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職務技術成果怎麼界定
職務技術成果的界定
(1)履行法人的崗位職責或者承擔法人交付的技術開發任務完成的技術成果;
(2)離職後「1年內」繼續從事與其原崗位職責或者原單位交付的技術開發任務有關的技術開發工作而完成的技術成果;
(3)主要利用法人的物質技術條件完成的技術成果。
【解釋1】(1)對利用法人提供的物質技術條件,約定返還資金或者繳納使用費的,不屬於職務技術成果;(2)在技術成果「完成後」利用法人的物質技術條件進行驗證、測試的,不屬於職務技術成果。
【解釋2】個人完成的技術成果,屬於執行「原單位」的工作任務,又主要利用的「現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的,應當按照雙方單位的協議確定權益。
【解釋3】(1)職務技術成果的使用權、轉讓權屬於「法人」,法人可以就該項技術成果訂立技術合同;(2)法人訂立技術合同轉讓職務技術成果時,「完成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受讓的權利。
② 誰有德魯克的一篇演講:如何定義企業的成果!
企業的成功在於企業的活力、創造力。
企業的成功是一個集體的成功。
當然要落實到市場認可上來,閉門造車是成不了大事的。
③ 亮點和成果分別怎麼定義
【詞語抄】 亮點
【全拼】: 【liànɡ diǎn 】
【釋義】: 比喻有光彩而引入注目的人或事物:在全國排球聯賽上,幾位再度出山的教練成為~|作者親筆簽名的舊書是此次拍賣會的~。
【詞語】 成果
【全拼】: 【chéngguǒ】
【釋義】: 工作或事業的收獲:豐碩~|勞動~。
④ 項目成果是什麼意思
項目成果,顧名思義就是項目所取得的成果,比如成功設計了什麼產品,取得了專利或軟體專著作權等,突屬破了某個技術瓶頸,實現了多少銷售收入,增加人員就業等。
項目驗收,也稱范圍核實或移交(Cutover)。它是核查項目計劃規定范圍內各項工作或活動是否已經全部完成,可交付成果是否令人滿意,並將核查結果記錄在驗收文件中的一系列活動。
(4)定義成果擴展閱讀:
確定過程:
1、項目情況分析
對項目的整個環境進行有效分析,包括外部環境、上層組織系統、市場情況、相關關系人(客戶、承包商、相關供應商等)、社會經濟和政治/法律環境等。
2、項目問題界定
對項目情況分析後,發現是否存在影響項目開展和發展的因素和問題,並對問題分類、界定。分析得出項目問題產生的原因、背景和界限。
3、確定項目目標因素
根據項目當前問題的分析和定義,確定可能影響項目發展和成敗的明確、具體、可量化的目標因素,如項目風險大小、資金成本、項目涉及領域、通貨膨脹、回收期等。具體應該體現在項目論證和可行性分析中。
⑤ 項目的成果形式都有哪些種類
項目的成果形式的種類有:
1、學術論文
2、軟體
3、設計技術資料
4、實版用新型專利權
5、外觀設計專利
6、帶有技術參數的圖紙等
科技項目是指以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為內容而單獨立項的項目,其目的在於解決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出現的科學技術問題。不同的科技項目,根據其性質、實施范圍、運作特點有不同的分類。
科技成果根據其性質可分為三大類型:
1、基礎理論成果,是指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領域取得的新發現、新學說,其成果的主要形式為科學論文、科學著作、原理性模型或發明專利等。
2、應用技術成果,是指在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應用中取得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新材料、新設備,以及農業、生物新品種、礦產新品種和計算機軟體等。
3、軟科學成果,是指對科技政策、科技管理和科技活動的研究所取得的理論、方法和觀點,其成果的主要形式為研究報告。
⑥ 關於什麼叫成功!!成功的定義與含義是什麼
1、成功的定義:成功,意思是指達到或實現某種價值尺度的事情或事件,從而獲得預期結果叫做成功。
2、成功的含義:
成功包括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主要指獲得了預期的結果或成就了理想的事業、獲得了理想的收獲。
成功,不單是指一種結果,更應該是一個過程,一種進步。在達到預期的目標的過程中所做出的努力,陋習的變改,良好習慣的養成,困難的克服,甚至任何一小點的進步,只要是好的進步都算是成功。
每個人的成功都需要經歷許多次人生的考驗,只有通過了不同的考驗人才能證明自己的實力,成功包括精神與物質兩方面,它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相互配合,其實只要每個人根據自己的目標,不斷地去奮斗,體現出自我的價值,無論結局如何其實都是成功的人。
(6)定義成果擴展閱讀
關於成功的相關名言有:
1、成功=艱苦的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愛因斯坦
2、要成功一項事業,必須花掉畢生的時間。——列文虎克
3、聰明的資質、內在的干勁、勤奮的工作態度和堅忍不拔的精神,這些都是科學研究成功所需要的其他條件。——貝弗里奇
4、成功的奧秘在於目標的堅定。——迪斯雷利
5、成功的秘訣,在永不改變既定的目的。——盧梭
⑦ 技術成果或者研發成果包括什麼
最重要的是原料,配方,工藝條件這些。
⑧ 怎麼界定「五小」成果
1、 小發明----是指在特定范圍內首次創造某種產品。其完成人的范圍
是全員。
2、 小革內新----是指使工藝進步、容某一方面技術性能得到明顯提高的成
果。其完成人主要是管理人員。
3、 小改造----是指對已有設備、用具進行小型改造以提高工效或廢舊
利用。其完成人主要是管理人員。
4、 小設計----是指外形設計、構造設計、產品設計、工藝設計,其成
果具有完整性、可實施性。其完成人是專業人員。
5、 小建議----是指一般職員對單位的管理或生產提出的新思路。其完
成人不包括決策層人員和主要管理人員。
⑨ 科技成果是什麼意思
所謂科技成果是指人們在科學技術活動中通過復雜的智力勞動所得出的具有某種被公認的學術或經濟價值的知識產品。中國科學院在《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研究成果管理辦法》把科技成果的含義界定為:對某一科學技術研究課題,通過觀察實驗、研究試制或辯證思維活動取得的具有一定學術意義或實用意義的結果。科技成果按其研究性質分為基礎研究成果、應用研究成果和發展工作成果;
簡介
科技成果是指由法定機關(一般指科技行政部門)認可,在一定范圍內經實踐證明先進、成熟、適用,能取得良好經濟、社會或生態環境效益的科學技術成果,其內涵與知識產權和專有技術基本相一致,是無形資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
基本特徵
(1)是新穎性與先進性:沒有新的創見、新的技術特點或與已有的同類科技成果相比較為先進之處,不能作為新科技成果。
(2)是實用性與重復性:實用性包括符合科學規律、具有實施條件、滿足社會需要。重復性是可以被他人重復使用或進行驗證。
(3)是應具有獨立、完整的內容和存在形式,如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以及科技報告等。
(4)是應通過一定形式予以確認:通過專利審查、專家鑒定、檢測、評估或者市場以及其它形式的社會確認。
中國科學院在《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研究成果管理辦法》中把「科技成果」定義為:某一科學技術研究課題,通過觀察試驗和辯證思維活動取得的,並經過鑒定具有一定學術意義或實用意義的結果。
「科技成果」一詞頻繁地被人們所使用,並且也出現在有關科技成果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規上,然而對該詞卻沒有明晰統一的認識,從而造成了很多問題。「科技成果」一詞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一個詞,它是從「科學」一詞演化來的,在計劃經濟時期、市場經濟初期、市場經濟成熟期以及加入WTO後,它的內涵均有所不同。在新的時期,為了明確認識,把「科技成果」分解為「科學成果」和「技術成果」兩部分,並把「軟科學成果」排除在「科技成果」的范圍之外。
⑩ 成果概述
項目全面收集了研究區內松湖鐵礦、式可布台鐵礦等典型礦床的地物化遙各方面資料,系統分析了研究區內的區域地質背景、構造特徵、岩漿活動,全面總結了區內各個典型礦床的成礦地質環境、控礦地質構造、有利成礦因素,建立了研究區火山岩型鐵礦的成礦要素表、預測要素模型。確定研究區內松湖鐵礦預測要素為:構造環境為阿吾拉勒石炭紀裂陷槽(島弧環境);含礦岩系和圍岩主要為安山質火山碎屑凝灰岩及大理岩、鈉長斑岩質火山凝灰岩、石榴子石矽卡岩、輝石閃長玢岩、閃長玢岩 、石英閃長玢岩等;含礦地層為火山活動中心地帶;賦礦地層為下石炭統大哈拉軍山組第三亞組;區域地物化特徵為分布在重力梯度帶上;在局部剩餘重力異常高或附近,剩餘重力異常值在1~3mg/s·m之間;分布於北側磁異常梯度帶,異常值大於200nT的剩餘磁異常分布區;磁異常平面特徵以正值為主,正負極值超過±25000nT。異常可分為低緩異常及高磁異常兩類。高磁異常主要分布在穹隆兩側的高山區及穹隆北東端的高山區。總體特徵是高強度(大於5000nT);大哈拉軍山組強磁異常區是尋找鐵礦的主要標志。預測必要要素為雙峰式火山岩建造、成礦時代(C)、火山沉積盆地、大哈拉軍山組;重要因素為已知礦床(點)、近東西向斷裂旁側、大於200nT或600nT磁異常;次要要素為鐵錳累加異常、1~3mGal重力異常、晚石炭世中酸性岩體附近。
以火山岩型鐵礦床為主攻目標,以ESRI的空間資料庫描述框架、UML和關系資料庫規范化理論為依據,採用面向對象建模技術,在空間數據模型研究的基礎上,以探索研究區與主要成因類型鐵礦密切相關地質體及地質現象之間的關聯性為主要內容,以ArcGIS為平台,建立研究區的多元信息空間資料庫。針對研究區預測礦種的成因類型,在保證滿足資源潛力評價要求的前提下,快速、簡練的定義了各資料庫要素類,大量減輕了屬性數據入庫的工作量,這樣即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以資料庫為基礎的空間分析也保證了數據精度的一致性。根據研究區成礦地質背景、ArcGIS空間資料庫和典型礦床成礦模式,確定成礦預測類型和找礦標志,建立區域成礦要素表,明確兩大類型鐵礦的控礦構造和找礦標志,通過地質、礦化、物探(主要是磁法)等綜合信息提取,建立典型鐵礦床定性和資源量定量評價的預測模型,並確立各個預測要素與資料庫中屬性欄位的對應關系,建立以 ArcGIS空間資料庫為基礎的預測區提取模型,為快速、准確、高效進行成礦有利因素的提取奠定基礎。
對區內的松湖鐵礦、式可布台鐵礦等典型礦床的進一步剖析,通過野外實地調查並取樣分析,結合前人研究程度,總結提煉松湖鐵礦成礦模式、成礦規律,並結合西段航磁、重力等多源信息數據,共圈定該區域內9個找礦靶區進行預測資源量評價,並對找礦靶區進行優選和排序。
在全面收集研究區以及相似區域成礦條件,主攻礦床類型的品位噸位數據的基礎上,根據已知礦床(點)品位-噸位模型,進行數理統計,總結其統計規律,建立了研究區主攻礦床類型的品位噸位數據模型,從而評估、修正各個未見礦區的品位和噸位數值,為研究區資源潛力評價提供可靠的評價參數。圈出預測區確定預測類型:採用綜合信息法,依據一定的地質規律,確定各預測類型模型區,圈出預測區,綜合各典型礦床建立比例尺對等的概念模型,根據不同預測類型的概念模型,確定各預測區的預測類型。求體重:計算模型區、預測區的體重D1和D,其中D1為各模型區的平均體重,D為各典型礦床的平均體重(預期探明資源量加權求得)。求含礦率:計算模型區、預測區的含礦率K1和K。確定預測深度:模型區工程式控制制鐵礦出露深度約為800m,按二分之一工程式控制制礦體深度向下推深,即400m,故松湖預測區預測總深度為1200m。置信度:應根據模型區的資源產狀勘探情況來定:(1)勘探程度高,對礦床深部外圍資源量了解清楚(90%);(2)勘探程度較高,對礦床深部外圍資源量及含礦地質體分布了解一般(50%);(3)勘探程度一般,對礦床深部外圍資源量及含礦地質體分布了解較差(10%)。計算資源量:由於模型區和預測區分別採用兩種不同的計算方法,因此二者將分開計算。將上面求出的數據分別帶入絕對體積法和相對體積法計算公式,對模型區、預測區礦產資源進行定量預測。模型區採用絕對體積法計算,預測區採用相對體積法計算。
利用資源潛力評價公式,以ArcGIS資料庫為平台,結合主攻礦床類型的品位噸位數據模型,對阿吾拉勒成礦帶西段各個典型礦床進行了鐵礦資源量的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