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人忙忙碌碌卻又碌碌無為,好煩啊,正在讀研,可是出不了成果
不用為這個煩惱,大部分人都是如此,一輩子忙忙碌碌的,但是過的依舊是普通的生活,碌碌無為本來就是生活。不過我們依然要努力奮斗。
『貳』 很多學校對研究生畢業有成果要求,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這很正常吧!研究生主要在於研究,讀出來能有研究成果,應該是主要衡量標准吧!畢竟社會也是需要研究成果的,對社會發展有促進作用的,也為自己的職業規劃作鋪墊!!!
『叄』 讀研究生期間,經常會感到很有挫敗感!怎麼調節
我雖然不是研究生...做研究這種東西,急於求成是沒用的啊。你看看,真正有成效的研究又怎麼樣呢?老師留你的原因肯定是因為你有不一般的潛力,被老師挑刺也是有被挑的價值才被挑的嘛。好吧,這是很多人都說過的話。
研究本就是為了得出新的東西,新的東西往往是很難找到的,而且越好的東西,往往就越難得到。要成就感有什麼用?當飯吃嗎?研究不是一種樂趣嗎?享受這種樂趣不好嗎?
當你沉浸在研究之中,不知不覺研究出成果,那才叫快樂。
研究要什麼天分啊,有興趣就可以了!
『肆』 讀研期間……教師們的研究成果也大多限於理論上的探討從這句話獲得什麼啟示
教師們的研究成果也大多限於理論上的探討,從這句話我們可以體會出應該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伍』 研究生做出了的成果屬於老師么
看你們老師了,如果他不計較,那他掛通訊作者,你是第一作者,如果他比較自私,那他掛一作,你只是二作,在學校里沒區別,在外面二作就是二作,希望對你有幫助!
『陸』 研究生導師竊學生成果,那讀研有什麼意義呢只是幫導師打工嗎
基本上是這樣的,學生越高產,能畢業導師還不讓學生走,還要卡,這種事要大膽點,鬧到學校皆知。學生幫導師做又沒錢,相反導師賺錢多。
『柒』 我想創業,還用考研嗎,研究生的主要工作是什麼,想在研究生階段做出成果作為創業的優勢,這樣可行嗎
當然可以,其實在研究生階段,你也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說創業也不是只是說說的,你要看自己的能力,在你能自食其力的情況下創業,誰都會支持的。如果不是,你可以選擇先工作或者先考研。
『捌』 讀研究生帶給你最大的收獲是什麼
作為一個文科專業的研究生,表示未來的就業壓力很大,而且學校連211都不是。不過,我還是想讀研的,所以還是選擇了調劑。和我原來的專業相比,圖書館學這個專業要冷的多。坦白講,讀研的最開始是想再給自己兩年到三年的時間,相對於工作而言,讀書的空閑時間更能夠多一些。
『玖』 如何培養研究生產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從字面上看,「新」就是新東西、新事物,「創」就是造,即把這個新東西、新事物創造出來.然而,「新」這個字很有講究,意義大不相同:一個學生在學校運動會上創造了一項新紀錄,這是一個「新」;另一個人在奧運會
上創造了一項新紀錄,這也是一個「新」,但這兩個「新」完全不能相提並論.所以,「新」有大小、高低之分,本文討論的創新,是指大的、高水平的創新.
科研選題的三個原則
第一,意義要重大.
一般來說,有重大發明創造的人多半胸懷大志,立志成就大事業,這就決定了選題的一個最重要原則――力求研究重大問題.這個問題是科技領域的大事,如果成功,將對科技發展做出大貢獻.有些人沒有這種想法,只希望有點經費,能做點研究,發表一些文章,有個職稱,也就滿足了.所以,創新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心裡想著要做大事.但是,光有這點還不夠,還得能分清什麼是大事,是重大問題.
第二,研究的人比較少,競爭較為緩和.
有一些重大問題是人們很容易看到的,例如科技界普遍關注的一些大問題和難題.是否該選這樣的問題來做呢?應當說,如果條件允許,要敢於選這樣的問題.如果你在科學院、在重點大學、在重點實驗室,就要有這樣的勇氣.但就多數人而言,這樣的問題可能可望而不可及,硬往裡鑽是不明智的;特別是在起步階段,條件有限,這就應避開那些競爭過於激烈的問題,選那些研究的人比較少、競爭較為緩和的領域.科學研究是一門高超的藝術,太熱的地方擠不進去,太冷的地方不受重視.如何將一個冷門通過自己的努力轉化為一個熱門,這顯然需要技巧.
第三,技術手段於自己可行.
許多重大熱門課題常常要求大量人力、物力和很高的技術條件,多數人只能望而卻步.所以,選題時必須充分考慮自身條件,一定是自己的技術手段可以達到的.有一點要提出來討論:離開了現代化的高新技術條件,是否就一定做不成大事?筆者認為並非如此.不要總想著自己條件差,成不了什麼氣候,應相信,智慧和勤奮能彌補條件的不足.只要用心,找准一個好位置,就一定可以打開成功之門.
科研創新的三個途徑
筆者在教學和科研實踐中注意到,科研創新不外乎三個途徑:材料新、方法新、思路新.
第一,材料新.
使用新材料必有新發現.在遺傳學發展史上,Mendel用豌豆作材料研究遺傳開創了遺傳學,而Morgan則改用果蠅.從豌豆到果蠅,跨度非同尋常,這個新材料用的巧,讓M
organ 開創了細胞遺傳學,將遺傳學推向一個高峰.而後, Beadle
改用紅色麵包霉研究遺傳,開創了生化遺傳學.後來的人進一步改用細菌和病毒研究遺傳,一次又一次將遺傳學刷新.所以,使用新材料是一種既簡單又有效的創新方法.但因為是新材料,別人未曾研究過,自然有一定的不確定性,這就對研究者的智慧提出了考驗.
第二,方法新.
新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自己設計和創造.使用新材料時,原有的方法可能不適用,研究者就需要先有一次方法的創新,上面遺傳學研究中的新材料都伴隨著新的研究方法.第二種是移植和借用.在遺傳學的早期,人們採用雜交的方法;後來,將細胞學引入,帶來遺傳學的第一次革命;進一步引入化學方法,將遺傳學向分子水平提升……在各個學科的發展中,每一次重大的突破都與新方法相伴.然而,新方法並非無中生有和從天而降,都是在原有基礎上革新改制而成,因此,研究者要學習和了解多種多樣的方法,然後根據自己的需要有選擇地加以改造.
第三,思路新.
創新能力的教育培養
創新能力的教育培養主要是大學的任務,因為大學培養的是人才,即創新能力較強的人.筆者認為,從培養創新能力出發,大學需要做很多事情,其中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最為重要.
在教學內容方面,中國的大學重視基本概念和內容深度,這不錯,但還應該充分突出「新」,即盡可能介紹新進展和新成果,以激發學生的求新意識和創新慾望.不新就會讓學生守舊,這就要求教師不能依賴教材,而是不斷到文獻中去尋找新材料.在突出新的同時,還要兼顧「廣」,即從學科出發,力求結構的完整性,各個層面都不能缺.現在有一種偏向:重現代,輕傳統,以高深為榮,將基礎扔掉,這是很有害的.
在教學方法方面,應改陳述為分析.筆者曾提出「分析式教學法」這一設想,以取代傳統的「啟發式」.啟發是一種淺層的分析,適用於中小學;分析則是一種深層的啟發,應為大學所用.採用分析式教學,重在交待來龍去脈,以形成一條思想路線,使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學到科學的思維方式.
突出創新能力的高等教育,在課程設置、教學管理、學生考核等各個環節都需要相應的革新,以達到對學生實施全方位培養的目的.目前,各個大學競爭激烈,特別注重教師的研究創新,而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並未給予特別關注,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總之,創新是科學研究方法論的核心,還需要更為廣泛和深入的探討.
『拾』 我想考物理學方向的研究生,哪個方向容易出成果呢哪個方向更有前途呢
應用物理學容易出成果,粒子等高能物理通過需要經過多重實驗,用巧合、運氣去得到結果再去論證,運氣成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