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結合改革開放,談談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看法(急!!)
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黨校重要講話中強調,改革開放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創新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的必然要求,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這一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改革開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歷史地位、巨大作用和偉大意義,我們要深入學習,用心領會。
改革開放,是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一次新的偉大革命。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提出的理論路線和制定的一系列方針政策,最鮮明的特徵就是改革。通過改革開放,我們實現了黨的工作重點的轉移,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沖破了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體制障礙,推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建立,形成了對外開放的全新格局,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道路。
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封閉自守到走向世界,改革開放所帶來的歷史性突破,開創了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全面發展的嶄新局面。短短29年裡,中國經歷了舉世矚目的歷史大轉折和事業大發展,由一個國民經濟瀕臨崩潰邊緣、農村2.5億人生活在溫飽線下的國家,變成了有強大市場活力的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綜合國力顯著提升,國際影響力和民族凝聚力大大增強,社會政治穩定,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29年彈指一揮間,中華大地滄桑巨變。細細想來,人們都能從自己身邊的工作和生活中,切身感受到改革開放帶來的新變化、新氣象。在改革開放中,國有企業總體走出了困境,國有資產大幅度增值,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在改革開放中,億萬人民群眾以極大的熱情投身並推動著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創造了許多新事物新經驗,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事實證明,改革開放順應時代潮流,符合人民意願;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今日中國的繁榮富強,就沒有人民生活的顯著改善,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現代化進程中的起步與發展。
這些年來,社會主義中國能夠在國際風雲變幻中站穩腳跟,能夠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承載中華民族百年夢想的現代化航船能夠破浪前行,原因就在於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帶領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之所以正確,之所以能夠引領中國發展進步,關鍵在於我們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這條道路上萬眾一心,團結奮進,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凝聚起了強大的精神力量。歷史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重大抉擇,是強國之路、富民之路,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應當看到,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共產黨人理論創新。在這場深刻的社會變革中,我們還面臨很多困難和問題,也會出現前進中的曲折、發展中的挑戰。加快經濟社會發展,解決前進中的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是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
我們走過的路程已經表明,不改革開放只能是死路一條;社會的發展還將證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才能鞏固成果、再創輝煌。只有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才能為中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才能使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才能更好地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中國的發展站在新的起點上,改革開放也站在新的起點上。讓我們始終不渝地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清醒認識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的大勢,全面把握我國發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努力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改革開放20年來,中國經濟和社會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十分令人矚目的現象,就是電子信息技術和種類繁多的電子產品,廣泛滲入國防、經濟和社會各個領域,成為人們生產、科研、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東西。這種現象的出現和日新月異的變化,是與我國電子工業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近20年來,電子工業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請看下面的幾組數據:
--電子工業總產值:1979年81.3億元,1998年預計實現電子工業總產值4800億元,19年增長了58倍,平均年遞增23.9%;佔全國工業總產值比重,也從1978年的1.4%,上升為6.5%;
電子工業利稅總額:1979年3.4億元,1998年230億元,19年增長66.6倍,平均年遞增24.8%;
--電子產品出口:1980年電子產品出口額只有1000萬美元,僅佔全國出口總額的%,預計1998年出口額可達到300億美元(海關統計),18年增長3000倍, 1996年出口215億美元,佔全國出口總額14.4%,成為拉動我國出口的增長的支柱產品。
--電子產品結構:電子工業投資類、消費類、元器件類三大類的比重:1980年為17:22 :61;1990年為14 :53 :33;1998年10月變化為38.8 :32.6 :28.6。投資類產品成為拉動產業增長的動力,從以元器件為主,到消費者類為主,再到投資類產品為主,樗著我國電子產業結構逐步優化,為四化服務能力大為提高。
--主要電子產品生產與供應:據對當前生產的20種主要電子產品統計分析,1988與1980年相比,有13種是當年不能生產的新增產品,有7種繼續生產的產品,年產量也分別增長了幾十倍到幾百倍(如彩電增長780倍)。當時進入家庭的主要是收音機,單錄機、彩電都是稀罕東西,現在從彩電、冰箱到家用電腦,從VCD、高檔音響和種類繁多的小家電,已成為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用品。程式控制交換機、高檔微機、集成電路和新型元器件高科技電子產品研製生產,也達到了一定的規模和水平,為四化建設和信息化提供裝備的能力,有了得大提高。
--電子工業在世界的排位:1980年,中國電子工業在規模排在世界國家和地區的第 位,現在已居第 位,成為世界電子工業大國。
--電子工業的建設與技改投資:電子工業的取得如此巨大成就,但是從國家的投入看卻是很小的,"六五"期間完基建和技改投資87.3億元,占國家總投資的1.1%;"七五"期間完基建和技改投資114.29億元,占國家總投資的0.7%。"八五"期間完成基建和技改投資340.1億元,占國家總投資的0.5%。三個五年計劃合計國家對電子工業的基建和技改投資575.69億元,不及國家對有的產業一年乃至一個項目的投資。
『貳』 三個一以貫之的內容是什麼
一以貫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明確了我們在新時代必須堅定的道路和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
黨的十九大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時代課題,並上升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境界。
一以貫之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明確了我們在新時代必須擔負的歷史使命和政治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堅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以貫之進行下去的又一個重要體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一再強調把改革開放這場新的偉大社會革命進行到底。我國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要以壯士斷腕的勇氣、鳳凰涅槃的決心,敢於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敢於觸及深層次利益關系和矛盾。
(2)深化改革鞏固成果積極拓展擴展閱讀:
在全面深化改革施工高峰期,我們黨正在多推有利於增添經濟發展動力的改革,多推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改革,多推有利於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於調動廣大幹部群眾積極性的改革。
對新時代的全面深化改革,要著力補齊重大制度短板,著力抓好改革任務落實,著力鞏固拓展改革成果,著力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不斷將改革推深做實,推進基礎性關鍵領域改革取得實質性成果。
他強調,要在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調整深層次利益格局上再拿下一些硬任務。他還明確宣示,2018年中國改革的領域將更廣、舉措將更多、力度將更強。
『叄』 為什麼說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由之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歷程向世人證明,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改革開放的實踐探索豐富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使我們對於社會主義建設規律有了新的認識飛躍和理論突破。
黨的十九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目前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
同時,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肆』 如何正確處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關系
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立足於我國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堅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這個重大戰略判斷。全面深化改革,根本目的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人民群眾謀求更大福祉。
因此必須從中國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內在要求出發,必須從深刻了解中國國情,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內在規律出發。改革的目標不是建立某種理論上看似完美的制度模式,更不是照搬照抄西方國家現成的制度模式,而必須要從中國經濟發展的歷史邏輯、客觀規律出發。
中國的改革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前進的,很多體制機制的變化都是通過各級政府發布的政策加以調整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改革實踐的積累,各個政策條文的銜接、協調越來越復雜、越來越困難,而且對政府行為、市場主體行為的約束引導能力不強。
這既不利於對既有改革成果的鞏固,也不利於政府和市場行為的規范。因此,必須堅持處理好深化改革與完善法治的關系。劃分政府與市場各自的職能和分工,規范政府與市場行為,必須堅持用好法律這一治國重器,堅持把深化改革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緊密結合起來。
在各項改革任務落實過程中,要注意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注意增強法律法規的及時性、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
要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加快完善體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權、財產權、基本政治權利等各項權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利得到落實。實現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做到重大改革於法有據、立法主動適應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伍』 如何理解四個全面的邏輯關系
「四個全面」表面看來是四項不同的戰略任務,但從根本上來說它們有機統一於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過程,統一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全過程。
1、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重要目標。
無論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還是全面從嚴治黨,都要有一個統一的奮斗目標來統領,這個奮斗目標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
2、全面深化改革是強大動力。
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也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大動力和有力保障。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
3、全面依法治國是基本方略。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黨中央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用法治手段來鞏固改革成果,引導改革創新,推動改革深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目標和新要求無論哪一條都離不開社會主義法治來提供保障。
4、全面從嚴治黨是重要保障。
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需要全面推進從嚴治黨,因為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沒有黨的堅強領導就根本不可能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全面推進從嚴治黨,因為改革開放事業是在黨的領導下進行的。
(5)深化改革鞏固成果積極拓展擴展閱讀:
理解「四個全面」,一定要具有戰略思維、站在戰略高度。習近平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中指出:「四個全面」是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並形成的戰略布局。
立足於「總依據」、「總布局」來看「四個全面」,不難發現,「四個全面」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根本一致的,提出「四個全面」就是為了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繼續寫下去,並增添新的精彩篇章。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李文閣:如何理解和把握「四個全面」
『陸』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什麼
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兩句話是一個統一整體,前一句規定了根本方向,後一句規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鮮明指向,兩句話都講,才是完整的、全面的。
我國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改革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大方向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不能動搖。
(6)深化改革鞏固成果積極拓展擴展閱讀: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國社會主義實踐的前半程已經走過了,前半程我們的主要歷史任務是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並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改革,現在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
後半程,我們的主要歷史任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兩句話」的論述指明了改革開放必須始終堅持的根本方向,「兩個半程」的論述標定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為我們清晰、准確地闡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目標和歷史使命。
『柒』 黨的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什麼
黨的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
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更加註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加快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7)深化改革鞏固成果積極拓展擴展閱讀: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科學分析和正確把握中國國情。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歷經挫折,堅持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並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根據中國實際,明確中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國家日益強盛,社會全面進步,人民享受越來越好的物質文化生活,都成為社會主義制度日益鞏固的強大基礎。
『捌』 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應如何全面完成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是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中心任務,也是國企改革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的重要抓手。在中大咨詢看來,如何全面完成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做好「三供一業」、市政社區管理等職能分離移交、教育醫療機構深化改革、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廠辦大集體改革收尾工作。
二是適時開展「回頭看」專項行動,鞏固改革成果。
三是研究制訂支持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改革發展的政策文件。
四是協調推動在京中央企業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作,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訂工作方案,穩妥有序組織實施。
『玖』 西安二本大學有哪些
我離高中畢業已經有一陣子了,所以每個學校具體招幾分我真的是忘記了。你是雲南考生的話,在你高考以後學校會統一發兩本書,其中一本上面有各個學校的簡介;還有一本有最近兩到三年各學校在該省的錄取分數(最低分和最高分),但沒有該校各專業的具體錄取分數線。
———————————————————————————————————
西安的文科大學有(以下為在雲南招生分數線,不代表在其他省市的分數線):
西安交大(一本,是綜合類大學,但文科專業也很強,分數線很高很高):西安各高校中的頭牌,管理學是全國數一數二的,此外優勢專業還有ACCA、金融學、經濟學、經管類等
西北大學(一本)優勢專業:經濟學 金融學 經管類(會計學 財務管理等)
陝西師范大學(一本) 優勢專業:呃,這個我不是特別清楚
西北政法大學(一本)優勢專業:法學類
西安外國語大學(一本)優勢專業:語言類(英語,日語,韓語,泰語,印地語,法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俄語,德語,義大利語等)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一本,其實我不知道它是不是文科類)優勢專業:這個,看名字就知道了……
西安財經學院(二本)優勢專業:會計類(會計學 財務管理 審計學等)
其他還有長安大學(貌似分數在一二本徘徊)(綜合類貌似理工科專業更強)
其他二本的學校都是理工科;有些二本的文科學校又不在西安。
———————————————————————————————————
西安外國語大學招生有大小年,但可以確定的是每年錄取分數中,錄取最低分高出一本分數線大約30-60分左右;錄取最高分可以高出一本分數線50-100。
作為一個「被調劑」的西外學姐,我想說,如果不想讀或者分數讀不上語言類,就不要來西外了。每年西外的語言類,尤其是小語種競爭都異常激烈,錄取分數往往是全校專業之首。小語種挺吃香的,工資待遇也很好。
但是西外的非語言專業很弱,加上科研能力弱,又不是211,學校窮得叮當響,對非語言專業又不重視,所以如果你被悲慘調劑到學校的「非主流」專業即非語言專業,那實在是非常非常~~杯具。列舉一些事實:我校法學專業已經停招、我校新聞專業的人大多以考研為出路等……
總之,如果你報了西外,那請你在填完語言類志願後壯烈地選擇「不調劑」,因為調劑的後果可能會讓你在怨念中度過四年。語言類的優先排次:法語、西班牙語>日韓語、葡萄牙語、義大利語等小語種>英語。由於對 對外漢語 這個專業不是很熟悉,所以沒有列舉。什麼工商管理(英語)新聞(英語)市場營銷(英語)其實都只是普通專業,而不是語言類專業,千萬別被迷惑了。
西外的語言類專業:英語,對外漢語,漢語言文學,旅遊英語,商務英語,日語,韓語,阿拉伯語,印地語,泰語,西班牙語,法語,德語,俄語,葡萄牙語,義大利語等。
———————————————————————————————————
PS:來西安讀自己都不清楚的二本(不過,在西安我認為在西安財經學院讀個會計類的專業還是很好的),不如在雲南讀個好二本。考自己省內的學校總是有優勢的。
再PS:專業一定要慎選呀!有些專業太難就業啦!
再再PS:選學校時,211、985優先;教育部直屬高校優於省教育廳直屬高校;對比兩校同一專業時,看是否有博士點、碩士點。例如:對比A和B兩個學校,A學校沒有會計學碩士點,而B學校有會計學碩士點,那麼B校會計學專業較好。
如果還有問題給我發消息。
高考報志願是大事,務必謹慎、多調查!
『拾』 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什麼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確保全面深化改革在更加註重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上下功夫,在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上下功夫,在增進人民福祉,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上下功夫。
中國社會主義能在新時期顯示蓬勃生機和活力,就在於它是實行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中國改革開放之所以能健康發展,就在於它是有利於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這樣的結合,創造了真正活躍起來的社會主義,創造了進一步造福人民的社會主義。
(10)深化改革鞏固成果積極拓展擴展閱讀:
我們既重視經濟體制改革,又重視包括政治體制改革在內在的上層建築變革;而在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中,又把擴大民主同健全法制結合起來。這樣的結合,創造了兼具民主和集中兩種長處的政治制度模式。
中國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既重視「物」的發展即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又重視「人」的發展即全民文明素質的提高。這樣的結合,把人的全面發展同社會全面進步統一於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之中。
黨在領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適時地把促進發展、提高效率同注重社會公平、促進社會和諧結合起來。這樣的結合,使中國社會既持續地充滿創造活力,又有助於避免兩極分化而達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