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科研項目的成果形式具體有哪些
1、論文和專著
2、自主研發的新產品原型
3、自主開發的新技術
4、發明專利
5、實用內新型專利
6、外觀設計容專利
7、帶有技術參數的圖紙等
8、基礎軟體
9、應用軟體
10、其他
Ⅱ 科研課題的基本類型有哪些
科研課題的基本類型可分為三大類:
1.應用性研究課題
這類課題,重點是研究如何把教育科學的基礎理論知識轉化為教育技能、教育方法和手段,使教育科學知識同實際教育教學銜接起來,達到某種預定的實際目標。
課題特點:應用性、時代性、效益性和靈活性。
課題設計:要突出「應用」。
2.經驗研究性課題
經驗研究性總結分為一般性經驗總結和科學性經驗總結兩個層次。
課題特點:在教育實踐中進行的教育科研;具有預先提出的、十分明確的科研目的,工作目的與科研目的一致;有意識地運用教育科研的有關方法;依據科研思路,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採用一定的方法,有意識、有目的地搜集資料,搜集的資料全面、完整等等。
課題設計:要突出通過經驗總結得出理性認識和揭示規律的主題。
3.實驗性課題
實驗性課題是在一定教育理論或假設指導下,通過實驗探究變數關系揭示教育規律的活動。
課題要求:研究者必須有一個關於解決該問題的設想或初步的特徵理論;用比較嚴密的研究程序組織研究,便於重復驗證;預設實驗條件,把變數明確區分,加以控制;對測量的事物規定操作定義。
課題設計:要突出「實驗」的特點,充分體現實驗要求。
(2)課題成果類別擴展閱讀:
科研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有:
1、准備階段
課題正式立項之前,已經為該課題搜集相關的研究成果。課題正式立項之後,有課題主持人組織課題組成員討論研究課題研究的主要任務構成,擬定總體研究內容提綱,並將任務分解到個人,同時將課題組成員分為調研組、分析組等,為課題研究的有效推進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另外,為調研組下一步的調研階段開展做了相應的准備工作。
2、調研階段
課題組調研成員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成員採用問卷調查,實地走訪,文獻綜述等多種方法,開始大量搜集課題中的資料以及數據。
3、匯總分析階段
本階段,課題組成員結合實際調查資料,剖析分析資料的情況事項,並且做出對策與建議。
4、撰寫研究報告
結合前一階段對調查資料的匯總、分子,有課題主持人執筆撰寫課題研究結項報告,並提出相關的研究課題報告。
Ⅲ 科研課題的基本類型有( )等幾大類。
科研課題有橫向課題和縱向課題兩個基本大類。
1、縱向科研項目
縱向科研項目的經費來源於上級機關、項目主管部門撥款。縱向科研項目(課題)是指由各級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各基金委、各類學術團體公開發布項目通知,並由院科研處統一組織教學科研人員申報得以立項的,有一定資金資助的科學研究項目 (課題)。
2、橫向科研項目
橫向科研項目是指由其他政府部門(含國家部委、省市部門)、企事業單位、公司、團體 或個人委託我校教學科研單位或教師進行研究或協作研究的各類課題,包括國際間企業合作項目。
另一種說法,橫向科研項目(課題)是指除縱向科研項目以外的所有課題,包括 院校教師和科研人員承擔的各級政府和部門、研究機構、學術團體、公司和企事業單位等直接委託或通過其它形式取得的各類科研項目。
(3)課題成果類別擴展閱讀
縱向科研項目的種類包括:國家科技攻關計劃項目、863計劃項目、973計劃項目、國家星 火計劃項目、國家火炬計劃項目、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 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藝術基金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項目、廣東省 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廣東省科技攻關項目、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廣東省教育廳 自然科學研究項目、廣東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湛江市科技招標項目、湛江市科技攻關項目等。
縱向科研項目(課題)分為國家級項目(課題)、省(部)級項目(課題)、市級(不含 縣級市)項目(課題)共三類。
國家級項目(課題)是指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藝術基金、國家科技部項目、國家教育部項目(課題);省、部級項目(課題)是指國務院各部委辦局項目、省科協、社科聯、科技廳、教育廳項 目(課題);市級(不含縣級市)項目(課題)是指市科協、社科聯、科技局和教育局項目(課題)。
Ⅳ 科技成果有哪些類型
科技成果可分為三大類型:基礎理論成果,是指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領域取得的新發現、新學說,其成果的主要形式為科學論文、科學著作、原理性模型或發明專利等。
應用技術成果,是指在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應用中取得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新材料、新設備,以及農業、生物新品種、礦產新品種和計算機軟體等。
(4)課題成果類別擴展閱讀:
科技成果的基本成就:
1、是新穎性與先進性:沒有新的創見、新的技術特點或與已有的同類科技成果相比較為先進之處,不能作為新科技成果。
2、是實用性與重復性:實用性包括符合科學規律、具有實施條件、滿足社會需要。重復性是可以被他人重復使用或進行驗證。
3、是應具有獨立、完整的內容和存在形式,如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以及科技報告等。
4、是應通過一定形式予以確認:通過專利審查、專家鑒定、檢測、評估或者市場以及其它形式的社會確認。
中國科學院在《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研究成果管理辦法》[1]中把「科技成果」定義為:某一科學技術研究課題,通過觀察試驗和辯證思維活動取得的,並經過鑒定具有一定學術意義或實用意義的結果。
在新的時期,為了明確認識,把「科技成果」分解為「科學成果」和「技術成果」兩部分,並把「軟科學成果」排除在「科技成果」的范圍之外。
Ⅳ 課題類別是什麼
其為課題研究的不同類型。
課題研究方法的使用與選擇,不同類型(內容、條件)的內研究課題有不同的研究方容法,可以從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標准選擇研究方法。
以研究過程的階段為標准,按階段研究任務確定方法;以研究對象的性質為標准,按研究對象確定方法;以課題研究的延續性為標准,按延續方向確定方法;以研究所採取的技術手段劃分,選擇不同的研究方法。
(5)課題成果類別擴展閱讀:
課題研究要求規定:
1、任何假設都是對於外界各種現象的猜測,尚未達到確切可靠的認識,因而有待於進一步通過科學研究來檢驗或證實。
2、假設不是隨意的幻想和毫無根據的空想,而是人們根據已經認識並掌握了的有關科學知識或經驗知識,以一定的確實可靠的關於研究對象的事實材料為基礎,並按照科學邏輯的方法推理而成。
3、研究者按一定的規則從總體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樣本,根據對樣本進行研究的結果來獲得有關總體認識的研究。
Ⅵ 課題研究成果有哪些
課題研究成果有哪些表現形式
專利,專著,軟著 評職稱專著掛名專利申請核心論文 2018-09-04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的課題立項申請書中規定課題成果的主要形式:公開發表的專著或研究論文。請根據申請的課題類別的成果要求填寫。A.專著 B.譯著 C.研究論文 D.研究報告 E.工具書 F.電腦軟體 G. 其他
全劃辦要求課題研究成果基本指論文、專著和研究報告。課題提交的成果是指研究總報告和成果公報;成果附件是指專著和已發表的研究論文。很多省份的教育科學規劃辦對課題成果的界定也都源於此,大同小異。
課題研究成果形式多樣化
對高校而言全規劃辦對課題研究成果的規定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高校也一般就認可專著和論文。但對於中小學老師,寫一本專著、發一篇文章不是那麼容易的,大部分老師都無法達到這個要求,所以對中小學教師而言,課題研究成果除了專著、論文之外,有多樣化的呈現形式。
此外,針對中小學教師的實際情況,對課題成果的要求也適當降低。比如,研究論文不一定要正式發表才認可,因為現在的論文發表非常混亂,假期刊、垃圾期刊滿天飛,期刊質量參差不齊,魚龍混雜,很多老師在發表論文時上當受騙屢見不鮮。
而且,課題成果的形式也非限定為專著和論文。課題主要成果形式有:論文、專著、研究報告、譯著、調查報告、實驗報告、經驗總結報告、典型教育案例分析、教學改革實踐方案、校本課程實施方案、中小學已出版或未出版的校本教材、教學軟體、教學工具、其他成果。
課題研究成果和課題研究實踐效果的區別
開展課題研究、課題實驗的實踐過程中,肯定還會有一些具體的實踐效果,這些雖然不是課題研究成果,但是可以寫在結題報告的實踐成效分析里。
課題研究過程性材料和課題研究成果的區別
很多老師將過程性材料當做課題研究成果提交,這是將課題成果范圍過於擴大和成果泛化。課題研究成果必須要有一定的理論高度、研究成分,而不是一般的工作性資料,更不是一般的資料匯編,否則降低課題研究的質量,導致課題研究不科學、不規范。
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會產生很多過程性、工作性資料,這些資料可能並沒有研究的成分或者研究的成分不高。比如課題信息變更申請表、研究日誌、研究心得、照片等,只是課題研究的過程性資料,而不能算成果。
課題研究成果表現形式多樣化,且更應該傾向於實踐性成果,並強調成果應用於教育教學實踐所產生的效果。
Ⅶ 研究成果到底有哪些形式
1、論文和專著2、自主研發的新產品原型3、自主開發的新技術4、發明專利5、實用新型專利6、外觀設計專利7、帶有技術參數的圖紙等8、基礎軟體9、應用軟體10、其他
Ⅷ 課題類別怎麼填
課題申報表在填寫中必須註明課題類別。課題類別指的是按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的課題類型。一般性的課題按不同的角度可以有如下幾種分類:
1、按照研究的深度可分為描述性課題、因果性課題和預測性課題。
(1)描述性課題是指對社會現象的真實情況進行具體詳細地描述,這是最基本的課題,難度小,層次低。
(2)因果性課題指揭示兩種或兩種以上社會現象之間因果關系,主要回答"為什麼"、"怎麼辦",層次較高,難度較大。
(3)預測性課題指在弄清了社會現象的因果關系的基礎上,對事物未來發展趨勢和狀況進行預測,研究層次最高,對實際工作和理論研究都有著重要意義。
2、按照課題的大小可分為宏觀課題、中觀課題和微觀課題。
(1)宏觀課題涉及的是某一時期較大范圍需要解決的標本性問題,如素質教育。
(2)中觀課題以階段性問題、局部問題對研究對象,研究涉及的范圍要小一些。
(3)微觀課題指研究對象非常具體、涉及面不太廣的課題。
3、按研究的層次可分為面上課題、重大課題和重點課題。
(1)面上課題面向大多數科研人員,它也稱為自由申請課題。
(2)重大課題少而精,目標明確,有重大科研意義,對課題組織者和呈擔者要求非常高。
(3)重點課題有針對學科發展和布局中最急需、最重要的問題和新學科新領域的增長點,開展深入研究而設立。
4、按照研究目的可分為理論性課題和應用性課題。前者是以揭示社會現象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為主要目的;後者以提出解決社會實踐問題的具體方案或對策為主要目的。當某一課題兩個目的兼而有之時,就可看作是綜合性課題或理論應用性課題。
研究性學習的課題大致有以下四類:
(1)知識探究型。這是研究課題中的最低層次。學生學到某一方面知識,在教師指定下拓寬學習范圍,獲得學習體驗,甚至形成學習報告。這種學習研究,盡管只是初步,但對於在更大范圍和程度上激發學生研究學習無疑是全新的起點。
(2)學術研究型。學生在文理各科學習中,對某一教學內容發生濃厚興趣,從而確定課題,尋找導師給予指點,化上數周、數月甚至年余時間研究探索,寫出學術論文。
(3)社會調查型。走向社會,走向生活,這是學校開設"研究性學習"課之後十分可喜的現象.學生通過對社會進行研究調查,然後撰寫出調查報告。
(4)創造發明型。在學生"研究性學習"課程中,最高的研究層次應當屬科技的創新發明。學生通過自已的努力,以科技創造為目標,進行認真的科技發明嘗試,並取得了成果。然後應用於社會並為社會創造出一定的社會效益。
Ⅸ 項目的成果形式都有哪些種類
項目的成果形式的種類有:
1、學術論文
2、軟體
3、設計技術資料
4、實版用新型專利權
5、外觀設計專利
6、帶有技術參數的圖紙等
科技項目是指以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為內容而單獨立項的項目,其目的在於解決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出現的科學技術問題。不同的科技項目,根據其性質、實施范圍、運作特點有不同的分類。
科技成果根據其性質可分為三大類型:
1、基礎理論成果,是指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領域取得的新發現、新學說,其成果的主要形式為科學論文、科學著作、原理性模型或發明專利等。
2、應用技術成果,是指在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應用中取得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新材料、新設備,以及農業、生物新品種、礦產新品種和計算機軟體等。
3、軟科學成果,是指對科技政策、科技管理和科技活動的研究所取得的理論、方法和觀點,其成果的主要形式為研究報告。
Ⅹ 課題研究成果形式課題研究成果形式怎麼填
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的撰寫
課題研究的階段性總結是對過去一段科研工作進行全面、系統的回顧與檢查。
這類總結主要包括標題、正文與落款三部分。
標題應與內容相符合,一般採取與階段計劃標題相對應形式表述或用主標題加副標題的形式,以便明確或突出總結的內容。
正文通常包括概述、基本做法與結果、結論與討論三部分。前言性的概述說明研究的基本情況和全文的基本觀點之後,即應陳述研究的內容和具體做法,說明結果,分析成績、經驗和存在的問題,最後進行必要的討論,並提出今後的打算。
具體來說,應包括兩方面內容:
1、階段性研究工作回顧
即對照本階段課題研究推進計劃(進度計劃),對本階段(學年或學期)內開展的主要研究工作進行總結。這是課題結題時撰寫課題研究工作報告的重要依據。
具體地講,應圍繞本階段課題研究工作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①學校層面開展了哪些活動(如:開展的培訓、調查、觀摩、研討等)?採取了哪些組織管理措施?在教師層面,課題研究進展情況如何?②階段性既定目標是否達
2
成?取得了哪些成果、收到了什麼成效?涌現出哪些典型?③本階段研究存在哪些不足之處?研究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問題或困惑?對今後的課題研究有何啟示?
2、階段性研究成果梳理
即對照本階段課題研究推進計劃(進度計劃),對本階段(學年或學期)內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進行提煉。這是課題結題時撰寫課題研究成果報告的重要依據。
具體地講,可圍繞本階段課題研究工作重點,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①顯性的課題研究成果,包括兩類:一是事實類成果,如有效經驗(做法)總結、專題研究論文、典型課例(案例)、優秀教育故事或教育隨筆;二是數據類成果,如個體或群體的因變數測查材料(問卷統計、成績分析);②隱性的課題研究成效,包括:學生的各方面的成長狀況、教師的專業發展狀況、學校的內涵發展狀況、產生的社會效應,等等。
成果的梳理並非簡單的成果羅列。對於課題研究而言,上述成果只能視為原始性成果。因此,對於課題負責人而言,還應做好兩項工作:一是對上述原始性成果進行分類整理,並去粗取精,剔除無效成果或者無關成果;二是准確把握課題研究的變數因素,對上述原始性成果進行邏輯分類和提煉,然後以事實和數據為本,對整個課題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3
與成效進行必要的整合和提升,從中抽取出科學性、規律性精華,使課題研究成果基於原始性成果,又高於原始性經驗。
落款。總結的作者署名寫在標題的正下方,總結的日期註明在正文末的右下方。
(由導言與主體兩部分構成。導言是根據什麼,為了什麼目的,對什麼問題或情況,作如下總結。正文寫做法、成績和缺點、經驗與教訓、問題與建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