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以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跡為例,來證明"勤出智慧,勤出成果"的道理
愛迪生的故事
愛迪生 一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他的學問是靠母親的教導和自修得來的。他的成功,應該歸功於母親自小對他的諒解與耐心的教導,才使原來被人認為是低能兒的愛迪生,長大後成為舉世聞名的「發明大王」。
愛迪生從小就對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歡親自去試驗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為止。長大以後,他就根據自己這方面的興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發明的工作。他在新澤西州建立了一個實驗室,一生共發明了電燈、電報機、留聲機、電影機、磁力析礦機、壓碎機等等總計兩千餘種東西。愛迪生的強烈研究精神,使他對改進人類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浪費,最大的浪費莫過於浪費時間了。」 愛迪生常對助手說。「人生太短暫了,要多想辦法,用極少的時間辦更多的事情。」
一天,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工作,他遞給助手一個沒上燈口的空玻璃燈泡,說:「你量量燈泡的容量。」他又低頭工作了。
過了好半天,他問:「容量多少? 」他沒聽見回答,轉頭看見助手拿著軟尺在測量燈泡的周長、斜度,並拿了測得的數字伏在桌上計算。他說:「時間,時間,怎麼費那麼多的時間呢?」愛迪生走過來,拿起那個空燈泡,向裡面斟滿了水,交給助手,說:「裡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馬上告訴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讀出了數字。
愛迪生 說:「這是多麼容易的測量方法啊,它又准確,又節省時間,你怎麼想不到呢?還去算,那豈不是白白地浪費時間嗎?」
助手的臉紅了。
愛迪生喃喃地說:「人生太短暫了,太短暫了,要節省時間,多做事情啊!」
愛迪生未成名前是個窮工人。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見他,關心地說:「看你身上這件大衣破得不象樣了,你應該換一件新的。」
「用得著嗎?在紐約沒人認識我。」 愛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
幾年過去了,愛迪生成了大發明家。
有一天,愛迪生又在紐約街頭碰上了那個朋友。「哎呀」,那位朋友驚叫起來,「你怎麼還穿這件破大衣呀?這回,你無論如何要換一件新的了!」
「用得著嗎?這兒已經是人人都認識我了。」 愛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達爾文探索生物鏈
1843年暮春的一天,從離英國倫敦10多公里的一個名叫唐恩的小鎮里,走出一個三十齣頭的青年人,他就是生物學家達爾文。
這天天氣晴朗,一些美麗的蝴蝶和蜜蜂在開滿鮮花的田野里飛來飛去。達爾文徑直向一片開滿了粉紅色花朵的三葉草田裡走去,他是來對田野里的谷種植物進行觀察、分析和研究的。
達爾文先觀察三葉草的花朵。他要看看這些花朵是怎樣繁殖後代的,它們的媒人究竟是誰
『貳』 哪些例子說明「勤出成果」的用簡潔的句子概括。
1、韓愈說過「夜精於勤」。
2、秋時期的孫敬「頭懸梁」的故事也流傳至今,他經過不斷地刻苦學習,成為了才學卓越、著名的政治家。
3、我國著名的醫學家李時珍編寫的《本草綱目》用了長達三十年。還有馬克思的《資本論》竟然用了四十年。
4、馬克思因勤寫成資本論。
5、司馬遷因勤寫成史記。
6、、陳景潤翻閱上千本資料獲得成就。
7、德摩斯梯尼勤奮練習,變拙為巧。
8、劉綺燃荻讀書.梁代時彭城人劉綺,「早孤家貧,燈燭難辦,常買荻折之,燃荻為燈」,發奮讀書。
9、蘇廷吹火讀書.「少不得父意,常與僕夫雜處,而好學不倦.每欲讀書,總無燈燭,嘗於馬廄中,借火照書誦焉,其苦如此.」。
10、常林帶經耕鋤.漢末常林,「性好學,帶經耕鋤.其妻常自饋餉之,林雖在田野,其相敬如賓.」
11、董仲舒三年不窺園.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房後雖然有一個花園,但他專心致志讀書學習,三年時間沒有進園觀賞一眼,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地鑽研學問,使他成為西漢著名的思想家.
12、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13、萬斯同閉門苦讀.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
14、屈原洞中苦讀.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15、玄奘苦學佛法.玄獎是唐代一位高僧,為了求取佛經原文,玄奘從貞觀三年八月離開長安,萬里跋涉,西行取經,終於到達印度,歷時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記》,為佛教和人類進步、世界文明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叄』 勤出成果的事例
劉綺燃荻讀書。梁代時彭城人劉綺,「早孤家貧,燈燭難辦,常買荻折之,燃荻為燈」,發奮讀書。
蘇廷吹火讀書。「少不得父意,常與僕夫雜處,而好學不倦。每欲讀書,總無燈燭,嘗於馬廄中,借火照書誦焉,其苦如此。」
常林帶經耕鋤。漢末常林,「性好學,帶經耕鋤。其妻常自饋餉之,林雖在田野,其相敬如賓。」
李密牛角掛書。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里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並不懊喪,回家以後,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為佳話。
董仲舒三年不窺園。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房後雖然有一個花園,但他專心致志讀書學習,三年時間沒有進園觀賞一眼,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地鑽研學問,使他成為西漢著名的思想家。
管寧割席分坐。漢時,管寧與華歆二人為同窗好友。有一天,兩人同席讀書,有達官顯貴乘車路過,管寧不受干擾, 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出門觀看,羨慕不已。管寧見華歆與自己並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寧其後終於事業有成!
匡衡鑿壁偷光。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車胤囊螢夜讀。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從小家裡一貧如洗,但讀書卻非常用功,「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激勵著後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
陳平忍辱苦讀書。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萬斯同閉門苦讀。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唐伯虎潛心學畫。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屈原洞中苦讀。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范仲淹斷齏劃粥。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司馬光警枕勵志。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玄奘苦學佛法。玄獎是唐代一位高僧,為了求取佛經原文,玄奘從貞觀三年八月離開長安,萬里跋涉,西行取經,終於到達印度,歷時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記》,為佛教和人類進步、世界文明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岳飛學藝。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厲歸真學畫虎。五代畫虎名家歷歸真從小喜歡畫畫,尤其喜歡畫虎,但是由於沒有見過真的老虎,總把老虎畫成病貓,於是他決心進入深山老林,探訪真的老虎,經歷了千辛萬苦,在獵戶伯伯的幫助下,終於見到了真的老虎,通過大量的寫生臨摹,其的畫虎技法突飛猛進,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幾可亂真。從此以後,他又用大半生的時間游歷了許多名山大川,見識了更多的飛禽猛獸,終於成為一代繪畫大師。
『肆』 關於勤奮才能出成果的格言
勤奮出才能,勤奮出成果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勤奮格言警句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東漢 張衡 《應閑》)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春秋 孔丘 《論語.述而》)
★劍雖利,不厲不斷;材雖美,不學不高。(西漢 韓嬰 《韓詩外傳》卷三)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三國 諸葛亮 《誡子書》)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春秋 孔丘 《論語.學而》)
★學不可以已。(戰國 荀況 《荀子.勸學》)
★好學近乎知。(戰國 子思 《禮記.中庸》)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立志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 顏真卿 《勸學》)
★不學自知,不問自曉,古今行事,未之有也。……故智能之士,不學不成,不問不知。(東漢 王充 《論衡.實知》)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唐 杜荀鶴 《題弟侄書堂》)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春秋 孔丘 《論語.泰伯》)
★讀書百遍,而義自見。(晉 陳壽 《三國志.魏書》)
★業精與勤,荒於嬉。(唐 韓愈 《進學解》)
★讀書勤乃有,不勤腹中虛。(唐 韓愈 《符讀書城南》)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戰國 荀況 《荀子.勸學》)
★天下事以難而廢者十之一,以惰而廢者十之九。(南北朝 顏之推 《顏氏家訓》)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清 俞樾)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戰國 子思 《禮記.中庸》)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唐 杜甫 《奉贈韋左丞文》)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韌不拔之志。(北宋 蘇軾 《晁錯論》)
★不勤於始,將悔於終。(唐 吳兢 《貞觀政要》)
★志不強者智不達。(春秋 《墨子》)
★勉之期不止,多獲由於耘。(北宋 歐陽修 《送唐生》)
★君子力學,晝夜不息也。(東漢 佚名 《太平經.力行博學訣》)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南宋 岳飛 《滿江紅》)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南宋 陸游 《冬夜讀書示子聿》)
★寶劍香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南宋 陸游)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當代 王芸生 1901-1980)
★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長河中有無數礁石險灘。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兒,才能登上高峰採得仙草,深入水底覓得驪珠。(當代 華羅庚 1910-1985)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清 袁牧 《隨園詩話補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戰國 《禮記.學記》)
★學必習,習必熟,熟必久。(南宋 胡宏 《鬍子知言.義理》)
★君子之學,死而後已。(清 顧炎武 《顧亭林詩文集》)
★人生之初,不食則死;人之幼稚,不學則愚。(清 戴震 《孟子字義疏證》)
★書從疑處翻成悟,文到窮時自有神。(清 鄭板橋 《題聯》)
★不教一日閑過。(現代 齊白石 《南瓜題跋》)
★百倍其功,終必有成。(近代 康有為 《中庸注》)
★應知學問難,在乎點滴勤。(陳毅 《示丹淮,並告吳蘇、小魯、小珊》之二)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北宋 蘇軾 《雜說.送張琥》)
★對搞科學的人來說,勤奮就是成功之母。(茅以升 《全速前進》)
★年齡有老學無老,思想不休死後休。(蔡尚思 《自勉》)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華羅庚 《給青少年一封信》)
★有志者事竟成。(南朝 范曄 《後漢書》)
★攻城不怕堅,攻書莫畏難。
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葉劍英 《攻關》)
★愛好出勤奮,勤奮出天才。(郭沫若 《天才與勤奮》)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東漢 班固 《漢書》)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伍』 勤出成果的例子
1、貝多芬不也是如此,作為一個音樂家,他的耳朵竟然聾了,可是他付出了比別人多十倍、一百倍、一千倍、甚至一萬倍的精力!跌倒了,再爬起來;失敗了,再重新來過。他就是這么的勤奮,這么的堅持不懈,所以,他成功了——他終於成了一個舉世聞名的偉大的音樂家!這成功的奧秘是什麼?對,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勤奮!
2、我國著名戲曲表演藝術家梅蘭芳曾說過:「我是個笨拙的學藝者,沒有充分的天才,全憑苦學。」其實他說的一點不假,梅蘭芳年輕的時候去拜師學戲,師傅說他長著一雙死魚眼睛,灰暗、呆滯,根本不是學戲的料,不肯收留他。
然而,天資欠缺不但沒有使梅蘭芳灰心、氣餒,反而促使他變得更加勤奮了。他喂鴿子,每天仰望著天空,雙眼緊跟著飛翔的鴿子,窮追不舍;他養金魚,每天俯視水底,雙眼緊跟著遨遊的金魚,尋蹤覓影。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梅蘭芳的眼睛終於變得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閃閃生輝,脈脈含情。
3、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時候的天賦卻不高。有一天在家讀書,對一篇文章重復不知道多少遍了,還在朗讀,因為,他還沒有背下來。
這時候他家來了一個賊,潛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後撈點好處。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見他睡覺,還是翻來復去地讀那篇文章。賊人大怒,跳出來說,「這種水平讀什麼書?」然後將那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
4、李嘉誠是推銷員出身,曾經有記者詢問過李嘉誠的推銷訣竅。李嘉誠不予正面回答,而是講了一個故事。日本「推銷之神」原一平在69歲時的一次演講會上,當有人問他推銷成功的秘訣時,他當場脫掉鞋襪,將提問者請上台,說:「請您摸摸我的腳板。」
提問者摸了摸,十分驚訝地說:「您腳底的老繭好厚哇!」原一平接過話頭說:「因為我走的路比別人多,跑得比別人勤,所以腳繭特別厚。」
提問者略一沉思,頓時徹悟。李嘉誠講完故事後,微笑著自謙地對記者說:「我沒有資格讓你來摸我的腳底,但我可以告訴你,我腳底的老繭也很厚。」當年,李嘉誠每天都要背一個裝有樣品的大包馬不停蹄地走街穿巷,從西營盤到上環到中環,然後坐輪渡到九龍半島的尖沙咀、油麻地。
李嘉誠說:「別人做8個小時,我就做16個小時,最初別無他法,只能將勤補拙。」李嘉誠早先在茶樓當跑堂,拎著大茶壺,一天10多個小時來回跑。後來當推銷員,依然是背著大包一天走10多個小時的路。天上從來不掉餡餅,有人說,如果掉的話那餅肯定有毒。世界上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者,每一個成功者的背後都有辛酸。
5、達芬奇是義大利的一位著名畫家,他在小的時候,有一天,教師拿出一個雞蛋說:「請你畫出兩個一模一樣的雞蛋,能做到嗎?」說完就走了。達芬奇想:雞蛋有什麼好畫的,這又有何難呢?達芬奇從這邊看,那邊看,雞蛋還是雞蛋,但他怎麼也畫不出兩個一模一樣的雞蛋。
於是,他去問老師,首先,老師表揚了他認真觀察,並告訴他別小看這一個雞蛋,其實他是千萬個雞蛋從不同的角度看是不同的雞蛋。達芬奇記住了這句話,不僅用手去畫,而且用心靈去畫,幾十年之後,他終於成為了一個大畫家。
『陸』 勤出成果,議論文300字左右
自古以來勤奮往往是讓一個人成才的秘訣,刻苦一向是讓一個人成功的秘訣。從古到今,成才成功的人已經是不計其數,但在現代這種高科技時代是,想成功成名已經是難如登天了!但俗話說的好: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
故事中的孫敬和蘇秦勤奮刻苦的學習不正是詮釋了勤奮出才能的道理嗎?雖然他們的方法有些不對勁,但是他們這種刻苦學習的精神令人敬畏。他們用勤奮抒寫成功的秘密,他們用刻苦描述成功的背後。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做為賭注,他們不管自己的身軀有沒有受到什麼傷害,他們只重視自己的努力有沒有成效!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錯的,不論做什麼事,想成功,就得付出辛勞。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試問有多少人會向他們一樣勤奮;在現實生活中,試問有多少人會向他們一樣刻苦。一分辛苦,一分收獲,努力了,總會成功!我們雖然不會向他們那樣刻苦,但是我們應該也要努力啊!自己再做每一件事情前總應該想想,做完後會有什麼收獲。
我們不論怎麼樣,都不能坐吃山空,都不能坐享其成,我們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創造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在那裡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成功!成功的機會其實很多,但你要抓住這些機會可不容易啊!
勤奮出才能,勤奮出成果,古今中外都不例外,而且還多得舉不勝舉。勤奮,刻苦,在現實中還存在著。只要我們能夠好好讀書,我們離成功也不遠!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有喜有憂,有笑有淚,這就是成功的基本性質!其實成功真的不遠,離我們不遠,只要你勤奮,成功總會在你家門口停下腳步的!
『柒』 哪些例子說明「勤出成果」的用簡潔的句子概括的
短文舉了哪些列子來說明「勤出成果」的?請用簡潔的句子概括。1.馬克思寫出《資本論》2.司馬遷寫出《史記》3.陳景潤取得成就。
『捌』 有關「勤出成果」的名言警句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張衡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 --韓專愈
★天才就是無屬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 --卡萊爾
★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 --華羅庚
★好學而不勤問非真好學者。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 --達·芬奇(義大利)
★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 -郭沫若
★人的大腦和肢體一樣,多用則靈,不用則廢 -茅以升
★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但願你首先學會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靈感不過是「頑強的勞動而獲得的獎賞」 --列賓
★貴有恆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成功=艱苦勞動+正確方法+少說空話 --愛因斯坦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真心英雄》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自古以來學有建樹的人,都離不開一個「苦」字。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 --愛迪生
★藝術的大道上荊棘叢生,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卻步,只有意志堅強的人例外 --雨果
『玖』 勤出成果,勤出智慧的事例各一
觀點:勤出智慧
古希臘德摩斯梯尼,小時口吃,登台演講時,聲音含混,發音不準,於是每天含著石子,面對大海朗誦,無論春夏秋冬,堅持五十年如一日,終於成為全希臘最有名氣的演說家。
屈原洞中苦讀。屈原小時候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蒲松齡草亭問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在路邊搭建茅草涼亭,記錄過路行人所講的故事,經過幾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廢寢忘食的創作,終於完成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劃時代的輝煌巨著《聊齋志異》。
觀點:勤出成果
①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獻之寫字,用盡18缸水,終於成為一代書法大師.
②李時珍花了31年功夫,讀了800多種書籍,寫了上千萬字筆記,游歷了7個省,收集了成千上萬個單方,為了了解一些草葯的解毒效果,吞服了一些劇烈的毒葯,最後寫成了中國醫葯學的輝煌巨著——《本草綱目》.
③馬克思寫《資本論》,嘔心瀝血,花了40年時間.
④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研究進化論,花了22年時間,寫出了《物種起源》一書.
⑤法國著名物理學家居里夫人,歷經12年的實驗,不怕挫折失敗,從幾十噸的礦物中提取了幾克鐳.古往今來,勤奮是人們獲取成功的必要前提。也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良好品格。唯有勤奮,才能創造一個人事業的成功與輝煌。
我國數學家華羅庚曾說過:「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財。」古今中外,許許多多有成就的人,他們都是因為勤奮,才從眾多的人中脫穎而出,成為人們所佩服的人。我國數學家陳景潤為了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沉浸在數學中,常常廢寢忘食。法國作家福樓拜,他的窗口面對塞納河,由於他經常勤奮鑽研,通宵達旦,夜間航船的人們常把它當作航標燈。他的學生漠泊桑,從20歲開始寫作,到30歲才寫出第一篇短篇小說《羊脂球》,在他的房間里可以看到草稿紙已有書桌那麼高了。還有很多偉人的事例不勝枚舉。但他們的人生經歷都說明了一個道理:天才出於勤奮,成功來自勤奮!
我們的祖國之所以繁榮起來,和人民群眾的勤奮是分不開的。曾幾何時,人們一貫的唯我獨尊,使中國有了上百年的恥辱。如今,人們覺悟了,勤奮的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地創造自己,改變自己,才使中國一步步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