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烏拉圭回合的主要內容
1、主要內容
①貨物方面
烏拉圭回合有關貨物的談判可以分為兩個內容,一是關於關稅減讓的談判;二是關於規則的談判。
②服務方面
過去關稅與總協定只涉及貨物領域,服務不屬於關稅與總協定多邊體制的管轄范圍,因此,許多國家在服務領域採取了不少保護措施,明顯制約了國際服務的發展。為了推動服務的自由化,在烏拉圭回合談判中,發達國家提出將服務業市場准入問題作為談判的重點,經過8年的討價還價,最後簽署了《服務總協定》(英文縮寫GATS),並於世界組織成立的1995年1月1日正式生效。
③知識產權方面
烏拉圭回合知識產權談判組於1991年12月提出了《關於與相關的知識產權括對冒牌貨的協議》(英文縮寫TRIPs)。該協議經過討論修改後,在烏拉圭回合結束之際被各國接受而成為正式協議。該協議明確了知識產權國際法律保護的目標和動機;擴大了知識產權保護的范圍,加強了相關的保護措施;強化了對仿冒和盜版的防止和處罰;協議強調對反競爭行為和歪曲的控制;協議規定了對發展中國家提供特殊待遇的過渡期安排;最後協議還規定了與有關的知識產權機構的職責,以及相互之間合作的安排。知識產權協定是烏拉圭回合一攬子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所有世界組織成員都受其規則的約束。
④多邊貿易體制
突破原有的議題,根據國際貿易發展的需要,達成《建立世界貿易組織協定》,通過建立貿易組織,取代「1947年關貿總協定」,完善和加強了多邊貿易體制,為執行「烏拉圭回合」談判成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是「烏拉圭回合」取得的最突出的成果。
2、簡述
1986年9月在烏拉圭的埃斯特角城舉行了關貿總協定部長級會議,決定進行一場旨在全面改革多邊貿易體制的新一輪談判,故命名為「烏拉圭回合」談判。這是迄今為止最大的一次貿易談判,歷時7年半,於1994年4月在摩洛哥的馬拉喀什結束。談判幾乎涉及所有貿易,從牙刷到遊艇,從銀行到電信,從野生水稻基因到艾滋病治療。參加方從最初的103個,增至談判結束時的123個
2. 烏拉圭回合談判的介紹
1986年9月在烏拉圭的埃斯特角城舉行了關貿總協定部長級會議,決定進行一場旨在全面改革多邊貿易體制的新一輪談判,故命名為「烏拉圭回合談判」。這是迄今為止最大的一次貿易談判,歷時7年半,於1994年4月在摩洛哥的馬拉喀什結束。談判幾乎涉及所有貿易,從牙刷到遊艇,從銀行到電信,從野生水稻基因到艾滋病治療。參加方從最初的103個,增至談判結束時的125個。
3. 烏拉圭回合的成果
烏拉圭回合有關貨物的談判可以分為兩個內容,一是關於關稅減讓的談判;二是關於規則的談判。
1)在關稅減讓方面,發達成員對品的關稅減讓幅度達40%,即加權平均稅率從6.3%減為3.8%;發達成員承諾關稅減讓的稅目占其全部稅目的93%,佔全部額的84%,其中承諾減讓到零的關稅稅目的比例由烏拉圭回合前的21%增長到32%,涉及的額從20%增長為44%;15%以上的高峰稅率比例由23%下降為12%,涉及額為5%,主要為紡織品和鞋;從關稅約束水平方面分析,發達成員承諾關稅約束的稅目由78%上升為99%,涉及的額由94%增長為99%。
發展中成員的關稅減讓水平低於發達成員,加權平均稅率由15.3%減為12.3%。從約束關稅范圍上分析,發展中成員稅目約束比例由21%上升為71%,涉及的額由13%增長為61%。大部分發展中成員在烏拉圭回合後全面約束了關稅,如智利、墨西哥、阿根廷等、韓國、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約束關稅的比例在90%左右。
品關稅的實施期為從1995年1月1日起5年內完成。
無論發達成員還是發展中成員,均全面約束了農產品關稅,並承諾進一步減讓,農產品減讓從1995年1月1日開始,發達成員的實施期為6年,發展中成員的實施期為10年,但部分發展中成員也承諾6年的實施期。
對於發達成員,從減讓幅度上看,發達成員總體關稅的削減幅度在37%左右,發展中成員平均減讓幅度在24%左右。
2)在制定規則方面,烏拉圭回合達成的協議主要分為四組。第一組括《1994年關稅與總協定》(簡稱GATT1994),它是對原來的《關稅與總協定》(簡稱GATT1947)的修改版本,和如何諒解和減讓表的《1994年關稅與總協定馬拉喀什議定書》。第二組括兩項主要協議,主要目的是將農產品和紡織品與服裝納入到正常的規則管轄之下。第三組括《技術性》、《海關估價》、《裝運前檢疫》、《原產地規則》、《進口許可程序》、《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議》和《與有關的措施》等7項協議,第四組括《保障措施》、《反傾銷協議》、《補貼與反補貼》三項補救措施協議。 過去關稅與總協定只涉及貨物領域,服務不屬於關稅與總協定多邊體制的管轄范圍,因此,許多國家在服務領域採取了不少保護措施,明顯制約了國際服務的發展。為了推動服務的自由化,在烏拉圭回合談判中,發達國家提出將服務業市場准入問題作為談判的重點,經過8年的討價還價,最後簽署了《服務總協定》(英文縮寫GATS),並於世界組織成立的1995年1月1日正式生效。
《GATS》將服務業分為12個部門160個分部門。在12個部門中,有涉及律師、會計、審計、計算機硬體安裝和軟體服務的專業服務部門;與郵政、電信、電傳和郵件有關的服務;建築與工程服務;括批發在內的商業分銷服務;不同層次的教育服務;保護環境的服務;括保險與銀行業務的金融服務;以及醫療、旅遊、娛樂、文化和體育服務、服務及其他服務等。《GATS》將服務分為四種形式:一是服務的跨境交付和服務產品的跨境流動,如律師咨詢、電信服務等;二是境外消費,這主要涉及旅遊、教育和醫療;三是以商業存在(跨境設立商業或專業機構)形式提供服務,例如建商店、飯店、律師事務所、銀行和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提供的服務;四是自然人臨時流動提供的服務,括演出、講學和行醫等。
《GATS》的一般義務括最惠國待遇、透明度原則、逐步自由化承諾以及發展中國家的更多參與。與貨物不同的是,服務的最惠國待遇不但給予服務本身,而且要給予服務的提供者。至於市場准入和國民待遇原則在《GATS》中不是作為普遍義務,而是作為具體承諾,與各具體部門的開放相聯系,經過談判才承擔的義務。這種將一般性義務與具體承諾的義務區分開來的做法,是《GATS》一個十分重要特點。《GATS》還認識到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服務業發展的不平衡。因此,在發展中國家更多參與原則中體現了對發展中國家的特殊考慮:第一,發達國家對於發展中國家服務的發展要給予自由准入的優先權;第二,允許發展中國家對服務業的適當保護,使其服務業的開放享有一定的靈活性;第三,發展中國家開放服務時可以設置條件。烏拉圭回合在服務領域取得的成果,是自1948年關稅與總協定生效以來,多邊體制在單一部門取得的最重要進展。 知識產權是個人或單位基於智力創造性活動的成果所產生的權利。與貨物中的有形物質相比,知識產權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無形」資產,它括專利權、商標權、版權和商業秘密等。知識產權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地域性,即一個國家的法律給予知識產權的保護權在本國范圍內有效,在別的國家不產生效力。為了便於一個國家的自然人或法人的知識產權在國外也能夠取得法律保護,世界各國通過簽訂雙邊或多邊條約,逐步建立起國際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但是,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國際范圍的擴大和技術開發的突飛猛進,有關保護知識產權的國際協定已不適應新的需要,同時還由於知識產權與國際的發展關系日益密切,關稅與總協定便將與有關的知識產權納入烏拉圭回合多邊談判之中。
烏拉圭回合知識產權談判組於1991年12月提出了《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英文縮寫TRIPs)。該協議經過討論修改後,在烏拉圭回合結束之際被各國接受而成為正式協議。該協議明確了知識產權國際法律保護的目標和動機;擴大了知識產權保護的范圍,加強了相關的保護措施;強化了對仿冒和盜版的防止和處罰;協議強調對反競爭行為和歪曲的控制;協議規定了對發展中國家提供特殊待遇的過渡期安排;最後協議還規定了與有關的知識產權機構的職責,以及相互之間合作的安排。知識產權協定是烏拉圭回合一攬子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所有世界組織成員都受其規則的約束。 突破原有的議題,根據國際貿易發展的需要,達成《建立世界貿易組織協定》,通過建立貿易組織,取代「1947年關貿總協定」,完善和加強了多邊貿易體制,為執行「烏拉圭回合」談判成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是「烏拉圭回合」取得的最突出的成果。
4. GATT第8輪烏拉圭回合談判的最後成果
主要內容是非關稅措施的消除和服務貿易。
GATT從1948年1月1日至1994年12月31日,共計47年,其內間共舉行8輪貿易談判。前7輪談判的容主要內容是關稅減讓,第8輪談判的主要內容是非關稅措施的消除和服務貿易。
GATT的第8輪談判始於1986年9月,止於1994年4月,歷時近8年。由於GATT的第8輪談判是在烏拉圭的埃斯特角城開始的,故GATT的第8輪談判又稱「烏拉圭回合」。由於烏拉圭回合的談判涉及服務貿易,而GATT並不包含服務貿易方面的約定。因此,便自然而然的產生了旨在協調和管轄服務貿易的「世界貿易組織」(WTO)。WTO到目前為止共有成員144個,中國排行第143,台灣排行第144。另外還有37個觀察員(含俄羅斯),美國以俄羅斯支持其「反恐」及建立戰略導彈防禦系統為條件,同意其加入WTO,目前美國已承認俄羅斯是市場經濟國家。
5. 烏拉圭回合的成果有哪些
烏拉圭回合協議帶來的全球性福利收益究竟有多大?該回合的哪些方面具有數量上的最重要意義?發展中國家是如何受到該回合影響的?該回合是否會使一些國家或地區蒙受損失?如果會,原因何在?在統計誤差允許的范圍內,我們的研究(見專欄)發現,從總體上講,全世界都會因烏拉圭回合同意進行的改革而極大地受益:在短期內每年的受益額約為960億美元,長期內的受益額則為1710億美元。但短期收益集中於發達國家,尤其是日本、歐洲聯盟(EU)和美國。
這種情況反映的現實是,工業國,尤其是美國和EU,在烏拉圭回合中作出了最大的讓步。換句話說,這些國家正在修訂從它們喪失的福利這方面講代價極為高昂的政策,其中最顯著是扭曲性的農業政策和通過多種纖維協定(MFA)提出的紡織品和成衣進口配額保護政策。相反,根據烏拉圭回合協議,發展中國家減少農業扭曲的程度比較低(雖然在某些情況下減少生產補貼也是重要的),而且不限制MFA項下的進口。唯一普遍的例外是,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降低製成品保護的程度更大,因為就平均而言,後者目前在這個領域的保護程度較低。
事實上,有些發展中國家在短期內將因烏拉圭回合而成為凈受損者。這些損失主要來自兩方面的影響。第一,減少EU和歐洲自由貿易協定(EFTA)成員國和美國的農業補貼造成了某些國家貿易條件的惡化。第二,MFA自由化將造成某些發展中國家的損失。因為取消MFA的配額將降低所有向OECD國家出口商品的出口企業的價格(即所謂實現配額租金),而效率不太高的發展中國家服裝出口企業將喪失一些市場份額。
為了改善發展中國家的相對地位,它們應做的就是通過進一步降低貿易壁壘和其他扭曲來限制自我承受的成本。烏拉圭回合之後的世界呈現出一種更加開放的全球貿易環境。發展中國家單方面的關稅減讓和其他扭曲的降低,將使發展中國家基於比較優勢的生產和出口發生變化,隨之而來的出口擴大亦不太可能受到全球保護主義的阻礙。此外,幾乎所有在短期內蒙受損失的國家都可望在長期內實現收入水平提高。這說明,所有國家至少都有可能因烏拉圭回合而受益。
研究成果
烏拉圭回合是一份復雜的協議,它包括:
●製成品的關稅減讓;
●農業非關稅壁壘的關稅化,降低農業保護程度的具有約束力的承諾;
●減少農業出口和生產補貼;
●取消紡織品與成衣的自願出口限制(VERs),取消MFA。
●機構和規章變革,如創建世界貿易組織(WTO)和保護措施,以及反傾銷和反傾銷關稅措施。
●若干新內容,如與貿易相關的投資措施(TRIMs),知識產權中與貿易相關的方面(TRIPs),以及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
●涉及面更大的其他內容,如政府采購。
我們的研究評估了上述前四個方面的變化。在烏拉圭回合帶來的其他方面變化產生了附加收益(或可能是成本)這個意義上講,我們的研究成果可能低估(或高估)了烏拉圭回合的收益。
研究成果表明,全世界總的來說每年能獲得大約960億美元的收益,而且以美元計值的收益主要集中於發達國家,尤其是EU、日本和美國,這三家每年因變革而分別獲益390億、170億和130億美元(見表1)。但有些較小的國家也受益匪淺:馬來西亞的收益為GDP的3.3%,新加坡和泰國的收益約為各自GDP的2.1%,韓國和菲律賓的比例均為1.6%。
由於我們的模型是現有模型中地理離散程度最高的,因此我們得出了其他模型沒有包括的若干國家和地區的結果。一方面,雖然發展中國家總體上能因烏拉圭回合受益,但預計也有一些發展中國家在短期內會受到一些損失,或不盈不虧。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每年將損失GDP的約0.2%,對中東和北非國家而言,略微有些負面影響(損失GDP的0.1%)。另一方面,Francois等人的研究發現,非洲和中東地區綜合而論是受益於烏拉圭回合的,其主要原因在於烏拉圭回合降低了製造業的保護,這對貿易條件產生了有益的影響。總的來說,雖然發展中國家受益於烏拉圭回合的程度要低於工業國,但如果我們只考慮製造業保護程度的下降,情況就會相反,因為就平均而言工業國在這個領域的保護程度較低。與這些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根據協議減少農業扭曲的程度較低(雖然在某些情況下減少生產補貼也是重要的),也不限制MFA項下的進口。
MFA改革。實際上,EU成員國和美國等國曾利用MFA項下的進口配額來保護國內的生產者,預計它們將因取消MFA而受益、而發展中國家總的來說估計將會蒙受損失。形成這種格局的原因如下:取消進口配額的國家可獲得更多的進口貨物,這將降低消費者支付的進口貨物價格(由此獲得配額租金)。此外,這些國家在將其生產性資源轉入它們擁有比較優勢的部門時,還將獲得效率收益。象日本這類根據MFA不限制進口的純進口國,將因取消MFA而蒙受損失,原因是它們的貿易條件惡化了。凈出口國將其銷售轉向以前受到限制的市場,如EU市場和美國市場,這種銷售轉移提高了如日本這類市場的物價。
在凈出口的發展中國家中,情況是不同的。效率最高的供應商一般也能獲益,但獲益的多寡差異極大。這些出口國因在以前受配額限制市場上的貿易條件惡化而蒙受損失,但在以前不受限制的市場——如日本市場——上,它們因貿易條件得到了改善並從中獲益,它們把更具生產力的資源轉用於享有比較優勢的紡織品和成衣部門,因而獲得了效率收益。發展中國家中絕大多數邊際效率低的供貨商將由於失去了配額租金而蒙受損失;在長期內,它們還會把市場份額丟失給發展中國家中效率較高的供貨商。如果不改變其競爭性的話,福利和市場份額的損失在長期內就會增加。
農業改革。我們這份研究的顯著特點就是把農業改革的整體分解為三個主要的部分(見表2):出口補貼,生產補貼,以及進口保護。
降低農業出口補貼將會為EU帶來115億美元的福利收益。主要的糧食出口國——阿根廷、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紐西蘭——獲益不多,其他國家則會蒙受損失。這一部分的農業改革是「糧食凈進口國」所擔心的,預計它們的貿易條件將會惡化。
在生產補貼方面,研究報告包括的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多少都有一些農業生產補貼。在某些情況下,如中東的穀物和韓國的稻穀,雖然補貼的對象產量不高,但補貼額卻極高。因此,減少這種生產扭曲會有益於絕大多數國家,但也有幾個小麥和非稻穀穀物的純進口國和地區會蒙受損失(如日本、韓國、墨西哥、新加坡、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中國台灣省)。EU再次獲得了巨大的收益,歐洲其他國家和美國的收益次之,但比前者要小得多。
在降低農產品的進口保護方面,兩個主要的受益國是日本與韓國,由於這兩國的農業保護程度極高,因此這並不令人吃驚。農業保護程度較高的其他地區也會受益。在這方面EU有損失,因為我們假設EU會維持其出口和農業生產補貼。所以,EU因世界上其他國家降低了進口保護而實現的出口增長將惡化其業已付出高昂代價的出口形勢。
綜合所有影響,EU因補貼的減少而從農業改革一攬子計劃中獲益280億美元以上。日本因降低了其進口的高保護而受益。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損失很小,考慮到食品凈進口國的損失,幾乎沒有哪個國家蒙受全面損失這個事實是令人驚異的。其原因在於,絕大多數地區通過減少了自己的生產補貼而有所獲益,而且盡管它們總的來說是食品進口國,但大多數國家還是出口某些食品的。很明顯,各國如果希望避免來自烏拉圭回合這個部分的損失,那麼它們就應減少農業生產補貼。
動態影響。盡管人們經常描繪貿易自由化和烏拉圭回合的動態效益,但它們不過是一種估測。我們的研究估測了這些影響,認為在烏拉圭回合引發的初始變革之後,應設立一個時間充裕的調整時期,以使各國的資本存量能重新調整到理想的「穩定狀態」水平。由此產生的計算結果可能會高估長期新古典增長模型的潛在福利收益,因為它沒有考慮為實現較高的資本存量而喪失的消費;由於這個模型沒有找到內源的增長影響——如提高生產力和創新所帶來的影響——因此它可能低估長期收益。
我們的長期和穩定狀態的模型運算結果列於表1。它與短期模型的明顯差異在於烏拉圭回合產生的全球性福利收益從960億美元上升到了1710億美元,這幾乎為全球GDP的半個百分點。使用這種方法得出的發展中國家的收益是令人吃驚的——它們從占所有發展中國家GDP的0.4%上升到了1.2%。此外,中東和北非,以及東歐及波羅的海沿岸國家,俄羅斯,還有前蘇聯的其他共和國等,目前預計要有所收益了。
與其他模型的比較
除我們的模型之外,還有兩個其他的通用模型,也可用於關稅和貿易,總協定(GATT)締約方在烏拉圭回合中同意的實際變動:Francois的GATT/WTO工作組,McDonald和Nordstrm;以及Hertel,Martin,Yanagishima,以及使用GTAP(全球貿易分析計劃)模型的Dimaranan(見專欄)。在世界銀行組織的「烏拉圭回合與發展中國家」(1995年1月18—20日在華盛頓舉行)會議上,提交了我方所有三個模型對烏拉圭回合所創收益的估測值。如果存在著估測值的巨大差異,它們可以得以解釋。的確,由於統計的邊際誤差,最突出的就是我們有能力解釋這些差異的原因,解釋總效益中廣泛的一致性和各部分內容相對重要性的原因。
在他們早期的一個模型中,GATT秘書處估計烏拉圭回合創造的年收益約等於5100億美元。這是通過預測至2005年的世界經濟(屆時,所有烏拉圭回合的變革都已實施)而得出的過高的估計,考慮到2005年時世界經濟將大幅度增長,因此關稅和出口補貼的同比例削減,以及作為GDP百分比表示的同一比例收益,就會產生更多的美元絕對收益。即盡管GATT研究報告估計的烏拉圭回合收益從百分比上講與我們研究報告的長期估計有很強的可比性,但前者的美元值卻高得多,其原因在於實行關稅和出口補貼削減的經濟規模。GATT/WTO的報告作者在後來世界銀行會議文件中,與我們同樣以1992年的經濟為根據,估計了烏拉圭回合各項變化的影響;在其穩定狀態下規模的收益遞增模型中,他們獲得的收益估計為1930億美元,而不是5100億美元。不論是用2005年還是用1992年作為模型的基年都無優劣之分,但當估計值是以美元而不是佔GDP的百分比的形式表示時,記住估計值所用年份就變得重要了。
關於烏拉圭回合的影響,以前也曾發表過一些研究報告,包括 Goldin,Knudsen和van der Mensbrugghe使用RUNs模型完成的研究報告。總的來說,以前的估計值是根據關稅和補貼的假設削減公式求出的。這些削減值過於樂觀,對發展中國家尤甚。後來,這些修訂了其福利估計值的作者又將其下調,因為烏拉圭回合的成果要明顯低於人們的預期。
GATT/WTO工作組作出的1930億美元的估計與我們的1710億美元的估計具有可比性,因為雙方在獲得這些估計時使用的模型,都對烏拉圭回合進行了長期穩定狀態下規模的收益遞增的估價。在這些作者規模的收益遞增模型的靜態和短期版本中,他們獲得了每年990億美元的估計收益,而我們的估計值為960億美元。即在我們這兩個模型中,考慮了動態或穩定狀態的影響,就會把烏拉圭回合的估計收益提高大約一倍。彈性較低的模型變數導出了這兩個模型較低的估計收益,但考慮到烏拉圭回合的措施要在10年中實施,因此我們不報導來自低彈性版本的估計值。
Hertel等人估計,烏拉圭回合帶來的全球性收益大約為2580億美元。由於它們沒有反映動態、穩定狀態或規模的收益遞增的影響,因此與模型進行適當比較的是我方靜態的規模的收益不變模型。但他們的估計是根據2005年的世界作出的,對1992年以後世界的預測大約使美元估計值翻了一番。即使對未來預測進行了調整,Hertel等人的估計值也依然比我們的高。這是由兩個因素造成的:他們預測MFA配額的增長速度要低於世界經濟的增長速度,因此取消MFA的收益要略高於用我方模型計算出的收益;而且它們的彈性也略高些(但這是可能的)。
我方估計值與GATT/WTO和GTAP工作組估計值的殘留差額並不大。本文各處強調的主題對各個模型都是類似的。尤其是所有模型都說明,開放最徹底的國家獲益最多。在可以調整資本存量時,可以預計收益在長期內會更高,企業和消費者對價格變化(由彈性表明)的反應也會擴大。
影響
我們對烏拉圭回合數量化影響的評估說明,雖然在短期內會產生一些受損者,但從長期看,幾乎所有國家都會獲益,單方面的自由化(關稅和生產扭曲的自由化)也可以實施,從而保證所有地區獲益。事實上,我們對撒哈拉以南非洲所作的額外估計確認,如果該地區各國允許其出口商利用烏拉圭回合之後的環境所帶來的出口良機,那麼它們也能極大地獲益。
6. 什麼是烏拉圭回合多邊貿易談判談判的主要結果有哪些
烏拉圭回合多邊貿易談判結果最後文件
1. 各國政府和歐洲共同體的代表以及貿易談判委員會的成員為結束烏拉圭回合多邊貿易談判而召開會議,同意所附《建立世界貿易組織協定》(此《最後文件》中稱「《WTO協定》」)、部長宣言和決定以及《關於金融服務承諾的諒解》包含了他們談判的結果,並形成此《最後文件》的組成部分。 2. 通過簽署此《最後文件》,代表們同意:
(a) 酌情將《WTO協定》提交他們各自的主管機關審議,以期尋求依照他們各自的程序批准該協定;
(b) 通過部長宣言和決定。 3. 代表們同意,宜由烏拉圭回合多邊貿易談判的所有參加方(下稱「參加方」)接受《WTO協定》,以使該協定於1995年1月1日或其後盡早生效。部長們將依照《埃斯特角城部長宣言》最後一段,在不遲於1994年底前召開會議,就談判結果的國際實施問題作出決定,包括談判結果生效的時間。 4. 代表們同意,《WTO協定》應根據該協定第14條開放供所有參加方以簽字或其他方式作為一個整體予以接受。《WTO協定》附件4所列一諸邊貿易協定的接受和生效按該諸邊貿易協定的規定執行。
5. 在接受《WTO協定》之前,不屬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締約方的參加方必須首先完成它們加入總協定的談判並成為其締約方。對於在此《最後文件》簽署之日仍不屬總協定締約方的參加方,其減讓表不是最終的,應在隨後為加入總協定和接受《WTO協定》的目的加以完成。
6. 此《最後文件》和所附文本應交存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締約方全體的總幹事,總幹事應及時向每一參加方提供一份經核正無誤的副本。
1994年4月15日訂於馬拉喀什,正本一份用英文、法文和西班牙文寫成,三種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7. 烏拉圭回合中,服務貿易談判分為哪幾個階段各階段的成果
1947--1993年,關貿總協定主持了8輪多邊關稅與貿易談判,第8輪談判於1986年至1993年12月15日在日內瓦回舉行,稱為「烏拉圭回合答」。其中第五輪稱為「狄龍回合」,第六輪稱為「肯尼迪回合」,第七輪稱為「東京回合」。
8. 烏拉圭談判的主要成果
1.為結束烏拉圭回合多邊貿易談判,各國政府代表、歐洲共同體代表以及貿易談判委員會的成員經過會談後同意:列為附件的建立世界貿易組織協定(在本最後協議中稱作「WTO協定」)以及部長級會議宣言和決定,體現了他們談判的結果,並成為本最後協議的主要組成部分。
2.通過簽署現在的最後協議,代表們同意:
(1)按照適當程序將WTO協定提請他們各自的主管當局考慮,希望按照他們的程序求得對該協議的批准。
(2)採納部長級會議宣言和決定。
3.代表們一致認為烏拉圭回合多邊貿易談判的所有參加方(在本最後協議中稱作「參加方」)都有接受WTO協定的願望,希望盡早並不遲於1995年7月1日使該協定生效。部長們將在不遲於1995年初舉行會議,根據埃斯特角城部長級會議宣言的最後條款,決定對烏拉圭回合談判結果的國際實施及其開始生效的時間。
4.代表們同意,WTO協定應作為一個整體由按該協定第14條規定的所有參加方以簽字或其他方式自由接受。WTO協定附件4多種單項貿易協議的接受和生效應按該協定的規定辦理。
5.在接受WTO協定前,不是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締約方的參加方,應首先完全其為加入總協定的談判以成為締約方。對在本最後協議生效之日還不是總協定締約方的參加方,減讓表尚不是最後確定的,應隨後加以完成,以便其加入總協定和接受WTO協定。
9. 烏拉圭回合的最後談判
烏拉圭回合是關稅與貿易總協定主持下的第八輪多邊談判,也是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最後回一輪談判。從1986年答9月談判的啟動到1994年4月最終協議的簽署歷時8年。參加烏拉圭回合談判的國家和地區從最初的103個,增加到1993年底的117個和1994年4月談判結束時的128個。此次多邊談判的主要成果:一是強化了多邊體制,特別是將農產品和紡織品納入到自由化的軌道,並加強了爭端解決機制。二是進一步改善了貨物和服務業市場准入的條件,關稅水平進一步下降,通過這輪談判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平均降稅1/3,發達國家製成品平均關稅稅率降為3.5%左右。同時通過談判達成了服務貿易總協定,與有關的措施和與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三是建立了世界貿易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