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合法建築附違建部分,可以辦理轉移登記嗎
違建主要可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用地違法,一種是建設違法。後一種情況實踐中多表現為業主對房屋私自改建、擴建,違法建設與合法建設混雜在一起。對於合法部分,有產權證書、手續齊備,不少業主認為就算違建部分不能登記,那我轉移合法的部分總行吧。這種觀點對不對呢,試看一個簡單的案例。
王某購買了一棟私人自建房,在簽訂買賣合同後,支付了首付款60萬元。在其向不動產登記機構申請辦理過戶時,經實地核查發現房屋所有權證記載的房屋層數為4層,但實際已經建至6層,加建的兩層沒有合法建設手續。不動產登記機構以該棟房屋存在違法建築為由,出具了不予登記告知書。王某遂向不動產登記機構提出先辦理原有4層房屋的轉移登記手續,加建的兩層由其與房主協商拆除或補辦相關建設手續。不動產登記機構同樣予以了拒絕。
違建肯定是不能辦理轉移登記的。根據《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和《不動產登記操作規范(試行)》的相關規定,建築物實物與登記內容應當一致,登記申請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情形的,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不予登記,並書面告知申請人。假如允許存在建築物違法的房屋轉讓可能導致違法行為無法查處,故在其違法行為未依法處理之前,不應予以辦理相關不動產登記業務。
由於違法建設的部分與合法建築難以分割,如果允許合法部分轉讓,將會導致違法建設的部分歸屬不清;並且,對於違法建築物的處罰,有可能導致建築面積、建築范圍等登記內容調整,如果未經處置就進行登記,難以確保登記有效性,故不應單獨辦理合法部分的產權轉讓。許多地方已經規定了附有違法建築房屋不予辦理轉讓、抵押等不動產登記業務,如上海、深圳、重慶等地。
購房者購買帶有違建部分的房屋時需要特別謹慎,不要急著簽合同付款。如果確需購買,應督促原業主依法接受處罰或補辦手續,確保房證一致,減少交易風險。
B. 違章建築買賣法律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違章建築是要拆除的,所以應不能買賣。
付:違章建築之拆除,由直轄市、縣 (市) 主管建築機關執行之。
直轄市、縣 (市) 主管建築機關應視實際需要置違章建築查報人員在轄區執行違章建築查報事項。鄉 (鎮、市、區) 公所得指定人員辦理違章建築之查報工作。
第 4 條
違章建築查報人員遇有違反建築法規之新建、增建、改建、修建情事時,應立即報告主管建築機關處理,並執行主管建築機關指定辦理之事項。
主管建築機關因查報、檢舉或其他情事知有違章建築情事而在施工中者,應立即勒令停工。
違章建築查報及拆除人員,於執行職務時,應佩帶由直轄市、縣 (市) 政府核發之識別證;拆除人員並應攜帶拆除文件。
可以到法律咨詢吧去查找這方面的具體法律規定或者尋律師詢問。
http://tieba..com/p/4371641974
C. 違章搭建的房子能不能過戶,房管局有這類的拆除違章部分才能過戶的文件規定嗎
違章搭建的房子,
當然是不能過戶的,違章就會拆除的,
所以房管局不會這方面的文件的。
D. 違章建築哪一條規定房屋轉讓無效
違章建築屬於違反法律規定的建築,轉讓該房屋違反合同法中禁止性規定,所以轉讓無效。
E. 違章建築房也可以買賣嗎
不可以。違章建築的房屋買賣合同是無效的。
F. 違章建築可以買賣嗎
您好!房屋存在違章建築,《房屋所有權證》上登記的合法建築面積可以買賣,違章建築不可以買賣。但在實際操作時,買賣雙方只就《房屋所有權證》上登記的建築面積辦理過戶手續,違章建築,房產交易市場並不知曉。實際上,違章建築也就隨著合法的房產一起賣給買房者了。謝謝閱讀!
G. 買的房子有違章建築不能交易怎麼辦
違章建築的房屋買賣合同是無效的。
根據我國《城市規劃法》第40條的規定:
違章建築嚴重影響城市規劃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限制拆除或者予以沒收;影響城市規劃但尚可採取改正措施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並處罰款。可見,違章建築物的產權在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未作出處理前是不能確定的,當然不允許買賣。
違法建築,是指違反法律、法規在城市規劃區內,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違反工程規劃許可證規定建設的建築或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而新建、擴建和改建的建築,嚴重影響城市規劃的建築。主要包括:
未申請或申請未獲得批准建設規劃工程許可證,未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許可證而建成的建築;
違反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建設的建築;
擅自改變了規劃使用性質建設的建築;
擅自將臨時建築建設為永久性的建築。違章建築最主要的特徵就是不具有合法性,即違章建築是不受法律保護的。由於其違反了法律、法規的禁止性規定,所以原則上不賦予當事人所有權,不能依法進行產權登記(《城市房屋權屬登記管理辦法》第5條和第23條)。
H. 二手房違建業主出賣後無法過戶給買家怎麼辦
二手房延遲過戶的風險:
一、一房二賣
由於從買房到等待過戶的過程中會有很長一段時間,加大了房產交易的風險,嚴重的會導致一房多賣根據法律規定,在出現一房二賣的情況時,並不是誰的合同先簽訂房屋就歸誰所有,誰先佔有房屋就歸誰所有,而是過戶到手才算是誰的。因此即便簽了房屋買賣合同又做了公證,賣家又將房屋轉賣給他人,並且過了戶,則房屋也是歸他人所有,原買家只能要求賣家承擔違約的責任。
二、違約風險
延遲過戶的房屋產權歸原業主,容易受房價變動影響,導致合同毀約。房價上漲過多,原業主可能寧可賠違約金也不辦理過戶,業主賠償你的違約金遠不足房價的漲幅,那損失非常大。房價下跌過多,買家也會有想法,寧可放棄購房定金或者部分購房款也不願意繼續履約。
三、賣家用房子抵押貸款
在合同存續期間,如果賣家有經濟問題,不排除他會拿著房屋的產權證去抵押貸款的。如果到了約定過戶的時間,貸款仍然沒有還清,房屋還在抵押,就無法過戶。
四、房屋被查封
在等待過戶的時間里,房產的權屬仍是原業主的,那麼在這段時間里,如果業主出現一些經濟糾紛,可能會導致房產被查封。同時,一旦賣家因其他債務被訴至法院,法院可查封該房產,到時該房產將避免不了被拍賣的風險。
五、產權人死亡
買家與賣家簽訂了二手房交易合同後,如果賣家過世,買家就不得不一一找到該出賣人的眾多繼承人,先辦理房屋繼承登記,再辦理房屋產權轉移登記。在此過程中,不排除有的繼承人坐地起價,買家不得不忍受額外的支出以及煩瑣的公證、過戶手續。
因此,提醒各位購房者在簽署的《買賣合同》一定要嚴密,將違約成本提高,約定好過戶時間,中間發生什麼變化對雙方都可以有約束。如果確實要延遲過戶,一定要找一個第三方(比如值得信任的中介公司),一起去公證處做公證。在過戶之前,與賣家協商好付款方式,千萬不可直接將全部房款給賣家,而應該選擇分期付款或只繳納定金。建議買家在等待過戶的時間里可以定期去房管局「查檔」,有效跟進房子的產權和實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