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2013年度新鄉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2013年度新鄉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發布時間:2021-09-23 03:25:46

㈠ 李軍的科研獎勵

1.《清抄本〈京兆翁氏族譜〉與晚唐河西歷史》獲陝西省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15年)、2015年度陝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晚唐政府對河隴地區的收復與經營——以宣懿二朝為中心》獲陝西省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13年)
3.《清抄本〈京兆翁氏族譜〉與晚唐河西歷史研究》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中國史學會主辦的「首屆中國歷史學博士後論壇(2012)」優秀論文一等獎。
4.《晚唐歸義軍節度使張淮鼎事跡考》獲2011年度陝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5.《晚唐政府對河西東部地區的經營》獲甘肅省第十一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9年)

㈡ 李培林的學術成果

近年來在《現代財經》《科技管理研究》《經濟經緯》《生產力研究》《天津師范大學學報》《鄭州大學學報》《特區經濟》《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等國家級核心期刊發表本專業學術論文30餘篇,ISTP檢索3篇,公開出版個人專著一部,參編著作和高校教材五部。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在研);參與國家級課題2項;主持省部級課題3項;參與省部級課題5項;主持廳級課題5項。 1.論企業「法人人格」失范的倫理治理[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2013(1)
2.中國公司治理模式的文化影響分析[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6)
3.中國家族企業成長與治理模式演進路徑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18)
4.論企業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6)
5.獨立董事「獨立」行權的保障機制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0(6)
6.論我國並購企業文化整合中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9(9)
7.技術創新與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聯動[J].科技管理研究,2009(7)
8.獨立董事的獨立性及其保障機制設計[J].經濟經緯,2009(2)
9.基於文化視角的日美企業管理模式的異同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生產力研究,2009(5)
10.構建企業品牌競爭力的戰略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9(2)
11.企業專利申請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12)
12.論專利信息管理與企業競爭力[J].科技管理研究,2008(11)
13.論企業勞動關系管理中的文化戰略[J].科技管理研究,2007(10)
14.論企業文化管理與企業競爭力[J].企業活力,2008(3)
15.管理中人性思想的演變與精神管理的導出[J].科技管理研究,2007(4),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
16.論法人人格失范與完善[J].生產力研究,2006(8)
17.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研究綜述」[J].經濟經緯,2006(6)
18.勞資關系之文化調整初探[J].生產力研究,2006(12)
19.論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可持續發展[J].現代財經,2006(10)
20.Liu Biansheng; Li Peilin. System Design onSafeguard Mechanism of 「Independent」 Right Execution of Independent Director. ISTP(CPCI). 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for Corporate Governance,Books 1 And 2:1579-1586.2009.
21.Liu Biansheng; Li Peilin. Analysis on Evolution Route ofChinese Family Business Growing and Governing Mode---Based on the point offamily culture. IFERA AT CHINA 2010 FAMILY BUSINESS FORUM:OPPORTUNITIES ANDCGALLENGES OF FAMILY BUSINESS:58-63,2010. 1.《道本管理:中國企業文化綱領》.齊善鴻編著.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參編第五章)
2.《管理學:理論與實務》.劉汴生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2月第一版。(參編第1、5、6章)
3.《管理學》.郭愛民主編,李培林常務副主編.河南科技出版社,2010年6月第一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獲河南省教育廳2010年度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4.《人力資源管理》. 張小兵主編,李培林副主編.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第一版,2011年獲江蘇省省級精品教材。
5.《組織行為學》. 杜智勇主編,李培林副主編.河南科技出版社,2010年6 1.主持國家級課題
「上市公司管理層道德風險防範研究」(13BGL080)(在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2.參與國家級課題
(1)「公司治理中的道德審計與道德指數研究」(7047205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要完成人(第四名),2008年結項。
(2)「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及其運行機制評價體系研究—產業集群的結構功能視角」(2005DGQ4D173)。國家軟科學項目,主要完成人(第六名),2008.5結項。
3.主持省級課題
(1)「獨立董事的獨立性及其保障機制制度設計研究」(2008FJJ023),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010.9月結項。
(2)「企業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研究」(B084),河南省政府決策研究招標課題,2010.9月結項。
(3)「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難點與對策研究」(2011B039) ,河南省政府決策招標課題,2012.8月結項。
4.參與省級課題
(1)「河南城鄉一體化的測度與推進方略研究」(2007BJJ012),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第三名,2008年8月結項。
(2)「高速公路公司績效考核研究及應用」(9412008R1237),河南省軟科學項目,第五名,2008年9月結項。
(3)「推進國有資本實施戰略性重組研究」(B001),河南省政府決策招標重點課題,第七名,2009年9月結項。
(4)「科技創新的難點與對策研究——科技創新風險的博弈分析」(B031),河南省政府決策研究招標課題,第三名,2011.9月結項。
5.主持廳級課題
(1)《構築河南省產、學、研戰略聯盟研究》,2008年度河南省社科聯調研課題,2009.2月結項。
(2)《推進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隊伍建設問題研究》,2009年度河南省社科聯調研課題,2010.5月結項。
(3)《企業道德風險及其防範機制研究》,2010年度河南省社科聯、經團聯調研課題,2011.4月結項。
(4)《河南省新興產業知識產權管理研究》,2012年度鄭州市社會科學調研課題,2012年10月25日結項。

㈢ 李敬民的論文、著作(教材)、獲獎、項目、學術稱號

1、試論民俗事項中民歌的特點,《教育與教學研究》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1998年中冊;
2、試論民歌與民俗的相互關系, 《信陽師院學報》信陽師范學院學報編輯部1998(1);
3、和聲學教學方法改革的設想與嘗試, 《音樂教育與改革》河南文藝出版社1998(6);
4、論豫南民間歌舞「花鼓燈」音樂, 《信陽師范學院學報》1998(4);
5、論豫南音樂文化區劃的背景依據,《中國音樂》中國音樂學院學報,1999(2);
6、豫南「岔燈」民俗,《藝術學》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部學刊,2000(1);
7、解讀性張力下的漢族情歌,《民族藝術》國家民委主辦2000(2);
8、豫南民歌旋法特徵研究(二),《天籟》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0(3);
9、豫南民歌旋法特徵研究(一),《旋律研究論集》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06);
10、豫南「岔燈」的民俗文化解義,《美與時代》2002(1);
11、河南太康道情戲考略,《戲曲研究》2002(1);
12、略論太康道情戲的形成與音樂的板式類型,《雲南藝術學院學報》2002(2);
13、從淮西民歌的旋律音調中看文化過渡區的音樂風格,《天籟》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2(4);
14、管窺傳統和聲學中協和性原則的歷史與發展(一),《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2(5)。
15、淮西山歌的句式結構分析,《中國音樂》中國音樂學院學報,2003(3)。
16、管窺傳統和聲理論中協和性原則的歷史發展(二),《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3(5)。
17、中原傳統音樂資料資料庫建設之思考,《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1)。
18、論豫南「岔燈」民俗之基礎,《藝術探索》廣西藝術學院學報,2005(2)。
19、淮河流域民間音樂文化區形成與發展的歷史地理條件初探,《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4)。
20、中原傳統音樂資料資料庫建設之思考,《音樂傳播與傳播音樂——中國音樂傳播論壇(第二輯》,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2)
21、樂譜:承載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符號體系,《中國音樂》中國音樂學學報2007(3)。
22、論民族音樂學的跨學科研究之基礎,《黃鍾》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9(3)。
23、論中國民間音樂音調中的多元化受容——以「槐口墜子書」唱腔的受容性為例,《中國音樂》中國音樂學院學報2008(3)。
24、論豫南皖西「杠天神戲」的基本功能,《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5)。
25、一本以民族音樂學方法論為基礎的道樂研究專著——讀孫凡《全真正韻閔譜研究》有感,《美與時代》2008(7)。
26、論豫南皖西杠天神儀式用樂的三種觀念,《音樂研究》2009(5)。
27、論豫南皖西杠天神儀式展演的空間基礎——以河南省新蔡縣余圍子鄉呂胡劉村呂庄的杠天神儀式為例,《信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2)。
28、從個體到群體的中國音樂教育譜系研究,《音樂探索》2011(1)
29、論民族音樂學研究模式的概念、方法和表達方式,《信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2)。
30、論音樂過渡與融合——以淮河流域民間音樂文化區的基本特質為例,《音樂研究》2011(3)。
31、在神聖與凡俗之間轉換——以豫南皖西民間儀式舞蹈展演為例,《信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3)
32、鳳陽大東關一號墓出土樂器的測音研究,《信陽師范學院學報》2014(2)。
33.在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宣讀學術論文20餘篇。 1.《大學生音樂基礎》,副主編,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2.《交響音樂賞析》,編委,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8月版;
3.《中國傳統音樂述稿》,主編,河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4、《中國民族音樂》,專著,撰寫「中州音樂」部分,2008年8月版;
5、《中國傳統藝術論》,專著,撰寫「中國傳統戲曲藝術論」部分,2008年12月版;
6、《杠天神儀式音樂研究》,專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2年10月版;
7、《封塵的絕響:鍾離國鍾磬樂器研究》,專著(合著),蘇州大學出版社,2013年5月版。
8、《民族音樂理論與實踐探索》,專著(合著),中國商務出版社,2013年11月。
9、《中州傳統音樂資料資料庫建設的理論與實踐》,專著(合著),河南大學出版社。2014年07月。 1. 歌曲《中原之歌》1997年12月信陽地委宣傳部「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
2. 歌曲《我的母親我的中華》1997年12月信陽地委宣傳部「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
3. 和聲學教學方法改革的設想與嘗試,1998年6月河南省音樂教改研究論文一等獎;
4. 豫南山歌的句式結構分析,1999年10月河南省音樂理論研討會優秀論文二等獎.
5. 論豫南音樂文化區劃的背景依據,2000年8月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6. 論豫南音樂文化區劃的背景依據,2000年9月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科學研究貢獻一等獎.
7.2002年9月獲得信陽師范學院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三等獎
8.中原傳統音樂資料資料庫建設,2005年9月河南省教育廳信息技術教育一等獎。
9.宋金元時期中原俗樂存在形態及流變、融合與中國「真喜劇」形成問題研究,2007年9月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優秀成果
10、論高師音樂人才培養的知識儲備方法,2009年2月河南省教育廳,河南省第二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高效藝術教育科研論文一等獎。
11、豫南皖西杠天神儀式音樂研究,2009年福建師范大學優秀博士論文二等獎。
12、論豫南皖西杠天神儀式用樂的三種觀念,2010年6月信陽市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
13、論豫南皖西杠天神儀式用樂的三種觀念,2010年6月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14、《杠天神儀式音樂研究》,專著,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特等獎,獲獎編號:2012-C-T032,2013.8
15、《杠天神儀式音樂研究》,專著,2012年度河南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獲獎編號:2013-023,2013.9. 1.豫南民間音樂研究,1998.05信陽師范學院人文社科項目主持人, 結項。
2.音樂表演者的臨場心理問題研究,1998.05信陽師范學院人文社科項目第二完成人, 結項。
3.高師教育學科課程教學整體優化改革研究,1999.06教育部師范教育司師范教育科研項目第二完成人, 結項。
4.豫南民間歌舞的審美研究,2000.02信陽師范學院人文社科重點項目主持人, 結項。
5.關於搶救和開發河南道情戲的研究,2001.09省社科規劃項目第二完成人, 結項。
6.淮河流域民間音樂文化研究,2002.08河南省教育廳社科規劃項目主持人, 結項。
7.淮河流域河南民間音樂文化研究,2003.01河南省社科規劃項目主持人,結項。
8.淮河流域民間音樂文化研究,2011.07國家藝術規劃項目主持人,結項。
9.網路信息組織模式化問題研究,2005年4月河南省社科聯項目第二完成人,結項。
10.歷史文化資料挖掘、拯救與開發研究——中原傳統音樂資料資料庫建設,2006年11月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主持人,結項。
11.中原文化生態及其生成規律研究,2007年7月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規劃研究項目第二完成人,結項。
12.中原文化生態問題研究,2007年9月河南省社科規劃項目第二完成人,結項。
13.宋金元時期中原俗樂存在形態及流變、融合與中國「真喜劇」形成問題研究,2007年9月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第三完成人,結項。
14.淮河流域音樂文化史研究,2011年8月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主持人,結項。
15.莆仙地區民間信仰舞蹈研究,福建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第一參與人,在研,項目編號:2010C019。
16.跨文化的草根藝術——大別山民歌的音樂形態與文化特質研究,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主持人,在研。項目批號:12YJA760031
17.湖湘音樂文化史研究,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第一參與人,在研,項目編號:12YBA329。
18.淮河流域音樂文化史研究,2013年度文化部文化藝術科學研究項目主持人,在研,項目批准號:13DD25。
19.民間音樂藝術市場化轉化方式研究-以信陽民歌表演的市場運作為例, 2013年地方高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指導教師,主持人:張榮華,項目編號:201310477026,批准單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時間:2013年9月17日,
20. 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湖湘草根階層的民歌文化志研究,項目編號:13YBA351,批准時間:2013年10月 1997年11月中國傳統音樂學會會員、理事;
1998年8月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
1999年10月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會會員;
2002年6月全國高師理論作曲學會理事;
2002年10月信陽師范學院重點學科(音樂學——民族音樂學)學術帶頭人;
2004年8月「河南省教育系統科學技術學術帶頭人」;
2007年5月信陽師范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
2009年9月全國世界民族音樂教學研究會理事;
2009年12月「河南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淮河文明研究基地」民間藝術研究項目負責人。
2010年5月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
2010年8月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負責人。
2011年5月河南省人文社會科學專家。
2013年4月河南省文藝精品創作生產評定專家。
2014年6月中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骨幹教師。

㈣ 熊才平的成果獲獎

1、2013年3月,獲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人文社會科學)回(教社科[2013]2號),獲獎項目:答基於網路教學平台的城鄉教師教研互動研究
2、2010年3月,獲浙江省第十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浙政發[2009]79號),獲獎項目:
教育信息化新視界(叢書)共8冊
3、2008年3月,獲得浙江省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學術進步獎(浙社科規辦〔2008〕3號),獲獎項目:基礎教育信息化城鄉均衡發展:問題與對策(教育研究,2006第3期)排名:1/2
4、2007年9月,獲得2007年度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獎,獲獎項目:「基礎教育信息化區域性均衡發展理論與實踐」,排名:1/3
5、2005年9月,獲得第五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獲獎項目:「面向教師教育的信息化環境創建與應用」,排名:3/5

㈤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獎金分別是多少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是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為繁榮發展專首都哲學社會科學事屬業,鼓勵社科工作者圍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開展學術研究,推動理論創新,服務首都發展而設立的政府獎。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每兩年評選一次。獎項設特等獎、一等獎和二等獎。至於獎金是多少,每年都不同的。

㈥ 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是什麼意思

「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般包括省、市政府、哲學規劃辦、社科聯等部回門頒發的關於你在答社會科學研究方面有突出成果的獎勵。比如你正式出版的哲學社會科學方面的著作(含專著、譯著、教材、古籍整理、通俗讀物、工具書),或公開發表的論文、調研報告,以及被地級以上市黨委、政府或省直廳級以上單位採納的未公開發表的調研咨詢報告等研究成果,都可以申報該獎。一般情況下,優秀成果獎分著作、論文、調研咨詢報告三大類,每類設一、二、三等獎。

㈦ 陶飛亞的主要獎項

教育部第復六屆高等學制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論文類三等獎2013年
上海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類二等獎,2012年
上海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類二等獎,2010年
上海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二等獎,2006年
《文史哲》「年度名篇獎」,2005年
香港中文大學博士論文優秀獎,2001年

㈧ 哪裡找到教育部第六屆人文社科獲獎名單

正式公布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獲獎名單。本屆經專家評審、面向社會公示和獎勵委員會審核通過,共產生獲獎成果830項,其中一等獎45項,二等獎250項,三等獎518項,成果普及獎17項。

㈨ 王金勝的獎項榮譽

1.青島市第二十七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2013年
2.青島市第十九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5年
3.青島大學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 2013年
4.山東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 2013年

㈩ 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申報表怎麼填

一.評獎來范圍
時間限制:14年自1月1日至15年12月31日期間取得的成果
內容限制:1.在正規出版社出版的專著、編著、譯著、教材、科普讀物等社會科學著作
2.按照市委、市政府及上級機關和市社科聯確定的軟課題
3.在市級以上(含市級)刊物發表的社會科學論文

二.格式要求
《武漢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申報表》一式四份
成果原件及復印件(著作及調研報告類每項成果必須報送原件4份,論文類每項成果必須報送原件1份,復印件3份)
成果如被有關部門採納,須附上證明材料;被中央、省級報刊轉載須附上復印件(同樣一式四份)

三.申報時間
2016年6月10日前,欲申報此成果獎的講師需將准備完全的申報材料(包含《武漢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申報表》一式四份及根據要求准備的支撐材料四份)及所在院系科研分管領導簽字蓋章的初審表一起送至科研處。

四.參評成果及各項附件概不退還
具體要求請閱讀群共享中的文件:關於印發《武漢市(第15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獎實施方案》的通知

閱讀全文

與2013年度新鄉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
土地使用權期滿地上建築物 瀏覽:455
武漢圓通快遞投訴電話 瀏覽:33
馬鞍山到開原 瀏覽:797
版權標記放在哪裡 瀏覽:441
創造與魔法陪配方 瀏覽:724
領悟人生真諦創造人生價值感悟 瀏覽:944
定融債權轉讓 瀏覽:41
安徽二手塔吊轉讓信息 瀏覽:413
土地買賣使用權協議 瀏覽:543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知識競賽 瀏覽: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