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轉讓可能存在四種類型的合同糾紛,以下是詳細分析:
在具體的司法實踐中發現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因股權轉讓合同糾紛而提起的訴訟,此類訴訟又包括:
1、股權轉讓合同的違約之訴,主要是轉受讓雙方當事人就股權轉讓合同所約定的義務之履行和權利之實現而發生的爭執;
2、股權轉讓合同的無效和撤銷之訴,主要是公司或公司其他股東就股權轉讓合同違法、違反《公司章程》或損害公司或其他股東利益而提起的訴訟;
3、股權轉讓合同生效後,因辦理股權工商變更登記而產生的糾紛。
(二)因假冒公司股東簽名非法轉受讓公司股權而引發的訴訟,主要指公司股東簽名被他人冒用,導致其股權被轉讓並喪失股東身份的訴訟。
(三)因公司增資擴股而引發的訴訟,主要包括公司為引進外部資金,控制公司的股東或公司管理人員以公司名義,與公司部分股東或公司股東外第三人簽署出資或投資協議,以改變公司股權結構的行為。表面上看,此類行為雖不直接發生股權轉讓,但是增資擴股往往會導致公司其他股東權益被稀釋,公司控制權發生轉移的結果,這在許多地方等同於公司股東權益被轉讓,所以,我們在此將其列入公司股權轉讓糾紛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
(四)因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實施了對公司股權進行錯誤登記或應當進行工商變更登記而不予登記或擅自將公司股東權益進行變更登記等行為而引發的訴訟。
Ⅱ 股權轉讓合同糾紛是屬於合同法的案由,還是公司法的
屬於合同糾紛方面的案由。
股權轉讓也屬於買賣的范疇,一般的買賣是屬於經濟回類的糾答紛,但股權轉讓更多的是涉及商事。股權轉讓協議中不僅內容要合法,而且對於轉讓程序也是有要求,須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的規定、而通常情況下,買賣合同中不涉及交易程序問題。
Ⅲ 股權轉讓協議糾紛案件需要提供哪些證據
證明當事人訴訟主體資格的證據
(1)當事人為公民的內,應提交身份證或容戶口本;
(2)當事人為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應提交登記資料,如《工商營業執照》副本、工商登記機關出具的公司注冊登記資料、社團法人登記證等;
(3)當事人名稱在法律關系成立後有變更的,應提交登記機關出具的變更證明。
證明股權轉讓合同成立的證據
(1)股東同意轉讓(出資)的證據;
(2)當事人簽訂的《股權轉讓合同》及補充協議和《公司章程》。
證明股權轉讓合同履行情況的證據
(1)資產評估報告、驗資報告等;
(2)出讓或接收股權(出資)的證明。如給付、接收轉讓股款,公司出具的出資證明書、股東名冊,出讓方將公司的管理權轉移給受讓方的證據等;
(3)工商登記機關辦理股權變更登記的資料。
提交訴訟請求的計算依據
(1)支持訴訟請求的有關計算方法及計算清單。如本金、利息、違約金、賠償金的計算清單;
(2)當事人認為應當向法庭提交的其他證據。
以上是關於股權轉讓協議糾紛案件應提供證據的總結,若能提供進一步的信息,有助於提供更詳細准確的解答。
Ⅳ 股權轉讓合同糾紛如何審理
股權轉讓合同糾紛案件的審理規范
一、下次股權轉讓合同糾紛的審理規范
(一)瑕疵股權轉讓合同的效力認定標准
瑕疵出資或者抽逃出資的股東與足額出資的股東一樣,應當享有相應的股東權利,承擔股東義務,因此,瑕疵出資或者抽逃出資的股東仍然有權將其有瑕疵的股東資格或者股東身份轉讓給第三人。單純就出資是否存在瑕疵而言,不應構成對股權轉讓合同效力的影響。
此時股東權轉讓合同效力的認定,應根據受讓人是否明知或應知出資未到位的真實情況來確定。出讓人未告知受讓人出資瑕疵的真實情況,出讓人對此也不明知或應當知道的,受讓人可以以欺詐為由主張撤銷合同。對於轉讓人已經向受讓人告知其股東存在瑕疵的真實情況,受讓人仍然同意受讓該股權的,則該股權轉讓合同應當認定有效,受讓人同時亦無權申請撤銷該股權轉讓合同。
(二)瑕疵股權轉讓合同當事人民事責任的承擔
瑕疵股權轉讓後,在債權人追索債權的訴訟中,如果債權人將出讓人和受讓人列為共同被告,同時受讓人以欺詐為由要求撤銷合同的,債務糾紛可以和股權轉讓糾紛合並審理。如果債權人僅將受讓人與公司列為共同被告,受讓人又以欺詐為由主張撤銷股權轉讓合同的,應另行起訴,但應先於債務糾紛審理,債務糾紛應中止審理。
受讓人明知或應知出資瑕疵仍接受轉讓的,意味著受讓人必須承擔不足注冊資本的義務,受讓人應承擔因注冊資本不到位而產生的民事責任,不能承擔部分,由出讓人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二、導致公司股東組成違法的股權轉讓合同糾紛的審理規范
(一)導致公司股東組成違法的股權轉讓合同的主要類型
司法實踐中,導致公司股東組成違法的股權轉讓合同的類型主要包括:
1.有限責任公司原有股東人數為50人以下,但由於股權轉讓合同的履行,將導致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超過50人。根據我國《公司法》第24條的規定,有限責任公司有50個以下股東共同出資設立。
2.因股權轉讓合同的履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人數少於2人。根據《公司法》第79條規定,股份有限公司,應當有2人以上200人以下為發起人。
3.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的股權全部歸於中方或外方。
(二)相關股權轉讓合同效力的認定
對此問題,應當按以下幾個原則來認定相關股權轉讓合同的效力。
1.對於股權轉讓導致有限責任公司股東人數超過50人的,應當認定轉讓合同無效,以體現有限責任公司人合性和封閉性。
2.對於股權轉讓導致股份有限公司股東人數少於2人即全部歸於一人的,也不應僅據此認定股權轉讓合同無效。
3.對於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的股權轉讓後,全部股權歸於一個外方股東的,由於外商獨資有限責任公司是法律允許的公司形式,除了該企業經營行業屬於國家有限外商投資的行業的以外,不得以此認定股權轉讓合同無效。但該企業經營行業屬於國家限制外商投資的行業,股權轉讓依法不可能得到批準的,應認定股權轉讓合同無效。股權轉讓後合營企業股權全部歸於兩個以上中方股東的,只涉及公司性質的變更,不影響股權轉讓合同的效力,但股權全部歸於一個中方的,按照上述第(2)條的方法處理更妥當。
Ⅳ 股權轉讓糾紛與買賣合同糾紛的區別
股權轉讓也屬於來買賣的自范疇,一般的買賣是屬於經濟類的糾紛,但股權轉讓更多的是涉及商事。股權轉讓協議中不僅內容要合法,而且對於轉讓程序也是有要求,須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的規定、而通常情況下,買賣合同中不涉及交易程序問題。
Ⅵ 股權轉讓合同糾紛案
找律師當面咨詢才能為你解答。
Ⅶ 如何處理股權轉讓合同爭議
實踐中可能出現股權轉讓合同的雙方已經履行了合同義務,而公司董事內會或其他股東拒絕接受新股東容或消極抵制,拒不辦理或拖延辦理股東名冊變更、公司章程修改或工商變更登記手續,使受讓方無法享有、行使股東權利,或無法完整地享有、行使股東權利,進而引發爭議的情況。在此情況下,受讓方可否因此主張解除股權轉讓合同,要求返還轉讓款並賠償損失?
轉讓方在正式通知公司辦理股權變更手續之後,除了股權轉讓合同有特殊約定的以外,他在合同中的基本義務就履行完畢了,至於公司及其他股東採取什麼樣的行動,轉讓方並不能控制。對於受讓方不能正常取得股東身份或行使股東的權利,如果轉讓方對此並無過錯,就不應該由轉讓方承受不利後果或承擔責任。因此,在此情況下,應該承認股權轉讓合同的約束力,不支持受讓方因上述原因解除合同的要求。
因公司怠於或拒絕履行法定義務,而使受讓方不能正常取得股東身份或行使股東權利時,對於受讓方的民事權利,完全可以給予適當的法律救濟。在此情況下,股權受讓方可以起訴公司,請求法院判令公司及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排除對股東行使權利的妨礙。法院可以判決支持受讓方的主張。
Ⅷ 股權轉讓合同糾紛怎麼解決
協商不好的情況下,可以向法院起訴。
建議把股權轉讓合同給律師分析,以便更好地幫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