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全面預算管理的內容包括
全面預算管理是利用預算對企業內部各部門、各單位的各種財務及非財務資源進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組織和協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完成既定的經營目標。是企業全過程,全方位及全員參與的預算管理。 預算是一種系統的方法,用來分配企業的財務、實物及人力等資源,以實現企業既定的戰略目標。企業可以通過預算來監控戰略目標的實施進度,有助於控制開支,並預測企業的現金流量與利潤。
算是一種系統的方法,用來分配企業的財務、實物及人力等資源,以實現企業既定的戰略目標。企業可以通過預算來監控戰略目標的實施進度,有助於控制開支,並預測企業的現金流量與利潤。
全面預算反映的是企業未來某一特定期間(一般不超過一年或一個經營周期的全部生產、經營活動的財務計劃),它以實現企業的目標利潤(企業一定期間內利潤的預計額,是企業奮斗的目標,根據目標利潤制定作業指標,如銷售量、生產量、成本、資金籌集額等)為目的,以銷售預測為起點,進而對生產、成本及現金收支等進行預測,並編制預計損益表、預計現金流量表和預計資產負債表,反映企業在未來期間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全面預算管理作為對現代企業成熟與發展起過重大推動作用的管理系統,是企業內部管理控制的一種主要方法。這一方法自從上個世紀20年代在美國的通用電氣、杜邦、通用汽車公司產生之後,很快就成了大型工商企業的標准作業程序。從最初的計劃、協調,發展到兼具控制、激勵、評價等諸多功能的一種綜合貫徹企業經營戰略的管理工具,全面預算管理在企業內部控制中日益發揮核心作用。正如著名管理學家戴維·奧利所說的,全面預算管理是為數不多的幾個能把企業的所有關鍵問題融合於一個體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
『貳』 如何做好預算管理
保持預算的一致性
預算一旦制定,就不應當輕易進行調整。因為企業管理者在編制預算時一般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設基礎上的,倘若所依賴的假設條件存在變化,那麼就會導致預算產生偏差,所以預算的編制在起始階段就應當特別注意考慮預算的調整,通常,如果日後在企業預算的執行過程中所發生的事項屬於之前編制預算時考慮的范圍之內,則不應當進行調整。一般而言,企業管理者不應當輕易調整預算,除非受到不可控因素的影響,該影響對企業原預算的執行產生影響較大,而且需要經過企業管理者和決策部門認可之後,才可以進行調整。通常情況下,企業調整預算的時間為半年一次,不易過於頻繁。
保持對預算執行的實時監督
預算執行過程中的管理應當重點把握對執行過程的實時監督。一般而言,預算執行的過程或結果,反映了預算是否得到有效的貫徹和執行。因此,企業管理者對預算執行的評價和檢查不能等到預算執行結束後才開始,而應當在預算執行的整個過程中實施監督。在預算的執行過程中,應當力求及時對整個過程進行監督,分析預算執行的偏差,分析偏差產生的原因,追根溯源,找出偏差產生的原因,並探討改進措施。只有如此,企業管理者才能更加准確地把握預算執行的效果,把握各種方案的執行情況,及時差錯防弊,避免錯誤或損失的進一步擴大。
在對執行過程中還應當注意對工作的評價之後所進行的措施
很多企業管理者在進行預算管理時會將企業預算實施的成果同相關人員的業績進行掛鉤,通常而言,對於獎懲的實施應當注意分段執行,不可操之過急、不可一步到位,因為階段性的成果並不等於整體工作的結果;一般而言,對於企業在執行過程取得的良好效果,應當及時加以獎勵,以便增加工作人員的積極性,而對於工作當中出現的瑕疵,應當進行調查分析的基礎上謹慎的予以懲罰,除非查明原因,方可酌量懲罰。
責任制
責任制是指對負責的工作范圍可控制事項負責。如我們把各責任區域的成本劃分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各責任區域對本區域發生的可控製成本負責。
例外管理
例外管理是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超乎常情的情況,因為實際發生的情況往往與預算有出入。如發生的差異不大,一般不逐一查明其原因,只把注意力集中在非正常的例外事項。如某一段時間我們發現生產用刀具等用品特別節約,經過核查,是外方管理專家的非程序性采購造成記錄的時間差和因非程序性采購造成的工作混亂、數量差錯。這是一種不合情理的節約。於是公司重新修正公布了新的采購控製程序,並隨時檢查該程序的有效性。
有效性
有效性是指預算編制不要過於繁瑣,預算控程序要有可操作性,避免預算管理失效性。
經濟效益
經濟效益是指為控制所費與所得效益相比,後者應大於前者。
『叄』 預算管理概述
一、預算管理的概念
財政部印發的《關於企業實行財務預算管理的指導意見》指出,全面預算管理是利用預算對企業內部各部門、各單位的各種財務及非財務資源進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組織和協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完成既定的經營目標。財政部《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15號——全面預算》指出,全面預算是指企業對一定期間的經營活動、投資活動、財務活動等作出的預算安排。
全面預算管理是一種集戰略化、系統化、人本化理念為一體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它通過業務、資金、信息的整合,明確、適度的分權、授權,戰略驅動的業績評價等,來實現資源合理配置、作業高度協同、戰略有效貫徹、經營持續改善、價值穩步增加的目標。
二、預算管理的功能
(一)規劃功能
企業的問題錯綜復雜,如果不預先規劃,一旦問題發生,恐怕就難以補救。預算就是促使組織成員,對各項環境變數,事先加以預測,並採取相應的措施。企業的目標無限,但資源有限。因此,規劃是一種選擇過程,在各種替代方案中,選擇最有利的加以實施,達到企業最大的滿足程度。
(二)控制功能
規劃與控制是相對應的兩方面,如果只有規劃而沒有控制,則規劃易流於形式;如果只有控制而沒有規劃,則控制將沒有依據。因此,規劃與控制必須前後相對應,密不可分。預算執行過程中,管理人員應隨時注意一切經營活動,是否背離目標?背離的行動是否可以容許?如何採取必要措施以導正行動,繼續朝原定目標進行等。通過績效評估及信息的有效反饋,可了解差異發生的原因,對症下葯,採取糾正行動,以達成目標。
(三)溝通功能
員工參與預算編制,可使管理者和員工雙方相互溝通以達成共識,減少未來執行的障礙。預算編制,可以使管理者了解員工的需求與意見,員工也可體會管理者對他的期望與態度,因此,經過溝通,相互了解,可促使員工努力達成目標。
(四)協調功能
如果各部門各自為政,各持己見,難免會造成計劃與目標脫節或各部門步調不一致,此時只有藉助預算,加強各部門間的聯系工作,並統籌運用企業有限的資源,以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
同時,預算可迫使各階層主管不斷對外界環境加以審視及分析,從而擬定最佳決策,以適應瞬息多變的環境。
(五)激勵功能
企業編制預算,應擴大參與層面,積極鼓勵員工提供意見,促使員工目標與公司目標相結合,並順利達成組織目標。預算目標應合理且具備可達成性,才能有效激勵員工的潛力,預算的執行應配合獎懲制度的實施,如加薪、升職、滿足員工的自我實現等,促使員工全力以赴,在滿足員工個人的抱負時,達成企業目標。
三、預算管理的原則
預算原則是指在預算管理過程中,必須要遵循的准則,從而確保預算管理起到規劃、控制、協調和考核的作用。預算管理過程中,通常要遵守的原則有:
可靠性原則:預算編制應當穩健可靠,加強各種風險防範。
合理性原則:預算編制應當先進合理,應當反映通過努力可以實現的預算水平。
完整性原則:凡涉及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全部業務,都應當納入預算進行管理。
統一性原則:按照企業統一的預算口徑、程序和計算依據進行預算編制,確保縱向可比性。
成本、效益相結合原則:只有實行預算管理所取得的效益大於實行預算管理所導致的成本時,預算管理才有意義。預算管理成本包括預算執行成本和預算管理的風險成本等;預算管理效益由預算管理帶來的管理效率的提高從而節約的管理成本和實行預算管理直接帶來的直接效益(如運營期間成本費用的降低,資產使用效益的提高)等組成。
四、預算管理模式
全面預算管理的模式很多,有的模式以銷售為核心、有的以現金流量為核心、有的以成本為核心、有的以利潤為核心,還有新近出現的以EVA為中心的預算管理模式和基於戰略地圖的預算管理模式等。
如何選擇預算管理模式,是每個企業在實施預算控制時面對的最大問題。一般普遍認為沒有所謂的最優模式,每個企業應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企業自身特點的預算管理模式。
五、預算管理的內容
預算管理的內容體系是預算目標的具體體現,它通常由業務預算(也叫經營預算)、資本預算(也稱長期投資預算)、籌資預算和財務預算等四大部分內容組成,如圖18-1所示。
圖18-1 預算管理內容示意圖
六、預算編制方法
預算編制的方法有六種,即:增量預算與零基預算、彈性預算與固定預算、定期預算和滾動預算等。不同的預算項目可以利用不同的預算方法,同一種預算方法也可以應用於不同的預算項目。比如收入預算可以採用增量預算,成本費用預算中的固定資產折舊費等可以採用固定預算,而對費用預算的編制,以零基預演算法為主,確保費用支出的合理。
(一)增量預演算法與零基預演算法
編制預算的方法按其出發點的特徵不同,可分為增量預算方法和零基預算方法兩大類。
1.增量預演算法
增量預演算法又稱調整預演算法,是指以基期水平為基礎,分析預算期業務量水平及有關影響因素的變動情況,通過調整基期項目及數額,編制相關預算的方法。
增量預算方法的前提條件是:(1)現有的業務活動是企業所必需的;(2)原有的各項業務都是合理的。
增量預算方法的缺點是當預算期的情況發生變化,預算數額受到基期不合理因素的干擾,可能導致預算的不準確,不利於調動各部達成預算目標的積極性。
2.零基預演算法
零基預演算法是「以零為基礎編制預算」的方法,採用零基預演算法在編制費用預算時,不考慮以往期間的費用項目和費用數額,主要根據預算期的需要和可能分析費用項目和費用數額的合理性,綜合平衡編制費用預算。
應用零基預演算法編制費用預算的優點是,不受前期費用項目和費用水平的制約,能夠調動各部門降低費用的積極性。但其缺點是編制工作量大。
(二)固定預演算法與彈性預演算法
編制預算的方法按其業務量基礎的數量特徵不同,可分為固定預算方法和彈性預算方法。
1.固定預演算法
固定預演算法又稱靜態預演算法,是指在編制預算時,只根據預算期內正常、可實現的某一固定的業務量(如生產量、銷售量等)水平作為唯一基礎來編制預算的方法。
固定預演算法存在適應性差和可比性差的缺點。一般適用於經營業務穩定,生產產品產銷量穩定,能准確預測產品需求及產品成本的企業,也可用於編制固定費用預算。
2.彈性預演算法
彈性預演算法又稱動態預演算法,是在成本性態分析的基礎上,依據業務量、成本和利潤之間的聯動關系,按照預算期內可能的一系列業務量(如生產量、銷售量、工時等)水平編制系列預算的系列預算方法。
編制彈性預算,要選用一個最能代表生產經營活動水平的業務量計量單位。
彈性預演算法所採用的業務量范圍,視企業或部門的業務量變化情況而定,務必使實際業務量不至於超出相關的業務量范圍。一般來說,可定在正常生產能力的70%~110%之間,或以歷史上最高業務量和最低業務量為其上下限。彈性預演算法編制預算的准確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成本性態分析的可靠性。
與按特定業務量水平編制的固定預算相比,彈性預算有兩個顯著特點:①彈性預算是按一系列業務量水平編制的,從而擴大了預算的適用范圍;②彈性預算是按成本性態分類列示的,在預算執行中可以計算一定實際業務量的預算成本,便於預算執行的評價和考核。
運用彈性預演算法編制預算的基本步驟是:
(1)選擇業務量的計量單位;
(2)確定適用的業務量范圍;
(3)逐項研究並確定各項成本和業務量之間的數量關系;
(4)計算各項預算成本,並用一定的方式來表達。
彈性預演算法又分為公式法和列表法兩種具體方法:
(1)公式法
公式法是運用總成本性態模型,測算預算期的成本費用數額,並編製成本費用預算的方法。根據成本性態,成本與業務量之間的數量關系可用公式表示為:
y=a+bx
其中,y表示某項預算成本總額,a表示該項成本匯總的預算固定成本額,b表示該項成本中的預算單位變動成本額,x表示預計業務量。
公式法的優點是便於計算任何業務量的預算成本。但是,階梯成本和曲線成本只能用數學方法修正為直線,才能應用公式法。必要時,還需在「備注」中說明適用不同業務量范圍的固定費用和單位變動費用。
(2)列表法
列表法是在預計的業務量范圍內將業務量分為若干個水平,然後按不同的業務量水平編制預算。
列表法的優點是:不管實際業務量多少,不必經過計算即可找到與業務量相近的預算成本;混合成本中的階梯成本和曲線成本,可按總成本性態模型計算填列,不必用數學方法修正為近似的直線成本。但是,運用列表法編制預算,在評價和考核實際成本時,往往需要使用插補法來計算「實際業務量的預算成本」,比較麻煩。
(三)定期預演算法與滾動預演算法
編制預算的方法按其預算期的時間特徵不同,可分為定期預算方法和滾動預算方法兩大類。
1.定期預演算法
定期預演算法是以固定不變的會計期間(如年度、季度、月份)作為預算期間編制預算的方法。
採用定期預演算法編制預算,保證預算期間與會計期間在時期上配比,便於依據會計報告的數據與預算的比較,考核和評價預算的執行結果。但不利於前後各個期間的預算銜接,不能適應連續不斷的業務活動過程預算管理。
2.滾動預演算法
滾動預演算法又稱連續預演算法或永續預演算法,是在上期預算完成情況基礎上,調整和編制下期預算,並將預算期間逐期連續向後滾動推移,使預算期間保持一定的時期跨度。
採用滾動預演算法編制預算,按照滾動的時間單位不同可分為逐月滾動、逐季滾動和混合滾動。
(1)逐月滾動方式
逐月滾動方式是指在預算編制過程中,以月份為預算的編制和滾動單位,每個月調整一次預算的方法。
按照逐月滾動方式編制的預算比較精確,但工作量較大。
(2)逐季滾動
逐季滾動方式是指在預算編制過程中,以季度為預算的編制和滾動單位,每個季度調整一次預算的方法。
逐季滾動編制的預算比逐月滾動的工作量小,但精確度較差。
3.混合滾動
混合滾動方式是指在預算編制過程中,同時以月份和季度作為預算的編制和滾動單位的方法。
這種預算方法的理論依據是:人們對未來的了解程度具有對近期把握較大,對遠期的預計把握較小的特徵。
『肆』 實行部門預算改革的主要成效有哪些
部門預算改革完善了預算管理制度,加強了人大和社會的監督。
(1)改革傳統功能預算編制形式,實施部門預算。以部門預算為主體,將部門所屬二級單位全部歸口到部門,從所屬基層單位編起,逐級審核、匯總、核定、審批。部門年度的全部收支項目編制在一本預算中,從而清晰地反映出政府各部門年度各項收支計劃。
(2)分別編制基本支出預算和項目支出預算。對維持行政事業單位正常運轉,保證其職能正常發揮而安排的必要的經費支出編制基本支出預算;對部門預算中的行政事業性專項支出以及建設性專項支出,採取項目管理方式,編制項目支出預算。
(3)改變預算編制內容,實行綜合預算。做到預算內外資金統籌安排、綜合平衡,將單位的所有收入和支出,全面、完整地納入部門預算統一管理。
(4)改進預算編制方法,實行零基預算。打破傳統「基數加增長」的預算方法,根據部門的職能和任務要求以及現有公共資源的配置情況,將各項預算單位進行分類分檔,分別確定支出定額,在此基礎上逐項重新確定支出水平,按照有保有壓、確保重點的原則,分別輕重緩急,統籌安排。
(5)細化預算編制,強化預算約束。部門預算基本上細化到基層預算單位;預算科目細化到類、款、項、目;項目支出細化到具體事項。全面反映支出的詳細情況,清晰地歸集部門所有收支項目,增強了部門預算編制的完整性、准確性和規范性,提高了預算編制的透明度,也便於人大對部門預算的審查監督。
(6)完善預算編製程序,實行標准周期預算。部門預算編制時間大為提前,部分地方已實施標准周期預算。
(7)加強制度建設,強化預算編制管理。出台了一系列加強和完善部門預算管理的政策法規,對部門預算編制的程序、格式、方法、內容、支出標准等都做了詳細規定.
(8)拓展向人大報送預算的覆蓋面,提高向人大報送預算的完整性,主動接受監督。
『伍』 項目費用預算有哪些成果
以下是費用預算過程的成果:
1.請求的變更。請求的變更產生自費用預版算過程,會影權響費用管理計劃和項目管理計劃的其他組成部分。
2.項目資金需求。它是根據費用基線設定的,可設定包含一定容差,以應對提前完工或費用超支問題。
3.費用管理計劃(更新)。如果批準的變更請求影響了費用管理,那麼作為項目管理計劃組成部分的費用管理計劃就得更新。
4.費用基線。費用基線是按時間分段做的預算,用來度量和監控項目整體費用的基線。
費用預算就是把單個計劃活動或工作包的估算費用匯總,以確立衡量項目績效情況的總體費用基線。費用預算過程最後有4個成果,即:費用基線、項目資金需求、更新的費用管理計劃和請求的變更。資料在此: http://www.wisagetech.cn/study/question.php?id=345
『陸』 全面預算管理的意義
全面預算 資源配置 管控 目標
全面預算管理的概念
全面預算是指企業管理領域的預算,冠以「全面」二字是說明預算的范圍涵蓋了企業的所有經濟活動,或者說是涵蓋企業經營活動、投資活動、財務活動的預算。全面預算是企業為了實現戰略規劃和經營目標,按照一定程序編制、審查、批準的,以量化形式表現的企業預算期內經營活動、投資活動、財務活動的統籌計劃,具有規劃未來、資源配置、內部溝通、強化控制、考評業績五項功能。
傳統預算存在的不足
(1)缺乏依據。所謂缺乏依據,就是指單純依靠歷史數據和主觀判斷。例如,有些公司提起編制預算時,所有部門經理和部門主管立刻把數據寫上來,而他們並不知道這些數據的來源,都是憑感覺和主觀判斷。企業在編制預算時,一定要經過市場調研,對國家和國內外的經濟形勢進行分析,保證編制依據充分、信息全面完整。單純依靠歷史數據、閉門造車造出來的數據會導致很大的預算偏差。
(2)預算脫節。所謂預算脫節,是指戰略計劃與預算相互獨立。例如,很多企業編制預算時,預算環節是孤立的,和企業的戰略目標、企業年度計劃沒有關聯,甚至很多企業在沒有年度計劃和部門工作計劃的前提下做出了預算。
企業編制預算時,首先要有戰略規劃,再有詳細的業務計劃,最終才能得出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