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最新科學技術成果圖片資料
WolframAlpha
即將推出的新型搜索引擎,可根據關鍵字直接返回答案!
北京時間3月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計算機科學家史蒂芬·沃爾弗拉姆(StephenWolfram)近日撰文透露,他本人正著手開發一款新型互聯網搜索引擎;按照既定計劃,這款名為WolframAlpha的新型搜索引擎將於今年5月上線。
定於今年5月上線的新型搜索服務WolframAlpha(騰訊科技配圖)
業界人士稱,與其他新型搜索引擎項目一樣,WolframAlpha最終目的,也是為了向美國互聯網搜索巨頭谷歌發起直接挑戰。
沃爾弗拉姆稱,目前WolframAlpha仍處於秘密研發階段,參與研發的技術人員達100名以上。他透露,WolframAlpha的工作原理同谷歌網頁搜索有著較大區別。在WolframAlpha服務中,用戶在搜索框鍵入需要查詢的問題後,該搜索引擎將直接向用戶返回答案,而不是返回一大堆網頁鏈接。
沃爾弗拉姆還向美國搜索引擎研究專家諾瓦·斯皮萬克(NovaSpivack)透露了WolframAlpha的更多詳情。斯皮萬克認為,WolframAlpha是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如果發展順利,該搜索引擎將滲透到公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對谷歌搜索引擎發起挑戰。
新型模式
斯皮萬克認為,目前全球搜索引擎模式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以谷歌為代表的網頁搜索。即用戶鍵入關鍵詞後,搜索引擎將返回不同網頁鏈接。二是維基網路(Wikipedia)搜索,即返回所查詢詞條的詳細信息。三是美國語義搜索服務商Powerset的模式,即返回與查詢要求相關的文檔。
斯皮萬克稱,與上述三類搜索引擎模式所不同的是,WolframAlpha將利用專利性演算法,進而建立起一個龐大的信息資料庫。如此一來,用戶在WolframAlpha中鍵入查詢問題時,該搜索引擎將直接返回相應詳細答案。同Powerset的語義搜索一樣,用戶也可在WolframAlpha當中鍵入符合語法意義的問題查詢句子。
斯皮萬克還透露,WolframAlpha將向外部開發者開放應用編程介面(API)。換句話說,外部開發者將可以在WolframAlpha基礎上組建更有針對性的搜索服務。
業界人士稱,就沃爾弗拉姆已披露的信息看,WolframAlpha應該會受到廣大網民的歡迎。然而其性能究竟如何,還得等到今年5月才能見分曉。
② 成果圖件整圖編輯與輸出表達
(一)圖外整飾的編輯
圖外整飾包括公里網及內圖框以外的所有內容。
(1)數字化影像單元、影像岩石單元圖例。
(2)數字化接圖表。
(3)數字化地質圖圖名和圖幅號。
(4)數字化比例尺。
(5)數字化影像地圖。
(6)數字化物化探圖及其解釋推斷圖。
(7)數字責任表及其他說明等。
(8)調整圖外整飾各部分的大小和位置,使版面協調美觀。
(二)整圖編輯
把地理、地質各圖層、影像地圖進行誤差校正,添加到圖外整飾中,出版前的整圖編輯。編輯內容包括,各要素之間的避讓關系,注記的位置是否合理,各種要素是否符合出版的要求。
(三)整圖編輯與輸出表達要求
(1)圖面配合合理,色調協調一致、美觀。
(2)點線面參數應用正確。
(3)各種線劃圓滑,位置准確。
(4)各種注記字體、位置恰當,避讓合理。
(5)控制整圖中圖名、比例尺、圖例、柱狀圖、接圖表等版面、位置、大小。
(6)版式的具體要求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部地質出版社發行的《區域地質礦產調查工作圖式圖例1∶500000》(統一書號:15038·新950)相應規定。
(7)圖例、綜合地層柱狀、剖面圖准確,層次分明。字體、表格大小合理,位置恰當。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部地質出版社發行的《區域地質礦產調查工作圖式圖例1∶500000》(統一書號:15038·新950)相應規定。
(8)圖件可組合生成影像單元圖、遙感地質解譯圖、解譯影像地質圖等各種形式的成果圖件。
③ 成果圖件編制
遙感地質解譯提交的成果圖件包括1∶250000遙感影像地圖、遙感地質圖和專項遙感調查圖件三類。
7.1.1 1∶250000遙感影像地圖製作
它是一種以遙感影像為基礎,配合線畫符號和小量注記,滿足地圖的幾何精度要求,將制圖對象綜合表示在圖面上的一種地圖。
7.1.1.1 制圖的基本技術要求
1)平面坐標系採用1954年北京坐標系。
2)高程系採用1956年黃海高程基準。
3)影像地圖投影採用高斯-克呂格投影。
4)製作1∶250000遙感影像地圖的控制點應來源於1∶100000線劃地形圖、數字地圖。
5)幾何糾正採取擬合多項式方法。選擇二次多項式,控制點應有9~12個;選擇三次多項式,控制點應有14~16個。要求糾正誤差不大於圖上0.5mm;控制點擬合精度控制在0.3mm。
6)相鄰兩景圖像重疊區內選擇同名點作為數字鑲嵌控制點,擬合中誤差在一個像元左右。
7.1.1.2 圖面表示的基本內容
圖面以影像形式顯示出色彩明快、層次豐富、反差適中、清晰、不偏色的地表地物影像,並標注有內外圖廓、坐標、公里網格、地名、山系名稱、水系名稱,以及圖名、接圖表、數字和線條比例尺、時像、波段組合、控制資料(地形圖)、制圖單位等項內容。
7.1.2 1∶250000遙感地質圖編制
遙感地質圖是在遙感初步解譯地質圖基礎上,經過野外地質調查,編圖單位修訂,綜合分析整理後完成的最終成果圖件。
7.1.2.1 編圖的基本原則和要求
1)編圖所用資料必須與各項原始資料和基礎圖件一致。
2)地理底圖採用國家地理信息中心所建1∶250000地理底圖空間資料庫數據,並視測區情況,補充公路、鐵路等現勢性資料;地理底圖的綜合取捨參照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1996)的「國家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全國1∶250000資料庫技術規定」和DZ/T0191—1997中的有關規定。
3)遙感地質圖的編制必須按照GB958—89和DZ/T0179—1997中規定的圖式圖例、符號等進行表示。
4)遙感地質圖編制必須正確處理好與周圍鄰幅的接圖問題。
5)遙感地質圖應充分注意到服務於社會的需要,表示方法應盡量生動活潑、通俗易懂,以盡可能擴大為社會服務。
7.1.2.2 圖面表示的基本內容
1)在1∶250000遙感地質圖上,應表示各種地質體和地質界線及其性質、接觸關系、侵入岩相帶、變質帶界線、蝕變帶、斷層、韌性剪切帶(標出位移和傾斜方向)以及混雜堆積,特殊意義的岩石、火山機構等。准確標繪有代表性的地質體產狀、線理等地質要素,正確反映區域地質現象的基本特徵。
2)編圖單元代碼採用地質代號,加註解譯程度分級代號(Ⅰ、Ⅱ、Ⅲ)來表示。當編圖單元與前人編(填)圖單元完全吻合時,單元代號採用解譯程度分級代號加原地質代號表示。如ⅠJ1H、ⅠJ1γ2;雖然編圖單元與前人編(填)圖單元完全吻合,但依據影像組合規律可以分解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元時,單元代號採用解譯程度分級代號加原地質代號加註上腳標1、2、3,表示分解單元的個數,如ⅠJ1H1、ⅠJ1H2、ⅠJ1H3、ⅠJ1γ1、ⅠJ1γ2、ⅠJ1γ3;當編圖單元與前人編(填)圖單元部分吻合時,應考慮單元標志的穩定性和邊界圈定的准確性,通過區域填圖單元分析對比確定其具體歸屬,賦予相應的地質代號;當編圖單元與前人編(填)圖單元無法對比時,暫時用特殊符號標注。
3)地質體的寬度表示在圖上最小為1mm,小於這個限度的可以合並,但性質不相同的岩體則不得合並,脈岩不能過於簡化;標志層、有意義的岩層、岩體和具有特殊指示意義的地質體(如榴輝岩或深源包體等)即使很小也應誇大表示。
4)圖框外除表示圖名、比例尺、圖例、責任表外,應從實際出發,多用生動形象的圖、表,不要用冗長的文字敘述作為有關圖面內容的說明。
5)地質圖的圖式圖例,應包括圖面表示的所有地質代號、符號、花紋、顏色以及各種結構構造和產狀要素等。
7.1.3 1∶250000專項遙感調查圖件的編制
1)與遙感地質解譯同時進行的其他專項遙感調查,如礦產地質、地質災害、土地荒漠化、水文地質、生態環境地質等遙感調查,均應編制相應的遙感解譯圖件。
2)專項遙感調查圖件的編制,可根據專項遙感調查的具體內容,按照有關規范、技術要求和規定進行。
④ 省級成果圖件
在匯總、整理各市(區)礦業權實地核查成果基礎上,編制省級行政區域礦業權分布圖、省級行政區域礦業權和礦產資源分布綜合圖。
(一)主要內容與編圖方法
1.主要內容
專題內容:礦業權范圍、礦種;礦產資源分布或有關地質礦產內容等。
地理要素:境界、地名、公路、鐵路、水系等。
其他:圖名、比例尺、經緯網、圖例、指北針、圖框、責任欄等。
2.比例尺
一般省級圖件要求使用1∶500000比例尺,對於范圍較大的新疆、西藏、內蒙古等省(區)視已有的相關底圖情況和資料使用1∶1000000比例尺。
3.編圖方法
第一步,按照有關規范編制地理底圖,或利用已有的資料庫圖件及各省地質志有關圖件。
第二步,將礦業權的分布范圍展繪到圖上,並標明礦種。對於圖上面積小於1平方厘米的礦業權可直接用符號表示中心點的位置。對於范圍較大的礦業權,可視情況標明礦業權名稱。
第三步,圖件整飾。調整圖內內容,使圖面整潔清晰。然後將圖名、比例尺、經緯網、圖例、指北針、圖框、責任欄等要素編輯好。
(二)成果圖件數據格式
省級成果圖件數據格式見附錄V。
AutoCAD格式中的幾何特徵為標注的,其標注內容按照ArcGIS格式中的名稱和其他欄位名內容標注。如:控制點注記在A utoCA D 里要在控制點旁邊標注控制點序號以及控制點高程(
附錄V中省級探礦權、采礦權點指礦業權中心點,用礦種符號表示,如果形心落在礦業權范圍之外,要移動該點,保證其點位落在礦業權范圍內。礦種採用色彩加圖案的方式表示(附錄W),具體參照地礦行業標准執行。當礦業權的分布范圍在圖上面積大於1平方厘米的,要同時展繪礦業權的面狀分布。
省級行政區域礦業權分布圖、省級行政區域礦業權和礦產資源分布綜合圖均需填寫省級礦業權圖件數據基本說明表(附表X),文件名為:TSM+省級行政區劃代碼.doc(word文檔)。
⑤ 主要成果圖件的編繪
(一)實際材料圖
(二)作者原圖、編稿原圖、地質圈
(三)構造綱要圖
(四)遙感地質解譯圖的修編
(五)綜合柱狀圖
花崗岩區可按岩石譜系單位建立綜合柱狀圖,其格式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參見表5-2。
表5-2 花崗岩區單位綜合柱狀圖(表格式)
以上成果圖件(除綜合柱狀圖外)的編制方法均與沉積岩區成果圖件基本相同(參見本章第一節相關內容)。
(六)地質圖上表示的內容及技術要求
根據我國《花崗岩區1:50000區域地質填圖方法指南》對地質圖編制的方法與內容要求歸納如下:
(1)以侵入體、岩脈、岩牆、蝕變帶、變質帶表示的地質實體,在圖上用不同的線條圈出其范圍,標以特定的顏色、岩性符號(規模小的岩脈、岩牆可不標岩性花紋)和蝕變、變質花紋。
(2)花崗岩類以單元為表示單位,標以由時代和單元名稱組成的代號;沒有劃歸單元的岩脈、岩牆或時代不明的小侵入體,標以岩性代號;對岩相帶、蝕變帶、變質帶的范圍,可以規定的顏色和花紋表示,並保留原來地質體屬性的代號,不再另加代號。
(3)對花崗岩侵入體間的接觸關系以及不同蝕變帶、變質帶間的漸變過渡關系等界線,應選用特定的線條表示(附錄Ⅲ)。
(4)花崗岩類與沉積岩、變質岩之間以及不同花崗岩侵入體之間的接觸面產狀,花崗岩體內及沉積岩、變質岩、圍岩中的葉理、線理及其產狀,應盡可能多表示。數量過多、密度太大時,可有選擇地表示。
(5)圖切剖面應盡量選擇在穿過超單元數最多、單元完整,且接觸關系明顯的地段。
(6)在綜合柱狀圖或圖例中,花崗岩類應盡量以柱狀形式表示,以便醒目的突出各超單元、單元的花崗岩的先後形成關系以及花崗岩類與沉積岩地層的上下關系。
(7)盡量利用地質圖周側的有效空間,插附調查區花崗岩類的一些具有規律性或典型的圖表,以補充地質圖本身的不足。
(8)花崗岩類區單元、超單元地質代號表示方法。
單元 是花崗岩類區最基本的填圖單位,按照國際地層指南(1976)應屬廣義地層學范疇。從岩漿演化的持續時間上,一個單元大約為3~5Ma,一個超單元大約為10~15Ma或15~20Ma,它們分別相當於岩石地層單位的組與群,年代地層單位的階與統。因此,其表示方法基本上要與岩石地層單位相符合。
表示方法:地理專有名稱加術語構成。如:春坑單元T3C,T3為時代,C為「春」的漢語拼音的第一個字母(大寫正體字);若相同時代兩個單元第一個字母相同時,則晚單元加第二個漢字的漢語拼音第一字母用小寫斜體表示。如石教坪單元J3Sj,相當於階。因此,其時代應盡量表示到世。
超單元 是在岩石學和演化序列的特徵上具有相同或相似性,在時間上相近的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元名稱,其在圖上表示不用專門代號,而只在圖例中給予表明。
侵入體 是花崗岩類區填圖的地質實體,凡能劃歸為某一單元時,其表示方法按單元表示;不能劃歸為某一個單元的獨立侵入體,其表示方法為地理專有名稱加岩性,如長坪二長岩為Chξ;小岩牆及岩脈只表示岩性,如花崗斑岩為γπ(附錄Ⅰ表Ⅰ-4-2)。
⑥ 求一下成果小姐姐的這張圖片原畫 有更多可愛的更好
沒找到原畫,你自己再找找吧,不過網路里的也挺可愛
⑦ 編制的成果圖件
( 一) 基礎地抄質圖件
1) 全國襲 1∶100 萬第四紀遙感地質圖。
2) 全國 1∶100 萬遙感地貌類型圖。
( 二) 專題因子分布與動態變遷圖件
1) 全國 1∶100 萬現代冰川雪線分布與動態變遷圖。
2) 全國 1∶100 萬海岸線分布與動態變遷圖。
3) 全國 1∶100 萬土地荒漠化分布與動態變遷系列圖。
4) 全國 1∶100 萬石漠化分布與動態變遷系列圖。
5) 全國 1∶100 萬濕地分布與動態變遷系列圖。
6) 全國 1∶100 萬黑土分布與動態變遷系列圖。
7) 全國 1∶100 萬城市擴展分布與動態變遷圖。
( 三) 綜合研究成果圖件
1) 全國 1∶100 萬生態地質環境背景圖。
2) 全國 1∶100 萬生態地質環境演變規律圖。
a. 全國 1∶100 萬現代冰川演化規律圖。
b. 全國 1∶100 萬荒漠化演化規律圖。
c. 全國 1∶100 萬濕地演化規律圖。
3) 全國 1∶100 萬生態地質環境發展趨勢預測圖。
4) 全國 1∶100 萬生態地質環境分區圖。
5) 全國 1∶100 萬生態地質環境治理建議圖。
⑧ 一張圖的主要成果
據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主任韓海青介紹,信息化成果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各級國土資源管理主要行政審批業務實現網上運行和網路化遠程數據交換。建立了嚴格的審批制度,構建了規范化、格式化審批流程。國土資源部行政辦公和35項行政審批業務實現網上並軌運行 。政務大廳實行「一站式」服務和首問負責制,審批過程全透明。
二是建立了國土資源「一張圖」資料庫基本框架,數據積累不斷豐富。2009年以來,建立了以遙感影像為本底的國土資源「一張圖」基本框架,形成統一標准和匯交管理的數據機制,為整合和沉澱各類國土資源數據提供了基礎平台,形成覆蓋全面、內容豐富,反映資源狀況的「電子沙盤」。
三是初步構建了國土資源綜合監管平台,業務覆蓋范圍不斷擴大。以「一張圖」為基礎,實時在線獲取管理各個環節的信息,強化綜合分析,實現國土資源全覆蓋、全流程的動態監測與監管。實時掌握全國土地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狀況,對全國每一塊土地的「批、供、用、補、查」和每一個礦業權的審批、勘查、開采等進行實時全程監管,實行「一張圖管地、管礦」。
四是門戶網站已成為各級國土資源政務公開的主要渠道,積極探索信息服務集群化。國土資源部門戶網站平均日點擊率480萬,最高峰達到1000萬。截止2012年,全國所有省級、97%的市級,以及70%的縣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不同程度實現政務信息網上公開,網站發揮了主渠道的作用。(夏 珺)
⑨ 國家級成果圖
附圖 1-1 海南省農用地分等國家級自然質量等別圖
附圖 1-2 海南省農用地分等國家級利用等別圖
附圖 1-3 海南省農用地分等國家級經濟等別圖
⑩ 求這張成果狗哥的圖完整原圖,謝謝
頭像原圖如下:
網頁:右鍵單擊圖片,選擇「在新標簽頁中打開」可以查看大圖
成果圖片壁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