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11屆雲南教育成果

11屆雲南教育成果

發布時間:2021-09-12 05:30:55

Ⅰ 「一帶一路」教育行動 取得了哪些成果

取得的成果如下:

1、教育互聯互通合作得到強化

在助力教育合作渠道暢通版方面,權根據中央部署,教育部和中央外辦等部門合作起草並由中辦、國辦轉發了《關於加強和改進教學科研人員因公臨時出國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為廣大教學科研人員擴大和深化國際學術交流提供了政策支持,得到了廣泛歡迎和肯定。

2、人才培養培訓合作得以深化

在實施「絲綢之路」合作辦學推進計劃方面,一是中外合作辦學水平穩步提升,已進入「提質增效、服務大局、增強能力」階段。截至目前,經審批的各類中外合作辦學共有2539個。其中,本科以上層次項目和機構1248個,高職高專層次項目和機構928個。

3、共建絲路合作機製得以推進

在實施「絲綢之路」教育援助計劃方面,開展了「中非高校20+20合作計劃」教育援外行動,在中非各選擇20所高校開展一對一長期穩定合作,鼓勵合作雙方在各自優勢學科、特色學科領域開展實質性合作與交流,包括合作科研、教師培訓、學術交流、師生互訪、共同開發課程、聯合培養研究生等。

Ⅱ 昆明市第一中學的辦學成果

高考成績
2015年,學校總分600分以上共計229人,其中文科總分600分以上67人,理科總分600分以上162人,文科1名同學進入全省前10名,理科1名同學進入全省前10名,文科2名同學進入全省前50名,理科3名同學進入全省前50名,文科一本上線人數180人,一本率81.08%;理科一本上線人數665人,一本率85.40%;文、理科一本上線率84.43%;文、理科上線率100%。海外大學申請中,24名畢業生共收到87份錄取通知書,順利申入美國排名前100、英國排名前30的大學。22所美國排名前40的大學首次錄取雲南學生,一位藝術類學生進入藝術類排名第一的倫敦藝術大學。
2014年,學校總分600分以上共計344人,其中文科總分600分以上113人,理科總分600分以上231人,文科3名同學進入全省前50名,理科2名同學進入全省前50名,文科一本上線人數182人,一本率85.45%;理科一本上線人數555人,一本率82.71%;文、理科上線率100%。
2013年,學校總分600分以上的有268人,其中理科總分600分以上215人,文科總分600分以上53人。趙真同學690分名列雲南省文科總分第一名,文科6名同學進入雲南省前50名。理科1人進入雲南省前50名。理科一本上線率90.81%,文科一本上線率83.60%,一本綜合上線率88.86% ,文、理科上線率100%。 2012年,學校高考總分600分以上的有107人,占學校應考人數的12%。其中理科總分600分以上81人,文科總分600分以上 26 人。一本綜合上線率83.48% ,本科上線率99.11%,總上線率100%。不含加分,學校有4名同學進入雲南省總分前50名,1名同學進入雲南省總分前10名。文科班李晴川同學高考675分(不含加分)位居全省文科第三名。
2011年,學校理科總分600分以上52人,文科總分600分以上5人,文理科600分人數佔全省600分人數的7.43%;理科本科上線率98.96%,文科本科上線率97.14%,文理本科上線率98.47%,文理科上線率100%。理科總分校平均分509.84分,文科總分校平均分507.60分。不含政策加分,理科有4名同學進入雲南省總分前50名,文科有4名同學進入雲南省總分前50名。 學科競賽 2012年,在「第29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省級賽)」中,學校有2人獲得一等獎,43人獲得二等獎和三等獎。
2009年,在全國中學生生物聯賽中,學校獲得全國二等獎2名,全國三等獎3名。
2008年,在全國高中數學奧林匹克聯賽中,學校李天陽同學獲雲南賽區第一名,將代表雲南省參加全國數學奧賽冬令營,趙恆禹、萬簽霄同學獲全國聯賽一等獎。
2005年,在全國高中生化學競賽,學校張揚、王翀同學分別以74.4和79.4分的成績摘取了兩枚金牌。
2003年,在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中,學校2人獲一等獎。 素質成績 2015年,在雲南省青少年網球錦標賽中學校楊瑞涵同學取得高中組男子雙打第三名。
2015年8月,在「七彩雲南」全民健身運動會雲南省青少年足球錦標賽中校足球隊獲得甲組(U18)第一名。 8月18日,在第30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學段巍、江順發、劉星雨同學的參賽項目「金沙江乾熱河谷鄉土草本植物根系抗拉強度研究」獲得「香港城市大學科技創新獎」和「北京公益學學會科技創新獎」。「金沙江乾熱河谷鄉土草本植物根系抗拉強度研究」獲得全國二等獎。
2015年7月,在第十九屆RoboCup機器人世界盃中,學校代表隊代表中國參加了Robcup Junior CoSpace Rescue項目,鄒昊瀾、唐譽銘、趙長宇、龍荃同學在Secondary Indivial Team項目中獲得亞軍,在SuperTeam項目中獲得亞軍,鄒昊瀾同學在個人技能挑戰賽中獲得冠軍。
2008年,在第23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學校奪得全國一等獎1項、雲南省一等獎2項、昆明市一等獎2項、專項獎勵2項。周桐同學的發明作品「具有節水功能的太陽能裝置」榮獲全國一等獎。
2007年,在雲南省和昆明市第22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學校榮獲雲南省一等獎 4 項、二等獎 7 項、三等獎10項。榮獲昆明市一等獎9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14項。 2015年10月,學校教師張興虎、趙露、葉早音、年紅梅、曹紅兵、孫願錄像課被評為昆明市2014—2015年度「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市級「優課」。
2015年7月,在「《雲南教育成果》系列活動——第十二屆雲南省教育工作者優秀論文」評比活動中,學校夏耘等五位老師的六篇論文均獲一等獎。
2012年4月,學校教師楊傑文論文《也談中學語文的審美教育》在中國基礎教育研究會舉辦的第八屆中青年教師論文大賽中榮獲全國一等獎。
2011年12月,學校教師季新文在全國普通高中信息技術優質課展評,榮獲全國二等獎。
2010年,學校教師納仲明在昆明市第二屆高中新課程物理學科課堂教學競賽獲一等獎。 3月,在第七屆全國中學英語教學研討會上,學校教師王文思獲得課堂教學獲全國一等獎。10月,學校教師楊傑文論文《古典詩詞中的草意象芻議》在雲南省第八屆教育教學論文研討評選活動中獲一等獎。
2009年,學校教師楊傑文獲雲南省演講學會「慶祖國60華誕」演講比賽一等獎。9月,學校教師王文思論文《提高高中學生課外練習的有效性》獲全國論文交流二等獎。
2008年,學校教師年紅梅在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地區中小學英語教學與教師發展研討會教學觀摩賽中,獲高中組一等獎及高中組最佳課堂教學組織獎,學校教師楊冬梅獲雲南省第六屆高中政治優質課比賽一等獎。10月,學校教師王文思在第二屆全國高中英語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暨教學觀摩研討會,獲全國優秀課例展評一等獎,同時獲得最佳課件使用獎。
2007年,學校教師楊建萍獲雲南省高中政治說課比賽一等獎。在第二屆「英語周報」年中,學校教師年紅梅獲昆明市中學生英語閱讀競賽優秀輔導獎。學校教師楊琍參加全國「語文報杯課堂教學大獎賽」獲二等獎。
2006年,學校教師楊建萍獲雲南省高中政治教學競賽一等獎,年紅梅獲昆明市第二屆高三復習課課堂教學競賽中獲一等獎。
2005年,學校教師楊建萍獲昆明市高中政治教學競賽一等獎。
2001年,學校教師楊傑文在高中語文新教材教學大賽分獲昭通市一等獎、雲南省一等獎。
1998年,學校教師孫彪參加第三屆全國物理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獲二等獎。
1996年,學校教師楊傑文獲雲南省「紅土地之歌」演講大賽昭通賽區二等獎。
1994年,學校教師楊傑文論文《語文教學語言十法》獲全國教師徵文大賽一等獎。學校教師楊琍參加「西南四省五方語文課堂教學比賽」獲一等獎。 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香港大學優秀生源地中國海洋大學優秀生源基地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學校中國百強中學西南政法大學優秀生源地雲南省「三生教育」示範學校全國創建綠色學校先進單位全國奧林匹克教育示範學校雲南省「三生教育」示範學校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單位雲南省級文明單位全國中小學科研興校示範基地全國文明單位全國依法治校先進單位雲南省級文明學校資料來源:

Ⅲ 雲南省教育廳電話

電話是:0871-65141240。只需要撥打這個電話,就可以聯繫到教育廳,不過剛開始是智能客服,會有選項轉到人工客服,需要題主撥打的時候認真篩選一下。

雲南省教育廳是主管全省教育事業的省政府組成部門。與中共雲南省委高等學校工作委員會合署辦公。 貫徹實施國家教育工作方針、政策,起草有關教育的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制定全省教育改革與發展戰略和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擬定教育體制改革的政策,並負責指導、協調、督促實施。

(3)11屆雲南教育成果擴展閱讀:

教育行政部門(ecation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是指一個國家的各級政府對教育事業進行組織領導和管理的機構或部門。

由於世界各國的社會政治制度、國家體制、文化傳統等互不相同,所以各國的教育行政部門的職責和許可權有很大不同。一般來講,各個國家的教育行政部門可以分為中央教育行政部門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兩類。

Ⅳ 雲南省什麼時候開始教學成果獎

1998年獲雲南師范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001年11月被授予「雲南師范大學中青年骨幹教師」內稱號2001年獲「雲南省容教學成果一等獎」(集體獲獎人之一)在2003-2004年度雲南師范大學「女職工雙文明建功立業競賽活動」和「雲嶺優秀女職工活動」中被評為先進女。

Ⅳ 張詩亞的成果

近幾年主要成果簡介: 1.《震盪與變革──二十世紀的教育技術》,山東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中國教育戰略重點問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3.《西南研究書系》,(主編)共兩批,21本,雲南教育出版社,1992-1997年版。
4.《中國教育問題研究叢書》,(主編)共6本,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5.《兒童哲學叢書》,(編譯)共13本,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6.《小生靈系列叢書》,(主編)21本,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強化民族認同:數碼時代的文化選擇》(專著) ,現代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8.《群體探究中兒童自主性負責之研究》,田家炳教育研討會,南京1998年8月30日, 第一作者。
9.《關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的兒童哲學國際專家研討會會議的報告》,提交中國教科文委秘書處教育處,1998年5月28日, 報告執筆人。
10.《「兒童哲學」──發展我國素質教育的一塊他山之石》,載《國際學術動態》,1998年第4期。
11.《On the view of ecation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第二屆亞洲比較教育年會大會報告,北京,1998年9月7日。
12.《Beyond the Plural and the Unification: National Identification and Ecational Noumenon》, CUHK Ecation Journal 1997. Vol.25, NO. Two; (《多元與一統的超越:民族認同與教育本體》),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學報》1997.Vol.25 NO.2.
13.《論「科」「教」關系認識中的幾個誤區》,載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7年第5期。
14.《論教育發展從以物為中心到以人為中心的轉換》,載北京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7年第6期。
15.《華夏民族認同中的教育問題研究》,華人教育國際學術會議大會宣讀,收入論文集,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 1997年10月,中國南京。
16.《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Thinking and Reform of Ecational System in China 》, 《Analytic Teaching》, Volume11 NO.1.( 1998 ) Department of Pyschology, Viterbo College, WI 54601, U.S.A.
17.《論可持續發展中的教育觀》,載《教育科學》,1997年第6期。
18.《從惡性循環到良性循環的轉折-----涼山州普格縣農技校的啟示》,社會與少數民族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獲優秀論文獎,烏魯木齊,收入大會論文集,1996年8月15日;載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2期,第一作者。
19.《「兒童哲學」──發展我國素質教育的一塊他山之石》,載《中國教育報》,1997年11月28日。
20.《走出李約瑟似的大山》,載《讀書》,1998年第7期。
21.《關於克里克及意識研究》,載《讀書》1998年第5期。
22.《多元文化互動中的西南民族教育》,中美教育國際研討會,中國昆明1997年7月26日。
23.《構建「更新工程」脫西部教育之貧》,載《西南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00年第5期。
24.《論教育發展從以物為中心到以人為中心的轉換》,載《教育評論》,2001年第2期。
25.《分析教育技術發展的兩個誤區》,載《中國高等教育》,2001年第22期。
26.《高考:熱點背後的意義》,載《重慶晚報》,2001年9月2日第8版。
27.《華人民族認同的教育問題研究》,載《中國研究學刊》(美國),2001年第2期。
28.《不讀歷史的人,必定重犯歷史錯誤——憶先師驥雄先生與<外國教育史略>》,《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年4期
29.《從「兒童哲學」到「小生靈」》,載《中國教育報》,2002年4月17日第3版
30.《培養適應時代需求的基礎教育師資》,載《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年第2期。
31.《華夏民族認同的教育思考》,載《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年第2期。
32.《教育學的突圍》,載《教育評論》,2003年第2期。
33.《公民教育之道》,載香港教育系列五《青少年成長價值教育》,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4年版。
34.《孩子為何成了殺手——張詩亞教授談現行教育制度對人文精神的扼殺》,載《時代信報》,2004年12月2日。
35.《多元文化與民族教育價值取向問題》,載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1期。
36.《頂崗實習:農村教育的日誌》,載《中國教育評論》,2005年第8期,第一作者。(以書代刊)
37.《培養適應時代需求的基礎教育師資》,載《教育科學論壇》,2006年第5期,第一作者。
38.《「位育」之道——全球化中的華人教育路向》,載西南師范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 2006年第6期。
39.《和諧之道與西南民族教育》,載西南師范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7年第1期。 1. 在中國西南契合人文社會情境全面推進綠色教育工程,世界自然基金會, 6萬 ,2000年7月
2. 兒童哲學中國化問題研究,全國教育科學規劃「九五」課題 ,2.2 萬,2000年12月
3. 面向21世紀重慶市高等教育學科建設研究,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0.6 萬 ,2000年12月
4.西南少數民族基礎教育類型與對策研究,教育科學規劃「十五」規劃重大項目,20萬,2001-2005年12月
5.西部開發與教育.教育部中小學校長培訓項目,3萬,2001年-2003年12月
6.在中國西南契合人文社會情景全面推進綠色教育工程,世界自然基金項目,6萬,2001年-2004年7月
7.小松樹計劃,香港兒童救助基金會橫向項目,10萬,2001年-2001年12月
8.發展特色教育構建西南自然/人文生態良性互動系統,全國教科教育部重點課題,3.2萬,2003-2005年
9.中國教育與人力資源問題研究,教育部重大攻關招標項目,20萬,2003-2007年
10.西南地區民族教育良性自然文化生態發展戰略研究,重慶市文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4萬元,2005-2007年
11.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基礎教育發展類型與對策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十五」規劃重大委託項目,10萬,2001-2005年
12.民族特色教育學科建設,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100萬,2005-2006年 1.重慶市第六屆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優秀獎,1996年12月,第一作者。重慶,《中國教育戰略重點問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11月,第一獲獎人。
2.《教育科學學初探——教育科學的反思》,全國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999年8月。
3.推進兒童哲學中國化改進基礎教育實驗研究,全國師范院校基礎教育改革實驗研究項目優秀成果二等獎,1999年9月。
4.2006年12月張詩亞《關於在中國農村貧困地區教育教育中推進「更新工程」的建議》(研究咨詢報告,教育部採納2003年10月)獲得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證書編號為:教社科證字(2006)第120號。該建議於2003年被《教育部高校社科研究要報》刊載,並被教育部辦公廳報送國家科教小組、中宣部、中央政策研究室和國務院研究室等決策部門。根據該建議和教育部的採納意見實施的「頂崗實習」產生了巨大社會反響。《光明日報》、中國教育電視台、Sohu網等媒體均對此事作了專題報道。該建議在實踐上推動了西部教育的發展,豐富了教育基本理論。

Ⅵ 我是11屆畢業生,當時把戶口託管在雲南省教育廳,期限是3年,現在剛好到期,現如果不去管它會怎樣

他會把你的檔案放在人才交流中心,不過你要交錢的。

Ⅶ 我是2011屆雲南考生 現有關於報考雲南師范大學的疑問 望解答 。

師大的歷史是一本專業的,去年文科錄取最低分數是494,低一本線一分!

Ⅷ 2010年雲南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的一、團結拼搏、攻堅克難,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績

2009年,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團結並依靠全市各族人民,緊緊圍繞「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目標,「抓三子」促「三化」,著力提升「三個核心指標」,奮力拚搏,攻堅克難,各項事業取得新發展。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77.1億元,增長11.4%;地方財政總收入完成16.8億元,增長8.9%,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0.05億元,增長18.5%,地方一般預算支出完成69.3億元,增長4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4.5億元,增長34.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9.4億元,增長26.4%;進出口貿易總額8.3億元,增長27.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60元,增長10.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2719元以上,增長15.1%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02‰;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下降1%;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2%。圓滿完成了市二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全市呈現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文化繁榮、民族團結、邊境穩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良好局面。
(一)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
擴大內需項目拉動作用明顯。共爭取擴大內需中央投資項目361項,爭取中央和省補助資金10.13億元,市、縣(區)配套資金2.71億元,累計完成投資7億元,全部實現三個「百分之百」。在擴大內需中央投資項目的拉動下,「515」重點項目計劃穩步實施,全市在建項目達1402項,比2008年增加404項,其中,新開工1067項,比2008年增加642項。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同比提高11.6個百分點。
交通建設實現新突破。共爭取交通項目133個,總投資78.26億元,完成投資15億元。全市8條(段)596公里、總投資72.5億元的二級公路全部開工建設。600公里通暢續建工程和1660公里通達工程全面完成,262公里通暢工程和1400公里通達工程進展順利。
水利建設步伐加快。共完成水利水電投資16.5億元。耿馬另仂水庫開工建設,完成投資2130萬元;17件重點小(一)型水庫除險加固全面完工,完成投資9576萬元;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完成投資1.04億元,惠及16.5萬人;永德康家壩水庫、臨翔鴨子塘水庫、雲縣大轉水水庫、鳳慶郭大寨水庫、鎮康中山河水庫等項目前期工作穩步推進;雲縣劉家箐水庫、鎮康四楞壩水庫全面竣工。
城鎮建設穩步推進。組織實施96項園林化城市建設工程,城鎮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7.88億元,其中: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4.2億元,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13.68億元,城鎮建成區面積達68.4平方公里。全市城鎮化率提高1個百分點,達29%。
(二)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成效明顯
農業產業持續發展。全市實現農業增加值62.2億元,增長6.6%。糧食播種面積388.5萬畝,總產量77.1萬噸,增長2.9%。實現畜牧業產值29.1億元,增長8.9%。完成茶葉產量4.8萬噸,銷售精製茶2.4萬噸,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1.8億元。甘蔗種植面積143萬畝,總產量534萬噸,生產食糖69萬噸,增長12.7%。新植核桃100萬畝,累計達621萬畝。完成中低產田地改造11萬畝。種植烤煙13.4萬畝,圓滿完成40.4萬擔國家計劃收購任務,實現煙農收入3.2億元。臨翔勐托、耿馬勐撒、雲縣愛華三個山區現代煙草農業核心示範區建設成效明顯,烤煙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惠民政策有效落實。發放農資直補、良種、退耕還林、農資綜合等補貼3.14億元。兌現家電、汽車和摩托車下鄉補貼資金2543萬元。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取得明顯成效。
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累計投入資金15.1億元,建成特色民居房8776戶,建成進村入戶硬板路1489公里,100個市級掛鉤幫扶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整治,80個省級重點村建設全面啟動。300個市級重點村建設完成投資3.7億元,重點村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比全市平均水平高3個百分點。
(三)工業經濟企穩回升
工業企業平穩運行。全市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41億元,增長7.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34.4億元,增長6.9%。非公經濟實現增加值65億元,上繳稅金4.23億元。鄉鎮企業實現增加值12.32億元,增長10.35%。工業園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1億元,增長31.5%,入園企業達59戶,實現技工貿總收入6.87億元,增長39%。認真落實電價優惠、中小企業扶持等一系列重大政策,19戶企業得到資金扶持,17戶處於停產半停產的企業恢復正常生產。
「123」重點工業項目扎實推進。全市實施工業項目162個,完成全部工業項目投資27.46億元。澳華食品有限公司10萬噸冰鮮肉生產線、鎮康東鴻公司2萬噸電解鋅項目投入生產,臨滄南華紙業9.5萬噸蔗渣漿紙項目、鎮康南傘日產2000噸水泥熟料項目、法國拉法基瑞安有限公司河底崗日產2000噸水泥熟料項目、鳳凰紙業林基地建設項目進展順利。
(四)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投入各類教育建設資金6.78億元,落實各類教育惠民政策補助資金2.63億元,消化農村義務教育債務3102萬元。排除中小學D級危房20萬平方米,完成農村中小學教師周轉房投資8663萬元,建成12.03萬平方米2406套。義務教育學校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改革全面完成。市一中、市第一幼兒園、鎮康縣職教中心順利搬遷,市技工學校改擴建工程、市衛校搬遷新建工程步伐加快。延伸職業教育進鄉入村,開展農民證書式培訓17萬人(次),接受學歷教育9232人,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高等教育健康發展,全市各級各類在校生達40.1萬人。
醫療衛生條件明顯改善。新增擴大內需衛生項目91項,新增資金2.03億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181.1萬人,參合率達91.66%,減免補償醫葯費1.5億元。206個村衛生室、5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雙百」工程建設全面完成,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有效緩解。甲型H1N1流感疫情得到有效防控。「防艾」工作取得新進展。計劃生育基礎設施明顯改善,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水平不斷提高。
文化旅遊廣電事業有力推進。以茶文化、佤文化為核心的文化品牌進一步提升,以《月亮升起來》廣場集體舞為代表的群眾文化活動蓬勃開展。民族文化保護、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和農家書屋等工程扎實推進。中國佤族司崗里「摸你黑」狂歡節、耿馬水文化旅遊節、永德芒果節等節慶文化品牌不斷提升。11個民族文化旅遊特色村和3個旅遊小鎮建設穩步推進。全年接待國內旅客253.53萬人次,增長9.8%,實現國內旅遊收入10.99億元,增長7.3%。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直播衛星第一、二期建設任務圓滿完成,9座廣播電視高山無線電發射台站全部建成,有線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工程有序推進。
科技體育等事業協調發展。認真貫徹落實建設創新型雲南行動計劃,科普工作廣泛開展。體育、檔案、統計、地方誌、文史等事業實現新發展。國防動員和民兵預備役、人防、外事、防震、減災、僑務、海關、檢驗檢疫、質量技術監督等工作取得新成效。電力、供銷、水文、氣象、郵政、通訊、保險等行業開創新局面。
(五)民生問題逐步改善
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發放城鄉低保金2.9億元,37萬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養等政策得到有效落實。發放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等各類保險資金2.87億元,比2008年增加2537萬元。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73929人,參保率達62%。耿馬縣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順利啟動實施。開工建設27.53萬平方米5506套保障性住房,完成投資2.11億元。完成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設15868戶。發放住房租賃補貼1743萬元,解決了10328戶城鎮低保家庭住房困難問題。住房公積金繳存歸集2.4億元,貸款余額6.8億元,資金運用綜合效益明顯提高。
就業工作不斷加強。投入就業保障資金2920萬元。城鎮新增就業11091人,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511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3160人,穩定困難企業就業崗位2636人,開發公益性崗位801個,2362名大中專畢業生實現了就業。零就業家庭、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復退轉軍人等群體的就業壓力得到有效緩解。
扶貧工作不斷推進。爭取扶貧資金4.03億元,組織實施整村推進項目626個,實施易地扶貧搬遷5884人,發放扶貧小額貸款2.05億元,發放企業專項貼息貸款4000萬元,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5.1萬人。臨翔區博尚鎮「整鄉推進」扶貧開發試點工作進展順利。水電開發庫區移民工作穩步推進。
(六)生態文明建設切實加強
「七彩雲南·秘境臨滄保護行動」深入開展。南汀河孟定壩段三期治河工程、南傘國際界河工程、南汀河臨滄壩段治理工程進展順利。實施7個小流域治理項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24平方公里。森林資源保護取得實效,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0.56%。環境治理力度進一步加大,20個市級掛牌督辦整改事項全面落實,全市審批新、改、擴建項目環評執行率達100%,環保「三同時」執行率達100%。農村清潔能源建設扎實推進,建成農村沼氣池2.78萬口,完成「一池三改」1.63萬戶。
節能減排成效明顯。實施16個「治污」工程項目,臨翔區、雲縣垃圾處理場竣工投入使用,其他6縣垃圾處理場建設進展順利;臨翔區污水處理廠投入試運行,其他7縣城鎮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工程順利開工。臨翔南華晶鑫糖業有限公司、雲縣幸福糖業有限公司等4個企業製糖廢物綜合利用化學需氧量減排項目竣工驗收。全市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大幅下降,年度節能減排目標全面完成。
(七)改革開放穩步推進
各項改革不斷深化。市、縣(區)政府機構改革有序開展。投融資體制改革穩步實施,首家小額貸款公司掛牌運營,城投債券發行申報工作正在進行。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改革扎實推進。華僑農場改革初見成效。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改革基本完成。增值稅轉型改革政策得到有效落實。教育綜合改革、水務改革、農村綜合改革、部門預算改革、國庫集中支付改革逐步深化。
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以構建「大開放、大流通」格局為目標,充分利用邊境優勢,大力實施沿邊、沿線、沿江開放戰略。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改善,綜合服務能力明顯提高。強勢推進招商引資工作,積極組團參加昆交會、泛珠三角區域經貿合作洽談會等活動,世紀金源集團、荷蘭比特方德公司等著名企業落戶臨滄。全市共實施招商引資項目196項,實際到位資金42.6億元,增長25.5%。
(八)和諧臨滄創建有力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加強。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廣泛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進一步弘揚臨滄精神,城鄉文明程度、公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不斷提高。「四掛兩會一聯組、一議三審一公決」的基層組織建設模式得到有力推廣。民主法制建設、依法治市、民族宗教等工作得到加強和鞏固。工會、婦女、兒童、青少年、老齡、紅十字、慈善、殘疾人等事業取得新進步。切實落實「雙擁」優撫安置政策。「五五」普法全面實施。
維穩工作取得實效。中緬邊境(臨滄段)處突維穩工作成效顯著,得到了黨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高度重視信訪工作,深入開展領導幹部「大接訪、大下訪」活動,積極調解矛盾糾紛,穩妥處置群體性事件。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切實加強,新一輪禁毒、「防艾」人民戰爭扎實推進,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得到切實保障。
(九)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加強
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政府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全面實施陽光政府四項制度,共組織重大決策聽證90項,重要事項公示1067項,重點工作通報1605項,主動公開政務信息21576條,受理政務信息查詢3119項,辦結3119項,群眾滿意率達98.3%。堅持向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認真與市政協協商重要事項。辦復市人大代表議案、批評、建議100件,辦復市政協委員提案158件,辦復率均達100%。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強化審計和行政監察的監督職能,嚴格執行招投標和政府采購制度。深入清查「小金庫」,規范非稅收入管理,開展建築領域專項治理,嚴厲懲治商業賄賂,嚴肅查處違紀案件,切實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
各位代表,回顧2009年的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在形勢極其嚴峻的情況下,臨滄能夠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這是科學發展觀指引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各族幹部群眾團結拼搏、艱苦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各界朋友,向中央和省屬駐臨單位,駐臨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和全市公安政法幹警,向所有關心和支持臨滄發展的市內外單位、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還較多,主要表現在:一是部分幹部在踐行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開拓創新方面還有差距,抓落實的能力還需進一步加強。二是資金供需矛盾突出,籌措各類項目資本金、拼盤資金難度大。三是基礎設施還比較薄弱,居民生產生活條件還需要進一步改善。四是經濟發展的結構性矛盾突出,發展方式單一,產業結構、消費結構、就業結構等還需要進一步優化。針對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將以更加高昂的鬥志、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務實的作風,認真加以解決。

Ⅸ 雲南省第十次黨代會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教育什麼工程

雲南省第十次黨代會,2016年12月19日至23日召開。大會將聽取和審查中國雲南省第九屆委員會報告;審查中國雲南省第九屆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選舉中國雲南省第十屆委員會;選舉中國雲南省第十屆紀律檢查委員會。

Ⅹ 《雲南教育成果》系列活動發表論文可以用作評審職稱嗎

這年頭騙子太多,實在不放心可以去找國濤期刊。
1.專題型論文。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直接論述的形式發表見解,從正面提出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的一種論文。

2.論辯型論文。這是針對他人在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的見解,憑借充分的論據,著重揭露其不足或錯誤之處,通過論辯形式來發表見解的一種論文。

閱讀全文

與11屆雲南教育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
土地使用權期滿地上建築物 瀏覽: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