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宋代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宋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最高階段,其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所達到的高度,在中國整個封建社會歷史時期之內,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
封建社會在當時還具有很旺盛的生命力,還處於向前緩慢發展的階段,而不是已經到達了封建社會的沒落時期,也還有出現資本主義的萌芽。
宋代新儒學(包括理學而不應太突出理學)的發展,在中國封建社會歷史時期內,也可說是空前絕後的。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
(1)宋成果擴展閱讀
宋朝社會
1、衣食住行
衣:崇尚節儉——奢侈之風盛行。
食:北宋肉類以羊肉為多——南宋羊肉價格高,一般人吃不起。
住:百姓住房較為簡陋,稍稍富裕點的人家以茅屋和瓦房結合。
行:牛車——騾子——乘轎。
2、城鎮發展
宋朝的城鎮商品經濟特別發達。北宋末期有四十六個十萬口以上的城市。包括開封、洛陽、應天(今商丘)、大名、杭州、鎮江、蘇州、江陵(荊州)、廣州、成都、福州、潭州(今長沙)、泉州等。宋朝首都東京開封府人口達到百萬以上,店鋪多達六千四百餘家。
宋朝打破坊市分區的制度,商店可以任意開設,還出現夜市與曉市。南宋行在臨安府(今杭州)人口在1274年達到125萬,城內極其繁華,時人稱為東南第一州。就連南宋滅亡後,馬可·波羅依然稱杭州為「天城」。
3、娛樂場所
瓦舍是重要的庶民游樂場所,內有勾欄,專供大眾娛樂。東京的瓦舍就有十多座。臨安的瓦舍見於有廿三座。瓦舍的演出內容呈現商業化、專業化、通俗化、大眾化的新趨勢。演出的內容主要包括說唱、戲劇、雜技和武術等。其形式多樣,深受大眾的好評。
南宋城市則出現了以娛樂體育活動為主的體育組織,造成原因是南宋有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市民階層的壯大以及城市文化生活的高度發展和行會組織的大發展。
『貳』 宋朝主要成就是什麼
宋朝對在我國的歷史上占據著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說宋朝對中國歷史的貢獻是很大的。首先,宋朝的文學發展是中國文學史上的高峰時期。縱觀一下唐宋八大家,其中有六個都是宋朝人,雖然有人說,唐詩宋詞元曲清明小說,但是宋詞的地位是很重要的。所以說宋朝文化的發展是中國文學史上的高峰時期。
一、宋朝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宋朝時期,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雖然資本主義沒有得到告訴的發展,但是這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而且在宋朝出現了紙幣,交子的出現,成為我國鈔票的雛形。由此可以看出,宋朝的發展是很迅速的。
二、宋朝的科技成果發展也是很突出。
說起來宋朝的科學技術發展情況,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四大發明:火葯,指南針,造紙術和活字印刷術。但是這四大發明,有三大發明都是宋朝出現的:指南針,火葯和活字印刷術。而且,宋朝的各類科學筆記和著作也是相當完善,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此外,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對歐洲先進思想傳播也起到了極大作用,所以說,宋朝的科技進步, 不僅僅對中國有這積極的影響,在世界舞台也是不同凡響的。
『叄』 宋微的研究成果
1、主持項目: (1)獲中國博士後第51批資助—活性乳桿菌L.coryniformis T3L體內外抗氧化機制的研究 2012.4-2013.12 (2)獲哈爾濱工業大學科研創新基金—乳桿菌L.coryniformis T3L 胞外多糖的結構表徵及調控巨噬細胞免疫應答機制的研究 2013.1-2014.12 (3)主持高等學校博士點學科專項基金新教師基金—免疫活性乳桿菌抑制結腸癌的體內外抗癌作用及相關機制研究2012.1- 2014.12 2、參與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低聚硒酸軟骨素的制備及其誘導K562細胞調亡的機理研究」(2006-2008)第三名 (2)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硒酸多糖的氧化-還原制備技術及其誘導癌細胞凋亡的機理研究」( 2005-2007) (3)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壽命調控活性蛋白多糖的產業化技術」(2001-2004)學術會議 (1)參加2010年Whistler碳水化合物中心年會(美國,西拉法葉) (2)參加2009年AACC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ereal Chemists) 國際年會(美國,巴爾的摩) 發表論文選列 宋微, 劉安軍, 王穩航, 張國蓉, 曹東旭. 不同分子量的軟骨多糖對K562細胞的增殖抑製作用.天津科技大學學報.2006,9.21(3).20-22. 張國蓉, 劉安軍, 賈永利, 宋微. 基於Fenton反應的羥基自由基對膠原蛋白的氧化降解作用.天津科技大學學報.2006,9.21(2),12-14. 高獻禮, 劉玉江, 劉安軍, 宋微, 范艷麗. 殼聚糖和N,O-羧甲基殼聚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抑菌活性的研究.現代食品科技.2005.21卷(1),25-30.
『肆』 宋朝的科技成就有什麼
宋代科技成就有指南針、印刷術、火葯。聞名世界的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有三大發明是宋代的科技成果,沈括的指南針、畢升的印刷術、唐福和石普發明了火葯。
『伍』 宋代時期在科學技術領域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宋代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高峰期
沈括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指南針、印刷術和火葯是聞名於世的三大發明,到宋代又有了劃時代的發展。天文、數學、醫葯、農藝、建築等各個領域的成就,不僅超越前代,而且在當時的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
指南針在宋代又有重大進展 ,北宋末已有使用指南針於航海的記載。南宋時,海船上普遍裝有針盤,即原始的羅盤導航。這是世界海運史上空前的進步。
唐、五代時開始應用雕版印刷術印書,北宋時有了很大發展。開封府、杭州、西川、福建是當時印書的中心。南宋臨安府是印書業最發達的地方。宋仁宗慶歷年間,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宋廷設有火葯武器的作坊。宋神宗時,邊防軍已大量配備火葯箭。北宋時進行了多次較全面的恆星觀測 。景德三年(1006)關於客星的記載,是世界上著名超新星中的最早記錄。元佑年間,蘇頌、韓公廉等人創造了水運儀象台。宋代的歷法經過多次改進 ,慶元五年( 1199 )實行的《統天歷》,和現行公歷的一年長度完全一樣,但比公歷頒行早383年 。北宋中期賈憲的開方作法本源圖 ,世稱賈憲三角形 ,比西歐相同的帕斯卡三角形早約600年 ;他的增乘開方法,與霍納的方法大致相同 ,但早約770年 。宋代醫葯學比唐代有較大的發展 。元豐五年 ( 1082 ),唐慎微撰《經史證類備急本草》,所收葯物種類為《唐本草》的一倍。宋徽宗時審定的《和濟局方》,是中國由國家頒布的第一部配方手冊 。王惟一著《銅人腧穴針灸圖經》3卷 ,標志著針灸學的重大進步。太醫局將產科、眼科等單獨設科,是醫學史上的重大進步。北宋錢乙《小兒葯證直訣》,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名著。南宋《洗冤集錄》十五卷,是世界上最早的法醫學專著。北宋末陳旉在南宋初撰成《農書》,是綜合性的農學著作。皇佑元年(1049),陳翥撰寫的《桐譜》,嘉佑四年(1059),蔡襄著《荔枝譜》,淳熙五年(1178 ),韓彥直著《橘錄》,都是傳世最早的有關經濟作物的專著。慶歷元年(1041),喻皓在開封建成磚塔,其建築方法成為以後北方通用的磚塔建築方法。今河北定州城內的開元寺塔 ,於至和二年(1055)建成,又稱了敵塔,高84米,是中國現存最高的磚塔。
『陸』 宋王朝為何一步步走向衰落
宋代在技術方面是一個新發明層出不窮的時代,出現了一大批發明家、能工巧匠和有影響的科學家。但宋王朝的國祚卻一步一步地江河日下。在經濟方面,宋朝從一開始就沒有實行過大的改革,中國社會的一個基本矛盾——土地集中和無地人口增加的問題始終存在。農民的反抗在兩宋初期、中期和末期都時有發生。王安石在1067年的艱難改革便是企圖從根本上扭轉宋朝國運日下趨勢的嘗試,但失敗了。北宋王朝被金兵推翻後,南宋時期已根本沒有力量問師中原。宋代統治者的政策在很多情況下起到了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的作用。然而,宋代產生和成熟了的一大批科學技術成果沒有能夠改變宋王朝走下坡路的趨勢。
最後還應看到,宋代人對他們的新發明也不光應用在生產、戰爭和經濟生活中,而且也應用到了文化生活的其他方面。例如用火葯造成了爆竹來做慶賀的禮炮,在發明了紙幣的同時,還把它應用到了祭祖方面,在喪禮和掃墓時便燒以數量很大的紙錢、紙人和紙馬,來完成一項禮儀。
『柒』 宋代文學的主要成就是
宋朝文學主要涵蓋了宋代的詞、詩、散文、話本小說、戲曲劇本等等,其中詞的創作成就最高,詩、散文次之,話本小說又次之。
宋代散文是中國散文史上一個重要的發展階段。在三百多年間出現了人數眾多的散文作家。所謂「唐宋古文八大家」中,宋人就佔了六位(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寫作了不少文學散文和帶有文學性的散文,也有許多議論文的名作。
詞作為新興的詩歌形式,從隋唐發軔,至宋代進入鼎盛時期。唐圭璋先生所編《全宋詞》收詞人千家以上,詞作二萬首。最近還陸續有所增補(如孔凡禮先生《全宋詞補輯》等)。雖因詞在開始時還未被承認為「正統」文學,亡佚很多,但目前搜集的成果就足以反映出宋詞的繁榮興盛和豐富多彩了。
宋詩方面則受到唐詩的巨大影響,北宋初期,主要沿襲中晚唐詩風餘韻,大致可歸為三體。最初是效法白居易詩風的白體詩,主要詩人是李昉、徐鉉、王禹偁等,其中王禹偁特別關注民生疾苦,風格通俗,暗示了宋詩發展的新方向。
宋代小說和戲曲為元明清小說、戲曲的大發展准備了良好的條件。宋代的小說主要是「話本」,它原是說話人說書的底本,實即白話短篇小說。宋代的民間戲曲還處在戲曲的萌芽階段。如傀儡戲、影戲、歌舞戲等,前兩種不是由人來扮演的,後一種由人扮演,但還是敘事體而非代言體。
總之,由於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向文學提出新的要求,也由於文學本身發展的規律,中國古典詩、詞和散文逐漸度過了它的黃金時代,失去支配文壇的地位,小說戲曲等文學樣式正在醞釀著更大的文學高潮,進而成為文壇的重心。宋代文學正是處在這樣一個過渡的轉變階段。
『捌』 唐朝,宋朝科技成果
唐朝
農業嘛 首先是農具 茼車和曲轅犁 尤其是茼車 開創了第一個用自然力灌溉的先河 其次呢 是江南土地資源得到進一步開發 很多荒山被開辟成良田 放火燒山和圍湖造田現象十分普遍 當然了 由次引發的環境問題進一步嚴重 人地矛盾開始激化 再就是水利工程發展很快 江南很多地方都有灌溉區 京杭大運河的進一步擴展使得水利灌溉發展很快 農業有了進一步發展
至於手工業分很多的
1.產地分布廣泛
① 絲麻織品,遍布全國各地;
② 瓷窯分布於中原和江南許多地區;
③ 鐵的產地在全國有一百多處。
2.生產規模擴大,產量多
① 中國能製造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有「海上霸王」之稱。
② 唐初僅在洪州一地就造海船五百艘。
3.分工細,品種多
① 絲織品有綾、錦等十幾類,每類又分為許多品種。
② 陶瓷業的唐三彩,為後代彩瓷的產生開辟了道路。
③ 唐代青瓷主要產在南方,以越窯的秘色瓷最名貴。白瓷主要產在北方,以邢窯最盛,當時有「南青北白」的說法。
④ 1987年,陝西扶風縣法門寺地宮出土秘瓷十多件,糾正了秘瓷產生於五代的傳統說法。
4.技藝水平高,且融入外來風格
① 冶鑄業已普遍採用了切削、拋光、焊接等工藝。
② 造船業能造使用推進器的戰艦,這是最早使用機械動力的輪船雛形。
③ 絲織品至今色澤鮮麗,圖案新穎,有些還吸收了波斯的風格和手法
宋朝
發明了指南針、密封艙1 經濟發達 宋富
這已早成歷史的定論,其他王朝「抑商」,而惟獨宋例外。宋初,太祖趙框胤就言「多積金。市田宅以遺子孫, 歌兒舞女以享天年」以博民富。後,宋太宗也號為「令兩制議政豐之術以聞」。神宗在位時「尤先理財」,令眾「政事之先 理財為急」這樣的重視經濟的思想一直貫穿於宋朝。這是保證經濟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在宋之初,官員們研究理財求富之道,宋朝調整了歷代立法中重刑法,輕民法的傳統做法,專門研究施行了專賣法,如鹽法、酒法、茶法等法令。宋代則成為中國古代經濟立法最為活躍的時期之一。而且宋的經濟法令,統一了國家與經濟活動者之間的利益分配問題,順應商品經濟的規律,是非常科學的法律法規。這些正確的政策導向使商業大潮興旺,商貿發展迅猛,手工業發展迅猛,使宋朝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銀行,這是絕無僅有的!甚至銀行可以貸款,異地付款,就算是從近代來看都是非常先進的經濟管理體制。以地域而言,宋時的發展不僅僅局限於江浙和四川等老牌地區,就連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經濟文化,也比唐代有較大發展,這也是另人很驚訝的。從手工業看 ,坑礦、茶鹽、造船、造紙、製糖、紡織、制瓷等都比唐代進步的多。宋的手工業除了產地擴大、產量增加以外,技術提高也是非常明顯。比如「糖冰」(冰糖)的生產技術,「單筒井」的開鑿,宋瓷的精良等,無不反應了技術的成熟和創新,而商業和手工業的興起,解放了大量受俘於土地的農民,使他們投入於商業,手工業中 北宋時期就已經開始大量開採金、銀、銅、鐵、煤等礦藏,而且全國各地也出現了世界史上最早的製造工廠、加工工廠。如:造船廠、造紙廠、印刷工廠、織布廠、火器廠、還有各地的官窯等等。可見當時的手工業之興旺是空前的! 早在北宋,中國已懂得用燒煤、煉鋼、大型手工業則僱傭幾百全職的產業工人。而政府的兩處軍工業聘用八千工人——這已經是重工業規模了!華北的鋼鐵業以1078一年為例,年產達一百二十五萬噸的水平,而英國於1788年亦即工業革命之始才不過年產七萬六千噸。此外,礦冶、造紙業、制瓷業、絲織、航海業也高度發達。宋代無愧於世界近代之前的"高科技"之家。更是當時世界上的手工業之霸主! 從商業看,唐代的城市多趨於行政中心,而宋代市鎮則趨於工商業化,唐代都市內的貿易地區由官員嚴格控制,宋代則更加自由,由於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城市的發展,「坊制」的突破,集鎮的興起,因此住宅區與商業區的界限逐漸消失。宋代的這一類的"新型"都市有些發展至有了很大的規模,如開封和杭州都達到一百萬人口,而後者就是"馬可波羅"在元初所見的「前所未有」的城市,即使是到了至元朝後期,中國以外最大的城市是"巴格達" 其人口只有三十至五十萬之間,數百年後阿拉伯旅行家伊本.貝圖塔也稱杭州為"世上最大的城市"!從事工商業的人口逐步增多,產量加大,投入資本大幅度擴充,因此構成國家財政收入主體的,也已不單獨只是農業了,工商業所比重已經超過了農業,且在其商業運作中還出現了銅板印刷的廣告,這比西方資本主義的廣告要早三百多年。就學士蘇東坡來說,他就曾給一位做油食老婦人,做過一首廣告詩使之興隆。更有意思的是,宋朝還出現了近似現代報紙的「小報」和史上最早的商標,商標是小可意義重大,這標志著宋朝商業化體系的逐步完善。此外,著名學者沈括所著<貨幣流通速度論>也是達到了現代貨幣理論水平,大宋強盛的商業浪潮,也是世界最早的資本主義萌芽的母體,而宋代的經濟突飛猛進則創造了空前的財富與繁榮。
農業發展表現在
1 以水稻種植技術的進步。水稻種植面積擴大,產量提高
2 生產工具的改進,生產技術的革新。曲轅犁、筒車等生產工具的改進為特徵
3 大面積興修水利。黃河、長江流域等開鑿一系列灌溉渠,並修舊渠和河堰。
4 開劈大量荒田。勞動人民創造大量財富,唐政府每年向農民徵收大量的糧食和布帛。人口大大增加,玄宗時的戶數是唐太宗時的近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