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之間的關系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之間有以下種關系:
①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它們之間是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關系。
②毛澤東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思想淵源。它所蘊含的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是馬克思主義根本立場、觀點、方法的集中體現。
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它著重思考和回答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
④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都是馬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它們有著馬列寧主義這個共同的「根」。
⑤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1)成果的關系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的過程。
具體地說,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結合起來,同中國的優秀歷史傳統和優秀文化結合起來,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又發展馬克思主義。一是馬克思主義在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實現具體化。二是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上升為馬克思理論。三是把馬克思主義植根於中國的優秀文化之中。
背景
第一、中國革命進程中正反兩方面的實踐經驗。
第二、抗日戰爭時期統一戰線問題上的右傾思想干擾。
第三、毛澤東在全黨實際領導地位的確立。
參考資料:網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貳』 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關系
兩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的關系:
一.毛澤東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思想淵源
1.前者所蘊含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為後者提供了基本遵循。
2.前者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為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做了重要的理論准備。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的理論創新成果。
結合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結合了新的時代條件,是在總結歷史經驗和新經驗基礎上,圍繞諸多重大問題總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與毛澤東思想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
三.二者都是馬列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二者有著共同的思想理論基礎。共同點是:都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都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哲學基礎,都以實現共產主義為最高理想,都堅持無產階級政黨為領導核心,都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展的時代背景和實踐基礎:
一.科學含義: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重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含義是: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二.形成和發展的時代背景:20世紀上半葉世界和中國政局變化、戰爭與革命是時代主題。
三.形成的實踐基礎: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和建設的實踐。毛澤東思想正是在深刻總結革命和建設實踐的經驗教訓、與各種錯誤思想的斗爭中而形成的理論概括。
(2)成果的關系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由:
1、首先,這是馬克思主義自身的理論品質所決定的。馬克思主義創立時就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工人沒有祖國」,但是工人「本身還是民族的」。這就揭示了無產階級的世界性、國際性和民族性的辨證統一性,由此我們就可以自然地推導出,對於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來說,「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宣言》中所說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
也就是說,馬克思主義一旦走出書齋,落腳現實世界,成為一個民族的無產階級的理論思想和行動綱領,就必須回答和解決當時當地的實際問題。反過來說,一個民族的無產階級及其政治上的先鋒隊——共產黨。
要想成功地實踐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也一定要將這一原理和本國的實際相結合,用新的實踐、新的內容、新的語言來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所以,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是互為依託的,這是馬克思主義「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力量源泉。
2、其次,這也是總結我們黨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後得出的鄭重結論。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在怎樣學習實踐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重大的基本問題上,大體有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一種是教條主義的態度,一種是實事求是的態度。教條主義態度將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當做語錄,當作《聖經》,開口閉口「拿本本來」。
只注意他們的具體結論,而忽視了引出結論的具體的歷史背景和過程。沒有看到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許多觀點,是根據歐洲無產階級革命實踐的經驗總結而來的,生搬硬套地將它用到中國這樣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東方社會,一定會犯「水土不服」的毛病。這樣做,看起來取到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經」,但實際上拋棄了馬克思主義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一話的靈魂;看起來思想無比革命,實際上思維十分保守。
一旦採用這種思想來指導實踐,很容易給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帶來嚴重的損失。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實事求是的態度,用毛澤東的話講就是用馬列主義這根「矢」,去射中國革命實踐這個「的」,理論科學,目標明確,這才叫做「有的放矢」,用中國化以後的馬克思主義去指導中國的實踐,就會做到無往而不勝。
回顧我們黨的歷史,回顧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我們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什麼時候我們堅持了馬克思主義本國化的原則,我們的革命和建設事業就一帆風順;反之,什麼時候我們違背了這一原則,形而上學地、僵化地、保守地、片面地堅持馬克思主義,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就會遭到嚴重的挫敗。
總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品質所決定的。對於中國共產黨來說,深入學習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將之應用於中國的具體的環境,使之成為偉大中華民族的一部分而和這個民族血肉相聯,是歷史賦予我們的重要使命。
『叄』 知識不等於成果,他們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但知識可以轉化為成果,成果也需要知識的積累
『肆』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之間有什麼關系
一脈相承和與時俱進的關系。
(4)成果的關系擴展閱讀
(1)馬克思列寧主義是這兩大理論的共同理內論基礎,精容髓都是實事求是。
(2)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
(3)毛澤東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思想淵源。
(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
(5)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都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
(6)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
(7)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及其關系。
(8)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
(9)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科學內涵。
『伍』 人際關系目標的成果
1.行動力;2、向心力;3、詳細的目標決定,4、時間管理好。5.推銷能力好;6、人際關系內要好;容7、領導力好;8.知識廣;9、堅持到底精神;10、個人魅力。成功=目標設定目標:1目標是用來超越的,不是用來達成的。短期、中期、長期大成就是小成就的累積。你不能左右天氣,但你可以改變心情你不能改變容貌,但你可以展現笑容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預知明天,但你要利用好今天你不能每戰必勝,但你可以盡心盡力1.懂得八大人性人性一:人性喜歡獲得,不喜歡付出;人性二:人性喜歡自我表現,不喜歡被別人說服;人性三:人性喜歡被關心,被愛,被尊重;人性四:人性喜歡被贊美、認同、不喜歡被反對;人性五:人性天生就有好奇心;人性六:人性喜歡享受,不喜歡吃苦;人性七:人性安全感,不喜歡被騙;人性八:人性喜歡善良,討厭惡毒。2.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的重大要素(1).微笑(切記一定要微笑)(2).贊美的言語神態(3).富有同情心(4).靜心傾聽(5).注視的眼神(6).記住別人的姓名(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8).用別人希望被對待的方式去對待他(她)
『陸』 怎麼理解優秀思想與積極成果的關系
優秀思想與積極成果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一個人只有有優秀的思想,才更有可能取得積極的成果。可以說優秀思想是一個人的內在動力,而積極成果可以說是優秀思想的現實結晶。
『柒』 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關系
它們之間是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關系,是一個統一的科學思想體系。前者為後者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後者是在繼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礎上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它們辯證統一於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不斷開拓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的過程。具體地說,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結合起來,同中國的優秀歷史傳統和優秀文化結合起來,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又發展馬克思主義。
毛澤東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思想淵源。它所蘊含的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是馬克思主義根本立場、觀點、方法的集中體現。
(7)成果的關系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具體地說,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更進一步地同中國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結合起來,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實現具體化。
第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際問題;
第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提升為理論;
第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把馬克思主義根植於中國的優秀文化之中;發展和創新馬克思主義。
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首先要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馬克思主義是真理,但不能抽象地空洞地談,必須堅持實踐觀點,結合中國的具體實際,立足於解決中國的具體實際問題,著眼於我們正在做的事情。
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還要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所處的時代特徵相結合。也就是說,要從世界發展潮流中看待中國,從中國與世界的互動關系中把握發展大勢。沒有這一條,我們在實踐上就不能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在理論上也不能實現與時俱進,從而就會落後於時代,被時代大潮和歷史潮流所拋棄。
『捌』 知識產權與科技成果轉化是怎樣的一種關系
知識產權是指各種抄智力創造比如發明、文學和藝術作品,以及在商業中使用的標志、名稱、圖像以及外觀設計,都可被認為是某一個人或組織所擁有的知識產權。而科技成果轉化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所進行的後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發展新產業等活動。
知識產權是關於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創造的智力勞動成果的專有權利。隨著科技的發展,為了更好保護產權人的利益,包括保護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等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為智力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運用到生產建設上去,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科技成果轉化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同時也是一項風險性事業。兩者是不同的,但是兩者之前也是有聯系的,智力成果的轉化同樣也能帶來更多的科技成果的轉化,科技成果的轉化離不開知識產權的發明,兩者皆可以共同進步發展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建設。
『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三大理論成果之間是什麼關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 小 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全面、系統、深刻地理解和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對於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道路,萬眾一心,開拓進取,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譜寫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具有重大而長遠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系統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路線、發展道路、發展階段和發展戰略、根本任務、發展動力、依靠力量、國際戰略、領導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問題上取得了豐碩成果,是貫通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領域,覆蓋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軍事、外交、統一戰線、祖國統一、黨的建設等方面的系統的科學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獨創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論觀點、重大戰略思想,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鄧 小 平 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是一脈相傳又與時俱進的
小 平 同志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強調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他提出「發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論斷,提出改革開放分三步走,全面實現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既要有一定速度,又要講質量、講效益等重要戰略思想和方針原則,實現了我國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歷史上的一次飛躍。
江 澤 民 同志著眼於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深刻變化,強調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要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當中的問題,發展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發展,發展包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要實現區域經濟合理布局和協調發展,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速度和效益的關系等一系列重大關系,進一步豐富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理論。
我們講發展的關系,體現在科學發展觀上,是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思想,是與時俱進的理論創新成果。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 錦 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 澤 東思想、鄧 小 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著眼於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全局,緊緊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准確把握時代特徵和中國國情,認真研究和回答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不斷擴展理論視野,不斷作出理論概括,形成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創造性的回答了什麼是發展,為什麼發展,怎樣發展的重大問題,賦予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理論以新的時代內涵和實踐要求,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
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要重點把握好這個繼承和發展的關系。特別是要把握好科學發展觀同鄧 小 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發展問題上的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關系。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發展這個共同的主題,堅持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改革開放,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當中的問題。同時,根據實踐的要求,提出了一系列關於發展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進一步深化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戰略、發展布局、發展動力、發展目的和發展要求的認識。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對鄧 小 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堅持和最好實踐。
『拾』 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的關系
1、它們之間是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關系,是一個統一的科學思想體系。前者為後者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後者是在繼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礎上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它們辯證統一於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不斷開拓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的過程。具體地說,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結合起來,同中國的優秀歷史傳統和優秀文化結合起來,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又發展馬克思主義。
3、毛澤東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思想淵源。它所蘊含的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是馬克思主義根本立場、觀點、方法的集中體現。
拓展資料: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從而得出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道路。
2、一個民族的無產階級及其政治上的先鋒隊——共產黨,要想成功地實踐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也一定要將這一原理和本國的實際相結合,用新的實踐、新的內容、新的語言來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所以,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是互為依託的,這是馬克思主義「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力量源泉。
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品質所決定的。對於中國共產黨來說,深入學習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將之應用於中國的具體的環境,使之成為偉大中華民族的一部分而和這個民族血肉相聯,是歷史賦予我們的重要使命。
參考資料: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