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成就的古詩詞
1、楚滅無英圖,漢興有成功。——唐·李白《登廣武古戰場懷古》
2、方希佐明主,長揖辭成功。——唐·李白《東武吟》
3、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唐·高適《塞下曲》
4.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民間諺語
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史記·項羽本紀》
6.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史記·項羽本紀》
7.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民間諺語
8.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唐·劉禹錫《浪淘沙詞九首》
9.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唐·李白《行路難》
10.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元·高明《琵琶記》
B. 取得成功用古文怎麼說最好是三個字
1、二個字的:得志、得勝、功成、名就 。
2、三個字的:中狀元、凌雲志、事成矣、操勝券、拔頭籌、大事成、現崢嶸、成功名、成大器、成大事 。
3、四個字的:馬到成功、大功告成、功成名就、勝利在握、穩操勝券、穩拔頭籌、胸有成竹、瓜熟蒂落、一蹴而就、一揮而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無往不勝、鐵杵成針、魚躍龍門、大獲全勝、克敵制勝、出奇致勝、轉敗為勝、運籌千里、兵未血刃 。
4、五個字:有志者事竟成。
(2)成果的古文擴展閱讀:
1、成就功業或事業
《書·禹貢》:「禹錫玄圭,告厥成功。」漢桓寬《鹽鐵論·結和》:「黃帝以戰成功,湯武以伐成孝。」《宣和遺事》後集:「汪伯彥、黃潛善力主遷幸東南之議,忌宗澤成功,屢沮撓之。」
《西遊記》第六一回:「﹝羅剎﹞磕頭禮拜道:『望菩薩饒我夫妻之命,願將此扇奉承孫叔叔成功去也。』」
2、成就的功業,既成之功。
《史記·秦始皇本紀》:「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其議帝號。」北魏酈道元《水經注·鮑丘水》:「於是二府文武之士,感秦國思鄭渠之績,魏人置豹祀之義,乃遐慕仁政,追述成功。」
唐司空圖《太尉琅玡王公河中生祠碑》:「大寇既逃,鄰封共慶,遽求罷任,本切歸寧,堅避成功,益彰傑操。」
3、事情獲得預期結果。
唐顧況《塞上曲》:「酣戰祈成功,於焉罷邊釁。」《古今小說·臨安里錢婆留發跡》:「已知兩路人馬,都已成功,合兵回杭州城來。」曹禺《日出》第四幕:「這一次買成功了,我主張以後行里再也不冒這樣的險。」
4、成效
《國語·吳語》:「夫諺曰: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無成功。」宋蘇洵《上皇帝書》:「此所謂用力少而成功多,法無便於此者矣。」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一:「道光二十二年,河決開封,公奉命往治,駐工六閱月,糜帑少而成功速,皖、豫之民至今德之。」
5、收獲
《左傳·襄公四年》:「邊鄙不聳,民狎其野,穡人成功。」《漢書·元帝紀》:「元元之民,勞於耕耘,又亡成功,困於飢饉,亡以相救。」成功,即獲得了預期的好的結果。
6、進步
成功,不單是指一種結果,更應該是一個過程,一種進步。在達到預期的目標的過程中所做出的努力,陋習的變改,良好習慣的養成,困難的克服,甚至任何一小點的進步,只要是好的進步都算是成功。
C. 自己的成果被別人竊取的相關古文
自己的成果被別人竊取
己之功為人竊
《網路文言文翻譯》
D. 關於努力獲得成果的古文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不知道這幾篇可不可以
1、葉廷圭與《海錄》
余幼嗜學,四十餘年未嘗釋卷,食以飴口,怠以為枕。士大夫家有異書,借無不讀,讀無不終篇而後止。常恨無資,不能盡傳寫,間作數十大冊,擇其可用者手抄之,名曰《海錄》。
譯文:
我年輕時非常喜歡學習,四十多年,不曾放開書卷,拿著它吃東西嘴裡覺得香甜,疲倦時用它當枕頭。士大夫家有與眾不同的書,借來的沒有不讀的,讀的沒有讀完全篇不會終止。常常遺憾沒有錢財,不能全部抄寫。在那麼多書里,分出幾十大冊,選擇其中有用的親手抄下來,取名為《海錄》。
2,顧炎武手不釋卷
原文:
凡先生之游,以二馬三騾載書自隨。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詢其曲折;或與平日所聞不合,則即坊肆中發書而對勘之。或徑行平原大野,無足留意,則於鞍上默誦諸經註疏;偶有遺忘,則即坊肆中發書而熟復之。 選自《亭林先生神道表》
譯文:
凡是顧炎武外出旅行,都隨身用二匹馬三頭騾子裝書。到了險要的地方,就向退休的差役詢問這里的詳細情況;有的與平時聽說的不一樣,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對著書進行核對校正。有時直接走過平原曠野,沒有值得什麼留意的,就在馬背上默讀各種經典著作的註解疏證;偶然有忘記的,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看書仔細認真的查看。
3歐陽修「三上」作文
錢思公雖生長富貴,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時嘗語僚屬言:平生惟好讀書,坐則讀經史,卧則讀小說,上廁則閱小辭,蓋未嘗頃刻釋卷也。謝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廁,必挾書以往,諷誦之聲,琅然聞於遠近,其篤學如此。」余因謂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蓋惟此尤可以屬思爾。」
譯文:
錢惟演(錢思公)雖然生長在富貴之家,卻沒有什麼嗜好。在西京洛陽的時候,曾經對僚屬說:平生唯獨愛好讀書,坐著讀經書、史書,睡者則讀先秦百家著作和各種雜記,入廁的時候則讀小令。所以從未把書放下片刻。謝絳(謝希深)曾經說:「和宋公垂一起在史院的時候,他每次入廁一定帶上書,古書之聲,清脆響亮,遠近都能聽見,好學竟到了如此地步。」我因此對謝絳說:「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馬上、枕上、廁上。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好好構思啊。」
4,嘔心瀝血
李賀字長吉,……為人纖瘦,通眉,長指爪,能疾書。每旦日出,騎弱馬,從小奚奴,背古錦囊,遇所得,書投囊中。未始先立題然後為詩,如他人牽合程課者。及暮歸,足成之。非大醉吊喪日率如此,過亦不甚省。母使婢探囊中,見所書多,即怒曰:「是兒要嘔出心乃已耳!」
譯文:
李長吉長得纖瘦,雙眉相連,長手指,能苦吟詩,能快速書寫。常常帶著一個小書童,騎著弱驢,背著又古又破的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的,就寫下來投入囊中。等到晚上回來,他的母親讓婢女拿過錦囊取出裡面的草稿,見寫的稿子很多,就說:「這個孩子要嘔出心肝才算完啊!」
5、王充市肆博覽
(王)充少孤,鄉里稱孝。後到京師,受業太學,師事扶風班彪。好博覽而不守章句。家貧無書,常游洛陽市肆,閱所賣書,一見輒能誦憶,遂博眾流百家之言。後歸鄉里,屏居教授。
譯文:
王充少年時死了父親,家鄉人都說他對母親很孝敬。後來到了京城,在太學學習從業的本領,拜扶風班彪為師。王充愛好廣泛,瀏覽而不拘泥於某些段落和句子。他家窮沒有書,經常去逛洛陽街上的書店,看人家所賣的書,看一遍就能背誦,於是(他)廣泛地弄通了眾多流派的學說。後來回到家鄉,退居在家教書。
6、張溥與「七錄齋」
原文:
(張)溥幼嗜學,所讀書必手鈔,鈔已,朗讀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冬日手皸,日沃湯數次。後名讀書之齋曰「七錄」……溥詩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對客揮毫,俄頃立就,以故名高一時。
譯文:
張溥小時侯喜歡學習,所讀的書必定親手抄,抄完了,朗誦一遍,就(把所抄的)燒掉;再抄,象這樣六七次才停止。右手握筆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有了繭。冬天皮膚因受凍而開裂,每天用熱水浸好幾次。後來命名讀書的書房叫「七錄」…… 張溥作詩和寫文章非常快。各方來索取的,(張溥)不用起草,在客人面前揮筆,馬上就完成,因為這樣所以(張溥)的名聲在當時很高。
7、王冕僧寺夜讀
原文: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痴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琅琅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見。會稽韓性聞而異之,錄為弟子,遂為通儒。
譯文:
王冕是諸暨縣人。七八歲時,父親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進學堂,去聽學生念書。聽完以後,總是默默地記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記了。王冕的父親大怒,打了王冕一頓。過後,他仍是這樣。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想讀書這樣入迷,何不由著他呢?」王冕從此以後就地離開家,寄住在寺廟里。一到夜裡,他就暗暗地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手裡拿著書就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誦讀,書聲琅琅一直讀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個個面目猙獰凶惡,令人害怕。王冕雖是小孩,卻神色安然,好像沒有看見似的。安陽的韓性聽說,覺得他與眾不同,將他收作學生,(王冕)於是學成了博學多能的儒生。
8、范仲淹有志於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靠,再適常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經之旨,慨然有志於天下。常自誦曰: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譯文:
范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脫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時夜裡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麼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9、匡衡鑿壁借光
原文:
匡衡勤學而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發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佣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譯文:
匡衡很勤學,但沒有蠟燭,鄰居有蠟燭卻照不到(他的房間)。匡衡於是就在牆上打了一個洞用來引進燭光,用書映著光來讀書。當地有一大戶人家叫文不識,家裡十分富有,書又很多,匡衡就給他家作僱工,辛苦勞動而不要求報酬,主人感到奇怪,就問匡衡,匡衡回答說:「希望可以讀遍主人的書。」主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匡衡)終於成了大學問家。
10、陸游築書巢
原文:
吾室之內,或棲於櫝,或陳於前,或枕籍於床,俯仰四顧無非書者。吾飲食起居,疾病呻吟,悲憂憤嘆,未嘗不與書俱。賓客不至,妻子不覿,而風雨雷雹之變有不知也。間有意欲起,而亂書圍之,如積槁枝,或至不得行,則輒自笑曰:此非吾所謂巢者耶!乃引客就觀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譯文:
我的屋子裡,有的書堆在木箱上,有的書陳列在前面,有的書放在床上,抬頭低頭,四周環顧,沒有不是書的。我的飲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傷,憂愁,憤怒,感嘆,不曾不與書在一起的。客人不來拜訪,妻子子女不相見,而刮風,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氣)變化,也不知道。偶爾想要站起來,但雜亂的書圍繞著我,好像積著的枯樹枝,有時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於是就自己笑自己說:「這不是我說的鳥窩嗎?」於是邀請客人走近看。客人開始不能夠進入,已進屋的,也不能出來,於是(客人)也大笑著說:「確實啊,這像鳥窩。」
E. 古文中表示成就的字
成就做名稱 比如取得什麼樣的成就的話
古時用 「功」 比較多
F. 自己努力的成果被人拿走,用什麼古詩詞表達
我覺得肯定可以用這一個古來萬事東流水,這一句話來形容吧,啥意思呢?就是很多東西,最終都付諸東流,就像把一切交給著河水的樣的
G. 在古文,古詩或某個方面很有成就該用哪個字或詞形容
「通」,博古通今,意會貫通
通 tōng
部首筆畫
部首:辶,部外筆畫:7,總筆畫:10
五筆96&98:CEPK 倉頡:YNIB
筆順編號:5425112454 四角號碼:37302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01A
基本字義
1. 設有阻礙,可以穿過,能夠達到:~風。~天。~氣。~宵。~行。~過。~衢。貫~。四~八達。曲徑~幽。
2. 懂得,徹底明了:~曉。~徹。~今博古。~情達理。
3. 傳達:~令。~訊。~報。~告。~知。~緝。~諜。
4. 往來交接:~敵。~商。~郵。~融。~假(jiǎ )(漢字的通用和假借)。串~。溝~。
5. 普遍、全:~才(指知識廣博,具有多種才能的人)。~論。~體。~身。~讀。~常。~病。~盤。普~。
H. 成就在古文中指什麼
翻譯:「成就」:
其中「成」的意思有:
①<動>完成;實現。
②<動>形成;成為。
③<動>成功;成就。
④<動>長成;成熟。
⑤<名>成人;成年。
⑥<動>講和;和解。
⑦<形>定;必定。
⑧<形>已有的;現成的。
『就』『的意思有:
①<動>接近;靠近;趨向。
②<動>上;上登。
③<動>就任;就職。
④<動>參加;參與。
⑤<動>承受;接受。
⑥<動>擇取;效法。
⑦<動>成就;成功。
⑧<動>看;觀賞。
⑨<介>向;從;跟。
⑩<介>就著;根據。
⑾<連>即便;即使。
⑿<副>即,便。
—— ——摘自在線文言文翻譯
所以根據詞意推出:「成就」和在一起起強調作用,可譯為『實現』、『完成』或『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