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世紀初期以前中國近代化探索取得哪些成就
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探索的開端.清朝統治階級中的某些有識之士,如奕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人,改變了夜郎自大的態度.他們試圖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以維護清朝統治.於是,從十九世紀60年代開始,洋務派以「自強」、「求富」為口號,「師夷長技」,大張旗鼓地舉辦近代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編練新式陸軍和海軍.他們開礦山、築鐵路、設郵電、辦學校,派遣留學生出國,掀起了一股辦洋務的熱潮.他們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沖破了窒息生產力發展的社會風氣,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洋務派先後創辦了一系列的軍用企業與民用企業,使用新式機器生產,以軍事工業為主體的工業化有了發展.洋務派倡導「中體西用」,政治體制的近代化未能也不可能提上議事日程.洋務派創辦了新式學堂,又選送留學生出國深造,培養了一批翻譯、軍事和科技人才,近代化開始由經濟領域逐漸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領域滲透.
戊戌變法:十九世紀70年代,中國產生了民族資本主義.甲午戰爭以後,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在十九世紀末民族危亡的大背景下,以康有為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順應時代潮流,主張維新變法.他們辦學堂、設報館、譯西書,上書光緒帝,組織強學會,大力引進和傳播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社會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知識,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打破了中國幾千年來所形成的閉塞心理和狹隘守舊的狀態,否定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神聖地位,因而從根本上轉變了以往向西方學習的自發狀態和被動局面.維新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資產階級啟蒙運動,也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它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有利於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傳播,在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給中國的未來以深遠的影響.
辛亥革命:戊戌變法的失敗,標志著資產階級救亡圖存,建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政體的破產.從此,推翻封建統治,建立民主共和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思潮興起.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創立了中國同盟會,大大推動了全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活動.他順應世界潮流,從中國自身的實際出發,提出了三民主義.它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1911年的武昌起義,得到全國響應.1912年,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正式成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了獎勵和保護工商業等措施,為經濟工業化的發展掃清了道路;辛亥革命後,「實業救國」成為主要的社會思潮,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經濟工業化獲得了長足發展.辛亥革命推翻了幾千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獲得了重大突破.革命派提出三民主義,對教育的內容和學制進行改革,提倡資產階級的公民道德等,思想文化領域的理性化和科學化也有了發展,但未能動搖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
新文化運動: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帝國主義國家忙於戰爭,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侵略.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得到了較快的發展,進入了「黃金時代」.辛亥革命失敗後,面對袁世凱文化上的倒行逆施,陳獨秀、李大釗等人舉起了民主與科學的大旗,以資產階級的民主自由、個性解放為思想武器,以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為標志,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資產階級新文化對中國封建主義舊文化展開了一次最猛烈的沖擊,開啟了思想解放的閘門.後期,它發展為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運動,最終把馬克思主義根植於中國的土地上,使中國革命有了最先進的指導思想.
這些都是中國人在國家危難關頭時探索中國救國救民之路的嘗試,從開始的只學技術到學習制度再到學習思想,這些嘗試使得中國人逐漸開始認識世界,世界也開始看到中國(最後的新文化運動世界上也很有名),也使中國這個文明古國開始進入世界,讓中國人的思想開始開放,為後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奠定了思想基礎,也培養了一批批的著名學者,偉人領袖等
❷ 從中國近代化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給我們的啟示
1,農業是基礎:必須解決農業問題,才能加快近代化進程,為近代化
提供支撐.
2,政治是前提:國家獨立,政權鞏固,秩序穩定是實現近代化的必要
前提.
3,對外開放,兼收並蓄是各國歷史發展的經驗.實踐證明, 閉關自守
導致落後.只有對外開放,放眼世界,國家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真正實現現代化.
4,知識,人才是關鍵:歐美等國憑借三次科技革命為工業化提供了強
大的推動力,我們要抓住機遇,實施科教興 國,這是中國實現現代
化的科學決策.
5,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根據我國具體情況做出科學決策,才
是近代化的正確途徑.
6,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近代生
產力的發展產生了進步的社會思潮,而進步的社會思想推動了社會
變革.要擺脫傳統觀念,解放思想,才能促進近代化的歷程.
❸ 歷史:中國近代化的探索歷程
你好,個人認為是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國民大革命,後邊的和其他人回答的一樣了。
❹ 概括中國近代化探索歷程具有怎麼樣的特點
從洋務運動的器物(師夷長技,中體西用的思想)到維新變法的學習制度(維新變法推行君主立憲制,辛亥革命推行民主共和),再到學習思想文化(新文化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體現了循序漸進,不斷深化的特點。
❺ 1、中國近代化探索,表現為哪些近代化各近代化又表現在哪些方面
階段及特徵:
一 起步階段(1840年鴉片戰爭到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前)
這一階段,主要是洋務派領導了洋務運動,邁出了經濟近代化的第一步;政治近代化尚未提上議事日程。同時,由於洋務運動的需要,近代化開始由經濟領域逐漸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領域滲透。
二 整體發展階段(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後到1927年大革命失敗)
這一階段,也是最重要的階段。學習西方先進的科技文化與變革社會制度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中國近代化向前邁了一大步。
首先,在「實業救國」的浪潮下,以工業化為主體的經濟近代化有了長足的發展。它分為兩個時期:第一是甲午中日戰爭以後民族工業初步發展階段,棉紡織業的發展最為突出;第二是辛亥革命後和一戰期間民族工業的短暫春天,其中紡織業和麵粉業發展最快。
其次,政治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民族資產階級開始登上了歷史舞台:其上層維新派發動了戊戌變法,立憲運動和保路運動;其下層革命派則成立了資產階級政黨,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使民主共和成為時代潮流,有力地推進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特別是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制定民主革命綱領,領導工農運動,進行國共合作,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紀元。
再次,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長足發展,開始由傳統文化向近代文化轉型。主要表現為:西方文化大量湧入,「西學東漸」達到高潮,向西方學習,已從生產技術領域深入到思想文化領域。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變法,實行君主立憲;革命派則把西方的國家學說發展為三民主義,並以其為指導發動了辛亥革命;激進派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學,興起了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開始成為新思潮的主流,為中國社會的變革提供了科學理論。
三 曲折前進階段(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
這一階段,中國近代化在階級斗爭和民族斗爭極為復雜的歷史環境中艱難地進行。國民政府統治前期,從外國人手中奪回「關稅主權」,進行國民經濟建設運動,推動了經濟領域近代化的進程。但國民政府對日本侵略者的退讓,對共產黨和工農群眾的血腥屠殺等影響了政治民主化的正常發展。抗戰期間,中國近代化的進程被打斷。抗戰勝利後,美國壟斷資本與四大家庭官僚資本相結合,把中國近代化事業推入絕境。
(1)從學習西方科學技術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呈現出層層遞進,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的特點.
(2)各階級都參與了探索:農民階級、無產階級、資產階級.
(3)道路曲折:太平天國運動、維新變法、辛亥革命、國民大革命先後都以失敗告終.
(4)各階級的探索都借鑒了外國成果.
中國近代化的過程遇到的問題:
(一) 近代化不僅受到內部封建保守勢力的頑強抵制,還不斷遭到外部資本主義列強的傾軋、排斥和武力摧殘,發展緩慢,歷經曲折.
(二) 近代化一開始是由地主階級中的洋務派領導的,官僚買辦階級在中國近代化啟動時期扮演過微妙的角色,資產階級則始終沒有真正掌握過近代化的領導權.
(三) 近代化缺少必要的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技術、人才和思想的准備不足,它的推動力主要不是來自內部而是來自外部,因此,它不是以民間自發創辦近代企業為先導,通過自由競爭發展資本主義,而是主要依靠政權的力量,以官辦軍事工業為起點,從軍需到民用,從國營到民營,從重工業到輕工業.
近代化也叫現代化,它們源於同一單詞「modernization」,以經濟工業化和政治民主化為主要標志。在中國,近代化也就是工業化和與工業化相伴隨著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變化,就是實現社會的轉型,即從中世紀社會轉化為近代社會。
❻ 關於中國近代化探索的歷史
1、經濟:洋務運動。 積極作用:向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刺激了中國近代企業的產生和發展。
政治:戊戌變法。 積極作用:傳播了西方民主思想,促進了政治近代化進程。
2、特點:
(1)各階級都參與了探索:農民階級、無產階級、資產階級
(2)道路曲折:太平天國運動、維新變法、辛亥革命、國民大革命先後都以失敗告終
(3)各階級的探索都借鑒了外國成果。
3、感想:
(1)近代化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必然會經歷曲折的磨難。也不一蹴而就的,必須經歷長期探索才能成功。
(2)光靠借鑒別人的成果,照搬別人近代化的模式是不可能成功的。必須結合中國實際走中國特色的近代化之路。
❼ 中國近代化的探索歷程是什麼
一、起步階段(1840年鴉片戰爭到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前)
這一階段,主要是洋務派領導了洋務運動,邁出了經濟近代化的第一步;政治近代化尚未提上議事日程。同時,由於洋務運動的需要,近代化開始由經濟領域逐漸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領域滲透。
二、整體發展階段(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後到1927年大革命失敗)
這一階段,也是最重要的階段。學習西方先進的科技文化與變革社會制度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中國近代化向前邁了一大步。在「實業救國」的浪潮下,以工業化為主體的經濟近代化有了長足的發展。
三、曲折前進階段(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
中國近代化在階級斗爭和民族斗爭極為復雜的歷史環境中艱難地進行。國民政府統治前期,從外國人手中奪回「關稅主權」,進行國民經濟建設運動,推動了經濟領域近代化的進程。但國民政府對日本侵略者的退讓,對共產黨和工農群眾的血腥屠殺等影響了政治民主化的正常發展。
中國近代化的啟迪
1、中國近代化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過程,不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和取得民族獨立,要想實現近代化是根本不可能的。
2、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是推動近代化的首要條件。幾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識形態頑固地阻礙著中國近代化的進程,消除它的影響任重而道遠。
❽ 中國近代化探索過程有什麼特點
中國近代化探索過程具有的特點:
1、從學習西方科學技術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呈現出層層遞進,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的特點。
2、各階級都參與了探索:農民階級、無產階級、資產階級。
3、道路曲折:太平天國運動、維新變法、辛亥革命、國民大革命先後都以失敗告終。
4、各階級的探索都借鑒了外國成果。
(8)中國近代化探索的成果擴展閱讀
中國近代化的探索歷程:
①起步階段(1840~1895):主要是洋務運動。
②整體發展階段(1895~1927):包括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維新變法運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等。
③曲折前進階段(1927~1949):國民政府統治前期,近代化有所發展;抗戰時期,近代化進程被打斷;解放戰爭時期,近代化被推入絕境。
④近代化發展的新時期(1949年以後)。
聯系:
①都是先進中國人為探索救國道路的努力;
②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戊戌變法有利於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新文化運動是在學習西方技術和政治制度以後又一個層次的學習,即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
❾ 中國近代化探索過程中發生了哪些重大
親:(1)第一階段:學習西方的經濟技術。
洋務運動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和生產方式,創辦了中國第一批近代企業,是中國大規模近代化運動的起步。
(2)第二階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
戊戌維新運動以建立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制度為目標,從此中國近代化歷程由經濟技術階段進入政治制度階段,是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嘗試。辛亥革命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民主共和國的建立,是中國的近代化歷程中取得的偉大成果。
(3)第三階段: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
新文化運動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文化的近代化運動,運動中提出的民主和科學的口號,成為中國邁向思想文化近代化的重要標志。
(4)根源:中國身處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受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再加上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使中國近代化屢遭挫折而沒有真正實現。!四件大事就是: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