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魯迅的創作成果.!
魯迅出身於沒落的士大夫家庭。1898年到南京求學,先入江南水師學堂,次年考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務鐵路學堂 。其間接觸了西方資產階級的「 科學 」與「民主」。1902 年赴日本留學 ,入東京弘文學院 。1904年到仙台醫學專科學校學醫,後棄醫習文。1906年回到東京從事文藝活動,翻譯、介紹俄國、東歐和其他一些被壓迫民族的文學作品 ,發表了《 摩羅詩力說 》、《科學史教篇》 、《文化偏至論》等富有戰斗精神的論文 。1909年8月回國 ,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課余輯錄亡佚古代小說。1912年到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任部員。到北京後,任社會教育司科長、僉事。1918年初參加《新青年》編輯工作,並在《新青年》上發表了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抨擊家族制度與封建禮教 。此後「 一發而不可收 」,陸續發表《 孔乙己 》、《葯 》、《阿Q正傳》等傑作。同時 ,他還結合斗爭需要 ,創造了被稱為匕首或投槍的文體,寫了許多雜文和論文,後來結成雜感集《熱風》,論文則收入《墳》。1920 年 8月起,先後在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校兼課,編定《中國小說史略》等書 ,並相繼出版了小說集《 吶喊 》、《 彷徨 》。1925年領導青年建立莽原社、未名社,主編《莽原》,翻譯介紹外國文學 。1926年8月在軍閥迫害下 ,離京到廈門大學和中山大學任教 。1927 年10月到上海,專事著述 。1929年主編《科學的藝術論叢書》。1930年參加發起並組織成立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擔任「左聯」領導工作。其間,還參加了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等組織,與國民黨和帝國主義進行斗爭 。在上海期間 ,陸續出版9本雜文集和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先後編輯《語絲》、《奔流》、《朝花》、《萌芽》、《前哨》、《十字街頭》、《譯文》等文學刊物,翻譯了許多外國文學作品。他擁護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提出「民族革命戰爭的大眾文學」的口號 。
魯迅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旗手,對民主革命和現代文學作出了巨大貢獻,並給人們留下了豐富寶貴的精神遺產。他一生著譯約近1000萬字,計有小說集3部 ,雜文集17部,散文詩集1部 ,回憶散文集1部 ,1400多封書信 ,還有1912 年5月5日到1936 年10月18日的日記(其中1922年的已佚),以及《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等學術著作。他還翻譯了14個國家將近 100 位作家的文學作品和文藝理論,印成33部單行本。此外還輯錄、校勘古籍18種。這些著作曾有各種不同版本出版,現有1959年版《魯迅譯文集》10卷,1981年版《魯迅全集》16卷等。魯迅的作品充實了世界文學的寶庫,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 、世界語等5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
魯迅的一生,得到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的高度評價 。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 ,就是中國新文化的方向。」對於魯迅思想和創作的研究,是從1918年《狂人日記》發表後開始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的《六十年來魯迅研究論文選》,匯編了這方面的部分重要成果。另外尚有魯迅研究專家的多種專著。
《魯迅全集》
魯迅著作結集。1938年,上海復社出版了20卷本;1973年人民出版社重印。前6卷收魯迅創作的小說 、散文 、雜文,第7卷《兩地書》、《集外集》、《集外集拾遺》,第8、9、10卷收學術論著和輯錄校勘的部分古籍,後10卷收魯迅譯著。1956 ~1958 年 ,人民文學出版社陸續出版了不包括譯文的《魯迅全集》10卷 , 同時先後出版《魯迅日記》2卷和《魯迅譯文集》10卷。198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重編出版了《魯迅全集》16卷(不包括譯文) ,前6卷與1938 年版編排體例不盡一致 , 總內容相同 , 第7卷《 集外集 》、《集外集拾遺》,第8卷《集外集拾遺補編》,第9卷《中國小說史略 》、《 漢文學史綱要 》,第10卷《 古籍序跋集 》、《譯文序跋集》,第11~15卷收《兩地書》,書信和日記,第16卷( 附集)《魯迅著譯年表》、《全集篇目索引》、《全集注釋索引》。這是迄今內容最完備、校勘注釋最精確的版本。
❷ 中國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已經做到了什麼成果
圓珠筆筆尖,在總理的關懷下,終於可以國產了,這就是了不起的製造大國呀,真心在幫你期待採納,
❸ 創新性成果的生產必須具備哪三個要素
人文社科成果是人們在從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和實踐活動中,通過創造性勞動所取得的具有規律性認識或改造世界作用的成就或結果。對人文社科成果進行評價,是判斷成果價值和能否廣泛推廣實施的重要尺度,也是使成果獲得同行和社會承認,鼓勵學者開展學術研究的必要途徑。目前,中國人文社科學術成果評價以文獻計量為主,同行評議為輔,評價的標准、方法、指標和組織實施等都存在一些不足,以致出現了過度數量化、簡單化、形式化,甚至偏離評價目標等問題,影響了學術界和社會對人文社科成果的正確認知和學術創新的積極性,阻礙了人文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學術界廣泛認為,評價機制不完善是造成上述問題的重要誘因,尤其在諸多機制中,以創新和質量為導向的管理控制機制的嚴重缺位和失效,更是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2011 年《教育部關於深入推進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意見》也指出: 完善以創新和質量為導向的科研評價機制是建設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系的重點任務之一。
❹ 幼兒園音樂作品表現性的二種依附性
對形式的依附、對再現性的依附
幼兒園音樂作品表現性的二種依附性分別是對形式的依附和對再現性的依附。音樂表演生產通常的表現形式有兩種。音樂唱奏活動對創作生產活動的依附以及音表演的行為活動的相對獨立。
音樂唱奏活動對創作生產活動的依附是在一定的短時期內,唱奏行為的啟動必須依賴於創作生產。沒有創作生產,就沒有唱奏生產,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區分。
(4)創作生產成果擴展閱讀:
音樂表演生產也具有其行為活動的相對獨立。一些音樂作品在產生以後漫長的時間里,經過長期的社會檢驗和社會認定,此刻,依據這些優秀作品展開的唱奏表演生產行為是一種相對獨立的行為。
另外貝多芬的交響曲作為經典的創作生產成果以總譜的形式留存下來,後世演奏生產活動對這些作品的演奏帶有隨意性,貝多芬生前的創作生產行為對後世的唱奏生產活動並沒有制約性和依賴性。
除此之外莫扎特之前的音樂家們,無一不是通過依附於貴族來謀生的。如亨德爾、維瓦爾第、巴赫、海頓都是在某一位貴族手下當差,或是受聘於教堂,創作音樂作品。
❺ 創作實踐類成果的學術價值怎麼寫
創作實踐成果如何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
創作實踐成果的應用價值
❻ 數控技術創造發明指導生產成就的技術總結
數控技術的建設與教學改革成果總結 數控技術已成為製造業實現自動化、柔性化,集成化生產必不可 少的基礎,並上升為衡量一個國家製造水平的重要指標。是國家十 五計劃期間重點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之一。
課程的重要性在於不僅 要滿足後續課程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在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工程師 基本素質形成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為順應學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需要,數控技術課程建設顯示出 了強勁的改革發展勢頭,在教學改革、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等各方 面積極探索,穩步實施教學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
具體改革成果 有以下幾方面: 一、課程教學改革的總體思路 數控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總體思路是:以數控編程及數控原理為 核心,以 cad/cam 為主線,以實現知識、能力、素質目標為基本出 發點,建立相應的理論教學體系模塊、實踐教學體系模塊、創新教 育模塊,並使三者相互滲透密切結合成為統一的課程教學體系。貫 穿於整個課程改革的全過程。本次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特色就是以 創新製作和職業資格證書為紐帶,加強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各 個模塊的教學環節中進行工程意識的培養和訓練,有效地提高學生 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二、加強實踐教學,突出創新能力的培養 實行理論教學與實驗、實習、實訓相結合的一體化教學方式,全 面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與職業綜合能力。 集中實踐教學環節。堅持工程的靈魂是實踐、工程教育本質是實 踐、實際、實干、實績、實效的原則,加大實踐課程的比例。在理 論教學結束後,進行 1 周的集中實習,根據培養目標要求,遵循由 基本技能到專項能力再到綜合能力訓練的程序,運用分散在課外的 實踐和集中周實踐相結合的形式,建立與理論課程體系緊密結合、 相互滲透、相對獨立的實踐課程體系,加強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 養。 三、改革考試辦法,客觀評價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課程考核方面進行改革,除實行試卷庫考核外,加強綜合實踐 應用能力的考核。考試改革分為閉卷、開卷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 式。閉卷主要考核數控基本理論知識;開卷考試分為工藝設計與編 程、機床操作與創新製作。工藝設計與編程主要考查學生工藝分析 能力、程序編制及優化能力。機床操作與創新製作主要考查學生實 踐操作能力,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實踐操作要求。 四、編寫富有特色的實踐教學改革教材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和傳播媒介,為適應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 學手段的變化,相應地對原有的教材內容做適當的調整、補充、重 組,充分體現實踐教學內容的改革。 五、教學內容體系的改革 改革課程體系,不斷更新教學內容使之與當今社會相適應,是高 等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課程組對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進行了深入 細致的改革,圍繞改革的總體思路,課程組按照優化培養過程的總 體教學要求精選教學內容,制定了符合教學要求的課程建設方案, 《數控技術教學大綱》 、 《數控技術考試大綱》 、 《數控實習大綱》 、 《數 控實習計劃》等一系列教學文件,形成了理論教學體系模塊、實踐 教學體系模塊和創新教學體系模塊。 六、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1. 自主開發多媒體教學軟體,加強多媒體教學 改變傳統的黑板、掛圖和模型靜態、分散的教學手段,自主開發 多媒體教學軟體,將傳統數控技術中教師難講解、學生難理解的內 容以生動活潑、直觀形象的方式表現出來,並有效地擴大教學信息 量,以便適應學時壓縮和我校學生的自身特點。 2.建立數控模擬加工和現場加工演示系統 課堂上需要老師用語言描述數控編程到實際加工的動態過程,教 師表達困難,學生更難理解,為解決這一問題,採用了三維動畫及 自動編程軟體動態模擬加工路徑,並拍攝和收集了各類先進數控加 工影片,鏈接到教學課件中,使學生更全面直觀的了解數控技術的 發展和應用,效果生動而且活躍了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 積極性,使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創新能力得到提高。 3.啟發式教學 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改變過去那種注入式教學方法,從講 課到實驗、實習、自習、作業、討論、考試等各個教學環節實行啟 發式、討論式教學。 七、深入開展教學法研討,積極撰寫教改論文 承擔本課程的教師,保持著嚴謹認真的工作作風和孜孜以求的學 習態度,課程組多次召開教學法研討會,各成員積極發表自己的見 解,深入討論教改方案及思路,確定新課程體系的各類教學文件。 八、收集了大量的數控技術教學改革實踐的反饋意見 教學改革成果已在兩屆學生中應用,課程或實習結束後要求每個 學生寫心得體會,發放課堂教學改革和實踐改革的調查表,利用網 絡評教系統,廣泛了解學生對課程教學的評價和要求,為教學改革 的進一步實施提供參考,不斷改革教學方法以期達到最佳的教學效 果。根據學生反饋意見反映,教改效果良好。 九、學科的綜合建設成效 經過課程組教師的共同努力,數控技術教學改革及學生創新能力 的培養,在教學改革、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學文件建設、教學 制度完善等綜合建設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各項工作上了一個新台 階。 十、今後的構想 數控技術學科,已隨先進製造技術的高速發展,有了新的發展切 入點,在知識經濟時代,新知識、新理論層出不窮,單純的知識堆 砌,不能解決問題的根本。
課程的出路在於如何合理的保留基礎, 加強融合,積極外延。特別是如何有效的開發學生的潛能,以知識 為依託,能力培養為主體,素質教育為目的,進一步加強先進製造 技術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數控技術精品課程建設在各方面的支持關心和課程組成員的努力 下,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課程組將繼續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加強 對外的合作交流。進一步豐富網上資源,繼續加大數控培訓力度, 使更多的學生成為有一技之長的高級實用人才。
❼ 發明和創造的含義和區別
一、發復明與創造的區別
在數制量上有區別
創造是將兩個或以上按照一定方式聯系,製造新的實物,發明不是
在對象上有不同
創造多是指的事物,發明不一樣,可以是產品,也可以是一種方案或者一種過程
二、含義
發明
發明是應用自然規律解決技術領域中特有問題而提出創新性方案、措施的過程和成果。產品之所以被發明出來是為了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而發明出來產品。發明的成果或是提供前所未有的人工自然物模型,或是提供加工製作的新工藝、新方法。機器設備、儀表裝備和各種消費用品以及有關製造工藝、生產流程和檢測控制方法的創新和改造,均屬於發明。
創造
創造,是指將兩個或兩個以上概念或事物按一定方式聯系起來,主觀地製造客觀上能被人普遍接受的事物,以達到某種目的的行為。 簡而言之,創造就是把以前沒有的事物給產生出或者造出來,這明顯的是一種典型的人類自主行為。因此,創造的一個最大特點是有意識地對世界進行探索性勞動。
❽ 關於科學技術創造的成果的資料
①探月工程——首次探測 月球背面:
2018年,中國探月工程將實現新突破。嫦娥四號任務將於今年實施兩次發射任務,實現國際上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並巡視勘察,譜寫月球探測歷史新篇章。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劉繼忠介紹:
嫦娥四號今年的發射任務將分別於5月和12月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實施。計劃5月發射中繼星,首次在地月朗格朗日L2點放置衛星,實現月球背面與地面站之間的測控通信;12月發射著陸器和巡視器,在中繼測控支持下實現月球背面軟著陸,開展就位和巡視探測,科學探測數據再通過中繼星轉發至地面接收站,開展相關科學研究。
②北斗衛星——密集發射 全球組網:
進入2018年,北斗衛星迎來高密度發射之年。與此同時,我國自主研製和建設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也進入發展新階段:系統性能、衛星壽命、服務精度大為提升,提供服務的地區范圍更廣,進一步向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角色靠近。
「2018年底前,將發射10多顆北斗三號組網衛星,建成基本系統,覆蓋『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到2020年,將發射30多顆衛星,向全球提供服務。」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發言人冉承其介紹。
③深海科考——「七龍」探海 更深更遠:
「深海蘊藏著豐富的資源,是人類未來發展的藍色空間,也是國家長遠發展的戰略新疆域。」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辦公室主任劉峰說,2018年對國家深海事業來說,是非常關鍵的一年。2018年,我國將從「硬實力」和「軟實力」兩方面下功夫,力爭在深海探索中占據先發優勢。
深海裝備,是深海大洋調查的有力保障。今年,會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海龍」號無人有纜潛水器、「潛龍」無人無纜潛水器組成的「三龍」深海裝備體系為抓手,促進深海技術的創新突破。比如持續推進「蛟龍號」和「潛龍二號」的技術升級與應用。
④量子技術——通信計算 繼續領跑:
2017年12月19日凌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自然》雜志對外發布2017年度改變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入選。《自然》雜志為每一名入選者做了一篇新聞特寫,其中以「量子之父」為題報道了潘建偉。
毫無疑問,潘建偉是世界量子技術領域里最好的科學家之一。在他的帶領下,中國量子通信研究迅速從「跟跑」實現「領跑」,目前已領先世界5年到10年;中國量子計算研究也邁入世界一流水平行列。
⑤核電技術——高溫低溫 全面發力:
核科技作為重要的科技領域,備受社會關注。歲末年初,核科技持續自主創新再結碩果,呈現出新堆型扎堆的可喜現象。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日前在京正式發布其自主研發的「燕龍」泳池式低溫供熱堆。
與此同時,我國自主研發的第四代核電高溫氣冷堆也傳來捷報,山東榮成石島灣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2號反應堆壓力容器頂蓋扣蓋成功。這意味著距離我國建成全球首座球床模塊式高溫氣冷堆商用示範工程又邁進了一大步。
❾ 周瓊的(一)文學創作成果簡介
周瓊,常用筆名楚子,1964年10月生,湘鄉人,1982年參加工作,先後就讀於中國書畫函授大學,中國社科院當代文學專業,武漢大學作家班。1986年開始在《湖南日報》發表處女作後,先後在國家級、省級、地市級文學刊物《青年文學》、《安徽文學》、《上海文學》、《芙蓉》、《青春》、《創作》、《作家》、《詩神》、《文學界》等十多家專業刊物以表散文、詩歌、小說、書畫評論、文學評論100餘萬字。現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湖南書法家協會會員、湘美協會員。1999年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長篇小說《呻吟》,這是湘鄉建國以來在籍人員中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小說出版後引起媒體和評論界的關注。湖南衛視、長沙電視台作了報道;湖南經視第45期「城市語文」作了13分鍾專題報道;長沙女子頻道作了長達35分鍾的專題節目;《湖南工人報》、《四川青年報》、《湘潭日報》、《新生代》雜志以專題報道的形式隆重推介;《湖南文化報》、《湖南日報》發表了著名評論家凌宇關於《呻吟》的有關評論文章。被湖南省作家協會列為省重點作家,予以扶植關注。
1991年,詩歌《評點長城》獲《詩刊》「香山杯」全國徵文大賽二等獎;1994年,短篇小說《迷惘》獲《芙蓉》全國小說徵文大賽三等獎。至今共獲各類文學獎10多次。1997年被中英文刊物《國際漢語詩壇》公開投票評為「漢語詩壇十大傑出青年詩人」之一。組詩《對抗物質》、長詩《狂暴的風》被譯為英文傳播到英、美等10多個國家,並擅長書法,多次獲省、市級獎。迄今共創作長篇小說5部(出版一部)長詩8部(發表7部),發表文學評論20萬字。共計創作各類作品400萬字,事跡收入《當代世界文藝家大辭典》、《湖南文藝家辭典》、《湘潭文藝家辭典》、《湘潭年鑒》、《湘鄉市志》等十餘種史料書籍。1994年參加「五人書展」,部分書畫作品參加湘潭市和湘鄉市的各種展覽、比賽並多次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