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北京山地轉讓

北京山地轉讓

發布時間:2021-09-11 14:51:57

⑴ 國家土地是怎麼承包的 按畝算,應該怎麼算

農村土地承包法全文約7000字,共有5章、65條,分為總則、家庭承包、其他方式的承包、爭議的解決和法律責任、附則。這部法律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 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農村土地承包採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採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農村土地,可以採取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 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有權依法承包由本集體經濟組織發包的農村土地。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剝奪和非法限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承包土地的權利。農村土地承包後,土地的所有權性質不變。承包地不得買賣。 農村土地承包法用法律的形式對土地承包中涉及的重要問題作出規定,必將進一步穩定黨在農村的土地承包政策,對於保障億萬農民的根本權益,促進農業發展,保持農村穩定,具有深遠意義。(完)
新華網北京8月29日電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 (2002年8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 目 錄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家庭承包 第一節 發包方和承包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二節 承包的原則和程序 第三節 承包期限和承包合同 第四節 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保護 第五節 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 第三章 其他方式的承包 第四章 爭議的解決和法律責任 第五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穩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賦予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權,維護農村土地承包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社會穩定,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農村土地,是指農民集體所有和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於農業的土地。 第三條 國家實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 農村土地承包採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採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農村土地,可以採取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 第四條 國家依法保護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的長期穩定。 農村土地承包後,土地的所有權性質不變。承包地不得買賣。 第五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有權依法承包由本集體經濟組織發包的農村土地。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剝奪和非法限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承包土地的權利。 第六條 農村土地承包,婦女與男子享有平等的權利。承包中應當保護婦女的合法權益,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剝奪、侵害婦女應當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 第七條 農村土地承包應當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的利益關系。 第八條 農村土地承包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保護土地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可持續利用。未經依法批准不得將承包地用於非農建設。 國家鼓勵農民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增加對土地的投入,培肥地力,提高農業生產能力。 第九條 國家保護集體土地所有者的合法權益,保護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 第十條 國家保護承包方依法、自願、有償地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第十一條 國務院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分別依照國務院規定的職責負責全國農村土地承包及承包合同管理的指導。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林業等行政主管部門分別依照各自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村土地承包及承包合同管理。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村土地承包及承包合同管理。 第二章 家庭承包 第一節 發包方和承包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十二條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發包;已經分別屬於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發包。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發包的,不得改變村內各集體經濟組織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所有權。 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農村土地,由使用該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小組發包。 第十三條 發包方享有下列權利: (一)發包本集體所有的或者國家所有依法由本集體使用的農村土地; (二)監督承包方依照承包合同約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和保護土地; (三)制止承包方損害承包地和農業資源的行為;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第十四條 發包方承擔下列義務: (一)維護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不得非法變更、解除承包合同; (二)尊重承包方的生產經營自主權,不得干涉承包方依法進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 (三)依照承包合同約定為承包方提供生產、技術、信息等服務; (四)執行縣、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組織本集體經濟組織內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第十五條 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 第十六條 承包方享有下列權利: (一)依法享有承包地使用、收益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權利,有權自主組織生產經營和處置產品; (二)承包地被依法徵用、佔用的,有權依法獲得相應的補償; (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第十七條 承包方承擔下列義務: (一)維持土地的農業用途,不得用於非農建設; (二)依法保護和合理利用土地,不得給土地造成永久性損害; (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第二節 承包的原則和程序 第十八條 土地承包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按照規定統一組織承包時,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依法平等地行使承包土地的權利,也可以自願放棄承包土地的權利; (二)民主協商,公平合理; (三)承包方案應當按照本法第十二條的規定,依法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 (四)承包程序合法。 第十九條 土地承包應當按照以下程序進行: (一)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選舉產生承包工作小組; (二)承包工作小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擬訂並公布承包方案; (三)依法召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討論通過承包方案; (四)公開組織實施承包方案; (五)簽訂承包合同。 第三節 承包期限和承包合同 第二十條 耕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經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可以延長。 第二十一條 發包方應當與承包方簽訂書面承包合同。 承包合同一般包括以下條款: (一)發包方、承包方的名稱,發包方負責人和承包方代表的姓名、住所; (二)承包土地的名稱、坐落、面積、質量等級; (三)承包期限和起止日期; (四)承包土地的用途; (五)發包方和承包方的權利和義務; (六)違約責任。 第二十二條 承包合同自成立之日起生效。承包方自承包合同生效時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 第二十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向承包方頒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或者林權證等證書,並登記造冊,確認土地承包經營權。 頒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或者林權證等證書,除按規定收取證書工本費外,不得收取其他費用。 第二十四條 承包合同生效後,發包方不得因承辦人或者負責人的變動而變更或者解除,也不得因集體經濟組織的分立或者合並而變更或者解除。 第二十五條 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利用職權干涉農村土地承包或者變更、解除承包合同。
第四節 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保護 第二十六條 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 承包期內,承包方全家遷入小城鎮落戶的,應當按照承包方的意願,保留其土地承包經營權或者允許其依法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承包期內,承包方全家遷入設區的市,轉為非農業戶口的,應當將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發包方。承包方不交回的,發包方可以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 承包期內,承包方交回承包地或者發包方依法收回承包地時,承包方對其在承包地上投入而提高土地生產能力的,有權獲得相應的補償。 第二十七條 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調整承包地。 承包期內,因自然災害嚴重毀損承包地等特殊情形對個別農戶之間承包的耕地和草地需要適當調整的,必須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並報鄉(鎮)人民政府和縣級人民政府農業等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承包合同中約定不得調整的,按照其約定。 第二十八條 下列土地應當用於調整承包土地或者承包給新增人口: (一)集體經濟組織依法預留的機動地; (二)通過依法開墾等方式增加的; (三)承包方依法、自願交回的。 第二十九條 承包期內,承包方可以自願將承包地交回發包方。承包方自願交回承包地的,應當提前半年以書面形式通知發包方。承包方在承包期內交回承包地的,在承包期內不得再要求承包土地。 第三十條 承包期內,婦女結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發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婦女離婚或者喪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發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 第三十一條 承包人應得的承包收益,依照繼承法的規定繼承。 林地承包的承包人死亡,其繼承人可以在承包期內繼續承包。 第五節 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 第三十二條 通過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依法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 第三十三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平等協商、自願、有償,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強迫或者阻礙承包方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二)不得改變土地所有權的性質和土地的農業用途; (三)流轉的期限不得超過承包期的剩餘期限; (四)受讓方須有農業經營能力; (五)在同等條件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優先權。 第三十四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主體是承包方。承包方有權依法自主決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流轉和流轉的方式。 第三十五條 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單方面解除承包合同,不得假借少數服從多數強迫承包方放棄或者變更土地承包經營權,不得以劃分「口糧田」和「責任田」等為由收回承包地搞招標承包,不得將承包地收回抵頂欠款。 第三十六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轉包費、租金、轉讓費等,應當由當事人雙方協商確定。流轉的收益歸承包方所有,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擅自截留、扣繳。 第三十七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當事人雙方應當簽訂書面合同。採取轉讓方式流轉的,應當經發包方同意;採取轉包、出租、互換或者其他方式流轉的,應當報發包方備案。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一般包括以下條款: (一)雙方當事人的姓名、住所; (二)流轉土地的名稱、坐落、面積、質量等級; (三)流轉的期限和起止日期; (四)流轉土地的用途; (五)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 (六)流轉價款及支付方式; (七)違約責任。 第三十八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採取互換、轉讓方式流轉,當事人要求登記的,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請登記。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第三十九條 承包方可以在一定期限內將部分或者全部土地承包經營權轉包或者出租給第三方,承包方與發包方的承包關系不變。 承包方將土地交由他人代耕不超過一年的,可以不簽訂書面合同。 第四十條 承包方之間為方便耕種或者各自需要,可以對屬於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互換。 第四十一條 承包方有穩定的非農職業或者有穩定的收入來源的,經發包方同意,可以將全部或者部分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給其他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農戶,由該農戶同發包方確立新的承包關系,原承包方與發包方在該土地上的承包關系即行終止。 第四十二條 承包方之間為發展農業經濟,可以自願聯合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從事農業合作生產。 第四十三條 承包方對其在承包地上投入而提高土地生產能力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依法流轉時有權獲得相應的補償。 第三章 其他方式的承包 第四十四條 不宜採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農村土地,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的,適用本章規定。 第四十五條 以其他方式承包農村土地的,應當簽訂承包合同。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承包期限等,由雙方協商確定。以招標、拍賣方式承包的,承包費通過公開競標、競價確定;以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的,承包費由雙方議定。 第四十六條 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可以直接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實行承包經營,也可以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折股分給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後,再實行承包經營或者股份合作經營。 承包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的,應當遵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防止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 第四十七條 以其他方式承包農村土地,在同等條件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優先承包權。 第四十八條 發包方將農村土地發包給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承包,應當事先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並報鄉(鎮)人民政府批准。 由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承包的,應當對承包方的資信情況和經營能力進行審查後,再簽訂承包合同。 第四十九條 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農村土地,經依法登記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或者林權證等證書的,其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依法採取轉讓、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流轉。 第五十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取得的,該承包人死亡,其應得的承包收益,依照繼承法的規定繼承;在承包期內,其繼承人可以繼續承包。
第四章 爭議的解決和法律責任 第五十一條 因土地承包經營發生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可以通過協商解決,也可以請求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等調解解決。 當事人不願協商、調解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五十二條 當事人對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決書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逾期不起訴的,裁決書即發生法律效力。 第五十三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侵害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第五十四條 發包方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應當承擔停止侵害、返還原物、恢復原狀、排除妨害、消除危險、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一)干涉承包方依法享有的生產經營自主權; (二)違反本法規定收回、調整承包地; (三)強迫或者阻礙承包方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四)假借少數服從多數強迫承包方放棄或者變更土地承包經營權而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五)以劃分「口糧田」和「責任田」等為由收回承包地搞招標承包; (六)將承包地收回抵頂欠款; (七)剝奪、侵害婦女依法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 (八)其他侵害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行為。 第五十五條 承包合同中違背承包方意願或者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有關不得收回、調整承包地等強制性規定的約定無效。 第五十六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規定承擔違約責任。 第五十七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強迫承包方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該流轉無效。 第五十八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擅自截留、扣繳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收益的,應當退還。 第五十九條 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徵用、佔用土地或者貪污、挪用土地徵用補償費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等責任。 第六十條 承包方違法將承包地用於非農建設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依法予以處罰。 承包方給承包地造成永久性損害的,發包方有權制止,並有權要求承包方賠償由此造成的損失。 第六十一條 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利用職權干涉農村土地承包,變更、解除承包合同,干涉承包方依法享有的生產經營自主權,或者強迫、阻礙承包方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等侵害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行為,給承包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等責任;情節嚴重的,由上級機關或者所在單位給予直接責任人員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章 附 則 第六十二條 本法實施前已經按照國家有關農村土地承包的規定承包,包括承包期限長於本法規定的,本法實施後繼續有效,不得重新承包土地。未向承包方頒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或者林權證等證書的,應當補發證書。 第六十三條 本法實施前已經預留機動地的,機動地面積不得超過本集體經濟組織耕地總面積的百分之五。不足百分之五的,不得再增加機動地。 本法實施前未留機動地的,本法實施後不得再留機動地。 第六十四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根據本法,結合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制定實施辦法。

⑵ 我在北京有100山地,期限15年,想出租或轉讓,但不知道價格。

北京周邊的山地一般都是一年200-300左右一畝,其它的就要看當地的設施來決定哦

⑶ 美利達山地車 本人覺得買新車沒用 覺得買個二手的 我想知道這是真美利達 還是山寨 想知道這車型號

這款車子應該是高仿美利達攢車車架「matts sub」,外表跟舒伯真的很像。與正版的區別就是圖標(SUB)與車架型號(matts sub)的位置顛倒了……正版車沒有那個「POWER」。有很多人詢問該車是否為美利達山地車,我確切的告訴你該車為山寨高仿……
你可以上網路圖片搜索「matts sub」的相關圖片對比比較。
望採納……

⑷ 我想把一片山地轉租出去請問怎麼辦

你應該到到相關部門{國家房屋土地管理局}辦理響應的土地所有證明應於轉租方建立好合法的合同
以下是我幫你查的一些關於違法出租的規定希望有幫於你
關於違法出租集體土地案件的調查報告

黨組書記、院長 董華
2005年4月29日

土地是民生根本。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土地歸國家和集體所有;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違法轉讓土地。但近年來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違法出租土地現象,侵害和沖擊集體所有制,加劇土地危機,削弱農業基礎,破壞城市和鄉鎮建設規劃,引發社會矛盾,不利於農村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鑒此,筆者對我院受理的違法出租集體土地案件進行了調查,對違法出租集體土地案件的特點、成因進行了分析,並提出處理、解決違法出租土地問題的管窺之見。
一、違法出租土地的基本情況
目前,對違法出租土地的范疇尚無直接的法律規定。對此類案件的認定主要是根據《憲法》和《土地管理法》相關規定。憲法第十條規定:「城市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屬於集體所有。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違法轉讓土地。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但是,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並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權依法發生轉移的除外」。由此可見,違法出租土地應當是指違法出租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用於非農業建設的情形。
土地是否用於「農業用途」,應以國家房屋土地管理局在2001年國土資發(2001)255號文件對土地種類的劃分為根據。該文件將土地分為三種: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所謂農用地,就是農業用地。農用地分為:耕地、園地、林地、牧草地、其他農用地。其他農用地又分為:坑塘水面、養殖水面、畜禽飼養地、設施農用地、農村道路、農田水利用地、田埂、曬谷場(場院)。根據邏輯學的基本原理,「是」的否定即為「非」。所以凡不屬於以上用途的,均可認定為「非農業用途」。
按照以上標准,2000年12月至今我院共受理涉及違法出租土地案件48件,審結41件,其中判決20件,調解8件,裁定駁回起訴7件,裁定準予撤訴6件。
二、違法出租土地案件特點
(一)一方當事人都是村集體經濟組織,另一方多為從事經營活動的企業或個人。在這些案件中,一方當事人都是村、鄉集體經濟組織(或稱農工商聯合公司或稱投資公司);另一方當事人則多數是從事經營活動的企業,公司或工廠,少數是從事經營活動的個人(在相對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46個對方當事人中有12個個人、34個企業,其中還有一個外國企業法人)。
(二)被出租的土地多用於經營活動,其餘用於為單位建宿舍樓。在這46件案件中,涉案土地用於經營活動(建廠房、倉庫、辦公用房、開設飯店、賽車俱樂部等)的共有43件,其餘3件的涉案土地用於為單位職工蓋宿舍樓。
(三)違法租賃時間早、租期長,大都形成了歷史遺留問題。在這些違法租賃案件中,最早的起租時間在1988年,最晚的起租時間也在1997年;租期短則10年,長則25年。由於時間長,導致租賃雙方積累的矛盾多,難以調解,在案件審理中當事人舉證困難。
(四)涉及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數量多、個案出租的土地面積大。這些案件涉及全區42個行政村中的23個村(佔55%)和一個鄉的集體經濟組織,個案出租的土地面積5畝以下的5件,5-30畝的10件,30-50畝的4件,100畝以上的1件,面積不詳的23件。面積最小的為0.5畝,最大的為170畝。
(五)造成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較大。在違法出租土地用於經營的案件中,雙方之所以成訟,或因承租方無力承擔租金,或因國家征地出租方無法繼續履行合同。無論何種情形都給國家、集體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一種情形是由於承租方無力承擔租金引發的訴訟,在這種情況下,則原告方的集體土地在一定時期內毫無收益。如北京市豐台區六圈農工商聯合公司訴北京佳賓卡丁俱樂部租賃糾紛一案。雙方於1995年11月簽定協議書約定:原告將40餘畝土地交給被告作為娛樂經營用地,被告前三年每年支付土地補償金25萬元,以後每年支付30萬元。此後原告將土地交付被告使用,被告未按約定給付土地補償費(租金),使這40餘畝土地在長達六年的時間里未創造絲毫經濟效益。另一種情形是由於國家征地,使合同無法履行。在這種情形下,承租方歷年來所作的投入都將化為烏有。如吳某訴北京市豐台區盧溝橋工業公司、豐台區西局農工商聯合公司土地租賃合同糾紛一案,盧溝橋工業公司租賃西局農工商聯合公司土地6600平方米,後轉租給吳某用於建倉庫。2002年因國家征地造成吳某經濟損失350萬元,吳某因此訴至法院要求二被告賠償。至於單位違法租賃土地用於建職工宿舍樓的案件,則都是因企業效益差、無力支付租金,導致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要求償還租金、解除合同,使得本已經濟窘迫的企業職工及其家屬面臨無棲身之處的危險,極易引起群體性糾紛,破壞社會穩定。
(六)多數案件都不是以出租土地糾紛起訴。當違法出租集體土地發生糾紛,當事人訴至法院時,大都不是直接以土地租賃糾紛起訴,而是以騰房糾紛、聯營合同糾紛、承包糾紛等理由起訴的。
三、違法出租土地的成因
(一)農業投入產出比太低、農民農業收入低。農業發展滯後於第二、第三產業,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獲得的收入遠遠低於其他行業從業人員獲得的收入,是農村大量出現違法出租土地現象的首要原因。千百年以來,「分田地、均貧富」始終是中國農民的終極訴求,這是由於中國農民彼時彼日的經濟處境所決定的。時至今日,農民卻要離開田地、將土地轉手,這種驚人的改變同樣也是由於農民今日今時的經濟處境所決定。農民日益認識到種地投入與產出不成比例,既然付出同樣的勞動甚至更少的勞動乃至不勞動可以獲得更多的收入,轉包土地、違法出租土地、搭建違章建築牟利自然成為一些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必然選擇。
(二)農村集體土地使用制度滯後於社會發展。
市場經濟要求包括土地所有權制度在內的物權制度必須權利主體地位明確、權屬清楚、科學合理、符合經濟活動內在規律。僵化陳舊的現行集體土地使用制度顯然與此相差甚遠:1.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地位虛置,所有者的主體地位無從體現;2.集體土地所有權的權屬含糊不清。《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試行)》第2條規定了「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因此,村民委員會只是農村群眾自治性組織,而不能成為農村集體土地的所有者。另一方面,在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農村經濟生活中村民小組已基本失去原有作用,作為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而不是一級集體組織,它也不能作為集體土地所有權的代表。現在豐台區普遍存在的村、鄉農工商公司雖然事實上管理著集體財產,但其作為集體經濟組織的存在、權利來源和范圍、義務承擔等都缺乏法律上的根據和合理性;3.集體土地所有權作為財產權、絕對權的屬性無法充分體現。財產權的首要屬性就是能給權利人帶來收益。絕對權的屬性則是可以對抗任何人。在所有權的佔有、使用、收益、處分四個權能中,集體土地所有權人基本只能自己佔有、自己使用、通過自己使用收益,不能出讓。這既有違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又束縛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三)行政機關管理不力。一方面體現在農村土地登記制度不健全。當前農村土地檔案並不是集中於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而是分散在各鄉、村自行管理。許多土地的歸屬、沿革都沒有書面記載,相關情況只有當時的村幹部才知道。規劃局和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保管的土地規劃檔案不對公眾公開,拒絕法院之外的普通單位和個人查詢。這都使得對土地用途的變更查證難、歸責難,約束土地出租後的用途變更難。
另一方面則體現為對違法出租土地查處不力。僅從訴至我院的這些案件,就可發現豐台區多達一半以上的行政村都存在持續短則幾年,長則十幾年的違法出租大片土地的現象,而且違法承租者大都在違法承租的土地上搭建了違章建築。這種公開的、長期的、嚴重的違法情況卻並沒有引起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的重視,更不用說積極依法查處和糾正,從而使違法出租土地現象更加猖獗。
(四)農村幹部、村民以及一些企業、個體工商戶法律意識薄弱。
在這些違法出租集體土地的案件涉及的人和單位中,有的是不懂法,既不了解國家保護集體土地的法律規定,也不知道出租集體土地用於非農業用途違法;還有的則認為即使自己違法出租或租賃集體土地,法律也不能把自己怎麼樣,知法犯法。
(五)經濟飛速發展和現行土地的「雙軌」制導致城郊土地供需矛盾日趨緊張。目前我國實行的是事實上的雙軌土地使用制度——國有土地使用制度和集體土地使用制度並存。目前的征地補償仍按產值補償,標准低於市場價格。對於農民和村集體而言,過低的征地補償實現不了土地的經濟價值,他們寧願以違法出租的形式獲得長期的收益。對土地使用者而言,征地手續繁瑣,批地時間長、收費過多。一些需要用地的單位和從事經營活動的個人,特別是私營中小企業和個人,難以以其能承受的合理價格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從而也把目光轉向農村集體土地,尤其是城市近郊的集體土地。又因通過正常途徑取得這些土地的使用權相當困難,所以,他們最終往往選擇只須雙方草簽一份合同就付諸實施的違法出租手段來獲得集體土地使用權。
四、對策和建議
(一)修訂立法,明確集體土地所有權的權利主體,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要禁止集體土地出租用於非農業用途,就必須明確對集體土地承擔責、權、利的具體主體。只有明確了集體土地所有權的權利主體,才能監督其遵守土地管理法規,才能在其違法出租時要其承擔責任。集體所有製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公有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也應立法規定其權利的具體行使主體及其產生程序、權利行使程序、權利保障及救濟、收益分配等,防止集體土地所有權被極少數人獨攬,保證村民集體中的每一個成員都能平等地享受權益、履行義務、承擔責任。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今天,應該制定相關法規,對集體土地參照國有土地使用制度實行土地使用權有償、有期限、有限地流轉的制度。在此之前,地方政府可先作這方面的探索和改革。一方面,在不改變土地所有權和用途的前提下,對各種農業用地實行有償、有期限的使用,並對其出讓、出租、轉讓、抵押等加以明確規范,使這類土地使用權可以完全合法地進入流轉市場,實現土地資源的最佳配置,消除集體土地違法出租的生存環境;積極提倡並引導農民有償轉包、轉讓土地。例如,通過土地招標、租賃、承包等多種形式,大力鼓勵種田能手和經營能手多承包土地,積極提倡有專業技能的人員對土地進行開發,實行集約化經營,既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益,又避免棄耕撂荒,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產出率,增加農民農業收入,進而推動產業化經營的發展。
另一方面,應實行非農建設用地流轉制度,減少違法租賃集體土地的經濟動力。這方面可借鑒外省市(如江蘇蘇州、福建古田、廣東順德、浙江湖州、安徽蕪湖)已有的成功經驗並在其基礎上加以完善。在保留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對農村集體所有的非農建設用地進行流轉:規劃部門設立農村集體非農用地資料庫;在一定的行政區劃內,建立專業拍賣師、估價師、會計師進場的農村非農建設用地流轉市場;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決定將所有的非農建設用地流轉的,在出具規劃部門的證明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成員簽署的同意書後,進場拍賣,拍賣所得價款在交付國家基礎建設費後的50%作為集體經濟組織社會保障基金,15%作為集體經濟組織再生產資金,35%發給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拍賣後的土地不得用於娛樂設施用地和房地產開發,且其使用權在流轉到期後重新拍賣。直接使集體非農建設用地流轉,既可合理配置土地資源,實現土地與資本的市場流動與最佳結合,產生最佳效益,又能控制建設用地增長幅度和減少閑置土地數量,減少佔用耕地的經濟動因,還有利於發展中小企業,解決勞動就業和農村社保資金來源問題,有利於城鎮土地市場建設。
(二)司法審判中應注意掌握好尺度。
一要注意對案件事實准確定性,正確區分真聯營與假聯營真出租。根據《民法通則》和《合同法》的有關規定,對於那種以集體土地使用權為出資,與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以外的主體聯營並從事非農業經營,規定無論盈虧,對方或聯營企業必須按期向提供土地方交付利潤的,均應認定雙方實際簽訂的是租賃合同,判令合同無效、雙方按各自的責任承擔損失。注意不要將這種假聯營真出租與那些以集體土地使用權為出資並與聯營對方共同經營、共負盈虧的真聯營相混淆。對於那些以房屋騰退、拆遷等理由起訴的、涉及違法出租集體土地的案件,也要注意識別、准確定性。
二要注意准確把握決定土地租賃性質的關鍵要件——用於非農業用途。只有租賃集體土地用於非農業用途才能構成違法出租。租賃集體土地但仍然用於農業用途的,無論租賃方是否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是否為農民,都不能構成違法出租土地。租賃國有土地用於非農業用途的,也不能構成違法出租土地。三要注意案件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關系。一般來說,對此類案件的審理要首先考慮其法律效果,否則會對違法出租土地現象起到推波助瀾作用。但在考慮法律效果的同時,也必須考慮社會效果,彌合法律和社會之間的縫隙。如北京草橋實業公司訴北京童裝三廠、儀征化纖(北方)實業公司租賃合同糾紛一案。童裝三廠違法租賃草橋村集體土地建宿舍樓,其職工已在草橋居住十餘年。近年來由於童裝三廠經營狀況不佳,無法給付租金,且租期屆滿,原告因此要求解除合同,甚至派出保安強行拆房,引起該廠職工及家屬的不安。
(三)加強土地行政管理
完善的地籍管理是進行有效的土地管理的基礎。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應當對轄區內包括集體土地在內的所有土地建立盡可能完整的、包括地籍調查、土地登記、土地統計、土地估值和地籍檔案的地籍管理,並定期巡查土地使用情況,對違法出租土地的租賃雙方進行懲處。通過在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建立地政監察中隊、在鎮(鄉)成立監察小分隊、在各村聘請地政監察聯絡員,構建三級監察網路,加大對違法租賃集體土地的查處力度。同時,行政機關應向社會公開檔案信息,使公眾得以避免因不知情而違法租賃集體土地。
(四)加強對農村的法制教育和國情教育。
加強對農村的普法工作,是減少、杜絕違法出租土地現象的一個重要環節。應當組織農民尤其是村幹部認真學習《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規,使廣大農民了解我國的土地制度。同時,應加強國情教育,使農民認識到保證農業用地對我國這樣一個地少人多國家的重要性,知道違法出租集體土地的危害,以促使他們自覺放棄並監督對集體土地的違法出租。

⑸ 北京良鄉北京理工大學有轉讓二手山地車的嗎

你可以上極速看看

⑹ 國家土地是怎麼承包的 按畝算,應該怎麼算

平谷萬畝山地土地流轉表決經19日和21日的兩次村民代表大會全體通過——— 11月21日晚上,平谷區大興庄鎮良莊子村21位村民代表在一張抬頭寫有「平谷良莊子村村民代表關於同意『淘金谷』土地流轉的簽名」的協議下方逐一簽上自己的名字,21個紅彤彤的指印赫然紙上。 此前,在媒體的報道下,被冠上「土地流轉第一拍」的平谷黃松峪鄉塔窪村萬畝土地,將公開拍賣轉讓土地承包權,這一消息在十七屆三中全會允許農民以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權的政策背景下,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也因為土地流轉的相關細則尚未明朗而引起了一些爭議。 昨晚,此次事件的主要當事人、萬畝土地的主要承包人張玉旺透露了「土地流轉第一拍」的最新進展,同時回應了外界的部分疑慮。 21個紅手印是對外界疑慮的回應 「報上說要村民代表大會通過才能轉讓,現在村民代表大會的21個村民代表都舉了手,簽了名,摁了手印,應該沒有問題了吧。」在「土地流轉第一拍」見諸媒體後,張玉旺特別留意外界的反應,收集了有關此事的所有報道。 身為良莊子村村支書的張玉旺說,如果按照《土地承包法》,轉讓土地承包權是屬於承包人的權利,並不需要其他人的同意,「但既然他們說需要村民代表大會通過,我就請全體村民代表表決一下,大家都同意了。」 記者注意到,關於土地流轉的表決進行了兩次,一次是11月19日,有18名代表參加,另一次是11月21日,21名代表全部參加,兩次會議都是全體通過,「第一次有幾個人在外面開出租,沒有趕回來。我想全體通過更有說服力,所以就請全體代表都在的時候再表決一次。」張玉旺說。 萬畝土地承包權的由來 據張玉旺介紹,這萬畝土地離良莊子村約有70餘里,共有3名承包人,他是其中的主要承包人,這些土地主要是荒地。該村的耕地主要在村子周邊,全村500餘人,人均4分地。那麼,是否因為擔任村支書的職務便利,所以才能承包到這萬畝土地,張玉旺對此表示否認。 「1999年承包這塊土地的時候,我還不是村支書。」張玉旺說,在此之前,因為村民焚燒麥秸導致污染空氣,他的村支書職務被免去,當時的鄉政府准備安排他擔任鄉建築公司副經理,他沒有同意,結果就安排他承包這萬畝土地。 「當時因為是山地,都荒著,沒什麼收益,而且附近有『淘金洞』,很多外地人來這里淘金,治安很亂,沒人願意去,只有我去了。」張玉旺說,這就是這萬畝土地承包權的由來,「到2000年後,因為村裡幹部發不出工資,鄉里又把我找回去,村黨支部又選我當村支書。」 去年就開始想轉讓承包權 為什麼沒有按照土地流轉通常的做法,選擇私下協議轉讓,而是高調地通過拍賣的方式轉讓呢? 「山地離家太遠了,經常得開車買菜送上山去,我也50多歲了,管不動了。兒子在縣城做公務員,也沒興趣接手,所以我就想轉讓出去。」張玉旺說,最開始想要轉讓土地承包權還是在去年的時候,當時也沒有想到要拍賣,而是去聯絡買家談判。 去年,曾經有一位澳門來的林姓生意人和張玉旺接觸,「小夥子是做賭場生意的,出價460萬。」後來,因為各種原因,這次轉讓沒有成功。「我後來也一直在聯系轉讓的事,跟不少人接觸過,但沒有弄成。」 「今年10月份,北京藝海拍賣公司的徐總和搞策劃的趙曉凱來找我,雙方一接觸,就同意了用拍賣的形式。」張玉旺說,曾經有不少人勸他乾脆「偷偷」賣掉算了,這樣也不用被媒體「炮轟」,「如果是雙方協議,人家說多少錢就多少錢了,拍賣就不一樣了,我貪財啊,多賣一塊是一塊。」(大笑) 1000萬的估價中將「上交」承包費152萬元 「1000萬的估價是如何定的?」張玉旺算了這樣一筆賬,「現在山上的農家小院每年收入有20萬,轉讓土地使用權按照50年來算,這樣下來就是1000萬。」 但是,如果拍賣成交,土地承包權轉讓收益裡面屬於集體的收益該怎麼計算呢?張玉旺說,按照當初承包這塊土地的合同,按照承包費的形式一次性付清給村集體的錢,「原來簽了50年的合同,每年承包費是2萬元,後來又延期了將近14年,延期的14年是按每年5萬元計算的,總共需要付給村集體152萬元。」 至於其他的收益,張玉旺認為這是屬於承包人的,「當初是一片荒地,沒有蓋農家院的投入,沒有點子,那塊地還是糞土,有人去經營了,才能變成黃金。」 政府的態度在向積極方向轉變 張玉旺最近也一直通過媒體關注著政府相關部門的反應,「最開始,他們也有疑慮,因為三中全會後,土地流轉的相關細則還沒有出台,他們也沒有把握。」 「但最近區農委的領導來找過一次,說我搞的土地承包權拍賣並沒有違法,我覺得這表示政府的態度有了積極的轉變。」張玉旺也承認,至今尚未就此事和政府部門有直接的溝通,「我這事還不知道會有什麼結果,所以還沒必要和他們溝通。」 「而且,我堅持認為,土地承包權流轉是我的權利,並沒有違法。」張玉旺說,「按照現行法規,土地承包權的合同由村委會蓋章就可以了,它的轉讓合同也由村委會蓋章就有法律效力了。」 因為昨天是星期天,記者沒能采訪到平谷區相關部門。「事情即使沒能辦成,對我也沒什麼影響,我該干嗎還干嗎。」張玉旺說,「而且,經過媒體的宣傳,我的生意明年至少會更好。」 張玉旺笑著說,最近已經有些「取經者」來他的農家院里消費了,包括一對也承包了山地的來自懷柔的夫婦,他們也想借鑒張玉旺的「經驗」。昨晚,張玉旺家中和他一起吃飯的還有鄰村的一位村支書,他告訴記者,「我們村也有片荒山」。但當記者問他是否有興趣也做這樣的嘗試,他笑笑沒有回應。 拍賣方說 通過拍賣「試水」重新估價農民土地 昨晚10點,主持此次土地流轉拍賣的北京藝海拍賣公司總經理徐應鵬還在為此事准備標書,「知道村民代表大會全體同意了這件事,我心裡也踏實了。」 「在選擇平谷這塊土地之前,我們還到河北等地去看了幾塊土地,希望能找到一個好的標的,進行土地流轉的第一拍。」徐應鵬並不諱言這次拍賣帶有「試水」的性質,「在十七屆三中全會允許農民以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權後,我們就在尋找一個合適的並且有影響的標的。」 「過去對農民土地的價值嚴重低估了,我們想通過拍賣幫助農民實現土地價值的重新估值,這是我們進行拍賣的目的。在找到張玉旺後,覺得1萬畝土地的影響也比較大,雙方就一拍即合,一起搞這個土地流轉第一拍。」徐應鵬說。 「從法律上講,我們進行拍賣完全合法,法律上沒有說土地流轉還需要政府批准。」徐應鵬說,「但在時機成熟後,確定有幾家公司或者個人真正對競拍感興趣後,我們就去找政府備案。」 徐應鵬告訴記者,目前來看,已經有幾家公司在反復咨詢,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此次拍賣肯定會如期進行,但是否能夠成交,還得等待最終的結果。成功了,我們就總結經驗,失敗了,我們就總結教訓」。 競拍者說 進行旅遊開發的可行性很高 「因為拍賣標書等資料還沒有收到,對這件事還在進行評估,我們的態度是非常認真的。」有意參與此次土地競拍的台商李復聖在電話中對記者說,他並不僅僅是個人參與,而是代表一個團隊在運作此事。 曾實地考察過的李復聖說:「這塊土地有31處宅基地,有上萬畝果樹,周圍有十幾處旅遊景點,離市區只有一個小時的距離,條件很不錯,進行旅遊開發的可行性很高。」 對外界關於旅遊開發是否改變土地性質和用途的疑慮,李復聖說,並沒有打算去改變現有的規劃,也沒有打算去新建房屋,而是考慮對現有的房屋建築進行包裝和改裝,「這並不違反現有的法規」。 李復聖說,在十七屆三中全會後,對農村土地的充分利用將是今後改革開放的關鍵點,「所以,我們會認真參與此事。可以這么說,我們現在是跟在了政策後面,走在了法律的前面,有一些爭論很正常」。 記者手記 「民間試驗」仍在等待答案 對於「平谷土地流轉第一拍」這件事,因為其明顯的策劃痕跡,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來自民間的對「允許農民以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權」的試驗,來觀察政府和社會各方面的反應。 在記者的采訪中,無論是承包人張玉旺,還是參與其中的競拍者以及拍賣公司,除了市場經濟中對價格的謹慎和爭議外,對他們的選擇造成最大影響的是政府的決策。 張玉旺本人在這塊土地進行旅遊性質的經營,一個非本村的人或公司在沒有改變地貌的前提下,同樣進行旅遊性質的經營是否算是改變土地用途呢?如果接手的人或公司能夠對荒山的生態做出積極改善,並且能夠促進當地的就業,那麼這種變化是否可以接受呢?其程序應該是什麼樣的呢?轉讓所取得的收益怎樣才能公平地分配? 在類似的這些問題沒有得到回答之前,這種試驗還會持續下去,因為土地的價值已經被越來越多的農民所認知。據此事的當事人介紹,在北京,已經有承包類似荒地的承包者在探尋通過拍賣的方式尋求更多的收益,也有外地的土地承包者在考慮,採取拍賣形式是不是能實現更多土地價值的方式。 政策解讀 荒山荒地轉包合法 不得改變使用性質 昨天,記者就此事向國家農業部相關部門進行咨詢後了解到,農村集體土地原則上分為耕地、宅基地和荒山荒地三大類,與前兩類轉包主體嚴格控制在農村人口不同,荒山沒有嚴格界定不能轉包給城市人,在承包期內也沒有要求非要經過村民代表大會通過。而且近十年來,城市人承包山林的例子在京郊也屢見不鮮。但是,對於承包山林後的用途,國家仍然嚴格控制,要求其不得改變土地使用性質。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規定,集體所有的或者國家所有由農業集體經濟組織使用的土地、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水面可以由個人或者集體承包從事農業生產。國有和集體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可以由個人或者集體承包造林。個人或者集體的承包經營權,受法律保護。在承包期內,經發包方同意,承包方可以轉包所承包的土地、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水面,也可將農業承包合同的權利和義務轉讓給第三者。不得在承包地上毀田打坯、建房、葬墳和開礦。 專家爭論 流轉會優化土地資源 抑或使土地關系更復雜 對於平谷所謂的「土地流轉第一拍」中,轉包人開發旅遊的打算,學界的專家們表達了不同的看法。經濟觀察家仲大軍認為,只要承包人不改變土地的使用性質,只要整個轉包過程符合現行的程序和法規,能夠使土地資源得到優化配置,這種做法就應該值得鼓勵。 但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周孝正的觀點恰恰相反,周效正認為,荒山的承包人開發旅遊看似打了擦邊球,但其勢必在荒山內興建道路、基礎設施和建築物,也就違背了現行的法律。而在集體土地權屬尚未釐清的情況下,盲目將土地轉包炒作,將使土地的權屬關系更加復雜,從長遠看還會增加農村土地改革的難度。因此,目前第一步應該做的是釐清土地的權屬關系,而不應本末倒置。 相關背景 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有關加強土地流轉政策的內容為: 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不得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得改變土地用途,不得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

⑺ 如何從土地流轉中獲得旅遊投資商機

要從農村土地流轉政策中獲得大的商業機會,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認為必須非常有效的解決兩大問題。
第一, 用旅遊的方式獲取土地。
用旅遊的方式獲取土地首先需要拿出「漂亮」的項目開發計劃書。該計劃書必須與地方政府的開發取向保持高度一致,同時,也應盡量做到讓農民認可和支持。國家對於房地產開發的限制,歸跟結底是出於對農民利益的保障。只有讓土地的利用不脫離農業用地的范疇,並為當地的農民找到一個與鄉村旅遊緊密結合,共同長期發展的契合點,才能打消政府的顧慮。而這需要有一個與當地情況相匹配的優秀的旅遊產品設計,例如,可考慮將農業種植作為旅遊區的自然景觀資源,進行主題開發,在打造吸引力的同時,使周邊農民能將主題產品的種植作為主要的經濟來源。既不違背政策要求,又保障了農民的長期利益。
當然,旅遊產品的設計只有能夠獲得旅遊消費市場的認可,一切才有意義。而這便要求首先要對當地的旅遊情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需要開展資源調研、市場調查等一系列調研過程,制定合理的開發戰略,並通過主題理念創意,賦予其備受遊客喜愛的主題文化,讓項目的所有利益相關者都能在項目開發中獲益。
第二,把握旅遊與房地產的關系,完善旅遊區的景觀、服務、度假功能。
旅遊房地產區別於一般城市房地產最鮮明的特徵是,其開發和經營是以另外一個產業——旅遊業為發展根基。無論是依賴於山地、海濱、溫泉、滑雪場等等自然景觀開發的房地產,還是在城市中新建的主題公園型旅遊房地產,實質都是藉助於或打造出具有吸引力的旅遊產品平台,增加房地產項目景觀、環境以及服務的附加值,以彌合區位或外圍配套環境的不足。因此,旅遊休閑是先導和核心,在開發原則上,要遵循先做旅遊、後做房地產開發這一重要原則,沒有完善的旅遊功能,房地產開發難以體現商業價值,相反,旅遊功能越豐富,環境打造越完善,房地產的商業價值也會越高。
如能真正妥善解決以上提到的兩大問題,房地產商或有意從事該領域開發的投資商勢必可以借土地流轉的東風開始新的旅程。

⑻ 請問誰知道論文發到會議後,同時已經提交了版權轉讓協議,現在不想發到此會議可以嗎會有什麼影響

全球變暖與城市「熱島」
全球變暖會引起世界各地區降水與干濕狀況的變化,進而導致世界各國經濟結構的變化。中緯度地區將會因氣候變暖使蒸發強烈而變得乾旱,現在農業發達的地區將退化成草原;高緯度地區則會因變暖而增加降水,溫帶作物將可以在此安家。但就全球來看,氣候變暖對世界經濟的負面影響是主要的,得到好處的僅是局部某些地區。
城市的氣溫比近郊要高得多,猶如一座溫暖的島嶼。我國最大的城市「熱島」北京,比郊區溫度高出9.6度,上海與郊區的最大溫差也達6.8度。造成城市「熱島」效應的原因在於城市人口集中並不斷增多,工業發達,居民生活、工業生產和汽車等交通工具每天要消耗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氣等燃料,釋放出大量的人為熱。還有一個原因是城市中由混凝土、石料、磚瓦堆砌成的建築群與柏油、水泥、陶瓷、石料等鋪設的路面、人行道、廣場,代替了原為植被、作物覆蓋的自然地面。它們反射率小,熱容量高,大量吸收太陽能。
2、物種迅速滅絕
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尤其是人們亂伐森林、濫墾草原,以及環境污染,造成了野生
動植物棲息地或生長地的喪失和生活環境的惡化,再加上人們濫捕濫獵野生動物,使世界上許多種野生動植物已經滅絕或瀕臨滅絕。
國際保護自然聯盟1996年發表的瀕危物種《紅色警報名單》顯示,世界現存4500種哺乳動物中,面臨絕種的已佔24%,而現存約9500種鳥類中,有12%即將滅絕。在已知的大約1萬種木本植物中,瀕臨絕種的約佔6%,其中1000種左右危在旦夕。每24小時就有150~200種生物物種永遠告別地球,據資料表明,目前地球上物種滅絕的速度比形成的速度快100萬倍。中國是野生動植物十分豐富的國家,但是,中國生物的多樣性正面臨嚴重的威脅。被子植物中,瀕危種有1000種,極危種28種;裸子植物瀕危種63種,極危種14種,已有1種滅絕;脊椎動物受威脅的有433種。
3、世界水資源嚴重不足
隨著世界人口的急劇增長,用水量不斷增加,加上水污染日益嚴重,使許多本來可以
利用的淡水資源遭到破壞。目前世界上60%的地區面臨供水不足,已有20%的人口難以得到清潔水,50%的人口無法得到衛生用水。許多國家用水緊張,近年來美國、日本及東歐許多國家都出現了水資源不足的問題,甚至連淡水資源比較豐富的俄羅斯與加拿大,有些地區也受到缺水的威脅。非洲的一些國家連年乾旱,缺水直接威脅著人們的生存。有人預計,水危機將成為21世紀城市裡「最容易引起爭端的問題」。
4、環境問題的全球性
環境問題不僅是某個國家或某個區域的問題,目前已經發展成全球性的問題了。一個地區發生環境問題,影響的范圍往往會大大超過該地區。例如,酸雨隨著大氣的運動,能影響到很遠的地區;國際性河流上游被污染,將使河流全流域遭受影響……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廢氣、廢水甚至固體廢棄物都可以從一國轉移到另一國。有些環境問題甚至影響著全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例如,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的破壞,會對全球的氣候產生影響;大氣中CO2濃度的升高和臭氧層的破壞,更是威脅著全人類。
5、我國的資源狀況
從自然資源總量講,我國許多種自然資源的總量都在世界前列,稱得上是地大物博的
資源大國。但我國人口眾多,各類資源的人均佔有量都是很少的。人均資源相對不足,是我國資源方面的基本國情。
我國耕地面積居世界第四位,人均耕地佔有量卻只相當於世界人均值的1/3;森林面積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森林佔有量只相當於世界人均值的1/5;我國礦產資源儲量總值居世界第三位,人均佔有量相當世界人均值的3/5……而且隨著我國人口持續增多,各種資源的人均佔有量還會繼續下降。人均資源相對不足,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制約性因素。我國的資源還存在地區分布不均衡的特點。例如我國水資源南方多、北方少,耕地資源卻南方少、北方多,很不利於農業的發展。
6、大氣污染
科學家發現,至少有100種大氣污染物對環境產生危害,其中對人體健康危害較大的
有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氟氫烴等。大氣污染物嚴重危害人的氣管、肺等呼吸系統。
造成大氣污染的途徑主要是工業生產與交通工具排放的廢氣和塵埃,工業生產排放出的塵埃顆粒物還吸附了許多有毒有害的物質。這些污染物在大氣中還會發生各種化學反應,生成更多的污染物,形成二次污染。二氧化硫是大氣污染物中最普遍的一種,它在大氣中通過反應可形成硫酸煙霧,甚至形成酸雨。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和碳氫化合物也是大氣中常見的污染物,它們在陽光下,發生光化學反應,可形成光化學煙霧。
大氣污染物在空氣中積累,導致空氣質量下降,直接危害人類健康,而且使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遭到破壞;污染物隨風飄散,甚至影響農業、林業和畜牧業,美國每年因此損失數億美元,我國的損失也相當嚴重。
7、認識沙塵暴
沙塵暴,又稱黑風暴,是發生在沙漠地區的一種自然現象。沙漠地區的大量流沙,是沙塵暴的沙源,春季的大風是沙塵暴的憑借力量。
近百年來,由於人類過度墾荒,過度放牧,亂砍濫伐,使地表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大片土地成為裸地,隨著荒漠化的不斷加快,沙塵暴的范圍也逐漸擴大了,沙塵暴的程度也逐漸加重了。2000年春季,首都北京連續八次遭到沙塵暴的襲擊。據科學家計算,在一塊草原上,颳走18厘米厚的表土,大約需要2000多年的時間;如把草原開墾成農田,則只需49年;若是裸地,則只需18年。從沙塵暴的起因與發展來看,人為破壞環境,破壞地表植被是沙塵暴最重要的起因。只有保護好植被,防止土地沙漠化,才能真正減少沙塵暴危害。
我國的沙塵暴災害可以說是俞演愈烈。據專家統計,從1952年到1993年,我國西北地區發生沙塵暴的次數是:50年代5次,60年代8次,70年代13次,80的代14次;1993年發生了一次劇烈的黑風暴事件。之後,每年四五月份,甘肅河西走廊至少要發生一次,而在2000年,連續就是8次。據權威專家分析,在10—20年內,面對人口越來越多,生態環境越來越惡化的現狀,如果不採取得力措施,我國沙塵暴的頻率、強度和危害程度還有進一步加劇的可能。
8、世界上最嚴重的一次沙塵暴
1934年5月12日,美國發生了地球上最嚴重的一次沙塵暴。這次沙塵暴起自美國西部平原。一股強風暴迅速掠過西部廣闊的土地,將千頃農田的沃土捲起,並以每小時60—100千米的速度,咆哮著由西向東橫掃了整個美國國土。連刮3天的這次沙塵暴,將美國西部的表土層平均颳走了5—13厘米,從而毀掉耕地4500多萬畝,造成西部平原的水井、溪流乾涸,農作物枯萎,牛羊大批死亡。
在歷史上,北美大陸到處森林茂密,水草豐美,野生動植物十分豐富。隨著美國的西部大開發,大片森林、草原被毀。美國人幾乎砍光了從大西洋畔一直到大平原區的無際的森林,使土地裸露,失去植被保護,種下了禍根。
9、水俁病與痛痛病
1953年,在日本九州熊本縣的水俁鎮發生了一場奇怪的流行病。首先是出現了大批病貓,這些貓瘋了一般,步態蹣跚,身體彎曲,紛紛跳海自殺。不久又出現了一批莫名其妙的病人,病人開始時口齒不清,表情呆滯,後來發展為全身麻木,精神失常,最後狂叫而死。多年之後,科學家們才找到這種怪病的起因:汞中毒。原來在水俁鎮有一家合醋酸的工廠,在生產過程中用汞做催化劑,然後把大量的含汞廢水排進了水俁灣。汞的毒性很大,在水中微生物作用下,轉化成毒性更大的甲基汞,在魚、貝等體內富集,人吃了這些被甲基汞污染的生物才得了可怕的水俁病。甲基汞會聚集在人腦中,損害腦神經系統,因此貓與人都瘋了。
痛痛病也發生在日本。在日本富山縣,當地居民同飲一條叫作神通川河的水,並用河水灌溉兩岸的莊稼。後來日本三井金屬礦業公司在該河上游修建了一座煉鋅廠。煉鋅廠排放的廢水中含有大量的鎘,整條河都被煉鋅廠的含鎘污水污染了,河水、稻米、魚蝦中富集大量的鎘,然後又通過食物鏈,使這些鎘進入人體富集下來,使當地的人們得了一種奇怪的骨痛病(又稱痛痛病)。鎘進入人體,使人體骨胳中的鈣大量流失,使病人骨質疏鬆、骨胳萎縮、關節疼痛。曾有一個患者,打了一個噴嚏,竟使全身多處發生骨折。另一患者最後全身骨折達73處,身長為此縮短了30厘米,病態十分凄慘。痛痛病在當地流行20多年,造成200多人死亡。
10、雜訊污染
雜訊指人們不需要的聲音,不論什麼聲音,只要令人生厭,對人們的生活形成干擾,就都被稱為雜訊。工廠里機器的轟鳴,道路上汽車的喇叭聲,人群的喧鬧等,都是令人頭痛的雜訊。有時節奏強烈的搖滾音、迪斯科等也會成為雜訊,影響到人的生活及健康。
強烈的雜訊會引起聽覺器官的損傷,如果是長期在機器轟鳴的廠房工作的人員,其聽力往往不及一般人。雜訊還會嚴重干擾人的中樞神經,使人神經衰弱、消化不良,甚至惡心、頭痛。雜訊對於人的正常生活工作也有很大影響,它會使人失眠,沒有食慾,產生煩惱等不愉快的情緒。科學家還發現,長期受雜訊刺激還會削弱人的免疫系統的功能,使惡性腫瘤的發生率不斷提高。
11、可持續發展的概念
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中,對可持續發展作了明確的定義:可持續發展是這樣的發展,它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
可持續發展是一個綜合的概念,其豐富的內涵概括起來有三點:生態持續發展、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持續發展。生態、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共同組成一個復合系統。可持續發展要求人們與自然和諧共處,能夠認識到自己對自然、社會和子孫應負的責任。要求人們必須具有很高的道德水準,保護好人類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資源和環境基礎。
12、中國的家底與可持續發展
為了向高層決策提供參考,中國科學院做出《中國可持續發展報告》。該報告首次展示出中國所面臨的嚴重問題。中國的國土環境具有先天脆弱性,明顯超出全球平均狀況。國土面積60%是山地或丘陵,70%每年受季風氣候影響,55%不適宜人類生活和生產;35%經常遭受土壤侵蝕的沙漠化,33%是乾旱或荒漠地區。水資源人均佔有量為世界的1/4,是世界上13個貧水國之一。中國的人類活動具有明顯的破壞性,高出世界平均水平3至3.54倍,每人每年搬動土石方數量是世界平均值的1.4倍。從隋朝至今,中國人口從約4600萬增加到11億,每年平均災害次數也從0.6增至3.9,增加6.5倍。中國農業牧礦等12大類行業的發展成本均高於世界,世界平均用1美元辦成的事,中國至少要花1.25美元。
《報告》結論是:中國必須有序地通過三個基本台階,實現三大基本目標,才能真正進入可持續發展的門檻。即:2030年實現人口規模零增長,2040年實現能源資源消耗零增長,2050年實現生態環境退化的零增長

閱讀全文

與北京山地轉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
土地使用權期滿地上建築物 瀏覽: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