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閉合水準儀實訓成果

閉合水準儀實訓成果

發布時間:2021-09-21 02:58:04

㈠ 閉合水準路線測量實驗原理

閉合水準路線是指在實際的工程測量中,往往需要由已知高程點測定若干個待測高程點的高程。為了進一步檢核在觀測、記錄及計算中是否存在錯誤,同時避免測量誤差的積累,保證測量結果的精度,必須將已知點和待測點組成某種形式的水準路線,利用一定的檢核條件來檢核測量結果的准確性。
閉合水準路線是從已知水準點BM.A出發,沿待測點B、C、D、E進行水準測量,最後測回到BM.A。相鄰兩點稱為一個測段。各測段高差的代數和應等於零,即理論值應為零。但在測量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誤差,使得實測高差之和(測量值)往往不為零,從而產生高差閉合差。所謂閉合差,就是測量值和理論值(或已知值)之差,用Fh來表示。因此,閉合水準路線的高差閉差為: Fh=∑h測-∑h理=∑h測。
不同等級的水準測量,對閉合差的要求也不同。在國家測量規范中,圖根水準測量的高差閉合差容許值Fh(單位為mm)為:
平地:Fh=±40×L1/2;(1)
山地:Fh=±12×N1/2;(2)[1]
式中 L--水準路線長度,即前後視距總和,km;N--測站數,當每公里大於16站時,按(1)式計算。
測量儀器
電子水準儀的原理
電子水準儀是以自動安平水準儀為基礎,在望遠鏡光路中增加了分光鏡和探測器(CCD)、並採用條碼標尺和圖像處理電子系統而構成的光機電測量一體化的高科技產品。基本工作原理是當人工照準標尺並調焦後,條碼標尺的像經分光鏡,一路成像在分劃板上,供目視觀測;一路成像在探測器上,經光電轉換,輸出的數字信號被送到微處理器進行處理和存儲,並將其與儀器內存的標准碼按一定方式進行比較,即可獲得高度讀數和水平距離。

㈡ 四等水準測量實習報告

前言
一,實習目的與要求:
1,鞏固和深化對《數字測圖原理》課程的理解,具體包括一下三個方面:熟練掌握常用測量儀器的使用;掌握小地區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成圖過程與測繪方法;了解數字測圖的基本程序及相關軟體的應用。
2,培養同學們的基本功,充分鍛煉同學們在測,記,算繪個方面的能力。
3,幫助同學們形成良好的團隊協作意識和個人責任感。
4,充分認識到測量工作的科學性,精密性,引導專業素質的養成。
5,培養同學們快速,嚴謹而有創造性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實習任務:
1,每小組施測一條約1km的四等水準閉合路線。
2,每小組完成一幅1:500比例尺地形圖(測區面積為150m*150m)的白紙測圖。
3,每小組完成老師規定的數字測圖任務。
第二部分,實習內容
一,實習項目:
在老師的分配下,本小組的實習任務由2月13日起,共為時兩周,實習具體內容由兩大部分組成:一,在武漢大學信息學部,對一條長約1km閉合路線進行四等水準測量,並且閉合路線所包含的區域中應有圖書館,運動場,友誼廣場等學校的主要地物;二,在武漢大學信息學部中,以夏堅白雕塑為中心,對周圍150米*150米的區域完成一幅1:500比例尺的白紙測圖。整個實習過程中採用的技術規定主要是《城市測量規范》CJJ8-9和《1:500,1:1000,1:2000地形圖圖式》GB/T 7929。
二,測區概況:
水準測量與地形圖測繪都在武漢大學信息學部內進行,由於學校整體建築在低矮破碎的丘陵地形上,各點之間相對高程不大,這給水準測量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就進行地形圖測繪的局部區域來說,測區內樹木,灌木較多,通視情況一般,且多陡坎,溝渠的復雜地物,給我們並不熟練的地形圖測繪帶來了一定難度。
另外,由於測區位於校園主幹道附近,且周圍有教學樓,圖書館,幼兒園等設施,導致測區內人流量與車流量較大,容易對實習中的人員和儀器造成干擾或者帶來危險。
在實習過程中,武漢市區的天氣狀況以陰天為主,並且時常伴隨著小到中雨,氣溫也一直在10度以下徘徊,這些,也都給測量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三,技術設計:
1, 四等水準測量:
水準測量方法:使用水準儀和水準尺,根據水平視線確定兩點之間的高差,從而由已知點的高程推求未知點的高程。
各類測站的選擇:在所選擇的閉合迴路上選取2個普通水準標石作為固定點,將整個閉合迴路分為2個測段,每個測段中設置偶數個測站,站與站之間距離應適中。
施測方法及使用的儀器:四等水準測量中使用一套S3水準儀,按照國家四等水準測量技術要求並參照〈城市測量規范〉CJJ8-9進行施測。
各項限差:
視線長度 前後視距差 前後視距累計差 黑紅面讀數差 黑紅面高差之差 高差閉合差 i角誤差
≤80m ≤5.0m ≤10.0m ≤3.0mm ≤5.0mm ≤±√Lmm ≤20〃

2,地形圖測繪:
(1)圖根控制測量:
圖根控制測量方法:採用圖根三維光電測距導線測量,既在控制點間布設閉合導線,利用全站儀進行數據的觀測,將平面控制測量和高程式控制制測量集成在對全站儀的一次操作中。
各類控制點的布設方案:經過實地勘察後,本小組以在點位穩定,安全性好,通視情況良好,便於觀測為原則在測區內選擇了6個點作為控制點,並用油漆畫⊕作為標記,由這6個控制點構成閉合導線,並且以其中兩點連線方向做為正南正北方向,給其中一控制點賦予坐標值(1000,1000,100)。
施測方法及使用的儀器:施測中使用的儀器有:全站儀設備1套,腳架3個,反射棱鏡2套。
在各個控制點的觀測時,導線的轉折角,導線邊,導線控制點的高程進行觀測,並量取儀器高和棱鏡高,其中對轉折角及導線邊長採用一測回觀測,而三角高程測量時採用對向觀測。在移站的過程中,採用三聯腳架法,以減少操作和提高測量精度。
各項限差:
水平控制測量:(n為測站數)
比例尺 閉合導線長度 平均邊長 導線相對閉合差 測回數J6 方位角閉合差
1:500 ≤900m ≤80m ≤1/4000 1 ≤±40〃√n

三角高程測量:(S為一條導線邊長,[S]為導線全長,以千米為單位)
儀器J6 指標差較差 對象觀測高差較差/m 閉合路線閉合差/mm
對向一測回 ≤25秒 ≤0。4*S ≤±40√[S]

(2)碎部測量:
成圖規格:1:500
測圖方法及使用的儀器:根據〈城市測量規范〉CJJ8-99及〈1:500,1:1000,1:2000地形圖圖式〉的要求,對坐標格網進行繪制和圖根點的展繪。同樣根據兩本規范書的要求,採用全站儀+白紙的方式對測區進行碎部點的測繪,對碎部點的施測同時測取高程與其平面位置,在用極坐標法求得碎部點的平面位置後,利用分度規與三角尺結合的方式將所測碎部點展繪到聚脂塑料薄膜上。
困難地區的技術要求:在對控制點無法通視的碎部點進行觀測時,採用布設支導線的方式,並且支導線線路上的圖根點不得超過兩個。
各項限差:

儀器對中誤差 歸零差 轉折角觀測較差
≤2mm ≤4′ ≤2′

四,作業方法:
1, 四等水準測量:
本小組共有成員6人,在施測水準測量的時候,人員分配情況是:四人為跑尺員(前,後尺各兩人),另外一人為觀測員,一人為記錄員。
具體作業方法如下:在選取了合適的水準路線和固定點之後(水準路線見附圖),開始進行第一測站的觀測,將水準尺立於固定點上做為後視,水準儀放置雜水準路線附近合適位置,然後在施測路徑前進方向上取儀器與後尺大致相等距離放置尺墊,在尺墊上樹立前尺。隨後觀測員對水準儀進行整平,並按「後後前前」的順序對後尺前尺進行讀數。在一測站完畢後,通知後尺移站,此時前一站的前視點變為後一站的後視點,按照與前一站相同的工作程序完成該站的測量,直到完成該測段為止。
2,地形圖測繪:
(1) 圖根控制測量:
在圖根控制測量過程中,對小組成員進行了如下分配:四人負責棱鏡與配套腳架,一人為觀測員,一人為記錄員。
具體的作業方法如下:在組織組員對測區進行了勘察情況下選定了控制點,在確定已知點坐標和正北方向後,按照三聯腳架法對導線進行觀測:將全站儀安置在第I站的基座中,棱鏡分別安置在後視點i-1和前視點i+1的基座中,進行導線測量,分別讀取六種觀測值:水平角β,距離S,豎角α,儀器高i,目標高υ。遷站時,點i和點i+1上的腳架和基座不移動,將全站儀安置在第i+1站的基座上,第i站上則安置棱鏡,再將第i-1站的儀器遷到第i+2站,隨後再如前一站進行觀測,直到閉合導線測量完畢。
在整個過程中都應該遵守〈城市測量規范〉CJJ8-99及〈1:500,1:1000,1:2000地形圖圖式〉的要求。
(2) 碎部測繪:
在碎部測繪的過程中,小組成員分配如下:兩人負責棱鏡,一人負責繪圖,兩人負責記錄數據,一人進行觀測。
具體的作業方法如下:首先根據控制測量得到的數據,由負責繪圖的同學將坐標格網和控制點坐標展繪在塑料薄膜上。在可以觀測到待測碎部點的控制點上架設全站儀,在碎部點處設置對中桿進行觀測,由觀測員讀取數據水平距HD,垂直距VD,水平角HR,記錄員讀取數據後,進行簡單的高程和距離計算後將數據報給繪圖員,由繪圖員利用分度規和直尺將碎部點標注在圖紙上,如此進行直到所有碎部點測量完畢。
對於觀測困難的碎部點,採用支點線的方法進行測量,由兩左右測回觀測確定支導線線上支點的坐標後,將支點等同於控制點進行如前的觀測與展繪。

五,計算成果及評價
1, 四等水準測量:
本小組對水準路線進行了往返觀測,主要計算及其成果如下:
I角進行了兩次檢驗及一次調試,兩次觀測過程中i角值分別為21秒和0秒,基本符合要求。
在由觀測員讀取各站觀測數據後,立即由記錄員算出視線長度及前後視距差,黑紅面讀數差以及黑紅面高差之差,均滿足限差條件。
內業計算後得出:往測中,前後視距累計差為0cm,高程閉合差為-1mm,返測中,前後視距累計差為+35cm,高程閉合差為+1.5mm。
以上各項數據都滿足實習中對限差的要求。

2,地形圖測繪:
在進行了內業計算後,本小組地形圖測繪的指標數據如下:
閉合導線長度:472.634m≤900m;
平均邊長:78.778m≤80m;
導線相對閉合差:1/94526.79≤1/4000;
方位角閉合差:55〃≤40〃√n=97〃;
高程閉合差:27.1mm;
以上各項數據也都滿足實習中對限差的要求。
其中,所有的數據記錄表均復印並作為附頁。
第三部分,實習總結
在實習過程中,我從技術,團隊合作,專業素質等方面都有了極大的收獲:
從技術方面來說,這次實習給了一次我將所學知識進行運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在實習過程中,許多原來並不熟練的知識逐漸被清晰的理解,許多原來沒有重視的方面也得到了鞏固,更在發現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到了不少新東西,在課本中所提到的技術要求之外,我在以下幾個方面我有了比較深的體會:
1,實地測量前需要進行勘測:在進行水準測量和圖根控制測量之前,作為組長,我都組織大家對閉合水準路線和測區進行了勘察,做了預先的准備工作,這樣做的結果是小組成員對將要完成的任務有了直觀的了解和充分的准備,直接提高了作業的精度和效率。特別以水準測量為例,在施測前的下午,全組成員沿著老師所規定的水準路線進行了實地觀測,分析了施測過程中可能出現困難的路段,選取了作為測段終點的固定點,並對每個測段中的測站數進行了估計,此外,由於實習是在校園內進行,人流量大且具有規律性,大家還分析了每個測段可能出現道路上車,人流量的時間,有選擇性的在不同時間對不同測段進行觀測,這樣,全組測量所用的時間大大縮短,僅僅用半天多的時間就可以完成一個測回。
2,測量員所應注意的問題:由於實習過程中,我大部分時間是擔任著測量員的工作,因此體會到了許多書本上沒有提到的測量員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一般情況下,由於相隔距離較遠,如果測量員不通知,跑尺員很難自行判斷讀數是否完畢,所以讀數完成後,測量員應該立即通知跑尺員,這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跑尺員的勞動強度,避免跑尺員不必要的處於緊張狀態;對中整平的過程中,應盡量使得腳架所提供的平面水平,這樣就可以減少腳螺旋過度的扭動,從而減少了下一站對中整平的時間;在測站放置腳架時,腳架的兩條架應該沿水準路線或閉合路線的前進方向,這樣在讀數過程中就大大降低了因測量員碰觸腳架而產生誤差的可能;根據我們小組讀的數據反映,誤差「較大」的點的值大部分是在讀數較猶豫的時候獲得的,因此,測量員讀數的過程中應該看準數據後立即讀數,如老師所說的,要做到「穩,准,狠」;每當周圍有人或車經過時,應該將手握成空心拳頭來抓儀器的一條腳架,但手並不應該接觸到腳架,這樣隨時作好了保護儀器的准備,也不對儀器的對中整平及讀數早成影響,使用這樣的方法,成功的避免了一名小學生故意踢踹腳架所可能帶來的損失。
3,有關數字的的技巧:在具體操作前,很多時候都覺得外業工作和內業工作中的數據計算都是按照既定的步驟進行,經過老師的指導,大家逐漸掌握了一些有關數字方面的技巧:在水準測量的時候,對於前後視距累計差這一項限差,記錄員在每一站讀數完畢後應該立即計算得出,這樣在下一站的時候就可以有意對其進行調節;在碎部測圖中,記錄員將實測距離換算成1:500上的距離時,可以直接乘以0.002,簡化了計算;在獲得碎部點高程時,可以預先調節覘牌高度,使得碎部點高程直接由一常數加上全站儀上VD讀數即可得到。
4,因充分利用多人檢核這一工具來避免在計算和測量之中的錯誤,從而能減少不必要的返工次數。
在團隊合作方面,我也得到了許多寶貴的知識:
1,團隊中要對人員做合理的安排:例如,在碎部測繪的過程中,全站儀上讀數的速度遠遠快於本組繪圖的速度,在實際操作了一段過程後,由於組內有足夠的人手,組內開始分配出兩名記錄員,在完成在一控制點的測量後,由一記錄員留下,輔助完繪圖員完成本站繪圖後再進行遷站,而另一記錄員則跟測量員一起前往下一測站進行數據的記錄,這樣的做法使得我們小組的作業效率有了相當的提高。
2,團隊精神: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由於困難的出現,不可避免的會影響成員的情緒,從而影響測量工作的進行,在這里,就需要團隊精神發揮作用,大家共同解決問題,作為一個整體來戰勝困難:在碎部測圖的截止期限到來之前,任務依然有一小部分沒有完成,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晚上天氣寒冷,休息不足等困難,一直加班到晚上八點,終於完成了規定的測量任務。
從專業素質的角度來看,我也獲益非淺,使我更加意識到了測繪工作的科學性,精密性和艱苦性:
即使在我們的實習這樣精度要求不太嚴格的測量工作中,許多限差的單位都是以毫米,秒等小單位來進行度量的,這是測繪工作具有高精密性的直觀的反映;在學校這樣相對比較容易的測區進行觀測,我們許多同學都感到了疲勞,更不用談那些在情況更為負責和困難地區進行的野外觀測了。正是通過對測繪工作科學性,精密性和艱苦性的直觀認識,我更加體會到作為一名合格的測繪工作者應該也必須使自己具有相應的專業素質。因此,在實際測量中我們盡量作到仔細,錯了就返工,決不馬虎.認識到了在工程中,需要的就是細心,做事嚴謹,一個小數點的錯誤就可能影響全局,這也培養了我們做事嚴謹的作風,而這也是專業素質的基礎。

㈢ 經緯儀水準儀檢校實習報告 土木工程測量實習要用的

導線從一組已知控制點出發,經過幾個點,又回到起始點上,形成一閉合多邊形,成為閉合導線。由於測量了多邊形的各內角及邊長,閉合導線也具有檢核作用。角度檢核條件:多邊形各內角的觀測值之和與其理論值之差,應滿足限差要求,其中n為多邊形角個數。坐標增量檢核條件:上述理論值應為零,可實際上一般不等於零,但也應該滿足限差要求。
導線測量的外業工作:
導線測量的外業工作包括:踏勘選點及建立標志,測角,量邊等。
1)踏勘選點及建立標志:
在選點前,應先收集測區已有地形圖和已有高級控制點的成果資料,將控制點展繪在原有地形圖上,然後在地形圖上擬定導線布設方案,最後到野外踏勘,核對、修改、落實導線點的位1. 水準測量:
(1)水準測量原理:
水準測量是利用水準儀提供的水平視線,藉助於帶有分劃的水準尺,直接測定地面上兩點間的高差,然後根據已知點高程和測得的高差,推算出未知點高程。
設水準測量的進行方向為從A至B,A稱為後視點,a為後視讀數;B稱為前視點,b稱為前視讀數。如果已知A點的高程HA,則B點的高程為:
HB=HA+hab
HA+a=HB+b
HA=HB+a-b
B點的高程也可以通過水準儀的視線高程Hi來計算,即
Hi=HA+a
HB=Hi-b
(2)水準測量的外業施測:
a)水準點:用水準測量方法測定高程的點。
b)當預測高程的水準點與已知水準點相距較遠或高差太大時,兩點之間安置一次儀器九無法測出其高差。這時需要連續多次設站,進行復合水準測量。每測站高差之和即可得預測水準點到已知水準點的高差,從而可得其高程。
c)水準測量的檢核
計算檢核:閉合導線的高差和等於個轉點之間高差之和,又等於後視讀數之和減去前視讀數之和,因此利用該式可進行計算正確性的檢核。
測站檢核:對每一測站上的每一讀數,進行檢核,用變更儀器法進行檢核。變更儀器法要求變更的高度應該大於10cm,兩次高差之差不應超過規定的容許值,即6mm。
閉合水準路線的成果檢測:理論上各測段高差之和應等於零,實際上上不會,存在高差閉合差,其不應該大於你容許值,即6mm,若高差閉合差超出此范圍,表明成果中有錯誤存在,則要重返工作。
d)水準測量的內業計算:
檢查水準測量手簿;填寫已知和觀測數據;計算高差閉合差及其限差;最終結果見附表。

2.導線測量:
(1)導線測量概述:
置,並建立標志。
選點時應注意下列事項:
①相鄰點間應相互通視良好,地勢平坦,便於測角和量距。
②點位應選在土質堅實,便於安置儀器和保存標志的地方。
③導線點應選在視野開闊的地方,便於碎部測量
④導線邊長應大致相等,其平均邊長應符合表6-3所示。
⑤導線點應有足夠的密度,分布均勻,便於控制整個測區。
2)測角:
導線轉折角的測量採用測回法觀測用DJ6經緯儀測兩測回,當盤左、盤右兩半測回角值的較差不超過±40″時,取其平均值。
量邊:

3.經緯儀測繪法
觀測時先將經緯儀安置在測站上,繪圖板安置於測站旁,用經緯儀測定碎步點的方向與已知方向間的夾角,測站點至碎步點的距離和碎步點的高程,然後根據這些數據和比例尺八碎步點的位置展繪在圖紙上,並在點的右側註明其高程,再對照實地描繪地形。
操作步驟如下:
1)安置儀器。安置儀器於測站點,測定豎盤指標差,量取儀器高i,填入手簿。
2)定向。找准一控制點,作為零方向,設置水平度盤讀數為零。
3)立尺。立尺員依次將尺立在地物,地貌特徵點上。
4)觀測。轉動照準部,瞄準點1點的標尺,讀取水平度盤讀數;又讀上絲和下絲讀數,計算式間距;再讀中絲讀數,豎盤讀數。
5)記錄。將所測讀數依次填入手簿。
6)計算。按視距測量公式方法用計算器計算出碎步點的水平距離,高差和高程。

㈣ 閉合水準路線高差測量過程,求敘述一下具體步驟,要寫實驗報告,書上的過程太簡略了,題如圖

閉合水準路線測量

一、目的與要求

1.了解型水準儀(自動安平水準儀)各部件的名稱及作用。 2.練習水準儀的安置、粗平、瞄準、精平與讀數。 3.測量地面兩點間的高差。

4.掌握路線水準測量的觀測、記錄和檢核的方法。 5.掌握水準測量的閉合差調整及推求待定點高程的方法。

二、計劃與設備

1.實驗安排3 ~ 4學時,實驗小組由4~ 5人組成。

2.實驗設備為每組自動安平水準儀一台,水準尺2根,記錄板1塊,記錄表格。

實驗一 閉合水準路線測量

一、目的與要求

1.了解DS3型水準儀(自動安平水準儀)各部件的名稱及作用。 2.練習水準儀的安置、粗平、瞄準、精平與讀數。 3.測量地面兩點間的高差。

4.掌握路線水準測量的觀測、記錄和檢核的方法。 5.掌握水準測量的閉合差調整及推求待定點高程的方法。

二、計劃與設備

1.實驗安排3 ~ 4學時,實驗小組由4~ 5人組成。

2.實驗設備為每組自動安平水準儀一台,水準尺2根,記錄板1塊,記錄表格。

3.實驗場地選定一條閉合(或附合)水準路線,其長度以安置3~6個測站為宜,中間設待定點B、C。 4.從已知水準點A出發,水準測量至B、C點,然後再測至A點(或另一個水準點)。根據已知點高程(或假定高程)及各測站的觀測高差,計算水準路線的高差閉合差,並檢查是否超限。如外業精度符合要求,對閉合差進行調整,求出待定點B、C的高程。各測站的操作可以輪流進行,其餘同學必須確認操作及讀數結果,各自記錄、計算在記錄表中。

三、方法與步驟

1.背離已知點方向為前進方向,第1測站安置水準儀在A點與待測點之間,前、後距離大約相等,其視距約為20~40米,粗略整平水準儀。

2.操作程序是後視A點上的水準尺,精平,用中絲讀取後尺A讀數,記入實驗表中。前視待測點1上的水準尺,精平並讀數,記入表中。然後立即計算該站的高差。

3.遷至第2測站,繼續上述操作程序,直到最後回到A點(或另一個已知水準點)。

4.根據已知點高程及各測站高差,計算水準路線的高差閉合差,並檢查高差閉合差是否超限,其限差公式

為:

平地 (mm) 或 山地

(mm)

式中:n ——測站數

L ——水準路線的長度,以km為單位。

5.若高差閉合差在容許范圍內,則對高差閉合差進行調整,計算各待定點的高程。

四、注意事項

1.在每次讀數之前,要消除視差,並使符合水準氣泡嚴格居中。

2.在已知點和待定點上不能放置尺墊,但在松軟的轉點必須用尺墊,在儀器遷站時,前視點的尺墊不能移動。

3.弄清每一個測站的前視點、後視點、前視讀數、後視讀數、轉點、中間點的概念,不要混淆。

㈤ 測量實習報告

測量實習報告 共三頁

目錄

一 、測區概況---3

二、 作業依據及作業內容---3

三、 圖根平面控制測量方法(含限差)---4

四、 四等水準測量的方法(含限差)---6

五 、地形測圖的方法---8

六 、質量分析---10

七 、組織安排---10

八 、經驗教訓---11

九 、附表---13

前言

本次測量實習的目的是鞏固、擴大和加深我們從課堂上所學理論知識,獲得測量工作的初步經驗和基本技能,著重培養我們的獨立工作能力,進一步熟練掌握測量儀器的操作技能,提高計算和繪圖能力,並對測繪小區域大比例尺地形圖的全過程有一個全面和系統的認識。

一、使用測量儀器規則:

測量儀器是精密光學儀器,對儀器的正確使用,精心愛護和科學保養,是測量人員必須具備的素質,也是保證測量成果的質量、提高工作效率的必要條件。在使用測量儀器時應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嚴格遵守下列規則。

(一)、儀器的攜帶

攜帶儀器前,檢查儀器箱是否扣緊,拉手和背帶是否牢固。

(二)、儀器的安裝安放儀器的三腳架必須穩固可靠,特別注意伸縮腿穩固。

1、安放儀器的三腳架必須穩固可靠,特別注意伸縮腿穩固。

2、從儀器箱提取儀器時,應先松開制動螺旋,用雙手握住儀器架或基座,放到三腳架上。 一手握住儀器,一手擰連接螺旋,直至擰緊。

3、儀器取出後,應關好箱蓋,不準在箱上坐人。

(三)、儀器的使用

1、儀器安裝在三腳架上之後,無論是否觀測,觀測者必須守護儀器。

2、應撐傘,給儀器遮陽。雨天禁止使用儀器。

3、儀器鏡頭上的灰塵、污痕,只能用軟毛刷和鏡頭紙輕輕擦去不能用手指或其他物品擦,以免磨壞鏡面。

4、旋轉儀器各部分螺旋要有手感。制動螺旋不要擰得太緊,微動螺旋不要旋轉至盡頭。

(四)、儀器的搬遷

1、貴重儀器或搬站距離較遠時,必須把儀器裝箱後再搬。

2、水準儀近距離搬站,先檢查連接螺旋是否旋緊,松開各制動螺旋,收攏三腳架,一手握住儀器基座或照準部﹐一手抱住腳架,穩步前進。

(五)、儀器的裝箱

1、從三腳架取下儀器時,先松開各制動螺旋,一手握住儀器基座或支架,一手擰松連接螺旋,雙手從架頭上取下裝箱。

2、在箱內將儀器正確就位後,關箱扣緊。

二、外業記錄規則

(一)、觀測數據按規定的表格現場記錄。記錄應採用2H 或3H 硬度的鉛筆。記錄者聽到觀測數據後應復誦一遍記錄的數字,避免記錯。

(二)、記錄者記錄完一個測站的數據後,當場應進行必要的計算和檢核,確認無誤後,觀測者才能搬站。

(三)、對錯誤的原始記錄數據,不得塗改,也不得用橡皮擦掉,應用橫線劃去錯誤數字,把正確的數字寫在原數字的上方,並在備注欄說明原因。

三、實習結束要求達到:

較熟練地掌握經緯儀、水準儀的使用及檢驗方法;掌握角度距離及高程的測定和測設方法。初步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的順序和方法。掌握施工放樣的基本方法。在實習中,要注意組內每個人都能參加各項工作的練習。注意培養我們獨立工作的能力,加強勞動觀點、集體主義精神和愛護儀器的教育,使我們得到比較全面的鍛煉和提高。(註:借用經緯儀、水準儀各一台,鋼尺一把,水準標尺一套,圖板、比例尺及分規一套。)

2005年5月

一、測區概況

本次實習在院本部,從整體上看測區比較復雜。在測區范圍內,包括圖書館、道路、廣場及雕塑、花園、樹、路燈、草坪、各種井蓋;第一、三、七教學樓、實驗樓、階梯教室、辦公樓、校醫院的一部分。

二、作業依據及作業內容

起算數據表

點名坐標

x(m) y(m)坐標方位角

°′″點之高程

N1210 12 12

N24832.434 13580.672296.778

(一)、平面控制:敷設圖根導線。 1、准備工作:儀器的檢驗校正、工具與用品准備、復習教材有關容。 2、 外業工作:踏勘測區、擬定布網方案、選點、埋樁、標志點號、角度觀測和距離丈量,定向。 3、內業工作:外業手簿的檢查和整理、繪制控制網略圖、導線平差計算、坐標計算、平 面控製成果表、繪制坐標格網與控制點展繪。 (二)、高程式控制制:敷設四等水準路線 1、准備工作:水準儀檢校、工具與用品准備、復習教材有關內容。 2、外業工作:踏勘、選點、埋標、進行四等水準觀測。 3、 內業工作:手簿檢查、水準測量成果整理、編制水準測量成果表。 (三)、碎部測量 1、 准備工作:圖板准備、檢校經緯儀、工具與用品准備、復習教材有關部分內容。 2、 外業工作:加密測站點、地形測繪。 3、 內業工作:碎部點上點檢查、地形圖清繪、整飾與檢查。 (四)、地形圖的與整飾 在院本部實習場地內,測繪1:500地形圖一幅。 (五)、施工放樣 1、准備工作 在本組所測地形圖上假想先設計一個邊長為15×5的建築物,再根據所設計的建築物位置和其輪廓尺寸、計算放樣點的坐標值,然後根據坐標值計算放樣數據(邊長及角度值),並加以校核。儀器檢校,工具用品准備。 2、實地放樣 根據所計算好的放樣數據、用儀器將假想設計的建築物的定位點(主軸線或輪廓軸線交點) 測設在地面上,並進行校核測量。 3、內業工作檢查手簿、認真填好控制點成果表。

(註:儀器(DS3,DJ6)的檢校見後文,內業的具體數據和施工放樣的具體內容見附表)。

三、圖根平面控制測量的方法(含限差)

平面控制測量的任務是測定控制點的平面位置(x,y),本次實習根據實際地理情況採用了導線測量方法。

DJ6經緯儀的檢驗

照準部管水準軸垂直儀器豎軸的檢驗:檢驗過程:在兩個互相垂直的方向上整平照準部管水準器氣泡後,將照準部水平旋轉 ,氣泡仍然居中.結果說明管水準軸垂直儀器豎軸.(一)、外業:

1、 踏勘測區

2、 選點布網原則: (1)、導線的總長級平均邊長必須符合規范、規定。 (2)、點位應便於保存標志和安置儀器。 (3)、 相鄰點間通視良好,地勢較平坦,便於測角和量距。 (4)、視野開闊,便於施測碎部。 (5)、導線的邊與邊之間宜沿著平緩的路徑延伸,盡量避免突然大傾角延伸。 (6)、導線各邊的長度應大致相等。

3、 測角、量邊。

水平角觀測誤差

儀器測回數不同測回上下測回誤差

J6224"〝〞40"〝〞〞〞

水平角方向法觀測限差

測回數儀器相同方向不同測回的歸零後方向值之差

2J624"

用測回法施測導線左角(內角),本次實習採用圖根級。 4 、外業觀測的

㈥ 用求一篇3000字左右的測量學實習報告 請大家多多幫忙謝謝急急急急

實 習 報 告

題目:公路GPS勘測測量公路野外勘測

班級:
姓名:
學號:
日期:2010年4月17日

水利與土木工程技術系

一、前言
在2009至2010學年第二學期末,自2009年11月23日起,我系畢業班學生頂崗實習或就業。回想這一段時間的實習,在磨礪自己的同時,我對自己的能力有了更深的了解,使自己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充分地結合起來。我深切意識到,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學生不要以單純的想法去理解和認識社會,只紙上談兵是遠遠不及的,而是要步入社會,進行深入地探索。在學校學會更多得書面知識,在實踐中好好利用知識進行運作。接觸、了解社會,從實踐中檢驗自我。
二、實習目的
1.通過實習鞏固和熟練專業知識,將大學階段所學知識融會貫通,以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2.初測目的:根據測量資料進行紙上定線和相關的內業工作,初步確定採用的路線方案,為編制初步設計提供所需的基礎資料。
3.定測目的:通過現場測量進行優化,再實地放線定樁確定人工構造物的位置,為施工圖設計提供詳細可靠的資料。
三、實習內容:
公路GPS勘測測量公路野外勘測的總體目的是把研究的路線走向方案通過適當的勘測放在實地,並取得相關的設計資料,根據《公路工程基本建設項目設計文件編制辦法》的規定,公路工程基本建設項目一般採用兩階段設計,即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初測和定測)。
四、工作安排
工作計劃安排我隊計劃於2010年3月9日進入工地,2010年4月9日完成任務,外業勘測歷時30天左右,計劃完成以下工作量:①、選點埋石約170個。②、施測GPS點約51個③、施測一級導線約 100 公里。④、聯測四等三角高程路線約90公里。
五、坐標系統及精度要求
(一)、投影及坐標系統:①、平面坐標系為公路獨立坐標系,採用高斯正形投影3度帶,中央子午線為108° 30¢,平均緯度32° 28¢。測區長度歸化到參考橢球體面上363米(未考慮高程異常值)的抵償高程面上,然後再按統一的3度帶投影到高斯面上。②、高程系統採用1985年國家高程基準。③、GPS點採用WGS­-84地心直角坐標系,再轉換成公路獨立坐標系。(二)、GPS點的成果精度要求:GPS點的平面坐標由WGS—84系轉換成54系後,其最弱點的相對點位誤差不得大於±5厘米,最弱邊的邊長相對中誤差不得低於1/4.5萬。(三)、一級導線測量測區呈帶狀分布,首級控制為三級GPS網,導線布設在兩對GPS點之間。每個導線點均埋設混凝土標石。標石尺寸為頂部10 ´10厘米,底部為20 ´20厘米,高45厘米.導線最大邊長為852.289米,最小邊長為203.086米,平均邊長為465.924米。測角和測距採用TCR702全站式電子速測儀。測角方法為測回法,每站三測回,測站進行溫度、氣壓、加乘常數及投影改正。內業計算採用清華山維公司研製網平差軟體NASEW 97進行計算,導線精度指標應遵循下表。 一級導線測量主要技術指標表 表 1-2 等 級 導 線 長 度 (km) 平均邊長 (米) 閉 合 差 限 差 (²) 觀測值 中誤差(mm) 相對閉合差 備 注 一級 10 500 ≤17 £1/15000 規范要求 (四)、高程式控制制測量測區首級高程式控制制網為四等水準,水準網沿導線敷設,水準點高程採用電磁波測距三角高程,施測方法為中絲測高法,對向觀測,豎角觀測三測回,測距一測回。
六、GPS控制測量
(一)、作業方法
1 選點:
(1)、沿路線中心線由北向南約每5公里左右布設一對GPS點,且對點間通視,分布在中心線兩側,對點距離在500米~800米之間,其連線與中心線交成銳角。
(2)、周圍應便於安置接收設備和操作,視野開闊,視場內障礙物的高度角應小於15°;
(3)、遠離大功率無線電發射源(如電視台、微波站等),其距離不小於400米,遠離高壓輸電線200米以上;
(4)、為避免多路徑效應,點位附近不應有強烈干擾衛星信號接收的物體,並盡量避開大面積水域;
(5)、交通方便,有利於其它測量手段擴展和聯測;基礎穩固,便於點的保存。
2 埋石與點之記:
(1)、標石規格:上表面20cm×20cm,底面25cm×25cm,高60cm,埋石時標石上表面高出地面5cm,並在標石底部現澆混凝土約15 cm,長寬約40cm×40cm做底盤。
(2)、參照《GPS測量規范》中有關規定,在實地繪制點之記,在點之記中做2~3個護樁,其與GPS點位的距離精確到0.1米。3 使用儀器;外業觀測使用儀器為美國ASHTECH公司生產的,標稱精度優於5mm+1ppm的ASHTECH Z-Xtreme雙頻接收機六台,所有接收機均具有十二個獨立通道,自動跟蹤並鎖定可接收到的全部衛星。所有機型都於2010年3月在通過儀器檢測中心鑒定,儀器性能可靠,精度滿足設計要求。
4 GPS網的布設:本次實際採用牛山、長槍嶺和籮筐岩這三個已知點,進行GPS聯測.共布設GPS點51個,構成50個同步圖形。
(二)、外業觀測
1、天線的架設
(1)、天線距地面1米以上,嚴格整平,基座測前經過檢驗;
(2)、嚴格對中,其對中誤差小於等於1毫米。
2、天線高量取
(1)、量取天線高應從標石中心量至天線外邊沿標志處;
(2)、互成120°各量取一次,較差小於3毫米。3 觀測的基本技術要求表5-2 觀測模式 靜態 數據採集間隔 20秒 衛星截止高度角 ≥15° 天線安置的對中誤差 1mm 有效觀測衛星數 ≥ 4 兩次丈量天線高之差 3mm 觀測時段長度 ≥60分 衛星的幾何圖形強度因子PDOP ≤8 觀測時段數 ≥ 1 任一衛星的有效觀測時間 ≥15分 4外業記簿觀測過程中記錄員記錄以下內容:測站名、測站編號、觀測年月、觀測員、記錄員、時段號、接收機和天線號、天線高、開關機時間、衛星信噪比及天氣情況等信息。
(三)、數據處理
1、基線解算軟體:ASHTECH公司的SOLUTION軟體。
2、網平差軟體:天測公司的GPS-NET網平差軟體。
七、一級導線測量測區呈帶狀分布,首級控制為三級GPS網,導線布設在兩對GPS點之間。每個導線點均埋設混凝土標石。標石尺寸為頂部12 ´12厘米,底部為20 ´20厘米,高45厘米。平均邊長為400~500米。測角和測距採用TC1610全站式電子速測儀。測角方法為測回法,每站二測回,測站進行溫度、氣壓、加乘常數及投影改正。內業計算採用清華山維公司研製網平差軟體NASEW 97進行計算。
八、提交成果
1、勘測報告2份。
2、紅外觀測記錄本26本。
九、 實習總結
GPS測量的優點相對於常規測量來說,隨著GPS技術的飛速發展,其特點也越來越明顯:
1.測站之間無需通視,這樣就使得選點更加靈活方便,但測站上空要求開闊,以使衛星信號不受干擾。
2.不受天氣因素的影響,這就使得全天候作業成為可能。
3.定位精度高,一般來說,雙頻GPS接受機靜態基線解算精度為±(5mm+10—6 D),而紅外測距儀標稱精度為±(5mm+5×10 —6 D),GPS測量精度與紅外測距儀相當,但隨著距離的增長,GPS測量的優越性愈加突出。大量實驗證明,在小於50km的基線上,使用動態測量,其相對定位精度可達12×10ˉ 100~500km的基線上可達
4.觀測時間短。在小於20km的短基線上,快速相對定位一般只需5min觀測時間即可。
5. 提供3維坐標,GPS測量在精確測定觀測平面位置的同時,可以精確測定觀測站的大地高程。
6.由於GPS自動化程度很高,所以其操作簡便。在觀測中測量員的主要任務是安裝並開關儀器,量取儀器高和監視儀器的工作狀態,而其它觀測工作如衛星的捕獲,跟蹤觀測等均由儀器自動完成。GPS在公路測量中的應用利用GPS測量能克服常規控制測量中所存在的缺陷,並提高作業的效率,減輕勞動強度,保證高等級公路測設質量。
十、學習心得
通過這次實習,學到了測量的實際能力,更有面對困難的忍耐力;也學到了小組之間的團結、默契,更鍛煉了自己很多測繪的能力首先,是熟悉了水準儀、經緯儀的用途,熟練了水準儀、經緯儀的各種使用方法,掌握了儀器的檢驗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對數據的檢查和矯正的過程中,明白了各種測量誤差的來源,其主要有三個方面:儀器誤差(儀器本身所決定,屬客觀誤差來源)、觀測誤差(由於人員的技術水平而造成,屬於主觀誤差來源)、外界影響誤差(受到如溫度、大氣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響而這些因素又時時處於變動中而難以控制,屬於可變動誤差來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測量結果錯誤,最大限度的減少測量誤差的方法,即要作到:(1)在儀器選擇上要選擇精度較高的合適儀器(2)提高自身的測量水平,降低誤差水平(3)通過各種處理數據的數學方法如:距離測量中的溫度改正、尺長改正,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等來減少誤差第三,除了熟悉了儀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誤差的來源和減少措施,還應掌握一套科學的測量方法,在測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測量原則,如:"從整體到局部"、"先控制後碎部"、"由高級到低級"的工作原則,並做到"步步有檢核"這樣做不但可以防止誤差的積累,及時發現錯誤,更可以提高測量的效率通過實踐,真正學到了很多實實在在的東西,比如對測量儀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練,學會了數字化地形圖的繪制和碎部的測量等課堂上無法做到的東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動手和動腦的能力
我們在這次的實習中,也了解到了要想很好地進行測量,首先必須要掌握過硬的基本理論知識,要有實干精神,每個組員都必須親自實踐,而且要分工明確,工作也可以交換來做,還需要知道失敗乃成功之母,在實習測量的過程中,不可能完全的沒有錯誤,我們應該不氣餒,繼續一次又一次的重測,重計算,一次次地練習,一次次得提高測量水平,我們不斷在經驗中獲得教訓而且也多虧了老師的指導,我們實習之初,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多虧的老師的耐心講解,才使我們解決了不少測量中的難題
我們在實習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些困難,在我們實現之初,我還有點擔心自己不會測,測不好,擔心只有兩個星期的測量時間,自己不能按時的完成任務,但是,經過我們小組的反復測量,我們的團結、默契,克服了測量中的種種問題,終於按時完成了任務在測量實習的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比如:
(1)立標尺時,標尺除立直外,還要選在重要的地方
(2)在用水準儀和經緯儀測量的過程當中,有的過程出現了大的誤差,經過我們的重新測量計算,誤差范圍也減小到了可以允許的范圍里
(3)還有就是計算問題,計算必須由兩個人完成,一個初步的計算,一個檢驗,不過,在此過程當中,也還是出現了計算錯誤的問題,我們在不斷的重復檢驗之中算出了正確的數值,盡量讓誤差減少到了最少
通過實際的測量實習,讓我學到了很多實實在在的東西,比如對儀器的操作更加熟練,學會了地形圖的繪制和碎部的測量等課堂上無法做到的東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動手和動腦的能力,同時也拓展了與同學的交際、合作的能力一次測量實習要完整的做完,單單靠一個人的力量和構思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小組的合作和團結才能讓實習快速而高效的完成。
同時,我相信這次實習會給我以後的發展打下堅固的基礎!

㈦ 水準測量實訓總結字數不作要求

四等水準測量

一、目的與要求

1.掌握四等水準測量的觀測、記錄和計算方法。

2.掌握水準測量的閉合差調整及求出待定點的高程。

二、計劃與設備

1.實驗時數安排3學時,實驗小組由4 ~ 5人組成。

2.實驗設備每組為水準儀一台,水準尺2根,尺墊2個,記錄板1塊,測傘1把。

3.實驗場地選擇一條閉合水準路線,中間設置三個堅固點A、B、C作為水準點,以A點為已知高程點假定高程為10.000m 。由A點出發,測定B、C點高程,並測回到A點,組成閉合水準路線。對閉合差進行調整,求出待定點高程。記錄計算在實驗報告八,每人上交一份實驗報告。

三、方法與步驟

1.從已知點A出發,固定點A、B、C中間設置若干個轉點。

2.每測站觀測程序為:

(1)後視黑面尺,長水準器氣泡居中,讀中、下、上絲讀數。

(2)前視黑面尺,長水準器氣泡居中,讀中、下、上絲讀數,

(3)前視紅面尺,長水準器氣泡居中,讀中絲讀數,

(4)後視紅面尺,長水準器氣泡居中,讀中絲讀數。

3.每測站各讀數按四等水準表格記錄;計算和校核計算要求如下:

(1)視線長≤100m。

(2)前、後視距差d ≤±5m 。

(3)紅、黑面讀數差≤±3mm 。

(4)h黑—h紅≤±5mm 。

(5)視距差累計值∑d ≤±10m 。

四、注意事項

1.每測站觀測完畢,要立即進行計算和校核,符合要求後方可搬站。否則,需要重測。

2.本站的∑d接近10m 時,下一站要調整前、後視距,使之減少,但一次不超過5m 。

閱讀全文

與閉合水準儀實訓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
土地使用權期滿地上建築物 瀏覽:455
武漢圓通快遞投訴電話 瀏覽:33
馬鞍山到開原 瀏覽:797
版權標記放在哪裡 瀏覽:441
創造與魔法陪配方 瀏覽:724
領悟人生真諦創造人生價值感悟 瀏覽:944
定融債權轉讓 瀏覽:41
安徽二手塔吊轉讓信息 瀏覽: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