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黨的八大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協禮堂召開。出席大會的正式代表1026人, 候補代表107人, 代表全國1073萬名黨員。59個國家的共產黨、工人黨、勞動黨和人民革命黨的代表團以及國內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代表應邀列席大會。
在大會上,毛澤東致了《開幕詞》,劉少奇作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向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政治報告》,鄧小平作了《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周恩來作了《關於發展國民經濟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的報告》。會上,朱德、陳雲、董必武等作了重要發言。
黨的七大以後,中國社會發生了一系列深刻的變化。全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到1956年上半年,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一個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從此在中國建立起來。
與此同時,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許多重要指標已有確實把握提前完成。在這種形勢下,為了加強執政黨的建設, 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制定黨在新形勢下的路線、方針、政策,中共中央決定召開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貳』 中共八大的主要內容及意義
主要內容:
大會完全肯定了黨中央從「七大」以來的路線是正確的,同時正確地分析了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中國階級關系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確定把黨的工作重點轉向社會主義建設。
大會提出,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國內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而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意義: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大會通過了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和新黨章。規定了黨和全國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強調要堅持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制度,加強黨和群眾的聯系。這次大會為新時期的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和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
召開背景: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許多重要指標已有確實把握提前完成。在這種形勢下,為了加強執政黨的建設, 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制定黨在新形勢下的路線、方針、政策,中共中央決定召開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叄』 黨的八大的歷史功績是什麼
一、"八大"運用馬列主義原理,結合我國革命和建設的實際,正確分析了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作出了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方面來的戰略決策。
二、"八大"總結了"七大"以來的經驗,借鑒了蘇聯經濟建設的經驗教訓,制定了全面開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正確方針和建立新的社會經濟體制方案。
三、"八大"分析了黨執政後的狀況,確定了加強黨的建設的正確路線的方針。
(3)黨的八大的主要成果擴展閱讀:
學術界、理論界對黨的八大的研究起步較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對八大的研究更是有長足的進步,取得了比較豐富的成果。
在以往研究基礎上,廣泛吸收已有的成果,同時開掘新的史料,更全面、更系統、多角度、多層次地展示了這次大會的歷史過程,是一部具有豐富史料的專題著作。
『肆』 黨的十八大主要成果是什麼
黨的十復八大的重大成制果:
1、明確回答了中國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問題,十八大主題中指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2、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的三個重點:一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一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
3、完成了新老交替。
『伍』 中共八大的歷史功績
大會完全肯定了黨中央從「七大」以來的路線是正確的,同時正確地分析了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中國階級關系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確定把黨的工作重點轉向社會主義建設。大會提出,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國內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而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的實質,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建立的情況下,也就是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解決這個矛盾的辦法是發展社會生產力,實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為此,大會作出了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必須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來的重大戰略決策。大會在總結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堅持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即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經濟建設方針。 八大關於主要矛盾的實質的提法,在理論上有不完全准確的地方,因為這個提法沒有全面地指出,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已經建立起來,它是和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的;同時它又還很不完善,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產力的發展又是相矛盾的。但是上述提法的著眼點,在於把中國生產力發展還很落後這一基本國情突出出來,強調在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基本完成的情況下,國家的主要任務已經由解放生產力變為在新的生產關系下保護和發展生產力,全黨要集中力量去發展生產力。這個著眼點,歷史證明是正確的。 大會討論通過了《關於政治報告的決議》、《中國共產黨章程》 和 《關於發展國民經濟第二個五年計劃(1958年至1962年)的建議》。 大會選舉產生了第八屆中央委員會,中央委員97人,候補中央委員73人。同時,根據黨的事業發展的需要,八大決定中央委員會增設副主席和常委,中央書記處增設總書記和候補書記,並加強中央監察委員會的機構,設書記、副書記。 八大制定的黨的路線是正確的,提出的許多新的方針和設想是富於創造精神的。當然,由於實踐的時間還很短,理論上和思想上還不可能很成熟,許多新的觀念和方針還不可能牢固地確立並取得深刻的共識。許多新的設想還沒有付諸實施,或者沒有充分付諸實施,很快又發生反復。但是,八大對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畢竟取得了初步成果,歷史證明這些成果對於黨的事業的發展有長遠的重要意義。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大會通過了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和新黨章。規定了黨和全國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強調要堅持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制度,加強黨和群眾的聯系。這次大會為新時期的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和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1]
『陸』 中共八大的主要功績是什麼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大會通過了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和新黨章。規定了黨和全國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
強調要堅持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制度,加強黨和群眾的聯系。這次大會為新時期的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和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
大會選舉產生了第八屆中央委員會,中央委員97人,候補中央委員73人。同時,根據黨的事業發展的需要,八大決定中央委員會增設副主席和常委,中央書記處增設總書記和候補書記,並加強中央監察委員會的機構,設書記、副書記。
(6)黨的八大的主要成果擴展閱讀:
八大關於主要矛盾的實質的提法,在理論上有不完全准確的地方,因為這個提法沒有全面地指出,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已經建立起來,它是和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的;同時它又還很不完善,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產力的發展又是相矛盾的。
但是上述提法的著眼點,在於把中國生產力發展還很落後這一基本國情突出出來,強調在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基本完成的情況下,國家的主要任務已經由解放生產力變為在新的生產關系下保護和發展生產力,全黨要集中力量去發展生產力。這個著眼點,歷史證明是正確的。
『柒』 中共八大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正確地分析了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國內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而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解決這個矛盾的辦法是發展社會生產力,實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為此,大會作出了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必須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來的重大戰略決策。
大會在總結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堅持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即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經濟建設方針。
(7)黨的八大的主要成果擴展閱讀:
召開中共八大的背景:
黨的七大以後,中國社會發生了一系列深刻的變化。全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到1956年上半年,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一個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從此在中國建立起來。
與此同時,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許多重要指標已有確實把握提前完成。在這種形勢下,為了加強執政黨的建設, 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制定黨在新形勢下的路線、方針、政策,中共中央決定召開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捌』 中共八大的主要內容有那些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討論通過了《關於政治報告的決議》、《中國共產黨章程》 和《關於發展國民經濟第二個五年計劃(1958年至1962年)的建議》。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國內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
而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8)黨的八大的主要成果擴展閱讀:
八大制定的黨的路線是正確的,提出的許多新的方針和設想是富於創造精神的。當然,由於實踐的時間還很短,理論上和思想上還不可能很成熟,許多新的觀念和方針還不可能牢固地確立並取得深刻的共識。
許多新的設想還沒有付諸實施,或者沒有充分付諸實施,很快又發生反復。但是,八大對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畢竟取得了初步成果,歷史證明這些成果對於黨的事業的發展有長遠的重要意義。
『玖』 簡答中共八大會取得的重要理論成果是什麼
正確分析了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拾』 中共八大主要內容有哪些
中共八大的主要內容及意義
1、內容:正確地分析了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國內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而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解決這個矛盾的辦法是發展社會生產力,實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為此,大會作出了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必須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來的重大戰略決策。大會在總結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堅持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即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經濟建設方針。
2、意義:八大制定的黨的路線是正確的,提出的許多新的方針和設想是富於創造精神的。當然,由於實踐的時間還很短,理論上和思想上還不可能很成熟,許多新的觀念和方針還不可能牢固地確立並取得深刻的共識。許多新的設想還沒有付諸實施,或者沒有充分付諸實施,很快又發生反復,但是,八大對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畢竟取得了初步成果,歷史證明這些成果對於黨的事業的發展有長遠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