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股權證書背景

股權證書背景

發布時間:2021-09-20 07:21:53

A. 股權變動的變動模式

一、現行立法對股權變動模式的規定及其問題
就股權變動而言,既有轉讓、出質等由法律行為引起的情形,也有由繼承等事實行為引起的情形。本文研究的重心在於由法律行為引起的股權變動,所以僅討論轉讓與出質兩個方面。綜觀現行立法,主要有以下條文與此相關:
《公司法》第33條第3款規定:「公司應當將股東的姓名或者名稱及其出資額向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登記事項發生變更的,應當辦理變更登記。未經登記或者變更登記的,不得對抗第三人。」可見,《公司法》對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采登記對抗主義,但股權變動究竟是采意思主義還是形式主義並不明確。
《公司法》第72條、第73條規定了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的內部程序與優先購買權規則,這些規定構成了有限公司股權轉讓的效力附款,並將影響股權能否依當事人的意思順利發生變動。
《公司法》第140條規定:「記名股票,由股東以背書方式或者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它方式轉讓;轉讓後由公司將受讓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及住所記載於股東名冊。」對本條做文義解釋,似乎記名股票的權利變動標志是「背書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它方式」,否則,本條後段不會使用「轉讓後」再進行股東名冊登記的措辭。當然,對於本條中的「轉讓」,也可以理解為並非對權利變動的規定,因為「背書轉讓」是一個習慣用語,只是交付行為在股票上的變形,至於其是否能否引發權利變動,還得取決於其它條文的規定。
《公司法》第141條規定了股份有限公司無記名股票轉讓的債權形式主義,即無記名股票的轉讓,由出讓人與受讓人達成合意,並將該股票交付給受讓人後即發生轉讓的效力。
《公司法》第145條規定上市公司流通股的股權變動一般采登記要件主義。
綜上可見,《公司法》對股權變動模式進行了類型化規定。對無記名股票和上市公司股權權利變動采債權形式主義,只是前者以交付引起權利變動而後者以登記引起權利變動;而對有限公司股權變動與非上市公司的股權權利變動模式未有明文,需要解釋。
物權法》的通過似乎進一步明確了股權變動模式,從第226條規定來看,《物權法》對股權出質的權利變動一律采登記要件主義,除了當事人合意以外,必須辦理登記手續才能有效設立質權。只是上市公司股權在證券登記結算機構登記,其它股權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如果說《物權法》是將無記名股視為佔有與所有相一致的特殊動產,不存在出質情形的話,那麼它與《公司法》在無記名股和上市公司股權權利變動方面態度是一致的。但有限公司股權變動模式在解釋和法律適用上出現了在股權轉讓時采登記對抗主義,而在出質時卻采登記要件主義的尷尬局面。由於轉讓行為引起的是根本性權利變動,出質僅僅是為權利設置負擔,而後者對權利變動的要件設置卻較前者嚴格得多,這里顯然有矛盾。
出現這一矛盾的原因很多,既有《物權法》與《公司法》起草者不同,立法思想亦有不同的原因,也有理論研究尚不夠深入的背景。目前當務之急是對股權變動在我國的應然模式做深入研究,以做出取捨。如果不採登記要件主義,則需要進一步明確的是既然工商登記不能引發股權變動,那麼股權變動究竟由何引起?除當事人合意以外,還需不需要某種形式?如果需要,應當以什麼形式作為權利變動要件,股權憑證交付、背書,還是股東名冊登記?
由於無記名股與上市公司股權變動模式在《公司法》與《物權法》上已取得一致,而且也較為合理,本文不做進一步討論。
二、對股權變動采債權形式主義的根本理由
單就解決股權變動中交易安全保護的問題,意思主義和債權形式主義都能夠辦到。唯債權形式主義解決問題更為直接,而意思主義則需要藉助系統的股權善意取得制度進行配套。在此債權形式主義雖有優勢,但似乎並沒有到非此即彼的地步。《公司法》第140條的規定解釋為效力性規定與取締性規定亦均無不可。本文主張股權變動采債權形式主義的根本理由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意思主義以犧牲絕對權的優先性為代價換取交易安全,會給絕對權與相對權的區分增加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如無特別理由,應盡量避免採用。海因·克茨指出,所有的絕對權必須公示,使得每個社會成員(在民事活動中)考慮到這些權利關系,避免侵害他人權利。即使配合登記對抗效力以彌補意思主義的缺陷,由於登記對抗主義本身也矛盾重重,也應盡量避免採用。事實上,我國《物權法》對物權變動以債權形式主義為原則,僅對交通工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地役權等極少數例外情形適用登記對抗主義,而其中都有非常特殊的理由。例如交通工具不採登記生效主義,是因為民法學界認為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本身具有動產的屬性,其物權變動並不是在登記時發生效力,所有權轉移一般在交付時發生效力。對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地役權,我國采登記對抗主義,主要是基於「適應國情」、「提高效率」、「降低登記成本」等考慮,本文在此不贅述。股權變動顯然不存在上述特殊背景,而且理論上也更傾向於將股權視為動產,所以不宜輕易將其權利變動模式解釋為意思主義或登記對抗主義。
第二,如果將眼光放到整個民商法制度層面,就整個財產權權利變動模式的設計而言,將股權變動模式解釋為債權形式主義的優勢則更加明顯。因為無記名股權、上市公司股權的變動采債權形式主義已成定論,從體繫上應盡量避免人為割裂大同小異的各類型股權的變動模式。雖然《物權法》對記名股權質押采工商登記主義並非最優選擇,但也不至於要到放棄債權形式主義而轉采意思主義的地步。對股權變動統一采債權形式主義,僅針對不同類型股權的特點分別設計權利變動的外觀標志,在邏輯上會更加順暢,體繫上也更具美感。
第三,退一步說,即使不考慮意思主義對絕對權與相對權區分帶來的麻煩,也不考慮整個股權體系權利變動的體系美,僅考慮操作實踐層面,意思主義還是會有不小的問題。因為如果股權隨債權意思而變動,那麼交付、背書、登記都可能成為對抗要件,在一股多賣情形下,三種公示方式分別對不同人採用,對於何種公示方式的對抗效力更強的問題,法官在解釋時必然頗費思量。相反,若采債權形式主義,以法律條文明確股權變動的公示要件,自然可以避免以上麻煩。
綜上可見,對股權變動模式采債權形式主義明顯優於意思主義。但以上分析都是從效用角度分析債權形式主義更優,並沒有正面回應意思主義提出的兩點論據。這里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如何解釋《公司法》第33條第3款對登記對抗主義的明文規定;二是如何解釋《公司法》不明文規定股權變動形式要件的做法。
對此,這里有必要區分股權變動的對抗效力與股權變動對公司的對抗效力。前者是指股權在出讓人與受讓人之間的變動是否可以對抗第三人,主要是一個民法上的問題。後者是指受讓人可否依股權變動對抗公司對股東資格的認定,是一個組織法上的問題。由於股權是一種復合性權利,既有類似於物權的處分權,又有類似於債權的請求權,還有作為公司出資人的身份權。公司股東名冊登記主要是針對身份權,即公司是否承認受讓人為公司股東,其影響的是後一種對抗效力。由於股權證書的非設權性,導致其不具文義性,公司發放股利或接受股東行權時,並不能依據股權證書本身來確認股東資格,還要考察其它因素。由於股東資格的確認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問題,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公司每次召集股東開會或發放股利都去分別確認股東資格十分不便。對公司而言,最簡單有效的方案便是依股東名冊登記來確定股東范圍。從經濟學上分析,讓公司通過調查確認股東資格比公司僅憑股東名冊確認股東范圍來促使股權受讓人主動辦理登記過戶效率要低得多。於是便產生了股權變動「不登記,不能對抗公司」的立法。我國《公司法》第33條第3款規定「未經登記或者變更登記的,不得對抗第三人。」其實是對股權變動兩種不同意義的對抗效力的誤解,因為無論根據其它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立法還是我國公司法權威專家對公司股東名冊登記對抗效力的理解,都是不登記則不能對抗公司而不是不登記則不能對抗第三人。《公司法》第33條第3款的規定,其實是對國外立法的誤讀,應進行目的性限縮。
至於《公司法》未明文規定股權變動形式要件,筆者認為此處構成法律漏洞,應該結合股權變動的制度要求進行補充,而不應對《公司法》第33條第3款做反對解釋。與對物權變動模式的選擇一樣,股權變動模式之選擇主要是一個立法政策問題,考慮的重點應是對交易安全的保護程度以及制度體繫上的連貫性與邏輯的一致性等,上述兩種主義並無是非之別,僅有優劣之分。如果我們認可股權變動債權形式主義優於意思主義的結論,則最優的方案應是從立法上明確規定股權變動的形式要件,次優的方案是盡可能從解釋論上分析股權變動的形式要件,例如將股權解釋為動產參照《物權法》適用,而不是輕易將其解釋為意思主義,從而帶來更多的問題。
三、在債權形式主義下股權變動模式的具體設計
筆者更傾向於在《公司法》上明文規定股權變動的形式要件,因為股權作為無形財產權,畢竟不同於動產,其公示方法有許多特殊之處。例如股權轉讓過程中,除交付股權證書外,還可能會有背書、股東名冊登記、工商登記等不同的公示方式,這里又有一個法律選擇的問題。本文主張針對「無形財產權有形化」的發展不同階段進行區別,對股權變動的外觀標志進行類型化的規定。
現代民商法的重要特點之一便是無形財產權的有形化。近一個世紀以來,知識產權、股權等無形財產權在財產權體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但由於無形財產權並無實體形態,發生權利變動時,利害關系人常無從得知,這對交易安全顯然不利,因此無形財產開始出現有形化的趨勢。無形財產有形化的第一階段是「證書化」階段,因為對無形財產權最基本也是最簡單的公示方法就是通過頒發或變更權利證書來實現。對已經證書化的無形財產,其權利的歸屬、內容、負擔、期限等都能在權利證書上體現出來。而且發證機構對一份權利原則上也只發放一份權利證書,權利證書成了該權利唯一公示於外的憑證。當然,對於需要登記轉讓的無形財產權,相關機構的登記簿也是彰顯權利的重要標志。這樣,權利的變動便可以通過對權利證書的擬制交付或在相應的機構登記來實現,即權利出讓或設質通過交付權屬證書或登記即可產生公示效果。
為進一步便利交易,一些對流動性要求較強的無形財產權發展到了有形化的第二階段,即「證券化」階段。對進入證券化階段的無形財產權,如上市公司的股票和根據《證券法》發行的債券,其交易或設質除交付權屬證書外,還須進行相應的背書方可發生權利變動。背書手續成為了證券化權利最標准甚至唯一的變動依據。
基於此,本文主張根據其「有形化」的不同階段,對不同類型的股權分別配置不同的權利變動模式。具體而言,對於有限公司的股權,由於其轉讓是附條件的,即需要經過其它股東的同意,而且還可能發生優先購買權的問題,不宜規定以出資證明書的背書轉讓作為權利變動標志,比較適當的選擇是采工商登記要件模式,而且這樣還可以兼顧到與《物權法》第226條的協調。但對於非上市股份公司的股權變動,則以采背書引發權利變動模式為宜,因為前文論及,對此采工商登記要件主義對於當事人而言,成本過高,不符合效益原則。而且,從《公司法》第140條的規定來看,如此解釋也更符合該條的文義和交易習慣。至於無記名股權和上市公司股權,則遵從《公司法》的規定,對無記名股權采交付轉讓,對上市公司股權采登記轉讓。這樣便可以建立起一個統一采債權形式主義,但不同類型股權的形式要件又有一些區別的大同小異的股權變動模式。

B. 上級發下股權證,村部發在小組長,小組長不發給老百姓,這樣行為可以嗎

上級發下股權證,村部發在小組長,小組長不發給老百姓,這樣行為可以嗎?上級發下股權證,村部發在小組長,小組長不發給老百姓,這行為是不允許的你可以自己去小組長那邊拿,如果他不給,你可以去找村裡領導。

C. 權證行權價的我國權證的再生背景

股權分置改革,一種新的解決股權分置的工具
應用於股權分置改革中的權證種類:股本權證,認購備兌權證,認沽備兌權證。
權證分類:
發行人不同:股本權證和備兌權證;
持有人的權利不同:認沽權證與認購權證;
行權時間不同:歐式權證和美式權證,百慕大式認購權證
分類案例:
股本權證:長江電力
認購備兌權證:寶鋼股份
類似認沽期權(增持股份):三一重工,寶鋼股份等
百慕大式認購權證:萬科就是此類
碟式權證:武鋼就是此類
蝶式權證是只同時買入和賣出兩份價格不同的認沽權證或同時買入和賣出兩份價格不同的認股權證,這樣的組合可以使得投資者在股價波動在一定區間內時獲得一定收益,如果價格波動超出范圍,則投資者的也不會遭受損失,其收益曲線形狀如「__∧__」,因其形狀與展翅飛翔的蝴蝶,故將其命名為蝶式權證。
------------------------------------------
歐式認沽權證:歐式認沽權證是到期時才可以兌現。
美式人沽權證:美式是發行後至到期日期間隨時可兌現。
武剛JTB1(5800001)與武剛JTP1(580999)有什麼不同? 第二十二條 權證交易 實行價格漲跌幅限制,漲跌幅按下列公式計算:
權證漲幅價格=權證前一日收盤價格+(標的證券當日漲幅價格-標的證券前一日收盤價)×125%×行權比例;
權證跌幅價格=權證前一日收盤價格-(標的證券前一日收盤價-標的證券當日跌幅價格)×125%×行權比例。
當計算結果小於等於零時,權證跌幅價格為零。
權證是一個與股票有著很大區別的金融品種,投資時應當注意七大要點
------投資權證應當特別注意控制風險。由於權證是一種高杠桿品種,其漲跌幅度會遠遠大於股票,投資者應當注意控制倉位,不要盲目追高,以免造成重大損失。
------不要像投資股票一樣投資權證。不少投資者在買賣股票時,習慣在套牢之後不再操作或不斷補倉。這種操作策略在權證投資中是十分忌諱的。因為股票只要不退市,總有其價值,但權證具有時效性,到期以後就自動退市,不具備行權價值的權證在到期之後將變成廢紙一張。
------計算權證的價值並不是簡單等於股價減去行權價。決定權證價值的因素很多,包括正股股價、正股的波動率、權證的剩餘期限、無風險利率、行權價格、紅利收益率等。投資者可以利用權證計算器來計算權證的理論價值。
------權證的價值會隨著時間流逝。權證有一定的存續期,隨著時間的流逝,權證的價值也會逐漸消減,而且越臨近到期,時間價值耗損越快。
------權證可以做 T+0交易。根據證券交易所的規定,權證是允許在當日進行多次買賣的。
------權證的漲跌停板幅度是變化的。其計算公式為:權證漲幅價格=權證前一日收盤價格+(標的證券當日漲幅價格--標的證券前一日收盤價)×125%×行權比例;權證跌幅價格=權證前一日收盤價格在-(標的證券前一日收盤價--標的證券當日跌幅價格)×125%×行權比例,當計算結果小於等於零時,權證跌幅價格為零。因此,當正股位於不同價位時,權證的漲跌停板幅度就會不一樣,而不像股票那樣固定在10%。
------權證價格的變化幅度與正股變化幅度不一定完全一致。雖然正股股價變化會影響權證價格,但權證價格同樣受到其它因素制約,因此兩者之間的走勢可能出現差異。 對於流通股股東來說,認購權證與認沽權證會有以下一些不同:
------第一,所持有「正股+權證」的組合的風險不同。由於認購權證和認沽權證對正股的敏感度不同,隨著正股股價的上升,認購權證的價格上升,認沽權證的價格下跌。從「正股+權證」組合的敏感度來看,認購權證會加劇組合的系統風險,而認沽權證會對沖正股股價波動的部分風險。
------第二,對流通股股東的補償不同。在正股股價下跌時,認沽權證的價格上漲,會對流通股股東的損失給予補償,從而降低流通股股東的盈虧平衡點;而認購權證能讓流通股股東在未來可能的業績增長中分得一杯羹,但是,如果股價貼權,則在短期內不能給流通股股東多少補償。
------第三,到期價值不同。由於目前股改方案中所包含的權證均以股票結算方式來交割,這將對權證的到期價值產生重大影響。對於認沽權證,如果在快到期時,權證為價內權證,即股價小於行權價,權證的持有者為了行權必然會買進正股,買盤壓力有可能會使股價向行權價靠攏,從而使權證喪失價值;而對於認購權證,在快到期內,若為價內權證,持有者只需准備現金以便向大股東按行權價買進股票,而不會對流通A股的股價產生影響。只不過在行權後,市場上可流通的股票突然增加,投資者想盡快獲利了結的話,正股遭遇短期拋壓,股價必然又會下跌,從而使投資者遭受損失。
------最後,認沽權證可以讓投資者構建多種投資組合,而認購權證在市場上缺乏做空機制的條件下,只能成為投機者炒作的工具。 從認股權證的設計來看,包括9個要素:
(1)發行人
------股本認股權證的發行人為標的上市公司,而衍生認股權證的發行人為標的公司以外的第三方,一般為大股東或券商。在後一種情況下,發行人往往需要將標的證券存放於獨立保管人處,作為其履行責任的擔保,這種權證被稱為備兌認股權證。
(2)看漲和看跌權證
------當權證持有人擁有從發行人處購買標的證券的權利時,該權證為看漲權證。反之,當權證持有人擁有向發行人出售標的證券的權利時,該權證為看跌權證。認股權證一般指看漲權證。
(3)到期日
------到期日是權證持有人可行使認購(或出售)權利的最後日期。該期限過後,權證持有人便不能行使相關權利,權證的價值也變為零。
(4)執行方式
------在美式執行方式下,持有人在到期日以前的任何時間內均可行使認購權;而在歐式執行方式下,持有人只有在到期日當天才可行使認購權。
(5)交割方式
------交割方式包括實物交割和現金交割兩種形式,其中,實物交割指投資者行使認股權利時從發行人處購入標的證券,而現金交割指投資者在行使權利時,由發行人向投資者支付市價高於執行價的差額。
(6)認股價(執行價)
------認股價是發行人在發行權證時所訂下的價格,持證人在行使權利時以此價格向發行人認購標的股票。
(7)權證價格
------權證價格由內在價值和時間價值兩部分組成。當正股股價(指標的證券市場價格)高於認股價時,內在價值為兩者之差;而當正股股價低於認股價時,內在價值為零。但如果權證尚沒有到期,正股股價還有機會高於認股價,因此權證仍具有市場價值,這種價值就是時間價值。
(8)認購比率
------認購比率是每張權證可認購正股的股數,如認購比率為0.1,就表示每十張權證可認購一股標的股票。
(9)杠桿比率(Leverage ratio)
------杠桿比率是正股市價與購入一股正股所需權證的市價之比,即:杠桿比率=正股股價/(權證價格÷認購比率) 杠桿比率可用來衡量「以小博大」的放大倍數,杠桿比率越高,投資者盈利率也越高,當然,其可能承擔的虧損風險也越大。 ------認股權證的功能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從市場功能來看,它豐富了市場投資品種,為證券市場提供風險管理工具;二是對發行人來說,它可以加大融資工具對投資者的吸引力,順利實現籌資目的;三是對投資者來說,權證能發揮杠桿作用,達到以小搏大的目的。
認股權證一般具有融資便利、對沖風險、高杠桿等特點。具體來說它具有5個特點:
------一是權證的持有者有權利而無義務,兩者都有期權的特徵。在資金不足、股市形勢不明朗的情況下,投資者可以購買權證而推遲購買股票,減少決策失誤而造成的損失;
------二是風險有限,可控性強。從投資風險看,認股權證的最大損失是權證買入價,其風險鎖定,便於投資者控制。
------三是權證為投資者提供了杠桿效應。投資人可用少量資金購買備兌權證,取得認購一定數量股份的權利,可能贏得一旦這些股份上市可獲得的價差,具有以小搏大的特性;
------四是結構簡單、交易方式單一。認股權證是一種個性化的最簡單的期權。它的認購機理簡單、交易方式與股票相同,產品創新的運作成本相對較低。大部分衍生產品都是以現金進行交割,而認股權證可以用實券交割,更符合衍生產品發展初期投資者的交易習慣。
------五是權證的發行不涉及發行新股或配股。它的發行是因為發行人已擁有大量已發行的股票,或通過市場吸納了現有的股票,以備各備兌權證持有者行使權利,因此發行備兌權證具有套現的目的,它並不增加證券的總量,不會攤薄正股的每股盈利;而一般認購證因涉及發行新股或配股,所以在發行時都伴隨著股本的擴張,具有集資的目的。
認股權證在國際證券市場上的發展態勢
------認股權證由於其風險低,結構簡單,便於運作的特點,使它成為新興證券市場金融創新的首選品種,截至2000年底,國際證券交易所聯合會(FIBV)的55個會員交易所中,已經有42個交易所推出了認股權證。在德國、澳在利亞、Euronext等交易所買賣認股權證數目已達到數百個之多,我國台灣地區權證產品也非常發達。
什麼是創設權證?
------權證最早起源於美國,但真正獲得蓬勃發展的卻是在歐洲,德國、義大利、瑞士等國長期占據權證交易額的前幾名。近年來,以我國香港地區和台灣地區為代表的亞洲權證市
場發展迅猛,去年香港地區以673億美元的總成交金額躍居全球權證交易第一位,同時,澳洲的權證市場也在高速發展。
1、中國內地市場權證的交易制度構思
------目前中國內地市場現行的交易制度並非十分有利於權證交易的順利開展,在進行制度構思之前,有必要對可能影響權證交易的制度框架進行選擇。
1.1 競價制度與做市商制度的比較選擇
1.1.1 在中國內地市場權證交易引入做市商制度的必要性
------無論是競價制度還是做市商制度,在海外權證市場都有成功的先例,但就中國內地市場目前的環境而言,吸取香港地區權證市場的成功運作經驗,在備兌權證交易中引入做市商制度非常有必要。
------1)引導市場合理定價。衍生產品對於中國內地市場的投資者來說還比較陌生,尤其是權證的定價相對比較復雜,如果中小投資者不能有效地對權證進行定價,那麼容易造成價格較大幅度的偏離價值,波動加大,從而造成市場的無序以及投機盛行。如果引入做市商制度,可以憑借發行人的技術優勢來有效引導權證的定價,從而消除市場上的非理性因素。過去寶安權證價格曾超過正股股價就是一個例子。
------2)保障權證市場具有足夠的流動性。權證對流動性的要求非常高,流動性稍差一些
歐式權證,百慕大式認購,此外還有一種是美式權證,而這其中最根本的,最主要的區別就是行權的時間差別,歐式權證是指某一天,一般是指它權證期的最後一天進行行權,而美式權證是從它的存儲期開始以後,任意一個時間都可以去行權,百慕大式權證是綜合的一種特殊情況,就是指定的區間,像這次萬科的行權期間是它權證存續的最後五個交易日,我想也是從它的權證流通量和為行權者的方便來考慮的。
買權證需要到證券營業部簽署權證風險揭示書,上海深圳各一份
1.認購認沽權證行權日不行權的話,將自動進行注銷,你的持股明細上也會相應消失這些權怔。
2.不管是認購權證還是認沽權證,只要出現負溢價,理論上投資者會有損失,深度價內權證不行權損失更大了。包鋼認購權證是負溢價認購權證,但是一部分投資者或許由於帳戶資金不夠的原因沒有行權,行權日過後權證將注銷了,那不是白白損失了嗎?但是行權也有一定風險,那就是正股未來價格的波動風險,一部分投資者不行權可能也有這個原因。對於認沽權證不行權,一是認沽權證本身嚴重高估,沒有行權價值,是廢紙一張,那麼行權完全是損失了,其次是該投資者仍然要繼續持股,那麼他沒有必要以標的價格行權賣出股票承擔一定股價波動風險。對於認購權證,主要是資金不足的原因,那種可能性很小,除非賣出權證不夠支付手續費,現在認股權證都超過一元,沒有資金行權,但可以在二級市場拋售啊,所以很多人沒有行權是還沒有分清認購和認估的區別。
這就是中國股民盲目入市的後果。行權期具體指的應該是股票權證的行權期。
具體應該是指可以行使權證權利的期限。

D. 我現在還保留有韶關南雄翠屏股份公司的股權證,哪位可以告訴我:這間公司還存在嗎

已注銷

南雄縣翠屏企業總公司韶關分公司,1990年09月13日成立,經營范圍包括農機配件、汽車零配件、五金工具、家用電器、日用雜品、廚具、傢具。(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4)股權證書背景擴展閱讀:

公司背景

工商注冊號:19153887-3 登記狀態:注銷

法定代表人 :汪孝亮 注冊資本:40萬元人民幣

成立時間 :1990-09-13

登記機關:韶關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核准日期:1995-11-02

營業期限:1990-09-13 - 長期 企業類型:全民所有制

所在省份:廣東省 企業地址:東河湞江南路

E. 公司股權變更需要哪些手續

股權轉讓申報以下資料:1、公司法定代版表人簽署、公司蓋章的《公司變更登記權申請書》。2、《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託代理人的證明》(公司加蓋公章);及指定代表或委託代理人的身份證復印件(本人簽字)。3、股東會決議。4、股權轉讓協議書。5、股權向公司股東以外轉讓的,還應提交新股東會(股權轉讓後的股東)決議。6、章程修正案或修改後的章程。7、新股東的主體資格證明或自然人的身份證明。股東是企業的需提交《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合夥企業營業執照》、《個人獨資企業營業執照》復印件(由企業加蓋公章並署明與原件一致);股東是事業單位法人需提交《事業單位法人證書》復印件;股東是自然人的提交身份證復印件(由本人簽名並署明與原件一致)。8、原營業執照正副本。向股東以外的第三人轉讓股權的,由轉讓股權的股東向公司董事會提出申請,由董事會提交股東會討論表決;股東之間轉讓股權的,不需經過股東會表決同意,只要通知公司以及其他股東即可。

F. 如何寫股東背景

這問題有點寬泛啊,你的明確目的。寫股東背景是為了融資?還是為了單純的介紹展示實力?如果為了融資,你要表現出股東(自然人、法人)的資產實力,特別是債權融資銀行更關注你企業股東的償債能力、資產實力;如果股東本身還是董監高,還要在自然人股東履歷上體現出專業能力,包括管理、業務、財務等方面。如果為了單純的介紹,你可以從股東的各個方面都寫一寫,表明股東能給企業在經營方面帶來資源即可。

G. 股權激勵方案的公司案例

根據您的提問,華一中創在此給出以下回答:

以格力電器為例

寧可不分紅也要做新業務

4月25日晚間,格力電器發布十屆十七次董事會決議公告,公布《2017年度利潤分配預案》,明確說明:擬定 2017 年度不派發現金紅利,不送紅股,不以公積金轉增股本,余額轉入下年分配。

分紅歷來大手筆的格力為何此次突然吝嗇?格力給出了兩方面的解釋:一是根據遠期產業規劃,公司需要進行產能擴充及多元化拓展,因而資本性支出較大,公司需留存資金用於智慧工廠升級、智能家電和集成電路等新產業的技術研發和市場推廣;二是盡管2017不分配利潤,但公司近三年累計分配的利潤占年均可分配利潤的109.3%,已經足夠慷慨,且符合《公司章程》和《2016-2018 年股東回報規劃》中的承諾。

格力的問題是經營層和股東的矛盾

然而,從4月26日格力股價大跌8.98%來看,投資者對這樣的解釋並不買賬。甚至深交所也向格力發送了關注函,要求格力進一步說明2017年度未進行現金分紅的具體原因及合理性,是否符合公司章程規定的利潤分配政策,關注函還要求格力電器說明2017年度及2018年至今投資者關系管理工作的開展情況,是否切實保護了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對此,格力回復深交所問詢稱,公司將進行2018年度中期分紅。

董明珠在2016年要做汽車遭到股東的極力反對,2018年要投資晶元再次被資本市場唱衰。原因何在?其實很簡單,企業發展要花錢投資,而這筆投資影響了股東的分紅,而格力的分紅一直是資本方投資持股的重要原因之一。當格力為業務發展投資花出去的錢,被股東認為覆水難收的時候,就會出來唱反調。然而企業的戰略和發展,又有誰比經營層更了解呢?就這么一筆錢,要麼用於企業發展,要麼用於股東分紅,雙方立足點不一致,自然就有矛盾。2016年董明珠退敗,自己找王健林投資做汽車;2018年直接不分紅,最後事情會怎樣演變,不可預知。

其實董明珠很清楚經營層面臨的困難,因此從2006年借混改東風,進行大規模持股動作,直至2016年的持股計劃被否,暫時停下了增持的步伐,但我們相信董明珠一定不會就此罷休,因為她知道,沒有足夠多的股權,格力的經營層就不會有足夠的話語權,如此格力經營層和股東的矛盾將始終存在,要發展還是要分紅的問題,依舊無可避免。

「發展與分紅」矛盾在中長期激勵中的思考

長期發展與短期收益是一個永恆的矛盾,在中長期激勵中,企業經營者謀求長遠發展,激勵對象更多的謀求個人收益,兩者一旦出現沒有預期解決方案的矛盾時,則不僅激勵效果大大折扣,還有可能對企業發展造成不良影響。這個矛盾在企業每年的利潤中對應了兩種錢:「發展的錢」和「可分的錢」。如何界定這兩種錢也是解決這個矛盾的關鍵:

對於採用虛擬股權的公司而言,因其設計操作的靈活性較強,解決矛盾的關鍵在於明確「可分的錢「的標准:合理、可控和有效。合理是指界定方式要與業務成長的相關性強;可控指企業要有一定的調節閥門,不能把「可分的錢」做成激勵對象的投資收益;有效是指激勵對象要對該部分錢要有較強的感觀,要做可視化激勵。

對於採用實股(法律意義上的股東)的公司而言,因其設計操作的靈活性較弱,解決矛盾關鍵是對於確定「發展的錢」的權力歸屬方:事前要有權責約定,過程中再明確。事前要有權責約定是指在授予股權(份)時,企業要明確「發展的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未來發展過程中可能會增加此類錢的情形,最關鍵的是確定企業調整的權利。過程中再確定是當企業需要擴大當年」發展的錢「時,企業依據約定有權進行合理增加。

在中長期激勵中,解決此類矛盾的關鍵是事前規劃和約定。讓激勵對象看到「可分的錢「的合理性和激勵性,同時也需要給激勵對象打一支溫和的預防針。未來實施過程中,對於能預見的情形按約定進行,對於不確定的事項由權力歸屬方決策。

閱讀全文

與股權證書背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
土地使用權期滿地上建築物 瀏覽:455
武漢圓通快遞投訴電話 瀏覽:33
馬鞍山到開原 瀏覽:797
版權標記放在哪裡 瀏覽:441
創造與魔法陪配方 瀏覽:724
領悟人生真諦創造人生價值感悟 瀏覽:944
定融債權轉讓 瀏覽:41
安徽二手塔吊轉讓信息 瀏覽: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