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經濟革命成果

經濟革命成果

發布時間:2021-09-12 05:51:24

Ⅰ 分別列舉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第一次工業革命成果:蒸汽機,火車,輪船。第二次工業革命成果:電力,發電機,電動機,內燃機,汽車,飛機,有線電報,電話。第三次工業革命成果:原子能,電子信息,生物工程,合成材料,計算機。

Ⅱ 簡述商業革命的成就

商業革命:
是指新航路開辟後西歐商業經濟領域產生的一次重大變革。表現為世界市場的擴大,流通商品種類的增多,商路貿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
商業革命的表現:
1、世界市場擴大。新航路開辟以後,世界上原來互相隔絕的地區溝通起來,這是世界各個地區之間聯系加強的第一步。歐洲同非洲、美洲和亞洲之間的貿易日益發展,世界市場擴大了。 2、流通商品種類的增多。世界市場的擴大,意味著產品越來越多地再現在各國的市場上。美洲的許多農產品,如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傳到歐亞大陸,改變了糧食生產結構;非洲的咖啡傳到歐美,改變著歐洲人的消費方式和文化特點,而煙草的傳播更是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麥子、水稻等作物以及先進的生產方式,則隨著歐洲移民一起進入美洲,極大地影響了美洲人的經濟生活。
3、商路貿易中心的轉移。隨著新航路的開辟,世界貿易中心從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義大利的威尼斯、熱那亞等商業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等城市,北海兩岸的港口更是後來居上,逐漸佔有海上貿易中心地位。
商業革命:

新航路的開辟,對歐洲經濟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首先引起了商業革命。商業革命的表現為世界市場的擴大,流通商品種類的增多,商路貿易中心轉移和人類眼界的開闊。
新航路開辟以後,世界上原來互相隔絕的地區溝通起來,這可以說是世界各個地區之間聯系加強的第一步。於是,歐洲同非洲、美洲和亞洲之間的貿易日益發展,世界市場擴大了。世界市場的擴大也意味著新的產品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國的市場上,特別是美洲的許多農產品傳播到歐亞大陸。像玉米這一美洲的特產,新航路開辟後很快傳到中國、非洲和東南歐。馬鈴薯(土豆)、煙草、可可等也從美洲傳到亞、歐、非各洲。非洲所產的咖啡傳到歐美,成為人們的日常飲料。隨著新航路的開辟,世界貿易的中心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義大利的威尼斯、熱那亞等商業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塞維爾等城市。北海兩岸的港口更是後來居上,越來越占據海上貿易的中心地位。新航路開辟以後,人類的視野大大開闊了。15世紀初期以前,歐洲人對歐洲以外的世界了解得不多。新航路開辟以後,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完全改變了。由於船隊的遠航和探測,世界大部分地區的主要海岸線在不同程度上被摸清了。在某些地區,歐洲人也開始了解那裡的內陸部分,如隨著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對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的侵略,歐洲人對這些地區的了解也進一步加深。

Ⅲ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果

1、工業革命首先出現於工廠手工業最為發達的棉紡織業。

2、機械師凱伊發明了「飛梭」,大大提高了織布的速度,紡紗頓時,供不應求。

3織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織機」的出現首先在棉紡織業引發了發明機器,進行技術革新的連鎖反應,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

4、瓦特製成的改良型蒸汽機的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動力,得到迅速推廣,大大推動了機器的普及和發展。人類社會由此進入了「蒸汽時代」。

5、英國人史蒂芬孫發明了「蒸汽機車」。等

(3)經濟革命成果擴展閱讀:

第一次工業革命大大密切加強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最終確立了資產階級對世界的統治地位,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英國,很快成為世界霸主。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大范圍的大肆殺戮搶占商品市場,搶占原料產地,奴役當地農民,加劇了當地農民的貧困落後,使得東方從屬於西方。

第一次工業革命在客觀上傳播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先進的生產經驗,同時,猛烈地沖擊著舊思想和舊制度,是全世界各國人民覺悟。

Ⅳ 列舉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果。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

1870 年以後,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並被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這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當時,科學技術的突出發展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新通訊手段的發明。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顯著特點。從 19 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出現了一系列電氣發明。德國人西門子製成發電機,比利時人格拉姆發明電動機,電力開始用於帶動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蒸汽動力的新能源。電力工業和電器製造業迅速發展起來。人類跨入了電氣時代。 19 世紀早期,人們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根據這一現象,對電作了深入的研究。在進一步完善電學理論的同時,科學家們開始研製發電機。 1866 年,德國科學家西門製成一部發電機,後來幾經改進,逐漸完善,到 19 世紀 70 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電動機的發明,實現了電能和機械能的互換。隨後,電燈、電車、電鑽、電焊機等電氣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地涌現出來。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又一重大成就是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

19 世紀七八十年代,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相繼誕生,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誕生, 90 年代柴油機創製成功。內燃機的發明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 1885 年,德國人卡爾 . 本茨成功地製造了 第一輛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 。內燃機車、遠洋輪船、 飛機 等也得到迅速發展。內燃機的發明,還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的產生。

20 世紀初,以內燃機為動力的飛機飛上藍天,實現了人類翱翔天空的夢想。隨著內燃機的廣泛使用,石油的開采量和提煉技術也大大提高。 1870 年,全世界只生產了大約 80 萬噸石油,到 1900 年已猛增到 2000 萬噸。

早期的汽車

早期的飛機

第二次工業革命主要成果表

類別
年代
內容
國別

電力
1866
西門子製成發電機
德國

70 年代
電力成為新能源

八九十年代
電燈、電車、放映機相繼問世

內燃機

交通工具
七八十年代
汽油內燃機
德國

80 年代
本茨製成汽車

90 年代
狄塞爾製成柴油機

1903 年
飛機試飛成功
美國

通訊手段
40 年代
有線電報開發成功
美國

70 年代
貝爾發明有線電話

90 年代
馬可尼發明無線電報
義大利

化學

工業
1867 年
諾貝爾發明炸葯
瑞典

80 年代
從煤炭中提取鹵、苯、人造染料

Ⅳ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是什麼

1、1957年,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開創了空間技術發展的新紀元,也極大地刺激了美國。

2、1958年,美國也發射了人造地球衛星。但1959年蘇聯就取得了一項新成就:蘇聯發射的「月球」2號衛星成為最先把物體送上月球的衛星。正在美國人瞠目結舌之時,蘇聯宇航員加加林又在1961年乘坐飛船率先進入太空。美國不甘落後,開始了60年代規模龐大的登月計劃,終於在1969年實現了人類登月的夢想。70年代以來,空間活動由近地空間為主轉向飛出太陽系。

3、1981年4月12日,美國第一個可以連續使用的哥倫比亞太空梭試飛成功,並於2天後安全降落。它身兼火箭、飛船、飛機等3種特性,是宇航事業的重大突破。

4、1970年以來,中國宇航空間技術迅速發展,現已躋身於世界宇航大國之列。

(5)經濟革命成果擴展閱讀: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意義: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以往,人們主要是依靠提高勞動強度來提高勞動生產率。在第三次次科技革命條件下,主要是通過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勞動者的素質和技能不斷提高,勞動手段的不斷改進,來提高勞動生產率。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進了社會經濟結構和社會生活結構的重大變化,第三次科技革命造成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比重下降,使得第三產業的比重上升。為了適應科技的發展,資本主義國家普遍加強國家對科學領域研究的支持,大大加強了對科學技術的扶持和資金投入。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在發生了重大的變革。

第三次科技革命,對國際關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它一方面加劇了資本主義各國發展的不平衡,使資本主義各國的國際地位發生了新變化;另一方面使社會主義國家在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抗衡的斗爭中具有強大的動力。同時,第三次科技革命擴大了世界范圍的貧富差距,促進了世界范圍內社會生產關系的變化。

Ⅵ 社會主義革命的成果

社會主義革命成果:使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 進入了社回會主義初級階段 為國家政權鞏答固奠定了經濟基礎 新民主主義革命成果:推翻了帝國主義 封建主義 官僚資本主義 三座大山,人民翻身當家作主,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取得了民族獨立 擺脫了殖民統治

Ⅶ 三次世界工業革命的成果

改變世界的工業革命
課標要求:
了解兩次工業革命的基本史實 ,
探討其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展
的影響
一,蒸汽時代的到來——第一次工業革命
(一)工業革命興起的前提和條件
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確立
1,前提:
2,條件:
海外貿易,殖民掠奪,黑奴貿易獲得大量資本
圈地運動提供大量廉價的勞動力
廣闊的海外殖民地提供了豐富的廉價原料
殖民地遍及世界,市場需求極大
手工工場時期積累豐富生產技術知識
生產技術
資本
勞動力
原料
市場
(必要條件)
一,蒸汽時代的到來—第一次工業革命
(一)興起的前提和條件
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確立
1,前提:
2,條件:
(二)進程
1,機器的發明和動力的革新
飛梭
織布速度加快
珍妮紡紗機
細而易斷
水力紡紗機
結實,較粗
騾機
水力織布機
又細又結實,要求提高織布效率
"萬能蒸汽機"
瓦特
技術變革
碎石路
約翰·麥克亞當
交通運輸
蒸汽抽水機
安全燈
托馬斯·紐可門
漢弗萊·戴維
采 礦
焦煤煉鐵法
達比父子
冶 金
飛梭
約翰·凱伊
棉 紡
發明
發明家
行業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明
蒸汽時代
瓦特改良的蒸汽機車
一,蒸汽時代的到來—第一次工業革命
(二)進程
1,機器的發明和動力的革新
2,工業城市的興起
3,交通運輸業的革命
陸上交通
海上交通
——鐵路時代
——汽輪
蒸汽機車
史蒂芬孫
火車
早期英國的火車
1807年克萊蒙特號蒸汽船
4,擴展
英國(18C中期)
歐美(18C末)
(三)影響
1,極大提高了社會生產力
2,引起了社會結構的變化
3,引起了社會生活的變化
4,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
二,進入電氣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
(一)時間(19C下半葉),標志
1,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基本確立
2,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市場,資金等)
3,自然科學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三)進程
(二)條件
英國 貝塞麥煉鋼法,
吉爾克里斯特-托馬斯煉鋼法
鋼鐵
德國 西門-馬丁煉鋼法
合成橡膠,合成油漆,塑料
雷佩
第一種人工合成染料
柏琴
提出使用有機化肥
李比希
化學
柴油內燃機
狄塞爾
汽油內燃機
戴姆勒
交通
發明
發明家
行業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明
英國 貝塞麥煉鋼法,
吉爾克里斯特-托馬斯煉鋼法
鋼鐵
德國 西門-馬丁煉鋼法
合成橡膠,合成油漆,塑料
雷佩
第一種人工合成染料
柏琴
提出使用有機化肥
李比希
化學
柴油內燃機
狄塞爾
汽油內燃機
戴姆勒
交通
發明
發明家
行業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明
電的發明和廣泛應用意義最突出
愛迪生發明的炭絲燈
電氣時代
有線電話
想一想今天
的電訊事業
哪些新的發展
二,進入電氣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
(一)時間(19C下半葉),標志
1,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基本確立
2,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市場,資金等)
3,自然科學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三)進程
(四)影響:
(二)條件
(見全解)
經濟思想
經濟結構和
生產組織
進行基礎
重工業
輕工業
起始部門
幾乎同時發生在幾
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
首發英國,後擴展到他國
發生時空
科學理論指導,與生
產緊密結合
經驗主義,科學與技
術未真正結合
科技含量
科學家和工程師
工匠
發明者
電力
蒸汽
動力
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
項目
第二次工業革命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有何特點
德,俄,日兩次工業
革命交叉進行
從手工工場中實現飛躍
三,工業時代的經濟組織
(一) 工廠制度的建立
1,建立
2,特點
工業時代的經濟組織特點比較
瓦特的蒸汽機工廠
政府不加干涉
自由競爭,自由貿易
不分離
中小企業佔多數
工業時代早期
代表企業
與政府的關系
信奉的理念
所有權與經營權
企業
規模
時期
(二)壟斷組織的形成
1,概念
壟斷組織——大企業之間為控制生產與市場以獲取更大利潤而結成的經濟聯合體.這種控制是通過訂立各種協議規定價格,劃分市場,分配產量來達到目的.
2,形成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
生產力迅速提高
生產社會化程度提高,企業間競爭加劇
生產和資本的集中
到一定程度
產生壟斷
壟斷組織的形成
壟斷組織形成過程
工業時代的經濟組織特點比較
摩根,洛克菲勒,三井,西門子等
合作
聯合
分離,高級專業人才管理
大企業時代到來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後
瓦特的蒸汽機工廠
政府不加干涉
自由競爭,自由貿易
不分離
中小企業佔多數
工業時代早期
代表企業
與政府的關系
信奉的理念
所有權與經營權
企業
規模
時期
經濟組織的變化
手工工場
工廠
工廠
壟斷組織
資本的高度集中出現了一系列大企業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___ 洛克菲勒(1839-1937),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財團的創始人.1863年,洛克菲勒建立第一個煉油廠,1870年與人合辦"俄亥俄美孚石油公司".到1880年,洛克菲勒幾乎壟斷了美國整個石油業,並形成了美國第一個大托拉斯壟斷組織.1892年,"美孚石油"一度控制了美國煉油業90%的生產量,在100多個國家設有分公司,年利潤達幾十億美元.1985年,美國評選對美國社會影響最大的10位企業家,洛克菲勒名列第二.
凱恩斯主義
自由主義盛行
經濟思想
導致產業結構發生巨大
變化,壟斷組織產生
實現生產方式根本性
變革,工廠取代工場
成為主要生產組織形式
經濟結構和
生產組織
進行基礎
重工業
輕工業
起始部門
幾乎同時發生在幾
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
首發英國,後擴展到他國
發生時空
科學理論指導,與生
產緊密結合
經驗主義,科學與技
術未真正結合
科技含量
科學家和工程師
工匠
發明者
電力
蒸汽
動力
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
項目
第二次工業革命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有何特點
德,俄,日兩次工業
革命交叉進行
從手工工場中實現飛躍
凱恩斯,英國著名經濟學家,代表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主張加強國家對經濟干預,採取財政措施增加公共開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資和消費,以提高有效需求,實現充分就業.
四,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
1,時間 19C末20C初
2,方式
1)國際貿易的發展
2)人口的流動
4)武力威逼
3)資本的流動(資本輸出或對外投資)
3,過程
1)16至18世紀中期,在新航路開辟的影響下,世界市場開始形成.
2)18世紀中期至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3)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3,過程
4,影響
(1)促進了世界各國社會生產力的蓬勃 發展;
(2)進一步推動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發 展,客觀上促使東方國家新的社會 經濟結構發展壯大;
(3)加強了世界各國社會經濟的相互聯 系,導致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這 正是今天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早期表 現

Ⅷ 社會主義革命的成果是什麼

社會主義革命成果:使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 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為國家政權鞏固奠定了經濟基礎 新民主主義革命成果:推翻了帝國主義 封建主義 官僚資本主義 三座大山,人民翻身當家作主,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取得了民族獨立 擺脫了殖民統治

Ⅸ 急急急!!!辛亥革命的經濟成果

一,醞釀和爆發
1.辛亥革命爆發的歷史背景.
(1)《辛丑條約》的簽定,使人民意識到應該推翻腐敗的清政府. (2)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使各種矛盾進一步激化,但客觀上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准備了條件. (3)資產階級革命知識分子隊伍壯大及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 (4)資產階級革命團體的建立. (5)資產階級革命政黨成立. (6)一系列武裝起義. (7)湖北革命團體文學社和共進會,策劃在武昌起義.
*材料:
20世紀初,清朝為維護統治,先後推出了"新政"與"憲政",其力度大大超過了洋務運動,其措施歸納如下: 政治:裁冗官衙及軍機處,設內閣,資政院咨議局,初行三權分立 ,地方自治. 法律:頒《大清新刑律》,仿西方體例,刑分主刑從刑,刑民分開. 經濟:1902清上諭,工商業為富強之根本,設立商部,出台保商措施. 教育:1904通過《癸卯學制》,分學前,小,中,大,職等教育層次,是現代教育開端. 軍警:編練新軍,仿照西方設立警察制度.

——作用:這些改革客觀上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准備了一些條件.
一,醞釀和爆發
1.辛亥革命爆發的歷史背景.
(1)《辛丑條約》的簽定,使人民意識到應該推翻腐敗的清政府. (2)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使各種矛盾進一步激化,但客觀上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准備了條件. (3)資產階級革命知識分子隊伍壯大及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 (4)資產階級革命團體的建立. (5)資產階級革命政黨成立. (6)一系列武裝起義. (7)湖北革命團體文學社和共進會,策劃在武昌起義.
*材料:
沒有盧梭就沒有法國大革命.
——拿破崙
凡是要想推翻一個政權,首先是製造輿論,搞意識形態,搞上層建築,革命如此,反革命也是如此.
——毛澤東

——材料論證了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傳播.
*同盟會成立前後的主要資產階級革命團體:
武昌
劉靜庵
日知會
1906年
上海
蔡元培
光復會
1904年
長沙
黃興,宋教仁
華興會
1904年
檀香山
孫中山
興中會
1894年
成立地點
領導人
名稱
成立時間
孫中山
材料: 成 立
*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中國同盟會成立及其政治綱領
1,同盟會成立
1905年;日本東京
機關刊物:《民報》
性質:第一個全國性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意義:標志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新階段
2,同盟會政治綱領("16字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3,三民主義(孫中山把政治綱領闡發為"三民主義")
*政治綱領 三民主義: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民族主義
建立民國,平均地權.
民權主義 民生主義
*三民主義的進步性與局限性:
2.武昌起義:
(1)時間:(1911-10-10)(農歷:辛亥年) 史稱--辛亥革命.
(2)革命影響:
1.全國幾十個省區相繼宣告獨立;
2.清政府陷入完全的孤立境地.
二,中華民國的成立
1.中華民國的成立:1912
五色旗
12-11=1 ,即民國一年
38+11=49,即公元1949年
例如:
1912年
民國三十八年

民國紀年和公元的換算方法:
-11
公元 民國
(某年後二位數) +11

(2)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具有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進步意義.
2.《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
(1)主要內容:
權利方面——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國內各 民族平等;國民有人身,居住,財產,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宗教信仰的自由; 國民有選舉和被選舉的權利;
政體方面——確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
責任內閣——實行責任內閣,內閣總理由議會的多數黨產生.總理對總統要辦的事項如不同意,可以駁回;總統頒布命令須由內閣總理副署才能生效.

3.南京臨時政府頒布的其他法令和措施
提倡"自由,平等,友愛為綱"的公民道德,革除歷代官廳"大人""老爺"等稱呼,禁止蓄辮,纏足,賭博.
學校不拜孔子,不讀《四書》《五經》,教科書必須符合共和民國宗旨,禁止用清政府頒行的教科書.
獎勵和保護工商業,鼓勵人民興辦實業,鼓勵華僑在國內投資,設立實業部,各省成立實業公司,廢除清朝的苛捐雜稅.
焚毀刑具,停止刑訊,通令保護華僑,禁止販賣華工,嚴禁買賣人口,禁止蓄奴.
社會生活方面
文化教育方面
經濟方面
政治方面
三,辛亥革命的結局
三,辛亥革命的結局
a.袁世凱執掌清政府政權.
過程:
b.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果實
原因:
1.列強的支持.
2.革命陣營中的立憲派和舊官僚乘機進攻.
3.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軟弱.
3.辛亥革命的功績
(1),性質
(2),功績
政治成果
思想成果
經濟成果
國際成果
(3),結局
—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得到根本改變.

閱讀全文

與經濟革命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
土地使用權期滿地上建築物 瀏覽: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