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論文參考文獻,有何用途
1、尊重別人的學術成果
參考文獻是對前人學術成果的一種表現形式。如果我們在論文中引用了別人的學術觀點、材料、數據等。沒有標注出處,會被認為是抄襲,剽竊行為。
我們在寫論文的過程中,都需要參閱和利用大量的文獻資料,只要我們引用了的資料,都需要列出來,這也是對他人的尊重。也避免了自己抄襲,剽竊別人成果的嫌疑。
2、節約篇幅
我們在論文中借鑒別人的方法和論點,如果把涉及的內容全部寫下來的話。會導致論文內不精簡,看上去比較亂。所以我們只需要標注參考文獻即可。這樣不僅精煉文字,節約篇幅,也增加了論文的信息量和學術價值。
3、論文的真實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反映了論文的真實科學依據。我們在寫論文的時候,都會借鑒、參考、應用他人的學術成果,這是很正常的。我們應該如實標注參考文獻,這表明我們尊重科學,尊重他人的科學態度和品質。沒有參考文獻的論文,應視為論文寫作者忽略了科學工作的繼承性,也反映了作者態度的欠缺和科學學風。
4、研究基礎
參考文獻可以反映出論文的真實性和研究依據,也反映出改論文的起點。我們論文中的研究都是在過去的基礎上進行的,這也表明了自己論文中的研究是有價值水平和依據的。
5、研究區別
標注參考文獻,也是為了把前人的成果區分開來。這能表明論文的研究成果是自己寫的,雖然引用了前人的觀點、數據或其他資料。 但是標注出參考文獻,這樣不僅能體現出自己的研究能力,也能體現自己的創新和價值。
6、方便檢索
在論文中添加參考文獻,這樣給讀者很審稿人提供了與論文相關的文獻題錄,方便查閱,找到信息資源共享。
② 論文後一定要寫上參考文獻嗎
只要有別人的觀點和資料就必須要寫,假如一點也沒參考別人的話就不用了。
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其中部分組成(例如附錄)可有可無。
參考文獻格式
(1)文後參考文獻不編序號,僅在文末按其重要程度或參考的先後順序排列。
(2)文後參考文獻不注頁碼。
(3)文後參考文獻的著錄項目及次序與注釋基本相同。
1) 著錄參考文獻可以反映論文作者的科學態度和論文具有真實、廣泛的科學依據,也反映出該論文的起點和深度。
2) 著錄參考文獻能方便地把論文作者的成果與前人的成果區別開來。
3) 著錄參考文獻能起索引作用。
4) 著錄參考文獻有利於節省論文篇幅。
5) 著錄參考文獻有助於科技情報人員進行情報研究和文摘計量學研究。
(2)非文獻成果擴展閱讀
參考文獻類型有:專著[M],論文集[C],報紙文章[N],期刊文章[J],學位論文[D],報告[R],標准[S],專利[P],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A]
電子文獻類型:資料庫[DB],計算機[CP],電子公告[EB]
電子文獻的載體類型:互聯網[OL],光碟[CD],磁帶[MT],磁碟[DK]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論文
③ 論文一定要參考文獻嗎沒有行不
有參考文獻 當然文章更具體一些,論點都有根有據的,沒有的話,也可以,看自己情況吧
④ 文獻是科技成果 參考文獻格式如何寫
參考文獻格式:[1]
高性能鹼礦渣混凝土製備關鍵技術研究[Z]重慶市建築專科學研究院.2012.
[2]
水下及地下混凝土裂縫自動愈屬合機理研究[Z]東北林業大學.2009.
萬方包庫可以直接導出科技成果的文獻格式!
⑤ 非文獻材料是什麼
這個好像問題不是很正確,而且也沒相關方面的信息。你查一下問題,再次詳細詢問。
你反向可以嗎,就是除了文獻材料,其他的都是非文獻材料。
⑥ 文獻綜述算不算發表的論文
文獻綜述只能算成果,不算發表論文。因為綜述根本就不是論文。
⑦ 寫畢業論文可不可以不參考文獻,而自己寫出自己的觀點來謝謝!
不可以。自己的觀點已經體現在論文中、參考文獻並不是論文中的自己的觀點。一篇論文總不可能完全憑空寫吧,總會參考借鑒一些資料吧,而這些資料就是參考文獻。
⑧ 常用非紙文獻有哪些
在中國歷史文獻中,不僅有極其豐富的紙質文獻,又有各式各樣的非紙質文獻。歷史上影響很大的非紙質文獻很多,僅就其中最有代表性者撮述如次。
其一,甲骨文獻
甲骨文又稱卜辭,是以龜甲獸骨作為載體的特殊文獻,多半屬於殷商後期的檔案資料。甲骨文獻自從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發現以來,歷經官方、私人多次大規模挖掘和搜集,現在殷代甲骨出土頗豐。1977~1979年,在陝西周原地區又發現大批周代甲骨。
經過歷代學者的不懈努力,甲骨學研究已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例如1979年出版的甲骨卜辭研究的巨型資料書《甲骨文合集》,本書總共著錄甲骨精品41956片,分為十三冊,這是我國卜辭研究登上一個新台階的例證。
其二,陶泥文獻
這是以泥制器物為載體的歷史文獻。從世界視角看,古代的西亞就曾大量採用以文字刻於泥板的所謂「泥板文獻」。最初是蘇美爾人使用,後來擴展到伊朗高原以西廣大地區,它是研究古代兩河流域及西亞地區的重要史料。在我國,陶文是指先秦時期刻劃、壓印或書寫於陶器器皿上的文字。這種文字最早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時代,其中有些屬於原始文字范疇,一般只有幾個字。內容多半是人名、地名、督造者名、吉祥用語,以及製造年月時間等,是研究古代文字、古代史和文化史的重要資料。
其三,金石文獻
金石文獻系指青銅文獻(金文文獻)和石質文獻。為了避免朽爛缺脫,使記錄傳之久遠,古人遂將文字銘鑄於堅硬物質之上。其中金文文獻是以彝器、樂器、兵器、錢幣、印章等青銅製品為載體的文獻。這種文獻從大約公元前十四紀問世,以後歷代沿造,蔚為壯觀。石制文獻從秦代以後開始盛行。誠如宋代目錄學家鄭樵所說:「三代而上,惟勒鼎彝,秦人始大其制而用石鼓,始皇欲詳其文而用豐碑。自秦迄今,惟用石刻」(《通志·金石略》)。秦石鼓文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石刻文獻。這種文獻中,最有代表性者如熹平石經(刻於漢靈帝熹平四年)、正始石經(刻於曹魏正始二年)、開成石經(唐開成二年造),此外,還有五代蜀「廣政石經」、北宋「嘉右石經」、南宋「高宗御書石經」。清代「乾隆石經」等。還應提及的是,蒙、藏、女真、契丹等各少數民族都曾有過豐富的金石文獻。
其四,竹木文獻
這是以竹木為載體的一種古老歷史文獻。因為竹木文獻存在價廉、易制、易存、易攜帶及便於舒捲諸特點,所以在公元前五世紀到公元三世紀的大約八百年間,竹木文獻相當流行。舉世聞名的敦煌漢簡最初發現於1900年,其中大多數為漢代遺物,少量為晉代簡牘。居延漢簡1930年發現於內蒙古額濟納河流域。近年來,在山東、湖北、湖南等地又有大批竹木文獻相繼發現。
其五,縑帛文獻
由於縑帛存在輕柔、易著墨、舒捲自如等特點,所以早在竹木文獻流行的同時,以縑帛為載體的文獻已在春秋時期問世,並很快地流行於戰國,漢代官方收藏帛書已相當可觀。1973年12月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中,出土了大批古代帛書,約有十萬字。其中有《老子》(後附佚書四種)《戰國縱橫家書》、《春秋事語》、《五星占》、《天文氣象》、《雜占》、《彗星圖》、《導引圖》、《五十二病方》以及《地形圖》。《駐軍圖》等等,是目前我國最完整的古代縑帛文獻。
其六,聲像文獻
聲像文獻又稱視聽文獻。這是在20世紀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存貯、交流信息技術發生巨大變革的產物。它是利用膠片。磁帶作為載體,以音響、圖像等形式記錄和反映知識的文獻,主要包括視覺資料、聽覺資料、聲像資料三種類型。許多傳統歷史文獻被製作為新型視聽資料後,不僅能使原來的文字內容如實再現,還有形象逼真的動態效果。特別是藉助於現代通訊網路技術後,可以完全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具有很大的發展優勢。
以上,不過是有關常用和常見歷史文獻的簡單概述,即使這樣,中國古代的史籍之富亦可以略窺一斑。
⑨ 我要引用別人發表的著作上的一個表格,在表尾要怎麼標注(不是參考文獻的格式)
一、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文獻的標注,這關繫到對原作者的權利的保護,同時也是對文章作者的保護,引用了務必要標注清楚,以免帶來一些麻煩。
二、大多數作者會收集超出稿件所需要的文獻,從所有文獻中立刻篩選出相關文獻比較困難。評述文章因包含大量信息,所以含有很多文獻,而研究文章則不同,它應當只列出最相關的文獻,並且為使讀者容易閱讀,應盡量將文獻數量控制在合適的或期刊要求的規模。
三、引用文獻要新,文獻是否與時俱進體現了文章的先進性,因此,寫作文章時要盡可能引用最新的文獻成果,一些過於陳舊的文獻並不是不能用,而是要少用。
四、引用文獻的質量要高。引用文獻的質量和學術水平往往也能反應出文章的學術價值,從總體上體現了文章的價值,高質量的文獻需要作者自己去發現,積累的多了自然就知道什麼樣的文獻是有價值的文獻了。
五、引用文獻要講究一個全字,引用文獻一定要全面,作者不必拘泥於國內的文獻,一吸而國外的文獻也是可以引用的,所以在寫作時可以適當兼顧中文文獻與外文參考文獻,只要文獻對自己的文章有幫助的文獻就是有價值的文獻,都可以引用。
對文獻進行二次檢索、管理,與Word結合還可完成論文中參考文獻的插入,相信很多高手在寫畢業論文的時候都用它解決了參考文獻的插入問題。Mendeley 、Endnote的文獻管理方式也很好,以批量導入文件或文件夾,也可以直接拖動PDF到Mendeley,所有文獻自動雲同步。
有的人不習慣用這些軟體,如果寫的是期刊類文章,可以採用Word插入「腳注/章節附註」的方式標注參考文獻,游標移到要插入參考文獻的地方,菜單中「引用」—「腳注/章節附註」。 當插入下一條參考文獻的時候,選擇「下一條腳注」這樣標注論文引用文獻也是非常方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