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人性成果

人性成果

發布時間:2021-09-10 17:49:48

Ⅰ 關於人性方面的文章!

人際關系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倘若搞不好人際關系,將對我們的工作、生活及心理健康有不良的影響。在現實社會中,由於各人的性格、秉賦、生活背景及目的等等的不同而產生的思想上的一定隔閡,這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倘若在工作或生活中和所有的人都合不來,那就不正常了,需要作自我調整並加以改變。 人依據其年齡、性別、職業、職位、所處環境等情況而扮演著不同的社會角色。在與人接觸時,不同的角色有著不同的行為規范,所以在和不同的人相處時,有不同的要求和技巧。 首先,要處處替他人著想,切忌自我中心。要搞好同事關系,就要學會從其他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善於作出適當的自我犧牲。 要做好一項工作,經常要與別人合作,在取得成績之後,要求共同分享,切忌處處表現自己,將大家的成果占為己有。提供給他人機會、幫助其實現生活目標,對於處理好人際關系是至關重要的。 替他人著想還表現在當他人遭到困難、挫折時,伸出援助之手,給予幫助。良好的人際關系往往是雙向互利的。您給別人的種種關心和幫助,當您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會得到回報。 其次,要胸襟豁達、善於接受別人及自己。要不失時機的給別人以表揚。但須注意的是 要掌握分寸,不要一味誇張,從而使人產生一種虛偽的感覺,失去別人對您的信任。 再次,要掌握與同事交談的技巧。在與同事交談時,要注意傾聽他的講話,並給予適當的反饋。聚神聆聽代表著理解和接受,是連接心靈的橋梁。在表達自己思想時,要講究含蓄、幽默、簡潔、生動。含蓄既表現了您的高雅和修養,同時也起到了避免分歧、說明觀點、不傷關系的作用,提意見、指出別人的錯誤,要注意場合,措詞要平和,以免傷人自尊 心,產生反抗心理。幽默是語言的調味品,它可使交談變得生動有趣。簡潔要求在與人談話 時掌握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說。與人談話時要有自我感情的投入,這樣才會以情動人。此謂之生動。當然要掌握好表達自己的技巧,需要不斷的實踐,並不斷的增加自己的文化紊養,拓寬自己的視野。 最後,要抽時間和同事打成一片。培養自己多方面的興趣,以愛好結交朋友,也是一種好辦法。另外,互相交流信息、切磋自己的體會都可融洽人際關系。 搞好人際關系是一門藝術。所有的人都需要不斷的學習和實踐、才能臻於嫻熟。希望您能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作一個自我分析,從而沖破自我封閉的籬笆,虛懷若谷,去建立一個和諧的人際關系。

Ⅱ 什麼是人性,和人的本性區別在哪裡

一、人性
人性就是人的屬性,是人區別於自然界的其他存在物特別是動物的特殊性。
人性是自然屬性,社會屬性和精神屬性的統一。其中,社會屬性是人的本質屬性。
人的自然屬性就是人所特有的生物屬性。根據人體形態學、人體生理學和人類遺傳學等學科的研究成果來看,人的自然屬性包括人的形態特性,即人體結構方面的特性;人的生理特性,即人體功能方面的特性;人的遺傳特性,即人的類性狀(形態特性和生理特性)世代延續方面的特性。
人的社會屬性就是人所特有的社會關系和由這些關系所決定的活動方式。根據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些重要論述,人的社會屬性至少包含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的三個基本特性:勞動,即人類的第一個歷史活動;政治,即人類處理社會公共事務的活動;教育,即使個人不斷社會化的實踐活動。
人的意識屬性就是人所特有的反映和改造客觀世界的自覺能動性。根據人類意識過程的性質和形式的不同,可以把它分為三個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過程:認識,即作為主體的人能動地反映客體的現象、本質和規律的過程;情感,即人對客觀事物和自身利害益關系的認識所引起的生理反映的心理感受,通過面容、言語或身姿表現出來;意志,即人控制自己的行為以便實現預定目的的過程,它集中體現了人類意識的自覺能動性。
二、人的本性
人的本性一般是指人的自然屬性。

Ⅲ 人性本善例子

1、曼德拉邀請曾看守他的獄卒出席自己的就職典禮

納爾遜·曼德拉(NelsonMandela)因領導反種族隔離運動獲罪,在羅本島(RobbenIsland)服刑27年。1990年被釋放後,他並沒有報復前獄卒們,相反,1994年,他還誠邀白人獄卒克里斯托·布蘭德(ChristoBrand)出席他的總統就職典禮。

不僅如此,曼德拉出獄二十周年紀念時也邀請了布蘭德。另一位看守曼德拉的獄卒,詹姆斯·格雷戈里(JamesGregory),也曾談及並記錄了與這位「政治犯」的友誼。格雷戈里和布蘭德都曾談到他們對曼德拉深深的敬仰之情。

布蘭德還特別提及自己如何從一個支持種族隔離的年輕人成長為一個反種族隔離與壓迫者。布蘭德說,曼德拉對他的影響,足以改變一生。而他們之間的友誼,教會世人寬恕。

2、特蕾莎修女的善行

1999年,新千年將至,美國有線新聞網路(CNN)和今日美國報(USAToday)年度蓋洛普民意調查中,特蕾莎修女當選20世紀「美國最受尊敬的人」,票數遠超馬丁·路德·金,小埃德蒙·傑拉爾德·布朗(Jr.),約翰·費茨傑拉德·肯尼迪(JohnF.Kennedy)。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和海倫·凱勒(HelenKeller)。為何這個女人如此獨特?特蕾莎修女,本名艾格尼斯·剛察·博加丘(AnjezeGonxheBojaxhiu),也被譽為「仁慈的天使」(AngelofMercy),是一名傳教士兼羅馬天主教修女,一生致力於幫助他人。

所以當我們談及聖潔,便會聯想到特蕾莎修女。20世紀50年代,她成立了仁愛傳教修女會(TheMissionariesofCharity),為病殘、流浪漢和其它需要幫助的人提供幫助。她因此獲得了1979年諾貝爾和平獎。不過,2013年研究指出特蕾莎修女神聖的名譽可能有些誇大,頗具爭議。

盡管垂死之家除了祈禱之外並沒有提供多少實際幫助,但她確實為拯救病患奉獻了自己的一生。特蕾莎修女逝於1997年。

3、威斯特布路反抗議活動

威斯特布路浸信會(WestboroCounter,WBC)因其反同性戀立場而被許多人認為是一個仇恨組織。教友們經常手舉醒目、帶有攻擊性言辭的標語糾察一些高調的軍人葬禮。這個備受爭議的組織表明抗議意圖時,引起了社區反抗。

比如,瓦薩學院支持同性戀、雙性戀及變性者,WBC意圖糾察瓦薩學院時,學院的學生們組織了一場反抗議活動。德克薩斯A&M大學(TexasA&M)的學生們結為人鏈阻止WBC抗議者們去糾察軍人的葬禮。當然,抵抗他們的也不是只有這所大學。

來自天使行動組織(AngelAction)的反抗議者戴著10英尺高的天使翅膀包圍了WBC的抗議者們,阻擋他們的視線。還有一個名為機車愛國者衛隊(PatriotGuardRiders)的組織提供非暴力保護盾。一般他們只是手舉旗幟,團團包圍WBC抗議者們。

以防他們打擾葬禮上悲傷的軍家屬及親友,並不會付諸暴力。桑迪岬(SandyHook)小學槍擊案的受害人舉辦葬禮時,這個團體還自發組成了一道無聲的保護屏障,抵制WBC教友們葬禮上抗議。

4、教皇約翰·保羅二世寬恕了刺殺他的刺客

1981年5月13日,土耳其刺客穆罕默德·阿里·阿克查(MehmetAliAgca)在梵蒂岡市聖彼得廣場朝教皇約翰·保羅二世(PopeJohnPaulII)開了三槍。一顆子彈擊中教皇的食指,反彈進入他的腹部。 另一顆擦過他的右手肘。後來,約翰·保羅說,他能活下來全靠聖母瑪利亞保佑。

1981年5月17日,刺殺事件四天後,教皇公開寬恕了阿克查——並說其實在救護車開往吉米立醫院時就原諒了他——1983年,教皇還探望了被判19年的阿克查。探望期間,約翰·保羅握著阿克查的手,當面寬恕了這位差點殺死他的刺客。

5、聖誕節休戰

1914年12月,第一次世界大戰已造成了近一百萬人死亡(多達1400萬人在這場戰爭中喪生),但在聖誕節這天,英軍和德軍選擇了休戰。故事的真實性不得而知,某些部分可能也有所誇大。傳聞英國士兵躲在戰壕中時。

忽然從德軍戰壕附近傳來一首非常熟悉的曲子「平安夜」(SilentNight),由此雙方擅自停戰一天。在聖誕節休戰這一天,西方戰線沒有子彈射擊和炸彈轟炸,只有備受戰爭蹂躪的人們握手言和、分享香煙和踢罐頭瓶。

Ⅳ 弗洛伊德的心理學成就

弗洛伊德的心理學成就是創立精神分析理論。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奧地利精神病醫師、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1873年入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學習,1881年獲醫學博士學位。1882—1885年在維也納綜合醫院擔任醫師,從事腦解剖和病理學研究。

然後私人開業治療精神病。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出版《夢的解析》,被認為是精神分析心理學的正式形成。

1919年成立國際精神分析學會,標志著精神分析學派最終形成。1930年被授予歌德獎。1936年成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38年奧地利被德國侵佔,赴英國避難,次年於倫敦逝世。

(4)人性成果擴展閱讀:

弗洛伊德認為,人的潛意識是違反道德和倫理的,人在現實中沒有達成的願望可以在幻想的王國得到滿足。藝術家就像一個精神病人,從一個他不滿意的現實中退縮回來,鑽進他自己想像出的世界中。他的創作正如夢一樣,使「潛意識」願望獲得一種假想的滿足。

喬希·科恩 (Josh Cohen) ,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英文系教授及精神分析師這樣解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對藝術的影響:「潛意識確保了人類可以始終超越任何法律、度量和准則,因為我們可 以將潛意識施加於其上。精神分析學說對『不精確的』人性的執迷是它和藝術緊密關聯的主要原因。」

超現實主義者自由地在畫布上繪下夢境,是試圖釋放在現實生活中被「超我」所壓抑的「本我」,而1950年代美國的「行動繪畫」(Action Painting)以及1960年代的「維也納行動主義」(Wiener Aktionismus)背後的驅動力則可被視為那個被釋放的「本我」。

Ⅳ 對於人性的認識,有哪些基本觀點

一、「經濟人」的假設
(一)「經濟人」假設的基本要點
1.多數人天生是懶惰的,都盡可能逃避工作;他們沒有雄心壯志和負責精神,而寧可期望別人來領導和指揮;他們對組織的要求與目標不關心,只關心個人,而且其個人目標都是與組織目標相矛盾的;他們缺乏理性,不能自律,容易受他人影響;他們工作的目的在於滿足基本的生理需要與安全需要。
2.只有少數人是勤奮、有抱負、富有獻身精神的,他們能自己激勵自己、約束自己。這些人應當負起管理的責任來。
(二)相應的管理措施
與「經濟人」假設相應的管理措施可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管理是領導者的事,與廣大被管理者無關。
(二)為使被管理者努力工作,必須強迫他們、控制他們,用懲罰威脅他們,同時用金錢、福利引誘他們,採用「胡蘿卜加大棒」的政策。
(三)主要採取任務管理的方式,管理的重點是制定各種科學操作規程、規章制度,加強對被管理者的控制,以保證任務的完成,而無需考慮被管理者作為人的思想感情以及對人所應負的道義上的責任。管理就是計劃、組織、經營、指導和監督。
二、「社會人」的假設
(一) 「社會人」假設的基本要點
1.人是「社會人」,是由社會需要而引起工作動機的。因此,金錢不是激勵職工積極工作的唯一動力,職工的社會心理需求才是影響職工積極性的主要因素。
2.生產效率的高低主要不決定於工作方法和工作條件,而取決於職工的「士氣」。「士氣」取決於企業中的人際關系、職工的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
3.工人對同事給予的影響的重視程度,要比對管理者所給予的經濟誘因與控制的重視程度大得多。職工中存在著「非正式群體」,這種無形的組織有其自身的規范,能更有效地影響其成員的行為。
4.工業改革與合理化的結果,使工作本身失去了意義,職工只能從工作之外的社會關系中尋求生活的意義,於是工人的工作效率便隨著管理者能滿足他們的社會需要的程度而變化。
(二)相應的管理措施
人性的假設變了,相應的管理措施也必然隨之變化。霍桑實驗提出了新型領導的必要性,據此假設引申出來的管理措施是:
(一)管理人員不能只注意生產任務的完成,而應把注意的重點放在關心人、滿足人的需要上。
(二)管理人員不能只注意指揮、監督、計劃和組織,更應該注意職工之間的人際關系,努力提高職工的認同感、歸屬感、依戀感,激勵職工對組織的獻身精神。為此必須提倡集體獎勵制度,限制使用個人獎勵,以增進組織的凝聚力。
(三)管理者應該認真了解本單位非正式群體的構成情況,做好調節工作,使非正式群體的社會需要與組織目標取得平衡協調。
(四)管理人員的職能不再只限於制定計劃、組織工序、檢驗產品,還包括在職工與上下級之間起聯絡人的作用,擔負上下級之間信息溝通的責任,一方面將上級的意圖與部署向下級傳達,另一方面把職工的意見、職工的需要與情感等向上級反映與呼籲。
(五)管理不再僅僅是管理者的事,被管理者也應不同程度地參與管理工作,這會大大提高職工的工作積極性。由此提出的新的管理方式是「參與管理」,即讓員工在不同程度上參加企業決策的研究和討論。
三、「自動人」的假設
(一)什麼是「自動人」的假設
「自動人」又稱「自我實現人」。「自動人」的假設產生於20世紀50年代,起源於人本主義心理學,該學派的代表是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A.Masl.w)。他認為人的需要的最高層次乃是「自我實現」,即以其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現他的潛力。「每個人都必須成為他自己所希望的那種人。
「自動人」的假設還起源於美國組織心理學家阿基里斯(c.Argyris)提出的「不成熟——成熟」理論。他認為:人都是從不成熟逐漸發展到成熟的,這種發展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但由於環境、管理制度的限制,很多人沒有完成這一過程,只有少數人達到了完全成熟,但隨著社會的發達,成熟的人越來越多。從不成熟到成熟的過程包括如下七個方面:
1.被動 發展到 主動;
2.依賴 發展到 自主;
3.只有少數技能 發展到 能做多種動作;
4.興趣淺薄 發展到 興趣深刻;
5.目光短淺 發展到 遠見卓識;
6.服從地位 發展到 平等地位或優越地位;
7,缺乏自我意識 發展到 自我意識、自我控制。
「自動人」假設的基本要點
1.人生來就是勤奮的,如果沒有不良條件的限制,運用體力和腦力從事工作,如同游戲和休息一樣自然。
2.外來的控制和懲罰的威脅並不是促使人為實現組織目標而努力的唯一方法。人在達到自己所承諾的目標過程中,是能夠自我約束、自我控制的。
3.職工自我實現的需要和完成組織任務、使組織的績效更富成果,這二者之間並無必然的矛盾。如果給以機會,職工會自願地把他們個人的目標與組織目標結合為一體。
4.職工在適當條件下不但能接受責任,而且會追求責任。逃避責任、缺乏雄心和強調安全是經驗的結果,而不是人的天性。
5.不是少數職工,而是許多職工都具有解決組織問題的想像力、獨創性和勤奮精神。
6.在現代工業生活的條件下,一般職工的智慧潛能只被利用廠很少一部分。
(二)相應的管理措施
「自動人」的假設與「經濟人」的假設大不相同,由此引申出來的管理措施全然相異。其具體的管理措施如下:
(一)管理重點和制度的改變。「經濟人」的假設只重視物質因素和任務的完成,忽視人的作用和人際關系。;「社會人」的假設重視人的作用與人際關系,卻忽視工作任務本身。「自動人」的假設則把關心人與重視工作結合起來,要求盡量把工作安排得富有意義,對職工具有挑戰性,使職工通過工作和工作獲得的成果得到滿足,得到發展,從而實現自己。
(二)激勵方式的改變。「經濟人」的假設靠物質報酬激勵職工的積極性,「社會人」的假設靠良好的人際關系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而「自動人」的假設認為這些都是外在的激勵因素(諸如工資、獎金、職務提升、人際關系),對於人來說,最根本的、長遠起作用的是內在的激勵因素,即工作本身的意義、創造的愉快、成功的滿足、獲得知識及施展才華的歡樂等。麥格雷戈說:「管理的任務只是在於創造一個適當的環境——一個可以允許和鼓勵每一位職工都能從工作中得到『內在獎勵』的環境。」
(三)管理職能的改變。根據「自動人」的假設,管理人員不再是生產的監督者、指導者,也不再是人際關系的調節者,而是人才的發現者、使用者。管理人員的主要任務就是選賢任能,為工作挑選適當的人選,為職工安排最具有挑戰性、最能滿足其自我實現需要的工作,引導職工做出成績,並從中感受到工作的意義和自身的價值,達到個人的自我實現和完成組織目標的統一。從「自動人」假設中引申出來的管理方式被叫作「目標管理」,即管理者不僅讓職工參與制定組織目標,而且也指導職工制定個人目標,並把二者結合起來,激勵他們努力工作。
四、「復雜人」的假設
(一) 「復雜人」假設的基本要點
經長期研究,人們發現,實際生活中的人既不是單純的「自動人」,也不是單純的「社會人」和「經濟人」。關於人性的上述三種假設,雖然各有其合理的成分,但並不適用於一切人。因為人是極其復雜的,不僅人的個性因人而異,而且還因時、因地、因地位和人際關系等各因素的變化而異。正如有人說的「見了狼他會顯出羊的模樣,見了羊又顯出狼的模樣」。這樣,「復雜人」的假設便應運而生了。
1.人有著層次與水平不同的、多種多樣的需要,這些需要不僅是復雜的,而且是隨著人的發展和工作條件的改變而不斷變化的。
2.每個人的多種需要不是並列,而是相互聯系、互相影響,結合為一個統一的整體,並形成一定結構的。有的人經濟上的需要居於中心位置,有的人社會性需要佔主導地位,有的人最迫切的需要是施展自己的才華,於是各個人就形成了錯綜復雜的動機模式。
3.個人此時此地的需要乃是他原有需要與當今社會存在交互作用的結果。因此,人的工作性質不同,社會地位不同,能力不同,與周圍人的關系不同,其需要與動機的模式也不同。
4.由於每個人的需要、動機和能力不同,因而對不同的管理方式就有不同的反應,所以並不存在對任何時代、任何組織或任何人都普遍適用的管理方式。從「復雜人」的假設中引申出來的管理方式被叫作「應變管理」。
(二)相應的管理措施
「復雜人」假設提出的超Y理論,並不要求管理人員放棄上述幾種人性假設為基礎的管理理論,而要求管理人員根據具體人的不同情況,靈活地採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其具體的管理措施如下:
(一)採用不同的組織形式提高管理效率。根據工作性質不同,時而採取固定的組織形式,時而採取靈活、變化的組織形式。
(二)根據企業情況不同,採用彈性、應變的領導方式,以提高理效率。若企業任務不明確,工作混亂,應採取較嚴格、控制的領導方式;若企業任務明確,則應採用民主的、授權的領導方式。
(三)善於發現職工在需要、動機、能力、個性方面的個別差異,因人、因時、因事、因地制宜地採取靈活的管理方式與獎酬方式。

Ⅵ 人性的標准

人性的標准一般分六種1舍己為人型2利人利己型3隻利己不利人型4損人利己型5隻損人不利己型6損人損己型。

Ⅶ 人性善與惡

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惡或人性本無,都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先不說人性本是怎麼樣的,先說善與惡是什麼樣的,什麼是善什麼惡。羅立一下如:急人所急,為人著想,與人為善,有禮貌幫助人講信用等等是善的。惡呢是傷害他人的身體或利益,欺騙、盜竊、不講信用,不計方法後果地追求自己利益,對人惡語相向,讓別人難受傷心等等是為惡。
為什麼前面列舉的那些是善,後面這些行為是惡?!
我覺得善與惡的標准在於那個行為推而廣之是有利於國家或整個個人類團結還是不團結,合作還是不合作,是進步還是退步。如果有利於團結、合作的話是善,不利於團結、合作的話是惡。
因為人類是群居動物,大家必須分工合作才可以相互過得更好,這是必然的前提,所以每個人都想參與這個團體中,所以每個人都會自然地接受一些讓大家良好合作的基本規則,而遵守這些規則就是善,所以善是必然的也是大家所推崇的。既然大家都向著善為什麼還會存在惡呢?!因為大家需要對合作既得的成果進行分配,分配的過程中,因為每個的信息、資源及地位的不同而使分配過程存在了不公,有人慾望太大想侵佔別人的勞動成果,或者因為認識不足沒有認識別人的,因為各種原因,讓社會的分配產生了不公。有些人因為無法通過合理的渠道爭取到自己本應該是他們權利,而只能通過非正當途徑取回自己的權益,或因而相信社會本來是惡的,因而為惡。當統治者所定的分配規則非常不合理時,是最大的惡,可以使社會產生出大量地惡,所以為什麼那種社會會不太平,為什麼會有《水滸傳》里的逼上樑山,因為社會的掌權者讓社會的分配形成了最大的不公,民眾無法得到應有的公平,最終只能選擇打破當時統治者的規則,而這種打破被附上正義的色彩。
合作趨動人向善,而合作所得利益的分配不公平這是惡的根源,所以當社會有一個合理分配的時候,社會就會太平,不會存在那麼多的善與惡。如果社會井然有序,就象健康人呼吸一樣暢通,我們還會感受到呼吸和空氣的重要嗎?不會了,所以在太平社會,惡不多,善也不多。其實那時候大家都是善,只是大家不在感覺到它的存在。
人性本善還是惡還是無,我不知道,但相信人是向善的,惡是被社會存在的某些不公逼出來的。而個體(不存在普遍性)的惡與個體遇到某些不公境遇而變異出來的。
所以我們知道為惡之人,其實也是受害之人,當我們說某個罪犯變態的時候,我們看到其所承受的社會對於他的不公及折磨,沒有相當外力是不可能讓一個社會人一個想參與社會合作的人反其道而行之的。面對為惡之人對別人的傷害,我有理由指責和懲罰,對其曾經所受的不公也應該為其鳴不平。

Ⅷ 人際關系目標的成果

1.行動力;2、向心力;3、詳細的目標決定,4、時間管理好。5.推銷能力好;6、人際關系內要好;容7、領導力好;8.知識廣;9、堅持到底精神;10、個人魅力。成功=目標設定目標:1目標是用來超越的,不是用來達成的。短期、中期、長期大成就是小成就的累積。你不能左右天氣,但你可以改變心情你不能改變容貌,但你可以展現笑容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預知明天,但你要利用好今天你不能每戰必勝,但你可以盡心盡力1.懂得八大人性人性一:人性喜歡獲得,不喜歡付出;人性二:人性喜歡自我表現,不喜歡被別人說服;人性三:人性喜歡被關心,被愛,被尊重;人性四:人性喜歡被贊美、認同、不喜歡被反對;人性五:人性天生就有好奇心;人性六:人性喜歡享受,不喜歡吃苦;人性七:人性安全感,不喜歡被騙;人性八:人性喜歡善良,討厭惡毒。2.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的重大要素(1).微笑(切記一定要微笑)(2).贊美的言語神態(3).富有同情心(4).靜心傾聽(5).注視的眼神(6).記住別人的姓名(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8).用別人希望被對待的方式去對待他(她)

Ⅸ 人性本善的論據

個旅遊團坐竹排游覽,突然一個浪頭打來,竹排翻了,上面的十幾名遊客全落入了水中,其中有一對新婚的夫妻,也有抱著孩子的女人,還有銀婚的老夫婦……
竹排上的人,會游泳的人只有一個人,他就是那個新郎。幾乎出於本能,他抓住了離自己最近的女人,女人的手裡,還有始終沒有放手的孩子。再下水,還是救了能抓到的人,等到他救到第五個人是已經筋疲力盡,自己新婚的不會游泳的妻子已經漂走了,再被打撈上來時,已是人世兩隔,蜜月竟然成了絕境之旅。
很多報紙采訪他,問他當時是怎麼想的?為什麼先救的是老人、孩子和離自己最近的女人?為什麼沒有去救自己的新婚妻子?
記者們要的答案是別人的生命重於自己妻子的生命,他的行為多崇高多偉大。但是他說,沒有想什麼,大腦中一片空白,只知道救一個是一個,她就在我手邊,難道我要拋棄這一個求救的人去游到遠處找自己的妻子?一切不過出於我的本能。
眼淚,差點為這句話落下來。
只是出於本能,人生的善良的本能,沒有想多崇高,在人命關天的一剎那,他能抓住一個生命就是一個生命,那一刻,人性閃出動人的光輝,並不是書本上那些人生理想可以教我們如何的。
還有一個故事,一個人販子的故事。他拐了一個4歲的男孩兒,在火車上,男孩沒有像其他孩子那樣哭,一直叫著他叔叔,並且求著叔叔講故事給他聽。孩子說,叔叔,你是不是也給你的兒子講故事聽他才睡覺?這句話打動了他,他亦是為人夫為人父的人,也有一個5歲的女兒,每天纏著他講故事。只一個瞬間,他決定把孩子送回去,因為孩子那雙眼睛那麼信任地看著他,把他當作朋友一樣。
很少有人販子是善良的,但那次,是個例外,並且他去投案自首了.破案了以後,除了他,案犯里所有人全是死刑,他被判了15年,但他終於解脫了。是一個孩子救了他,沒有這個孩子,他早晚有一天也會被逮到,最後,也會是死刑。確切點說,是自己的人生中殘存的那點善良救了他,是那一點善良讓他明白,最狠毒的人,也會有一絲柔軟的地方,人性的善良.
「持燈女神」南丁格爾,也用行動闡述了善良。她出身在一個貴族家庭,卻會為了幫助別人而拋棄無憂無慮的生活去選擇從事當時地位十分低賤的護士。通過她的努力,前線的死亡率由40%降到2%。在多少個風雨之夜,那些在呻吟的傷兵只要看到南丁格爾手提燈的亮光,就像看到了慈祥的天使,感受到無限的溫暖和愛意,她所到之處,傷兵們甚至會俯下身子親吻她的影子。

閱讀全文

與人性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
土地使用權期滿地上建築物 瀏覽: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