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目標而奮斗
名人的故事
)霍金-輪椅上的天才
在新的千年到來之際,美國白宮曾進行了一系列的演講,其中以科學為主題的演講是《想像與變革---下一個千年的科學》。它的演講者就是英國劍橋大學應用數學與理論物理系教授、"輪椅天才"斯蒂芬·霍金。他患有嚴重的殘疾,雙手只有3個手指能動。這個極度殘疾和極度聰明的科學家成了這次不同尋常演講的理想人選。
外號叫"愛因斯坦"
20世紀90年代,談論宇宙學漸成一種時髦,宇宙大爆炸理論雖不是新的理論,但在公眾心中卻非常新穎。特別是談到霍金,人們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並稱他是自愛因斯坦之後最好的物理學家。
霍金是英國人。他出生於1942年1月8日。這一天恰好是義大利物理學家、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的紀念日,幾天前還是牛頓的生日:1643年1月4日。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呱呱墜地的小霍金頭上罩上了金色的光環。用霍金自己的話說:"我估計大約有二十萬個嬰兒在同日誕生"。
小霍金也像普通的小孩一樣,喜歡玩具,著迷於玩具火車,甚至自己花錢買來了電動火車。十幾歲時,霍金還喜歡製作飛機模型和輪船模型,甚至嘗試發明一些游戲,比如製作不同顏色零件的工廠、運送產品的公路和鐵路,以及股票市場。霍金和一個同學負責編制游戲的規則。在編制這些游戲時,小霍金的目標是"建造我能控制的可以開動的模型","這些游戲及製作都來自於探究事物並且進行控制的要求"。這種要求一直驅動霍金去"探究事物",甚至在後來的宇宙學研究中仍在起作用。
上學期間,霍金分在一個很好的班,盡管他的成績名次從未進過前一半,但仍受到同學的尊敬,同學為他起了一個"外號"---愛因斯坦。霍金在班上有一些要好的同學,他們喜歡聽音樂,特別是古典音樂,如莫扎特、馬勒、貝多芬,也到音樂廳去聽音樂。他們還經常討論一些科學和宗教問題,例如宇宙的起源和宇宙的運行是否需要上帝的作用。
目光投向茫茫宇宙
在中學時代的後兩年,班上來了一位數學教師。他的教學富於啟發,這激發了霍金對數學和物理學的興趣。盡管父親也鼓勵他學習科學,但希望他攻讀與父親的專業相近的生物學。回憶起中學的學習,霍金談道:"在我幼年時,我對所有科學都一視同仁。十三、四歲後我知道自己要在物理學方面做研究,因為這是最基礎的科學,盡管我知道中學物理學太容易太淺顯,所以太枯燥。化學就好玩得多了,不斷發生許多意料之外的事,如爆炸等等。但是物理學和天文學有望解決我們從何處來和為何在這里的問題。我想探索宇宙的底蘊。"由此可見,少年的霍金的志向雖算不上遠大,"想探索宇宙的底蘊"對他後來的研究肯定是有影響的。
中學畢業,霍金考入牛津大學,並如父親的希望,取得了獎學金。學習物理學對霍金並不費力,後來他又考上劍橋大學理論物理專業的博士研究生。為什麼要選取理論物理專業呢?霍金後來說:"理論物理中有兩個領域是基本的,……一個是研究非常大尺度的,即宇宙學;另一個是研究非常小尺度的,既基本粒子。"這就是說,理論物理聯系著"至大"的宇宙和"至小"的基本粒子。最後,他確定要研究宇宙學,這是因為"在宇宙學方面已有一個定義完好的理論,即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是研究宇宙學的理論基礎。
回報社會的恩惠
在研究學習期間,霍金得了一種怪病,是一種運動神經細胞病。這種病使行為本來就不靈活的霍金更加笨拙,而且這種病迅速惡化。霍金非常苦惱,以至於他認為自己活不了多久了。然而,霍金並未放棄正常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而且他在這時結婚了,5年後他成了3個孩子的父親。
患病的霍金依然如故,甚至更加勤奮。他曾夢到自己被處死了,由此他希望,"如果我被赦免,我還能做許多有價值的事"。他認為,"我要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拯救其他人",要做點兒善事,以回報社會對他的恩惠。
勤奮的工作使霍金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他以黑洞的研究成名於物理學界。黑洞是一種體積很小、質量很大的天體,也就是說,它的密度很大。這種天體是一種從理論上推測出來的天體。
早在200年前,一位法國科學家提出了黑洞的問題。他認為,滿足一定條件的恆星,在引力的作用下會吸住自身發出的光線,而使我們看上去它是"黑暗的一團"。然而,這種科幻般的預言並未受到人們的重視。愛因斯坦建立廣義相對論時,一位德國科學家藉助廣義相對論重新預言了黑洞的存在。他發現,質量等於太陽質量大小的黑洞,其直徑只有2.95千米;而相當於地球質量的黑洞,直徑只有0.9厘米了。到20世紀30年代末,一位美國科學家研究恆星演化時,再次研究黑洞問題。他認為,在恆星燃盡時,在引力的作用下,恆星會無休止地坍縮下去,最終就形成了黑洞。
研究黑洞舉世矚目
60年代,由於天文學的一系列新發現,激發了天體物理學的研究。霍金正逢其時,黑洞研究使他初露頭角。霍金將熱學引入黑洞的研究,這大大加深了對黑洞的認識。這時,霍金認為,可能存在一種"微型黑洞"。這種黑洞很小,有的會小到像質子或中子那樣的大小。按照現代物理學的理論,當物體小到這樣的程度,它應服從量子力學的規律。霍金的進一步研究表明:黑洞可以蒸發;黑洞越小,它蒸發得越快。1個10億噸(個頭與質子大小相當)的黑洞要用100億年的時間才能蒸發干凈,而最後0.1秒內所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00萬顆百萬噸級的氫彈爆炸。這就是說,我們是不是應該仔細地進行天文觀測,力圖在宇宙空間找到這種"微型黑洞"而加以利用呢?!
霍金對大爆炸理論研究有很大貢獻。他認為,宇宙起源於一個"奇點","奇點"處的爆炸產生了粒子和能量,粒子間的作用產生了星雲,進而演化到我們今天的世界。今天的宇宙仍在膨脹著,將來的宇宙可能將繼續膨脹下去,也可能在膨脹到極限時轉而收縮至當初形成宇宙的那個"奇點"。看上去這好像很有趣,然而,這就是今天人們對宇宙的認識水平。
由於霍金在天體物理學研究上取得的成績,他獲得1978年的愛因斯坦獎。1980年他又當上了三一學院盧卡斯講座的教授。牛頓曾經是該講座的教授。現在,霍金已快60歲了。盡管身體殘疾,他仍經常旅行、演講、著述。他的《時間簡史》已發行幾千萬冊,被譯成40多種語種。由於霍金那富於傳奇色彩的奮斗經歷,他的《時間簡史》還被搬上銀幕。人們看到了黑洞和基本粒子的畫面,聽著霍金敲打計算機鍵盤和計算機合成後的聲音,人們為現代物理和宇宙理論的深奧所震懾,為人類的智慧所感嘆,並且更加佩服霍金在承受巨大的痛苦時仍在攀登科學高峰所表現出的偉大精神。
發明家的故事
畢升活字印刷的故事
早先印書,都是把書刻在整塊整塊的木板上印。聽說師兄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印刷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幾十倍,師弟們紛紛向師兄取經。
畢升一邊演示,一邊講解,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發明介紹給師弟們。
他先將細膩的膠泥製成小型方塊,一個個刻上凸面反手字,用火燒硬,按照韻母分別放在木格子里。然後在一塊鐵板上鋪上粘合劑(松香、蠟和紙灰),按照字句段落將一個個字印依次排放,再在四周圍上鐵框,用火加熱。待粘合劑稍微冷卻時,用平板把版面壓平,完全冷卻後就可以印了。印完後,把印版用火一烘,粘合劑熔化,拆下一個個活字,留著下次排版再用。
師弟們禁不住嘖嘖贊嘆。一位小師弟說:「《大藏經》5000多卷,雕了13萬塊木板,一間屋子都裝不下,花了多少年心血!如果用師兄的辦法,幾個月就能完成。師兄,你是怎麼想出這么巧妙的辦法的?」
「是我的兩個兒子教我的!」畢升說。
「你兒子?怎麼可能呢?他們只會『過家家』。」
「你說對了!就靠這『過家家』。」畢升笑著說,「去年清明前,我帶著妻兒回鄉祭祖。有一天,兩個兒子玩過家家,用泥做成了鍋、碗、桌、椅、豬、人,隨心所欲地排來排去。我的眼前忽然一亮,當時我就想,我何不也來玩過家家:用泥刻成單字印章,不就可以隨意排列,排成文章嗎?哈哈!這不是兒子教我的嗎?」
師兄弟們聽了,也哈哈大笑起來。
「但是這過家家,誰家孩子都玩過,師兄們都看過,為什麼偏偏只有你發明了活字印刷呢?」還是那位小師弟問道。
好一會,師傅開了口:「在你們師兄弟中,畢升最有心。他早就在琢磨提高工效的新方法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哦——!」師兄弟們茅塞頓開。
一個孤獨的英雄為了能像哥倫布等人那樣「驚天動地」。密謀策劃尋找傳聞中歐洲通往亞洲香料群島的海峽。為此,他不惜「背叛」根本不賞識他的祖國而投奔西班牙,一往無前地進入一個萬劫不復之地。僅僅依據一個錯誤的傳聞和一張錯誤百出的航海地圖,他竟取得了西班牙國王和很多商人的信任,率領一幫「烏合之眾」,向實際上根本不存在的海峽駛去,開始了一次有史以來最為瘋狂的航行。即使夢想被無情的現實擊滅,麥哲倫仍然堅持前行,結果,他不僅發現了大西洋通往太平洋的海峽,還完成了人類第一次環球旅行,並以此證明地球是圓形球體的猜想。
為了實現理想,麥哲倫犧牲性命和名譽,其過程中充分體現他過人的膽色,毅力和魄力。如果你有興趣對麥哲倫有更深的了解,可以買一本關於他的傳記閱讀。
舜,相傳為中國歷史上的先賢,是堯之後古帝王,古帝王部落聯盟首領,是禪讓制的代
表,以受堯的「禪讓」而稱王於天下,當時,國號為「虞」,故稱「虞舜」。虞舜待繼母以
孝,待弟以仁,儒家視為理想人物,是仁孝的典範。
公冶長(生卒於春秋時),名長,字子長(又名芝,又字子之)。諸城市馬庄鄉近賢村(原
名公冶場)人。
公冶長墓座落在馬庄鄉錫山子東南林,墓前的祠,歷代曾奉祀不衰,祠內古木參天,碑
渴林立,今已全部毀沒,只有墳墓尚在。
樊崇(?-27年),字細君,琅琊(今諸城人。)西漢末年農民起義軍領袖。
公元25年,樊崇將赤眉軍與王匡領導的湖北綠林軍聯合,親自指揮大軍打進長安,立西
漢宗室牛童劉盆子為皇帝,自任御史大夫。公元27年在赤眉軍進擊關中時,被劉秀伏擊於宜
陽(今河南宜陽縣),義軍慘遭失敗,樊崇壯烈犧牲。
伏無忌(生卒年不祥),琅琊東武(今諸城)人。
伏氏為諸城巨族,世傳儒學,曾顯達於兩漢,被稱為「伏氏學」
伏無忌博學多識,繼承家學,傳習儒業。永和元年(公元136年),與議郎黃景校定《
中書五經》、《諸子百家》;元嘉年間(公元151-152年),無忌又受詔與黃景共撰《漢紀
》。此時,無忌利用校書的便利,廣為採集史料,又加以刪削,編成《伏侯注》一書。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祖籍漢琅琊郡諸縣(今山東諸城)葛陂。
諸葛亮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在文學上著述也頗多。主要有表、治、秦、
疏、策、書、教、贊、銘、兵法、軍令等共178篇。他的文章風格多是開門見山、直抒已見
、暢曉暢達、言簡意深,具有情意真摯、純朴清新的特點。其中最著名的有《出師表》、《
誡子書》、《與群下教》等。
趙明誠(1081-1129),字德甫,諸城城關鎮蘭家村人。
趙明誠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金石學家,著有《金石錄》。21歲那年,趙明誠與宋朝著名
女詞人李清照喜結伉儷。李清照生於北宋神宗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山東濟南人,自號
「易安居士」。
張擇端(1085-1145),字正道,又字文友,諸城箭口人。北宋末年傑出的現實主義畫家。
《清明上河圖》和《金明池爭標圖》是他僅存的兩幅繪畫作品。其中《清明上河圖》是
關於他的最早、最詳細也是唯一的記載。清代乾隆中修縣志,曾查訪他的居里,亦未有所獲
。《清明上河圖》和《金明池爭標圖》這兩幅畫,是中國古代難得的藝術珍品,被歷代譽為
「神品」,是我國繪畫史上的傑作。
李澄中(1629-1700),字渭清,號漁村,諸城市箭口鎮西辛莊子村人,後遷居縣城超然台
下。清初著名文人。李澄中學問淵博,詩沖和,宗盛唐,詞多比興,稚而能切。
張衍(1634-1710),字溯西,一字蓬海,鄉謚恭惠先生。諸城放鶴村(今枳溝鎮普慶村)
人。清初著名遺民。
劉墉(1719-1804),字崇如,號石庵,諸城逄戈庄(今屬高密縣)人。
劉墉博通百家經史,精研古文考辯,文章書法在清代皆享盛名。尤其以書法最佳,擅長
小楷,曾效法董其昌,兼學顏真卿、蘇軾等名家書帖,後自成一家。與當時的翁方綱、鐵保
、成親王統稱為清代四大書法家,而劉墉為最。劉墉的傳說頗多,大都是歌頌他精明強干,
足智多謀。
竇光鼐(1720-1795),字元調,號東皋,諸城市箭口鄉郭家埠人。
竇光鼐博學多才,精通經史,詩賦尤佳,素有「才子」之稱。他與紀昀、朱圭、翁方綱
主持文運30年,極有造詣。
竇光鼐著有《省吾齋詩稿》、《省吾齋文集》等傳世。
王心源(1842-1919),名祚禎,以字行,諸城城裡人。
王心源自幼受家庭的熏陶,有著良好的藝術素養。他嗜書畫,好金石,精於古琴和琵琶
,為邑中名士。他琴藝高超,與諸城另一古琴家王冷泉在山東並稱「諸城二王」。
王翔千(1888-1956),名鳴球,以字行。諸城市相州鎮相州七村人。
王翔千,1950年當選為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和省土改委員會委員。1956年5月29日
病逝。
王統照(1897-1957),字劍三,諸城相州鎮相州村人,曾化名為王恂如,筆名有劍先、鑒
發、容廬、盧生、恂子、鴻蒙、TC等。
王統照是五四新文學運動中涌現出來的著名作家,工詩善文,一生筆耕不已,出版著述
、翻譯作品近百種。他是一位為新文學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戰士。
王盡美(1898-1925),原名王瑞俊,又名燼美、燼梅,字灼齋,諸城市枳溝鎮大北杏村人
。
王盡美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是山東省組織最早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右國共產黨
的創建和早期革命活動中,他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陶鈍,姓徐,名寶梯,字步雲,生於1901年10月29日,諸城市昌城鎮徐家河岔村人。
退居二線後,陶鈍撰寫了50萬字的回憶錄,題為《一個知識分子的自述》,山東人民出
版社1987年出版。
孟超(1902-1976),原名憲啟,字勵吾,又名公韜,諸城城裡人。
孟超能詩善文,是一位左翼文藝運動培養起來的著名作家。出版作品有詩集《侯》,雜
文集《長夜集》、《未偃草》,長篇小說《潭子灣的故事》,戲劇《李慧娘》等。
臧克家生於1905年10月8日,諸城呂標鄉臧家莊人。
臧克家是中國當代著名詩人、作家。1933年他的處女作詩集《烙印》問世。半個多世紀
以來,一直不辭勞苦,辛勤耕耘。不但寫新詩,也寫舊體詩,還擅長散文,也嘗試著寫過小
說,詩論和文藝隨筆。50多年來,臧克家結集出版的新詩、舊體詩、散文、小說、詩論等著
作近60部。對我國新詩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在國內外文壇負有盛名。
崔嵬(1912-1979),原名景文,諸城市昌城鎮王家巴山村人。
崔嵬在生命的最後旅程中,崔嵬以驚人的毅力堅持拍完了《平原作戰》、《風雨歷程》
等幾部影片。
崔嵬曾任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還曾出訪過蘇聯、日本、緬甸等
,為中外交流作出了貢獻。
諸葛亮的小故事
吃 瓜 留 子
諸葛亮不僅能種出好莊稼,而且還有一手種西瓜的好手藝。襄陽一帶曾有這么一個規矩:進了西瓜園,瓜可吃飽,瓜子不能帶走。傳說這條「規矩」也是當年請葛亮留下來的。
諸葛亮種的西瓜,個大、沙甜、無尾酸。凡來隆中作客和路過的人都要到瓜園飽飽口福。周圍的老農來向他學種瓜的經驗,他毫不保留地告訴他們瓜要種在沙土地上,上麻餅或香油腳子。好多人都來問他要西瓜種子,因為以前沒有注意留瓜子,許多人只好掃興而歸。第二年,西瓜又開園了,他在地頭上插了個牌子,上面寫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諸葛亮把瓜子冼凈、曬干,再分給附近的瓜農。現在,漢水兩岸沙地上的賈家湖、長豐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氣,個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還遵守那條「吃瓜留子」的老規矩。
❷ 大家誰知道這叫什麼水果
諸城黃櫻桃
集中產地在諸城市桃林鄉,五蓮、日照等地也有栽培。據在諸城市馬連口調查,早在明代洪武年間,該品種即有栽培,距今600多年。又名白櫻桃(諸城)、櫻珠(五蓮)。
❸ 山東省諸城市鞠家村在拆遷任意停水停電!胡亂拆遷
他們這種與黨的政策相悖,無視國務院"緊急通知"的違法行為是長不了的,相信黨組織會給以公正·合法的解決!
❹ 諸城歷史上10個名人簡介,並編寫其中一個名人小故事!!急!!
舜,相傳為中國歷史上的先賢,是堯之後古帝王,古帝王部落聯盟首領,是禪讓制的代
表,以受堯的「禪讓」而稱王於天下,當時,國號為「虞」,故稱「虞舜」。虞舜待繼母以
孝,待弟以仁,儒家視為理想人物,是仁孝的典範。
公冶長(生卒於春秋時),名長,字子長(又名芝,又字子之)。諸城市馬庄鄉近賢村(原
名公冶場)人。
公冶長墓座落在馬庄鄉錫山子東南林,墓前的祠,歷代曾奉祀不衰,祠內古木參天,碑
渴林立,今已全部毀沒,只有墳墓尚在。
樊崇(?-27年),字細君,琅琊(今諸城人。)西漢末年農民起義軍領袖。
公元25年,樊崇將赤眉軍與王匡領導的湖北綠林軍聯合,親自指揮大軍打進長安,立西
漢宗室牛童劉盆子為皇帝,自任御史大夫。公元27年在赤眉軍進擊關中時,被劉秀伏擊於宜
陽(今河南宜陽縣),義軍慘遭失敗,樊崇壯烈犧牲。
伏無忌(生卒年不祥),琅琊東武(今諸城)人。
伏氏為諸城巨族,世傳儒學,曾顯達於兩漢,被稱為「伏氏學」
伏無忌博學多識,繼承家學,傳習儒業。永和元年(公元136年),與議郎黃景校定《
中書五經》、《諸子百家》;元嘉年間(公元151-152年),無忌又受詔與黃景共撰《漢紀
》。此時,無忌利用校書的便利,廣為採集史料,又加以刪削,編成《伏侯注》一書。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祖籍漢琅琊郡諸縣(今山東諸城)葛陂。
諸葛亮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在文學上著述也頗多。主要有表、治、秦、
疏、策、書、教、贊、銘、兵法、軍令等共178篇。他的文章風格多是開門見山、直抒已見
、暢曉暢達、言簡意深,具有情意真摯、純朴清新的特點。其中最著名的有《出師表》、《
誡子書》、《與群下教》等。
趙明誠(1081-1129),字德甫,諸城城關鎮蘭家村人。
趙明誠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金石學家,著有《金石錄》。21歲那年,趙明誠與宋朝著名
女詞人李清照喜結伉儷。李清照生於北宋神宗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山東濟南人,自號
「易安居士」。
張擇端(1085-1145),字正道,又字文友,諸城箭口人。北宋末年傑出的現實主義畫家。
《清明上河圖》和《金明池爭標圖》是他僅存的兩幅繪畫作品。其中《清明上河圖》是
關於他的最早、最詳細也是唯一的記載。清代乾隆中修縣志,曾查訪他的居里,亦未有所獲
。《清明上河圖》和《金明池爭標圖》這兩幅畫,是中國古代難得的藝術珍品,被歷代譽為
「神品」,是我國繪畫史上的傑作。
李澄中(1629-1700),字渭清,號漁村,諸城市箭口鎮西辛莊子村人,後遷居縣城超然台
下。清初著名文人。李澄中學問淵博,詩沖和,宗盛唐,詞多比興,稚而能切。
張衍(1634-1710),字溯西,一字蓬海,鄉謚恭惠先生。諸城放鶴村(今枳溝鎮普慶村)
人。清初著名遺民。
劉墉(1719-1804),字崇如,號石庵,諸城逄戈庄(今屬高密縣)人。
劉墉博通百家經史,精研古文考辯,文章書法在清代皆享盛名。尤其以書法最佳,擅長
小楷,曾效法董其昌,兼學顏真卿、蘇軾等名家書帖,後自成一家。與當時的翁方綱、鐵保
、成親王統稱為清代四大書法家,而劉墉為最。劉墉的傳說頗多,大都是歌頌他精明強干,
足智多謀。
竇光鼐(1720-1795),字元調,號東皋,諸城市箭口鄉郭家埠人。
竇光鼐博學多才,精通經史,詩賦尤佳,素有「才子」之稱。他與紀昀、朱圭、翁方綱
主持文運30年,極有造詣。
竇光鼐著有《省吾齋詩稿》、《省吾齋文集》等傳世。
王心源(1842-1919),名祚禎,以字行,諸城城裡人。
王心源自幼受家庭的熏陶,有著良好的藝術素養。他嗜書畫,好金石,精於古琴和琵琶
,為邑中名士。他琴藝高超,與諸城另一古琴家王冷泉在山東並稱「諸城二王」。
王翔千(1888-1956),名鳴球,以字行。諸城市相州鎮相州七村人。
王翔千,1950年當選為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和省土改委員會委員。1956年5月29日
病逝。
王統照(1897-1957),字劍三,諸城相州鎮相州村人,曾化名為王恂如,筆名有劍先、鑒
發、容廬、盧生、恂子、鴻蒙、TC等。
王統照是五四新文學運動中涌現出來的著名作家,工詩善文,一生筆耕不已,出版著述
、翻譯作品近百種。他是一位為新文學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戰士。
王盡美(1898-1925),原名王瑞俊,又名燼美、燼梅,字灼齋,諸城市枳溝鎮大北杏村人
。
王盡美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是山東省組織最早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右國共產黨
的創建和早期革命活動中,他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陶鈍,姓徐,名寶梯,字步雲,生於1901年10月29日,諸城市昌城鎮徐家河岔村人。
退居二線後,陶鈍撰寫了50萬字的回憶錄,題為《一個知識分子的自述》,山東人民出
版社1987年出版。
孟超(1902-1976),原名憲啟,字勵吾,又名公韜,諸城城裡人。
孟超能詩善文,是一位左翼文藝運動培養起來的著名作家。出版作品有詩集《侯》,雜
文集《長夜集》、《未偃草》,長篇小說《潭子灣的故事》,戲劇《李慧娘》等。
臧克家生於1905年10月8日,諸城呂標鄉臧家莊人。
臧克家是中國當代著名詩人、作家。1933年他的處女作詩集《烙印》問世。半個多世紀
以來,一直不辭勞苦,辛勤耕耘。不但寫新詩,也寫舊體詩,還擅長散文,也嘗試著寫過小
說,詩論和文藝隨筆。50多年來,臧克家結集出版的新詩、舊體詩、散文、小說、詩論等著
作近60部。對我國新詩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在國內外文壇負有盛名。
崔嵬(1912-1979),原名景文,諸城市昌城鎮王家巴山村人。
崔嵬在生命的最後旅程中,崔嵬以驚人的毅力堅持拍完了《平原作戰》、《風雨歷程》
等幾部影片。
崔嵬曾任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還曾出訪過蘇聯、日本、緬甸等
,為中外交流作出了貢獻。
諸葛亮的小故事
吃 瓜 留 子
諸葛亮不僅能種出好莊稼,而且還有一手種西瓜的好手藝。襄陽一帶曾有這么一個規矩:進了西瓜園,瓜可吃飽,瓜子不能帶走。傳說這條「規矩」也是當年請葛亮留下來的。
諸葛亮種的西瓜,個大、沙甜、無尾酸。凡來隆中作客和路過的人都要到瓜園飽飽口福。周圍的老農來向他學種瓜的經驗,他毫不保留地告訴他們瓜要種在沙土地上,上麻餅或香油腳子。好多人都來問他要西瓜種子,因為以前沒有注意留瓜子,許多人只好掃興而歸。第二年,西瓜又開園了,他在地頭上插了個牌子,上面寫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諸葛亮把瓜子冼凈、曬干,再分給附近的瓜農。現在,漢水兩岸沙地上的賈家湖、長豐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氣,個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還遵守那條「吃瓜留子」的老規矩。
❺ 中外名人
舜,相傳為中國歷史上的先賢,是堯之後古帝王,古帝王部落聯盟首領,是禪讓制的代
表,以受堯的「禪讓」而稱王於天下,當時,國號為「虞」,故稱「虞舜」。虞舜待繼母以
孝,待弟以仁,儒家視為理想人物,是仁孝的典範。
公冶長(生卒於春秋時),名長,字子長(又名芝,又字子之)。諸城市馬庄鄉近賢村(原
名公冶場)人。
公冶長墓座落在馬庄鄉錫山子東南林,墓前的祠,歷代曾奉祀不衰,祠內古木參天,碑
渴林立,今已全部毀沒,只有墳墓尚在。
樊崇(?-27年),字細君,琅琊(今諸城人。)西漢末年農民起義軍領袖。
公元25年,樊崇將赤眉軍與王匡領導的湖北綠林軍聯合,親自指揮大軍打進長安,立西
漢宗室牛童劉盆子為皇帝,自任御史大夫。公元27年在赤眉軍進擊關中時,被劉秀伏擊於宜
陽(今河南宜陽縣),義軍慘遭失敗,樊崇壯烈犧牲。
伏無忌(生卒年不祥),琅琊東武(今諸城)人。
伏氏為諸城巨族,世傳儒學,曾顯達於兩漢,被稱為「伏氏學」
伏無忌博學多識,繼承家學,傳習儒業。永和元年(公元136年),與議郎黃景校定《
中書五經》、《諸子百家》;元嘉年間(公元151-152年),無忌又受詔與黃景共撰《漢紀
》。此時,無忌利用校書的便利,廣為採集史料,又加以刪削,編成《伏侯注》一書。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祖籍漢琅琊郡諸縣(今山東諸城)葛陂。
諸葛亮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在文學上著述也頗多。主要有表、治、秦、
疏、策、書、教、贊、銘、兵法、軍令等共178篇。他的文章風格多是開門見山、直抒已見
、暢曉暢達、言簡意深,具有情意真摯、純朴清新的特點。其中最著名的有《出師表》、《
誡子書》、《與群下教》等。
趙明誠(1081-1129),字德甫,諸城城關鎮蘭家村人。
趙明誠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金石學家,著有《金石錄》。21歲那年,趙明誠與宋朝著名
女詞人李清照喜結伉儷。李清照生於北宋神宗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山東濟南人,自號
「易安居士」。
張擇端(1085-1145),字正道,又字文友,諸城箭口人。北宋末年傑出的現實主義畫家。
《清明上河圖》和《金明池爭標圖》是他僅存的兩幅繪畫作品。其中《清明上河圖》是
關於他的最早、最詳細也是唯一的記載。清代乾隆中修縣志,曾查訪他的居里,亦未有所獲
。《清明上河圖》和《金明池爭標圖》這兩幅畫,是中國古代難得的藝術珍品,被歷代譽為
「神品」,是我國繪畫史上的傑作。
李澄中(1629-1700),字渭清,號漁村,諸城市箭口鎮西辛莊子村人,後遷居縣城超然台
下。清初著名文人。李澄中學問淵博,詩沖和,宗盛唐,詞多比興,稚而能切。
張衍(1634-1710),字溯西,一字蓬海,鄉謚恭惠先生。諸城放鶴村(今枳溝鎮普慶村)
人。清初著名遺民。
劉墉(1719-1804),字崇如,號石庵,諸城逄戈庄(今屬高密縣)人。
劉墉博通百家經史,精研古文考辯,文章書法在清代皆享盛名。尤其以書法最佳,擅長
小楷,曾效法董其昌,兼學顏真卿、蘇軾等名家書帖,後自成一家。與當時的翁方綱、鐵保
、成親王統稱為清代四大書法家,而劉墉為最。劉墉的傳說頗多,大都是歌頌他精明強干,
足智多謀。
竇光鼐(1720-1795),字元調,號東皋,諸城市箭口鄉郭家埠人。
竇光鼐博學多才,精通經史,詩賦尤佳,素有「才子」之稱。他與紀昀、朱圭、翁方綱
主持文運30年,極有造詣。
竇光鼐著有《省吾齋詩稿》、《省吾齋文集》等傳世。
王心源(1842-1919),名祚禎,以字行,諸城城裡人。
王心源自幼受家庭的熏陶,有著良好的藝術素養。他嗜書畫,好金石,精於古琴和琵琶
,為邑中名士。他琴藝高超,與諸城另一古琴家王冷泉在山東並稱「諸城二王」。
王翔千(1888-1956),名鳴球,以字行。諸城市相州鎮相州七村人。
王翔千,1950年當選為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和省土改委員會委員。1956年5月29日
病逝。
王統照(1897-1957),字劍三,諸城相州鎮相州村人,曾化名為王恂如,筆名有劍先、鑒
發、容廬、盧生、恂子、鴻蒙、TC等。
王統照是五四新文學運動中涌現出來的著名作家,工詩善文,一生筆耕不已,出版著述
、翻譯作品近百種。他是一位為新文學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戰士。
王盡美(1898-1925),原名王瑞俊,又名燼美、燼梅,字灼齋,諸城市枳溝鎮大北杏村人
。
王盡美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是山東省組織最早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右國共產黨
的創建和早期革命活動中,他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陶鈍,姓徐,名寶梯,字步雲,生於1901年10月29日,諸城市昌城鎮徐家河岔村人。
退居二線後,陶鈍撰寫了50萬字的回憶錄,題為《一個知識分子的自述》,山東人民出
版社1987年出版。
孟超(1902-1976),原名憲啟,字勵吾,又名公韜,諸城城裡人。
孟超能詩善文,是一位左翼文藝運動培養起來的著名作家。出版作品有詩集《侯》,雜
文集《長夜集》、《未偃草》,長篇小說《潭子灣的故事》,戲劇《李慧娘》等。
臧克家生於1905年10月8日,諸城呂標鄉臧家莊人。
臧克家是中國當代著名詩人、作家。1933年他的處女作詩集《烙印》問世。半個多世紀
以來,一直不辭勞苦,辛勤耕耘。不但寫新詩,也寫舊體詩,還擅長散文,也嘗試著寫過小
說,詩論和文藝隨筆。50多年來,臧克家結集出版的新詩、舊體詩、散文、小說、詩論等著
作近60部。對我國新詩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在國內外文壇負有盛名。
崔嵬(1912-1979),原名景文,諸城市昌城鎮王家巴山村人。
崔嵬在生命的最後旅程中,崔嵬以驚人的毅力堅持拍完了《平原作戰》、《風雨歷程》
等幾部影片。
崔嵬曾任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還曾出訪過蘇聯、日本、緬甸等
,為中外交流作出了貢獻。
諸葛亮的小故事
吃 瓜 留 子
諸葛亮不僅能種出好莊稼,而且還有一手種西瓜的好手藝。襄陽一帶曾有這么一個規矩:進了西瓜園,瓜可吃飽,瓜子不能帶走。傳說這條「規矩」也是當年請葛亮留下來的。
諸葛亮種的西瓜,個大、沙甜、無尾酸。凡來隆中作客和路過的人都要到瓜園飽飽口福。周圍的老農來向他學種瓜的經驗,他毫不保留地告訴他們瓜要種在沙土地上,上麻餅或香油腳子。好多人都來問他要西瓜種子,因為以前沒有注意留瓜子,許多人只好掃興而歸。第二年,西瓜又開園了,他在地頭上插了個牌子,上面寫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諸葛亮把瓜子冼凈、曬干,再分給附近的瓜農。現在,漢水兩岸沙地上的賈家湖、長豐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氣,個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還遵守那條「吃瓜留子」的老規矩。http://tieba..com/f?kz=112575004
❻ 我是山東諸城的我這里是河沙地養鱉怎麼樣
去當當網買一本養鱉知識課本吧
❼ 法律咨詢,村裡未公開賣沙地,村務幾經轉讓賣給抽沙人,他們在河道里抽沙,河道水面使用權歸抽沙人所有嗎
肯定不是,我們就是生產抽沙船的,所以很多抽沙船客戶的工作施工方案我內們一清二楚,岸邊有很多所以容他們必須這么做才能達到更大的效益!無非你就是去找國土局、水利局、環保局、公安局等。但是他們肯定有一定的實力!
❽ 誰知道麥加城的祥細資料
麥加大清真寺 是伊斯蘭教著名聖寺,世界各國穆斯林去麥加朝覲禮拜的主要聖地。據《古蘭經》經文,在此禁止兇殺、搶劫、械鬥,故亦稱禁寺。位於沙烏地阿拉伯麥加城中心,規模宏偉,經幾個世紀以來的擴建和修葺,特別是沙特時代的擴建,總面積由3萬平方米擴大到16萬平方米,可容30萬穆斯林同時作禮拜。禁寺有精雕細刻的25道大門和7座高聳雲端、高達92米的尖塔,還有6道小門(有的資料計算大小門共64個),24米高的圍牆將門和尖塔連接起來,六塔分別聳立在三座主要大門兩側,第七座塔則與直徑為35米的圓頂毗鄰。從圍牆到樓梯台階以及整個地面都用潔白大理石鋪砌,驕陽之下光彩奪目,氣勢磅礴。入夜,千百盞水銀燈把禁寺照耀得如同白晝,顯得格外肅穆、庄嚴。禁寺廣場中央稍南,是巍峨的立方形聖殿克爾白。克爾白是阿拉伯文音譯,意思是「方形房屋」。聖殿又稱天房(真主的房子),相傳是公元前十八世紀先知易卜拉欣和他的兒子伊斯梅爾監建而成的,高14米。天房內三根頂柱昂然挺立,其東北側裝有兩扇金門,離地約2米,高3米,寬2米,是用286公斤的赤金精工鑄造的。天房自上而下終年用黑絲綢帷幔蒙罩,帷幔中腰和門簾上用金銀線綉有《古蘭經》文,帷幔每年更換一次,據說這一傳統已綿延1300多年。天房外東南角,一米半高處的牆上,鑲嵌著一塊30厘米長的帶微紅的褐色隕石,即有名的黑石,或稱玄石,穆斯林視為神物,它相傳是易卜拉欣時的遺物。早年多神教徒即已視為聖石,加以吻拜,當年穆罕默德也曾親吻過它。朝覲者口念「我們來了,安拉啊!我們遵命來了……」,涌進禁寺,逆時針方向游轉天房。人流走過此石時,爭先與之親吻或舉雙手以示敬意。黑石因有裂縫,1844年以銀框把它鑲嵌起來。天房東面正對黑石處,有個四柱圓頂小閣,四周圍以方形銅柵欄,閣中是傳說中易卜拉欣建造天房時留有腳印之處。據記載,克爾白早先是古阿拉伯多神教獻祭的古殿,殿內樹有各種神的偶像,穆罕默德在公元630年攻佔麥加,保存了克爾白,清除殿內外360萬尊偶象,改為伊斯蘭教朝拜的中心。每年伊斯蘭教歷12月,來自世界各地的虔誠的穆斯林到麥加朝覲時,都要圍著天房游轉。
米納(Mina)
米納位於伊斯蘭教聖城麥加以東15公里處,是穆斯林朝覲者舉行「射石」(一譯「投石」)驅邪儀式的地方。
這里原是一座荒涼的小村落,穆斯林的朝覲活動促進米納小鎮的建設和發展。現在,米納馬路寬闊、現代化的樓房錯落有致,市中心3層立體交叉的「哈立德國王」大橋巍然屹立。
「站山」(即站阿拉法特山),是穆斯林朝覲時集體舉行的一項隆重的宗教大典。通常於每年伊斯蘭教歷12月9日即伊斯蘭教宰牲節前一天開始舉行。朝覲者在朝拜天房後須站在阿拉法特山上誦經,之後,徑直走到附近的穆茲達利法,在那裡拾起49塊小石子,當晚就露宿於曠野。第二天,即伊斯蘭教歷12月10日伊斯蘭教宰牲節當天,朝覲的穆斯林開始在米納「射石」。「射石」是用前一天在穆茲達利法拾到的49塊小石子投擊象徵「魔鬼」的3根石柱,並口誦「奉萬能的安拉之名,我憎惡魔鬼及其陰謀詭計。」射石每天1次,持連續3日,儀式結束後,人們宰牲獻祭。伊斯蘭教歷12月12日,朝覲者返回麥加,朝覲儀式也至此結束。
傳說,先知易卜拉欣夜夢安拉,安拉命殺其子伊斯梅爾,以考驗他對的忠誠。在其子俯首就命之際,惡魔在父子間挑撥,企圖從中破壞,於是易卜拉欣拾起石子,打退惡魔。後來安拉又命以羊替之。射石驅邪、宰牲獻祭即由此而來。
射石,又稱「大射禮」。到米納舉行大射禮是朝覲的最高潮。這時的米納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不同人種、民族和語言的博覽會。人們在這里相互問候、建立聯系,增進友誼。不少人還帶些本國土特產到此進行交易。
7億穆斯林分散在世界各地,但他們有一個統一的精神中心,就是伊斯蘭教的第一聖城——「先知」穆罕默德的誕生地——麥加。
麥加在沙烏地阿拉伯王國的西部,全城座落在一條約7公里長的峽谷中,四周是丘陵,只有四個山口與外邊聯系,像座最堅固的天然城堡。由此,麥加又有「安全城」之稱。麥加氣候炎熱乾燥,這里雖然無迷人的自然風景,然而麥加的名氣,卻不下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城市。它的著名,還得歸功於它的宗教地位和傳奇色彩。
麥加是先知穆罕默德誕生的地方。公元570年,穆罕默德就誕生在麥加一個破落的商人家裡。他的父親在他出生前的兩個月去世,母親又在他三歲時病故。他的童年十分不幸,沒上過學,目不識丁。後隨伯父去敘利亞等地經商,成年後,他經常去麥加郊區希拉山,隱居在小山洞裡,晝夜沉思冥想。他在想什麼呢?誰也不知道,據說,他是在山洞裡與上帝神會,這些「神會」使他成了安拉「最後的先知」,並獨樹一幟,創立了伊斯蘭教,將麥加城的首要神靈——安拉,奉為唯一的神靈。他的思想和主張都以安拉的意志出現,用安拉降示「啟示」的方式頒布。第一次天啟,是在他40歲生日的夜晚。當時他正在麥加的希拉山洞沉思,突然聽到命令他談的聲音,「你應當奉你的創造主和名義而面談……」這是天使傳達安拉的神諭,讓他成為「先知」。穆罕默德聽到這個聲音很驚慌,急忙跑回家,要妻子帶被給他蒙上,緊接著,他又接到啟示說:「蓋被的人啊,你應當起來,你應當警惕。」從此,穆罕默德便以先知警告者的身份開始了他的宗教活動。佈道初期,他主要講述天堂地獄,死後復活及末日審判等教義,告誡人們末日即將來臨。信奉安拉免受懲罰。後來,穆罕默德及其後繼者們一手拿著《古蘭經》,一手舉劍,經過無數聖戰,終於建立了一個政教合一的穆斯林國家,成為統一阿拉伯半島的強國。
按沙烏地阿拉伯的規定,只要是穆斯林,不論是什麼國籍,都可以在麥加居住。伊斯蘭國際聯盟也駐扎在這里,使麥加成了一座有特色的國際性城市,正一步步向現代化邁進。
中國古代所稱的「天方」,就是今日沙烏地阿拉伯的聖城麥加。麥加是伊斯蘭教世界裡最神聖的地方。回教徒一生中至少得到那兒一次,也只有回教徒才能夠進城。為了方便朝聖的回教徒,麥加的交通發達。其公路和機場都能通往沙烏地阿拉伯的主要大城市。
由於麥加本身是回教徒朝聖的地方,因此這里的主要經濟支柱就建立在為朝聖者提供服務。此外,每年大量的訪客也足以使麥加繼續繁榮昌盛。
麥加位於沙烏地阿拉伯西部,座落在賽拉特山地的一條峽谷中。
伊斯蘭教有三大聖地:麥加、麥地那和耶路撒冷,麥加是最主要的聖地,稱為第一聖地。它是伊斯蘭教的發祥地。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規定,穆斯林不論身居何處,他禮拜時都要面向麥加聖寺克爾白。1000多年以來,麥加一直是全世界穆斯林嚮往和朝拜的中心。公元570年,穆罕默德誕生於麥加。他在這里創立和傳播伊斯蘭教。由於受到反對和迫害,他在公元622年率領他的跟隨者和妻室前往麥地那。其後,教徒日益增多。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師攻佔麥加,以此為中心,繼續傳教。伊斯蘭教此後迅速發展壯大,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信徒遍及五大洲,西亞、北非、歐洲東南部廣大地區歸於伊斯蘭教國家的版圖。
在穆斯林世界,麥加被譽為「諸城之母」。這里四面山巒起伏,東西兩側高峰危立,現東北、西北、西、南,各有一山口,通往外地。由於受到山峰所限,城市過去大致沿西南和北方伸展。舊城建在「易卜拉欣窪地」河上,聚集著具有中古特徵的宗教建築和宮殿。麥加城中最重要而著名的聖地是大清真寺,即聖寺。據《古蘭經》經文,在此禁止兇殺、搶劫、械鬥,故又稱禁寺。它是一個由上下兩層長廊環繞的露天大院。經過幾個世界的擴建和修茸,特別是沙特時代的擴建,其面積已從3萬平方米擴建為16萬平方米,可容納30萬穆斯林同時做禮拜。
聖寺有25座精雕細琢的大門,6道小門。6座高聳入雲的尖塔分別聳立在3座大門兩側,另一塔與直徑為35米的圓頂相鄰。圍牆、台階和整個地面,都用白大理石鋪砌,艷陽之下,光華閃爍。入夜,千百盞華燈齊放,宛如白晝。聖寺廣場中央稍南,屹立著巍峨的聖殿克爾白(意即方形房屋),又稱天房(真主之房)。據稱,這座灰色岩石構成的方殿,是阿丹依天上的原型所建,因洪水泛濫被毀,後由先知易卜拉欣父子重建。聖殿長12米,寬10米,高15米。聖殿外面,從上而下,中年用黑色錦幔覆蓋,下有鋼環固定於聖殿底座,錦幔中間圍繞一條長61米的闊帶,帶和門簾上用鍍金銀線綉著《古蘭經》,需用金線120公斤。錦幔每年更換一次,據說這個傳統已持續1300餘年。聖殿內,3根高柱巍然屹立,一盞盞金銀吊燈相映成輝,更增加了庄嚴氣氛。聖殿外的東南牆角,鑲著有名的黑石,即稱玄石。它是一塊帶微紅的褐色隕石,高1.5米,長30厘米,據傳是天使遞交給易卜拉欣而被遺留下來的聖物,一說是阿丹被辯出天堂時,交給他以示有罪之物。黑石已經破碎,1844年以銀框把它鑲入牆內。朝拜者饒行天房時,都爭先親吻或舉雙手示意。聖殿東面對黑石處,有四柱圓頂小閣,圍以方形銅栓,相傳是易卜拉欣建造聖殿時遺有足印之處。麥加的其它伊斯蘭教勝地還有城郊的阿拉法特山、穆茲達利法等地。
根據伊斯蘭教法,凡有條件的穆斯林,都有去麥加朝拜的義務。朝拜被列為伊斯蘭教五大功課之一。50年前,每年朝拜者約幾萬人;1984年已達300萬上下;近年來,已超過千萬人。麥加聖城只對穆斯林開放。每年伊斯蘭教歷12月是朝拜月,麥加到處都是人流。朝拜者到達麥加後,要進行一系列朝拜活動,主要內容有:從隕石處按逆時針方向繞行聖殿7周:在薩法及麥爾瓦之間往返疾行7次:趕阿拉法特山「站山」,肅立誦經;在穆茲達利法曠野露宿歇息;至米納「射石」驅邪;歡度宰牲節;再次至聖殿,舉行告別朝拜等活動。它成為一年一度的國際性的盛大宗教活動。
現在的麥加,在沙烏地阿拉伯政府的大力建設下,已成為一座擁有40萬余居民的城市。它正在向北、西和西北方進一步擴展。它既有古色古香的市場,又有現代化的旅行區和商業區。新建的大樓正在不斷涌現。這座沙烏地阿拉伯的「宗教之都」正在不斷繁榮和進展。
❾ 諸城市有哪些鄉鎮
截至2021年5月,諸城市轄密州街道、龍都街道、舜王街道(3個街道),枳溝鎮、昌城鎮、皇華鎮、賈悅鎮、相州鎮、百尺河鎮、辛興鎮、林家村鎮、石橋子鎮、桃林鎮(10個鎮)。
諸城,山東省濰坊市縣級市,因傳說舜帝出生於城北的諸馮村而得名,又稱龍城,位於山東半島東南、泰沂山脈與膠濰平原交界處,介於北緯35°42′23″至36°21′05″,東經119°0′19″至119°43′56″之間。
東與膠州、黃島毗連,南與五蓮接壤,西與莒縣、沂水為鄰,北與安丘、高密交界。城區距首都北京638公里、省會濟南300公里、濰坊市90公里,總面積2183平方公里。
昌城鎮概述:
昌城鎮位於諸城市東北部,濰河東岸,距市區15千米。面積119平方千米,人口6.5萬人。轄孫村一村、孫村二村、孫村三村、孫村四村、前官莊、後官莊6個居委會,寨里、大花林、馬家雙塘、大劉家雙塘、小劉家雙塘、沈家雙塘;
家屯、濰東、北下泊、下泊、蘆河、張家沙屋、喬家巴山、後疃、東大宋、東姚戈庄、西大宋、孫家巴山、王家巴山、西姚戈庄、福勝、王家嶺、楊家道口、王家道口、後道口、路家道口、車家道口、柴埠榮、小重興、大重興、中疃子;
白家嶺、埠口、大下泊、小下泊、小行寺、東行寺、西行寺、蘆家河崖、西河崖、大莊家河岔、北邱家莊、東老莊、辛莊子、昌城、西老莊、王家河岔、楊義庄、咸家河岔、草莊子、徐家河岔、陶家河岔、邵家河岔、劉家河岔、小莊家河岔;
鄭家河岔、吳家莊、泊南、邱家芝靈、彭家莊、東官溝、西官溝、郭河套、林家芝靈、孫家芝靈、小順河、鹿家莊、東埠頭、埠頭一、埠頭二、西埠頭、滿家莊72個行政村。平日公路經此。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諸城、網路-昌城鎮
❿ 講述一位名人的故事
夢
她回想起童年的生涯,真是如同一夢罷了!穿著黑色帶金
線的軍服,佩著一柄短短的軍刀,騎在很高大的白馬上,在海
岸邊緩轡徐行的時候,心裡只充滿了壯美的快感,幾曾想到現
在的自己,是這般的靜寂,只拿著一枝筆兒,寫她幻想中的情
緒呢?
她男裝到了十歲,十歲以前,她父親常常帶她去參與那軍
人娛樂的宴會。朋友們一見都誇獎說,「好英武的一個小軍人!
今年幾歲了?」父親先一面答應著,臨走時才微笑說,「他是
我的兒子,但也是我的女兒。」
她會打走隊的鼓,會吹召集的喇叭。知道毛瑟槍里的機關。
也會將很大的炮彈,旋進炮腔里。五六年父親身畔無意中的訓
練,真將她做成很矯健的小軍人了。
別的方面呢?平常女孩子所喜好的事,她卻一點都不愛。
這也難怪她,她的四圍並沒有別的女伴,偶然看見山下經過的
幾個村裡的小姑娘,穿著大紅大綠的衣裳,裹著很小的腳。匆
匆一面里,她無從知道她們平居的生活。而且她也不把這些印
象,放在心上。一把刀,一匹馬,便堪過盡一生了!女孩子的
事,是何等的瑣碎煩膩呵!當探海的電燈射在浩浩無邊的大海
上,發出一片一片的寒光,燈影下,旗影下,兩排兒沉豪英毅
的軍官,在劍佩鏘鏘的聲里,整齊嚴肅的一同舉起杯來,祝中
國萬歲的時候,這光景,是怎樣的使人湧出慷慨的快樂眼淚呢?
她這夢也應當到了醒覺的時候了!人生就是一夢么?
十歲回到故鄉去,換上了女孩子的衣服,在姊妹群中,學
到了女兒情性:五色的絲線,是能做成好看的活計的;香的,
美麗的花,是要插在頭上的;鏡子是妝束完時要照一照的;在
眾人中間坐著,是要說些很細膩很溫柔的話的;眼淚是時常要
落下來的。女孩子是總有點脾氣,帶點嬌貴的樣子的。
這也是很新穎,很能造就她的環境——但她父親送給她的
一把佩刀,還長日掛在窗前。拔出鞘來,寒光射眼,她每每呆
住了。白馬呵,海岸呵,荷槍的軍人呵……模糊中有無窮的悵
惘。姊妹們在窗外喚她,她也不出去了。站了半天,只掉下幾
點無聊的眼淚。
她後悔么?也許是,但有誰知道呢!軍人的生活,是怎樣
的造就了她的性情呵!黃昏時營幕里吹出來的笳聲,不更是抑
揚凄婉么?世界上軟款溫柔的境地,難道只有女孩兒可以佔有
么?海上的月夜,星夜,眺台獨立倚槍翹首的時候:沉沉的天
幕下,人靜了,海也濃睡了,——「海天以外的家!」這時的
情懷,是詩人的還是軍人的呢?是兩縷悲壯的絲交糾之點呵!
除了幾點無聊的英雄淚,還有甚麼?她安於自己的境地了!
生命如果是圈兒般的循環,或者便從「將來」,又走向「過去」
的道上去,但這也是無聊呵!
十年深刻的印象,遺留於她現在的生活中的,只是矯強的
性質了——她依舊是喜歡看那整齊的步伐,聽那悲壯的軍笳。
但與其說她是喜歡看,喜歡聽,不如說她是怕看,怕聽罷。
橫刀躍馬,和執筆沉思的她,原都是一個人,然而時代將
這些事隔開了……
童年!只是一個深刻的夢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