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四大發明以外,還有如下發明創造: 魯班(建築)——春秋戰國時代魯國人,姓 公輸,名般,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建築師.魯班他有很多發明創造,如木工用的 鋸子、曲尺、墨斗、刨子、鏟子、鋪首、鑽、鑿等,攻城用的可活動的雲梯.相傳,鎖也是魯班發明的.
喻皓(建築)——亦稱預浩,是中國五代末年,北宋初年的建築師.出生於杭州,他設計的最傑出的建築是北宋國都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安遠門內開寶寺中的靈感塔.他還寫了一部木工手藝的書《木經》,共 3 卷.他有造塔魯班之稱.
祖沖之(數學)——南朝的祖沖之利用劉微的割圖術提出了 л的更精確的上下界. 即3.1415926〈л〈3.1415927.
劉微(數學)——225-295年,魏晉時期的劉微,發明了割圖術的方法,他取л值3.14.他還發明了介線性方程組的新分法.提出了不定方程問題,建立了等差級數前幾項和公式.劉微應和歐幾里德、阿基米德相提並論.
朱世傑(數學)——中國元代數學家.1299 年編撰成中國第一本算學啟蒙,從四則運算到天元術,形成了較完整的體系.1303年,他又寫成了 《四元玉鑒》,把天元術推廣為「四元術」,這是一種高次方程的解法(最高可包括4個未知數).歐洲到 1775 年才提出同樣的解法「消元法」.美國科學史家薩頓評價他所著的《四元玉鑒》是整個世界中最傑出的數學著作之一.
張衡(天文學)——是中國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對在宇宙結構的認識上,張衡是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認為:天像個雞蛋殼,地像雞蛋黃,天大地小,他認為天殼之外還有無限的宇宙.張衡設計和製造了漏水轉渾天儀、候風地動儀,並對日月星辰做了許多觀測和分析.他測量出了太陽和月亮的角直徑是周尺的1/736,即29'24'.他統計出在中國的中原地區能看到的恆星約有2500顆.國際天文學會為了紀念張衡對天文學的突出貢獻,將月球上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
郭守敬(天文學)——是中國元代傑出的天文學家.他創制了高表、玲瓏儀、觀象台計 16 種儀表,儀器專門測量天體使用.還製作了簡儀,現存紫金山天文台.郭守敬測定了黃赤交角.法國科學家 Laplace 提出黃赤交角變小理論,引用的根據就是郭守敬的.丹麥天文學家第谷所做的同類測量比郭守敬晚300年.
石申(天文學)——戰國時期的天文學家,石申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西漢後,人們尊稱「天文」一書為「石氏星經」.書中標有 121 顆恆星的位置,書中還記有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的運行及交食等情況.石申編制了最早的星表.並稱之「少陽」已認識到能自身發光.
劉焯(天文學)——隋代天文學家.創制了《皇極歷》,他首先考慮到了日、月視運動的不均勻性,創立了等間距二次差內插法.計算日月視運動的速度.同時他把差歲改為 75 年差一度.
一行(天文學)——唐代天文學家.他編制出一部新的歷法《大衍歷》,它包括十篇歷議,是古代非常先進的歷法.早在公元前 13 世紀,中國人以太陽和月亮運動為依據,創立了一種陰陽歷法.
楊忠輔(文學家)——中國南宋時期天文學家.他創制了《統天歷》,他確定回歸年長度為 365.2425 日.並發現回歸年長度有消長現象.
洛下閎(天文學)——中國漢代天文學家.改創了赤道式儀器,定下了赤道式渾儀的基本結構.
蘇頌(天文學)——中國宋代天文學家.和韓公廉合作製成了天象儀及水運儀象台,是中國古代第一架天象儀.有 8 人高,每層有門,一到時間門開,木人出來報時(後面有漏壺和機械繫統).
莘七娘(燈具)——在10世紀時發明了松脂燈(孔明燈)作為打仗時的信號燈,這是中國人最早利用熱氣球.同時發明了走馬燈,這是航空燃氣渦輪的始祖.
裴秀(平面繪圖)——224~271 在中國最早創立了繪制平面地圖的理論「制圖六體」.並繪制了《禹貢地域圖》.
馬鈞(機械設計)——三國時代魏國人,傑出機械設計和創造家.三國時代創制了龍骨水車(又叫翻車),他能連續提水,灌溉用的水機具——桔槔.結構非常巧妙,有天下之名巧之稱.馬鈞,字德衡,三國時曹魏人,是當時聞名的機械大師.他不僅製造了指南車、記里鼓車,而且改進了綾機,提高織造速度;創制翻車(即龍骨水車);設計並製造了以水力驅動大型歌舞木偶樂隊的機械等,可惜,他的生卒年並無詳盡記載,只知道他當過小官吏,並因不擅辭令,一生並不得志.到宋代,盧道隆於1027年製成記里鼓車,以及吳德仁於1107年同時製成指南車和記里鼓車的詳情,則被記載於《宋史?輿服志》中.記里鼓車又名記道車、大章車.它是利用車輪帶動大小不同的一組齒輪,使車輪走滿一里時,其中一個齒輪剛好轉動一圈,該輪軸撥動車上木人打鼓或擊鍾,報告行程,第一個在史書中留下姓名的記里車機械專家,是三國時代的馬鈞.記里鼓車是減速齒輪系的典型.它也是現代計程車、計速器的重要祖先.它的報告里數的設計,也是近代所有機械鍾表中報時木偶的始祖.
李春(橋梁設計)——605~617 年,首創了在主拱圖上設小腹拱的敞肩式拱橋.有名的趙州橋就是他設計的.
丁緩(發明家)——漢代,在 180 年生於長安.發明的物品有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有長安巧工之稱.
沈括(科學家)——1031~1095 年,宋朝科學家,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杜詩(水力鼓風機)——91~不祥,河南人.首創了水力鼓風設備水排.即利用水力推動風扇鼓風.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風機,比歐洲早了 1100 年.
浦元(淬火技術)——三國時期.首創淬火技術,使鋼刀堅而有彈性.
孫子(算經)——三國時期,乘余定理的起源一題為「物不知數」,寫了「孫子算經」一書系統論述了籌算記數制.
秦九韶(數學)——中國數學家.寫有《數書九章》,創立解一次同餘式的「大衍求一術」和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正負開方術.
李治(數學)——中國數學家,著有「測園海鏡」是中國第一本系統改述「天元術」的巨書.
墨子(思想家)——公元前 400 年,墨子一書論述了杠桿平衡,提出光是直線傳播的論點. 《墨經》中記載的研究成果有:光的直線傳播、物影的生成、雙影的生成、光的反射現象、物象大小所關涉的條件、平面鏡成像、凹面鏡成像和凸透鏡成像等若干方面,其中最著名的是「小孔成像」理論.數學(已科學地論述了圓的定義)、力學(提出了力和重量的關系)等自然科學的探討,可惜的是,這一科學傳統也因此書在古代未得到重視而沒能結出碩果.
B. 成果通過《愛5》是不是爆紅了
是爆紅了!說成果爆紅的原因有兩點,第一點,那就是成果突然有了很多的粉絲。第二點就是,成果的熱度在不斷的上升中!
先說第一點,那就是成果有了許許多多的粉絲!在沒有拍《愛情公寓5》之前,成果並不是一個出名的演員,甚至可以說是剛剛踏入娛樂圈,她不僅沒有什麼人氣連粉絲都並沒有太多!但是當成果以諸葛大力的身份出現在《愛情公寓5》裡面之後,成果的人氣真的可以說是一路直上。
由此可見,成果的熱度已經在各個娛樂領域裡面出現了。而這也是因為成果爆紅了之後,才會出現的結果!
而如果這些表現都不能夠說明成果現在已經處於爆紅狀態的話,那麼,恐怕沒有其他事情可以證明了!所以通過上面的原因列舉,通過成果的粉絲和熱度以及被無數人轉發議論來看,成果現在的的確確已經爆紅了!
C. 古中國的最出名的成果
你問的是哪個方面?四大發明和長城都可以算,一個是科技的,一個是建築的
D. 中國現代著名科學家及成果
1、錢學森(著名科學家、物理學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氣動力專學、航空屬工程、噴氣推進、工程式控制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做出許多開創性貢獻。)
2、錢三強(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在「核裂變」方面成績突出,是許多交叉學科和橫斷性學科的倡導者。為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立和「兩彈」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
3、錢偉長(著名力學家、應用數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我國近代力學的奠基人之一。兼長應用數學、物理學、中文信息學,著述甚豐。特別在彈性力學、變分原理、攝動方法等領域有重要成就。)
4、侯德榜(著名科學家,傑出的化工專家,我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
5、袁隆平(農學家、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雜交水稻的創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第一人。他於1981年榮獲我國第一個國家特等發明獎,被國際上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E. 建國以來十大科技成就是什麼
1、中國發射首枚人造衛星
1970年月1日21時35分,衛星發射時刻終於到來了。「東方紅一號」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在發動機的轟鳴中離開了發射台。
21時48分,星箭分離,衛星入軌。21時50分,國家廣播事業局報告,收到中國第一顆衛星播送的「東方紅」樂音,聲音清晰宏亮。
1970年4月25日18點,新華社授權向全世界宣布: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衛星運行軌道的近地點高度439公里。
遠地點高度2384公里,軌道平面與地球赤道平面夾角68.5度,繞地球一圈114分鍾。衛星重173公斤,用20.009兆周的頻律播送「東方紅」樂曲。
2、神舟五號進入太空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
它於2003年10月15日9時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將航天員楊利偉及一面具有特殊意義的中國國旗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返回。
這個飛船標志著中國成為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的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它標志著我國在航天技術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3、嫦娥一號衛星升空
嫦娥一號是我國首顆繞月人造衛星。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承擔研製。總重量為2350千克左右,尺寸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帆板展開長度18米,預設壽命為1年。
該衛星的主要探測目標是:獲取月球表面的三維立體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球的空間環境。
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UTC+8時)左右,嫦娥一號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預定地點。
4、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天眼」
直徑500米,全球最大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也被稱為「天眼」,在貴州喀斯特天坑中正式啟用。FAST將在未來10年至20年保持世界一流設備的地位,成為中國和世界天文學研究的「利器」。
5、核聚變實驗裝置「人造太陽」
「人造太陽」實驗裝置在電子溫度超過5000萬度,持續時間達102秒的超高溫長脈沖等離子體放電。這一重大成果標志著中國在穩態磁約束聚變研究方面繼續走在國際前列。
F. 成果是一位什麼樣的明星她是靠什麼作品紅的
成果,這個名字估計很多人還不熟悉,但是大家一定記得愛情公寓里的諸葛大力,因為這個角色實在讓人感覺很驚艷,所以很多直男包括我都印象深刻,但是對成果這個演員的印象不怎麼深刻。目前為止唯一記住的她的作品只有《愛情公寓5》。
一、成果的作品
實際上,成果從2018年開始正式入圈,她的作品包括《塞罕壩上》《嘀!男友卡》《愛情公寓5》等等,但是目前在個人印象中比較出名的還是諸葛大力這個角色,因為顏值很清新,角色本身也比較亮眼,站在那裡就是一道風景,短發透著不一樣的嬌俏可愛。另外,成果在日常生活中的造型比較多樣,但也是走直女的路線,清新活潑不艷俗,給人不一樣的感覺。
G. 成就 成功 成名之間的關系
有了一定的成就,就代表你在一定程度上成功了,但並不一定就成名;
做某事成功了,並不一定就有成就,要看你做的是否有意義的事,也不一定成名,看世人對這事的態度;
成名的人,分三類:一類如居里夫人、錢學森、袁隆平、錢鍾書、金等一些在科學領域、文學領域又或政治領域等的確有成就,又成功的人;一類如馬加爵這類精神病,又或那個天天上娛樂版的白痴,就是今天說某某藝人變性,他要送某某一輛車的那個,我忘了他叫什麼名字,只覺得他惡心非常,這類人你能說他沒名嗎,估計全國人民都知道吧;另一類就是沒談不上什麼成就、也談不上成功的,也莫名其妙地成名,娛樂圈裡一大把。
以上屬於個人觀點。
H. 什麼叫成就
成就是一個人在別人眼裡有所作為,多隻事業。
成績、佳績、功績、成果、成效、功勛、功勞、功績、勞績、成果、成就、貢獻都是近義詞
I. 近幾年有哪些著名的中亞考古成果
近年來隨著我國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絲路考古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我國考古工作也逐漸走出國門。
2018年3月23日我國正式啟動中國—沙特塞林港遺址考古項目。由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選派的5名中方隊員將於2018年3月26日奔赴沙烏地阿拉伯,開展為期20天的考古調查與發掘工作。2018年4月5日,中沙聯合考古隊對塞林港遺址有了初步的了解。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已發現建築基址多處、墓地兩處,並發現了疑似水井、圍牆牆體等遺跡,初步判斷塞林港遺址存在明顯的功能化分區。從建築技術的考察來看,地表建築物多用磚塊、土坯和珊瑚石壘砌。兩處墓地中已發現墓葬超過百座,並發現碑刻數十塊,部分碑刻還可見清晰的碑銘,記述了墓主的身份信息。
吉爾吉斯斯坦楚河州坎特鎮紅河古城遺址的考古發掘
2018年9月3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外公布,該院與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方面合作推進的聯合考古取得階段性成果。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吉爾吉斯斯坦科學院歷史與文化遺產研究所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對吉爾吉斯斯坦楚河州坎特鎮的紅河古城遺址的考古發掘已取得階段性成果,考古人員首次對整個紅河古城遺址進行了比較精確的測繪,並在古城西側發掘了一個佛寺遺址。
2016年9月26日絲路考古成果發布:發現古代游牧文化大型聚落遺址中外考古人員深入西天山西端地區開展系統考古研究,全面了解古代游牧文化遺存的分布狀況,新發現大批遺址,包括一些古代游牧文化的大型聚落遺址,填補了學術空白。2013年12月,中國西北大學與烏茲別克共和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撒馬爾罕簽署了關於「西天山西端區域古代游牧文化考古調查、發掘與研究」項目的合作協議。經過多年調查、發掘和研究,在烏茲別克蘇爾漢河流域及周邊山地的考古調查和已有考古發掘資料表明,公元前1世紀,在阿姆河以北的蘇爾漢河兩岸分布的一批古代城址為代表的農耕文化,應屬早期貴霜文化,與其後的貴霜帝國文化關系密切。在蘇爾漢河周邊的山前地帶,分布有同時期的古代游牧文化遺存,這些遺存可能與古代月氏有關。在薩扎干遺址所獲考古發掘資料表明,撒馬爾罕盆地南緣的西天山北麓山前地帶分布的公元前1世紀至公元1世紀的古代游牧文化遺存,應屬古代康居文化,這與《漢書》等古代文獻的記載是相合的。這一發現為確認古代月氏文化的分布范圍提供了新資料。
J. 在系統學上,世界都有哪些著名的成果
建立系統科學基礎科學的這種系統學是提煉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的共同基礎理論而形成的一門學科。建立系統科學基礎科學的系統學是由中國學者錢學森所倡導。系統學思想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均得到廣泛的應用,並成為科學體系中極為重要的學科。但作為一門完整的學科,系統學正處在形成和更加系統化的過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