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南京醫科大學和南京中醫葯大學哪個比較好
南京中醫葯大學較好,南中醫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南中醫的醫學專業相比南醫大更多,不僅有中醫還有西醫,並且南中醫的葯學,中葯學也是不錯的。
1、學校介紹
南京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是首批教育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江蘇省共建高校和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是教育部「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實施高校、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江蘇省高層次人才培養計劃「333工程」培訓基地,長三角醫學教育聯盟創始成員。
南京中醫葯大學:南京中醫葯大學始建於1954年,是中國建校最早的高等中醫葯院校之一,是教育部和江蘇省共建的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是江蘇省人民政府與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共建高校、江蘇省重點建設高校、江蘇省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是世界一流中醫葯大學建設聯盟、長三角醫學教育聯盟創始成員;
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傳統醫學合作中心、國家衛生部確定的國際針灸培訓中心、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全國中醫師資進修教育基地、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實施高校、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國家「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首批試點高校、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
2、師資力量
南京醫科大學:截至2019年7月,學校校本部有在職教職工1800多人,其中學校編制專任教師945人。有教授218人、副教授280人,有博士生導師752人、碩士生導師2312人。
南京中醫葯大學:截止2014年6月,學校有
7人先後榮獲「國家級教學名師」、「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國家級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多項國家級榮譽稱號,3人被列為國家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培養對象;
45人先後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數十人被評為「江蘇省名中醫」、「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專家」、「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榮譽稱號,近百人先後進入江蘇省「333工程」和「青藍工程」等人才培養梯隊。
3、學科建設
南京醫科大學:截至2019年7月,學校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8個(生物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葯學、醫學技術、護理學)、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4個、3個交叉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臨床醫學工程、人文醫學、健康政策管理);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7個。
南京中醫葯大學:截至2019年9月,學校有國家重點學科3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個,江蘇高校優勢學科4個,江蘇省品牌專業3個,江蘇省重點學科10個,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中醫葯重點學科33個。
(1)南京醫科大學科研成果擴展閱讀
南京醫科大學科研成果
截至2019年7月,「十二五」以來,學校科研水平不斷提升,承擔973、863、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重大項目,創新研究群體項目等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近百項。
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等國家級成果獎5項,累計以通訊作者單位發表SCI收錄論文13990篇,論文數量、論文平均影響因子逐年增長。2019年,學校獲得29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項目數連續6年位居獨立設置醫科大學第1位。連續多年被評為「江蘇省科技工作先進高校」。
② 南京醫科大學怎麼樣
作為即將畢業的南醫大七年制老筒子,勸你一句話,還是去211或者985的學校吧,找工作時候看這個的,雖然南醫分數線不比他們低,但是沒有硬名頭啊。
1.具體學的內容呢,臨床醫學該學的都要學,還穿插一些研究生課程。
2.就業一般,七年制的優勢已經不大了,在大醫院越來越重視科研的大趨勢下,七年製作為臨床型研究生,做科研時間也很少,很難出成果啊。去縣級以下的醫院比較有把握,但是你甘心嗎?
3.南醫在江蘇拔尖,在全國比的話,也就最近科研方面進步飛速,但是綜合排名一般,算二流。
4.都這年代了,還分配?
5.出國機會要看選擇的導師,導師有海外背景,也許會讓學生出國做實驗
6.不難讀,很辛苦,要用功,要耐得住寂寞,學校里沒啥好玩兒的
7.第六年時候選什麼專業(醫院有什麼專業就可以選什麼專業),以後大概就做這個專業了,不排除以後找工作找不著本專業然後調劑改行的
8.第四年醫院見習,第五年所有科室實習(通科輪轉),第六七年在醫院著重實習自己專業及相關科室(二級學科輪轉)
9.選修課里好玩兒的也有,偏專業的也有,但都是皮毛
10.我那年排名七千左右
③ 南京醫科大學怎麼樣
南京醫科大學,中國葯科大學,這兩所學校在我上大學的時候經常被搞混,因為中國葯科大學在我們江寧區也有校區,有時候都覺得兩個應該是一個學校吧。
關於南京醫科大學的教育教學質量,就我朋友來講那就是認真負責,謹慎嚴謹。任教的老師重視學生的基本功,不會急於求成,所以,當學生們上了工作崗位之後都能盡快獨當一面,所以這也就是南京醫科大學能在社會上獲得好評的原因吧。
如果是有對南京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非常感興趣的,是真的可以認真考慮下這所學校的。
④ 為什麼南京醫科大學不是211 分數卻那麼高
這不是看是不是211的。
首先,這學校不錯,其次,他在南京,這地方不錯,再者,可能本省考生多唄
⑤ 南京中醫葯大學與南京醫科大學哪個好
南京中醫葯大學相對好。下面從多角度進行二者的比對:
一、師資力量
1、南京中醫葯大學:截止2014年6月,學校有 7人先後榮獲「國家級教學名師」、「全國模範教師」等多項國家級榮譽稱號,3人被列為國家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培養對象,45人先後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專家」、「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榮譽稱號,近百人先後進入江蘇省「333工程」和「青藍工程」等人才培養梯隊。
2、南京醫科大學:截至2019年7月,學校校本部有在職教職工1800多人,其中學校編制專任教師945人。有教授218人、副教授280人,有博士生導師752人、碩士生導師2312人。學校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美國國家醫學院外籍院士1名。
二、院系專業
1、南京中醫葯大學:截止2014年6月,學校形成了以中醫葯為主體,中西醫結合,多學科為支撐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學校設有基礎醫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葯學院、經貿管理學院、護理學院、外國語學院、信息技術學院、心理學院共9所直屬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成人教育學院和國際教育學院(港澳台培訓中心)等 3所學院。
2、南京醫科大學:截至2019年7月,學校設有19個學院(包括1個獨立學院—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24個本科專業,1個九年本碩博一貫制專業方向、3個「5+3」本碩一體化專業方向。
三、科研成果
1、南京中醫葯大學:截止2014年6月,學校有2項教學研究成果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81項科研成果獲得廳局級以上各類科研成果獎,其中3項科研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5項科研成果獲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級獎。入闈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項目2項;通過省教育教學改革課題項目初審3項。
2、南京醫科大學: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等國家級成果獎5項,累計以通訊作者單位發表SCI收錄論文13990篇,論文數量、論文平均影響因子逐年增長。2019年,學校獲得29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項目數連續6年位居獨立設置醫科大學第1位。連續多年被評為「江蘇省科技工作先進高校」。
南京中醫葯大學始建於1954年,中國建校最早的高等中醫葯院校之一,是教育部和江蘇省共建的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是江蘇省人民政府與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共建高校、江蘇省重點建設高校、江蘇省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是世界一流中醫葯大學建設聯盟、長三角醫學教育聯盟創始成員。
截至2019年9月,學校有33個本科專業;擁有4個一級學科及1個專業學位博士學位授權點,1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及5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各類在校生2萬余名。截至2020年7月,學校有仙林、漢中門、泰州3個校區。
⑥ 教育部明確醫學獲「雙一流」建設重點支持,哪些醫學高校有望突圍
教育部明確醫學獲“雙一流”建設重點支持,南京醫科大學、南方醫科大學、中國醫科大學以及首都醫科大學這四所醫學高校有望突圍,這四所醫學高校整體的學科實力比較突出,有的甚至2個A類學科,下面,小匠老師就跟大家來介紹一下這四所醫科高校的學科實力以及一些基本信息,希望各位考生和家長能夠有所收獲。
第一所:南京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創辦於1934年,具有悠久的辦學歷史,學校的前身是江蘇省立醫政學院,經過多年的發展,南京醫科大學今年的自身雄厚的實力擁有三個校區,在教學和科研上都取得了很不錯的成果,培養出多名優秀的學子。根據教育部所發布的全國第4輪學科評估結果,南京醫科大學的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被評選為A+學科,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另外,南京醫科大學的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護理學、葯學獲評B類學科。
首都醫科大學也有希望能夠脫穎而出,首都醫科大學是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這所醫學高校創辦於1960年,前身是北京第二醫學院,首都醫科大學不僅有開設本科專業,也有開設專科專業。根據教育部所發布的全國第4輪學科評估結果,首都醫科大學的學科實力是非常突出的,臨床醫學和護理學獲評A類學科,另外還有多個B類學科。
那麼你們認為這四所醫學高校是否有望突圍呢?歡迎大家在下面的評論區發表不同的觀點和見解。
⑦ 南京醫科大學實力排名
在2019年1月23日,軟科首次發布了中國最好醫科大學排名,在軟科之前的大學排名之中有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國最好大學排名和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作為世界著名的四大高校排名機構之一的軟科,其排名透明度較高,而在其中國最好大學排名之中佔比最大的也是生源質量(也就是高考成績),數據也都公開,可以說信服力比國內的校友會、武書連等大學排名影響力要大得多。
軟科最好醫科大學排名
這次軟科在發布2019中國最好大學排名的同時首度發布了最好醫科大學排名,總分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協和醫學院,第二名為首都醫科大學,同時首都醫科大學也是高考生源最好的醫科大學,首都醫科大學近年來發展速度特快,其錄取分數線甚至超過了部分985高校。排在榜單第3名的南京醫科大學作為江蘇省屬院校其綜合實力也很強勁,遺憾的是擁有3個國家重點學科的南醫大錯失雙一流,同城的醫學院校中國葯大和南京中醫葯大學均入選了一流學科,江蘇好大學實在是太多了。
最好醫科大學排名前50名
目前國內唯一的211醫科大學,天津醫科大學排在第5位,排在第6名的是中國醫科大學,可以說這些排名靠前的醫科大學擁有相似的經歷,醫學實力在當地都數一數二,但是在高校合並大浪潮之中由於各種原因未被合並,除了天醫大進入211工程序列之外,其餘幾所醫科大學均為「雙非」大學,雖然實力雄厚,但是和並入985院校的那些醫學院相比在生源上還是有著不小的差距。另外,哈醫大、大連醫大、重醫大、河北醫大、溫醫大、安醫大等校都是當地最一流的醫科大學。
崛起中的南京醫科大學
校名最霸氣的西南醫科大學排在第28名,生源質量分為47.3,雖說比之前稍有提升,但是總體上排名並沒有進步太多,可見大學之大不在高樓之大亦不在校名之大,學生們看重的還是真正的大學內涵。除了溫醫大之外,徐州醫科大學、新鄉醫學院、錦州醫科大學等地方醫學院校的表現也較為突出。在2018年7月,錦州醫大護理專業學生丁慧,在錦州南火車站跪地為一倒地老人做心肺復甦和人工呼吸而錯失火車,事後說到「這是學醫的應該做的」。
生源質量已超部分985高校的首醫大
從生源質量上來看,排在前五位的是首醫大、天醫大、協和、中國醫大、北京中醫葯大學,綜合實力排在第三的南醫大生源質量排在第9位的主要原因還是南京著名高校眾多,考生們可選范圍廣造成的,河北醫大生源質量排在第8也是基於河北省內高校資源匱乏,考生分數又普遍較高的緣故。
軟科最好醫科大學排行指標之中佔比最大的是高考成績和科研論文,近年來的ESI排名之中,國內的醫科大學表現較為突出,因為在ESI的22個學科之中,醫學相關的專業佔比很大,這也是為什麼一些合並過頂尖醫科大學的名校排名較為靠前,而未合並的單一性高校排名比較疲軟的緣故。
⑧ 南京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的辦學成果
近5年來,學院承擔國家「十五」攻關、「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國家及省、部級研究課題195項,獲經費5855多萬元;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論文1000多篇,其中SCI收錄210篇;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33項;申報國家發明專利17項。
學院先後和美國、英國、德國、法國、奧地利、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為學院的長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⑨ 2013級南京醫科大學科學型臨床醫學碩士,發表在SCIE收錄但沒有被SCI收錄的期刊上的論文能申請到學位嗎
南京醫科大學關於研究生科學學位授予研究成果要求的有關規定(修訂稿)(2008年7月5日第六屆學位評定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一、博士研究生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應取得顯著的研究成果。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方可授予博士科學學位:(一)在SCI收錄期刊上以第一作者發表至少1篇與學位研究課題相關的科研論著。(二)在SCI收錄期刊上發表的與學位研究課題相關的科研論著,如知識產權屬於南京醫科大學,可按照以下規定執行:1、影響因子≥3.0,可同時作為排名前2位作者申請學位的研究成果。2、影響因子≥5.0,可同時作為排名前3位作者申請學位的研究成果。3、影響因子≥10.0,可同時作為排名前4位作者申請學位的研究成果。(三)獲得國內或國際發明專利授權的第1~3發明人。 二、碩士研究生攻讀碩士學位期間,應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方可授予碩士科學學位:(一)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上以第一作者發表至少1篇與學位研究課題相關的科研論著。(二)碩士研究生在SCI收錄期刊上發表的與學位研究課題相關的科研論著,如知識產權屬於南京醫科大學,可按照以下規定執行:1、影響因子<3.0,可同時作為排名前2位作者申請學位的研究成果。2、影響因子≥3.0,可同時作為排名前3位作者申請學位的研究成果。3、影響因子≥5.0,可同時作為排名前4位作者申請學位的研究成果。4、影響因子≥10.0,可同時作為排名前5位作者申請學位的研究成果。(三)教育學、法學和管理學學科的碩士研究生,須在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中國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CSSCI)、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收錄期刊上以第一作者發表至少1篇與學位研究課題相關的科研論著。或者在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收錄期刊上以第一作者發表至少2篇與學位研究課題相關的科研論著。(四)獲得國內或國際發明專利授權的第1~4發明人。三、以上科研成果,學位申請人的第一署名單位必須是南京醫科大學。四、以上科研成果的第一通訊作者必須是研究生導師,且導師的第一署名單位應是南京醫科大學。五、當研究生在SCI收錄期刊上發表論著的通訊作者為1人以上時,其影響因子應按照通訊作者人數作相應折算。六、研究生發表的綜述、論文摘要包括國際國內會議摘要或論文錄用通知均不能替代正式發表的論著。七、SCI收錄期刊的影響因子按文章發表當年的計算,如當年SCI影響因子報告尚未發布,則以該期刊前一年的影響因子計算。八、本規定僅適用於我校科學學位研究生。九、本規定由研究生處負責解釋。十、本規定自2008年7月5日起實施。原有規定與此不符的,以此規定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