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大學獲教學成果獎

大學獲教學成果獎

發布時間:2020-12-21 10:55:00

『壹』 潘懋元的主要成就

潘懋元教授的學術成就得到國內外同行專家的公認,多項成果獲獎,個人也獲得多項榮譽。主要有:第一部《高等教育學》於1987年獲中國人民大學吳玉章基金教育學優秀獎,於1988年獲國家教委第一屆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於1989年獲全國首屆優秀教育理論著作優秀獎;《高等教育學講座》於1989年獲全國教育科學優秀專著一等獎;《馬克思主義的教育理論家楊賢江》於1987年獲中國楊賢江基金會榮譽獎;《市場經濟沖擊與高等教育抉擇》於1993年獲中國高教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福建省高教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高等教育》於1995年獲國家教委人文社科一等獎;《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文化選擇與創造》於1998年獲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現代高等教育思想的演變——從20世紀到21世紀》於2009年獲福建省第八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榮譽獎等。
由於貢獻卓著,1982-1985潘懋元教授成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特邀成員;1985-1996擔任國務院學科評議組召集人;1991年潘懋元教授被評為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並獲得國務院特別津貼待遇;1999年,英國Hull大學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該校校長迪爾克思(Dilks)教授稱他是一位「對中國教育作出了重大貢獻的學者」,英國副首相普雷斯科特(Presctor)還專門發來了賀信;2000年,中國教育部在慶祝潘懋元教授從教65周年暨80華誕時,特地發來賀信,對他的工作成就給予高度評價,賀信中說:「潘懋元教授作為一名著名的教育理論家,教育理論研究碩果累累,為創建中國高等教育學學科,豐富和發展中國高等教育理論體系做出了重要貢獻;作為一位傑出的教師,培養了大批高層次教育學人才,桃李滿天下,為建設中國高等教育理論骨幹教師隊伍和研究隊伍做出了重要貢獻;作為一位優秀的教育活動家,對中國若乾重要教育改革決策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為中國高等教育宏觀決策科學化做出了重要貢獻。」這正是對他客觀、准確的評價。1996年,《學習-研究-教學實踐三結合的研究生課程教學方法》獲福建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其堅持數十年的高等教育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的成就《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人才培養與教學改革研究》於2001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學術沙龍:情理交融中的人才培養實踐》於2009年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978年以來,潘懋元教授在校內外擔任許多職務,被全國幾十所大學和高教研究機構聘為名譽教授、兼職教授或研究員。他經常外出講學,足跡遍布中國的東西南北,從高等教育實踐中敏銳地發現問題,進行研究。還先後到過日本、菲律賓、泰國、英國、新加坡、尼泊爾、科威特、美國、俄羅斯、荷蘭、立陶宛等多個國家以及港澳台地區,將中國的高等教育成果向境外推廣,促進高等教育的學術交流。2000年春夏之交,已年屆80高齡的潘懋元教授,還東渡扶桑,應邀赴日本廣島大學大學教育研究中心兼任客座研究員,在該中心做研究工作,並為研究生開「高等教育學專題」課程。上個世紀90年代,加拿大教育家許美德就曾在《Portraits of Influential Chinese Ecation》一書中,刊載了對潘懋元教授的訪談錄。新世紀之初,挪威學者阿里·謝沃(ArildTjeldvoll)先生的著作《潘懋元——一位中國高等教育學的創始人》(Pan Maoyun:A Founding Father of Chinese High Ecation Research)全面記述了潘懋元教授的非常成就,並分別以中、英兩種文字出版,將潘懋元教授以及他對中國高等教育研究的貢獻向世界進行推廣。

『貳』 中國礦業大學教學成果獎獎金多少錢

6000-10000 元

『叄』 武漢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的主要教學成果獎

航海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內等獎 (2001)
原武漢交容通科技大學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與實踐
湖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1) 湖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1)
● 基於評估、認證和督導一體化的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研究與實踐
湖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4)
● 船舶輪機設備及管理素材庫
湖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4)
● 油氣儲運工程專業建設方案研究
湖北省教學成果三等獎 (2004) ● 《船舶機械修理工藝學》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 《柴油機製造工藝學》 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 (2000)
工程機械內燃機 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00)
簡明內燃機維修手冊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1)
交通運輸機械針對性維修策略與應用 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 (2001)
船舶動力裝置原理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
船舶輔助機械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
船舶油處理裝置 武漢理工大學出版 (2003)

『肆』 關於印發《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學成果獎獎勵辦法》的通知

(中地大京發〔2012〕106號)

各單位、各部門:

現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學成果獎獎勵辦法》印發給你們,請認真學習並遵照執行。

附件: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學成果獎獎勵辦法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2年12月10日

附件: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學成果獎獎勵辦法

為了表彰取得優秀教學成果的集體和個人,調動學校廣大教育工作者從事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管理水平,進一步推進學校的改革與發展,根據國務院頒發的《教學成果獎勵條例》和《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評審獎勵辦法》,結合學校實際,制定本辦法。

一、獎勵范圍

我校獲得校級教學成果獎、北京市教學成果獎和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集體和個人,其中屬於和外校合作完成的教學成果,我校必須為第一完成單位。

二、獎勵標准

1.校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獎勵2萬元,二等獎獎勵1.5萬元,三等獎獎勵1萬元;並頒發「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優秀教學成果獎」證書

2.北京市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獎勵20萬元,一等獎獎勵10萬元,二等獎獎勵5萬元。

3.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獎勵50萬元,一等獎獎勵30萬元,二等獎獎勵20萬元。

三、其他說明

1.市級以上的獲獎者按最高獎金發放。

2.教學成果獎獎金歸獲獎者所有。

3.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試行,由教務處負責解釋。

『伍』 誰能獲國家教學成果獎

入圍的數學類項目

1數學專業本科生課程體系建設,北京大學王長平(數學學院副院長、傑青、長江)、張繼平(數學學院院長、傑青、長江)

2概率統計課程體系的發展變革,北京大學何書元(數學與統計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統計學教學指導分委會主任)、耿直(統計所所長,傑青)

3 工科基礎數學課程引入建模思想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北京交通大學李琦、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李尚志

4數學建模思想融入基礎課教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李尚志(理學院院長,名師,數學與統計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數學基礎課教學指導分委會副主任)、鄭志明(副校長,數學與統計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數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會副主任)

5構建科學教育公共課新模式,推進文化素質教育「科學與人文雙翼齊飛」, 南開大學顧沛(名師,數學與統計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數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會副主任)、張偉剛(教務處副處長)

6全面提升大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機制研究與實踐,天津大學熊洪允,天津理工大學於義良

7泛函分析課程改革和建設的研究與實踐,內蒙古大學孫炯(數學基礎課教學指導分委會委員)、劉德

8改革大學數學課程內容與體系,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東北大學宋叔尼、孫艷蕊

9高等數學課程建設和改革的研究與實踐,遼寧工業大學佟紹成、王濤

10省精品課程線性代數教學資源建設、遼寧科技大學李大衛、劉洪

11大學數學課程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沈陽農業大學惠淑榮、張闞

12建設實踐類數學課程群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東北電力大學張傑、周碩

13科學組織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探索創新人才培養與數學教學改革新模式,復旦大學李大潛(院士,數學與統計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葉其孝

14金融數學課程體系、教材建設及人才培養,同濟大學姜禮尚、徐承龍

15經濟數學教學成果與教材建設,南京財經大學張從軍、時洪波

16數學集中實踐性教學及課外數學創新活動對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作用,南京郵電大學孔告化、邱中華

17依託質量工程建設提高工科大學生數學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合肥工業大學朱士信(數學系主任,名師)、唐爍(數學系副主任)

18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南昌大學朱傳喜(理學院院長,名師,數學基礎課教學指導分委會委員)、徐義紅

19公共數學課程建設的研究與實踐,華東交通大學劉二根、徐保根

20金融數學高級人才培養體系的創建與實踐,山東大學彭實戈(院士),陳增敬

21《數學物理方法》多元化雙主型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魯東大學李清山、徐秀瑋

22發揮學科建設優勢 優化數學專業培養模式,曲阜師范大學劉立山、尹傳存

23高職高專工科數學教學改革與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王秀梅、秦體恆

24隨機分析及其應用在培養高層次科技人才中的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華中科技大學黃志遠(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隨機研究中心主任)、萬建平

25經濟數學課程體系革新與立體化教材建設,武漢理工大學吳傳生(數學基礎課教學指導分委會委員)、王衛華

26大學數學立體化教育資源與集成系統的研究和實踐,華南理工大學郝志峰(數學基礎課教學指導分委會委員)、廖芹

27數學建模方法與高等數學課程融合的探索與實踐,海南大學李志林、歐宜貴

28西部高校數學教師創新能力的培養,四川大學劉應明(數學與統計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王寶富

29依託學科優勢,立足特色創新,工科院校數學與應用數學特色專業建設與實踐,成都理工大郭科、周仲禮

30圍繞統計學省級重點專業建設,探索統計人才培養新模式,雲南財經大學石磊、王力賓

31培養大學生數學應用能力和創新素質的綜合改革與實踐,重慶大學楊虎、劉瓊蓀

32構建西部教學團隊,深化數學教育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積極服務基礎教育,西南大學宋乃慶、陝西師范大學朱德全

33《高等代數》教學改革與實踐(教材),西北師范大學劉仲奎、楊永保

34加強《數值分析》課程建設及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新疆大學阿布都熱西提、帕力旦

35少數民族高等數學課程知識體系的改革研究與實踐,塔里木大學周保平、吐爾洪江

36《數值分析》系列課程建設的研究與實踐,河北理工大學劉春鳳、何亞麗

37優化隨機數學系列課程內容體系,培養多層次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西北工業大學田錚、肖華勇

38創新大學數學教育,全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劉三陽(理學院院長兼數學系主任,名師,跨世紀人才,數學基礎課教學指導分委會委員,全國人大代表)、王金金(理學院黨委書記)

39依託數學建模創新實踐基地,構建特色鮮明的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踐平台,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吳孟達、吳翊

『陸』 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的所授榮譽

全院教師的孜孜努力,不斷結出教學研究的累累碩果。早在 90年我院民事訴訟法學的教學成果就先後獲兩次全國二等獎,2002年刑事訴訟法學學科教材教學法又榮獲全國教學成果二等獎;2004年刑事訴訟法被評為全國精品課程;刑法學科研究生互動式教學法2002年獲重慶市一等獎;刑法學科研究生互動式教學法2002年獲重慶市一等獎。2001年,刑事訴訟法成為重慶市重點課程,2002年刑法學成為重慶市重點課程,2003年民事訴訟法學成為重慶市第一批精品課程,2004年刑法、刑事訴訟法成為重慶市精品課程。刑法學、刑事訴訟法是全校唯一且多次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關,所屬學科均榮獲省部級一等以上教學成果獎,所屬主幹課程均為全國或省部級精品課程、重點課程的學院。
全院教師傾心付出,培養出了一大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具有責任意識和獨立人格的現代法律人才。到目前為止,我校所有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的作者,三分之二的第一屆重慶市優秀碩士論文的作者,均為我院培養的研究生。 本著「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法學院學生工作辦公室、分團委通過學習提高,不斷以新的精神面貌提高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把更多的對學生人文關懷,對社會文化的關注,融入到學生活動中來。全校師生確立了「務實、高效、創新」的威信和形象,學生工作取得了輝煌的成就。99級趙凡同學獲第八屆全國推新人大賽「全興杯」重慶賽區「影視表演,廣告模特」雙十佳稱號,00級景軼、萬春燕同學代表我校參加第八屆全國名校辯論賽獲冠軍,景軼同學獲「優秀辯手」稱號;2001年獲得愛心家教服務隊「愛心家教」先進單位稱號,第二屆西南政大學「天倫杯」辯論賽冠軍,01級賴映嫻同學《我們堅信,這里生生不息》獲2002年度重慶市高校校報好新聞二等獎,在重慶市第五屆大學生游泳比賽中01級劉麗同學獲女子甲組50米蝶泳第一名、01級何彬毓同學獲男子50米自由泳第一名,2003年法學院分團委獲共青團重慶市委授予「五四紅旗團委」稱號,01級漆艷同學獲2003年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特等獎。
過去的輝煌,今天已成為鞭策的動力。有學校的統一領導,有全院師生銳意進取,法學院明天的前程必將更加燦爛,無限光明。
法 學 院
二00四年元月十二日

『柒』 陝西師范大學網路教育學院的教學成果

長期以來,學校以教學質量為生命線,堅持以「三級三類」教學評估為主體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狠抓教學管理 和改革,取得顯著成效, 2000 年以來共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5 項,省級教學成果獎 27 項,有 6 部教材入選「國家面向 21 世紀課程教材」,獲省部級以上優秀教材獎 6 項, 2 部教材入選教育部推薦使用的研究生教學用書, 6 門課程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 23 門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 12 個專業被評為省級名牌專業。學校 1999 年被中央文明委首批授予「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榮譽稱號,校團委 2004 年被團中央授予「紅旗團委」光榮稱號,學校連續十五 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授予「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集體」。學校畢業生因其專業基礎扎實、知識面寬、綜合素質高、踏實敬業而深受用人單位歡迎,連續多年一次性就業率在 90% 以上,位居全國師范院校前列。學校積極實施科研強校戰略,科研實力逐年提升,尤其是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具有顯著優勢。。「十一五」期間,人文社會科學共承擔省部級及其以上科研項目 472 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類項目 81 項,教育部項目 106 項;有 118 項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出版學術著作 432 部,教材 160 部,發表學術論文 4793 篇。
自然科學「十一五」期間共承擔省部級及其以上科研項目 442 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160 項; 863 計劃項目 4 項, 973 前期專項項目 2 項;出版學術著作 105 部,發表學術論文 6454 篇;有 23 項科技成果獲得陝西省科學技術獎, 116 項科技成果被授予專利權,其中發明專利 112 項,實用新型專利 4 項。

『捌』 華中科技大學光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教學成果獎集體與個人獲學校表彰獎勵

☆光電學院獲學校2008~2009學年度本科生考試管理先進單位(二等獎)
☆劉德明教授獲版學校第四屆校級教學名權師獎
☆秦應雄同志獲校2008年度優秀青年教工
☆程祖海獲「伯樂獎」
☆張新亮獲「三育人獎」
☆王 婧獲「三育人積極分子」
☆楊光同志獲華中科技大學首屆 「學術新人獎」
☆曹丹華、劉小英分別獲校2009年本科教學主講教授、主講教師
☆李經平、瞿生振兩位同志獲考試管理先進個人
☆光電學院獲學校2009屆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優良院
☆光學與光纖通信實習隊獲校2009年本科生生產(專業)實習優良實習隊,指導教師為胡必春、劉陳、聶明局、劉?海
☆楊坤濤、劉德明、劉勁松、王英、曹丹華完成的「基於學科建設成果轉化為優質教學資源的高素質光電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項目獲2009年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劉德明、魯平、胡必春、聶明局、劉海完成的「光電類專業校企合作生產實習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項目獲2009年省級教學成果三等獎
☆ 李經平同志獲學校2009年度本科優秀教務管理人員
☆ 李經平同志獲二OO九年度學校學生注冊管理先進工作者

『玖』 長春理工大學怎麼樣

長春理工大學(原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是一所以光電技術為特色,光、機、電、算、材相結合為優勢,工、理、文、經、管、法協調發展的吉林省省屬重點大學。
學校1958年由中國科學院創辦,著名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大珩教授為主要創始人、第一任院長,現任名譽校長。學校先後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國防科委、五機部、機械委、機電部、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1999年,被劃轉為以吉林省管理為主,並與國防科工委共建;2002年,更名為長春理工大學;2004年,被確定為吉林省重點大學。現為吉林省、工業和信息化部、長春市共建院校。
學校位於吉林省長春市,現擁有4個校區,佔地面積76.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8.34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12.7億元;擁有中外文圖書271.69萬冊,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9億元。
學校現有本專研在校生2101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90人,碩士研究生3462人,本科生16169人,專科生968人,留學生127人;教職工1984人,其中專任教師1207人,雙聘院士4人,博士生導師75人,教授(研究員)142人,副教授(副研究員,高級工程師等)505人,有37人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建有2個國防科技創新團隊,3個吉林省優秀教學團隊。
學校擁有21個教學機構,設有1個國家級(高功率半導體激光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1個(空地激光通信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1個(光電測控與光信息傳輸技術)教育部直屬重點實驗室、4個吉林省重點實驗室(空間光電技術重點實驗室、光電功能材料實驗室、精密與特種加工實驗室、光電檢測裝備工程實驗室)、5個省部級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光電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光電測控儀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吉林省激光加工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空間光電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半導體激光技術工程研究中心)、1個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中德激光加工技術培訓中心),2個省部級研究中心(中國兵器試驗場光測儀器檢定站、中國兵器裝備研究院光電中心)、4個省市級科技創新中心(吉林省光機電一體化研究與設計科技創新中心、吉林省網路資料庫應用軟體科技創新中心、長春市數字化製造科技創新中心、長春市激光加工科技創新中心),還設有為教學、科研服務的圖書館、檔案館、校園網路信息中心、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等。
學校是國家首批批準的學士、碩士授權單位,第6批博士授權單位。現有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光學工程、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11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1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5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有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光學工程、物理學、機械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1個國家重點學科(光學工程),3個國防特色學科(光學工程、物理電子學、光學),12個吉林省重點學科。有11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和10個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授權學科,並具有碩士研究生單獨招生考試權和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推薦權。設有本科專業49個,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5個(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光電子技術科學、測控技術與儀器、光電信息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吉林省特色專業建設點8個(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光電子技術科學、測控技術與儀器、光電信息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國防科工委重點建設專業1個(信息對抗技術),覆蓋工、理、文、經、管、法6大學科門類。
學校堅持以培養創新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對理工科學生,實行創新精神較強和工程應用能力較強的培養模式;對文科學生,實行創新精神較強和社會應用能力較強的培養模式,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高。設有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王大珩科學技術學院、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吉林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及2個吉林省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還設有國家級(聯合)和吉林省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學校先後獲47項吉林省優秀教學成果獎,建有國家級精品課3門,國家雙語示範課1門,吉林省精品課16門,吉林省優秀課程47門。近五年在全國大學生單科競賽中獲國家級獎勵200餘項,本科生考取研究生比例逐年遞增,部分專業考研率達到40%。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
學校面向全國31個省市區招生,其中已有26個省市區將學校納入第一批次招生,生源質量穩步提高。建校以來為國家培養了5萬多名高素質人才,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近年來本科生和研究生一次就業率一直名列吉林省省屬高校前茅,2000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以光電技術為主,光機電一體化是學校科研工作的鮮明特色和優勢。學校在激光技術、光電儀器、檢測技術、先進製造技術、光電醫療儀器、先進材料技術、現代光學、CAD及應用電子技術等方面科研實力雄厚,在法學、漢語言文學等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領域屢獲佳績。近年來,學校先後承擔國家、部委和省級科研項目近900項,其中包括「863」、「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一批高水平項目,180多項科研成果獲國家、省部級獎勵,2008年科研經費接近1.4億元。
學校產業工作發展迅速,長春理工大學科技園不斷壯大,2007年正式掛牌並被批准為省級科技園,推動了以其為龍頭的吉林省大學科技園建設。科技成果轉化成效顯著,研製開發的激光治療儀導光臂、YAG激光美容機、二維及三維醫用內窺鏡、機械密封技術及設備、光電檢測系列產品、半導體激光器等高科技產品,均處於國內領先水平,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學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擴大。先後派出300多名教師前往美國、英國、日本、德國、俄羅斯等20多個國家攻讀學位、進修學習或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可承擔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培養項目,並設有吉林省對外漢語教學培訓中心,目前有14個國家的留學生在我校進行學歷學習或語言進修。學校同俄羅斯聖彼得堡技術大學、伏爾加格勒國立科技大學、布里亞特國立大學、韓國東新大學、日本東海大學、美國史蒂文斯工程學院、挪威布德大學等20多個國家的90多所大學或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在俄羅斯建有1所孔子學院。
學校的發展目標是:建成一所以工為主、理工結合、文理交融、軍民兼顧,光電技術特色鮮明,重點學科優勢突出,工、理、文、經、管、法協調發展的多科性、開放式、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實現「省內領先、國內先進、國際知名」的奮斗目標。

『拾』 學院升大學是不是必須要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學院升大學不必要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但必須滿足一下條件。內
學院升大學條件:容
教育部在《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定》中對學校的辦學規模、學科設置、校名變更等多個方面進行了細致的規定。

根據教育部的規定,稱為學院的本科高校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應在5000人以上,8000人以上且在校研究生數不低於全日制在校生總數5%的本科高校才可稱為大學。

在人文學科(哲學、文學、歷史學)、社會學科(經濟學、法學、教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學科門類中,稱為學院的應擁有1個以上學科門類作為主要學科,稱為大學的應擁有3個以上學科門類作為主要學科。

稱為大學的專任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位的人員比例一般應達到5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專任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比例一般應達到20%以上;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任教師數一般應不低於400人,其中具有正教授職務的專任教師一般應不低於100人。

閱讀全文

與大學獲教學成果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武漢疫情投訴 瀏覽:149
知識產權合作開發協議doc 瀏覽:932
廣州加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5
企業知識產權部門管理辦法 瀏覽:455
消費315投訴 瀏覽:981
馬鞍山鋼城醫院 瀏覽:793
馮超知識產權 瀏覽:384
介紹小發明英語作文 瀏覽:442
版權使用權協議 瀏覽:1000
2018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表 瀏覽:884
馬鞍山候車亭 瀏覽:329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領導小組 瀏覽:709
張江管委會知識產權合作協議 瀏覽:635
關於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相關項目督導的函 瀏覽:941
閨蜜證書高清 瀏覽:11
轉讓房轉讓合同協議 瀏覽:32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交賬會議紀要 瀏覽:877
雲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查詢 瀏覽:313
新知識的搖籃創造力 瀏覽:187
股轉轉讓協議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