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打造成果

打造成果

發布時間:2021-09-22 18:24:39

❶ 一帶一路的建設有哪些成果

「一帶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縮寫B&R)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它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台,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一帶一路」貫穿歐亞大陸,東邊連接亞太經濟圈,西邊進入歐洲經濟圈。無論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還是應對危機、加快調整,許多沿線國家同我國有著共同利益。歷史上,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就是我國同中亞、東南亞、南亞、西亞、東非、歐洲經貿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帶一路」是對古絲綢之路的傳承和提升,獲得了廣泛認同。

❷ 「一帶一路」建設取得哪些成果

一是政策和規劃對接不斷強化。中國已與88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103份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合作文件。去年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一共形成了279項成果清單,目前已經有255項轉為常態化工作,有24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二是一批重大項目取得早期收獲。包括大家知道的雅萬高鐵、瓜達爾港、中俄原油管道復線等一批重大項目已經取得了早期收獲,21世紀數字絲綢之路建設有序推進。中歐班列累計開行已突破了8000列,通達了歐洲14個國家和42個城市。

三是貿易與產能投資合作不斷深化。我們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累計超過了5萬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超過了700億美元。在沿線國家建設75個境外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270多億美元,為當地創造了20多萬個就業崗位。

四是金融服務領域合作得到加強。絲路基金已簽約了19個項目,承諾投資70億美元,支持項目涉及總金額達到800億美元。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各商業銀行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的力度在不斷地加大。

五是人文交流逐步擴大。發起成立了「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倡議,同60多個國家簽訂了文化合作協定,「一帶一路」框架下,雙向旅遊交流的規模超過了2500萬人次。

(2)打造成果擴展閱讀

「一帶一路」作為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正在以經濟走廊理論、經濟帶理論、21世紀的國際合作理論等創新經濟發展理論、區域合作理論、全球化理論。「一帶一路」強調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超越了馬歇爾計劃、對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戰略,給21世紀的國際合作帶來新的理念。

比如,「經濟帶」概念就是對地區經濟合作模式的創新,其中經濟走廊——中俄蒙經濟走廊、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等,以經濟增長極輻射周邊,超越了傳統發展經濟學理論。

「絲綢之路經濟帶」概念,不同於歷史上所出現的各類「經濟區」與「經濟聯盟」,同以上兩者相比,經濟帶具有靈活性高、適用性廣以及可操作性強的特點,各國都是平等的參與者,本著自願參與,協同推進的原則,發揚古絲綢之路兼容並包的精神。

❸ 如何提高員工的工作成效

人才流失可能帶來的損失分為如下幾類:   1、財務損失。人才流失就會有職位空缺,招聘新員工必然要產生一定的招聘費用,包括發布招聘信息的媒體、場所使用費,廣告圖片、文字等信息製作費,付給獵頭公司的中介費,負責招聘的員工加班費,因招聘而產生的通訊費、飯費、交通費等管理費用。   2、效率損失。人才流失後,企業通過招聘獲得新的員工,在一開始不可能像老員工一樣熟悉工作的流程和具體業務,必須要適當的加以培訓或是給予一定的實習機會。這樣無疑會增加新員工與老員工的磨合期,期間會使部門的效率下降。   3、技術損失。人才尤其是掌握核心技術的人才離開公司後不可避免地會帶走原企業的商業經驗、技術機密、客戶關系等等,這會使企業艱難建立起來的技術優勢外流,甚至轉移給競爭對手,後果嚴重。   4、員工心理損失。在公司留任的員工看到其他員工離開公司後不免要產生心理上的波動,影響其工作情緒和積極性。如果公司又無法使員工獲得比較高的工作滿意度,那麼這部分員工很可能效仿出走員工的做法,另覓他處。這給企業凝聚力造成的損失是顯而易見的。   5、企業形象損失。如果企業在一段時間內出現比較多的人才外流現象,上到供應商、下到終端客戶都會對企業的管理能力和企業文化產生懷疑,從而對企業的經營狀況和未來不免擔憂,削弱繼續合作的信心,企業在社會公眾中的形象也不免受到影響。為了將各種損失降到最低,建議進行全方位的控制。 以上足以說明人才的重要性

❹ 如何圍繞全面推進「五化」工作,加快學習成果轉化,加強白主研發能力,打造核心

比如說圍繞全面推進五化工作,如何快速學習成果轉化,加強自主研發整理打造核心,我覺得這個是很簡單的。

❺ 齊心協力抓建設 快速發展顯成果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秘書處

服務企業

規范行業

發展產業

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珠寶產業獲得了非常迅速的發展。其中,一些地區或利用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或憑借無可替代的地域優勢,或依託深厚的文化積淀,促使以企業為主體的各種產業資源的集中發展,逐漸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珠寶產業集聚區。

根據珠寶產業集聚區當地政府的建議,中寶協依據我國珠寶產業發展的現狀,於2005年發起並開展了「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的認定和培育工作。珠寶產業基地應該具備四個方面的條件:一是珠寶玉石首飾及其相關產業列入當地政府重點規劃之中,享有政策優惠;二是該地珠寶玉石首飾及其相關產業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知名度較高;三是珠寶玉石首飾及其相關產業成為當地支柱產業之一,經濟效益顯著;四是從業人員占當地勞動人口比例較大,提高就業率。依照這些條件,對上報的珠寶產業基地經過資料審核以及實地調研,先後授予了22個珠寶產業集聚區為「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

現在看來,這22個「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在基地建設上政府、協會、企業都付出了努力,做了大量務實的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應該說,我們很好地貫徹落實了孫文盛會長「貴在推動、重在建設」的指示精神,促進了珠寶產業基地集聚效應的顯著提高。

一、政府真抓實干搞建設

六年來,當地政府對珠寶產業基地的建設都十分的重視,不僅把當地珠寶產業建設列入政府部門的發展規劃,有的還成立了產業管理職能部門。如河南鎮平縣的玉雕管理局,青田縣石雕產業保護與發展局,番禺經濟貿易局的珠寶產業發展中心,阜新市瑪瑙產業管理辦公室、梧州市寶石節組委會辦公室等。這些政府部門的建立,很好地促進了政府對珠寶產業的常態管理,進而使得產業基地在節會舉辦、園區建設、服務保障、人才培養等方面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1.節會舉辦效果顯著

舉辦珠寶主題的節會是政府部門開展基地建設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定期舉辦的珠寶節會,客商雲集促進了企業之間貿易合作,專題會議擴大了業界資訊的交流,對當地珠寶產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也打造了城市名片的良好形象,促進了當地招商引資和經濟發展。比如,2012年11月的第九屆國際梧州寶石節,參會的海外客商就多達200餘人,集體簽約的16個合作項目達60多億元。

深圳珠寶節、諸暨珍珠文化節、岫岩玉雕文化節、昌樂寶石節、東海水晶節、內蒙古巴林石節、阜新瑪瑙節、青島飾品節、南陽玉雕節、青田石雕節、蘇州珍珠節、瑞麗珠寶文化節等,都業已成為全國聞名的盛會,並在基地宣傳、業界合作、招商引資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園區建設突飛猛進

珠寶產業園區的建設也是當地政府部門基地建設一項重大舉措。珠寶園區的規劃與建設,一方面是滿足當地企業擴大規模、轉型升級的一個客觀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當地政府招商引資、做大做強珠寶產業的一個重大舉措。因此,這些年來,各個產業基地在珠寶產業加工、貿易的基礎設施建設上都鉚足了勁、用足了力,一個個珠寶加工產業園,一座座珠寶貿易城,拔地而起。

深圳水貝珠寶基地,華東國際珠寶城,番禺沙灣珠寶產業園,昌樂中國寶石城,昌化國石文化城,莆田工藝美術城,相城中國珍珠寶石城,鎮平國際玉城,岫岩中國玉雕會展中心,東海國際水晶寶石城,青島國際工藝品城等,依託自身產業優勢興建珠寶項目,為當地珠寶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可以說,在近一二十年珠寶產業大發展大繁榮的進程中,加工產業園和商貿城在各個珠寶特色產業基地誕生了一大批。不可否認,由於部分珠寶園區或商貿城在全國產業發展布局中存在一定偏差,特別是一些以地產開發為基礎的項目,運行情況不太理想。但是,經過這一輪的基本建設,應該說為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支撐體系不斷完善

一個產業基地集群化發展,政策環境、配套服務等支撐體系建設是非常重要的。各產業基地為了扶持珠寶產業的發展,在土地使用、資金支持、稅收優惠、信息平台、人才培育等方面都出台了相應的政策,有效地提升了產業基地的凝聚力、影響力和活力。如,深圳及羅湖區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建立大型綜合性服務平台,涵蓋設計研發、質量檢測、人才培訓、文化創新、網路信息等功能,鼓勵科技創新、扶持品牌企業,同時面向全國以及世界打造「深圳珠寶」區域的品牌。

珠寶是一個資金密集型的行業,企業流動資金相對匱乏。結合深圳羅湖珠寶企業特點,中國建設銀行、深圳發展銀行、光大銀行等創造性地組織成立了珠寶支行,為珠寶企業量身定做,推出「金財寶」、「聯保聯貸」和「借金還金」等創新性服務業務,提供融資金額300多億元。這些舉措,不僅解決了當地珠寶企業資金運轉的困難,也為其他產業基地企業融資提供了成功的經驗。

徐德明會長考察玉雕產業基地

各個產業基地政府在人才培養方面出錢出力出政策,通過自主辦學、聯合辦學、定向培養和短期培訓等多種形式,為珠寶企業培養了數千名的專業人才;廣州番禺、深圳羅湖、浙江諸暨、東海水晶等產業基地先後引進國家級專業珠寶質量檢測實驗室,為珠寶市場規范、有序、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廣東四會積極推動玉器產業公共服務平台的建設,建立鑒定中心、電子商務網、玉器雕刻工藝實訓基地、創新開發中心等產業創新服務體系,有力地支撐著產業的發展。

作為珠寶文化產業,文化既是珠寶產業的精神支柱,又是推動珠寶產業發展的核心力量。各珠寶產業基地通過專家論壇、編印書刊、文藝創作,通過與地方及央視節目組合作宣傳、推廣當地的珠寶產業。比如,江蘇東海大力支持以水晶為題材的影視片及主題歌曲藝術創作,如《水晶心》、《水晶緣》、《水晶之戀》等;阜新將內涵豐富的阜新特色瑪瑙文化與戲曲聯姻,編排了現代京劇《水膽瑪瑙》等;巴林右旗編演了《巴林石贊歌》多首具有內蒙古特色的歌曲。這些珠寶文化的創作與宣傳,對擴大產業基地文化凝聚力和區域品牌影響力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二、協會積極聯動促發展

在我國珠寶產業基地誕生和發展的進程中,中寶協始終是一個積極的推動者,也是一個積極的建設者。六年多來,中寶協作為一個行業組織,不遺餘力地為珠寶產業發展出謀劃策,為產業基地建設進言盡力。

1.依託中寶協資源優勢,為產業發展塔台唱戲

例如,中寶協利用主辦的北京國際珠寶展這一平台,2005年11月組織了「中國珠寶特色產業基地成就展」,氣勢龐大,宣傳效果很好;2011年11月組織了「2011中國印金石獎」展評活動,集中展示了青田石、壽山石、昌化石和巴林石四大名石,並出版了《2011中國印金石獎》一書。2012年7月中寶協還利用主辦的沈陽珠寶展,為遼寧岫岩和阜新兩個產業基地免費提供100多個展位,宣傳岫玉和瑪瑙產業。

2.積極參與主辦節會活動,為節會活動增彩增效

中寶協先後與當地政府共同主辦60多個節會,積極出主意、想辦法、做實事。比如,南陽玉雕節、岫岩玉雕節、諸暨珍珠節期間,中寶協積極配合邀請相關會員單位觀摩采購、洽談合作,邀請政府領導、高校教授、業界大師進行演講交流,一舉多得,深受好評。

3.依據產業基地政府部門訴求,開展專項服務

受產業基地政府部門委託,2005年中寶協完成《中國珍珠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課題,2010年完成《都昌珠貝產業發展規劃》,2012年完成《莆田珠寶產業升級》研究報告。2010年、2011年、2012年連續三年完成「全國玉石作品玉星獎」在岫岩的展評活動,並正式出版三冊《全國玉石作品玉星獎金典》。

4.結合珠寶行業重大活動,組織論壇座談會議

中寶協牽頭主辦了2006年「第一屆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市長論壇」,並於2007年在深圳、2008年在岫岩、2012年在上海分別召開了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高峰論壇或座談會,促進了基地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推動了基地建設與發展。

三、產業集群發展顯成效

在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扶持下,在相關珠寶企業的大力支持下,在行業組織的大力推動下,各個珠寶產業基地不僅在規模發展上實現了跨越,在品牌建設上有了飛躍,在綜合競爭力上有了提高,在經濟社會上也有了成效。

1.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明顯

內蒙古赤峰、遼寧阜新、遼寧岫岩、河南鎮平、浙江青田、浙江臨安、福州晉安、山東昌樂、江蘇東海、浙江昌化等是以資源為依託的特色產業基地。當地政府部門主導本地資源合理開發,積極促進境外資源開發引進,既保障了產業發展所需要的資源,也提升了資源利用的范圍和價值。

2.珠寶製造向珠寶創造升級加快

深圳羅湖、廣州番禺、廣西梧州、青島城陽、廣東倫教、福建莆田以及浙江諸暨、蘇州相城等,首飾製作從款式設計到加工工藝都有了很大提高。特別是深圳、諸暨、青島以及倫教等地結合節會開展的首飾設計製作賽事,很好地促進了珠寶製造向珠寶創造的轉變。

3.翡翠加工產品更加多元精緻

廣東四會、廣東平洲、雲南瑞麗、雲南騰沖是我國重要的翡翠加工貿易基地。這些年來,隨著翡翠原料價格的上漲,翡翠首飾以及雕件對設計與工藝的要求越來越高。翡翠飾品、把件、掛件,翡翠首飾和翡翠擺件,不同品質特點的翡翠都得以更好地利用。

4.通過產業轉型找到發展機遇

轉變產業基地經濟增長方式,是同質化產業基地未來重要的發展出路,也是實現產業基地科學發展的重要基礎。廣州花都作為一個珠寶加工製造產業基地建設,多年來困擾較多,裹足不前。近兩年,當地政府主導企業配合打造「花都珠寶小鎮」的珠寶旅遊文化區,石頭記礦物園、雲峰翡翠夢想館等重要項目的建設,為廣州花都珠寶產業基地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目前,全國上下都在開展深入學習和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我國珠寶產業基地建設要結合自身的現狀與特點,也要堅持用科學發展戰略來規劃好,通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產業的轉型與升級,通過科技創新、管理創新、文化創新等提升產業的綜合競爭力。挑戰與機遇並存,生存與發展並進,在我國2020年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中,我們政府部門、行業組織、珠寶企業齊心協力,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的建設將會更加夯實,我國珠寶產業將會更加美好。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建設之路

❻ 韓曉華的主要成果

音樂全息論的提出和全息音樂體系的建立。
全息音樂簡介:
全息音樂是由青年古箏家韓曉華在潛心研究人類音樂史、東西方音樂比較研究尤其是古琴古箏等中國傳統音樂的長期廣泛而深入的實踐中,在東方全息哲學的啟發下,在音樂全息律的基礎上提出的嶄新音樂理論體系。體系由以下部分組成:
1,音樂的本質是聲音信息時空有序化的排列;
2,音樂是生命體的再現;
3,音樂與宇宙之間具有同質、同構、同序、同運的全息對應關系;
4,人類的音樂從最簡單到最復雜具有同源性特徵;
5,音樂任意小部分都呈現細胞樣特徵,是整個人類音樂史的縮影和重現;
6,音樂內部的頻率、節奏、速度、音高等與宇宙全息;
7,音樂世界與色彩世界、味覺世界、觸覺世界、精神世界全息;
8,音樂與人類基因序列具有全息對應關系;
9,任意地域性的音樂因為其全息性而呈逐漸演變可互相轉譯的特徵;
10,音樂的全息現象也同時表現為環境共振(植物共振、動物共振、礦物共振、光共振)、基因共振、細胞共振、經絡共振、神經共振、生物共振等諸特徵,為音樂審美、音樂通感研究、音樂養生、音樂治療、音樂潛能開發提供了理論基礎。
全息音樂具有深遠的開發價值和廣闊的應用前景。專著《音樂全息論》正在出版中……
韓曉華紮根江門,力圖把古琴古箏藝術發揚光大。
走進位於市文化館二樓的華廈大音琴箏學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懸掛在大廳主牆上巨大的「竹簡」,上有《禮記·樂記》中關於音樂的論述:大樂必易,大禮必簡,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爭,揖讓而治天下者,禮樂之謂也。紅燈籠、木琴案,古樂悠悠,茶香裊裊,這里就是市著名青年古琴古箏家韓曉華十年如一日堅守著自己理想的地方。
韓曉華,廣東省古琴研究會理事,國際古箏比賽青年組冠軍,華廈大音琴箏學苑苑長,曾先後多次受文化部派遣到美國、韓國、日本、奧地利等20多個國家進行出訪和慰問華僑的演出。其突出成就被載入《當代華人》、《藝術中國》、《中國時代創新先鋒人物》、《中國箏家走世界》、《和諧與發展》等著作。
十年一箏精益求精
韓曉華出生於遼寧建平,如今她已深深紮根於傳統文化的熱土和嶺南精神的沃壤——江門。
2000年,對優秀民族文化熱愛的她來到江門。對於當初到江門創業的艱辛,韓曉華說得那麼平常又輕描淡寫。她至今還清楚記得,當時了解古箏的人不多,竟然有人問她:「古箏是不是風箏的一種?」這句既好笑又令人難過的問話,非但沒有令韓曉華動搖,反而更堅定了她立足在這個城市傳播古箏文化的決心。
2001年3月在江門成功創辦的「王天一古箏教學中心」現已更名為「華廈大音琴箏學苑」,學苑聲名遠播,桃李滿天下,學員累計達數千人,其中包括美國、日本、荷蘭等國家的外籍學員。學苑為專業院校輸送了一批又一批優秀學員,多次成功組織優秀學員出國訪問演出。學苑以雄厚的實力、精益求精的品質打造了江門古琴古箏第一品牌。
古琴復興任重道遠
如果說韓曉華是江門古箏的拓荒者,並對江門文化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的話,那麼對陳白沙與嶺南古琴的關系,對嶺南古琴技術性、藝術性及思想性的綜合研究,以及對江門古琴的復興與發展,則是江門賦予她新的使命。
「2008年11月29日、30日這兩天,是我永遠不會忘記的日子。」韓曉華說,嶺南古琴研究會舉辦的「琴心尋根」活動於這兩天來到陳白沙紀念館尋根,這時她才得知陳白沙是嶺南古琴第一人,江門是嶺南古琴的發源地。「當我聽到這個結論後,陷入深深的沉思,一種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油然而生,作為江門的文藝工作者,我能做些什麼?我該怎樣做?我的心情再也無法平靜,百感交集,整夜未眠。」
「第二天,我在陳白沙紀念館呆了整整一天,我把陳白沙的資料讀了一遍又一遍。一代偉人獨立自強、務實創新、開拓進取的光輝人格和崇高精神深深感染著我,我想這也正是嶺南古琴剛健、明快、爽朗風格的源頭,也是嶺南古琴精神的特徵。」韓曉華說。
現在,流傳的古琴曲大多是古曲,同時古琴譜都是傳統的減字譜,異常復雜,給現代古琴的傳承、普及與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如何將古譜轉化為簡譜,讓古琴變得易學,讓古琴傳承的阻力變小?目前,韓曉華正在研究一套將減字譜轉化為簡易譜的系統,並且應用於教學,初見成效。
此外,韓曉華作為副主編的《嶺南古琴》預計今年可出版面世,目前基本組稿完成。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基於多年的古琴古箏教學實踐,又得益於中央音樂學院專業的學術素養,韓曉華已完成自己獨特的音樂理論的系統突破,其獨創的音樂理論將讓教學變得更加科學規范、深入淺出。

❼ 將中巴經濟走廊打造成「一帶一路」示範工程,一帶一路目前有什麼成果

將中巴經濟走廊打造成一帶一路的示範工程,在一帶一路的建設當中有著非常多的成效。我們熟知的一帶一路關稅政策,也就是有一帶一路的政策所延展的一種衍生政策。這種關稅政策對於我國企業投資一帶一路的市場和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與我國的經貿往來都有著非常好的促進作用。這是因為關稅協定的制定對於兩國而言有著重要的影響。關稅協定目的就是降低兩國之間的稅負,從而能夠使得雙方企業更好地進行投資。這也是促進兩國進行經貿往來更好的方式。

對於我國在國際中的地位也能夠通過一帶一路的建設逐漸的提高。這是因為以我國所主導的一帶一路帶動了相關國家和地區的發展,使得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❽ 潘文彬的主要成果

1 .在國家級、省級刊物上公開發表教學論文 80 余篇;
2 .出版個人專著《走在語文路上》 35 萬余字;
3 .打造、培養了南湖一小語文教學「 M 4 」 和「F 6 」 ,《江蘇教育》、《中國教師報》、《南京晨報》對此都作了長篇報道,在全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4 .論文《莫讓語文迷失了自我 —— 基於新課程理念下語文教育的幾點思考》榮獲南京市第八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5 . 2006 年 11 月當選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語文教學通訊 · 小學刊》封面人物。
06年成果:
1 .論文《探尋語文教學的最佳路徑》發表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小學語文論壇》 2006 年第 3 期上;
2 .論文《輕攏慢捻抹復挑》發表在《江蘇教育》 2006 年第 4B 上;
3 .論文《胸藏萬匯憑吞吐 筆有千鈞任翕張 —— 關於培養小學生習作能力的對話(一)》發表在《小學作文創新教學》 2006 年第 4 期上;
4 .論文《胸藏萬匯憑吞吐 筆有千鈞任翕張 —— 關於培養小學生習作能力的對話(二)》發表在《小學作文創新教學》 2006 年第 6 期上;
5 .論文《在「簡單」與「不簡單」之間行走》發表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語文教學通訊 · 小學刊》 2006 年第 11 期上;
6 .論文《漫談敘事性作品及其教學》發表在《實驗研究》 2006 年第 7 期上;
7 .論文《鴛鴦銹取憑君看 「巧」把金針度與人》發表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小學教師培訓》 2006 年第 11 期上;
8 .論文《「簡單」與「不簡單」》發表在《金陵陶研》 2006 年第 3 期上;
9 . 《 「品味」與「揣摩」:語文教學的回家之旅 》 發表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小學語文論壇》 2006 年第 10 期上;
10 . 《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 —— 〈出塞〉》發表在《七彩語文》 2006 年 18 期上;
11 .《邊關怨情》發表在《七彩語文》 2006 年 19 期上;
12 .《言辭諄諄 情意深深》發表在《七彩語文》 2006 年 23 期上。

閱讀全文

與打造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
土地使用權期滿地上建築物 瀏覽:455
武漢圓通快遞投訴電話 瀏覽:33
馬鞍山到開原 瀏覽:797
版權標記放在哪裡 瀏覽:441
創造與魔法陪配方 瀏覽:724
領悟人生真諦創造人生價值感悟 瀏覽:944
定融債權轉讓 瀏覽:41
安徽二手塔吊轉讓信息 瀏覽:413
土地買賣使用權協議 瀏覽:543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知識競賽 瀏覽: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