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科技成果有哪些類型
科技成果可分為三大類型:基礎理論成果,是指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領域取得的新發現、新學說,其成果的主要形式為科學論文、科學著作、原理性模型或發明專利等。
應用技術成果,是指在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應用中取得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新材料、新設備,以及農業、生物新品種、礦產新品種和計算機軟體等。
(1)科研成果格式擴展閱讀:
科技成果的基本成就:
1、是新穎性與先進性:沒有新的創見、新的技術特點或與已有的同類科技成果相比較為先進之處,不能作為新科技成果。
2、是實用性與重復性:實用性包括符合科學規律、具有實施條件、滿足社會需要。重復性是可以被他人重復使用或進行驗證。
3、是應具有獨立、完整的內容和存在形式,如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以及科技報告等。
4、是應通過一定形式予以確認:通過專利審查、專家鑒定、檢測、評估或者市場以及其它形式的社會確認。
中國科學院在《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研究成果管理辦法》[1]中把「科技成果」定義為:某一科學技術研究課題,通過觀察試驗和辯證思維活動取得的,並經過鑒定具有一定學術意義或實用意義的結果。
在新的時期,為了明確認識,把「科技成果」分解為「科學成果」和「技術成果」兩部分,並把「軟科學成果」排除在「科技成果」的范圍之外。
2. 科研項目的成果形式具體有哪些
1、論文和專著
2、自主研發的新產品原型
3、自主開發的新技術
4、發明專利
5、實用內新型專利
6、外觀設計容專利
7、帶有技術參數的圖紙等
8、基礎軟體
9、應用軟體
10、其他
3. 項目的成果形式都有哪些種類
項目的成果形式的種類有:
1、學術論文
2、軟體
3、設計技術資料
4、實版用新型專利權
5、外觀設計專利
6、帶有技術參數的圖紙等
科技項目是指以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為內容而單獨立項的項目,其目的在於解決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出現的科學技術問題。不同的科技項目,根據其性質、實施范圍、運作特點有不同的分類。
科技成果根據其性質可分為三大類型:
1、基礎理論成果,是指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領域取得的新發現、新學說,其成果的主要形式為科學論文、科學著作、原理性模型或發明專利等。
2、應用技術成果,是指在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應用中取得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新材料、新設備,以及農業、生物新品種、礦產新品種和計算機軟體等。
3、軟科學成果,是指對科技政策、科技管理和科技活動的研究所取得的理論、方法和觀點,其成果的主要形式為研究報告。
4. 文獻是科技成果 參考文獻格式如何寫
參考文獻格式:[1]
高性能鹼礦渣混凝土製備關鍵技術研究[Z]重慶市建築專科學研究院.2012.
[2]
水下及地下混凝土裂縫自動愈屬合機理研究[Z]東北林業大學.2009.
萬方包庫可以直接導出科技成果的文獻格式!
5. 科研成果的主要形式包括( )
1、論文和專著2、自主研發的新產品原型3、自主開發的新技術4、發明專利5、實用新型專利6、外觀設計專利7、帶有技術參數的圖紙等8、基礎9、應用10、其他
6. 碩士學位論文期間取得的科研成果格式怎麼寫
由標題、摘要、關鍵詞、前言、材料與方法、結果、討論、參考文獻等部分組成。
標題概括地說明該研究的目的及重要性,並極其扼要地表述是以何種實驗材料與方法得出的何種研究結論,突出論文的新見解和研究結果的意義。前言簡要表述本研究課題的背景、前人的研究結果和未能解決的問題,以及本研究的主要實驗(試驗)內容和研究目的。
結果客觀描述和科學分析實驗(試驗)過程中發生的現象;寫明應用的公式、反應方程式;用表格、坐標圖或曲線圖准確列出實驗中得出的數據;表述實驗得出的最終結果。參考文獻列出與本研究課題直接有關的前人發表的文獻(包括參考前人的成果、方法、材料等)。
(6)科研成果格式擴展閱讀:
碩士學位論文要求規定:
1、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必須有外單位的有關專家參加,其組成人員由學位授予單位遴選決定。學位評定委員會組成人員名單由學位授予單位確定,報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備案。
2、學位評定委員會負責審查通過學士學位獲得者的名單;負責對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報請授予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的決議,作出是否批準的決定。決定以不記名投票方式,經全體成員過半數通過。
3、決定授予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的名單,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備案。學位授予單位,在學位評定委員會作出授予學位的決議後,發給學位獲得者相應的學位證書。
7. 研究成果到底有哪些形式
1、論文和專著2、自主研發的新產品原型3、自主開發的新技術4、發明專利5、實用新型專利6、外觀設計專利7、帶有技術參數的圖紙等8、基礎軟體9、應用軟體10、其他
8. 請教下簡歷裡面的「學術科研成果」怎麼填
自己發表的論文,或者和導師一起做課題、實驗等都可以填上去
9. 科學論文的格式是什麼
據學術堂了解,科技論文格式很重要,一篇完整的科技論文應包括標題、摘要、關鍵詞、科技論文的內容、參考文獻。
1. 題目
在科技論文格式中,題目是科技論文的必要組成部分。它要求用簡潔、恰當的片語反映文章的特定內容,科技論文的主題明白無誤地告訴讀者,並且使之具有畫龍點睛,啟迪讀者興趣的功能。一般情況下,題目中應包括文章的主要關鍵詞。題名像一條標簽,切忌用較長的主、謂、賓語結構的完整語句逐點描述科技論文的內容,以保證達到「簡潔」的要求;而「恰當」的要求應反映在用詞的中肯、醒目、好讀好記上。當然,也要避免過分籠統或嘩眾取寵的所謂簡潔,缺乏可檢索性,以至於名實不符或無法反映出每篇文章應有的特色。題名應簡短,不應很長,一般不宜超過20個漢字。
2. 署名
著者署名是科技論文格式的必要組成部分。著者系指在科技論文主題內容的構思、具體研究工作的執行及撰稿執筆等方面的全部或局部上作出的主要貢獻的人員,能夠對科技論文的主要內容負責答辯的人員,是科技論文的法定權人和責任者。署名人數不該太多,對科技論文涉及的部分內容作過咨詢、給過某種幫助或參與常規勞務的人員不宜按著者身份署名,但可以註明他們曾參與了哪一部分具體工作,或通過文末致謝的方式對他們的貢獻和勞動表示謝意。合寫 科技論文的著者應按科技論文工作貢獻的多少順序排列。著者的姓名應給全名,一般用真實姓名。同時還應給出著者完成研究工作的單位或著者所在的工作單位或通信地址。
3. 文摘
文摘是現代科技論文格式的必要附加部分,只有極短的文章才能省略。文摘是以提供文獻內容梗概為目的,不加評論和補充解釋,簡明確切地記述文獻重要內容的短文,應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文摘有兩種寫法:報道性文摘—指明一次文獻的主題范圍及內容梗概的簡明文摘也稱簡介;指示性文摘—指示一次文獻的陳述主題及取得的成果性質和水平的簡明文摘。介乎其間的是報道、指示性文摘—以報道性文摘形式表述一次文獻中信息價值較高的部分,而以指示性文摘形式表述其餘部分的文摘。一般的科技論文都應盡量寫成報道性文摘,而對綜述性、資料性或評論性的文章可寫成指示性或報道、指示性文摘。文摘可作者自己寫,也可由編者寫。編寫時要客觀、如實地反映一次文獻;要著重反映文稿中的新觀點;不要重復本學科領域已成常識的內容;不要簡單地重復題名中已有的信息;書寫要合乎語法,盡量同文稿的文體保持一致;結構要嚴謹,表達要簡明,語義要確切;要用第三人稱的寫法。摘要字數一般在300字左右。
4.關鍵詞
為了便於讀者從浩如煙海的書刊中尋找文獻,特別是適應計算機自動檢索的需要,應在文摘後給出3-8個關鍵詞。選能反映文獻特徵內容,通用性比較強的關鍵詞。首先要選列人似語主題詞一劫的規范性詞。
5.引言
引言(前言、序言、概述)經常作為科技論文格式的開端,主要回答「為什麼」(Why)這個問題。它簡明介紹科技論文的背景、相關領域的前人研究歷史與現狀(有時亦稱這部分為文獻綜述),以及著者的意圖與分析依據,包括科技論文的追求目標、研究范圍和理論、技術方案的選取等。引言應言簡意賅,不要等同於文摘,或成為文摘的注釋。
6.正文
正文是科技論文格式的核心組成部分,主要回答「怎麼研究」(how)這個問題。正文應充分闡明科技論文的觀點、原理、方法及具體達到預期目標的整個過程,並且突出一個「新」字,以反映 科技論文具有的首創性。根據需要,科技論文可以分層深人,逐層剖析,按層設分層標題。科技論文寫作不要求文字華麗,但要求思路清晰,合乎邏輯,用語簡潔准確、明快流暢;內容務求客觀、科學、完備,要盡量讓事實和數據說話;凡用簡要的文字能夠說清楚的,應用文字陳述,用文字不容易說明白或說起來比較繁瑣的,應由表或圖來陳述。物理量和單位應採用法定計量單位。
7. 結論
結論是整篇文章的最後總結。結論不是科技論文的必要組成部分。主要是回答「研究出什麼」(What)。它應該以正文中的試驗或考察中得到的現象、數據和闡述分析作為依據,由此完整、准確、簡潔地指出:一是由研究對象進行考察或實驗得到的結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二是研究中有無發現例外或本科技論文尚難以解釋和解決的問題;三是與先前已經發表過的(包括他人或著者自己)研究工作的異同;四是本科技論文在理論上與實用上的意義與價值;五是對進一步深人研究本課題的建議。
8.參考文獻
它是反映科技論文格式的科學依據和著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而向讀者提供文中引用有關資料的出處,或為了節約篇幅和敘述方便,提供在科技論文中提及而沒有展開的有關內容的詳盡文本。被列入的科技論文參考文獻應該只限於那些著者親自閱讀過和科技論文中引用過,而且正式發表的出版物,或其他有關檔案資料,包括專利等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