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沈昌健成果

沈昌健成果

發布時間:2021-09-07 14:52:41

A. 「2014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是....

給你幾篇範文
範文一
看了感動中國後,總覺得那些評選出來的人物都讓人敬佩感動。在這個簡單的卻又內涵豐富的舞台上,閃閃發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們生活中的普通人。
在2014年的感動中國節目中,雖然感動我的人有十個,有隱姓埋名30年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有為報答戰友深情,幾十年守護天山築路士兵墓園的老兵陳俊貴;有努力改變鄉村面貌的基層好乾部山西村官段愛平但是在這些人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年屆90仍然堅持拾荒助學的山東老人——劉盛蘭。
劉盛蘭是位普通村民,年輕時在外打工,後來在一家企業作保管員。73歲的時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為了讓自己老了無力行動時,身邊會有一個照顧他的人,他開始了助學。這是老人的初衷。但後來,他助學的規模遠遠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1998年,劉盛蘭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救助報道,從那時起,73歲的他就將自己微薄的工資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學生,也逐漸從周邊幾個地市"擴張"到全國各地。最多的時候,他同時資助著50多名學生。
每天清早,劉盛蘭起來弄點簡單的飯菜,就騎著自行車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撿回一大堆破爛。他17年幾乎未嘗肉味,沒添過一件新衣,"吝嗇"的連一個饅頭都捨不得買,可捐資助學總計7萬多元,資助了100多個學生。劉盛蘭一直沒進養老院,這樣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補貼。這些錢他全部捐給了貧困學生。
劉盛蘭唯一珍藏的是一個深藍色布袋,裡面裝滿了匯款單和回信。這么多年過去了,老人也不記得匯出去多少錢、收了多少封信。2013年8月,因為腎病,劉盛蘭住進了醫院,但他仍然惦記著捐資助學,擔心匯款中斷和沒到位會斷了孩子們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資助的孩子回來看望他,照顧他。
還記得那撼動心靈的頒獎詞:殘年風燭,發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的高齡俯視生命。一疊疊匯款,是寄給我們的問卷,所有人都應該思考答案。
是他讓我感受到了崇仁厚德!
看過《感動中國》之後,我的內心彷彿受到了神聖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背後,我收獲的不僅僅是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
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點一滴的小事感動著我們,也感動著他人。生活中從來就不缺乏感動,只不過是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之中,我們忘記了用發現美的眼睛去發現這些讓我們的內心能為之震撼的感動事跡。
用心去看世界,去發現細節的感動吧!

範文二
2014年度感動中國人物播出了,如果不是在姥姥家看了會電視,我還不知道今天就演感動中國。
看完感動中國,我真心覺得,閑著是罪惡的,浪費錢也是罪惡的。閑著,其實就是浪費時間,那麼概括起來,浪費是罪惡的,應該怎麼辦?應該珍惜,珍惜生命,珍惜時間,珍惜金錢,珍惜資源。當有真的感觸的時候,這些詞句就不是空話和口號,不空洞也不高大。98歲的胡佩蘭奶奶一生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格桑吉德教書的那個地方,拍的那個小孩子,穿的那麼臟,那麼破,我們隨便給他們一點也是好的,既然如此,我們怎麼好意思浪費,怎麼好意思隨便把衣服什麼的丟掉,應該捐出去。還有撿破爛資助孩子上學的劉盛蘭爺爺,他活的那樣勤勞;還有為孩子湊學費在生命的最後搶時間為孩子們綉制清明上河圖的母親姚厚芝,時間對她來說多麼寶貴,我想她每天都會企盼哀求上天能多給他一點時間,這讓我想到了一句話:你所浪費的今日,是昨日殞身之人所期盼的明日。

有的時候我會覺得閑,會覺得不知干什麼好,好像找不到意義所在,而現在,在剛看完感動中國人物之後的強烈感情下,我覺得,有一件事,我們可以花大量的精力去做,以後忙完自己份內的事也不會覺得閑得慌,那就是:慈善。有時候我也會想,有什麼好捐助的啊,他們有那麼窮嗎,再說政府幹嘛去了?

會有這種想法,是因為沒有同情困難人群的感情基礎,我沒有見過那種場面,或者通過媒體看過幾眼已經被歲月沖淡了,但是一旦把那個畫面放到我眼前,我會被震撼,然後內心柔軟的說不出話來。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成長環境艱苦的孩子長大了會更加惦念自己當初那種窮鄉僻壤,會更加懂得同情困難的孩子,不是說家庭條件比較好的孩子心硬,而是他們沒見過,沒有那個觸動。所以說,讓所謂溫室里的花朵去「體驗生活」,體驗苦,生活的苦,真的是有意義的。

真的是有很苦的地方吶,真的是有需要捐助的地方(不過還是建議有可能的話少通過紅十字會神馬的中間途徑)。還看到因為急著救孩子跳水導致高位截癱的方俊明,很欣慰他工作的工廠很夠義氣,他的母校也很好,會有孩子們組成專門的義工團去陪伴他,其實這就是他們學校的一個精神楷模。還有自己撿破爛省吃儉用的劉盛蘭老爺爺,在他家裡的牆上貼著義工團的孩子們去陪伴他的照片,他說這讓他很溫暖,我當時就想,原來義工團的工作真的是有意義的,有舍友發說說表示做義工很有意義因為老人們很開心,我當時還想她太傻太天真,你們去哪兒說一些不用不癢的話能有什麼用呢,真的能幫到什麼呢,但也許義工活動真的有它存在的價值。但是轉念一想,做義工也要有好的心理准備,因為畢竟很多需要義工幫忙的老人居住條件也不是很好,做好吃點苦頭的心理准備再去。
今天晚上含著眼淚看完央視播出的,2014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感受頗深!我被他們的傑出事跡感動著!一個撿破爛為生的古稀老人,能省吃儉用數年來捐出十幾萬元錢,資助那些上不起學的學生。一個身患絕症的村官,能把自己的百萬家產,都用到了村裡的公益事業。自己到最後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她叫唐愛蘭,她說的一句話更讓我感動!那就是你對大家付出了真誠,大家就會對你付出真誠!
絕對真理!一個九十多歲的老將軍夫人,放棄安逸,回到艱苦的農村生活,用他一生的付出實現了自己的崇高理想!還有身患絕症的母親用幾年的時間綉出清明上河圖,用生命詮釋偉大的母愛!還有為了救人落下終身殘疾,笑對人生無怨無悔的見義勇為的英雄!還有義字當先為犧牲的戰友守墓三十年的守墓人。還有為了孩子們上好學舍棄小家的好老師!還有為祖國的航天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航天英雄們!等等!他們的事跡使我非常感動!
用他們的話說,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輩子做好事就不那麼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這就是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善良,正直,樂於助人,堅強,奉獻,吃苦耐勞!我要凈化自己的靈魂,向他們學習!在有生之年,為大家,為社會多做好事,作善事,做一輩子的好人!

B. (9分)被評為2013年度感動中國人物的「油菜花父子」沈克泉和沈昌健,35年來相繼艱辛育種,只為一株油菜的

(1)1柱頭;子房;(2)細胞的分裂;細胞的分化;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3)葉綠體; (4)3葉脈

C.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詞

1 黃旭華 【簡歷】隱姓埋名30年的中國核潛艇之父 【獲獎名片】誓言無聲 閆肅: 【頒獎詞】時代到處是驚濤駭浪,你埋下頭,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窮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為國家最大的財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潛艇,無聲,但有無窮的力量。 2 劉盛蘭 【簡歷】年屆90仍然堅持拾荒助學的山東老人 【獲獎名片】崇仁厚德 【推選委員評價】 陳雨露這樣評價他:「走過古稀,走過耄耋,老人沒有更多的言語,獨以無聲的行動有力詮釋著一個偉大民族對教育的深刻理解。」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吳孟超說,「正是這份愛心,這份執著感動著身邊的人。」 【頒獎詞】風燭殘年,發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的高齡俯視生命。一疊疊匯款,是寄給我們的問卷,所有人都應該思考答案。3 陳俊貴 【簡歷】為報答戰友深情,幾十年守護天山築路士兵墓園的老兵 【獲獎名片】心比金堅 【推選委員評價】 義薄雲天是對陳俊貴最好的評價 黃宏:一句囑托守護了一生, 【頒獎詞】只為風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為我們守住心靈的最後陣地。灑一碗酒,那碗里是歲月崢嶸;敬一個禮,那是士兵最真的情義。雪下了又融,草黃了又青,你種在山頂的松,巋然不動。4 段愛平 【簡歷】努力改變鄉村面貌的基層好乾部山西村官段愛平 【獲獎名片】一秉至公 【推選委員評價】 於丹:「很多中國鄉村的變化,成就在基層村幹部的手裡,段愛平就是這樣一位村幹部。這個嫁過來的媳婦,把自己當成了返底村的女兒,扛起了返底村的希望,她就是返底村的底氣,她兜住了人心的底。」 陸小華:「村委會主任可能是中國最小的官,段愛平的當法,是把身家性命捆一起,為村民做事。她雖不識幾個大字,胸中卻有大義、大理。 【頒獎詞】山樑擋住了陽光,你用肩膀扛起鄉親的盼望。村莊在漸漸豐滿,你的身體卻慢慢柔弱。莊稼,總要把一切還給泥土。你貼工、貼錢、貼命,你還貼近百姓的心。5 沈克泉、沈昌健 【簡歷】35年前仆後繼、追逐科技夢想的「油菜花父子「 【獲獎名片】夢想天開 【頒獎詞】父親留戀那油菜花開的芬芳,兒子就把他葬在不遠的山上。三十年花開花謝,兩代人春來秋往,一家人不分晝夜,守護最微弱的希望。一粒種子,蘊含著世代相傳的夢想。6 格桑德吉 【簡歷】懸崖邊上的護夢人,西藏墨脫山區教師 【獲獎名片】格桑花開 【頒獎詞】不想讓鄉親的夢,跌落於懸崖。門巴的女兒執意要回到家鄉,堅守在雪山、河流之間。 她用一顆心,脈動一群人的心,用一點光,點亮山間更多的燈火。7 胡佩蘭 【簡歷】退休後20年堅持每天出診的仁醫 【獲獎名片】秋蘭為佩 【推選委員評價】 面對胡佩蘭 我們只有敬佩 【頒獎詞】技不在高,而在德;術不在巧,而在仁。醫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葯,給的是情。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你是仁醫,是濟世良葯。8 姚厚芝 【簡歷】為子女籌學費,耗時3年綉出《清明上河圖》的重病母親 【獲獎名片】寸草春暉 【頒獎詞】病壓垮了身體,但不能摧毀母愛。草根母親嘔心瀝血,為孩子縫補夢想,而深厚的愛,更鋪就孩子精神的未來。請上天給你多一些時間,讓你把美好的願望,織進這春天的圖景。9 方俊明 【簡歷】榮譽遲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見義勇為好市民 【獲獎名片】克明俊德 【推選委員評價】 推薦他是因為他飽受委屈 余秋雨:不被理解的高尚行為 【頒獎詞】縱身一躍,卻被命運撞得頭破血流。在輪椅上度過青春,但你卻固執地相信善良,絲毫不悔。今天你不能起身,但我們知道,你早已站立在所有人的面前。10 龔全珍 【簡歷】守護開國將軍夢想,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的革命老人。 【獲獎名片】松筠之節 【推選委員評價】童年:只有心中盛滿人間的真情,頭腦裝滿天下的道理,才能通達真理的意義。一位忠於愛情,深明大義的老人,讓我們讀懂了什麼才是偉大的人生。 【頒獎詞】少年時尋見光,青年時尋見愛,暮年到來的時候,你的心依然遼闊。一生追隨革命、愛情和信仰,輾轉於戰場、田野、課堂。人民的敬意,是你一生最美的勛章。特別獎:《感動中國》還向中國載人航天十周年的中國航天人群體表達了年度致敬。

D.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分別是:鍾揚、杜富國、呂保民、馬旭、劉傳健、其美多吉、王繼才,王仕花、張渠偉、張玉滾、程開甲。

1.鍾揚長期致力於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率領團隊在青藏高原為國家種質庫收集了數千萬顆植物種子。頒獎辭:超越海拔六千米,抵達植物生長的最高極限,跋涉十六年,把論文寫滿高原。

2.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邊境掃雷行動中,面對復雜雷場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國對戰友喊出「你退後,讓我來」,在進一步查明情況時突遇爆炸,英勇負傷,失去雙手和雙眼,同組戰友安然無恙。頒獎辭:你退後,讓我來!六個字鐵骨錚錚,以血肉擋住危險,哪怕自己墜入深淵。

3.2018年9月8日,呂保民在幸福北街菜市場發現一男子持刀搶劫,上前制止,被歹徒連刺五刀,身受重傷。最後在村民們幫助下,歹徒被制服。頒獎辭:身在市井未曾放下心中豪情,曾經軍旅豈容兇殘鬧市橫行。

4.2018年,武漢一位退休老人向家鄉木蘭縣教育局捐贈1000萬元,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這筆巨款是馬旭與丈夫一分一毫幾十年積累而來。頒獎辭:少小離家鄉音無改,曾經勇冠巾幗如今再讓世人驚嘆。

注意事項:

1.劉傳健:膽氣亦英雄。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重慶至拉薩航班執行航班任務時,在萬米高空突然發生駕駛艙風、座艙釋壓的緊急狀況,這是一種極端而罕見的險情。生死關頭,劉傳健果斷應對 ,帶領機組成員臨危不亂、正確處置,確保了機上119名旅客生命安全。

2.其美多吉:飛雪帶春風。【人物事跡】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有一條全程往返1208公里、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雪線郵路,來自黨中央的聲音、四面八方的郵件通過這條郵路送往雪域的各個角落,其美多吉在雪線郵路上工作了29年 ,行駛里程相當於繞赤道35圈。

E. 2013感動中國生價值的意義十大人物資料

「感動中國2013年度人物」分別是:默默奉獻30年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退休後20年堅持每天出診的仁醫胡佩蘭;榮譽遲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見義勇為好市民方俊明;35年前仆後繼、追逐夢想的 「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守護開國將軍夢想,為群眾服務的道德楷模龔全珍;年屆90仍然堅持拾荒助學的山東老人劉盛蘭;努力改變鄉村面貌的基層好村官段愛平;最美教師,西藏墨脫山區教師格桑德吉;為報答戰友深情,幾十年守護天山築路士兵墓園的老兵陳俊貴;身患重病,耗時3年綉出《清明上河圖》為子女籌學費的慈母姚厚芝。此外,中國載人航天十周年的中國航天員群體獲得了集體獎。

F. 簡述油菜花沈昌健父子事跡

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事跡:
沈昌健,男,46歲,湖南省常德市臨澧縣楊橋村村民。
1978年,養蜂人沈克泉在貴州山區發現了3株花期長,生長結構好的野生油菜,將其帶回家鄉播種,想為養蜂場提供新的蜜源。繼而想到改良培育出產量高的油菜品種,為家鄉解決吃油難的問題。
一開始,鄉親們嘲笑他"泥腿子想當科學家"。直到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優質油菜種,得到了鄉親們的認可。
上世紀九十年代,由於沈克泉的油菜品種未經國家審定,當地部門對沈克泉進行了罰款、拘留。但他仍刻苦自學有關油菜遺傳育種和生產栽培的知識。在沒有專業分析、沒有專業儀器的情況下,父子倆用肉眼觀察,憑記錄總結規律。
1996年,家裡為搞油菜研究欠債不少。沈昌健賣掉中巴,帶著賣車款回家投入油菜研發。
2011年,沈克泉父子繁育的"貴野A"不育系獲國家發明專利證書。2007年,沈克泉帶著自己培育的巨型油菜"獨闖"在武漢召開的第12屆國際油菜大會,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2009年,沈克泉去世,沈昌健依然是堅持著油菜育種。家人將沈克泉葬在離試驗地不遠的山坡上。家人知道,這些油菜是老人最後的心願和牽掛。
如今,沈昌健的"沈油雜"202、819已進入區域試驗環節,五畝送檢試驗田裡有300個單株樣本,每個樣本送檢一次就是200元;300畝的示範片里還欠著兩萬多的工錢,馬上要施肥又是兩萬的肥料錢。對於已經35年沒有主業收入的沈昌健一家而言,"吃飯靠田,科研靠借"。幾十年來,沈克泉、沈昌健父子自籌資金150多萬元,這幾年政府也常有資助,可沈家裡欠下了不少債,"幾乎所有親戚都借遍了。"家裡最值錢的是兩台用來貯藏油菜種子的冰箱。
35年父子相繼,只為一株油菜的夢想。沈昌健說等現在的種子通過審定了,會賣給種子公司,拿著資金去滾動開發下一代油菜雜交新組合。自己的油菜育種路也許得"慢慢走",但怎麼也會走下去。

G. 2015《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

感動中國觀後感
我觀看了「2014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我看了之後,心裡深受感動。在今年的感動中國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朱敏才,孫麗娜夫婦和「炎黃」張紀濤。
朱敏才,是中國外交官一位風度翩翩的一位官員,他在地球奔波,工作期間到了不少的城市。等到他退休後,人們以為朱敏才會回到北京,像老人一樣與老伴過上安逸舒適的生活,但現實卻不是這樣。在一個特殊的機遇後,朱敏才放棄了安逸的生活,與老伴孫麗娜一起當起了一名鄉村教師。他們一起在教師這個崗位堅持了十年,期間幫助了許多孩子,他們的出現,使許多孩子改變了命運。但是,在這個時候,朱敏才老師因勞累過度而倒下了……他得了腦出血,倒在了教學的路上。幸運的是,在妻子和學生們的期待下,朱老師戰勝了死神,可他清醒後,卻還惦記著上課。這是多麼偉大的一個人啊!感動中國給予朱老師和孫老師五個字:為霞尚滿天。是啊,他們寧願為了鄉村裡的小孩子能學習,放棄了安逸的生活;他們寧願住在醜陋的房屋,也不願住豪華的房子……他們是為了什麼?他們是為了讓更多山區孩子走出大山,取得好成就!
在某個城市裡,「炎黃」是大家熟悉的一個人的名稱,但大家卻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他常常出錢資助幼兒園、敬老院等機構。他使用「炎黃」這個名稱來掩蓋自己,自己卻默默地資助他人。他的真名叫張紀濤。他與妻子住在一棟普通的房子中,他在暗地默默將自己的錢毫不吝嗇地捐出,張老人一生也不知道捐贈多少人,多少個機構了。感動中國給予了他五個字:涓涓見滄海。
我看完後,心裡有說不出的感動,以及對這些偉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沒有這些默默為社會奉獻的人,如果沒有這些舍己為人的人,如果沒有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們的社會將沒有了生機,沒有了希望。這些偉大的人,我敬佩你們!

H.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14頒獎詞

第一位2014感動中國人物: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
【頒獎詞】誓言無聲
時代到處是驚濤駭浪,你埋下頭,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窮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為國家最大的財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潛艇,無聲,但有無窮的力量。
第二位2014感動中國人物:高齡孤寡「五保」老人拾荒助學子--劉盛蘭
【頒獎詞】崇仁厚德
殘年風燭,發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的高齡俯視生命。一疊疊匯款,是寄給我們的問卷,所有人都應該思考答案。
第三位2014感動中國人物:今生今世我都將守在鄭林書墳前,讓他永不寂寞--陳俊貴
【頒獎詞】心比金堅
只為風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為我們守住心靈的最後陣地。灑一碗酒,那碗里是歲月崢嶸;敬一個禮,那是士兵最真的情義。雪下了又融,草黃了又青,你種在山頂的松,巋然不動。
第四位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帶領村民致富老百姓的貼心人--段愛平
【頒獎詞】一秉至公
山樑擋住了陽光,你用肩膀扛起鄉親的盼望。村莊在漸漸豐滿,你的身體卻慢慢柔弱。莊稼,總要把一切還給泥土。你貼工,貼錢,貼命,你還貼近百姓的心。
第五位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油菜花父子」35年的追夢路--沈克泉沈昌健
【頒獎詞】夢想天開
父親留戀那油菜花開的芬芳,兒子就把他葬在不遠的山上。三十年花開花謝,兩代人春來秋往,一家人不分晝夜,守護最微弱的希望。一粒種子,蘊含著世代相傳的夢想。
第六位2014感動中國人物:村民們親切地稱她為門巴族的「護夢人」--格桑德吉
【頒獎詞】格桑花開
不想讓鄉親的夢,跌落於懸崖。門巴的女兒執意要回到家鄉,堅守在雪山、河流之間。她用一顆心,脈動一群人的心,用一點光,點亮山間更多的燈火。
第七位2014感動中國人物:20年來堅持每周出診6天的百歲仁醫——胡佩蘭
【頒獎詞】秋蘭為佩
技不在高而在德;術不在巧,而在仁。醫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葯,給的是情。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你是仁醫,是濟世良葯。
第八位2014感動中國人物:絕症母親為孩子留學費耗時3年綉出《清明上河圖》--姚厚芝
【頒獎詞】寸草春暉
病壓垮了身體,但不能摧毀母愛。草根母親嘔心瀝血,為孩子縫補夢想,而深厚的愛,更鋪就孩子精神的未來。請上天給你多一些時間,讓你把美好的願望,織進這春天的圖景。

第九位2014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遲到的榮譽不悔的信念不變的價值——方俊明
【頒獎詞】克明俊德
縱身一躍,卻被命運撞得頭破血流。在輪椅上度過青春,但你卻固執地相信善良,絲毫不悔。今天你不能起身,但我們知道,你早已站立在所有人面前。
第十位2014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從青春歲月到耄耋之年,將軍夢,守護情——龔全珍
【頒獎詞】松筠之節
少年時尋見光,青年時遇見愛,暮年到來的時候,你的心依然遼闊。一生追隨革命、愛情和信仰,輾轉於戰場、田野、課堂。人民的敬意,是你一生最美的勛章。

I. 2014感動中國人物事跡

2014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及頒獎詞
1、【感動人物】:黃旭華——中國核潛艇之父
【獲獎名片】:誓言無聲
【頒獎詞】:
時代到處是驚嘆駭浪,你埋下頭,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窮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為國家最大的財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潛艇,無聲,但有無窮的力量。
【推選理由】:
閻肅:試問大海碧波,何謂以身許國?青絲化作白發,依舊鐵馬冰河。磊落平生無限愛,盡付無言高歌!
胡占凡:拋家舍業,隱姓埋名,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卻把名利看的淡如水。黃旭華,以及許許多多像黃旭華這樣的人,是中國知識分子中最優秀的一群。
孫偉:中華民族從沒有像今天一樣需要海洋,而在走向海洋的過程中,更需要一份走向海洋的剛強。
【事跡介紹】:
黃旭華,男,87歲,中國第一代核動力潛艇研製創始人之一,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
1958年,我國批准核潛艇工程立項。那時中蘇關系尚處於蜜月期,依靠蘇聯提供部分技術資料,是當初考慮的措施之一。1959年,蘇聯提出中斷對中國若乾重要項目的援助,對中國施加壓力。毛聽後發誓:「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曾有過幾年仿製蘇式常規潛艇經歷又畢業於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黃旭華被選中參研。
30多年中,8個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黃旭華搞核潛艇,父親臨終時也不知他是干什麼的,母親從63歲盼到93歲才見到兒子一面。
核潛艇是集核電站、導彈發射場和海底城市於一體的尖端工程。中國的核潛艇研製工作是從一個核潛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開始的。
為研製核潛艇,新婚不久的黃旭華告別妻子來到試驗基地。後來他把家安在了小島上。為了艇上千萬台設備,上百公里長的電纜、管道,他要聯絡全國24個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單位,工程復雜。那時沒有計算機,他和同事用算盤和計算尺演算出成千上萬個數據。
1964年,黃旭華終於帶領團隊研製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1988年,核潛艇按設計極限在南海作深潛試驗。黃旭華親自下潛300米,是世界上核潛艇總設計師親自下水做深潛試驗的第一人。
黃旭華曾先後多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全國科學大會獎等,為國防事業、為我國核潛艇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2、【感動人物】:劉盛蘭——高齡老人拾荒助學子
【獲獎名片】:崇仁厚德
【頒獎詞】:
殘年風燭,發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的高齡俯視生命。一疊疊匯款,是寄給我們的問卷,所有人都應該思考答案。
【推選理由】:
陳雨露:走過古稀,走過耄耋,老人沒有更多的言語,獨以無聲的行動,有力詮釋著一個偉大民族對教育的深刻理解。
吳孟超:一位普通的老人,靠拾荒資助貧困學生,人屆九旬仍不間斷。正是這份愛心,這份執著,感動著身邊的人。
【事跡介紹】:
劉盛蘭,男,91歲,山東省煙台市蠶庄鎮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
劉盛蘭是位普通村民,年輕時在外打工,後來在一家企業作保管員。73歲的時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為了讓自己老了無力行動時,身邊會有一個照顧他的人,他開始了助學。這是老人的初衷。但後來,他助學的規模遠遠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1998年,劉盛蘭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救助報道,從那時起,73歲的他就將自己微薄的工資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學生,也逐漸從周邊幾個地市「擴張」到全國各地。最多的時候,他同時資助著50多名學生。
每天清早,劉盛蘭起來弄點簡單的飯菜,就騎著自行車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撿回一大堆破爛。他17年幾乎未嘗肉味,沒添過一件新衣,「吝嗇」的連一個饅頭都捨不得買,可捐資助學總計7萬多元,資助了100多個學生。劉盛蘭一直沒進養老院,這樣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補貼。這些錢他全部捐給了貧困學生。
劉盛蘭唯一珍藏的是一個深藍色布袋,裡面裝滿了匯款單和回信。這么多年過去了,老人也不記得匯出去多少錢、收了多少封信。2013年8月,因為腎病,劉盛蘭住進了醫院,但他仍然惦記著捐資助學,擔心匯款中斷和沒到位會斷了孩子們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資助的孩子回來看望他,照顧他。
3、【感動人物】:陳俊貴——守墓老兵
【獲獎名片】:心比金堅
【頒獎詞】:
只為風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為我們守住心靈的最後陣地。灑一碗酒,那碗里是歲月崢嶸;敬一個禮,那是士兵最真的情義。雪下了又融,草黃了又青,你種在山頂的松,巋然不動。
【推選理由】:
李小林:「義薄雲天」是對陳俊貴最好的評價,他以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什麼是中國傳統文化所尊崇的「義」。
黃宏:一口乾糧挽救了一條生命,一句囑托守護了一生。守墓,守望的是戰友情。向偉大的戰友致敬!
【事跡介紹】:
陳俊貴,男,漢族,55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尼勒克縣喬爾瑪築路解放軍指戰員烈士陵園管理員。
1979年,陳俊貴隨所在部隊到新疆參加修築天山深處獨庫公路的大會戰。1980年4月6日,部隊被暴風雪圍困在天山深處,面臨斷炊的危險。四名戰士奉命帶著最後的干糧出門求援,在風雪彌漫的生死關頭,班長把最後一個饅頭給了年齡最小的陳俊貴。
班長和戰友陸續犧牲了,陳俊貴終於找到了人群,部隊得救了。接受4年凍傷治療後,他復員回到遼寧老家,始終沒有忘記班長的臨終囑托:希望陳俊貴可以去他的老家看望一下自己的父母。陳俊貴不知道戰友的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多方打聽無果,1985年冬天,陳俊貴作決定,帶著妻子和剛剛出生的兒子,來到班長和戰友犧牲的新疆天山腳下,為戰友守墓。
20多年裡,他從未停止對班長父母的尋找。終於,他從一名掃墓的老戰友口中得到班長在湖北省羅田縣白蓮鄉的地址。2005年10月,陳俊貴趕赴羅田縣,得知班長父親母親都已去世。陳俊貴跪在班長父母墳前說:「對不起,我來晚了,你們不要牽掛,今生今世我都將守在鄭林書墳前,讓他永不寂寞!」
目前,陳俊貴已將班長和副班長的遺骨,從新源縣移到新擴建的尼勒克縣喬爾瑪築路解放軍烈士陵園安葬,還擔任了這里的管理員。陳俊貴說:「我不僅可以和班長在一起,還可以守護為修築天山獨庫公路犧牲的戰友們了!」
4、【感動人物】:段愛平——老百姓的貼心人
【獲獎名片】:一秉至公
【頒獎詞】:
山樑擋住了陽光,你用肩膀剛起鄉親的盼望。村莊在漸漸豐滿,你的身體卻慢慢柔弱。莊稼,總要把一切還給泥土。你貼工,貼錢,貼命,你還貼近百姓的心。
【推選理由】:
於丹:很多中國鄉村的變化,成就在基層村幹部的手裡,段愛平就是這樣一位村幹部,這個嫁過來的媳婦把自己當成了返底村的女兒,扛起了返底村的希望,她就是返底村的底氣,她兜住了人心的底。
陸小華:村委會主任可能是中國最小的官,段愛平的當法,是把身家性命都捆一起為村民做事。她雖不識幾個大字,胸中卻有大義大理。
【事跡介紹】:
段愛平,女,57歲,山西長治市襄垣縣王橋鎮返底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1998年,段愛平嫁進了返底村。為改善生活,她借錢做起了焦炭生意,兩年下來賺了幾十萬元。當時的返底村是個名副其實的窮村,村小學的教室是危房,孩子們沒有教師上課。沒上過學的段愛平決定出資為村裡建一所新小學。
1999年,段愛平在沒有參加候選的情況下,高票當選為返底村委主任。
上任後,段愛平先後給村裡蓋了學校,建了養老院。為了建養老院,她沒時間陪肝癌晚期的老伴,為了使村民發家致富,她帶領村民種植葯材,改造全村電網,投資園林建設,栽植樹木,而這些項目中段愛平自己就貼了十幾萬。
去年,段愛平被診斷為淋巴癌,經過化療、電烤,她的脖子已經看不到完整的肌膚,每天就靠葡萄糖和止疼葯度日,身體已經到嚴重透支的地步。就是這樣,她也沒有離開工作崗位,每天想著的是要盡力再為村民做更多的事。
5、【感動人物】:沈克泉、沈昌健——「油菜花父子」35年追夢路
【獲獎名片】:夢想天開
【頒獎詞】:
父親留戀那油菜花開的芬芳,兒子就把他葬在不遠的山上。三十年花開花謝,兩代人春來秋往,一家人不分晝夜,守護最微弱的希望。一粒種子,蘊含著世代相傳的夢想。
【推選理由】:
劉姝威:沈家父子用行動讓我們清晰地看到未來中國的農民、農業、農村是什麼樣的。
阿來:這一對前仆後繼的農民父子,頑強地進行著堪稱偉大的科學實踐。他們接續和光大中國偉大農耕傳統的壯舉,足以感動中國。
【事跡介紹】:
沈克泉,男,享年74歲,湖南省常德市臨澧縣楊橋村村民。
沈昌健,男,46歲,湖南省常德市臨澧縣楊橋村村民。
1978年,養蜂人沈克泉在貴州山區發現了3株花期長,生長結構好的野生油菜,將其帶回家鄉播種,想為養蜂場提供新的蜜源。繼而想到改良培育出產量高的油菜品種,為家鄉解決吃油難的問題。
一開始,鄉親們嘲笑他「泥腿子想當科學家」.直到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優質油菜種,得到了鄉親們的認可。
上世紀九十年代,由於沈克泉的油菜品種未經國家審定,當地部門對沈克泉進行了罰款、拘留。但他仍刻苦自學有關油菜遺傳育種和生產栽培的知識。在沒有專業分析、沒有專業儀器的情況下,父子倆用肉眼觀察,憑記錄總結規律。
1996年,家裡為搞油菜研究欠債不少。沈昌健賣掉中巴,帶著賣車款回家投入油菜研發。
2004年,沈克泉父子繁育的「貴野A」不育系獲國家發明專利證書。2007年,沈克泉帶著自己培育的巨型油菜「獨闖」在武漢召開的第12屆國際油菜大會,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2009年,沈克泉去世,沈昌健依然是堅持著油菜育種。家人將沈克泉葬在離試驗地不遠的山坡上。家人知道,這些油菜是老人最後的心願和牽掛。
如今,沈昌健的「沈油雜」202、819已進入區域試驗環節,五畝送檢試驗田裡有300個單株樣本,每個樣本送檢一次就是200元;300畝的示範片里還欠著兩萬多的工錢,馬上要施肥又是兩萬的肥料錢。對於已經35年沒有主業收入的沈昌健一家而言,「吃飯靠田,科研靠借」.幾十年來,沈克泉、沈昌健父子自籌資金150多萬元,這幾年政府也常有資助,可沈家裡欠下了不少債,「幾乎所有親戚都借遍了。」家裡最值錢的是兩台用來貯藏油菜種子的冰箱。
35年父子相繼,只為一株油菜的夢想。沈昌健說等現在的種子通過審定了,會賣給種子公司,拿著資金去滾動開發下一代油菜雜交新組合。自己的油菜育種路也許得「慢慢走」,但怎麼也會走下去。
6、【感動人物】:格桑德吉——懸崖邊上的護夢人
【獲獎名片】:格桑花開
【頒獎詞】:
不想讓鄉親的夢,跌落於山崖。門巴的女兒執意要回到家鄉,堅守在雪山、河流之間。她用一顆心,脈動一群人的心,用一點光,點亮山間更多的燈火。
【推選理由】:
杜玉波:培養學生是事業,關愛學生是本能。一切為了學生,這是老師永恆的追求,格桑德吉就是這樣做的。
彭長城:不是遠大的抱負,只是廣闊的胸襟;不是華麗的說辭,只是純凈的靈魂。她是無私的邊疆少數民族教師。
王振耀:喜馬拉雅山腳下的辛勤園丁,是她讓西藏山區孩子們的求學夢照進現實。
【事跡介紹】:
格桑德吉,女,西藏自治區墨脫縣幫辛鄉小學的一名教師。
2000年,格桑德吉畢業於河北師范大學,畢業之後她並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選擇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為了讓雅魯藏布江邊、喜馬拉雅山腳下的門巴族孩子有學上,格桑德吉放棄拉薩的工作,主動申請到山鄉小學教學。
墨脫縣幫辛鄉,因常年泥石流、山體滑坡,是墨脫最後一個通公路的鄉。為了勸學,格桑德吉天黑走懸崖、在滿是泥石流、山體滑坡的道路上頻繁往返;為了孩子們不停課,別村缺老師時她不顧六個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為了把學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艱險、大雪封山時,格桑德吉過冰河、溜鐵索,把四個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學生們平安送到父母的身邊。
這些年來,為了教好孩子們,格桑德吉將自己的女兒央珍從兩歲時一直寄養在拉薩的爺爺家,當一年之後格桑德吉再到拉薩的時候,女兒已經不認識她了。2013年,時逢格桑德吉榮獲「最美鄉村教師」,節目組特地邀請了格桑德吉的丈夫和女兒來到北京。同時,這也是格桑德吉與女兒的第五次見面。
十三年來,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門巴族孩子從最初失學率30%,變成到今天入學率95%.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學、20多名考上大專、中專,而她自己的女兒卻留在了拉薩,一年才能見一次。村民們親切地稱她為門巴族的「護夢人」。
7、【感動人物】:胡佩蘭——20年來堅持每天出診6天的百歲仁醫
【獲獎名片】:秋蘭為佩
【頒獎詞】:
技不在高而在德;術不在巧,而在仁。醫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葯,給的是情。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你是仁醫,是濟世良葯。
【推選理由】:
張會軍:敬佩,我們只有敬佩。
陳彤:在醫患關系如此緊張的今天,胡醫生用醫德彌合了醫患間的裂隙,更難得是20年如一日的堅守。
【事跡介紹】:
胡佩蘭,女,98歲,解放軍3519職工醫院和鄭州市建中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坐診醫生。
1944年,胡佩蘭畢業於河南大學醫學部,70歲時才從鄭州鐵路中心醫院的婦產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後,她一直堅持坐診。
胡佩蘭生活節儉,捨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錢。但她經常大方地給病人墊付醫葯費。她還拿出微薄的坐診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個「希望書屋」.
胡佩蘭患有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進出都要坐小推椅。2013年7月,98歲胡佩蘭心臟病突發,經搶救後,第二天她依然准時到醫院坐診。
胡佩蘭根據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平時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儀器。因為慕名找上門的病人多,胡佩蘭每天都會堅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對患者也極有耐心,給病人開葯,很少超過一百元。如今,胡佩蘭的記憶明顯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但病人的情況她卻記得清清楚楚,耳朵里放著助聽器,聽不清的地方,便由旁邊的學生解釋。
胡佩蘭對病人的態度有目共睹,她經常說:「醫患關系搞不好是因為交流不夠,醫生只要對病人認真負責了,病人也自然會對醫生極力配合,不管面對哪一個病人,都要把患者當成自己的第一個病人來對待。」
直至今日,胡佩蘭已經在一個工廠職工醫院和現在的地方,連續坐診20年,堅持每周出診6天,風雨無阻。
8、【感動人物】:姚厚芝——絕症母親為孩子留學費耗時3年綉出《清明上河圖》
【獲獎名片】:寸草春暉
【頒獎詞】:
病,壓垮了身體,但不能摧毀母愛。草根母親嘔心瀝血,為孩子縫補夢想,而深厚的愛,更鋪就孩子精神的未來。請上天給你多一些時間,讓你把美好的願望,織進這春天的圖景。
【推選理由】:
王曉暉:一個草根母親當她有意留下自己一生稀缺的物質之時,這種貧賤不能移的堅韌,是她留給孩子們更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何東平:親情戰勝了絕症,母愛征服了困苦。這樣的人間傳奇,總是充滿力量。這力量給人溫暖,給人慰藉。
【事跡介紹】:
姚厚芝,女,38歲,重慶市巫溪縣塘坊鎮紅土村村民。
1999年,姚厚芝嫁給了王以朝,婚後一起赴山東煤礦打工。隨著兩個孩子的出生,姚厚芝專心在家帶孩子,丈夫在煤礦挖煤。2006年,一場病魔突襲,徹底摧垮了這個家。
姚厚芝查出乳腺腫瘤,需立即做切除手術。面對高額的手術費,姚厚芝選擇了「葯療」.幾年下來,病情沒有絲毫好轉。
2009年2月,姚厚芝從電視上得知,綉十字綉也能賣錢。第二天,她坐車輾轉十餘小時,咬牙花2800元購回一幅6.5米長的十字綉《清明上河圖》十字綉樣。這次的「先斬後奏」,讓一向疼她的丈夫火冒三丈,覺得她是在瞎折騰,可姚厚芝有自己的想法。
從此,姚厚芝過起了「兩點一線兩頭黑」的生活,每天綉十字綉長達17個小時。2012年7月,經過3年零5個月的晝夜追趕,這幅共需127萬針才能刺制而成的《清明上河圖》終於落針。有收藏家上門出20萬收購,姚厚芝拒絕了。
姚厚芝想將十字綉保存下來,即便有一天自己不在人世了,再把它賣出去,孩子們上大學的錢就不用愁了。
姚厚芝的兒子王銳讀初中,女兒王瓊讀小學。王銳說長大了要當醫生,給媽媽治病。不善言辭的丈夫,不知道怎麼勸說妻子,本身患有肝病的他只是拚命地下井,希望能早點掙夠錢給妻子治病。
第一幅十字綉完工後,姚厚芝又買回了一幅長22米、寬0.85米的《清明上河圖》十字綉樣。這幅刺綉的難度、時間和價錢是第一幅的好幾倍。姚厚芝偷偷找以前的工友七拼八湊了一萬元,瞞著丈夫說只花了兩三千元。她怕丈夫心痛和著急,因為家裡實在是負擔不起。從2006年到現在,姚厚芝花去的醫葯費已達10多萬元。
如今,王以朝仍在山東挖煤,姚厚芝在家照料兩個孩子的生活。姚厚芝說,第二幅《清明上河圖》已綉了快6米。希望老天能再給她3年時間。她現在就是一個與時間賽跑的人,不知道自己生命何時會終結。她沒有其他奢求和心願,只是想盡自己所能多給孩子留點什麼。
9、【感動人物】:方俊明——遲到的榮譽,不悔的信念
【獲獎名片】:克明俊德
【頒獎詞】:
縱身一躍,卻被命運撞得頭破血流。在輪椅上度過青春,但你卻固執地相信善良,絲毫不悔。今天你不能起身,但我們知道,你早已站立在所有人的面前。
【推選理由】:
時文朝:推薦他,是因為他飽受委屈卻無怨無悔;在當下「該不該扶摔倒的人」辯論潮中,推薦他,是對我們每個人內心的拷問。
余秋雨:推薦方俊明,不僅僅是表彰他,而且是表彰那些大地上天天在發生,卻不被我們知道,甚至不被我們理解的高尚行為。
【事跡介紹】:
方俊明,男,56歲,湖北省武漢市武昌人。
1985年8月,28歲的方俊明為救一個假裝落水的頑童,躍入河中,造成頸椎骨折,高位截癱。直到2013年11月,方俊明終於獲得了遲到28年的見義勇為榮譽稱號。
方俊明救人當年,武漢市尚無見義勇為方面的獎勵條例,被「救」男孩的家庭始終不願出具書面證明,致使他見義勇為的行為一直未得到確認。對於這樣一位「英雄」,他所在單位,原武昌車輛廠,只好比照工傷來處理。
武漢市見義勇為基金會於1993年成立,但獎勵對象為「與犯罪分子作斗爭人員」.這兩年,有人問方俊明有沒有見義勇為證書,「我覺得蠻尷尬,只好把報上的報道拿給人家看。」
這些年來,妻子離開了,父親也去世了。方俊明的生活無法自理,依靠母親姜春梅日夜照顧癱瘓在床的兒子,並將當時尚未滿周歲的孫女拉扯養大。
2013年,一部話劇上演後,方俊明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應方俊明要求,武漢市通過收集材料,確認方俊明當年行為屬見義勇為,並頒發見義勇為先進分子榮譽稱號。
雖然榮譽遲到了28年。但方俊明從來沒有後悔那次行動。一個家庭的艱辛,一個生命的委屈,這一切都見證了善良在人們心中的恆定不變的價值。
10、【感動人物】:龔全珍——將軍夢,守護情
【獲獎名片】:松筠之節
【頒獎詞】:
少年時尋見光,青年時遇見愛,暮年到來的時候,你的心依然遼闊。一生追隨革命、愛情和信仰,輾轉於戰場、田野、課堂。跨越人民的敬意,是你一生最美的勛章。
【推選理由】:
陳小川:讀她,我懂得了什麼是理想主義,而理想主義者可以如何無私。讀她,可以讓今天的領導幹部們凈化一次靈魂。
童年:只有心中盛滿人間的真情、頭腦裝滿天下的道理,才能通達真理的意義。一位忠於愛情、深明大義的老人,讓我們讀懂了什麼才是偉大的人生。
【事跡介紹】:
龔全珍,女,90歲,現居江西蓮花縣琴亭鎮金城社區。
1957年8月,開國將軍甘祖昌主動向組織上辭去新疆軍區後勤部長職務,回家鄉江西省蓮花縣坊樓鄉沿背村務農,龔全珍相隨而歸。那一年,她34歲。
將軍當農民,甘祖昌是新中國第一人。龔全珍完全理解和支持丈夫的決定:「老甘不是一個普通的農民,正像他說的那樣,『活著就要為國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幹不了復雜重要的工作就做簡單的工作,決不能無功受祿,決不能不勞而獲'.」
從新疆到江西,全家11口人的行裝只有3個箱子,卻帶了8隻籠子,裡面裝著新疆的家禽家畜良種。當時甘祖昌每月工資330元,生活上十分節儉,把2/3的工資用來修水利、建校舍、辦企業、扶貧濟困。他一共參加建起了3座水庫、4座電站、3條公路、12座橋梁、25公里長的渠道。龔全珍全力配合丈夫,也把自己工資的大部分花在支援農村建設上。回到蓮花頭幾年,她沒有做一件新衣服。
龔全珍在家裡呆不住。步行25公里到縣文教局聯系工作,被分配在九都中學任教。這所學校條件很差,只有3名老師,她卻一點不嫌棄,第二天就搬鋪蓋去了學校,開始把自己赤忱的愛投入到這片紅土地。
1961年,縣文教局安排龔全珍到同鄉的南陂小學當校長,在那裡一呆就是13年。後來,她又被調到離家不遠的甘家小學當校長,依然還是老作風,吃住在學校,全身心地撲在工作上。
1986年3月,甘將軍因病逝世,一隻鐵盒子是他留給妻子和兒女唯一的遺產,裡面用紅布包著3枚閃亮的勛章。
離休後,龔全珍積極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傾力捐資助學、扶貧濟困,開辦「龔全珍工作室」,服務社區、服務群眾,從青春歲月到耄耋之年,為廣大群眾做了大量的實事好事,受到當地幹部群眾的尊敬和愛戴。
2013年9月26日,龔全珍獲得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稱號,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贊揚。

與沈昌健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
© Arrange www.jhzxd.com 2006-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