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一本被譽為「思考致富的巔峰之作,人生勵志的豐碩成果」的暢銷書,名叫《只要敢想你就行》。請用所學的
這一命題強調敢想、強調發揮主觀能動性,有一定的合理性。在既定的條件下,發揮主觀能動性有助於克服困難、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這往往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但要取得成功需要許多條件,如果只是敢想,並不具備相應條件,也不會取得成功。發揮主觀能動性要與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按規律辦事,如果違背規律,只憑主觀願望蠻干,不僅不能成功,還會招致更大的失敗。對這一命題要結合條件作具體分析,防止陷入誇大或否定主觀能動性的誤區。 |
『貳』 個人出書成果:徐宗元先生著作《小爾雅義疏》出版
據了解,這次印發《小爾雅義疏》及以後陸續印出的其它幾種,都不算是正式出版,准確地說是一次對原手稿的搶救性復制。這些書稿在那個動盪的年代,也和它的主人一樣,歷經磨難;改革開放之後,為使先生遺著出版,先生的夫人景雙玉及眾朋友紛紛出手相助,無奈時機尚不成熟,未能刊印,但手稿已經相當殘破,再也經不起周折了。近幾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出書成為可能,先生的親屬經了解調研,決定最後一次拿出《小爾雅義書》、《韓詩外傳校記》、《尹文子校釋》、《尊六室雜文》、 《逸周書正義》原稿,委託時代文化出版機構出版,每種出十套。這次出版原則:完全忠於原稿,原汁原味,不作任何修改。今後如正式出版,不再動用原稿,以這次的復制稿為藍本出版。徐先生的這些書稿有的已經清稿成書,有的尚未清稿,甚至部分章節還是長篇(如《逸周書正義》),這次原樣印出來,希望後來有志於此者繼續完成,也不枉老先生辛苦一生。
參與這次出版工作的有:
徐宗元先生之 妹 徐淑媛 婿 王文勛
長女 徐庭雲 婿 張廣達
長子 徐庭棟 媳 李幗華
次子 徐庭林 媳 侯延友
次女 徐更生 婿 徐寬恩
另外,先生的一些親屬力挺此事,決心大力支持,如先生的外甥劉效武、張馳,外孫張謙等。
『叄』 王學軍的成果專著
王學軍同志長期從事醫療、科研工作,臨床上有較強的中醫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在中醫治療皮膚病、中葯研發等方面有獨到之處,特別是在治療頑症銀屑病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他根據牛皮癬是由於風濕毒邪客於腠里,外邪蘊積肌膚與氣血相搏,氣血運行不暢,寒閉熱伏,陽氣不得升發外達,蘊久化熱,熱壅於血絡發為紅斑的發病機理,由於內外合邪,腠里氣血凝滯,脈絡受阻,血行不暢,蘊久化熱,出現血熱、血虛、血燥、血瘀等的病理表現,在汲取古今名醫的學術精華基礎上,王學軍結合臨床提出了牛皮癬的主要病機為「風濕熱毒、氣血瘀滯」,從而確立了「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滋陰涼血、活血化瘀」的治療大法。並依此大法在眾多古今方劑中,篩選使用頻率最高的中葯,並根據治療大法精心配伍,研發了新制劑「祛屑靈膠囊」,以及具有軟堅散結、潤膚脫屑、殺蟲止癢功效的「消屑靈軟膏」,廣泛應用於臨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他主持完成的《消屑靈軟膏治療銀屑病的臨床療效評價及作用機理》,證明消屑靈軟膏具有抗炎、抗過敏、解熱、鎮痛的作用,對銀屑病病例模型具有良好的抑製作用。他參加完成的抗肺炎支原體項目《芩百清肺濃縮丸治療肺炎支原體的實驗及作用機理研究》在中葯抗支原體的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達到國內外領先水平。他以「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滋陰涼血、氣血淤滯」為治療大法研製出的銀屑靈A號(膠囊、軟膏)內服外用治療銀屑病,取得滿意的療效,此科研成果被列入黑龍江省中醫葯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其中《消屑靈軟膏治療銀屑病的臨床療效評價及作用機理》等3項課題獲省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祛屑靈A號(膠囊、軟膏)內服外用結合治療尋常性銀屑病的臨床與實驗研究》獲省中醫葯科技進步二等獎,現承擔《面部接觸性皮炎的中醫治療方案臨床研究》等省部級在研攻關課題3項。在國家及省級書刊雜志上發表《祛屑靈治療銀屑病的臨床觀察》、《中醫醫院的信息化建設及管理》等論文20餘篇,主持編撰《衛生事業管理》等著作3部。
『肆』 科學技術成果鑒定書在網上能查到嗎
科學技術成果鑒定書
我在網上 科技委員會的網站查找了
沒有找到
盡力了
沒幫上忙
不好意思哦
『伍』 想買有關有關目前世界最前沿科技成果的書,有知道書目的請推薦下!
你可以去關注下 摘要
『陸』 主要成果及本書編著情況
本書是「河南省重點城市淺層地熱能評價與開發利用研究」成果的總結,又補充了鶴壁、濟源、三門峽、商丘、平頂山、駐馬店、信陽7個城市及地埋管熱泵系統應用適宜性評價與區劃研究內容,使得成果的應用性更加規范和全面。
本書共分10章。第一章緒言介紹了國內外熱泵技術尤其是地源熱泵技術和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方面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河南省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研究的目標任務、研究內容和方法;本項目的研究進展及取得的成果等。第二章概述了河南省18個省轄市城市淺層地熱能形成的區域地質背景,包括自然地理特徵、區域地層與地質構造、區域水文地質特徵及淺層地下水資源;第三章闡述了城市淺層地熱能特徵,包括淺層地熱能概念模型的建立,淺層地溫場特徵,淺層地熱能埋藏、分布與循環特徵,淺層地熱能生產能力和淺層地熱流體化學特徵;第四章闡述了淺層地熱能試驗研究的主要方法和結果,包括水土的室內試驗,現場抽、回灌試驗、鑽探方法試驗等。第五章從地下水滲流和熱運移基礎理論入手,對對井抽、灌模式下地下水溫度場的變化進行模擬研究,著重探討了含水層水文地質條件、生產井結構與布局、地下水抽、灌量以及不同抽、灌模式等因素對地下水溫度場的影響。並結合實際工程進行了模擬研究;第六章重點研究了地下水源熱泵系統應用適宜性評價與區劃和地埋管熱泵系統應用適宜性評價與區劃評價,在此基礎上對河南省18個省轄市淺層地熱能適宜性進行綜合評價與區劃。第七章系統計算和評價了城市淺層地熱能資源,包括儲存量和可采資源量;第八章對典型工程進行了簡要介紹;第九章對河南省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進行了展望;第十章為結語。本書的具體分工如下:第一章由趙雲章、趙靜編寫;第二章由閆震鵬編寫;第三章、第四章由劉新號編寫;第五章由崔亞莉、邵景力、趙靜編寫;第六章由焦紅軍、崔亞莉、趙靜編寫;第七章、第八章由田良河編寫;第九章由閆震鵬編寫;第十章由趙雲章編寫;最後由趙雲章、閆震鵬定稿。
河南省國土廳科技處對本項目研究給予了大力支持;在項目研究過程中,得到了河南省國土資源廳調研員魏丹斌、河南省地質礦產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王建平等專家的熱情幫助和指導;中國工程勘察大師、國務院參事王秉忱研究員、河南省國土資源廳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張克偉、高級工程師梁世雲及國土資源部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王貴玲研究員等對成果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和建議,在此一並致以衷心感謝。
我國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時間較短,大家都在不斷地探索。本項目研究過程中,《淺層地熱能勘查評價規范》(DZ/T0225-2009)還未公布,給我們的研究帶來一定的難度。我們力求從淺層地熱能形成條件和開發利用角度,研究河南省城市淺層地熱能的地質條件和地源熱泵系統應用與發展的適宜性,只是拋磚引玉,將筆者的思路和初步研究成果推介給大家。但因所涉及的學科較多,且作者水平有限,誠請讀者提出寶貴意見,以推動河南省淺層地熱能勘查評價和開發利用工作不斷發展。
『柒』 讀書成果怎麼寫
讀書的樂趣
讀書,對我來說是一種享受,我想這種享受不是每個人都能體會的到。能享受到讀書的樂趣依我看來也需要緣分。緣深,似乎成了書獃子,愚不可及;緣淺,開卷無益,擲書而茫然。
我所說的讀書,主要是指無功利性的讀書。所謂功利讀書,一來讀書為升學;二來讀書為考試;三來讀書為交差。這幾種讀書目的是顯而易見的,我不以為這是真正意義上的讀書。為升學而讀書,這是無可奈何之事,如鄭板橋之謂敲門磚,門敲開了磚頭不妨扔掉。為考試而讀書,是上班族常常要應付的,譬如業務考試、職稱考試、學位考試等,大多數人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通過考試,而不在乎能學到什麼東西。為交差而讀書更常見,這種讀書常常是要求寫讀書心得,我則根本沒有認真地讀過指定的必讀書,到了交差的時候上網一陣狂搜,剪貼拼湊起似通非通的文章,交上去就算大吉。
我所說的讀書,沒有特定的指向,但憑自己的興趣,依乎性靈,擇己所好,有所會意,有所感受。今天寫這篇文章與朋友交流,以為我們論壇的書友較多,其中必有同好者,以書會友,以友輔心,人生樂在遇知音,相知心,能遇知音,上此生一大賞心樂事。
我所說的讀書,不僅僅局限於報紙媒體的書刊,看過有本雜志,名為《世界博覽》,其所謂讀書就是讀天地,讀歷史,讀自然,讀人文,似乎世間沒有一樣不可以當作書來讀;有支叫做《讀你》的歌,歌詞是「讀你千遍不厭倦」,卻是讀人。我不敢給讀書下定義,況且站的角度不同,觀念不同,所處的社會環境不同,分工不同,讀著影音、圖畫、文字……心裡感覺著一種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感受,那種感覺區別在於視角迥異。
為什麼讀書?這本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我希望與各位愛讀書人能作廣泛而深入的交流。在此我只談點自己的體會與大家共勉。
一、讀書是有樂趣的。這種樂趣是發自內心、無可替代的,五柳先生說:每有會意,欣然忘食,這種樂趣是吸引人的,不為外物所滯,而求於內心的樂趣。有時讀書的樂趣可以用放浪來形容,有些書讀過了以後,也許我們會手舞足蹈呢。
二、善讀書可以陶冶性情。腹有詩書氣自華,黃庭堅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我相信讀書能改變人的氣質,林語堂的解釋是讀書使人得到一種優雅和風味。善讀書,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而香卻在骨里。
三、讀書是為了安身立命,是為了不斷的精神追求。桃園雖好,不是久戀之地,唯有用思想建立起來的精神家園才是自己心靈的永久歸宿。現代競爭的社會人們越來越失去自我而成為空心人,我曾體驗到冰涼徹骨的虛無感,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正是這種虛無感的真實寫照。帶著這種強烈的困惑,我開始讀聖賢書,從他們那兒體會到了人生的智慧。我正在修建自己的精神後花園,這個花園的主題只有一個,那就是人,天地間最偉大的事業在於做一個人。
四、讀書可以不斷的啟蒙自己,更新自己。有一本書曾經講過這樣一個道理,即「久假不歸論」,與三人成虎的道理差不多。我們雖然處在信息時代,但我們卻經常被蒙蔽。這種蒙蔽有時來自於外界,我們因為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而不自覺的就相信了。但更多的是自己蒙蔽了自己,因為懶惰而不想突破,不更新思想就會受蒙蔽,而廣泛的閱讀顯然有助於擺脫受蒙蔽的狀態。
以上四點,第一點是總論,後三點可以歸之於美善真,陶冶性情是求美,精神追求是求善,啟蒙自己是求真。一言以蔽之,讀書就是在樂趣之中求真善美!
時光悠悠,歲月匆匆,好讀書,樂此不疲,不好讀書,亦無所謂。讀書只是我們所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古人說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真誠地希望各位朋友,不管你們是經常來還是偶然光臨此地,希望你們在這個應該有所作為的時代來都做出一點事業來,為我們的國家,為我們的民族,為人類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然而,成功並不是人生的目的,心中只有成功兩個字的人,心靈也許註定是殘缺不全的。因此還是盡可能多讀點兒書吧,洞察歷史,省察人生,然後有所作為。如果你不以追求成功為目的,也不以事業為人生為重心,你喜歡過一種優雅的生活,那請你選擇多讀書吧。
不論你的人生航向駛往何方,如果你有時間了,還請你拿起書本來吧,多與書接觸,多與書親近。我們只有一次人生,而讀書卻可以擴展我們的視野,體驗多種人生的可能,這才是最為廣闊的世界!
春花秋月、暮雨朝雲、泰山奇觀、南海椰林,東京灣的海浪,曼哈頓的夜景——這些都是世間的美麗。誰不願意去領略這些美麗、把握這些美麗呢?在眾多獲取美麗的方式中,最容易的是讀書。
讀書不受時間限制。喧囂的白晝可以讀書,寧靜的夜晚,更可以讀書,晨曦初照時也可以讀書,落日西垂時還可以讀書。讀書也不受空間的限制。明凈的教室、寬敞的圖書館固然可以讀書,樹蔭下、走廊上、山間小徑、大道通衢同樣可以讀書,車上、船上、枕上甚至廁上也可以讀書。只要我們
『捌』 卯曉嵐的獲獎成果及有關圖書
1972-1984年:編寫出版《食用蘑菇》專著
調查採集鑒定標本、繪圖、撰寫白蘑科、毒傘科、蠟傘科。
1984年獲中國科學院重大成果二等獎
1977-1979年:1977年由國家主席批准組成中國綜合登山科學考察隊,進行天山托木爾峰考察
天山托木爾峰綜合科學考察。考察內容含地質、地貌、大氣、生物等多方面
歷時兩年的綜合科學登山考察,首次獲得該峰資料,尤其真菌方面收獲很大。獲中國科學院重大成果二等獎。
1981-1987年:完成並出版《中國葯用真菌圖鑒》專著
主持(負責撰寫)人之一,承擔傘菌和腹菌編寫。
1987年獲中科院自然科學成果二等獎。記載中國葯用真菌272種
1983-1987年:青藏高原科學考察系列叢書《西藏真菌》系列專著
參加者,承擔了傘菌目中的毒傘科和白蘑科標本研究和編寫。
1987年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特等獎,國家級成果一等獎
1991-1993年:中科院微生物所與西藏高原生物所合作題目,完成出版《西藏大型經濟真菌》主著
主持撰寫,負責全部文字和繪圖攝影,首次系統記述西藏大型經濟真菌588種。
獲西藏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
獲中科院自然科學三等獎
獲』93北京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
獲』93圖書技術插圖二等獎
1995-2000年:匯總30多年考察研究,撰寫出版《中國大型真菌》
記述各類真菌1700多種,每種1~8幅彩色照片。記載了食、葯、毒、木腐、菌根等。
2000年獲中國菌物學會福州食用菌會議特別獎
2003年獲第十三屆中國圖書獎(為菌物界圖書首次獲此獎項)
1982-1997年:在西藏南迦巴瓦峰登山科考的基礎上編寫出版《神奇的雅魯藏布大峽谷》
從大量的地質地貌、生物及江的長度、落差等證實是世界第一大峽谷。真菌種類極為豐富。
本書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屬於國家重要獎項。作者是主要撰編者之一。
六、科學畫展覽及獲獎情況
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野外考察研究大型真菌標本,繪制彩圖的1500多幅,部分標本繪圖曾多次參加國內外科學畫展。
1981年由中國植物學會推薦,參加首屆北京中國植物科學畫展,被評為優秀作品。
1982年,部分畫送澳大利亞參加悉尼13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展覽。
1982年應美國植物學會邀請展出。
1990年被推薦參加第二屆中國植物科學畫展,評為優秀作品。
2003年在香港中文大學參展,並受到香港媒體好評。
2004年參加由七個國家級組織在中國科技館舉辦的科學畫等畫展上展出,獲最高榮譽獎。
2005年300多幅彩繪再次在中國科技館展出。同年,食用菌協會在江蘇南通舉辦的有關會議期間再次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