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蕭致治的研究方向及成就
主要從事中國近代史和中西關系史的教學與研究,1965年在《武漢大學學報》第3期發表第一篇論文「關於龔自珍社會改革思想的性質問題」,受到著名史學前輩吳於堇等人的高度贊揚。1976年至1979年參加章開玩、林增平主編的《辛亥革命史》三卷本的撰寫,該書1984年獲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988年國家教委優秀教材一等獎、1992年獲孫中山基金會頒發的孫中山學術著作優秀成果二等獎。1982年起,從事鴉片戰爭與近代中西關系的研究,所撰《鴉片戰爭前中西關系紀事》,填補了鴉片戰爭前三百多年間的中西關系長期缺乏系統研究的空白,1989年獲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987年和薛君度合編了《黃興新論》,1989年獲大學出版社協會中南地區優秀學術專著三等獎,1990年應國家教委中國近代國情叢書編委會之約,牽頭和陳寧生、李少軍合著了《中華民族魂》一書,1994年獲共青團中央、文化部、廣播電影電視部,新聞出版署聯合頒發的「首屆中國青年優秀圖書獎」。圍繞鴉片戰爭的研究,先後出版了《鴉片戰爭研究》、《林欽差與鴉片戰爭》、《外國學者論鴉片與林則徐》、《鴉片戰爭與林則徐研究備覽》,《鴉片戰爭史》等,其中《鴉片戰爭史》是十多年研究鴉片戰爭的總結性成果,1997年獲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和國家圖書獎提名獎。在《求是》、《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國內外報刊上發表論文等130多篇。
2. 鴉片戰爭的文獻
推薦一本書
茅海建 著:《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
這本書本身比較有價值,而且裡面援引了很多原始文獻。
如果你只是想了解下鴉片戰爭的經過,看這本書就行了。
如果你想找相關的原始資料,看看這本書的注釋就可以了。
3. 鴉片戰爭時期,我國學者研究國家邊疆地理及外國地理情況的作品
林則徐編撰的《四洲志》,敘述了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歷史
鴉片戰爭時期,姚瑩任台灣兵備道。姚瑩寫出了一系列邊疆史地著作。早期主要有《識小錄》、《東槎紀略》,鴉片戰爭以後寫就的《康紀行》尤其成為這一時期的代表性作品。道光十三年(1833年)完稿的《識小錄》是姚瑩在廣東時期研究中外史地著作的札記
4. 郭連友的研究成果
著作
《吉田松陰與近代中國》(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3月
《近世中日思想交流論集》(主編)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10月
《日本藝術文化叢書》(10冊、主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學術論文
1.「近代中國における吉田松陰認識」
(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編『日本學研究』所収中國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1年12月)
2.「吉田松陰の「革命思想」の形成」
(『近代化と価値観』所収國際基督教大學アジア文化研究所1992年2月)
3.「日本における孟子受容と吉田松陰の『革命思想』」
(日中文化交流史叢書第3巻、源了圓・厳紹湯編『思想』大修館1995年10月)
4.『孟子』思想在日本ーー『孟子』與吉田松陰的『革命思想』」中日文化交流大系【3】『思想巻』(1996年12月刊)浙江人民出版社)
5.「アヘン戦爭と吉田松陰ーー世界情勢への開眼と新たな兵學観、民政観の形成ーー」
(日本文芸研究會編『文芸研究』第140集 1995年9月)
6.「近代中國における吉田松陰認識ーー清末改良派を中心にーー」
(玉懸博之編『日本思想史ーーその普遍と特殊』ペリカン社出版1997年7月)
7.「近代中國における吉田松陰認識ーー革命派と民國期の松陰論をめぐってーー」
(東北大學文學會編『文化』1999年3月)
8.「太平天國と吉田松陰の思想形成」
(日本思想史學會編『日本思想史學』31號ペリカン社1999年9月)
9.「吉田松陰の思想形成と孟子受容――「性善說」をめぐって」
(東北大學文學部日本思想史研究室編『日本思想史研究』2001年秋號)
10.「梁啟超と吉田松陰」
(日本ペリカン社『季刊日本思想史』第60號 2002年1月)
11. 「偽『南京政府』時代の二宮尊徳論――一つの歪められた尊徳像」
(劉金才、草山昭主編『報徳思想と中國文化』所収、中國學苑出版社、2003年4月刊行)
12.「鴉片戰爭與吉田松陰的思想形成」《中日文化交流史論集》2002年4月,中華書局)
13. 「鴉片戰爭太平天國與日本幕末思想|《近世中日思想交流論集》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10月
14. 《偽南京政府時期的二宮尊德論----一個被歪曲的尊德像》劉金才、草山昭主編『報徳思想と中國文化』所収、中國學苑出版社、2003年4月刊行
15.「吉田松陰與孟子思想」高明士主編《東亞文化圈的形成與發展—儒家思想篇》台灣國立大學歷史學系
16.「吉田松陰「人性觀」與孟子的「性善論」」(黃俊傑主編《中華文化與域外文化的互動與融合》)
17.「吉田松陰における太平天國認識とその政治思想の転換」(『日本思想史學』第36號・特別刊載「吉田松陰研究の現在――2003年度大會パネルセッション」)2004年9月
18.「百日維新と日本」鳥海清編『近代日本の転機(明治・大正編)』吉川弘文館、2007.6
19.「五・四運動」鳥海清編『近代日本の転機(明治・大正編)』吉川弘文館、2007.6
學術著作翻譯
1.源了圓著《日本文化與日本人性格的形成》 (合譯)北京出版社 1992年3月
2.河竹繁俊著《日本演劇史概論》(合譯)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2002年3月
3.花柳千代著《日本舞蹈的基礎》(合譯)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2003年12月
5. 關於鴉片戰爭的數據
1840~1842年間,中國軍民抗擊英國借口中方銷毀鴉片而派兵入侵的戰爭。
清中葉以後,英國等國向中國大量輸出毒品鴉片。
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廣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次年三月,林到任後,嚴行查繳鴉片2萬余箱,並於虎門海口悉數銷毀。英國政府以此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英國國會也通過對華戰爭的撥款案。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駐華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t)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自此開始,戰爭經歷三個階段。
英軍首次北犯(1840.6~12) 根據英國政府的訓令,遠征軍封鎖廣州、廈門(今屬福建)等處的海口,截斷中國的海外貿易,並於7月攻佔浙江定海(今舟山市),作為前進據點。此時,中國沿海地區,除廣東在林則徐督飭下稍作戰備外,其餘均防備鬆弛。8月,英艦抵達天津大沽口外,道光帝懾於兵威,罷免林則徐,改派直隸總督琦善為欽差大臣;同時,英方也以疾疫流行,秋冬將臨,同意南下廣東進行談判。英軍南下後,清廷下令沿海各省督撫籌防海口,並命兩江總督伊裡布率兵至浙東,准備收復定海。
虎門廣州之戰(1840.12~1841.8) 1840年12月,琦善與義律在廣東開始談判。1841年1月7日,英軍不滿談判的進展,出動海陸軍攻佔虎門的第一重門戶--沙角、大角炮台,發起虎門之戰。道光帝聞訊下令對英宣戰,派侍衛內大臣奕山為靖逆將軍,並從各地調兵萬餘人赴粵。2月26日,英軍又出動海陸軍,攻破虎門橫檔一線各炮台和大虎山炮台,溯珠江直逼廣州。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力戰殉國。5月24日,英軍對廣州發起進攻,一路占據城西南的商館,一路由城西北登岸,包抄城北高地,攻佔城東北各炮台,並炮擊廣州城。在此形勢下,奕山等接受英方條件,納銀600萬元,換取英軍撤出廣州地區。英國侵略者的暴行,激起城北郊三元里一帶民眾自發武裝起來進行抗英斗爭。
英軍再次北犯(1841.8~1842.8) 英國政府對義律在廣州所獲侵略權益尚嫌太少,乃改派璞鼎查(Henry Pottinger)為全權代表來華,擴大侵略。1841年8月21日,璞鼎查率艦船37艘、陸軍2500人離香港北上,攻破福建廈門,占據鼓浪嶼。旋北進浙江,10月1日攻陷定海(1841年2月,英軍以疾疫流行,放棄定海),10日陷鎮海(今屬寧波),13日佔寧波。時英軍兵力不足,遂停止進攻,等待援軍。
廈門、浙東兵敗後,道光帝又派吏部尚書奕經為揚威將軍赴浙,並陸續調集兵勇以備反擊。1842年3月,奕經以兵力已足,決定水陸同時反擊,企圖一舉收復寧波、鎮海、定海。3月10日夜,清軍對寧波、鎮海分別發起反擊,接戰均不利,紛紛撤回原駐地。進攻定海因風潮不順而延期。3月15日駐寧波英軍乘勢反攻慈溪(今慈城鎮)和城西大寶山等地,清軍大敗,退守曹娥江以西。道光帝見久經准備的浙東反攻又告失敗,遂調盛京將軍耆英趕赴江南,准備與英軍媾和(見浙東之戰)。
1842年5月,英軍放棄寧波,集中兵力北犯。18日,攻陷浙江平湖乍浦鎮。6月16日發起吳淞之戰,江南提督陳化成戰死。此後,英援軍相繼到達長江口外,璞鼎查不理耆英等人的乞和照會,以艦船73艘、陸軍1.2萬人,溯長江上犯,准備切斷中國內陸交通大動脈運河。7月21日,英陸軍6900餘眾,發起鎮江之戰,遭頑強抗擊,被擊斃169人後攻陷鎮江。27日,英艦隊駛抵南京江面,清軍已無力再戰,全部接受英國侵略要求。8月29日,耆英與璞鼎查簽訂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條約》。
鴉片戰爭是中國軍民抗擊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入侵的第一次戰爭,廣大官兵英勇抗戰,表現出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但是,由於清廷和戰不定,決策多變,將帥不善指揮,戰法呆板,加之武器裝備落後,終為英軍所敗。鴉片戰爭的實踐表明,落後的封建軍隊已不能戰勝初步近代化的資本主義軍隊。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6. 簡述鴉片戰爭後思想學術界的轉變
出現了經世致用社會思潮
1、 經世致用社會思潮的由來
19世紀初葉,中國封建社會已從「康乾盛世」的頂峰上往下跌落,封建傳統思想的兩大支柱「宋學」與「漢學」也逐漸走向窮途末路.而產生於明末清初由黃宗羲、顧炎武所倡導的經世致用的學風卻受到社會的注重.這種經世致用思想的興起,正是當時封建統治階級內部思想變革的主要表現.
鴉片戰爭前後,內憂外患紛至沓來,封建社會危機四伏.憂患意識和歷史責任感,促使一批政治眼光比較敏銳的封建知識分子,進一步去探索和尋找中國社會擺脫困境與危機的良策.他們以傳統經學為依託,以匡時救世為己任,對內主張整飭吏治,改革弊政;對外提倡學習西技,抵抗侵略,從而逐漸在地主階級中形成一股經世致用的社會思潮.
2、經世派的群體與代表
戰前-龔自珍;戰間-林則徐;戰後-魏源
3、經世致用社會思潮作用:士林風氣的變化.
經學義理-經學致用
傳統知識結構-近代知識結構
傳統思維模式-變易思維方式
7. 王和平 鴉片戰爭 著作
《試論鴉片戰爭中英軍首先侵佔舟山群島的戰略意圖》,載中國《歷史檔案》1991年第二期;《鴉片戰爭與中國現代化》論文集,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
《略論舟山在鴉片戰爭中的地位》,載《探析舟山》,2010年5月,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
《英國侵佔舟山與香港的緣由》,載《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7年第四期,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英國從舟山到香港的侵佔過程》,載《浙江日報》1997年23日學術版
《近代中國人民自發反侵略斗爭第一聲問題新探》,載《舟山社會科學》,1989年第三期
《誓死保衛舟山的定海三總兵——葛雲飛、王錫朋、鄭國鴻》,載《中國近代愛國人物叢書——抗英中流砥柱》,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1993年12月,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與浙江共存亡的總督——裕謙》,載《中國近代愛國人物叢書——抗英中流砥柱》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1993年12月,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浙江在鴉片戰爭中的地位當提高——訪舟山鴉片戰爭研究專家王和平》,載《浙江日報》1997年6月26日第十一版
執行主編《鴉片戰爭在舟山史料選編》,1992年2月,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專著《探析舟山》,2010年5月 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
8. 鴉片戰爭時期國外有哪些巨大成就
主要是英國:已經基本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資本主義最強的國家;19世紅中葉,這個只佔世界百分之二的島國的工業品約佔世界總量的一半,半佔有世界商船艦隊數量的確良1/3,擁有世界貿易總量的1/5,英國先後挫敗西班牙,荷蘭,法國,成為海上霸王,在亞洲,英國佔領了印度,並入侵阿富漢,新加坡,緬甸等國家地區。
9. 鴉片戰爭對中國是否有利開題報告研究成果預期陳述
你好,同學,你的開題報告老師讓你往哪個方向寫?
開題報告有什麼要求呢
開題報告是需要多少字呢
你可以告訴我具體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幫到你,祝開題報告選題通過順利。
1、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即提出問題,闡述研究該課題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論背景和現實需要。還要綜述國內外關於同類課題研究的現狀:①人家在研究什麼、研究到什麼程度?②找出你想研究而別人還沒有做的問題。③他人已做過,你認為做得不夠(或有缺陷),提出完善的想法或措施。④別人已做過,你重做實驗來驗證。
2、目的意義
目的意義是指通過該課題研究將解決什麼問題(或得到什麼結論),而這一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有什麼意義。有時將研究背景和目的意義合二為一。
3、成員分工
成員分工應是指課題組成員在研究過程中所擔負的具體職責,要人人有事干、個個擔責任。組長負責協調、組織。
4、實施計劃
實施計劃是課題方案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時間安排等。研究內容是指可操作的東西,一般包括幾個層次:⑴研究方向。⑵子課題(數目和標題)。⑶與研究方案有關的內容,即要通過什麼、達到什麼等等。研究方法要寫明是文獻研究還是實驗、調查研究?若是調查研究是普調還是抽查?如果是實驗研究,要註明有無對照實驗和重復實驗。實施計劃要詳細寫出每個階段的時間安排、地點、任務和目標、由誰負責。若外出調查,要列出調查者、調查對象、調查內容、交通工具、調查工具等。如果是實驗研究,要寫出實驗內容、實驗地點、器材。實施計劃越具體,則越容易操作。
5、可行性論證
可行性論證是指課題研究所需的條件,即研究所需的信息資料、實驗器材、研究經費、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技能及教師的指導能力。另外,還應提出該課題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還存在哪些困難和問題,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學校和老師幫助等等。
6、預期成果及其表現形式
預期成果一般是論文或調查(實驗)報告等形式。成果表達方式是通過文字、圖片、實物和多媒體等形式來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