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2001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

2001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

發布時間:2021-09-13 18:36:35

⑴ 什麼是教學成果

教學成果獎包含有很多的種類,有國家高等教育成果獎、省高等教育成果獎、省內基礎教育容教學成果獎、市區縣教育教學成果獎還有各級的賽課獎。

教學成果指自己獨自撰寫的教學論文,在縣教科所或市、省級教研室組織的教學實驗成果評比中獲獎,發給教學成果證書。或是,從教科所申請教研課題,經自己的實踐實驗上報材料後被上級選上,發給教學成果獎證書的。

教學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學規律,具有獨創性、新穎性、實用性,對提高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實現培養目標產生明顯效果的教育教學方案。
拓展資料:
申報材料:
1.反映成果的總結
2.教學成果鑒定書
3.視頻
支撐材料:
1.示範中心實驗教學情況統計表
2.學生獲省級及以上學科競賽獎勵情況
3.學生發表的學術論文
4.校際共享合作協議
5.承辦省級及以上實驗教學研討會一覽表
6.示範中心面向校際開放、共享的實驗實訓一覽表
7.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單位)批准文件
8.學生獲國家有關部門頒發的技術資質證書
9.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
10.公開發表的實驗教學改革研究論文
11.出版及自編的實驗教材

⑵ 房紹坤的學術成果

教學研究論文
1.《法學教育對法律職業道德意義的探討》,載《中國大學教學》2004年10期
2.《如何順利地通過律師自學考試》,載《中國當代教育》2003年第7期
3.《當代法律家培養的困境及出路》,載《煙台大學學報》2003年第2期
4.《WTO與中國法學教育的現代化》,載《山東省公安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第2期
5.《21世紀法學專業的教育方法及其改革》,載《煙台大學學報》2002年高教研究專輯
6.《21世紀法學專業教學改革的宏觀思路》,載《煙台大學學報》2004年高教專輯
7.《構建富有特色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確保教學水平穩步提高》,載《傳承歷史呼喚未來》,山東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教學表彰/獎勵
1.全國首屆高等學校「國家級教學名師獎」,2003年(證書)
2.《民法》(教材),第二屆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一等獎(第二位),2006年(證書)
3.《法學專業教學改革思路、特色與成效》,山東省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首位),2005年
4.《法學院課程體系和教學計劃的構想》,山東省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首位),2002年
5.山東省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2006年
6.獲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2012年
學術研究課題
1.《用益物權基本問題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03—2005年,負責人
2.《中國未來民法典·繼承權制度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01—2003年,第二位
3.《特許物權研究》,司法部科研課題,2003—2005年,負責人
4.《礦業權法律制度研究》,山東省社科基金項目,2006—2009年,負責人
5.《山東省水權及其市場化理論研究》,山東省軟科學項目,2006—2009年,負責人
學術論文
1.《公司IT化的若干法律問題》(首位),載《中國法學》2002年第2期
2.《公司瑕疵設立的法人格規制》(首位),載《中國法學》2005年第2期
3.《用益物權的法律屬性》(獨立),載《現代法學》2003年第6期
4.《構建預告登記制度的幾個問題》(首位),載《法學家》2003年第4期
5.《民事習慣的動態法典化》(首位),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07年第1期

⑶ 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介紹

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是國務院確定的國家級獎勵,每4年評選一次。前6次分別在1989年、1993年、1997年2001年、2005年、2009年評選。2013年已擴展為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包含基礎教育(含幼兒教育與特殊教育)、職業教育(含高等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含成人高等教育)。獎勵等級分為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三個等級,授予相應的證書和獎金。本次是2013年4月評選,經過3個月公示期,然後,一等獎和二等獎由教育部批准,特等獎由國務院批准。

⑷ 什麼叫教學成果獎

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是國家在教學研究和實踐領域中頒授的最高獎項,每4年評審一次,獲獎項目需在教育教學理論及實踐中取得重大突破。

2013年已擴展為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包含基礎教育(含幼兒教育與特殊教育)、職業教育(含高等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含成人高等教育)。獎勵等級分為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三個等級,授予相應的證書和獎金。

(4)2001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擴展閱讀:

相關事件

1993年國家教委第二次獎勵了普通高等學校國家級教學成果。1994年3月,國務院發布《教學成果獎勵條例》。在高等學校中,形成了由國家法規所確定的,與科技「三項獎」所並行的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勵制度。

1987年開始,國家教委每四年進行一次高等學校國家級教材獎勵。原定於1996年進行的第三次國家級教材獎與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並軌」。1997年國家教委成果獎中有438項教材參加了評審,117項教材獲得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其中,13項教材獲得了一等獎。

第四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國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獎勵額度,對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分別給予8萬元、5萬元和2萬元的獎勵。學校在國家獎勵的基礎上將給予一定程度的配套獎勵。

⑸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參加人多少名有效

國家沒有對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參與人數有規定,只要是開設了這個獎,就內可以容在全國范圍內徵集教學成果,委員會成員就會對提交上來的成果進行評比,最終開設出來,一,二,三等獎各種。

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是國務院確定的國家級獎勵,每4年評選一次。前6次分別在1989年、1993年、1997年2001年、2005年、2009年評選。2013年已擴展為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包含基礎教育(含幼兒教育與特殊教育)、職業教育(含高等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含成人高等教育)。獎勵等級分為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三個等級,授予相應的證書和獎金。本次是2013年4月評選,經過3個月公示期,然後,一等獎和二等獎由教育部批准,特等獎由國務院批准。

⑹ 國家教學成果獎不經過省里,學校能直接報嗎

你問的問題,
應該是不可能的 ,
教學成果獎必須是一級級申報,
不然你的成果應用在哪裡?
在哪裡取得的成果?
除非是省廳一級領導的研究成果,
估計才有可能。

⑺ 譚建榮的代表性成果

1、2004年,譚建榮等研究完成的「大批量定製的技術體系及其在國產重要裝備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該項目面向國產重要裝備設計,解決當前國產重要裝備設計與生產中普遍存在用戶需求個性化與產品設計周期長、生產效率低的問題,解決傳統的產品配置設計難以實現產品創新等一系列問題。在國內最早提出大批量定製技術體系與理論方法,實現了大批量定製環境下的產品配置設計、產品變型設計、產品遞歸化設計與產品可視化設計,開發了面向定單配置的單元化自組織集成設計系統,客戶廣義需求分類體系的形式化建模系統,大批量定製的產品遞歸設計系統,基於知識的產品裝配設計系統等。該成果已在汽輪機、電梯與自動扶梯、制氧空分設備、數控機床、機車車輛等國產重要裝備設計中得到應用。已獲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6項,發表學術論文81篇,其中SCI、EI收錄45篇。
2、2005年,譚建榮等完成的「工程圖學特色平台的探索實踐與教學基地輻射」 項目獲第五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該項目將工程圖學教學基地建設成為教學研究的中心點、教學改革的試驗點、教學水平的示範點、教學科研的結合點和教學成果的輻射源。提出並構建了工程圖學教學基地「五個平台」,即基於高新技術與經典內容相結合的圖學素質公共平台、面向多層次多類型的工程圖學教學基地立體化教材平台、參與式互動式工程圖學教學基地實驗平台、自主式研究型工程圖學教學基地學習平台和以人為本的工程圖學教學基地可持續發展平台。全面推動了全國工程圖學教學改革,並從教學改革思想、立體化教材與課件和高層次人才培養與培訓三個方面,對機械基礎和其他工程基地建設提供了極好的借鑒參考。
3、2011年,譚建榮等研究完成的「復雜裝備與工藝工裝集成數字化設計關鍵技術及系列產品開發」 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該項目針對復雜裝備與工藝工裝設計中非標結構設計周期長、設計更改關聯多、不同工況性能難以預測、整體質量難以保證等問題,項目提出並實現了復雜裝備與工藝工裝集成數字化設計關鍵技術,開發了復雜裝備系列產品,成果對推動企業實現復雜裝備自主設計開發、改變經濟增長方式、推進機械工程學科和行業技術進步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項目提出並實現了復雜裝備單元調節和參數調節相結合的混合調節技術、復雜裝備設計變更的響應技術、復雜裝備工藝工裝結構變異設計技術、關鍵部機疲勞失效機理及多部機壽命預測與排序方法、復雜裝備工藝參數與工裝成型性能的工藝協調分析技術、復雜裝備精度與工藝工裝精度的容差協調分析技術等。在復雜裝備多需求映射非標轉化技術、復雜裝備與工藝工裝結構變異與性能強化設計、復雜裝備多尺度質量預測與壽命均衡、復雜裝備與工藝工裝集成設計與協調性分析等方面取得了創新與突破,提出並實現的技術經專家鑒定整體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項目構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復雜裝備數字化設計平台,提出的理論方法與支持技術在大型注塑裝備與模具成套工裝、大型空分成套裝備、高檔數控裝備、大型電除塵成套裝備、海軍X 裝備等設計中得到應用, 獲國家發明專利 6 項、軟體著作權17 項、實用新型專利 2 項,制訂了國家與行業標准 5 項,形成設計規范15 項,有效地提高了復雜裝備的設計效率與質量,實現了由提供裝備向提供解決方案的轉變、由提供單機向提供成套裝備的轉變、由提供裝備向提供裝備與工藝工裝的轉變,取得了良好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國家級科技成果獎:
1、大批量定製的技術體系及其在國產重要裝備設計中的應用研究,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4年,譚建榮、祁國寧、張樹有、顧新建、韓永生、劉曉冰、毛紹融、錢 江、黃哲人、吳 捷,浙江大學、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大連理工大學。
2、基於智能計算的產品概念設計與虛擬樣機技術研究及應用,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6年,魏小鵬、譚建榮、兆文忠、張強、劉振宇、張建明、程錦、米小珍、蒙秋男、趙婷婷,大連大學、浙江大學、大連交通大學、大連理工大學。
3、復雜裝備與工藝工裝集成數字化設計關鍵技術及系列產品開發,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1年,譚建榮、張樹有、王米成、葉盛、王珏、劉振宇、馮毅雄、伊國棟、裘樂淼、徐敬華,浙江大學、杭州鴻雁電器有限公司、海天塑機集團有限公司、浙江申達機器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4、基於ASP/SaaS的製造業產業價值鏈協同平台,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2年,孫林夫、王淑營、韓敏、唐慧佳、趙慧娟、廖偉智、陳春陽、譚建榮、田凌、李瑞川,西南交通大學,四川省現代服務科技研究院,成都國龍信息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浙江大學,清華大學,寧波在線網路信息有限公司,武漢紡織大學。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1、工程制圖課程教學新體系創建與應用,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001年,譚建榮、陸國棟、張樹有、施岳定、周廣仁,浙江大學。
2、工程圖學特色平台的探索實踐與教學基地輻射,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005年,譚建榮、陸國棟、張樹有、施岳定、盛奎川,浙江大學。
3、工程圖學教學資源庫的研發與推廣應用,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009年,譚建榮、張樹有、焦永和、陳錦昌、肖銀玲、施岳定、雷建蘭、馬晨華、陸國棟,浙江大學。

⑻ 如何認識教學成果

教學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學規律,具有獨創性、新穎性和實用性,對提高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實現培養目標產生明顯效果的教育教學方案,包括:

(1)針對教育對象的特點和人才培養的要求,運用現代教育和教學手段,在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開展課程、教材、實驗實習基地建設等方面,堅持教書育人,探索教育規律,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的成果。

(2)根據教育目的、教育環境和教育教學規律,在組織教學工作,推動教學改革,開展教學評估,加強專業(學科)、教師隊伍和學風建設,促進產學研結合,實現教學管理現代化等方面的成果。

(3)結合自身特點、推廣、應用已有的教學成果,並在實踐中進一步創新和發展,對提高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有顯著效果的成果。

《條例》中所稱的教學成果涵蓋了高等教育和中等以下教育。從時間上看,中等以下教育的教學成果可以從1994年《條例》頒布以後進行,但國家級獎勵僅限於高等教育。

2000年5月25日教育部發出了《關於認真做好2001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勵工作的通知》。《通知》繼續沿用了《條例》中規定的教學成果定義,外延有所變動。

「(1)針對教育對象的特點和人才培養的要求,在轉變教育思想,優化培養方案,改革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實驗技術,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養綜合提高,德智體全面發展,提高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等方面的成果。

(2)根據教育目的和教育教學規律,在組織教學工作,推動教學改革,加強專業(學科)、教師隊伍、教材、實驗實習基地、學風建設和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促進產學研相結合與各種合作辦學,開展評估,建立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機制,實現教學管理現代化等方面的成果。

(3)結合自身特點,推廣、應用已有的教學成果,並在實踐中進一步創新和發展,顯著提高辦學效益和人才培養質量等方面的成果。」

從上述歷程可以看出,教學成果的概念來之不易,是不斷求索的結果,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其內涵已為大家所公認,但外延與時俱進,富有時代特徵,與當前的工作,特別是熱點、難點問題緊密相連,基本上涵蓋了高等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部內容。在同一內涵之下,可以有多種外延。中等以下教育的成果外延應當根據中等以下教育內容作出相關界定。

02

從幾個側面認識教學成果

1. 教學成果的三要素

一項教學成果,需要具備三

⑼ 張偉剛的科研成果

承擔的科研項目:
國家科技部「863」計劃課題:「光纖光柵感測網路關鍵技術研究與工程化應用(2002AA31311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於飛秒激光蝕刻微腔的光子晶體光纖流體感測研究」(1097410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用於流體微量成份高靈敏度在線檢測的光CRDS感測系統研究(1067407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微結構光纖多維感測的理論和實驗研究(60577018)」
天津市重點基金:「光纖微腔流體感測系統研究及其環境監測新技術開發」
南開大學科技創新基金:「光子晶體光纖光柵及其器件的研製」
光電信息技術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基於光纖光柵的溫度補償式振動感測研究」(2005-06)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材料科學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微結構光纖光柵的寫制及感測機理研究」(2006-05)
科研成果:
光纖光柵感測系列器件的設計、研製及其應用。
AFSN-1型光纖光柵感測網路解調系統。
光纖扭轉、濃度及折射率感測器的研製與應用。
特種光纖光柵感測器的設計、研製及其應用。
微結構光纖及其光柵感測器件的設計與實現
獲得獎勵:
1997年9月,獲省部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
1998年5月,獲省部級科研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1年5月,獲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1年6月,獲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4年6月,獲天津市科技發明一等獎。
2005年6月,獲天津市科技發明二等獎。
2009年5月,獲天津市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9年7月,獲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2010年5月,主持的《科研方法論》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
2011年5月,獲南開大學教學名師獎。
獲國家專利:
「雙向扭轉光纖感測器」:
「輪輻式溫度補償型光纖光柵壓力感測器」:
「溫度補償型光纖光柵帶寬感測器」:
「溫度自動補償的光纖光柵壓強感測器」:
「高速光纖光柵感測復用解調裝置」:
「光纖光柵微振動感測測試儀」:
「柵網式光纖微彎感測器」:

⑽ 楊利慧的獲獎情況

國家級
1、 2001年9月,專著《女媧的神話與信仰》獲「首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學術著作獎一等獎」(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辦);
2、 2001年12月,與教研室同人一道,因「中國民俗學學科的創建與實踐」獲得 「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本人排名:4)。 1、1998年12月,《女媧的神話與信仰》(專著)獲「北京市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2000年2月,專著《女媧溯源——女媧信仰起源地的再推測》獲「北京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3、2000年6月,獲得教育部首屆「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教學科研獎勵基金」(簡稱「優秀教師獎」);
4、 2001年9月,與教研室同人一道,因「中國民俗學學科的創建與實踐」獲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本人排名:4)。 1、 1998年11月,獲「北京師范大學第七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文科組一等獎;
2、 2000年12月,與教研室同人一道,因「中國民俗學學科的創建與實踐」獲得北京師范大學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本人排名:4);
3、 2003年3月,獲「北京師范大學勵耘獎學助學基金第六屆優秀青年教師獎」二等獎。 1、1995年4月,於台灣省台北市參加「中國神話與傳說學術研討會」,會議發表論文《中國古代神話研究史上的合理主義》(與鍾敬文教授合著並為主要執筆人);
2、1995年11月,於海南省海口市,參加「海南省首屆國際婦女研討會」,會議發表論文《女媧信仰對於婦女的特殊功能》;
3、1997年6月,於山西省太原市參加「中國的祭儀、音樂與戲劇及其社會環境國際研討會」,會議發表論文《街子鄉的社火》(合著,第一作者);
4、2000年10月,於美國俄亥俄州哥倫布市(Columbus, Ohio State)參加「美國民俗學年會」;
5、2001年3月,應邀於美國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民俗學與音樂文化學系主講了「女媧之神——當代中國的神話與民間信仰」(The Cult of Nüwa: Myths and Beliefs in Contemporary China)專題講座;
6、2001年5月,應邀於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東亞系主講了「中國的民間剪紙藝術」(The Art of Chinese Folk Paper-cutting)專題講座。

閱讀全文

與2001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武漢疫情投訴 瀏覽:149
知識產權合作開發協議doc 瀏覽:932
廣州加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5
企業知識產權部門管理辦法 瀏覽:455
消費315投訴 瀏覽:981
馬鞍山鋼城醫院 瀏覽:793
馮超知識產權 瀏覽:384
介紹小發明英語作文 瀏覽:442
版權使用權協議 瀏覽:1000
2018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表 瀏覽:884
馬鞍山候車亭 瀏覽:329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領導小組 瀏覽:709
張江管委會知識產權合作協議 瀏覽:635
關於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相關項目督導的函 瀏覽:941
閨蜜證書高清 瀏覽:11
轉讓房轉讓合同協議 瀏覽:32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交賬會議紀要 瀏覽:877
雲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查詢 瀏覽:313
新知識的搖籃創造力 瀏覽:187
股轉轉讓協議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