產黨始終把文化建設放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戰略地位,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
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文化發展,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二、繁榮發展了社會主義文藝,豐富人們的精神食糧
文學藝術是我國社會文化生活的主體,是中國走向現代化的精神風向標。在改革開放初期「傷痕」、「反思」、「改革」和「尋根」類的文學與電影交互輝映,涌現大批反映現實、尊重生活、捍衛尊嚴的優秀作品。
在「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的氛圍下,文藝等繁榮發展,題材、主題、形式、風格多樣化。
三、文化事業蓬勃發展,保障了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
從六五時期開始,政府加大財政投入,文化事業費年均增長持續保持兩位數。2017年全國文化事業費為855.8億元,全國人均文化事業費61.57元;文化事業費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為0.42%,助力城鄉文化建設。2004年開始,國有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逐步實行免費開放制度。
四、保護傳承文化遺產,增強文化自覺與自信
我國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建立國家保護為主,動員全社會參與的文物保護體制。1982 頒布《文物保護法》。20世紀90年代,我國開始由文物管理轉向對文化遺產的綜合管理。2011年頒布《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
五、文化產業蓬勃發展,構建了文化經濟和經濟文化
改革釋放活力。為了解決經費不足等問題,少數文化單位率先開始經營機制市場化改革的嘗試,試行「事業單位屬性,企業化管理」的雙軌制運行,文化事業單位開展有償服務和經營活動,並出現了圖書、演出、音像和電影等文化市場。
六、提升了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我國對外文化交流在不斷創新觀念、思路、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形成了「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對外文化交流格局,提高了文化開放水平。改革開放初期文化主要是「引進來」。
2003年12月,我國提出文化「走出去」戰略,主動參與國際文化競爭,努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對外宣傳和對外文化工作的新格局。
㈡ 廣州微改造見到大成效體現在哪些方面
老舊小區改造,是否一定要大拆大建?廣州給出了不同的辦法。維持現有建設格局基本不變,通過局部拆建、建築物功能置換、保留修繕等更新方式,對相應老舊小區實施「微改造」,這種「針灸療法」雖然程序多、環節多、投入精力多,但是「改不改」「改什麼」「怎麼改」充分尊重居民意願,換來居民生活更舒暢、更方便。
早在2015年2月,廣州就成立了市級城市更新局,並於2016年1月1日正式出台實施了《廣州市城市更新辦法》及舊村莊、舊廠房、舊城鎮更新實施辦法三個配套文件,合稱城市更新「1+3」政策,與全面改造相對應,提出「微改造」,與全面改造協同推進。
「所謂微改造,是指在維持現有建設格局基本不變的前提下,通過建築局部拆建、建築物功能置換、保留修繕,以及整治改善、保護、活化,完善基礎設施等辦法實施的更新方式,主要適用於建成區中對城市整體格局影響不大,但現狀用地功能與周邊發展存在矛盾、用地效率低、人居環境差的地塊。」廣州市城市更新局局長楊承志介紹。
「經過摸底,全市存在功能配套不全、建設標准不高、基礎設施老化的老舊小區多達779個,涉及80萬戶260萬居民。」廣州市城市更新局副局長鄧堪強介紹。
「要命的還不是體量太大,關鍵是對於『微改造』,開發商都不肯沾邊,因為容積率只增不減,幾乎無利可圖。不少部門和基層也有畏難情緒——因為程序多、環節多、投入精力多。」楊承志坦陳。
廣州市委主要負責同志提出,「制定實施涉及260萬居民的779個老舊小區微改造行動計劃,推進200個老舊小區微改造,重點抓好住宅加裝電梯、『三線』整治,解決環境衛生、消防安全、社會治安、供水質量等突出問題,持續提升老城區人居環境。」2016年,一場面向全城的「微改造」開始了。
說干就干!廣州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主持召開全市老舊小區微改造工作部署會,把老舊小區微改造列入「十大民生實事」。同時,成立市城市更新工作領導小組,市城市更新局牽頭,發改、財政、國土規劃、住建等部門協同,各區政府作為第一責任主體,全力推進各項工作開展。目前,全市已累計投入財政資金約18億元,完成微改造的小區達106個。
實施「針灸療法」
各個環節充分反映居民需求
「城市更新,就像一位醫生對城市不同區域的不同對象,去檢查、評估、處置,不同於『外科手術』的推倒重來、簡單快捷,『微改造』採取『針灸』類保守療法,即進行局部修改、實施功能置換。」鄧堪強這樣解釋道。
說微改造如「針灸」,一點也不假,數據可以作證。光是德欣社區,整個微改造,「一通二修三補」下來,共拆除各類違法建築、違規招牌雨棚701平方米,整治「住改倉」56家,清運淤泥、雜物及各類垃圾410多噸,清理溝渠2000米,疏通化糞池和下水道350處,平整鋪設路面13073平方米,鋪設透水磚7182平方米,清理各類飛空「三線」62266米,鋪設地下管線86000米,增設監控30個……
與此同時,一場名為「老廣州·新社區」的老舊小區微改造規劃設計方案競賽,在全市范圍內如火如荼地開展,面向社會廣泛徵集微改造方案,旨在進一步建立大家對小區的認同感和歸宿感,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
「傳統設計只需按任務書來,而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既定條件和因素復雜得多,因此保持跟街道、居委、住戶的良好溝通很重要。一句話,每個環節都要充分反映居民需求。」廣州市城市更新規劃研究院院長駱建雲告訴記者。
德欣社區還以「1+N+X」組織架構為抓手(「1」是社區黨總支部,「N」是助理網格員,「X」是兼職網格員),健全黨建引領的多元化治理方式。建立社區黨群服務平台,開展黨員教育服務管理,成立了建設管理委員會,推選了黨小組長、樓棟長,並組織召開居民代表大會、黨員大會各3次,討論協商會議63次,電話宣傳、調解840餘次。發動黨小組長、黨員、樓棟長、居民代表、志願者等620人次,逐家逐戶、逐店逐鋪進行宣傳發動、調研改造需求、征詢意見建議。開設改造專欄,及時發布各類告知書、溫馨提示和施工進展,最大限度爭取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在充分聽取徵求意見、達成共識的基礎上,方案表決支持率達98.8%。
梳理任務清單
以共建共治共享促進宜居宜業宜游
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廣州摸索出了五堅持五結合打造「五有」老舊小區的「廣州經驗」,2017年底,廣州被列為全國老舊小區改造試點城市。
什麼是五堅持五結合?即堅持探索創新,先行先試與有序推進相結合,打造有品質的老舊小區;堅持先民生後提升,改造重點與居民「痛點」相結合,打造有口碑的老舊小區;堅持黨建引領,空間改造與長效治理相結合,打造有內涵的老舊小區;堅持共同締造,居民自治與社會參與相結合,打造有活力的老舊小區;堅持可持續發展,城市修補與歷史文化保護活動相結合,打造有情懷的老舊小區。
按照「改造一批、策劃一批、儲備一批」的原則,廣州又制定了微改造三年(2018—2020)行動計劃,擬投入財政資金50億,覆蓋小區587個,梳理出「任務清單」60項,包括設施升級、拆違整飾等49個基礎完善類項目和加裝電梯、綠化節能等11個優化提升類項目。
各區將老舊小區微改造作為惠民生的書記項目,實行區委書記統籌、常委分片指導,確保民生實事「一竿子插到底」。如荔灣區實施「百梯萬人」黨旗紅書記項目,「區—街—社區」三級黨組織的書記抓電梯加裝工作,協調解決電梯加裝問題。越秀區興隆東小區以群眾下單、黨委接單、共建做單的「菜單」服務方式,切實解決老大難的積水和衛生等民生問題。
改造前,「改不改」「改什麼」「怎麼改」充分尊重居民意願,改造方案結合居民需求制定並公示,確保改造內容切合居民需求;改造中,推動建立建設管理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等組織,完善日常協商議事平台和機制;改造後,將居民滿意度作為驗收標准之一,由街道指導居民自主維護管養。
廣州是一座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約50%的老舊小區位於歷史文化保護范圍,如何留住老廣州人的「鄉愁」十分重要。在永慶坊項目,特地保留嶺南傳統民居的空間肌理特點,導入創客空間、文化創意等休閑產業。對陳家祠、上下九騎樓街等10個文化景點周邊老舊小區,則進行連片微改造,在「點」上精雕細琢、「線」上串聯故事,促進宜居宜業宜游。
「下一步,廣州市將以『五個一』為抓手,即秉持一個理念(以人民為中心)、健全一套組織實施機制、打造一批示範工程、探索一套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建立一套評價體系,持續推進老舊小區微改造,促進城市品質上新水平,讓人民生活更美好。」楊承志說。
來自《 人民日報 》
㈢ 雙塔寺的修繕碑記
古城太原,歷史悠久,文物名勝,光輝燦爛,而永祚雙塔,尤以並肩矗立名冠全國,為太原之標志。
永祚寺亦稱雙塔寺,明萬曆二十七年(公元一五九九年)建宣文塔,俗對東塔;萬曆三十九年建成立文佛塔,俗稱西塔。雙塔凌霄,巍巍壯觀,歷經滄桑,而屹立如故,遠望似迎賓衛士,令人肅然起敬;登臨可俯瞰市寰,盡收山河城市之美。鑄近百年來,西塔多處受損,經政府撥款於一九八四年修復。而東塔傾斜,日趨嚴重,據測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塔中心向西北偏離已達二點八二米,一九九三年十月增至二點八六米,且塔體劈裂縫隙逾百,最寬達零點零八米最長達五米,兩側下沉,高低不勻,總差異達零點六八米。情況危急,令人憂慮!
對此,黨和政府分外重視,一九九四年五月,果斷決定,搶修東塔,組成機構,制定方案,由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組織實施,據其十年觀測之資料,請領導親臨,專家參與,六次論證,幾經協商,採納國家文物局建議,邀杭州曹氏建築物糾偏研究所負責糾偏,並簽定合同。一九九五年七月十六日,糾偏大師曹時中偕技術人員進駐工地,採用沉井之法,鑿土井九眼於塔基之東南惻,科學操作,井下施工,歷時四十日,竟使高五十四米,基徑十二點五米之斜塔,驟然挺直。八月二十五日糾偏告成,斜度由二點八六米,縮小為零點八六米,糾回二米。十月二十五日,驗收合格。
一九九六年,為鞏固糾偏之成果,又進行了加固修繕。塔基加固,打樁圍箍,灰土筋帶,防水滲透 ,塔檐斗拱 ,精心修補,處理彌合,內設鋼混,塔剎歸正,塔身強固,層層鑽孔,加施描桿,槽鋼固定,整體修復,遵循傳統工藝,採用現代手段,使糾偏修繕後之東塔,塔體塔檐之原貌、原構、原有手法及雕造風格,得以保持,預期效果,完全實現。此工程於一九九七年九月二十六日告竣。
值此東塔創建四百周年來臨之際,特勒石以記。
楊瑞武撰文
趙望進書丹
安榮傑鐫刻
中國共產黨太原市委員會
太原市人民政府立
一九九九年四月
㈣ 上海玉佛禪寺修繕新進展如何
上海玉佛禪寺修繕新進展,新建觀音殿、鍾鼓樓圓滿落成。
藏經寶函。
同時,現場還舉行了藏經寶函安放儀式。2017年10月,為籌建觀音殿,上海玉佛禪寺誠心發起了萬人同誦、萬人謄寫萬卷《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活動, 整整四十九日的活動,匯聚了海內外萬余信眾,共同謄寫了《普門品》一萬五千餘冊。這些信眾精心抄錄的經本,被裝入500個不銹鋼寶函中密封起來,在現場數千名信眾、遊客的共同見證下,一一被安放入大雄寶殿佛像基座下方,永久珍藏。
來源:鳳凰網資訊
㈤ 坪內壽夫生平從事的各項事業及成就是什麼
1914年9月,坪內壽夫出生於日本愛援縣伊予松前町。22歲那年畢業於弓削商船學校,隨後服務於南滿鐵道社。二次大戰期間,應征入伍,戰後被俘,送往西伯利亞。1949年返回日本。
坪內壽夫回國的第二年,也就是1950年,坪內在松山市中心創建了松山大劇場。
他的電影事業開始蒸蒸日上。到景氣更好時,他就一一收購了其他經營不善的電影院。1955年,四國四縣內已擁有了30家坪內劇場。
電影事業的成功,使坪內成為愛援縣的知名人物,銀行界、縣議會、市議會、企業界的諸多頭面人物與他的接觸也多了。
1959年,來島船廠完成回復線船台系統的建設,形成了標准船大量生產體系,展開了勢如破竹般的攻勢。
1957年,愛援縣鋼船隻有20萬噸,到了1967年則達到62萬噸,居國內第四位,而到1968年時又躍居日本內航第一位。「海上卡車」成為瀨戶內海的主角。
1970年左右,大西工廠每年已擁有10萬一12萬噸的造船能力及80萬噸的修繕能力。
松山市於1950年被指定為「國際觀光溫泉文化都市」,觀光溫泉以道後溫泉為據點,但規模不大。
1959年12月,終於打出了第一號泉水。此後,二號、三號也接著挖掘出來,到1960年時,六號泉亦告完工。坪內認為他已找到了發展觀光事業的據點。1962年2月,事業據點奧道後國際觀光株式會社正式成立。
神戶的東方飯店創立於明治15年(1882年),英格蘭式傳統在日本首屈一指,但因生意不振及勞工爭議,與1971年專為萬國博覽會而建的京都東方飯店一起,同時陷入了嚴重的經營危機。
1981年,飯店的經營漸入佳境,財源滾滾。
1978年4月初到6月底,坪內又選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業之一——重建佐世保重工。
目前,坪內壽夫經營的企業,主要是以「來島集團」為主的180餘家企業,是一個包括重工業、造船業及冶煉業等方面在內的龐大企業集團。
㈥ 重慶工人修繕800年前觀音像,無意觸動機關,後來發現了什麼
在悠久的中國歷史中,中華文化並非是一成不變的,恰恰相反,它在漫長的時間長河裡吸取了很多其他的文化,這才有了如今燦爛輝煌的中華文化。而要說哪種外來文化造成的影響最大?那應該說是佛教。
這塊石磚題記呈6面長方體,刻有不少的文字,共計有94字。專家在對文字進行確認後,確定了這是乾隆時期的產物,文字內容主要記載了當時一位名叫張龍飛的仁善之人重修千手觀音像的事情。
在2015年,這尊千手觀音佛像歷經8年之久,終於修繕完畢,讓這尊充滿魅力的佛像得以再現往日的容貌。也正是因為耗時很久,使得最後的修復的成果十分令人滿意,可以算是中國文物修復史上取得的一次重大成功。
㈦ 房屋維修和房屋裝潢有什麼區別
修繕工程是指在一切竣工交付使用的建築物、構築物上進行土建、項目更新改造、設備保養、維修、更換、裝飾、裝修、加固等施工作業,以恢復、改善使用功能,延長房屋使用年限的工程。
修繕工程定額適用於各類房屋建築和附屬設備(電氣照明、給排水、衛生器具、採暖、通風空調等)的拆除、建造或安裝、大、中維修,以及隨同房屋修繕工程施工的零星(建築面積300m2以內)添建、搭接、增層工程、裝飾裝修工程。
修繕工程定額與其它定額的界定如下:
1.凡屬修繕工程定額適用范圍內的工程,均以修繕工程定額為主定額編制概算、預算和結算;修繕工程定額未包含的部分分項工程,可以以建築工程定額或建築裝飾工程定額為補充定額,但有關費用按修繕工程定額的費用標准計算。
2.凡屬建築工程定額適用范圍內的工程--一般工業與民用建築的新建、擴建、改建工程,均以建築工程定額為主定額;建築工程定額中未包括的拆除、修補等分項工程,按修繕工程定額及其費用標准執行。
3.凡屬建築裝飾工程定額適用范圍內的工程--一般屬於單獨簽訂施工合同的裝飾裝修工程,均以建築裝飾工程定額為主定額;建築裝飾工程定額中未包括的拆除、鏟除、拆換、零星修補等分項工程,按修繕工程定額及其費用標准執行。
㈧ 於倬雲的成就及榮譽
在從事古建築保護的半個多世紀中,設計和主持設計的復原重建、修繕、維護、搶險加固等工程近百項。主持並指導了故宮、北海公園、南禪寺等古建築的維修。
設計和主持設計的古建保護、修繕項目主要有:
沈陽故宮大清門恢復重建工程,吉林省農安縣古塔修繕工程,山海關城樓搶險修繕工程,北海團城衍祥門復原重建工程等。
故宮內安裝消火管道及消火栓工程,故宮建築安裝避雷針,電力、電纜安裝工程,敷設污水管和電訊干線工程,熱力支線和戶線安裝工程等。
端門修繕工程,東南、西南、東北、西北角樓修繕、保養工程,武英殿大木加固保養工程,三大殿保養,三台地面揭墁,三台欄板、階條、石活歸安工程,暢音閣加固工程,午門正樓搶險工程,東、西雁翅樓、角亭加固及瓦頂翻修工程;城台及門洞換過木工程,北五所及緞庫、茶庫等庫房防潮工程等。
曾為北京工業大學、天津大學、山西大學以及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德國慕尼黑大學研究生院、美國維基尼亞大學等院校的碩士、博士研究生講授古建專業課,輔導畢業論文,出任論文答辯評委等。還曾任中國科協委員、中國紫禁城學會會長、國家文物局古建工程委員會成員等,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㈨ 周吉的成果
1.尋覓烏孜別克族民歌「埃希來」和「葉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孜別克族「埃希來」和「葉來」》項目組於10月27日至30日在伊犁作了為期4天的實地調查,采錄了一場烏孜別克族婚禮,並到烏孜別克族清真寺、民居、農家及原烏孜別克族學校進行了調查采訪,在重點收集、采錄「埃希來」(長篇敘事民歌)和「葉來」(短小民歌)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對新疆烏孜別克族的歷史、人口分布、生活環境及現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主要類別和形態、蘊藏情況、民俗及採集歷史進行了調查,較為全面地收集到了第一手資料。
2.周吉研究員《論「維吾爾木卡姆模式」》:維吾爾木卡姆主要表現出以下特點:
1)、 四分音(將一個全音等分成四份,每個四分音程為50音分)、中立音的使用。
2)、 上、下游移音(活音)大量存在。
3)、 在樂調中的某一個或幾個音級上,可以存在幾個音位不同的樂音。
由於木卡姆音樂中除了音級的進行,還有很多「音過程」(如游移音),周教授主張在此稱「音列」而非「音階」將更為貼切。並以恰爾尕木卡姆和烏夏克木卡姆為例,講解了音列的「連接」(兩組四音列相繼連接,無交疊音)和「疊接」(兩組四音列相疊連接,有一個交疊音)形式。
橫向上,維吾爾木卡姆主要特點為:
1)、 結構有定規。
2)、 將主旋律在節拍節奏上加以變化(與漢族戲曲「板式變化體」有異曲同工之處)
3)、 多為復合節拍,如5/8(3/8+2/8)、7/8(3/8+4/8)等。並且,在每小節中第一個三拍的小單位里經常出現三拍的二連音、四連音及其變體。
4)、 增盈節拍(每小節中的時值被增盈半拍)的運用。
3.《第六集》古韻尋蹤:在克孜爾的263個石窟中,有一個石窟卻被裝上了防盜門,打開門進入主室可以發現,除了多層方形龕頂修繕一新外,壁畫都盪然無存了,在不斷到民間采風的過程中,周吉從南疆傳統音樂十二木卡姆中,發現了龜茲音樂的端倪。
4.中國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資料庫
5.《刀郎木卡姆的生態與形態研究》
6.不能將文化遺產納入「科學」、「迷信」論域
7.尋覓烏孜別克族民歌「埃希來」和「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