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實習成果匯編展示應該怎麼做
建議圖片配文字,比較好
可以找人寫個總的感言,或者序言,可請老師
前面可以有個重要作品清單
然後可以每個人上一張照片,配上自己寫的實習感言,並且配上重要作品的截圖,如果看不清就算了,附上作品名稱就可以了。
B. 21世紀的科技成就
21世紀十年間照亮世界的十大科技成就
1,火星月球發現有水
2004年1月4日和1月25日,美國「勇氣」號和「機遇」號火星車分別在火星登陸。兩輛火星車的最大成就是共同發現了火星上曾經有水的證據。同時,在環火星軌道上運行的歐洲「火星快車」探測器也發現火星南極存在冰凍水。這是人類首次直接在火星表面發現水。 在經歷9個多月的太空旅行後,美國「鳳凰」號火星探測器2008年5月25日成功降落在火星北極附近區域,這是第一個在火星北極附近著陸的人類探測器。按照計劃,「鳳凰」號著陸後展開了為期3個月的火星地面探測。同年7月30日,「鳳凰」號的機械臂把一份土壤樣本遞送到熱量和釋出氣體分析儀中。在樣本加熱時,分析儀鑒別出其中有水蒸氣產生。這是火星上存在水的最直接證據。
2009年11月,科學家們肯定地表示,月球上有水而且數量可觀。2009年10月9日,美國航空航天局利用火箭在月球表面撞出一個直徑100英尺的坑,並在產生的碎片中測量到25加侖以水蒸氣和冰的形式存在的水。
2,人類基因組序列圖完成
2000年6月26日,美國總統柯林頓和英國首相布萊爾聯合宣布:人類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基因組草圖已經完成。
2001年2月12日,中、美、日、德、法、英等6國科學家和美國塞萊拉公司聯合公布人類基因組圖譜及初步分析結果。
人類基因組計劃中最實質的內容,就是人類基因組的DNA序列圖,人類基因組計劃起始、爭論焦點、主要分歧、競爭主戰場等都是圍繞序列圖展開的。在序列圖完成之前,其他各圖都是序列圖的鋪墊。也就是說,只有序列圖的誕生才標志著整個人類基因組計劃工作的完成。
2003年4月15日,在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發表50周年前夕,中、美、日、英、法、德6國元首或政府首腦簽署文件,6國科學家聯合宣布:人類基因組序列圖完成。 人類基因組圖譜的繪就,是人類探索自身奧秘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被很多分析家認為是生物技術世紀誕生的標志。也就是說,21世紀是生物技術主宰世界的世紀,正如一個世紀前量子論的誕生被認為揭開了物理學主宰的20世紀一樣。
人類基因組蘊涵有人類生、老、病、死的絕大多數遺傳信息,破譯它將為疾病的診斷、新葯物的研製和新療法的探索帶來一場革命。
2007年,科學家首次闡述了人與人之間的DNA究竟存在著多大的差異。這是一個巨大的概念性飛躍,它將影響從醫生如何治療疾病到人類如何看待自己以及保護個人隱私等各個方面。
3,細胞重新編程技術
美國《科學》雜志評選出的2008年十大科學進展,細胞重新編程「定製」細胞系方面的進展名列第一位。
《科學》雜志說,這些細胞系以及「定製」它們的有關方法,為科研人員理解甚至未來治癒一些醫學上的頑疾提供了工具,比如帕金森氏症、Ⅰ型糖尿病等。
所謂細胞重新編程,是指通過植入新的基因,改變細胞的發育「記憶」,使其回到最原始的胚胎發育狀態,就能像胚胎幹細胞那樣進行分化,這樣的細胞被稱作「誘導式多能幹細胞」。 2008年,有兩個科研小組從罹患不同疾病的患者身上提取細胞,重新編程,使其「變身」為幹細胞。他們選取的疾病大多數是很難或者不可能用動物模型來進行研究,這就使得獲取人類細胞系進行研究的需求變得更為迫切。
《科學》雜志認為,這些新的細胞系將成為科研人員理解疾病如何發生、發展的重要工具,另外對醫學領域篩選潛在葯物可能也有幫助。如果科學家將來完全掌握細胞重新編程技術,能夠更准確地控制這一技術,使其變得更加有效、安全,那麼患有不同疾病的患者將有可能用自體健康細胞來治病。
4,人類最早祖先確定
身高4英尺(約合1.21米)的「阿爾迪」成為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古老原始人。她生活在440萬年前,直到1992年被發現。經過17年的探尋和研究,科學家將衣索比亞出土的100多塊碎片拼接起來,並成功復原了她的骨骼模型。
2009年10月,科學家公布了這一成果。令人吃驚的是,作為人與黑猩猩的共同祖先,「阿爾迪」卻與黑猩猩大不相同。此外,盡管生活在森林中但卻能夠直立行走的事實,推翻了此前有關空曠草原地形對於人類兩足發展至關重要的理論。
5,證實宇宙暗物質存在
2003年,美國匹茲堡大學斯克蘭頓博士領導的一個多國科學家小組,藉助了美國「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衛星的觀測數據以及另一項名叫「斯隆數字天宇測量」的觀測計劃的結果進行了對比分析。觀測分析得出結論認為,宇宙中僅有4%是普通物質,23%是暗物質,73%是暗能量。2006年一個美國天文學家小組通過美宇航局的「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等設備觀測遙遠星系的碰撞,發現了宇宙暗物質存在的最直接證據。2007年,歐洲和美國的科學家在《自然》雜志上發表了首次為宇宙暗物質繪出的三維圖。
6,幹細胞研究成果豐
2000年,克隆和幹細胞研究取得進展。在克隆方面,科學家克隆成功了最難克隆的動物之一:豬。
2002年,以色列科學家將人體「腎臟前體細胞」移植到老鼠體內後,發育成與老鼠本身腎臟大小差不多的、具有一定功能的類似器官。
2003年,美國科學家首次對人類胚胎幹細胞完成了基因工程操作,在幹細胞應用於醫療研究上前進了一大步;日本科學家首次培育出人體胚胎幹細胞;中國科學家首次將人類皮膚細胞與兔子卵細胞融合,培植出人類胚胎幹細胞。
2006年,澳大利亞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利用單個幹細胞使實驗鼠體內新長出乳腺。英國科學家首次利用臍帶血幹細胞培育出微型人造肝臟。
2007年,美國和日本兩個獨立研究小組分別宣布,他們成功地將人體皮膚細胞改造成了幾乎可以和胚胎幹細胞相媲美的幹細胞。這一成果有望使胚胎幹細胞研究避開一直以來面臨的倫理爭議,從而大大推動與幹細胞有關的疾病療法研究。
7,納米技術重要應用
2001年,納米技術領域獲得多項重大成果。繼在2000年開發出一批納米級裝置後,科學家再進一步將這些納米裝置連接成為可以工作的電路,這包括納米導線、以納米碳管和納米導線為基礎的邏輯電路、以及只使用一個分子晶體管的可計算電路。分子水平計算技術的飛躍有可能為未來誕生極微小但極快速的分子計算機鋪平道路。
2003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用碳納米管研製出世界上最小的納米電動機。
2006年,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教授王中林等成功地在納米尺度范圍內將機械能轉換成電能,研製出世界上最小的發電機——納米發電機。
8,歐洲強子對撞機啟動
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強子對撞機。2008年9月1日,對撞機正式啟動。9月19日,對撞機因事故被迫停止運作。
2009年11月20日,對撞機重新啟動,並實現了第一束質子流貫穿整個對撞機。2009年11月30日創造了質子加速的新世界紀錄。對撞機將兩束質子流加速到了1.18萬億電子伏特的能級,打破了美國費米國家實驗室加速器2001年創下的0.98萬億電子伏特的紀錄,這使得大型強子對撞機真正成為世界上「最強的機器」。2009年12月8日晚,又成功實現一次總能量高達2.36萬億電子伏特的質子流對撞,再次創下能級最高紀錄。
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設計,來自包括中國在內的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約7000名科學家和工程師參與建設。它位於日內瓦附近瑞士和法國交界地區地下100米深處總長約27公里的環形隧道內。
9,人類探測器創最遠紀錄
歐洲航天局官員2005年1月15日凌晨宣布,地面控制中心已收到來自「惠更斯」號探測器經由「卡西尼」號飛船傳回的信號,表明「惠更斯」號已成功登陸土衛六。這創造了人類探測器登陸其他天體最遠距離的新紀錄。
「惠更斯」號探測器是1997年10月由美國「卡西尼」號飛船攜帶發射升空的,經過7年約35億公里的飛行後進入土星軌道,並於2004年12月25日分離。
10,龐加萊猜想被證明
2006年6月3日,經過美國、俄羅斯和中國數學家30多年的共同努力,兩位中國數學家——中山大學的朱熹平教授和美國裏海大學教授及清華大學兼職教授曹懷東,最終證明了百年數學難題——龐加萊猜想。
1904年,法國學者亨利·龐加萊提出了一個猜想:在一個封閉的三維空間,假如每條封閉的曲線都能收縮成一點,這個空間一定是一個圓球。龐加萊的短短幾行字,成為數學界100多年未能證明的難題。
龐加萊猜想和黎曼假設、霍奇猜想等一樣,被並列為七大數學世紀難題之一。
C. 關俊奇的成就及榮譽
在對理想教育的求索過程中,關俊奇同志積累了豐富的教育教學與學校管理經驗,他主管的學生德育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先後獲得 「全國中學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全國青少年科技活動先進集體」、「全國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培養體育後備人才試點學校」、「全國學生軍事訓練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優秀家長學校」「中央教科所科研教改先進集體」等十幾項國家級獎勵。
關俊奇多次榮獲市級以上榮譽稱號:
1987年被省政府直屬機關團委授予「優秀團幹部」稱號,
1989年被省政府直屬機關團委授予「新長征突擊手」稱號,
1993年被評為「遼寧省政府直屬機關十佳青年標兵」,
1999年被省政府直屬機關黨委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
2000年被省委宣傳部和省教育廳授予「省中學德育工作先進個人」,
2003年教育部評為貫徹《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條例》先進個人,
2005年被評為「全國師德先進個人」
九五期間主持的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目標體系的建構與操作模式研究》獲國家級一等獎;他主編的《高中心理健康》被列入遼寧地方教材目錄,由沈陽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主編的《高中生性健康教育》由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主持的遼寧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中學德育實效性研究獲省二等獎;主持的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面向21世紀遼寧體育教學改革實驗研究》成果匯編《從教材改革入手,加快學生終身體育習慣的培養》獲全國二等獎,文章發表在《面向21世紀遼寧省學校體育改革理論與實踐》一書(遼海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中;「十五」期間,他主持的遼寧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學校後勤校內社會化改革研究》獲省一等獎; 主持的遼寧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工程研究》,著作《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工程研究》獲2003—2004年度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2005年,他主持的課題《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實踐研究》,經評審被列為中央教科所「田家炳基金會學校德育研究與發展計劃」項目,並已順利通過中期驗收。在不斷思考、積淀的過程中,他在《遼寧教育》《遼寧教育研究》《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等雜志上發表過《重點高中德育重在「雙成」教育》《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創新與發展》等數十篇論文,主編出版《陽光樂章—德育文集》《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工程研究》《高中心理健康》《高中生性教育》等多本教育專著,是一位紮根實踐的教育研究者。
D. 匯編語言實驗題,求解!
1.題2.題
dsegsegment
a1dw12,34,56,78,90,21,43,65,87,9
cequ($-a1)/2
a2dw0
dsegends
assumecs:cseg,ds:dseg
csegsegment
start:
movax,dseg
movds,ax
;
movcx,c
deccx
movbx,2
movax,a1[0]
$8:
cmpax,a1[bx]
ja$9
movax,a1[bx]
$9:
incbx
incbx
loop$8
mova2,ax
callprint
movah,0eh
moval,0dh
int10h
moval,0ah
int10h
movcx,c*2
deccx
deccx
$0:
movbx,0
$2:
movax,a1[bx]
cmpax,a1[bx+2]
ja$1
xchgax,a1[bx+2]
mova1[bx],ax
$1:
incbx
incbx
cmpbx,cx
jl$2
deccx
deccx
jg$0
;printresult
movcx,c
movbx,0
$3:
movax,a1[bx]
callprint
movax,0e20h
int10h
incbx
incbx
loop$3
movah,4ch
int21h
printprocnear
pushcx
pushbx
xorcx,cx
movbx,10
Q0:
xordx,dx
divbx
xordx,0e30h
pushdx
inccx
cmpax,0
jnzQ0
Q1:
popax
int10h
loopQ1
popbx
popcx
ret
printendp
csegends
endstart
E. 王爽匯編語言 實驗2實驗任務2 希望有人解答下啊!!!
首先 我們每次調試的時候要緊盯寄存器 在這個實驗中 當我們在每執行一條都緊盯寄存器的情況下,執行完之後你會發現內存的值和我們想的不一樣 但寄存器的值卻還是正常的
比如 在這個實驗中 本來2000:0 f 這段內存一開始是空的 但一旦設置完ss sp 之後 你在看內存 卻已經有值了 而ss sp 卻還是指向的棧底 且 ds 的值 也沒指向這段內存 到這里 我們大概就不差不多明白了 是cpu執行了另外的程序 且許可權比我們高 也就是中斷
F. 匯編實驗:內存中存儲有10名學生的期末成績,編寫程序統計成績小於80分的學生人數,並將統計結果輸出到屏幕
你把題的源文件打開,數數有幾個符合要求,輸入指定文件即可滿分!
G. 匯編實驗用INT21 0AH輸入字元串,再通過INT21H 09H輸出,輸出為空
.DATA
N EQU 20
MAXLEN DB N ;緩沖區最大長度
ACTLEN DB ? ;緩沖區實際字元個數
STRING DB N DUP('$') ;N個字元空間
CR DB 0AH,0DH,'$'
.CODE
START: MOV AX,@DATA
MOV DS,AX
MOV AH, 0AH
LEA DX,STRING; 緩沖區首地址給DX
MOV DI,DX
INT 21H
LEA DX,CR
MOV AH,09H
INT 21H
MOV DX,DI
INC DX ; 需要跳過前面的表示緩沖區大小的數字
INC DX
MOV AH,09H
INT 21H
MOV AH, 4CH
INT 21H
------------------------
增加了兩行,INC DX
用來跳過前面的表示緩沖區大小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