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描寫道士的詞語
步斗踏罡——道士禮拜星宿、召遣神靈的一種動作。其步行轉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故稱。罡,北斗七星之柄。斗,北斗星。
步罡踏斗——道士禮拜星宿、召遣神靈的一種動作。其步行轉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故稱。罡,北斗七星之柄。斗,北斗星。
吃四方飯——和尚道士到處化緣為生,也指一般人走到任何地方都能生活。
出家棄俗——棄:放棄;俗:塵俗。棄舍俗家去做僧尼或道士。
遁跡黃冠——指避開塵世而做道士。
葛巾布袍——葛巾:用葛布做的頭巾。戴葛布頭巾穿粗布衣服。指隱士或道士的服飾。
葛巾野服——葛巾:用葛布縫制的頭巾。戴葛布頭巾,穿鄉野粗布衣服。指隱士或道士的服飾。
呼風喚雨——舊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現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偉大力量。也可形容反動勢力猖獗。
畫符念咒——道士畫符籙、念咒語。比喻寫字、念書今人難以索解。
火居道士——指有家庭妻兒的道士。
急急如律令——本是漢代公文用語,後來道士或巫師亦用於符咒的末尾。如同法律命令,必須立即遵照執行。
書符咒水——書:畫;符:符籙;水:神水。泛指道士作法的迷信活動。
吞雲吐霧——原形容道士修煉養氣,不吃五穀,後形容人吸煙。
羽衣蹁躚——羽衣:羽毛織成的衣服;蹁躚:舞姿美妙。身穿羽毛綉衣,舉步輕盈飄逸。指道士或神仙趕路的神態。也形容舞姿優美。
㈡ 道士是怎樣修行的
道士的終極目標就是修仙成道,也就是一個由平常的人變為超乎異常的仙真的過程。一般分為以下五種方式進行:
一、服葯。這包含了到仙境中取得長生不死之葯和按方合葯兩大類,後者就是我們常說的煉丹。專業的說法這就是「煉外丹「,因為這丹葯是體外合成的。
金丹術是修仙術中最占重頭的部分;但是真正的丹方已經失傳不少,大部分丹方裡面採用金、銀、汞等作原料,毒性很大,所以漸漸在沒落了。
二、煉氣和導引
神仙家很早就將服氣、煉氣作為修仙的基本手段,即使服食金丹,也常將之與煉氣結合起來。戰國時著名文學家屈原寫下《遠游》,其中就提到服氣的法門。後來在道教中服氣的道術有很大的發展,包括服煉外氣、存思、守一、胎息等等紛紜多姿的功法;與服氣相關的另一類方法是導引和按摩,它們也是被當成汲引氣血、吐故納新的煉氣法門引入仙術的。留傳到社會上,就成為一般老百姓都能鍛煉的身功法了。
三、內丹
內丹術是在服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為外丹金丹服食的弊病越來被人所認識,所以道門中便有人轉而重視開拓體內固有的資源精、氣、神以煉成長生不老之軀。這種方法稱為內丹術。之所以有內丹之稱,是相對於傳統的以體外的金石為原料的金術而言。
四、積累功德
為人舉行各種宗教儀式、法術,以積累功德,最後到達仙人的境界。道教素來擅場於舉行各類法術為民眾和社會消災祈福,這類法術又都形成了具有很強針對性但又具有許多共同特徵的儀式,道門中稱科儀、科範、儀范,其中以齋法和醮法為主要表現形式,所以一般齋醮聯稱,泛指各類儀式。這些儀式是溝通人神的主要途徑,道門中認為,施行的結果是為民眾排難,同時又是為自己積功,虔誠行之,久則成道。
五、是在人間建功立業而又不忘根本,功成身退之後,也能成仙,或死後封神。大凡在歷朝祀典中進入道教神譜的,如關帝、都天大帝(張巡)、岳元帥(岳飛)等,都是這一類功德成神者。
值得注意的是,道教的修仙途徑雖然有上述種種分別,但在實際的修仙活動中,卻是諸法共修,相互配合的。
——你所問的打坐,就體現在第二、第三條之中。
㈢ 道士修煉都修煉什麼難道是為了成仙
我國古代先民認為萬物有靈,進而產生了對自然的崇拜,圖騰的崇拜,靈魂的崇拜,祖先的崇拜,慢慢發展到祖先與天神合一,成為至上神的雛形。鬼神崇拜早在原始社會時期便已存在。先民們將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山川河嶽,皆視為有神主宰,因而產生敬畏感,乃對之頂禮膜拜。那時先民們除認為萬物有靈而產生自然崇拜外,還認為人死後靈魂不滅,因而又產生了對鬼神的崇拜。各種喪葬禮儀和祭鬼、驅鬼儀式隨之逐漸形成。《竹書紀年》中載:「黃帝崩,其臣左徹取衣冠幾杖而廟祀之」。至殷商時代,史前時期的自然崇拜已發展到信仰上帝和天命,初步形成了以上帝為中心的天神系統,遇事便由巫祝通過卜筮以向上帝請求答案;原始的鬼神崇拜已發展到以血緣為基礎,與宗法關系相結合的祖先崇拜,其祭祖活動定期舉行。這時期已出現專門從事溝通鬼神和人類的宗教職業者—巫祝。其中巫以歌舞降神,並有一套符咒驅鬼的巫術;祝以言辭悅神,是宗教祭祀活動中負責迎神祈禱的司儀者。他們替人治病、卜筮吉凶,畫符念咒等。當時國家和社會均受巫祝支配。周代鬼神崇拜進一步發展,所崇拜的鬼神已形成天神、人鬼、地祗三個系統。並把崇拜祖宗神靈與祭祀天地並列,稱為敬天尊祖。蓋所謂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
後世道教所以成為多神教,即源於古代之鬼神崇拜;後世道教做齋醮法事,亦與古人鬼神祭祀禮儀和禮制有密切的關系。人們崇拜神靈就要舉行祭祀活動,而祭祀活動離不開「禮樂文明」,禮樂文明隨著春秋時期的「禮崩樂壞」,逐漸由上層走向民間,被後來的民間方士和巫覡所繼承,道教成立後,演變為道教的齋醮科儀。所以說,夏商周三代的禮樂文明有相當的一部分被道教保存下來。道教實際上是禮樂文明的繼承者。神仙信仰亦可上溯到我國遠古原始社會時期。其證據之一便是《山海經》。該經記載了我國原始社會時期的神話及宗教信仰,其內容相當豐富和系統。它為道教仙學的遠源提供了依據。《山海經》中,提出了長生信仰;提出了神仙與羽士之存在;描述了神仙天都;記載了祭祀的祀禮及奇異的方術。
在遠古原始社會時代,已有人開始學仙。史載軒轅黃帝「且戰且學仙」, 「黃帝問道於廣成子」,後修道成功,於鼎湖白日乘龍升天。
到了戰國時期,神仙信仰已經相當廣泛。這是,出現了許多記載神仙傳說的著作,書中載有不少關於仙人、仙境、仙葯等傳說的文字。如《莊子·逍遙游》中有這樣的描寫:「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風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它,如《列子》書中的《湯問篇》、《黃帝篇》、《周穆王》,屈原的《離騷》、《天問》、《九歌》等都將仙境描畫的美妙而神秘,其仙人亦被描繪成外生死、極虛靜 、不為物累、超脫自在,能騰雲飛行的神奇人物。漢代的《淮南子》、《史記》中亦有類似描述。
伴隨神仙之說的出現,尋求仙境、仙人,傳布成仙之方的方士便出現了。他們將神仙學說及方術與鄒衍(戰國時期著名方士)的陰陽五行學說柔和起來形成了方仙道,主要流行於燕齊的上層社會,其法形解銷化,依託鬼神,企望長生成仙。從戰國(前2 75—前221)中後期到漢武帝(劉徹,前140—前87)時,在方士(亦稱神仙家)們與帝王將相之鼓動下,掀起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入海求不死葯事件。齊威王、齊宣王和燕昭王、秦始皇、漢武帝等都曾派方士到海上三神山尋求神仙及不死葯,其規模越來越大。那時最著名的方士有宋毋忌、正伯僑、鄒衍、徐福、盧生、李少君等人。 我國獨有的神仙信仰沿襲而下,到東漢中、晚期為道教所繼承,成為道教信仰的核心內容。
漢武帝後,方仙道逐漸與黃老學結合向黃老道演變。 東漢順帝時(126—144年),張陵於蜀郡鶴鳴山(今四川大邑縣境內)創立了正一盟威道。
【道教崇奉的神靈】
道教是崇拜多神的宗教。道教崇奉的神靈種類繁多,下面只能介紹一些地位較高且較有影響者。
1.三清指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它們是道教的最高主神,實是「道」的一體三位。「三清」的說法始於六朝,但此時「三清」多是指「三清境」,即太清境、玉清境和上清境,分別為神寶君、天寶君、靈寶君三位大神居住。後來,「三清」才逐漸作為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的通行代稱,而「三清境」亦成為其居住地。
2.四御四御是地位僅次於三清的四位天帝,具體指:玉皇大帝(總執天道),中央紫微北極大帝(協助執掌天經地緯、日月星辰、四時氣候),勾陳上宮天皇上帝(協助執掌南北極與天地人三才,統御諸星,主持人間兵革之事),後土皇地只(執掌陰陽生育、萬物之美)。另外,又有以四極大帝為四御之說,具體為:北方北極紫微大帝(總御萬星),南方南極長生大帝(總御萬靈),西方太極天皇大帝(總御萬神),東方東極青華大帝(總御萬類)。
3.諸星神星辰之神在道教中的地位很高,主要有五曜(五星)——歲星(星)、鎮星(土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熒惑星(火星)。 此外還有東西南北中「五斗星君」,以及二十八宿星君、紫微垣眾星君、太微垣眾星君、天市垣眾星君等。其中,最受崇奉的是「斗姆」。「斗姆」作女像,傳說她生出了北斗七星,能普垂醫治之功。此外,北斗、南斗星君也很受世人崇奉,據《度人經》言,北斗主死,南斗主生,故民間多舉辦「北斗會」、「南斗會」。在諸星神中,影響較大的還有四方二十八宿星君。二十八宿中,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組成龍形,稱青龍;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組成鳥形,稱朱雀;西方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組成虎形,稱白虎;北方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組成龜形,稱玄武。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合稱「四方之神」。
4.三官大帝即天、地、水「三官」,有關其來歷說法頗多,或說起源於中國古代宗教對天、地、水的自然崇拜,或說起源於五行中金(主生)、土(主成)、水(主化)三氣,或以為即堯、舜、禹,等等。「三官」在早期道教中就已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漢末天師道為病人祈禱時需舉行「三官手書」儀式,即將病人姓名和服罪之意寫於紙上分別送呈天、地、水三官。南北朝時期,「三官」又與「三元」相配而成為「上元天官紫微大帝」、「中元地官清虛大帝」、「下元水官洞陰大帝」。據稱,天官能賜福、地官能赫罪、水官能解厄,分別誕生於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各地的人們為了祈福、拔罪和禳災,多分別在這三個日子舉辦「上元會」、「中元會」和「下元會」。
5.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在普通民眾的心目中似乎是天界最高的神靈,有人以為其乃是由殷商時期最高的天神「帝」或「上帝」發展而來。在早期道教的《真靈位業圖》中,有「玉皇道君」和「高上玉皇」之名,但其階位卻並不高,僅排在玉清三元宮右位的第十一及第十九位。宋代,真宗皇帝稱其遠祖趙玄朗得玉皇之命而降授天書於趙宋,故特上玉皇大帝號曰「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玉皇大天帝」,後徽宗又再加封為「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從而大大提高了玉皇在民間的威望,令玉皇信仰流行開來。道教多將玉皇視為「三清」之下的「四御」之一,以為他是地位僅次於「三清」的「總領宇宙主宰之君」,其職能是「承三清之命,察紫微之庭」,「小事專掌,大事申呈」。每年正月初九玉皇聖誕日,道觀和民間多舉辦「玉皇會」。
6.文昌帝君文昌本是星名,亦稱文曲星或文星,古時被認為是主持文運功名的星宿,漢代則專指天上文昌宮的第四星——司命星。其成為道教與民間所信奉的文昌帝君,乃與蜀中的梓潼神張亞子(又作張惡子或張堊子)有關。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避亂入蜀,曾夢見張亞子顯靈,並追封他為左丞相;唐末,唐僖宗為避黃巢之亂入蜀,又親祀梓潼神,追封張亞子為濟順王。經唐朝皇帝的崇拜,梓潼神張亞子遂由地方神成為天下通祀的大神。宋代,梓潼神又多次得皇帝加封,並因預卜科舉功名甚驗而甚得讀書人信向。元延佑三年(1316年),元仁宗敕封張亞子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並欽定為忠國、孝家、益民、正直之神,至此梓潼神與文昌星神遂合二為一,稱文昌帝君。元明以後,各地多建有文昌宮、文昌祠等,人們多於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誕辰日舉行「文昌會」。
以上僅是道教所崇神靈中很小的一部分。實際上,道教崇拜的神靈成千上萬,他們多在舉行齋醮法會時被恭請蒞臨,如唐宋時的《道門科範大全集》、《道門定製》等道教科儀經典中即收錄有大量的道教神名。此外,各路神仙的事跡在道教經典中也多有記載,如漢代的《列仙傳》、晉代的《神仙傳》以及元代的《歷世真仙體道通鑒》等,俱記有歷代神仙得道之事。
【道教門派組織】
道教內部門派眾多,因分派示准不同而名稱各異。
據學理分有積善派、經典派、符錄派、丹鼎派(金丹派)、占驗派五類。按地區分有龍門派、嶗山派、隨山派、遇山派、華山派、嵛山派、老華山派、鶴山派、霍山派、武當派等。
按人劃分則有少陽派(王玄甫)、正陽派(鍾離漢)、純陽派(呂洞賓)、海蟾派(劉操)、三豐派(張三豐)、薩祖派(薩守堅)、紫陽派(張伯端)、伍柳派(伍沖虛、柳華陽)、重陽派(王中孚)、尹喜派(關尹)、金山派(孫玄清)、閻祖派(閻希言)等。
按道門分有混元派(太上老君)、南無派(譚處瑞)、清靜派(孫不二)、金輝派(齊本守)、正乙派(張虛靜)、清微派(馬丹陽)、天仙派(呂純陽)、玄武派(真武大帝)、凈明派(許旌陽)、雲陽派(張果老)、虛無派(李鐵拐)、雲鶴派(何仙姑)、金丹派(曹國舅)、玉線派(樵陽真人)、靈寶派(周祖)、太一教(蕭抱珍)、全真教(王重陽)、正一教(張宗演)、真空派(鼓祖)、鐵冠派(周祖)、日新派、自然派(張三豐)、先天派、廣慧派等。
歷史上還有正一宗(張道陵)、南宗(呂純陽)、北宗(王重陽)、真大宗(張清志)、太一宗(黃洞一)、五大宗之分法和天師道、全真道、靈寶道、清微道四大派的分法。還有道德、先天、靈寶、正一、清微、凈明、玉堂、天心八派的說法。
而今許多教派式微,尚存的著名教派有北方的全真教、南方的正一教、茅山教、嶗山教、武當教、閭山教及香港、台灣的民間道教派別。
【道教組織】
中國道教協會,省一級地方道教協會,地區、市一級地方道教協會,
【道教法術】
道術一詞,源出《莊子.天下篇》『見《莊子.天下篇》』,與「方術」、「方技」是一個意思,道教中人也有稱為「仙術」的。
道教所從事的道術很多,如占卜、符篆、祈禳、禁咒、內丹、外丹、爐火黃白、辟穀、行□、房中、仙葯、服氣等等。宋馬端臨《文獻通考》曾對道術扼要介紹,說:「蓋清靜一說也;煉養一說;服食又一說也;符篆又一說也;經典科教又一說也。」他說黃老列庄之書,所講是清凈無為,而略及煉養;赤松子、魏伯陽只言煉養而不言清凈;盧生、桃少君、欒大言服食而不言煉養;張道陵、冠謙之言符篆而不言煉養、服食;杜光庭以下只講經典科教。
道教之術繁多,共分五大類,道教五術大概解釋如下:
一、山
所謂「山」就是通過食餌、築基、玄典、拳法、符咒等方法來修煉「肉體」與「精神」,以達充滿身心 的一種學問。
食餌——是利用補葯、酒及日常飲食以加強體力,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築基——是利用禪、靜坐法以控制精、氣、神,進而增進體力的一種方法。
玄典——是以老子、莊子思想為基礎,進而達到修心養性的一種方式。
拳法——是以習練各種武術以增強體魄的方法。
符咒——是一種通靈、修煉的法術,其主要作用是避邪鎮煞、趨吉避凶等的一種方術。
總而言之,「山」就是利用打坐、修煉、武學、食療等各種方法以培養完滿人格的一種學問。
二、醫
所謂「醫」,是利用方劑、針灸、靈治等方法,以達保持健康、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方劑——是利用各種葯物製成散劑、丸劑來治療疾病和修煉的一種方術。
針灸——針法和灸法和合稱,是利用人的脈絡、氣血循環的原理,刺激患部,來治療疾病
的方術。
靈治——利用掌握人的心靈(心理狀態),進而以治療人疾病的一種方術。也就是現所稱謂的「心理治療」。
總之,「醫」就是利用方劑、針灸、靈治等方式,以治療人的疾病的一種方法。
三、命
所謂「命」,就是透過推理命運的方式來了解人生,以穹達自然法則,進而改善人命的一種學問。推命所用的主要著作有「紫微斗數」、「子平推命」、「星平會海」等。其方式就是以人出生的時間和陰陽五行為理論基礎。
總之,「命」是以推定人的命運,進而達到趨吉避凶的學問,從而改善人類發展的需要。
四、相
所謂「相」,一般包括「印相、名相、人相、家相、墓相(風水)」等五種,以觀察存在於現象界形相的一種方術。
印相——就是觀看人的印章,以取定命運的方法。印在中國,以前是權力的憑證。
名相——是以人的姓名或店鋪的名稱,通過五格剖相,同時運用命理等結合來推斷吉凶發
展的一種方法。
人相——又分為面相與手相兩大類,通過觀察面、手部的紋線與氣色而了知人吉凶、病理
的一種方法。
家相——也就是陽宅的風水,以觀察其格局,進行分析來推斷對人類所居住的吉凶的一種
方術。
墓相(風水)——也就是陰宅,以通過選地安葬祖先,而達到對後代子孫蔭庇的一種方術。
總之,「相」是對眼睛所看到的物體作觀察,以達趨吉避凶的一種方法。
五、卜
所謂「卜」,它包括占卜、選吉、測局三種,其目的在於預測及處理事情,其中占卜的種類又可分 為「易斷」及「六壬神課」。
占卜——所謂占卜,是以《易經》為理論依據,結合天、人、地三界所相互制約而推斷吉
凶的方法。
選吉——主要著作以《奇門遁甲》為代表,通過布局、布斗、符咒等結合,處理事物發展
不吉的因素, 其主要運用於古代軍事。
測局——主要著作以《太乙神數》為代表,通過十二運卦象之術,是推算國家政治命運、
氣數、歷史變化規律的術數學。
【道教修持】
★內 丹★養 生★武 術
道教修持,古代有許多名稱,如修道、修真、修為、修養、養生、衛生、長生術的話等等。不一而足。現在一般稱為「修煉」、「修持」或「養生」。
修持的含義,就是修性煉命。性指精神,命指肉體,修煉就是通過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對精神和肉體進行自我控制,達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崇高目的
【道教禮儀】
道教禮儀是道士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表現規范。其與戒律所不同之處是,戒律是用條文明確下來,違者必罰。而禮儀則是道士最起碼的舉止規范,違者則視為品行不端。 屬於道教儀范部分,道教的禮儀內容很復雜,小到日常稱呼,大到出入行走。凡事都有一定的禮儀,同時,一個修道或奉道者的外在禮儀風范也是其道德修養的體現。
【道教人物】
黃帝 老子 莊子 列子 關尹子 茅盈 河上公 嚴君平 張陵 魏伯陽
於吉 左慈 葛玄 許遜 葛洪 寇謙之 陸修靜 陶宏景 王嘉 孫思邈
成玄英 李榮 王玄覽 司馬承禎 吳筠 杜光庭 鍾離權 呂洞賓 劉海蟾 彭曉
陳摶 張伯端 石泰 薛道光 陳楠 白玉蟾 劉永年 翁葆光 蕭廷芝 彭耜
王重陽 馬鈺 邱處機 譚處端 劉處玄 王處一 郝大通 孫不二 曹文逸 李道純
張君房 王志謹 張三豐 孫玄清 孫汝忠 陸西星 伍沖虛 王常月 黃守中 閔小艮
劉一明 傅金銓 柳華陽 李涵虛 黃元吉 汪東亭 徐頌堯 劉名瑞 趙避塵 陳攖寧
學術界稱唐代為道教外丹的黃金時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唐代封建統治者尊崇道教,很多帝王迷信道教的服餌仙術,這極大的信推動了道教外丹的發展,但更主要的原因在於道教外丹術的歷史發展本身.因為在某些重大原則問題上的分歧,特別是以什麼葯物作為還丹原料這一問題上主張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丹道流派,最重視煉制和服餌黃金,丹砂的金砂派;主張以鉛汞為至寶大葯的鉛汞派;以及硫汞轉煉合成的硫汞派.很多煉丹實踐成果在古代化學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其中以神符白雪丹,黃帝九鼎丹,老君還丹最為著名.
道教神仙思想的演變,事實上是一種自我更新.宋代全真教的出現正是這一更新的結果,全真教能建立道教叢林,使道教開始有了統一教團組織和明確的傳法世系,元代以後道教基本被劃為正一與全真兩大派.從此也就結束了前代道教散亂蕪雜的存在方式.
宋遼金元時期,四百餘年間,道教進入了一個發展變革的新階段。這一時期,各種社會矛盾相當尖銳,民族矛盾尤為突出。道教的興盛,發達,與貫穿這一時代的民族矛盾關系至深。
外丹經過了數百年的實驗,至唐末,終於使人們認識了外丹成仙說的荒唐,在此條件下,內丹成仙說乘時而起,以一套具有玄深哲理依據的內容成為了道教煉養術中的顯學,並形成了以修煉內丹為主的教派-主要流傳於南宋的金丹派及興起於金朝的全真道。
內丹的傳承第一代為鍾離權,如<<混元仙派圖>>,以下第四代是兩宋內丹方面最重要的人物系出於劉海蟾門下:李練,張仲范,藍元道(養素先生),馬自然,張伯端,張繼先,王庭揚,劉列,陳仲虛,小鄭真人,麻衣道者,陳摶等。其中陳摶為五代末北宋初道士,通三教之學,多所師法。張伯端為金丹派南宗之祖。代表作為<<悟真篇>>,張伯端,石泰,薛道光,陳楠,白玉蟾被後人尊稱為南宗五祖,一述張伯端一系,主張一已清修。內丹的盛行,使傳統的丹鼎道教改變了其貴族專利品的性質,成為社會各階層人士要吧普遍接受的東西,從而產生了內丹派前所未有的群眾性教團南宗,全真道,這是丹鼎道教的一大改革,也是宋元道教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
㈣ 形容道士的句子
腳蹬一雙藏藍色翹頭厚布鞋,身穿藏藍色青衫大馬褂,蜷坐中央,一對劍眉樹兩邊,緊閉雙眸,方形大口念念有詞。。。
㈤ 古代道士修煉成仙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皆有靈山塔,好在靈山塔下修。
㈥ 求道教經典語錄!
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2、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3、上順天時,下養萬物,草木昆蟲不失斯所,獺未祭魚不施網罟,豺未祭獸不修田獵,鷹隼未擊不張尉羅,霜露未沾不伐草木;
4、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5、天地好生,征物同一軀命,故人惟兼物性,方為全盡吾性。體此意者,樽節愛養,戒殺放生,自有所不能已也。
6、凡天下均同是性,天性既善,悉生萬物,無不置也。地性既善,養生萬物,無不置也。聖人悉樂理天下而實法天地,故萬物皆受其功大善。神仙真人助天地而不敢輕,尊之,重之,受之,佑之。
也可參考《度人經》、《老子》、《呂氏春秋・貴生》、《雲笈七簽》卷十六《九天生神章經》、《陰騭文圖說》 、《白話勸戒錄》、《感應篇圖說》。《太平經》主張的「樂生」、「重生」,以及其它的道書如《老子想爾注》、《老子河上公章句》、《周易參同契》、《抱朴子內篇》、《西升經》、《度人經》、《悟真篇》
㈦ 道士給算人語句
一物從來有一身,一身還有一乾坤。
能知萬物備於我,肯把三才別立根。
天向一中分造化,人於心上起經綸。
仙人亦有兩般話,道不虛傳只在人。
㈧ 描寫道士的詩句有哪些
1、素手掬青靄,羅衣曳紫煙。
《送內尋廬山女道士李騰空二首》唐代:李白
其一:
君尋騰空子,應到碧山家。水舂雲母碓,風掃石楠花。若愛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其二:
多君相門女,學道愛神仙。素手掬青靄,羅衣曳紫煙。一往屏風疊,乘鸞著玉鞭。
釋義:
其一:
老婆去尋李林甫的女兒——道士李騰空,應該去她在廬山上的茅廬。她正在用水舂提煉雲母以煉丹葯,茅廬傍邊一定還種有石楠花。你如果喜愛她的幽靜居處,就不妨住下,與她一道修煉。
其二:
賢妻是宰相的後代,也喜歡學道修煉神仙術。潔白的纖手掬弄青靄,綉花的衣裳飄曳紫煙。你一到廬山屏風疊,就可以手搖白玉鞭和騰空道長一起乘鶴飛天了。
2、吳江女道士,頭戴蓮花巾。霓衣不濕雨,特異陽台雲。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嶽》唐代:李白
吳江女道士,頭戴蓮花巾。霓衣不濕雨,特異陽台雲。
足下遠游履,凌波生素塵。尋仙向南嶽,應見魏夫人。
釋義:
吳江女道士,頭上戴著蓮花巾。霓虹衣裳遇雨不濕,與陽台神女真不一樣。 素足蹬著遠游布履,行走時猶如洛水女神凌波生塵。你到南嶽衡山去尋仙,或許可以見到赫赫有名的仙女魏夫人。
3、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唐代:李白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釋義:
隱隱的犬吠聲夾雜在淙淙的流水聲中,桃花帶著幾點露珠。樹林深處,常見到麋鹿出沒。正午時來到溪邊卻聽不見山寺的鍾聲。綠色的野竹劃破了青色的雲氣,白色的瀑布高掛在碧綠的山峰。沒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我不由自主地靠著幾株古松犯愁。
4、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唐代:孟浩然
林卧愁春盡,開軒覽物華。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開火,仙桃正發花。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
釋義:
我高卧在山林,揭開帳子欣賞山中的自然美景。忽然梅道士派人送來書信,邀我去他那裡赴宴。房裡煉丹爐剛剛點起火,屋外桃花正灼灼盛開。如果說飲此酒能永葆青春,那我一定一醉方休。
5、手植紅桃千樹發,滿山無主任春風。
《傷桃源薛道士》唐代:劉禹錫
壇邊松在鶴巢空,白鹿閑行舊徑中。
手植紅桃千樹發,滿山無主任春風。
釋義:
花壇邊的老松尚在,仙鶴的巢卻已空空如也。白鹿在舊日里的羊腸小道中悠閑地行走。故人(指薛道士)親手種的千萬株紅桃樹,花朵已經開滿了山坡,而它們的主人卻不在了,只能任憑春風吹拂。
㈨ 道士修煉
武當有一門叫胎吸的吐吶法強身健體很有用的你不防試試看:
在練功前先看看自己的肚臍並要在腦子里留下影象,隨後閉眼舌頂上額,配合呼吸在呼氣時想著氣有腦後後頂穴出經過百會到印堂,人中,到承漿(嘴下)吸氣稍停;呼氣時想著氣由承漿向下走沿任脈到氣海(肚臍)然後吸氣並想著將氣團成一小球由肚臍吸入思想隨著小球一直向體內走,呼氣時思想隨著小球從體內向體外走到肚臍時停下,然後吸氣思想隨之向內;如此反復。
姿勢一般用站姿雙腿微曲(雙膝不可過腳間),一開始腿會覺得困等到身體自然抖看就不困了。
要點:心要靜,體要松,思想要和呼吸一致,以意領氣,有意似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
練習時要提肛不能放屁,否則會跑肚子的。
練晚功身體應該覺得很舒服,身體如果有什麼不舒服的話就要停止練習。
練功時間一般在晚上最好是早上4點到6點,其他時間也可以練但效果差的多,時常最少30分鍾。如果練功時間沒超過1小時收功時只要咳嗽一聲完後雙手擦面和後腦,如果超了1小時就要用意念將小球引出體外並正轉36,反轉24,然後吸進體內從肚臍向下沿雙腿內側引到腳底湧泉穴。
練功要天天堅持,不可三天打魚倆天曬網,但是與人生氣,酒後不可練。 有修道的方法.就不能有私心.只有這樣才能有恆心 三樓說的不錯
㈩ 關於道法,道士修煉成仙。
有。有很多。如果您不嫌麻煩,可以去北京琉璃廠街的幾家中國書店去看看,還有古籍書店。比較靠西的路南的那家,進去二門後東廂南側西首,一架子都是關於古代修仙練道的書籍,有錢就買今本中意的,回家慢慢研讀,當會受益。
修煉成仙的道法是有的,如果想明白,最好先懂得那些理論。首先應該知道什麼是仙。如果想修煉成神話小說如西遊記封神榜等裡面的神仙,是不可能的,因為小說是杜撰的,不是歷史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