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個人學術成果

個人學術成果

發布時間:2020-12-21 02:37:10

❶ 王國明的個人成果

1、《土族〈格薩爾〉語言研究》 專著 約17萬字,於2004年6月,由甘肅民族出版社出版;
2、《格薩爾文庫》第三卷《土族〈格薩爾〉》上冊:(王興先 王國明),記音對譯、整理翻譯、解題研究。共約103萬字,於1996年6月,由甘肅民族出版社出版;
3、《格薩爾文庫》第三卷《土族〈格薩爾〉》中冊:(王興先 王國明),記音對譯、整理翻譯、解題研究。共約150萬字,於2000年7月,由甘肅民族出版社出版; 1、《我的父親和他說唱的土族〈格薩爾〉》,《西北民族學院學報》,1997年第二期,「第四屆《格薩(斯)爾》國際學術討論會」宣讀論文;
2、《土族〈格薩爾〉中的親屬稱謂》,《西北民族學院學報》,1997年第四期;
3、《土族〈格薩爾〉中的降魔故事梗概》,《格薩爾學刊》1998年第一期,由甘肅民族出版社出版;
4、《影視民族學在調查研究中的作用》,《青海民族研究》,1999年第四期;
5、《土族語天祝話親屬稱謂簡述》,《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99年第三期;
6、《試論民族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西南民族學院學報》,1999年增刊;
7、《「花兒」的意境美》,《西北民族學院學報》,1999年第四期;
8、《天祝縣土族婚俗試探》,《甘肅民族研究》,1999年第三期;
9、《試析土族格薩爾唱詞中的藏語音位系統》,《西北民族學院學報》,2000年,第4期;
10、《土族〈格薩爾〉中土族語與藏語音系之比較研究(一)》,《西北民族學院學報》,2001年,第4期;
11、《土族〈格薩爾〉中土族語與藏語詞彙的借用形式》《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02年增刊;
12、《我與土族〈格薩爾〉》《中國土族》2002年秋季號;
13、《土族〈格薩爾〉語言表現形式的特殊性》《中國土族》2003年冬季號;
14、《土族〈格薩爾〉的搜集、整理及其引發的幾點思考》《格薩爾集刊》2003年
第六集,2002年參加「第五屆《格薩(斯)爾》國際學術討論會」宣讀論文;
15、《土族〈格薩爾〉中土族語與藏語詞彙的變異形式及其特點》《西北民族學院學報》,2005年第二期;
16、《試論土族〈格薩爾〉產生的歷史背景》《文壇瞭望》,2005年春季號;
17、《著名土族<格薩爾>說唱藝人王永福》《中國土族》2005年夏季號;
18、《土族<格薩爾>的搶救與保護面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06年第三期;
19、《土族<格薩爾>的研究里程》《安多研究》,2006年第二輯;????
20、《土族<格薩爾>中的語言特點及其學術價值》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07年第6期;
21、《土族<格薩爾>的搶救與保護》《歐亞大陸諸民族史詩研究文集》(國際會議論文集),日本千葉大學《社科研究》,2008年2月;
22、《土族<格薩爾>在天祝地區的流傳》 《第二屆「藏族傳統文化與和諧社會建設」學術會議論文集》,甘肅民族出版社出版,2008年8月;
23、《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搶救與保護——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土族<格薩爾>說唱」》 《中國民族學集刊》,甘肅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二輯。

❷ 傅傳國的個人成果

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山東省有突回出貢獻答的中青年專家、山東省教學名師;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山東省高校優秀共產黨員、山東高校科教興魯先鋒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先後在《土木工程學報》、《建築結構學報》等專業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20餘篇;出版《預應力鋼骨混凝土空腹桁架轉換結構體系研究與應用》、《預應力型鋼混凝土結構試驗研究及工程應用》等3部科研專著;主編和參編教材5部;有6項科研成果榮獲省部級科技獎勵,其中有3項成果榮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成果分別榮獲山東省、江蘇省、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有2項教學研究成果分別榮獲山東省優秀教學研究成果一等獎和三等獎;主持承擔了「火災作用下預應力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的力學性能」等三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多項省部級科研課題,長期致力於新型結構體系承載性能以及地震、火災作用下災變機理的理論和試驗研究,建立了較系統的計算理論和設計方法,研究成果先後推廣應用於山東世界貿易中心大跨度轉換結構等多項重點工程中,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❸ 請教下簡歷裡面的「學術科研成果」怎麼填

自己發表的論文,或者和導師一起做課題、實驗等都可以填上去

❹ 個人的研究成果能否申請專利

專利保護和商業秘密保護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首先,獲得專利權的標準是該項技術應當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對於個人專利申請,個人的研究成果能否申請專利呢?個人的研究成果能否申請專利其實我們個人也是可以申請專利的。個人申請專利申請專利需要做好如下幾項工作:1、主體。普通的個人在中國申請專利,可自行申請,也可委託專利代理機構辦理。如果是特殊的個人,則必須委託專利代理機構辦理。特殊的個人包括:①在中國無經常居所或營業所的外國人;②在國外長期居住或工作的中國人;③港、澳、台地區同胞。中國個人在國內完成的發明創造向外國申請專利的,應先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申請專利,也要委託專利代理機構辦理,不能自行申請。2、客體。發明創造有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在申請前要確定類型,不同的類型申請的條件、成本,權利所要保護的內容,專利權授予之後帶來的經濟效益等都是不同的。申請人需結合自身情況選擇。保護期限,發明為20年,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都為10年,均從申請日起開始計算。《專利法》第二十二條: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和實用新型,應當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新穎性,是指在申請日以前沒有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國內外出版物上公開發表過、在國內公開使用過或者以其他方式為公眾所知,也沒有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由他人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出過申請並且記載在申請日以後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中。創造性,是指同申請日以前已有的技術相比,該發明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該實用新型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實用性,是指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能夠製造或者使用,並且能夠產生積極效果。第二十三條授予專利權的外觀設計,應當同申請日以前在國內外出版物上公開發表過或者國內公開使用過的外觀設計不相同和不相近似,並不得與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權利相沖突。第二十四條申請專利的發明創造在申請日以前六個月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喪失新穎性:(一)在中國政府主辦或者承認的國際展覽會上首次展出的;(二)在規定的學術會議或者技術會議上首次發表的;(三)他人未經申請人同意而泄露其內容的。第二十五條對下列各項,不授予專利權:(一)科學發現;(二)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四)動物和植物品種;(五)用原子核變換方法獲得的物質。對前款第(四)項所列產品的生產方法,可以依照本法規定授予專利權。

❺ 「三支一扶」報名登記表中的「個人專業能力及學術成果」怎麼寫

在校期間專業成績優秀,專業技能扎實,掌握Microsoft office,掌握 Visual FoxPro、Adobe potoshop等軟體

❻ 張克峰的個人學術成果

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主編參編學術著作6部;主持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重大科技專項子課題1項,建設部科技計劃2項,山東省環境保護專項課題5項,山東省攻關計劃3項。

❼ 李可的個人成功案例及學術成果:

2004年代表上海交大影視動畫部成功競標長寧區科委高清電影渲染與輸出平台研製課題依託單位,成功研發影視高清渲染輸出平台
2005年1月同韓國NCsoft合作製作《天堂2》模型製作與貼圖繪制
2005年9月到12月於中青社合作參與《Maya7 Bundle》中文完全手冊翻譯及實例製作
2005年12月與北京師范大學藝術學院院長肖永亮共同策劃國產大型動畫電視劇《三國演義》人物形象設定徵集活動
2006年3月成功組織corldraw11大中國區產品發布會
2006年編寫出版《maya游戲美工》(游戲學院系列教材)( 電子工業出版社.2006年4月)
作品《亞瑪遜的早晨》連載於英國CG雜志《Computer Art》2006年6月,7月版
2006年與光線空間合作CG廣告片《蒙牛優酸乳》 ,及騰訊2006世界盃特別專題報道(羽。泉組合)宣傳片
2006年12月,受同行邀請,前往金山公司珠海分公司科技有限公司西山居擔任公司重大項目《劍俠情緣2》游戲測試及後期調整工作,並順利上市,2007年11月與方塊動畫公司合作編寫高級動畫製作課程教材
2007年擔任紅色經典動畫電影《閃閃的紅星》三維特效指導
2008年參與製作《風雲決》動畫電影特效製作
2009年加入武漢市東湖高新區創意產業發展委員會編委會委員
天津蒄琦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藝術總監,南開大學藝術設計系動畫專業課程顧問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培訓中心教學總監
北京ACG國際動畫教育游戲項目部藝術總監。

❽ 個人如何發表論文要有效的。

明年六月,又將迎來畢業季。面對著即將告別校園的你,畢業論文是否已准備好了。由於很多研究生平時缺少學術論文的寫作,在寫作過程中不免會犯一些錯誤問題。 在這里,我們把這些問題總結一下,希望將來研究生們能夠避免這些問題,提高科研論文寫作效率。



問題(1):摘要與結論幾乎重合。這一條是我見過研究生論文中最常出現的事情,很多情況下,他們論文中摘要部分與結論部分重復率超過70%。當然,我自己在評審論文時,見過重復率超過90%的人。就原因而言,個人認為是他們對摘要和結論的「作用」沒有太多認識。

對於摘要而言,首先要用一小句話引出為什麼做這個研究,然後,簡單地概述採用了那些研究方法,然後,直接了當地說出這篇論文的最重要結果,而不是所有的結果,最後說說在這些工作之外重點討論了一個什麼現象就可以。對於論文的結論部分,不再需要把為什麼做這個研究、怎麼做這個研究說一遍了。正常情況下,應該直接明白地概述所發現的現象、結果(1)、(2)、(3)。讓人一看就知道論文發現了哪些現象、提出了哪些觀點。

至於摘要中說道的最重要結果與結論部分可能重復,作者需要採用不同的句子去描述,而不能夠直接拷貝。


問題(2):關鍵詞過於隨意。幫助研究生修改論文過程中,幾乎每一篇論文的關鍵詞我都會要重新選定與修改。最常見的問題是:關鍵詞不是實詞、關鍵詞由很多單片語成、關鍵詞中包含不少縮寫、關鍵詞在前言中沒有出現過。其實,關鍵詞是非常簡單的,把前言或者論文中出現頻率非常高的實詞挑選出來即可,不需要太多,一般情況下,寫4、5個都會滿足要求。


問題(3):前言引文不科學。國際學術論文,對引言其實是非常重視的。通常情況下,引言可以佔到論文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比重。在引言中,作者需要告訴論文評審人、讀者這篇論文的意義,讓人們看完引言,就能夠對作者為什麼開展這個研究有大致的了解。


引言常出現的問題主要包括:1)引言過短。見過短小精悍的情況,他們只用幾句話略微介紹研究背景。個人覺得,除了通訊之類的論文,引言需要寫一定的篇幅。2)重要文獻缺失。這一條很少有人注意,天下論文如此之多,少引一篇不會出現什麼問題的。其實不然,有時候多引一篇重要文獻,論文就可能會被順利錄用了。3)文獻引用只是簡單的羅列,而引文之間沒有太多邏輯。引用部分是一個完全用來講故事的階段,講故事最重要的是邏輯,而不是羅列,所以,每一篇引用的文獻放在那個位置都要體現出他的作用。4)引言中同一位置引用文獻過多。經常見到這樣的情況,「……工作[1-20]」。正常情況下,同一個位置放兩至三篇引文即可,多了,讓人覺得你可能沒有讀文獻。5)引文中否定前人工作。正常情況下,我們可以說某某做了某些工作,但他們沒有做另外一些工作。但是,如果去說某某做的工作可能是錯誤的,這就會比較麻煩了。即使有這樣的論文,可以不引用,也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問題(4):實驗描述過於簡單。在一篇論文中,實驗描述的比重雖然不是很大,但是還是需要盡可能地表達清晰。一方面,讀者看到這篇論文的時候,如果他們想重復做一次,他們能夠按照步驟重復出來。另一方面,實驗條件變化一點,結論就可能完全不一樣。

關於這一部分,個人發現主要問題如下:1)有時候可能實驗描述太多,而似乎他們又不願意多寫,有一些朋友直接說實驗描述情況論文。而他們引用的文獻有一些還是研究生畢業論文。對於這樣的情況,理論上講是沒有太多問題,但是,這無疑會增加讀者的難度,誰有興趣和心情去把你引用的這篇文章找出來,再認真研究一番呢?實驗方法名稱不統一。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況,在摘要里實驗方法用名稱A,到了前言裡面,就變了名稱B,到了研究方法裡面,又變成了名稱C,到了結論部分,又回到了A。而這A、B、C其實說的是同一件事情。


問題(5):結果部分邏輯比較混亂。很多人寫學術論文,認為只要結果好就好。其實不然,好的結果有時候也是會被拒稿的,至於主要原因是論文的邏輯結構比較混亂,讓人不知道論文里到底在說什麼。

具體常見的問題包括:1)研究結果只是簡單的羅列,而沒能把裡面的關系弄清楚。我見過非常極端的情況,就是為了把一篇論文寫的很長,把完全不相關的兩個內容放到一起,最後弄得我不知道他到底想說哪一件事。2)到底先寫那一部分,作者沒有計劃。有一次看到這樣一篇論文,作者先寫了部分力學性能結果,然後寫一部分組織觀察,突然他又列出一部分力學性能,又來一部分微觀分析,和我寫博文一樣,想到哪裡就寫到哪裡。3)實驗部分說做了某某研究,但是,在研究結果中就完全沒有看到這些結果。還有的情況是在結果部分寫了某一些結果,但是就是不知道這些結果從哪裡冒出來的,在研究方法中沒有提及。


問題(6):圖表製作比較粗糙。作為審稿人,我在評審一篇論文之前,通常是先看看摘要,然後就會大致地看看論文的結構,然後,很大一部分時間會花在論文的圖片上。如果論文圖片漂亮,至少我第一印象是非常好的。相反,如果圖片質量很差,心情就沒有那麼愉悅了。


論文圖表常出現的問題如下:1)圖片中字特別小,要用放大鏡才能夠看清晰。有一些研究生為了簡單,只是把機器照的圖片給出來。這些圖片在一個屏幕上看時,是都能看很清楚,但是,壓縮到一篇論文裡面,就很難分辨了。2)多個圖片放在一起,一按回車,圖片格式就全亂。經常幫助他們修改論文,他們給我的時候,還是能夠看的不錯的,但是,如果我修改裡面的問題,圖片就亂動,讓人找不到北。3)實驗曲線,不增加誤差棒。有些研究生在論文裡面說自己對實驗進行了多次重復,但是在圖片中只有一個數值。4)圖片比例值不統一。有時候一組照片,其中一張放大倍數是100倍,而另一張又變為了200倍。放在一起,本來是方便人們觀察差別的,但由於倍數不一樣,讓人無從比起。5)表格格式不統一。有一些地方,表格採用三線,而另一些地方,則是全部實線。


問題(7):論文幾乎沒有任何討論。論文的討論其實是很重要的,但是,據我的觀察,研究生寫論文對討論部分幾乎是不重視的。一開始我幫助研究生修改論文的時候,都會提出這一條,後來逐漸不說了,因為,說了也沒有用,他們不知道如何去增加討論部分。如果大家去看好一點期刊的論文,討論部分佔論文的比重是非常大的,有一些人說,討論部分也應該佔到三分之一左右。當然,寫好這一部分確實需要一定的水平,需要經驗的累積。


問題(8):結論部分羅列過多。正常情況下,一篇學術論文只需要圍繞一個核心問題即可。也因此,論文的結論寫上3-4條就很多了。然而,我見過一些學生的論文,他們恨不得把論文的每一個段落都挑選一句話放到結論部分。特別是我曾經評審一篇論文,某一個作者一共寫出了十多條結論,我第一次建議他減少一些結論,結果他略微刪掉一部分,第二次審稿的時候,實在沒有辦法,直接告訴他應該整理到5條,他這才繼續提煉。


問題(9):參考文獻格式混亂。這一條,是讓我最為頭疼的事情,有時候幫研究生修改論文,我在最後寫了一條「請統一參考文獻格式」,第二次來看,還是一樣,問題多多。


就這一條,具體問題如下:

1)同一篇參考文獻多次出現。這樣的問題,說實話,我自己也發生過,如果一篇論文引用50篇文獻,自己是很難發現某一篇論文是否重復引用。但,無論如何,在投稿之前,還是需要多看兩次的。

2)引用論文信息不全。正常的情況下,引用一篇論文基本上都會包含作者、期刊、年、期、頁碼。而有時候,他們只是寫了部分信息。

3)格式混亂。有一些論文是根據A期刊的格式寫的,有一些期刊是根據B期刊的格式寫的。讓人初看的時候,即使從別的地方直接拷貝過來的。

4)期刊名稱錯誤。對於這一點,我也不知道說什麼好。比如「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和「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International」,作者不小心就把第二個期刊名稱的International給省略掉了,結果這兩個完全不一樣的期刊……

❾ 方修琦的個人學術成就

在全新世氣候演變研究方面,根據仰韶-龍山文化時期(7000-4000aBP)的旱作、稻作北界,復原了我國全新世暖期的降水,證明當時降水較現代多100~200mm;並進一步根據稻作區-伏旱區-副高區之間的對應關系,推斷出我國全新世暖期時古副高的位置。發現了4~3.5kaBP的環境突變過程中降水變化落後於溫度變化300-500年。
在環境演變對考古學文化發展的影響方面,從環境演變引起資源變化的角度分析我國考古學文化的興衰:提出仰韶-龍山文化時期農耕區的擴大與水稻種植界線的北移與全新世暖期的暖濕環境相對應;我國北方農牧交錯帶是由原始農業文化衰落形成的,是對全新世暖期結束的環境變化的響應。
在人類對環境演變的適應研究方面,發現人類對10年際氣候變化的響應滯後2-3年左右。
在土地利用/土地覆蓋變化研究方面,提出根據城市土地利用特徵劃分城鄉過渡帶、並利用突變檢驗方法對於城鄉過渡帶位置的檢測。
發表論文50多篇,獲得教育部等部委級獎勵多次。 人類適應氣候變化的過程與機理的實證研究(自然科學基金,2003-2005)
歷史時期環境變化的重大事件復原及其影響研究(中國科學院創新基金,2002-2005)
過去2000年中國環境變化綜合研究(中國科學院創新基金,2000-2003)

閱讀全文

與個人學術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武漢疫情投訴 瀏覽:149
知識產權合作開發協議doc 瀏覽:932
廣州加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5
企業知識產權部門管理辦法 瀏覽:455
消費315投訴 瀏覽:981
馬鞍山鋼城醫院 瀏覽:793
馮超知識產權 瀏覽:384
介紹小發明英語作文 瀏覽:442
版權使用權協議 瀏覽:1000
2018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表 瀏覽:884
馬鞍山候車亭 瀏覽:329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領導小組 瀏覽:709
張江管委會知識產權合作協議 瀏覽:635
關於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相關項目督導的函 瀏覽:941
閨蜜證書高清 瀏覽:11
轉讓房轉讓合同協議 瀏覽:32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交賬會議紀要 瀏覽:877
雲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查詢 瀏覽:313
新知識的搖籃創造力 瀏覽:187
股轉轉讓協議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