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成果紫砂

成果紫砂

發布時間:2021-09-11 15:09:31

『壹』 張庭芳的成果業績

國家一級編劇;國家一級美術師。曾任國家人事部藝術家學部委員會一級藝術委員;國家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特聘書畫家;中國國家博物館畫廊藝術指導委員會委員、客座教授;中國書畫名家名作編輯委員會特約委員;中國書畫研究院理事;中國文聯中國書畫總網簽約書畫家;中華台北故宮書畫院名譽院長、客座教授;中國八一畫院名譽院長;中國書畫名家網藝委會副主席;中國國家書畫院副院長;中華國禮中心特邀書畫名家。被中國藝術名家研究院、中國書畫名家研究會授予「中國藝術大師」榮譽稱號,享受「有突出貢獻專家」的政府津貼。其上演、發表、獲獎、或搬上屏幕的大型創作劇目有《高山鋪》、《醫聖辭官》、《猴王與嫦娥》、《紅燭情》、《清風辭》、《八一軍魂》、《二零三要案》、《二鬧天宮》、《魂兮歸來》、《女兒國》等30餘部;小戲、小品有《知府求醫》、《蓮花情》、《甜姐辣妹》、《月照心頭》、《風雪山神廟》、《神奇的xsn》、《老戲新唱》、《十五的月亮》、《一塵不染》、《毛主席在黃石》系列劇等100餘個,另有在報紙、刊物、研討會上發表的劇評劇論數十篇。其書法作品先後獲1997年第三屆中國書畫篆刻大展賽一等獎;1999年第五屆國際書畫作品展覽金獎;2001年第六屆國際書畫作品展覽銀獎;2001年二十一世紀中日韓海峽兩岸書畫交流大展賽金獎;2001年由國家文化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聯合舉辦的中國企業文化年文化藝術博覽藝術大展賽「國粹獎」;2002年由國家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化藝術市場研究中心、中央中國畫研究院聯合舉辦的首屆中國「啟明星」杯書畫篆刻大展賽「最佳作品獎」;2003年由《人民日報》市場報舉辦的《藝術名家「金杯」獎》大賽銀獎;2003年第七屆全國書畫作品大展賽金獎;2003年全國「五鋒杯」書畫書評大展賽金獎;2003年由國家文化部舉辦的中國文化藝術城建城五周年的全國藝術大賽「中華國寶」獎;2005年中國書畫名家金秋國際大展賽金獎;2005年由國家文化部等單位聯合舉辦的「金鼎獎」全國書法藝術大展賽金獎,並被授予「中國書畫百傑」榮譽稱號;2010年為中國上海世博會題詞被聚焦世博全國藝術名家題賀活動組委會授予「世博中國題賀藝術名家」榮譽稱號(全國總共90人);2013年被世界教科文衛組織授予「大不列顛網路藝術家」榮譽稱號。諸多作品曾刊於國內外數十部書畫藏典;曾由國家郵政部門印製成郵票、郵冊和明信片;曾與中國書協前任主席沈鵬合作,由中國詩書畫出版社出版了《沈鵬 張庭芳(書法)雙人集》一書(印數10000冊,海內外發行);與沈鵬、范曾、馮遠、歐陽中石、李鐸等書畫大家聯袂,由中國文藝經典出版社出版了《2013中國藝術大師》精品賀歲年歷(印數15萬套,在45個國家和地區發行);2013年被北京釣魚台國賓館中華國禮中心、中華國禮書畫院特邀為「中華國禮中心特邀書畫名家」;曾被海內外多個書畫機構、旅遊景點和藝術博覽會收藏、碑刻、拍賣和提名展,還先後展於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當代美術館、中國軍事博物館、中國革命博物館、中南海釣魚台以及香港、澳門、台灣、美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新加坡、日本、韓國、泰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多個重大展區。 另外,在古玩收藏方面,多年從事字畫、玉器、瓷器、佛像、紫砂的收藏和鑒定,被2009年首屆(武漢)東湖藝術品博覽會評為「十大藝術家年度人物」;其歌詞創作有作品數百首,其中包括由黃石藝術劇院2007年在中國第八屆藝術節上演的大型地方風情歌舞劇《金布銀貼》的全劇歌詞等。

『貳』 哪位高手知道這是什麼款式的紫砂壺呀到本人手上已經有十幾年了,有收藏價值嗎

看圖片這個壺到時挺不錯的,造型漂亮大氣,上網查一下是不是名家做的,如果做的人有點名氣,那就很有價值了

『叄』 紫砂壺藝師名單

高峰,1979年12月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雕塑專業,同年被分配在景德鎮市雕塑瓷廠從事陶瓷雕塑創作工作至今。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雕塑專業委員會會員,景德鎮十屆政協委員,中國收藏寶典俱樂部會員。
1982年參加大型組雕《一百零八將》創作工作。此作品獲景德鎮市第一屆陶瓷美術「百花獎」一等獎。
1983年作品《魯智深》獲「百花獎」三等獎。
1984年創作作品《少女》獲省職美展二等獎。

1987年參與劉遠長老師主持的廬山街心花園大型城雕《牯牛》創作與製作工作。
1988年《六個羅漢》獲日本恩巴獎,並被日本恩巴「中國現代美術館」收藏。
1989年在香港舉辦作品展。1990年任市「百花獎」評委,被聘為90年景德鎮陶瓷學院雕塑專業招生考試評分專家。1990年《哈欠羅漢》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二等獎。《情與趣》獲首屆《景德鎮杯》國際大賽一等獎,全國陶瓷藝術評比三等獎。
1991年《衛士》參加全國美展。
1992年被評為市新產品開發能手,並赴澳門舉辦展覽會。
1993年《杜甫》獲市評比二等獎,並入選全國工藝美術展。
1994年被評為全國工藝美術行業優秀人員,並獲成果二等獎。
1995年其事跡和作品被景德鎮電視台「名家系列」專題報道。
1996年參加中國雕塑論談會。
1998年與劉遠長老師合作深圳市保安區大型浮雕《中華精英》(50米x2米)。
2001年被聘為市中青年陶瓷藝術大獎賽評委。
2002年受市政府委託創作設計大型城市組雕《瓷工頌》(拉坯)。北京製作大型雕塑《四大天王》(5.20米)。
2003年參與景德鎮昌南大道旁大型浮雕製作。
2004年為雲南大理塑造1.85米《五百羅漢》一百尊。共有50餘件作品發表於《中國陶瓷》、《景德鎮陶瓷》、《江西畫刊》、《工藝美術研究》、《景德鎮日報》、《江西日報》、《景德鎮陶瓷藝術名人作品集》、《景德鎮陶瓷藝術名人作品精選》、《藝苑瑰寶》、《96』中國美術家》等刊物和書籍發表。其事跡被載入報告文學集《瓷的傳人》、《瓷都新生代》、《景德鎮陶瓷藝術百家等書》。
96年景德鎮電視台對其事跡和作品專題報道。

『肆』 紫砂壺工藝師的級別如何劃分。

工藝師職稱級別

1、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

2、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

3、高級工藝美術師(地方)

4、工藝美術師(國家)

5、工藝美術師(地方)

6、助理工藝美術師(國家)

7、助理工藝美術師(地方)

8、工藝美術員(國家)

9、工藝美術員(地方)

10、陶藝藝人

首先要擁有大專以上學歷,然後要會做全手工的茶壺,還要會文化知識。先考工藝美術員,兩年後可以考助理工藝師,再過四年可考工藝美術師。再過8年可考高級工藝美術師,當然這個據說需要本科及以上學歷。

再高就是評大師級別了。去紫砂廠吧,裡面有學習班,考什麼內容他們會教你的,保證你考上職稱。好像要學什麼美術畫畫。

(4)成果紫砂擴展閱讀:

紫砂壺並不僅要求工藝精湛,且真正的原因還是產地紫砂質地優良,其含鐵量高,燒製成器後,吸水率和排氣率好,用來泡茶,色、香、味俱佳。因此,判斷一把好壺,首先的標准就是看泥料是否正宗,是否為原礦紫砂。

紫砂壺的成型工藝,各個歷史階段都有不同。這些工藝范圍還包括了燒窯方法、燒成氣氛、窯爐結構、燃料等諸多方面,這些外在的因素都會在成品上或多或少留下時代痕跡,因而也就成為我們今天斷代上的重要憑據之一。

晚明期時時大彬創制了木模製壺方法,壺內壁已不見指紋,而略留用竹刀刮削的痕跡,在柄與壺身、流與壺身相接處往往比較粗糙,有時為美化接痕而貼上柿蒂形泥片,從而成為最早的附加裝飾。

『伍』 紫砂有怎麼樣的文化以及價值傳承,起源是在哪如何發展起來的,到今天又演變成什麼樣未來發展趨勢

「茗注莫妙於砂壺」,紫砂文化以其古樸典雅的文化內涵和深沉莊重的藝術形態著稱於世,在茶文化中獨樹一幟。

在明代,文人對紫砂壺的評價是極高的。周密《宜都壺記》說:」今吳中較茶者,必言宜興瓷。」《陽羨名壺》說:台灣郡人,⋯⋯最重供春小壺,一具用之數年。值金一笏。」《桃溪客話》載:「陽羨名壺,自明季始盛,上者與金玉同價。」明代一把好紫砂壺,甚至可抵中人一家之產,常與黃金爭價。至今,名家紫砂壺仍然成為一些人一生追求、尋覓的目標。

紫砂壺,集造型藝術與裝飾藝術於一身。園器骨肉亭勻,珠圓玉潤;方器線面挺括,輪廓分明;筋紋器節奏有序,紋理精巧;塑器肖形狀物,理趣兼備,體現了高度的美學法則。特別是在裝飾上展現出多體書法的詩詞歌賦、花鳥山水及圖案人物等等。使文學、書法、繪畫、篆刻與壺藝融為一體,更增添了無跡而神的韻味,使人飲茶之餘,油然產生陶情冶性的美感。

過去的紫砂藝人,他們長期紮根在民間,但尊師重教,尚禮崇仁,雖然文化水平不高,卻能把老百姓的許許多多美好的願望與心願,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當代紫砂壺,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礎上,又有了空前的發展。以餘人陶藝為代表,新一代富有開拓精神的陶藝師在茁壯成長,他們的作品構思新穎、技藝精湛,展現出百品競艷的時代氣息,把紫砂壺藝術化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給愛壺者和收藏家更多更美的享受與選擇。

了解紫砂文化,就必須了解紫砂的歷史,紫砂的歷史有六百年之久,期間經過不斷發展,經歷了六個時期,才有了今天紫砂技藝的高度成熟,跟我一起來了解紫砂歷史發展的六個時期。

第一期:

16世紀以前,即從北宋中期到明代萬曆年間。宜興羊角山出土的紫砂殘片復原的器皿,是所見最早的紫砂壺實物標本。明代正德年間的作品多為自然形的樹癭壺,這時期的代表人物是金沙寺僧和供春。

第二期:

16世紀晚期到17世紀初期,即從萬曆年間道明代末年。這時期名家輩出,壺式千姿萬態,特別注意筋紋器的製作,這種風氣延續到18世紀以後。這個時期的代表人物是時大彬和徐友泉。

第三期:

17世紀晚期到18世紀末,即從清康熙到乾隆晚期。自然形壺、幾何形壺、筋紋器和小圓壺(即水平壺的前身)這四類壺形都有燒制,筋紋形壺已開始被自然形壺所取代,自然形壺收到歡迎。同時較注意壺面的裝飾,更多在壺面施釉或加彩繪裝飾。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是陳鳴遠。

第四期:

19世紀初到19世紀末,即從清嘉慶到光緒年間。這個時期文士與紫砂藝人交往甚密,出現了在壺上篆刻書畫的風尚。紫砂壺造型比較簡單,為在壺的平面上施展才華提供了更大的自由。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陳曼生和楊彭年。cms第五期:

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葉,紫砂壺生產更為商業化,壺上開始印有店號標記。自然形、幾何形、筋紋器和水平壺四類茶壺大量暢銷,精心製作的藝術性高的壺在減少,但也不乏佳作的出現。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是程壽珍和馮桂林。

第六期:

20世紀中葉至今,即現當代。戰亂多年以後,紫砂壺生產逐步恢復。四類壺形續有生產,新的品種日漸增多,仿古和創新兼備,在裝飾上出現金絲銀線鑲嵌等新工藝,紫砂壺創作保持傳統,推陳出新。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是顧景舟和蔣蓉。

未來的發展趨勢肯定是越來越正規,越來越理性,市場會越來越凈化。

『陸』 求宜興紫砂壺或者製作紫砂壺老照片~有文字說明更好

報春壺
提梁紫砂壺
鏤空紫砂壺
宜興,古名荊溪,因荊溪河得名。秦始皇滅楚,改名陽羨。晉惠帝為表彰周[王己],改陽羨為義興。北宋時,為避太宗趙光義諱,改稱宜興迄今沿用。宜興盛產陶土,顏色多為絳紫,通稱紫砂,亦有紅、綠、黃、白等色,故又被譽為「五色土」。所做茶器具,多通稱紫砂器。紫砂器的創始,有文字的記載,始見北宋詩人梅堯臣的詩名:「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器泛春華」(《宛陵集》)。其次,歐陽修也有「喜若紫甌呤且,羨君瀟灑有餘清」的詩句(《歐陽文忠公集》)。1976年,在宜興丁蜀鎮羊角山古窯址發掘出大量紫砂陶片,其斷代時間為北宋中期,這也是紫砂器始於北宋時期的佐證。
初期的紫砂,出自何人之手,已不可考。但紫砂器真正興起在明代中期,這些不但有實物遺存,而且還有較可靠的文字記載。在中國古代茶書中,對紫砂器的記載始見萬曆十五年許次紆的《茶疏》:「往時龔春茶壺,近日時彬所制,大為時人寶惜。蓋皆以粗砂制之,正取砂無土氣耳。隨手所作,頗極精之。」其後,在各時期的茶書中對紫砂順的專門描述和記載陸續增多,並有系統闡述紫砂器的專著問世,明代周高起《陽羨名壺系》和清代吳騫《陽羨名陶錄》是其中最著名的二種。
紫砂器興起於宜興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國茶文化大環境陶冶下的突出成果,同時也是中國茶文化發展變革的必然產物。宜興是中國古代名茶產地之一,所產「國山[艹舛]茶」始於三國孫吳時期,著稱於江南。唐代上元年部,陽羨茶更為「芬芳冠入他境」名列貢茶。詩人盧仝有詩為贊:「天子未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全唐詩》)飲茶須好水,宜興金沙泉在唐代就是與貢茶同時上貢的煎茶良泉。同時,據考古表明,自母系氏族社會起,宜興就有制陶業存世,並一直延續到唐、宋、元、明時期的大規模生產。正是這種「絕無僅有」的茶環境和「得天獨厚」的紫砂資源,造就出紫砂技藝,隨著明代茶飲之風的變革,掀開了中國茶文化新的篇章,賦予茶飲藝術新的文化情趣。
明代初期,平民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鑒於連年戰亂、泰世初平,為體恤民情、減輕貢役出發,下詔廢除團茶,改制葉茶(散茶)。朱元璋的這措施不但減輕了廣大茶農為造團茶所付出的繁重苦役,也帶動了整個茶文化系統的演變,茶的品飲方式發生根本變化,茶器具的構造也應運變異,使紫砂器異軍突起,發展達到高潮,奠定了以後數百年至今不變的茶飲文化程式。
紫砂器受到人們珍視,還在於它具有與品飲散茶相適應的物理特性和實用的藝術價值。近人南海「百壺山館」主人李景康和順德「碧山壺館」主人張虹在其合著的《陽羨砂壺圖考》中總結了紫砂器的這一獨有特性:「茗壺為日用必需之品,陽羨砂制,端宜論茗,無銅錫之敗味,無金銀之奢靡,而善蘊茗香,適於實用,一也。名工代出,探古索奇,或仿商周,或摹漢魏,旁及花果,偶肖動物,或匠心獨運,韻致怡人,幾案陳之,令人意遠,二也。歷人文人或撰壺銘,或書款識,或鐫以花卉,或鋟以印章,托物寓意,每見巧思,書法不群,別饒韻格,雖景德名瓷價逾鉅萬,然每出以匠工之手,響鮮文翰習觀,乏斯雅趣,也。」紫砂器的蘊香特徵,至今沒有任務物品能夠替代。它的外形藝術創作,也至今不衰,仍然保持著蓬勃的創造力。
中國傳統文化對茶飲的滲透,幾乎涉及茶文化的各個領域,尤其是各種哲學思想和美學思想的融會,給茶文化注入了蓬勃的生命力。九流十派,百家爭鳴,儒道釋三家並存,不但深刻影響了中國歷史的整個進程,也給茶文化的發展起著原動力的影響。光從陸羽《茶經》匯錄的茶史人物來看,也幾乎全是儒道釋三家的代表人物。但在三家思想對茶文化的影響中,又以道家思想影響最大,並在茶文化體系建構中佔主導地位,尤以柔靜形成茶文化的主體思想特徵。明代中期以後,社會矛盾極為復雜,社會問題急趨尖銳,難以解決,促使文化人開始從自己的思想上尋求自我完善和解脫。同時,程朱理學進一步發展,王陽明倡導「心學」,反釋家禪宗與道家清靜溶於儒學之中,形成新儒學,強調個人內心修養。茶文化的柔靜思想恰好與這種推崇中庸沿簡、崇尚平朴自然、提倡內斂喜平的時代思潮不謀而合。表現在對茶器具的追求上,紫砂器的自然古樸形象能夠體現時代思潮與茶飲形式的融合。因此,大量文人參與紫砂器的創作活動,推動了士人的購藏風尚,引導了紫砂技藝在藝術典雅情趣上的豐富與提高。
文人參與紫砂器的製作活動,有著多種的形式,除了邀請我家藝匠特別製作外,大多文人是自己親自設計外形,題刻書畫,運用詩書畫印相結合的形式,從藝術審美的角度追求紫砂器的外在鑒賞價值。這樣,也就使一些具有相當文化底蘊的藝匠同時成為製作紫砂精器的大家,象時大彬、徐友泉、陳鳴遠、陳鴻壽、楊彭年等都是兼具文人藝匠雙重身份的紫砂製作大師。文人對紫創作的參與,同時促進了茶文化與文學的交流,這種交流不是湊合附加,而是氣血相容多方面的思想意識的交融。紫砂器外在形制的古樸典雅,凝著茶文化的深厚的自然氣韻,文人在沖泡品飲的意境中尋求到了天地間神逸的心靈感受。
紫砂製作中的藝術化變革,不但擴大了茶文化的思想內涵,而且豐富了茶了精神的外延空間。中國茶文化本身追求樸拙高尚的人生態度,但唐宋時期繁瑣的茶飲禮儀形式擠掉了茶人的精神思想,留下的只是茶被扭曲的程式形態,喝茶是在「行禮」,品茗是在「玩茶」。而紫砂器的風行,打掉了繁復的茶飲程式,一壺在手自泡自飲,文人在簡單而朴實的品飲中,可以盡心發揮思想,體驗紫砂自然的生命氣息帶給人的溫和、敦厚、靜穆、端莊、平淡、閑雅的精神韻律。
紫砂器的風行和推廣,也帶給壺藝以變革。自時大彬起,一反舊制,製作紫砂小壺。周高起《陽羨名壺系》說:「壺供真茶,正是新泉話火,旋瀹旋啜,以盡色聲香味之蘊,故壺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壺蓋宜盎不宜砥,湯力茗香,俾得團結氤氳。」馮可賓也在《茶箋》中對紫砂小壺的盛行趨勢作了說明:「茶壺以陶器為上,又以小為貴,每一客,壺一把,任其自斟自飲,方為得趣。壺小則香不渙散,味不耽擱。」紫砂小壺的精巧,帶給人 不光是茶的真味,而且融匯著天、地、人、茶的統一意念。
宜興紫砂器,是絢麗的中國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但是中華民族物質文明發展的燦爛成果,也是華夏文化進步的綜合結晶。它的創始與興盛,即是茶文化歷史演變的必然,同時也對茶藝形式、品位、情趣的提高有關極大的推動力。
紫砂器是中國茶文化的驕傲,它永遠是中華民族茶文化史上閃爍光芒的燦爛明珠。轉自 http://www.b-tea.com

『柒』 紫砂壺適合泡什麼茶

紫砂壺適合泡綠茶、紅茶、烏龍茶、黑茶、黃茶、白茶。

1.綠茶

其干茶色澤和沖泡後的茶湯、葉底以綠色為主調,故名。綠茶的特性,較多的保存下了鮮葉內的天然物質,其間茶多酚、咖啡鹼保存鮮葉的85%以上,葉綠素保存50%左右,維生素丟失也較少,然後構成了綠茶"清湯綠葉,味道收斂性強"的特色。

2.紅茶

紅茶能夠協助胃腸消化、推進胃口,可利尿、消除水腫,並健壯心肌功用,紅茶的抗菌力強,用紅茶漱口刻防濾過性病毒導致的傷風,並防止蛀牙與食物中毒,下降血糖值與高血壓,長時刻飲用紅茶也能下降新血管疾病的發作。

3.烏龍茶

防止蛀牙、消除損害美容與安康的活性氧、改進皮膚過敏、瘦身瘦身、抗腫瘤、防止老化成效。

4.黑茶

黑茶歸於後發酵茶,是我國特有的茶類,出產前史悠長,以製成緊壓茶邊為主,黑茶有彌補膳食養分、助消化、解油膩、順腸胃、降脂、瘦身、軟化人體血管、防止心血管疾病、抗氧化、推遲變老、延年益壽、抗癌、抗驟變、降血壓、改進糖類新代、降血糖、防治糖尿病、滅菌、消炎、利尿解毒、下降煙酒毒害多重成效。

5.黃茶

黃茶最芽葉細嫩,顯豪,香味鮮醇,黃茶的根本製造工藝近似綠茶,但在制茶進程中加以閃黃,因而具有黃湯黃葉的特色,這是制茶進程中進行悶堆的成果。

6.白茶

中醫葯理證明,白茶性清涼,具有退熱降火之成效,防癌,抗癌,防暑,解毒,治牙疼,由其是陳年的白毫。

(7)成果紫砂擴展閱讀:

紫砂壺泡茶的好處:

1.紫砂壺泡茶味香色濃,絕不會有煮鍋水的味道,這是其它任何茶具都無法相比的,而且,即使是酷暑亦可保持數日不變味。

2.紫砂是從砂錘煉出來的,既不奪茶香氣又無熟湯氣,故用以泡茶色香味皆蘊。

3.便於洗滌,日久不用,難免異味,可用開水泡燙兩三遍,然後倒去冷水,再泡茶原味不變。

4.冷熱急變適應性強,寒冬臘月,注入沸水,不因溫度急變而脹裂;而且砂質傳熱緩慢,無論提撫握拿均不燙手。

5.長期使用,紫砂杯不僅不會出現磨損和劃痕,相反會因為吸收了茶湯中的茶油而變得光潤似玉,讓人愛不釋手。

6.紫砂泥中的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對人體具有保健作用。

7.紫砂陶質耐燒,冬天置於溫火燒茶,杯子也不易爆裂。當年蘇東坡用紫砂陶提梁壺烹茶,有「松風竹爐,提壺相呼」的詩句,也決非偶然。

人民網-紫砂壺還能用來泡哪些茶?

『捌』 紫砂壺李劍強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紫砂壺李劍強老師所創作品線條和暢,表現手法新穎,刻劃細致,深受陶藝愛好者及收藏家的喜愛,多件作品在國內外各種大型展覽會上摘金奪銀,被多部權威大型典集收錄入編,人民日報收藏版等和多家電視媒體曾報導其藝術成果。

『玖』 陳曼生與紫砂壺如何結緣其成果

這個問題如果回答的話,幾乎可以寫一本書了,簡單回答你一下吧。
陳曼生(陳鴻壽)是一個中國傳統文人,擅長古詩詞,篆刻、隸書,西泠八大之一,錢塘人,字頌,又字子恭生,號曼生,又號老曼,夾谷亭長,胥溪漁隱,恭壽,種榆仙客,種榆道人,洮湖長,曼陀羅館主,翼盦等。生於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死於道光2年(1822年)。年幼喪母,其父與人合作銅礦生意失敗,導致家貧,曼生與弟弟陳鴻豫寄居舅舅家中讀書識字,後來以最基礎的書記員的職務作為幕僚,乾隆六十年(乙卯,1795年)11月6日阮元接任浙江學正,曼生被阮元延攬入幕,從此否極泰來,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結緣:

嘉慶六年(辛酉1801年),曼生拔貢,做宰溧陽(很多人認為是宜興,錯),任期三年,三年期間,經常往來宜興(水路半天即可到達),結交楊彭年等制壺名手,設計壺型並篆刻(也有很多是由其幕僚刻)。
成果:

曼生在溧陽做官期間參與設計了不少壺型(一部分可參考《陶冶性靈》),至於現在人認為的曼生十八式,「十八」只是一個「虛數」而已,就好像我們經常說的「十八羅漢」一樣,不是准確的數字,據我幾年來的關注,我見過的、能夠得到我認可的,大概有四十種左右的曼生壺。
至於數量,無法考證,很多人從他的某些壺銘中的數字來看,好像做了幾千把,但這是不可能的,比如「曼生督造茗壺第四千六百十四為犀泉清玩」,這裡面的數字四千六百十四也是虛數,隨便說說的,曼生在溧陽做官三年,一千多天,如果做了四千六百多把,那一天也要做四五把,這是不可能的,據我的記憶(很久沒在曼生壺上下功夫了),這種銘文中帶數字的壺,大多是送人的,而且多是送給自己的親戚。(這點純屬個人臆斷)。
寫的很亂,全是憑著記憶亂寫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PS:忘記是那一本書了,我很認可他對曼生的分析,曼生參與制壺,有盈利的目的,這點無可厚非,首先,曼生一直到四十多歲才入仕,此前家貧,靠接濟度日,負債累累,這點有詩為證,還有,曼生結交了不少文人,組成了一個文人組織,少不了需要接濟他們,這點沒有經濟來源是做不到的,曼生清廉,唯有開辟第二產業,至於現在無法考證,是因為當時政府是不允許官員經商的。

『拾』 列舉三位文人墨客和紫砂結緣的事例他們採取何種載體和形式結緣說出結緣過程、成果、意義。

1、梅堯臣曾在閑暇之時去過幾回宜興,在那裡,他將南嶺的活泉水用來烹北園之茶,用紫砂器來裝已經泡好的茶。固有「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流傳千古。文人煮茶,多了一些文藝的氣息,飲茶吟詩,讓所用之壺,所飲之茶因詩人的接觸而更添文化韻味。

2、在鬱郁不得志之時,蘇東坡棄官來到蜀山山腳的鳳凰村,只因這里有好茶、好水、好壺,在這里品茗遊玩不失為一大樂事。讓蘇東坡仍感遺憾的就是紫砂壺太小了,該怎麼辦呢?於是就萌發了自己動手製作一個大一點的紫砂壺。某一天夜裡,書童提著燈籠來送點心,蘇東坡在看到燈籠的那一刻立刻就有了想法:何不照著燈籠的樣式來做一把壺?於是世間從此就多了一把名壺——東坡提梁壺。

3、陳曼生對於紫砂壺的迷戀程度遠遠超出了賞玩的范圍,曾親自參與製作紫砂壺。同時也與楊彭年展開合作,他們的相互配合讓壺更加具有價值。陳曼生設計出了「十八式壺「,讓楊彭年製作,最後陳曼生在壺上題詩銘文,於是流傳下來的」曼生壺「備受追捧,人人以得此壺為榮。此壺,寄託了詩人的情懷,讓人記住了壺。在紫砂壺上題刻之風,由曼生開創,後人不斷繼承。

4、明代制壺大師——時大彬,結識了許多文人,他根據文人品茶的理論和對茶具大小深淺的要求,開始改制小壺,他製造的紫砂壺,不只大小適應品茶的需求,而且造型質朴,迎合這些文人雅士的審美品味,文人墨客們對大彬壺倍加贊譽,於是有「時壺名遠甚,即遐陬絕域猶知之」的佳句。

(10)成果紫砂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上的文人大概沒有不喜歡茶與紫砂壺的。據奧玄寶《茗壺圖錄》:紫砂壺質地古樸淳厚,不媚不俗,與文人氣質十分相近。文人玩壺,視為"雅趣",參與其事,成為"風雅之舉"。

紫砂器的構造擁有自由和靈性,可以暖手溫心,可以成全一種委託生命想像的大美,於是品呷香茗、把玩砂壺漸漸成為的文人們的愛寵,人生感情寄寓其中,枕石醉陶已經足矣。若果既能詩書立世,雙能游戲人生,在一把紫砂壺上尋找入世與出世的平衡點,那豈不妙塔哉!

閱讀全文

與成果紫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
土地使用權期滿地上建築物 瀏覽: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