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生研究性題目小論文(調查報告)
(一)活動目的:
讓同學們過一個安全、健康、充實、愉快的寒假;培養學生多動手、動腦、協作、探究等能力;教育學生關注時事、關注社會、關注發展。
(二)活動內容:
1、實踐研究題:每個同學可以個人獨立完成,也可以以「雛鷹假日小隊」為單位集體完成一個小課題,具體題目附後。
2、動手操作題:每個同學自行設計、製作一個「迎新春,慶元宵」花燈。
一、二年級實踐研究題
讀兒童書籍,聽廣播或家人講故事,看電視節目等,寫下十個故事以上的題目,熟記五個有趣的故事。
三、四、五年級實踐研究題
1、以「××家成長之路」為研究課題。先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一個「家」(如:革命家、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教育家等)為研究對象,然後通過閱讀、調查、訪問、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等,了解這類「家」的事跡,寫二十個以上摘錄卡(「摘錄卡要寫清楚人物的簡歷。如:姓名、出生年月,重要學習工作經歷,主要成果和名言一句)。在收集足夠的資料之後,對這些「家」進行歸類分析。如對他們的「學習條件」、「文化程度」、「自身努力」、「把握機遇」等方面進行分析,歸納出成名成家必須具備哪些條件,寫出課題總結報告。
2、以「環境保護」為研究內容。如「寧德市環境改造方案」。
活動提示:學習環境保護知識,通過走訪有關部門、年長者、技術人員、專家,查閱材料,弄清以下問題:①當地的莊稼種類、樹木種類、河流情況、昆蟲和鳥的種類;②本地居民飲用的水源在哪裡,是否缺水;③過去的環境與現在的有什麼不同,原因是什麼;④周圍有哪些污染源和污染隱患,污染物是什麼,對人、動物有什麼危害;⑤什麼部門管環境保護的事情,他們怎麼評價家鄉的環境,採取的措施;⑥少先隊員對家鄉的環境保護能做哪些事情;⑦在以上工作的基礎上,設想當地將來的環境如何改造。
3、以「父母工作和生活情況」為內容,開展調查研究。
活動提示:確定不同職業的幾位同學的父母及這些同學作為調查對象,選取平常的一天進行訪問,弄清以下問題:父母一天的作息時間安排,一天都做了哪些工作,工作多少時間,勞動強度如何,平均獲得多少勞動報酬;父母回家都做了哪些家務,花費多少時間;父母為了子女做了哪些事情,花費多少時間;同學們了解父母什麼,是否體會到父母的辛苦,是否體諒父母,同學們平常對父母採取什麼態度。在調查的基礎上,制定一個與父母溝通、孝敬父母的建議方案。
4、以「未來的家電」為研究課題
活動提示:分析現在某一家電的種種缺點和不足,設想你心目中未來的這一家電是什麼樣子。可以有什麼功能。分析你的設想實現依賴於什麼樣的技術,大約什麼時間會成為現實。
(三)活動要求:
1、「花燈」製作要親自動手,材料可充分利用廢棄物,要多想像,重在創意,有特色。
2、小課題要在查閱資料、調查研究、積極實踐的基礎上完成,課題研究的調查報告或小論文要用方格紙抄正。
3、組成課題小組,討論課題的實施計劃,確定觀察的地點或走訪對象;每次觀察、走訪要有記錄;從有關文件、報刊和書籍上搜集資料,做成剪報或資料卡;在以上工作的基礎上,小組內要進行分析、討論,形成小組的共同觀點和結論,確定課題小論文的提綱以及寫作分工。
4、以上提供的內容供參考,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另選研究課題。
(四)活動評獎:
1、下期開學後,學校將舉辦一、二年級「故事大王」比賽(只有能講五個故事以上的,才有參加預賽的資格)。對比賽優勝者,學校除了給予獎勵外,還請他們到學校電視台講故事給大家聽。
2、小課題研究按年段評選特等獎一名,一、二、三等獎各6名,優秀獎若干名,並於開學初進行「論文答辯」與展示。
3、花燈製作,按年段評選一、二、三等獎各10名,優秀獎若干名,參加學校「元宵燈展」。
4、各班評選若干名「參與獎」,若干名優秀成果獎。
寒假結束,學生的實踐性、研究性學習作業效果讓我們吃驚。學生的「花燈」製作,多姿多彩,形狀不同,材料各異,想像豐富,富有個性特色。學校舉辦「元宵燈展」吸引了全校學生和不少家長。一、二年級的「故事大王」比賽,通過學校電視台直播,教室里掌聲不斷。小課題研究更讓我們體會到小學生的能力,證實我原有的想法。西方國家的小學生,可以搞「研究」,可以寫「小論文」,同樣,中國的孩子,也可以開展「課題研究」,也能寫出「小論文」來。
二、小課題研究的深入實施
通過寒假小課題研究的實踐,增強了我們開展這一活動的信心。於是,我們進一步加強了這一實踐活動的管理。2000年秋季,寧德市(原寧德地區)初教工作會議上,原初教科長俞長生將我校學生開展小課題研究的實踐向全市作了推廣。
2001年開始,我們繼續在寒暑假開展這一活動的基礎上,向高年級學生提出了撰寫小論文的要求,並在畢業班開展撰寫小論文的學生畢業作文可以免試的嘗試。同時,向學生明確提出小課題研究的要求:
1、參考學校、老師提供的課題或內容範圍,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有能力完成的題目進行探究(特別強調自己的興趣);
2、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組成課題小組(課題小組可以打破原有年級、班級的界限,按居住地、興趣愛好等,自由組合);
3、可以通過查閱資料、觀察走訪、實踐體驗等形式積累資料,並及時做筆記、寫體會;
4、獨立思考,或小組共同分析、討論、交流,形成一致的觀點或結論後再寫成課題研究「小論文」。
5、學校開放圖書館、電腦室、器材室,同學們可以到學校查閱、借用書刊資料,上網查閱資料,借用活動器材;隨時可以向老師咨詢、請教。
同時,我們通過家長會、給家長的一封信,說明開展小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要求家長「根據孩子的特點、家庭的條件,為孩子創造一個實踐性研究性學習的良好氛圍,更希望家長能成為孩子開展實踐性研究性學習的引導者、參謀者、參與者、評價者。」
2002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我市實施,我校作為福建省課程改革實驗基地校,我們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出的要「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的要求,將課題研究向作文教學拓展,向各學科教學延伸。
2003年初,得知福建省教育學院中文系林文錡老師主持「中國教育學會『十五』科研規劃立項課題——新時期作文教學全境研究」後,我們向課題組申報了子課題《小學生課題研究與小論文寫作的研究》,很快得到課題組的審批。我們把「小學生課題研究」作為一個正規的課題進行研究,並制定了課題研究方案。我們確定:
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是: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學識、身體、心理特點,探討小學生開展課題研究、撰寫小論文的策略,尋求正確的、恰如其分的指導方法,使小學生課題研究這一嶄新的綜合性、研究性學習能夠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達到培養小學生綜合能力。
本課題研究所涉及的內容有:小學生開展課題研究的范圍、形式、制約因素、研究策略探討、必須遵循的原則探討、效果評價、與寫作水平提高的關系等。小學生開展課題研究不同於以往的主題活動,小論文撰寫不同於以往的習作,對小學生來說,這是一項較高難度的綜合性學習,對學生有挑戰,對教師也有挑戰,尤其是在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的評價上觀念要有較大突破。
本課題的研究就是針對小學生在開展課題研究、撰寫小論文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探討,尋求正確的引導方法,使小學生課題研究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培養、提高小學生的創造精神和課題研究、小論文撰寫能力,將「研究性學習」作有效性的拓展,探求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新路子。
三、小課題研究取得的成效
經過前後五年多的實踐與研究,尤其是2003年以來的實踐,我校「小學生課題研究的研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1、提高了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興趣,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
開展小課題研究給小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選擇、自我把握、自我展示的時空。小學生興趣愛好廣泛,自主選擇課題涉及面也廣,探究的領域大,在自主、快樂的情況下開展研究,因此參與的興趣很濃,積極性、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
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探究某一問題,涉及環保、城建、農業、天文、戰爭、科技、電器、家庭、名人成才、學校發展等。例如,「蕉城河道污染的調查」、「寧德市水資源的調查」、「我驕傲,我是寧德人」、「我自豪,我是附小人」、「小學生家務勞動和自理情況的調查」、「壓歲錢的來歷和使用情況調查」、「小學生在校園玩危險游戲的調查」等,都是根據學生的興趣和特點進行設計的;學生根據興趣愛好自主選擇課題,如喜愛戰爭故事的學生選擇「坦克的發展史」、「現代戰爭與高科技」,喜歡家用電器的學生選擇「手機(或電燈、空調、洗衣機、計算機、冰箱……)的發展史」、「未來電視預測」,注意關注家庭生活的學生選擇「與父母溝通」、「父母工作生活的調查」,喜歡了解名人的學生選擇「××科學家的成才之路」,善於觀察周圍事物的學生選擇「故居老街的變遷」、「社會用字不規范的調查」等等,這些都是學生自己特別感興趣的內容。這些內容學生興趣濃,樂於參與體驗,主動開展探究,因此收到的效果也特別好。當我們看看學生撰寫的小論文的題目,像模像樣;數數小論文文章篇幅,短的1000多字,長的上萬字;讀讀這些小論文,有的讓你不敢相信是出自小學生之手。
2、提高了學生團結協作的意識,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
我們根據小學生的特點,鼓勵小組合作,協作完成小課題研究。實際上,有相當部分的課題,根據小學生扽實際能力獨立無法完成,必須小組合作,如:「蕉城河道污染的調查」、「寧德市水資源的調查」等。從實際情況看,多數的同學也是尋找合作夥伴,組成小隊合作探究共同完成。而小組合作從合作夥伴的構成到小隊名稱的確定,從課題的選擇到計劃的制定,再到資料的搜集和整理,最後到成果的形成(如寫出小論文),整個過程都由學生自主確定,學生積極性很高。
合作小隊一般三人以上十人以下,每一個小隊都聘請一個「小隊輔導員」(大多數是其中一個隊員的家長),每一個小隊都取了隊名,如「申奧環保小隊」、「尋找污染源小隊」、「煥新家園小隊」、「雷鋒小隊」、「樂您小隊」、「快樂小隊」、「青蘋果小隊」、「考拉小隊」、「霹靂小隊」、「閃電小隊」、「曙光小隊」、「前進小隊」、「新·心·星小隊」、「跨世紀小隊」……為獲得第一手資料,他們走街串巷,調查訪問,不亦樂乎。就像五年7班的同學說的:「有時采訪沒人理睬,有時父母也不理解,但我們還是做得很起勁,因為那真正是我們自己喜歡乾的事」。「綠色」雛鷹假日小隊寫的寧德市環境問題調查報告《伸出我們的雙手——建設美好的家園》,四年級薛可君等同學探究的《神秘遠天的一顆星——王綬王官》,五年三班左立竹同學執筆完成的《從海灣戰爭看現代戰爭與高科技》,還有《坦克的發展史》、《計算機的發展史》、《論現代家務勞動》、《關於父母工作生活的調查報告》、《故居老街的變遷》、《社會用字不規范的調查》、《寧德師范附屬小學現狀調查和發展設想》等等,都是學生合作的成果。五年級的蘭泳同學深有感觸地說:「一個人難找到需要的資料,小隊成員都積極行動起來,大家一起找就容易多了」。
3、提供了獲取素材的有效載體,提高了學生的習作水平。
學生習作的最大難題是「無話可說,沒內容可寫」。由於小學生年齡小,缺少一定的社會經歷,作文內容成了制約學生習作的瓶頸。要麼說假話,說空話,或者是東抄西拼,甚至整篇抄襲,開展小課題研究大大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為學生作文提供了十分豐富、有趣的內容。
學生在開展課題研究的過程中,走出課堂,走進自然,走進社會,讀書看報,上網查找資料,開闊視野;通過參與實踐、實地觀察、體驗生活,在自發性的實踐活動中獲得素材,使習作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如:學生組成的課題小組活躍在社區、街道、工廠、機關,宣傳、訪問、參觀、調查,既使課題內容具體化、真實化,又在實踐中獲得第一手素材;學生在學校里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進圖書館、上網查詢資料,采訪校長、老師、同學,拓展活動空間,收集第一手材料;回到家裡體驗家庭生活,參與家務勞動,調查家庭有關數據等,都可以豐富學生的體驗。上述種種體驗活動,既能讓學生獲得寫作素材,又能喚起學生的創作靈感,寫出內容豐富的文章。
老師們反映,開展課題研究後,學生習作內容真實性加強,選材大量是自己的親身體驗內容,材料的組織、語言的表達都有明顯的進步。特別是畢業班,畢業前夕人人完成一本自己的習作集,學生將自己的習作分門別類,歸成幾組文章,如寫人篇、記事篇、狀物篇、調查篇等等,寫上前言(或寫在前面的話),加上目錄,設計封面,裝訂成冊,有的同學還畫上插圖,不少同學還用電腦打字。那一本本學生習作集,不留心還真以為正式出版的作文選呢。我們幾年來都舉辦了學生自編的習作集展覽,吸引了不少同行和家長的目光,有人給我們提字說:「未來作家從這里起步」!
4、增強了學生的社會適應性,鍛煉並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小學生受年齡的限制,接觸社會少,社會適應性差,而開展小課題研究,離不開社會。因此,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去接觸社會生活,到機關、到工廠、到企業、到社區,去訪問、去調查、去了解,在社會生活中體驗,擴大視野,開拓思路。更重要的是,在社會生活的體驗中,增強自己的社會適應性,鍛煉並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
筆者在五年七班召開了座談會,學生談了很多很多小論文寫作以外的事。有的同學說:「到小商小販那裡調查最不好做,他們愛理不理,有的說話很難聽」;有的同學說:「到單位進門房特別難,看門人總說我們小孩采什麼訪?看不起我們」;有一個同學神秘地說:「我發現官越大人越好,局長的態度比門房好多了,門房不讓我們進去,局長還給我們倒茶」;有的同學說:「找別人幫忙態度要好」;有的同學說:「找大人采訪特別要注意文明禮貌」……其中黃軒昊同學說:「去年我們小隊選擇的課題是『保護周圍的環境』。我們走街串巷,觀察、尋找蕉城城區的污染源;走訪了環保局的栗書記、許副局長、辦公室劉主任和環境監測站的叔叔阿姨;了解了護城河周邊商店的營業員,發放了一些問卷;讀了《十萬個為什麼》、《怎樣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環境保護大全》、《環保周刊》等書,還上網查閱了有關資料,從而獲得了不少有關環境污染的數據,了解到不同階層人員對環境問題的看法,懂得不少環境保護的有關知識,也學會了一些與他人交往的本領……」姚君浦說:「小孩子去訪問大人要講究方法,不然就會遭到拒絕」。魏凌波同學說:「怎麼樣從收集到的一大堆材料中選擇有用的寫成文章呢?這次我不依賴父母,我找來很多書參考,選擇與課題有關的剔除無關的,理清主要的和次要的,還經過了小組的討論之後才開始下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收獲和提高,尤其是社會適應性的培養,是其他教學無法實現的。
總之,通過「小學生課題研究的研究」實踐,我們發現小學生的潛能是很大的,外國的小學生能夠搞「研究」、能夠寫小論文,我們的小學生同樣能「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選擇一定的課題,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進行主動探究」,不但能寫出「類似科研」的小論文來,而且在課題探究中鍛煉了自己,提高了綜合素質。
我們認為:小學生課題研究是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和探究性學習的一項重要內容。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隨著研究性學習的進一步開展,隨著對小學生開展課題研究的鼓勵、支持,小學生在課題研究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有的教師對待學生中出現的問題感到困惑,有的甚至不敢再讓學生參與這類課題研究式的研究性學習。其實,對待出現的問題不必大驚小怪,只要我們充分信任學生,用正確的方法去引導學生,給學生搭建一個適合他們發展的平台,學生的潛能一旦被激活,問題就會得到解決,活動就能健康發展,學生的創造精神和綜合能力必將得到進一步培養和提高。
B. 一項科研課題的成果可以是論文嗎
這要看你們學校來的規定了。自
一般來說,如果自己是課題負責人,那麼課題結題後,科研成果被認可,那麼是可以作為論文的,如在學術會議上的報告等。
科研成果的形式很多,不知道你們是什麼樣的,是結題報告還是有其他的研究文章,署名當中你的排名,這些都有關系的。
C. 根據課題研究成果寫論文注意什麼
課題研究成果預測即研究過程可能出現哪些情況,問題。研究會帶來什版么成果?有什權么對策。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報告,教育論文,專著,課件等多種形式。課題不同,研究成果的內容,形式也不一樣。但是不管形式是什麼,課題研究必須要有成果,否則,就是這個課題沒有完成。在開題報告中設計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確將來用什麼表現研究成果,一邊從開始就可以著手努力積累材料,構思框架,進行分工,以利於研究成果的順利問世。也有利於課題管理者據此對課題進行檢查驗收。
D. 課題研究成果有哪些
課題研究成果有哪些表現形式
專利,專著,軟著 評職稱專著掛名專利申請核心論文 2018-09-04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的課題立項申請書中規定課題成果的主要形式:公開發表的專著或研究論文。請根據申請的課題類別的成果要求填寫。A.專著 B.譯著 C.研究論文 D.研究報告 E.工具書 F.電腦軟體 G. 其他
全劃辦要求課題研究成果基本指論文、專著和研究報告。課題提交的成果是指研究總報告和成果公報;成果附件是指專著和已發表的研究論文。很多省份的教育科學規劃辦對課題成果的界定也都源於此,大同小異。
課題研究成果形式多樣化
對高校而言全規劃辦對課題研究成果的規定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高校也一般就認可專著和論文。但對於中小學老師,寫一本專著、發一篇文章不是那麼容易的,大部分老師都無法達到這個要求,所以對中小學教師而言,課題研究成果除了專著、論文之外,有多樣化的呈現形式。
此外,針對中小學教師的實際情況,對課題成果的要求也適當降低。比如,研究論文不一定要正式發表才認可,因為現在的論文發表非常混亂,假期刊、垃圾期刊滿天飛,期刊質量參差不齊,魚龍混雜,很多老師在發表論文時上當受騙屢見不鮮。
而且,課題成果的形式也非限定為專著和論文。課題主要成果形式有:論文、專著、研究報告、譯著、調查報告、實驗報告、經驗總結報告、典型教育案例分析、教學改革實踐方案、校本課程實施方案、中小學已出版或未出版的校本教材、教學軟體、教學工具、其他成果。
課題研究成果和課題研究實踐效果的區別
開展課題研究、課題實驗的實踐過程中,肯定還會有一些具體的實踐效果,這些雖然不是課題研究成果,但是可以寫在結題報告的實踐成效分析里。
課題研究過程性材料和課題研究成果的區別
很多老師將過程性材料當做課題研究成果提交,這是將課題成果范圍過於擴大和成果泛化。課題研究成果必須要有一定的理論高度、研究成分,而不是一般的工作性資料,更不是一般的資料匯編,否則降低課題研究的質量,導致課題研究不科學、不規范。
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會產生很多過程性、工作性資料,這些資料可能並沒有研究的成分或者研究的成分不高。比如課題信息變更申請表、研究日誌、研究心得、照片等,只是課題研究的過程性資料,而不能算成果。
課題研究成果表現形式多樣化,且更應該傾向於實踐性成果,並強調成果應用於教育教學實踐所產生的效果。
E. 急~關於環保課題研究成果的小論文~
走近綠色
綠色是時尚的代名詞,綠色是樹之名,綠色是小溪的歡歌,綠色是花兒的枝葉,綠色象徵著生機。
樹,人類的朋友,它奉獻氧氣吸入二氧化碳,為人類凈化空氣,抵禦沙化、風塵、赤潮。但是,人們怎麼報答它的?濫砍濫伐。知道嗎?中國森林面積只有15.8億公頃,森林覆蓋率也只有16.5%。
地球森林覆蓋率已經下降了20%—30%,如果再不加以節制,人類將失去這個朋友,那時,人們醒悟會不會太遲了?
人類,地球的「破壞者」,動物,人類的夥伴,為什麼動物瀕臨滅絕?因為偷獵。樹木,動物的家園,失去家園,動物何處容身?濕地,在中國已經遭到破壞,盲目地圍墾、掠奪開發、污染加劇、過度利用等因素,全國三分之一的天然濕地面臨被改變、喪失的危險。導致生態環境失去平衡。工廠大量地排出廢氣、廢水、廢物,使環境質量惡化。地球資源本來可以再生,可人類卻濫用化學品,致使本來再生的資源不能再生。
關心地球就是關心我們的家園,保護資源就是保護我們生存發展的基礎。地球只有一個,她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美麗家園。
我們再也不能遲疑了。全人類應該行動起來,保護我們的家園,再也不要出現在武威、民勤的這種危害人類的事發生。
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怎樣才能保護我們的家園呢?我認為,要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首先,保護我們周圍的環境,講究衛生,不亂扔廢棄物,不亂倒垃圾,愛護花草樹木,保持校園環境干凈整潔。
其次,保護我們周圍的環境,建立「綠色環保」少年崗,植樹造林,控制土地沙漠化,擴大綠地面積。
善待地球,保護地球,保護資源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同時也為我們子孫後代留下美好的家園。只有每個人都齊心協力,齊抓共管,才能使明天的家園,變得更加美麗。
保護環境
「我想有個家,我想有個家,我想有個家……家!在哪兒呢???」這是增城電視台〈〈公益〉〉欄目中播出的動畫片,一對無家可歸的可憐小鳥所說的一句話。就這一句話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環境是大自然賜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我們應該珍惜它們。植物是大自然的天然屏障;動物是人類的朋友;臭氧層是大地的保護傘;淡水是我們的生命之泉。不過人們總是把環保掛在嘴邊,而沒有採取保護行動,人們要知道:環保重在實際啊!
一棵樹每天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它的有害氣體,放出同樣多的氧氣,可供一個工廠的人一天的呼吸。而花草可吸取噪音,如果栽一片花草坪的話,那就可以大大降低噪音的污染了。由此可見,植物對人類是多麼重要。可是有些人卻還不知道這些,每當我看見草坪被那些人踐踏,愛護花草的標語牌被踢倒,我的心就像刀割似的,難受極了。如果失去了花草樹木,我真不敢想像世界將變成什麼樣子!我三年級時學過《一個小村莊》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因為人們過度砍伐樹木,使得大地裸露,大水沖沒了村莊。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啊!難道還能讓這種事情再發生在我們城市中嗎?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是社會的財富,我們應當珍惜它們。我從〈〈嶺南少年報〉〉和〈〈現代小學生報〉〉中知道:美洲獵豹已長離世間;猛馬象早已喪命冰河;劍齒虎早就滅絕;歐洲大雷鳥接近滅絕;鯨類正苟延殘喘;非洲象被逼在絕種深淵邊。從現在開始,從我做起,少吃野生動物,阻止捕獵者獵取動物。記得2003年SARS蔓延,都是因為人們吃果子狸,由冠狀病毒變異而引起非典。
我從網上獲得臭氧層被稱為大地的保護傘,因為它可以擋住大部分紫外線,如果沒有臭氧層的話,一剎那,大地將盡被烤焦。因為人們大量使用化學葯品,南極上空已露出了個大洞。
淡水也非常寶貴,據電視新聞報道:全球百分之七十的水屬於鹽水,這種水不可飲用。據統計:三個人之中,就會有一人缺水,何況現在也沒有發明出鹽水轉化機。水流聲「嘩嘩」一定是有人沒有擰緊水龍頭,節約用水只是掛在嘴邊,根本沒有人記住,那些不自覺的人洗完手之後,不關緊水龍頭,讓那些淡水白白流走。
總而言之,保護環境,再不能掛在嘴邊,要重在實際行動。大家要用我們的雙手保護我們這個美麗而又脆弱的地球。
F. 如何提高作文興趣小課題研究成果 總結
我個人認為,對於作文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種是你的文學水平真的比其他人高,從而作文寫得比其他人好,這一種境界已經不需要學習作文怎麼寫,可以有靈感就能寫出好的文章;另一種只是為了考試以及寫論文,應試下的的作文,可以通過短暫的練習就行了。 然後,我就談一下自己的一些經驗吧: 1.勤收集並積累精彩美妙的字、詞、句和篇章,充實自己的寫作倉庫。收集積累材料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取自報刊書籍。可直接在報刊書籍上圈點畫出對自己有益的材料,可剪報,可摘錄,也可寫讀後感。二是取自於生活發現社會生活豐富多彩,社會上各種各樣的人和事都是很好的寫作素材:小到身邊的人和事;大到國內外發生的大事都可以成為我們收集積累的內容。為了取得更好的寫作效果,還需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中去,親身體驗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的酸甜苦辣,然後讓這些酸甜苦辣自然地流於筆端,成為真實感人的文章。要寫得大膽,要寫得有個性,要寫得有見解,要寫得有感情色彩。總結就是多看文章,多看書。 2.加強練筆。練筆,往往是從寫日記開始。將平時的素材以及方法應用於平時的作文練習中去。 3.不斷醞釀——構思,尋找突破口——靈感,然後下筆成文。 4.虛心求教,不斷修改。「好文章是修改出來的」。寫好作文後,自己不滿意,卻看不出何處有瑕瑜,這就須另請高明——讓旁人為你指點迷津。聽了贊揚的話,權且當作對自己的鼓勵;聽了批評的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經常這樣做,就會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然而,完全依賴別人修改自己的作文不是長久之計,自己學會修改作文才是寫好作文的關鍵。 以上是我對平時寫作文的一些建議。最後我在談一下面對考試的做法吧: 1.努力將字寫好,往往字好看的作文比字難看的分數高。 2.考前背素材、好句、好段,乃至文章。
G. 立項的課題研究手冊:研究實踐和課題研究成果有什麼區別該怎麼寫研究成果是論文嗎
課題研究成果預測即研究過程可能出現哪些情況,問題。研究會帶來什麼成果?有版什麼對策。課題權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報告,教育論文,專著,課件等多種形式。課題不同,研究成果的內容,形式也不一樣。但是不管形式是什麼,課題研究必須要有成果,否則,就是這個課題沒有完成。在開題報告中設計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確將來用什麼表現研究成果,一邊從開始就可以著手努力積累材料,構思框架,進行分工,以利於研究成果的順利問世。也有利於課題管理者據此對課題進行檢查驗收。
H. 科研小課題 論文成果大概多少字
科研小課題論文成果的字數,通常在撰寫的課題申報書中有相應的規定,一般來說會少一些,比如不低於1500字,不低於1800字等,像省級課題、國家級課題的論文字數會更多一些,比如不低於2500字,不低於3000字等。具體撰寫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I. 西安市小課題立項前已發表的論文能不能作為課題研究的成果
H好的,
就是,能,提供,給您的,
幫助的。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