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的基本內容是什麼它們之間有什麼關系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它們之內間是一脈相承又與時俱容進的關系。
Ⅱ 中國共產黨的五大理論成果的本質特徵是什麼
20世紀以來,中國共產黨創立的五大理論成果的本質特徵是 ( 馬克回思主義的中國化 )
A.一脈答相承、與時俱進 B.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 C.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D.中共集體智慧的結晶
它們都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際相結合的產物,都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故選C。
Ⅲ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包括哪些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其中,鄧小平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開拓和奠基之作,「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承上啟下的中間環節,是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科學發展觀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
(3)五大理論成果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覆蓋了馬克思本人關於未來社會形態——科學社會主義的全部觀點和全部學說。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包含兩個組成部分,即為現代唯物主義和現代科學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包含兩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即政權理論部分),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包含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結構設計;第二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運行原理設計。
Ⅳ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有哪些
從理論成果的角度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共產生了四大理論成果,分別是毛思想、鄧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科學發展觀。這四大理論成果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不同歷史階段,根據時代特徵探索不同重大問題做出的獨特理論貢獻,其中每一個理論成果都有其特殊的時代背景和時代主題。而毛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大理論成果,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的第一座里程碑。 。。。。。。。。。。。。
Ⅳ 5、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重大理論成果是什麼
一、馬克思主義是劃時代的科學理論,又是與時俱進的理論
二、毛回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答義中國化的第一個重大理論成果
三、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個重大理論成果
四、「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三個重大理論成果
五、十六大以來黨中央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
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Ⅵ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產生了哪些理論成果
有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三大理論成果。
1、毛澤東思想是由毛澤東倡導並在二十世紀中國革命中大范圍實踐的一種政治、軍事、發展理論,一般認為其為馬列主義在中國的發展。中國共產黨認可毛澤東思想是其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抗日戰爭、國共內戰勝利、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重要理論。
2、鄧小平理論,是以鄧小平為主要創立者、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題的理論。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大理論成果,是中國共產黨獲得的與蘇聯模式不同的社會主義建設經驗的理論總結。
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澤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廣東省考察工作時,從全面總結黨的歷史經驗和如何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出發,首次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行了比較全面的闡述。具體內容為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4、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中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中國發展要求,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這一重大戰略思想。
主要創立者分別為: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
(6)五大理論成果擴展閱讀:
毛澤東思想的發展背景:
20世紀前中期世界和中國政局的變動,是毛澤東思想產生和形成的時代背景,
1、毛澤東思想的產生和形成,是近現代中國社會和革命運動發展的客觀需要和歷史產物。
2、新的社會生產力的增長和工人運動的發展;為毛澤東思想的產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質基礎。
3、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傳入
與傳播;為毛澤東思想的產生和形成准備了思想理論條件。
4、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和建設的實踐,是毛澤東思想形成的實踐基礎。
5、毛澤東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的個人因素是毛澤東思想形成的必不可少的主觀條件。
Ⅶ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了哪些理論成果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一個歷史過程,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這個過程中的理論成果。黨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先後產生了毛思想、鄧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這些理論成果都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都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都是黨集體智慧的結晶,都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毛思想、鄧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之間既是一脈相承又是與時俱進的,是一個統一的科學思想體系。前者為後者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後者是在繼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礎上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它們辯證統一於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不斷開拓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
(7)五大理論成果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包含兩個組成部分,即為現代唯物主義和現代科學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包含兩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即政權理論部分),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包含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結構設計;第二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運行原理設計。
馬克思和恩格斯把無產階級專政時期看作相當長的並充滿革命搏鬥和國內戰爭的時期,掌握政權的無產階級在這個時期內採取經濟上、政治上、文化上和組織上的種種必要措施,以便建立社會主義的新社會、沒有階級的社會、沒有國家的社會,來代替資本主義的舊社會。列寧是完完全全以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這些基本原理為根據的。
列寧在這方面的新貢獻在於:
(一)他論證了在一個被帝國主義國家包圍的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裡可能建成完全的社會主義社會,只要這個國家不被周圍的資本主義國家的武裝干涉所扼殺;
(二)他擬定了經濟政策的具體辦法(「新經濟政策」),使握有經濟命脈(工業、土地、運輸業、銀行等等)的無產階級能運用這些具體辦法把社會主義的工業同農業結合起來(「工業和農民經濟的結合」),從而把整個國民經濟引向社會主義;
(三)他擬定了通過合作社把基本農民群眾逐漸引上並納入社會主義建設軌道的具體辦法,而合作社是無產階級專政用來改造小農經濟並以社會主義精神改造基本農民群眾的最強有力的手段。
正是有了列寧和列寧的黨,無產階級領導權思想才在俄國得到了巧妙的運用。這也是俄國革命產生了無產階級政權的原因。
從前的情況通常是這樣:在革命時期,工人在街壘里進行搏鬥,他們流了血,推翻了舊制度,而政權卻落到資產者的手裡,然後資產者又來壓迫和剝削工人。英國和法國的情形就是這樣。德國的情形就是這樣。我們俄國的情形卻不同了。
在我們這里,工人不僅僅是革命的突擊力量。俄國無產階級一方面是革命的突擊力量,同時還力求成為領導者,成為城鄉所有被剝削群眾的政治領導者,把他們團結在自己周圍,使他們脫離資產階級,在政治上把資產階級孤立起來。
俄國無產階級既然是被剝削群眾的領導者,它進行斗爭就是為了奪取政權並利用這個政權來謀取自身的利益,來反對資產階級,來反對資本主義。
正因為如此,俄國革命每一次強有力的發動,無論是在1905年10月或在1917年2月,都把工人代表蘇維埃這個負有鎮壓資產階級使命的新政權機構的萌芽搬上舞台,來對抗資產階級議會這個負有鎮壓無產階級使命的舊政權機構。
Ⅷ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有哪幾大理論成果這幾大理論成果各自回答了怎樣的理論問題
你好:
以下是我的答案:
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
第一,馬克思主義是關於人類社會發展與解放的科學理論和思想體系,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科學世界觀完整的理論形態,是無產階級政黨的行動指南,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確的。馬克思主義是在十九世紀四十年代,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以馬克思的名字命名的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理論體系,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的正確的科學思想的結晶,是無產階級根本利益的科學表現。馬克思主義包括的內容極為廣泛,幾乎涉及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一切領域。它的主要內容包括三個組成部分,即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這三個組成部分互相聯系,互相滲透,構成一個完整的、嚴密的科學理論體系。
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有著深刻的歷史原因和客觀條件。十九世紀三十年代以後,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登上歷史舞台的無產階級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政治力量,從而為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奠定了堅實的階級基礎。在工人運動中,充分暴露了空想社會主義不僅解決不了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矛盾,而且阻礙工人革命斗爭的發展。無產階級迫切需要代表本階級利益的科學理論。工人運動的實踐,加深了無產階級對資本主義制度的認識,並為新的革命理論的產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馬克思主義的產生,還在於人類歷史的發展為其准備了必要的文化思想資料。馬克思、恩格斯正是批判地繼承了人類思想史上的一切優秀的成果,特別是批判地繼承了德國的古典哲學和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的哲學和社會科學的重要成果,才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無產階級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恩格斯運用這個科學理論,研究了人類社會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結構,批判地吸收了英國古典經濟學關於勞動創造價值的學說和成果,從而創立了剩餘價值學說,徹底地揭露了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揭露了工人階級利益和資產階級利益尖銳對立的經濟根源,揭示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馬克思經濟理論的創立使無產階級認清了自己的階級地位和歷史作用,認清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根源,懂得了只有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建立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才能使無產階級和一切被壓迫、被剝削階級得到徹底解放。由於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了歷史唯物主義和剩餘價值學說,因而能對社會歷史和社會生活作出科學的分析。他們在分析社會歷史和社會生活時,批判地吸收了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者聖西門、傅立葉和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文的思想精華,使社會主義又從空想發展成為科學,從而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學說。科學社會主義是關於無產階級解放的目的、性質和條件的學說,它的基本內容包括階級斗爭問題、無產階級革命問題、國家政權問題、無產階級政黨問題和戰略問題等等。
一百多年來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歷史已經證明,馬克思主義是全世界無產階級、被壓迫人民和被壓迫民族的戰斗旗幟和行動指南,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共產黨所領導的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已經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第二,列寧主義是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指導思想。列寧主義是無產階級直接沖擊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建設社會主義的思想理論體系,是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馬克思主義。確切地說,列寧主義是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和策略。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不僅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的一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矛盾空前激化,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普遍開展起來,而且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帝民族解放運動也日益高漲起來。這一切表明,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偉大時代已經到來。歷史的發展及革命的實踐向各國無產階級提出了一系列急需解決的新問題。列寧主義就是在這樣的國際歷史條件下產生的。俄國成為列寧主義的故鄉,是因為當時俄國是世界各種矛盾的焦點,是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中心。
列寧在領導俄國革命的實踐中,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與新的歷史時代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相結合,科學地分析了帝國主義的本質和特徵,揭示了帝國主義時代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規律,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少數國家甚至單獨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勝利的理論,並領導俄國無產階級取得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斗爭實踐中,列寧還闡明了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和策略,闡明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民族民主革命的理論,闡明了建設新型無產階級政黨的理論,最先回答了經濟落後國家能不能和怎樣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問題等,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
列寧主義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革命性。它排除各種迷信,反對各種非科學的錯誤傾向,特別是同一切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修正主義思潮和派別進行了堅持不懈的斗爭,捍衛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和基本原理。列寧主義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它的基本特點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同俄國的實踐、國際工人階級和被壓迫民族的斗爭實踐、社會主義的實踐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列寧主義同馬克思主義一樣,是無產階級爭取自身解放和解放全人類的思想武器。列寧主義武裝了一個時代的無產階級,成為社會主義和民族解放運動的旗幟。在列寧主義指導下,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一些國家的無產階級先後取得了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走上了社會主義的道路。
第三,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馬列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毛澤東思想是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後期和三十年代前期,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在同我們黨內盛行的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和蘇聯經驗神聖化的錯誤傾向作斗爭,並深刻總結這方面的歷史經驗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在土地革命戰爭後期和抗日戰爭時期得到系統總結和多方面展開而達到成熟,在解放戰爭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黨和毛澤東同志又繼續把毛澤東思想推向前進,使它又繼續得到發展。毛澤東思想是一個偉大的理論寶庫,它具有多方面內容。這主要是:關於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關於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關於革命軍隊的建設和軍事戰略的理論,關於政策和策略的理論,關於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論,關於黨的建設的理論等等。毛澤東思想不僅表現在毛澤東的全部科學著作中,而且也表現在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活動中,它的活的靈魂是: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這三個方面有機地聯系在一起,貫穿於毛澤東思想各個組成部分。
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化的馬列主義,它源於馬列主義,又創造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列主義,為馬列主義的理論寶庫增添了許多新內容,具有重大的國際意義。毛澤東思想是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它將長期指導我們的行動。我們必須繼續堅持毛澤東思想,完整准確地掌握它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第四,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還包括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如何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指導意義。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是全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希望我的答案對你有幫助 祝你學習快樂
Ⅸ 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步探索理論成果的 5個理論觀點是什麼
1.毛澤東向全黨提出要探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的「第二次結合」
1956年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剛剛開始的時候,毛澤東就特別提出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與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相比這是第二次結合,以找到在中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正確道路。
2.毛澤東要求全黨要「以蘇為鑒」,要獨立思考
毛澤東對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是同借鑒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相聯系的。1956年蘇共二十大以後,海文考研他指出,「因為我們沒有經驗,在經濟建設方面,我們只得照抄蘇聯」,「這在當時是完全必要的,同時又是一個缺點,缺乏創造性,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這當然不應當是長久之計」。
3.《論十大關系》提出了一系列對於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長遠理論指導意義的重要思想和主張
1956年4月毛澤東作的《論十大關系》的重要講話,提出了正確處理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系,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以及國家、集體和個人的關系應遵循的的基本原則;海文考研提出了對過於集中的計劃體制進行改革的初步設想,明確要求中央向地方分權並擴大企業自主權等,講話對於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長遠的理論指導意義。
4.《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提出了許多有關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觀點
1957年2月毛澤東作《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重要講話,提出了許多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國防、外交等有關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觀點。如提出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還剛剛建立,還沒有完全建成,還不完全鞏固的思想;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和兩類矛盾的學說;提出了從全體人民出發,「統籌兼顧,適當安排」的方針;提出了發展工業必須同發展農業同時並舉的工業化方針等。
5.毛澤東提出了有關政治建設的重要主張
1957年8月毛澤東提出要造成一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海文考研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面,以利於較快地建設我國的現代工業和現代農業的思想。
6.在黨的工作重心方面提出要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
1956年9月召開的黨的八大會議向全黨提出要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的現代化。1958年,毛澤東提出要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到技術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上來。
綜上,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初步探索中提出的許多重要思想觀點和主張,為後來黨的進一步探索奠定了基礎,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Ⅹ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有哪些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毛思想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產物.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鄧小平理論,解決了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問題.實踐基礎是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經驗.
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三次歷史性飛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新時期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一系列問題.
拓展資料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的過程。具體地說,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結合起來,同中國的優秀歷史傳統和優秀文化結合起來,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又發展馬克思主義。一是馬克思主義在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實現具體化。二是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上升為馬克思理論。三是把馬克思主義植根於中國的優秀文化之中。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具體地說,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更進一步地同中國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結合起來,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實現具體化。
第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際問題;
第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提升為理論;
第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把馬克思主義根植於中國的優秀文化之中;發展和創新馬克思主義。
(資料來源:網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