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個朋友,你把你的成果告訴他,他卻剽竊你的成果,說成他的,這樣的人是小人嗎下場如何
這樣的人肯定是小人,剽竊你的成果,你可以去舉報他,只要身正,怕什麼呢?這樣的人人品不行,就是個渣,遠離這樣的人,這樣的人只會帶來負能量,「愛福者愛返,福往者福來。」所有傷害別人的痛,最後都會回來自己身上。
Ⅱ 誰對成果承擔相應的學術責任,道義責任和法律責任
署名的相關 通常情況下,學術成果的真實作者是搭車署名者的弟子、部下,或是在學術界尚無名氣的新人;而搭車署名者大多是有名的教授、博導,或是掌有提拔和利益分配實權的單位領導,當然,還有一些可能是真實作者的老鄉、朋友等關系密切的人。對於真實作者來說,署上搭車者的名,意味著論文更容易發表,意味著更能討得導師、領導的歡心,在將來的資源分配上占據更有利位置,至少,可以送老鄉、朋友一個人情。而其付出的,不過在論文上多一個名字而已———成本與收益有著巨大差距,何樂而不為呢? 對於搭車署名者來說,也是一本萬利的事———無須自己千辛萬苦做研究,憑空就多出一篇論文,多出一項學術成果,名氣又進一步擴大,且又是真實作者的「心甘情願」,他人無從知曉,無從指責。盡管可能要付出對真實作者的關照或某種利益交換,但比起收獲來說,實在不算什麼。 然而,搭車署名帶來的是學術上的虛假繁榮,使學術成果不能真正反映學者自身的水平,使學術評價紊亂。它鼓勵了學術上的投機取巧、不勞而獲,使真正潛心研究的學者不能獲得公平的待遇。筆者認為,搭車署名是一種學術上的行賄行為,是一種以論文作為行賄手段的「雅賄」。 對此,僅僅從道義上譴責是不夠的。所以,要讓搭車署名者承擔相應的責任和風險,如《規范》中所說的「學術責任、道義責任和法律責任」。只有這樣,才能還學術研究一片純凈的天空。
Ⅲ 你的工作成果被寫成他人的在法律上怎麼說
你的工作成果是職務作品嗎?職務作品是指公民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一般版就公司)工作權任務所創作的作品。職務作品分為普通職務作品和特殊職務作品
《著作權法》第十六條 公民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工作任務所創作的作品是職務作品,除本條第二款的規定以外,著作權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在其業務范圍內優先使用。作品完成兩年內,未經單位同意,作者不得許可第三人以與單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該作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職務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權,著作權的其他權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給予作者獎勵:
(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物質技術條件創作,並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計算機軟體等職務作品;
(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合同約定著作權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
不管是屬於普通職務作品還是特殊職務作品,署名權(屬於著作人身權的一種)是作者本人不會改變的,侵犯知識產權
Ⅳ 署名問題關乎學風建設,署名者要對其成果承擔以下哪些責任
署名的相關
通常情況下,學術成果的真實作者是搭車署名者的弟子、部下,或是在學術界尚無名氣的新人;而搭車署名者大多是有名的教授、博導,或是掌有提拔和利益分配實權的單位領導,當然,還有一些可能是真實作者的老鄉、朋友等關系密切的人。對於真實作者來說,署上搭車者的名,意味著論文更容易發表,意味著更能討得導師、領導的歡心,在將來的資源分配上占據更有利位置,至少,可以送老鄉、朋友一個人情。而其付出的,不過在論文上多一個名字而已———成本與收益有著巨大差距,何樂而不為呢?
對於搭車署名者來說,也是一本萬利的事———無須自己千辛萬苦做研究,憑空就多出一篇論文,多出一項學術成果,名氣又進一步擴大,且又是真實作者的「心甘情願」,他人無從知曉,無從指責。盡管可能要付出對真實作者的關照或某種利益交換,但比起收獲來說,實在不算什麼。
然而,搭車署名帶來的是學術上的虛假繁榮,使學術成果不能真正反映學者自身的水平,使學術評價紊亂。它鼓勵了學術上的投機取巧、不勞而獲,使真正潛心研究的學者不能獲得公平的待遇。筆者認為,搭車署名是一種學術上的行賄行為,是一種以論文作為行賄手段的「雅賄」。
對此,僅僅從道義上譴責是不夠的。所以,要讓搭車署名者承擔相應的責任和風險,如《規范》中所說的「學術責任、道義責任和法律責任」。只有這樣,才能還學術研究一片純凈的天空。
Ⅳ 無論是主要工作還是輔助工作,承攬人都應就第三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向定作人負責
比如說A把一個工程承包給B,B把這個工程交給C來做,C做的好與不好,B都應該了解工程的質量,B都應該對A負責到底。
承攬人就是:B
第三人就是:C
定做人就是:A
Ⅵ 自己辛苦的成果,老闆讓轉由他人負責~這種情況在面試時可以說嗎
要想方設法搞清楚老闆為啥這樣做?這是問題的關鍵!跳槽只是最糟糕的結果。如果不明白這一點,吃虧的永遠是自己。如果到新公司面試,不了解自己的成果被老闆轉移的真正原因,再怎麼回答都是下下策。
Ⅶ 科研成果獎金課題負責人應佔多少比例
共同發明人、科研負責人等重要貢獻人員(團隊)的獎勵比例不低於70%.
Ⅷ 市級科技成果第三人(包含主持人)晉副高有用嗎
可以晉升,按照人社部職稱評定的相關規定可以的,不過條件比較嚴格。 人社部高級職稱評定條件 (一)大學本科畢業,從事專業工作十年以上,擔任中級職稱職務五年以上。 (二)大學專科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十五年以上,並擔任中級職稱職務五年以上。 (三)中專、高中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二十年以上,並擔任中級職稱職務五年以上。 凡符合上述申報條件的人員,還必須遵紀守法,具有良好職業道德,能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在本專業崗位上做出顯著成績,且具備相應的專業理論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 附件 廣東省護士晉升副高職稱的條件 第一條:思想政治條件 遵守國家法律和法規,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任現職期間,考核稱職以上。 任現職期間,出現如下情況之一,均應在規定年限上延遲申報: (一)年度考核基本稱職及以下或受單位通報批評者,延遲一年申報; (二)受記過以上處分或已定性為二、三級醫療事故直接責任者,延遲二年申報; (三)弄虛作假,偽造學歷、資歷,剽竊他人成果者,延遲三年申報; (四)有敲詐、勒索病人及其親屬財物行為己受到查處或定性為一級醫療事故直接責任者,延遲四年申報; (五)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辦法》有關規定者,延遲二年申報;節嚴重的,延遲5年以上申報。 第二條:學歷、資歷條件 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一)獲博士學位,取得主管護師資格後,受聘主管護師職務二年以上; (二)獲大學本科畢業以上學歷或學士以上學位,取得主管護師資格後,受聘主管護師職務5年以上; (三)大學專科畢業,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滿二0年以上,取得主管護師資格後,受聘主管護師職務5年以上。 第三條:外語條件 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一)掌握一門外語。參加全國或全省統一命題考試,成績符合規定要求; (二)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可免試外語: 一.獲博士學位; 二.任現職期間公派出國留學或工作,出國前通過國家出國人員外語水平考試,並在國外學習或工作一年以上。 第四條:繼續教育條件 任現職期間,按照《繼續教育規定》的要求,結合實際專業技術工作需要,參加以現代醫學發展中的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方法為主要內容的繼續教育,達到規定的要求並提交有效證明。 第五條:專業技術工作經歷(能力)條件 任現職期間,必須具備下列專業技術工作經歷(能力): (一)每年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四0周以上,能承擔專科查房工作,在臨床一線值夜班每年三0次以上; (二)有較豐富的護理工作經驗,能獨立解決本專業較復雜疑難技術問題; (三)參與護理、教學、科研等業務管理的工作,開展整體護理模式病房的工作,熟練掌握各項護理操作技術; (四)了解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將新技術應用於實踐一項以上; (五)參與大、中專護理教學,對下一級衛生技術人員進行專業技能培訓,每年專題授課三次以上。 第六條:業績成果條件 任現職期間,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圓滿完成工作任務,業績突出; (二)取得下列有較高學術價值的本專業科技成果之一: 一.市(廳)級以上科技成果獎獲獎項目的主要完成人(以獎勵證書為准); 二.市(廳)級以上立項科研課題的主要參加者(前三名,以項目申請書為准),課題執行情況良好,取得階段性成果; 三.市衛生行政部門立項科研課題的課題負責人(以項目申請書為准),課題執行情況良好,取得階段性成果; 四.主持完成本專業新技術、新項目的推廣應用一項以上,達到市內領先水平,經市衛生行政部門考核認可。(本款僅適用於縣或鄉鎮醫療衛生單位的人員) 第七條:論文、著作條件 任現職期間,公開發表。出版本專業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論文。著作,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一)出版著作一部以上(主要作者或主編、副主編)和在省級以上專業期刊發表論文一篇以上; (二)出版著作一部以上(主要編著者)和在省級以上專業期刊發表論文二篇以上; (三)在省級以上專業期刊發表論文三篇以上; (四)在省級以上專業期刊發表論文二篇和在省級以上學術會議宣讀論文二篇以上; (五)在省級以上專業期刊發表論文一篇和在省級以上學術會議宣讀論文二篇以上(本款只適用於縣或多鎮醫療衛生單位的人員)。 第八條:破格條件 確有真才實學,任現職期間業績卓著,學術和臨床護理技術上有較大突破,雖不具備規定的學歷(或學位),但取得主管護師資格後,受聘主管護師職務5年以上;或具備規定的學歷(或學位),取得主管護師資格後,受聘主管護師職務三年以上。並具備下列條件: (一)取得本專業有較高學術價值的科技成果,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一.國家、省(部)級科技成果獎或市(廳)級科技成果一、二等獎獲獎項目的主要完成人(以獎勵證書為准); 二.市(廳)級科技成果三等獎獲獎項目一項以上的主要完成人(前三名,以獎勵證書為准)。 (二)公開發表、出版本專業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論文、著作,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一.出版著作一部以上(主要作者或主編、副主編)和在省級以上專業期刊發表論文二篇以上(其中,國家級一篇以上); 二.在省級以上專業期刊發表論文四篇以上(其中,國家級期刊二篇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