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亞洲大學的近幾年辦學成果
亞洲大學於2005年4月30日獲台灣當局「教育部」改大委員會核淮,於當年度8月1日起,升格為一般大學,原本由當時任副校長楊志良教授提議,而意圖改名為「台中大學」,但「教育部」認為私立院校不得以地名為校名,故經董事會討論後決定改名為亞洲大學,此次改名,不僅是當年度唯一獲准升格的綜合大學,並創下台灣高等教育史上,最短時間即獲升大的紀錄。亞洲大學校長蔡文祥則聲稱,其命名原意乃是基於該校創校即定位為國際化大學,希望以新校名彰顯「立足亞洲、放眼世界」的企圖心與競爭力。
近2年來,台灣亞洲大學進步神速,在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專刊公布的3項評比中,創校13年的亞洲大學名列「三個百大」大學,國際排名大躍進!去年底,獲「金磚五國暨新興經濟體」23國評比百大第53名;今年5月,再挺進「創校50年內,全球百大新興潛力大學」排第99名;6月19日,接著又進入「亞洲百大最佳大學」,排第83名,著實不易!
據專責研究落點分析的台灣大考通訊社統計,103年亞洲大學各學系表現突飛猛進,不但招生名額全數滿招,校平均排名也大幅躍進近8%,在71所高教體系大學院校中,今年排名45名,比去年102年進步10名,超越不少資深國立、私立大學。
統計數據顯示,台灣各大學院校102-103排名百分比,多數院校都是微幅退步,只有7所院校進步,其中,亞大進步幅度高達7.88%,比起台北市立大學進步3.81%、彰師大進步2.74%、南華大學進步1.4%等校超出許多,居全台之冠。
103年招生成果統計,個人申請亞大名額1369人,分發率高達98.69%,是招生名額逾千的大學中,全台第一;今年繁星推薦入學,亞大也是全台少數零缺額、第一輪就滿招的私立大學,所招到的學生中,在校成績排名百分比也從去年的平均40%,提升到今年的18%,進步22%,也是全台進步最多的大學,遙遙領先第2名14%。
2015年2月台灣《Cheers》雜志首次組織國內大學校長互評辦學績優學校,亞洲大學(Asia University, Taiwan)、台大、台科大、北科大、逢甲為前五名,其中亞洲大學名列第2名。
2015年全球知名的西班牙網路計量研究中心(Consejo Superior de Investigaciones Científicas ; CSIC)最新公布全球世界大學網路排名(Ranking Web of University),上榜的全世界2萬多所大學院校中,台灣亞洲大學排名從去年第1104名躍升到今年全球排名第826名,全球排名進步278名、全台公私立大學排名第24名。
② 南京大學金陵學院的辦學成果
改辦前的南京大學金陵學院成立於1998年,1999年開始招生,首屆538名學生已畢業。他們在學院的精心教育和有序培養下,取得了綜合素質和學業成績的雙豐收,其中28人免試保送進入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等著名高校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50多人出國、出境留學深造,20人攻讀南京大學第二學位,其餘學生參加就業,就業去向都比較理想,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被國家機關、國防和科研單位、高等學校、大中型企業錄用,就業地區基本集中在南京、徐州、蘇州、無錫、常州、上海、北京、廣州等地。
③ 中國地質大學江城學院的辦學成果
學院注重規范發展,遵循高等教育規律,得到了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與積極肯定,社會認可度不斷提高。陸續涌現出了「湖北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以及「北京奧運會優秀志願者」等優秀學生。學院迭膺湖北省「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基層單位」、「2012年度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先進集體」、「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平安校園」等榮譽,屢次躋身於全國「中學生最信賴的十佳獨立學院」、「獨立學院綜合實力20強」;「最受媒體關注獨立學院」前十等教育改革先進行列。
④ 集美大學財經學院的辦學成果
教師方面
相關資料顯示 :「十一五」期間,該院在學科建設、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方面尤其在本科教學質量工程項目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財政學專業被列為國家級和省級特色專業,財政學、會計學入選省級精品課程,黃衍電教授獲得省級教學名師獎;7門課程入選校級精品課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被列為校級特色專業,國際商務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被列為校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建設項目,財政學教學團隊入選校級教學團隊,財政學教研室被評為優秀教研室;3位教師獲得校級教學名師獎、2位教師獲得校級教學優秀獎、3位教師人選校級教學示範崗或校級優秀主講教師;獲得校級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9人次獲得學校青年教師業務競賽課堂教學獎和教學研究論文優秀獎;先後獲得學校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立項共16項 。
2007年,該院完成福建省重點建設高等學校建設項目《公共經濟與管理研究項目》,達到了預期目標,取得了一些標志性成果;2008年學院承擔福建省高校服務海西建設重點項目《推進海西社會建設的公共經濟研究》,獲得近450萬元的經費資助,於2009年成功舉行了「服務海西社會經濟論壇暨充分就業和擴大社會保障全國會議」 。
學生方面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 :「十一五」期間,該院獲全國三好生1名;福建省十佳大學生1名;省級三好生13名;省級優秀學生幹部9名;省級先進集體7個 。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 :2004年-2012年期間,該院獲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金獎1項;銀獎3項;銅獎3項。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獲三等獎3項。榮獲福建省大學生「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金獎2項,銀獎7項,銅獎11項 。
⑤ 蘇州大學文正學院的辦學成果
十六年以來,學院不斷加大投資力度,積極深化教學改革,努力創新管理思路,各項事業得到了迅速發展。目學院已發展成為一所以「培養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為辦學宗旨,以「通才、實用、強調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為辦學特色,教學設施完備,專業設置合理,師資力量雄厚,辦學效益顯著,在省內外具有相當知名度的獨立學院,贏得了社會各界廣泛的重視和好評,
學院創辦多年來,以優良的教學質量和學習環境,贏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的重視和好評,全國政協副主席郝建秀、國務委員陳至立、教育部部長周濟、副部長張保慶、趙沁平、章新勝以及江蘇省梁保華、任彥申、張連珍等領導同志都曾親臨學院考察、指導,並對學院的各項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據統計已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輸送本科畢業生30000餘人,實際就業率99%。
⑥ 上海交通大學密西根學院的辦學成果
院長倪軍教授、執行院長張申生教授以主要成員身份參加的上海交通大學「深入開展多模式國際合作辦學,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秀人才」教學成果獲國家級一等獎。
按照美國工程技術認證協會(-ABET)制定的工科大學生能力要求,形成了以學生能力培養為核心的課程體系和以能力考核為基礎的質量保證體系,教學水平得到了美國密西根大學的高度認可。
建立起和密西根大學工學院所有14個專業無縫對接的工科大平台課程體系:
06級學生中104人申請雙學位項目,錄取72人,錄取率達70%;
首批雙學位學生於2008年8月赴密西根大學學習,第一個學期平均GPA遠遠高於密西根大學工學院平均水平;
07級學生中117人申請雙學位項目,錄取95人,錄取率達81%;
學生發展全面,具有突出的創新思維、國際化視野和領導能力:
連續2年蟬聯上海交通大學唯一入圍「高盛全球領導者獎」的學院。2006級蔣俊豪同學1人;2007級高鵬、任翔同學共2人;
06級雙學位項目學生中有8名同學獲得密西根大學專門授予具有科研培養潛力學生的暑期科研基金,將於09年夏天跟隨美國一流教授參加科研項目;
學生自主管理創新實驗室,組建項目團隊。2008年累計4項國家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計劃,9項上海市創新實驗項目計劃,學院項目入圍量居全校前列;
2008年首屆上海交通大學機器人創意大賽,我院學生包攬亞軍、季軍;
2007年上海交通大學校我院以不到交大本科生5%的規模,在交大校學聯幹部中佔了15%,2007-2008學年共有34名同學在校學聯獲得嘉獎。我院學生在其他許多社團活動和文體競賽中也表現出了突出的綜合素質,校十佳社團中有三名社長來自我院。
截止2011年5月18日,據不完全統計,我院2011級申請出國讀研的學生中已有約95%以上被國際一流大學錄取,並有相當比例的學生同時也獲得了讀研期間的獎學金資助。據悉,美國部分高校的錄取及獎學金通知仍在陸續發放,同時,隨著讀雙學位的學生的陸續返校,錄取情況還會有所更新。 研究生錄取高校 錄取人數 獲獎學金人數 密西根大學 82(博士10人) 8 斯坦福大學 24 (博士3人) 4 加州理工大學 1 (博士1人) 1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5(博士1人) 1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11(博士2人) 1 喬治亞理工學院 5 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 3(博士1人) 1 卡耐基梅隆大學 15(博士4人) 2 康奈爾大學 17(博士2人) 普林斯頓大學 3(博士2人) 3 賓夕法尼亞大學 19 哥倫比亞大學 19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 4 (博士1人) 1 馬里蘭大學 4 (博士3人) 1
⑦ 天津大學管理學院的辦學成果
截至2012年5月,天津大學有31項成果獲國家科技獎勵,3項成果入選「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352項成果獲省部級科技獎勵。科研經費實現了穩定和持續的增長,2011年科技經費總量15.05億元。2011年,簽訂千萬元以上大項目達到25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277項,總資助額度達到13267萬元,授權專利482項(其中發明420項)。2011年公布的2010年度科技論文統計中,天津大學被SCIE、EI、ISTP收錄論文數分別為1027篇、1571篇、814篇,235篇SCI論文被評選為表現不俗的論文,1篇論文被評為「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天津大學科技園是中國首批15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試點之一,通過了教育部、科技部的驗收並正式授牌。
截至2012年5月,天津大學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1項,其中一等獎8項,二等獎13項;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7人;國家級教學團隊9個;國家級精品課程42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6門;國家級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20個;國家級第二類特色專業建設點6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4項;國家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10個;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137種;並有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3個和「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是首批「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入選學校。
截至2012年5月,天津大學有各類留學生1801人,來自89個國家和地區。與世界上31個國家和地區的139所高校、研究院及公司簽署協議。在海外成立了2所孔子學院,分別是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發孔子學院和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孔子學院。
2010年6月23日,中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在天津大學啟動。包括清華大學、天津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在內的61所高校,成為首批實施「卓越計劃」的高校。截至2011年8月,天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熱能與動力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等20個本科專業及茅以升班入選「卓越計劃」。
⑧ 南華大學城市建設學院的學院辦學成果
學院承擔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基礎科研項目、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等縱橫向課題100餘項,科研經費7000餘萬元。獲省部級科研成果、教研成果50餘項,國家專利26項。在高效節能水處理技術及產品、空調環保與熱能利用技術、高性能混凝土、結構的損傷分析與檢測、岩土工程數值模擬、舊路面加鋪、輻射防護與環境保護、反應堆元件流致振動、非線性科學研究等方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科研方向。
學院辦學實力和承擔重大科研攻關項目的能力不斷加強,綜合教學質量逐年提高,畢業生就業率在98%以上,一直位於國內同類高校前列。
⑨ 底特律大學的辦學成果
在2016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中,底特律大學連續15年獲評為中西部地區第一級的大學,中西部20名。 同年,工學院亦被《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評選為全美工程本科前100名!工學院學術嚴謹,注重學生實踐經驗的積累,師生充分互動,畢業生受到企業界高度認可,過去5年中,就業、升學率均在95%以上。 機械、電子、土木等專業均獲得美國工程與技術鑒定委員會(Accreditation Board fo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ABET)的認證;ABET是獲得美國高教界和工程界的廣泛認可和支持的全國唯一的工程教育專業鑒定機構。 商學院1949年即獲得國際精英商學院協會認證(AACSB Internationalaccreditation),是最早獲得此認證的美國大學之一,也是迄今為止密西根州唯一獲得此項認證的私立大學。AACSB認證是商業教育領域的精英認證,全世界僅有5%的商業課程取得此認證。 商學院本科管理項目全美前十 。 建築學院下設建築學碩士學位(5年制本碩連讀,總計174學分)獲得美國國家建築學鑒定委員會(National Architectural Accrediting Board,NAAB)認證。該認證分為6年、3年、2年期限,取決於與教育標準的吻合程度。UDM於2008年獲得整6年期的認證,下期認證考察將於2014年舉行。在123所學校共有154個專業學位獲得NAAB認證。
⑩ 中山大學珠海校區的辦學成果
截至2012年8月,中山大學作為首席科學家單位承擔國家973計劃(包括國際重大科學計劃)12項,主持國家863計劃資助項目共101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54項;在人文社科領域,承擔國家、教育部重大、重點項目及招標課題146項,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7項,教育部哲學社科重大課題攻關項目9項、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74項,國家哲學社科基金項目重點及一般項目188項。2011年,中山大學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41項,立項數列全國高校並列第一。全校共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328項,其中,7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0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7項研究分別獲中華醫學科學獎一、二、三等獎;獲第三屆全國高校人文社科成果獎17項(包括2項一等獎),第四屆全國高校人文社科成果獎14項,2009獲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18項。
2004年至2011年,在校學生在各學科競賽中多次獲獎,包括「挑戰杯」全國競賽優勝杯、美國數學建模競賽國家級獎、全國數學建模競賽國家級獎。在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ACM/ICPC)中,中山大學隊共參加了62次亞洲區域賽,其中7次奪冠,9次獲得亞軍,13次獲得季軍,並且13次在國際決賽中取得1銀3銅的驕人成績。2007年,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葉泉志同學因在業余天文搜索與觀測中發現不少小行星而獲得由國際行星協會公布的蘇梅克近地天體獎;2008年,中山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羅鑫同學獲選赴德參加第58屆諾貝爾獎得主大會;2009年,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鄭智浩等同學的參賽作品《C—Jun調控神經元凋亡的分子機制》獲第十一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總決賽的最高獎項。2010年,中山大學「瀚潮創業團隊」憑借「瀚潮生態凈水項目」獲得由教育部主辦、崑山市委市政府承辦的「崑山杯」全國大學生優秀創業團隊大賽全國總決賽冠軍。2011年,中山大學醫學院代表隊獲教育部、衛生部聯合主辦的第二屆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大賽總決賽特等獎。
截至2012年8月,中山大學與深圳、廣州、珠海、佛山、肇慶、東莞、惠州、湛江和潮州等9個市建立了校市戰略合作夥伴關系,與地方政府共建研究院9個,與1000多家企業展開技術研發合作,與100多家企業合作建立了研發機構;主持或參與廣東省教育部產學研戰略聯盟10個,參與了5個產學研結合示範市(區)、8+1個產學研結合研發基地和5個產學研結合產業化基地的建設,承擔省部產學研結合項目157項。
2006-2011年,中山大學文科橫向課題合計立項1969項。其中:中央部門委託45項;政府部門委託1210項;企事業委託594項;國際合作57項;港澳台合作50項;外資項目11項。2009年9月中山大學與廣東省委政策研究室共建的中山大學廣東決策科學研究院,以服務省委省政府決策為目標,整合中山大學和全省政研力量,合作開展決策研究,為省委省政府科學決策提供綜合性、高質量的服務。2011年8月27日中山大學牽頭廣東省內各高校與廣東省規劃綱要辦合作共建珠三角改革發展研究院,雙方緊密合作,充分利用國內外大學、科研機構和企業的智力資源,為《珠三角規劃綱要》的實施提供研究和咨詢服務。中山大學擁有6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7個廣東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國家漢辦重點基地、1個廣州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其他部委研究基地,已覆蓋了部、省、市三級文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山大學—澳門理工學院博彩研究中心於2009年12月10日正式成立。2009年,中山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合作申報的「中國社會的歷史人類學研究」課題獲得了香港大學教育撥款委員會 「AoE」 計劃資助。這是香港第一個獲得「AoE」資助的人文社會科學項目,也是內地高校與香港高校合作的最高層次的人文社科研究項目。2010年,香港中文大學-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