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長平之戰有哪些相關書籍或者哪些好的研究成果啊。。
長平之戰,是我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滅戰。此場戰爭,發生於最有實力統一中國的秦趙兩國,結果使趙國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令秦國國力大幅度超越於同時代各國,極大地加速了秦國統一中國的進程。 參戰人數趙軍45萬人,秦軍保守估計也在百萬以上。從國家戰略到具體戰術,軍事家直到現在都在探討它的得失。長平之戰,對中國歷史走向有著深遠的影響,它催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集權的大帝國。另有電視劇以此為名。
雙方大軍近百萬,這對後勤和糧草物資是極大的壓力。因此這場戰爭也是雙方綜合國力的
[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
比拼。對比戰前雙方的經濟實力,秦地處《禹貢》之雍州,土地屬上上等。秦孝公繼位後,任用商鞅主持變法,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進行了全面深入的改革,秦國迅速富強起來。之後幾世經營,兵強國富。長平之戰將發生時,秦北有胡宛之利,南有巴蜀之饒,東控潼關之險,獎勵耕戰,故戰爭經濟十分雄厚,各種戰略物資的儲備非常充足。且水利發達,常以水道運送軍需。趙國地處《禹貢》之冀州,農業資源不如秦、齊、魏等國。趙「地薄人眾」 ,地處北方,雖疆域廣闊而耕地有限,歷來又農商並重,且其「民俗懁急,仰利機而食」、「好氣,任俠為奸,不事農桑」,因此農業經濟在六國中較為落後。雖然戰國中期經趙武靈王改革,一度國力大盛,然而比之秦國商鞅變法,趙國改革局限於軍事領域,政治經濟改革則相對薄弱,之後又發生了沙丘宮變,趙國內亂,實力再度下滑,而趙惠文王繼位後一直沒有時機推行趙國的二次變法,於是趙國在戰國後期「農業發展相對滯後,不再適應連年大規模爭雄戰爭的需要」,戰爭儲備並不充足,無力支持大規模的長期戰爭。再比較兩國軍事實力,秦軍有「虎賁之士百餘萬,車千乘,騎萬匹」。地近西北,民風兇悍尚武,秦馬優良,秦車迅猛,稱得上是超級軍事大國。且秦軍被稱為虎狼之師,在戰場上的秦軍士兵所向披靡。趙國有「帶甲之士數十萬,車千乘、騎萬匹」。以弩弓騎兵見長,趙組建騎兵部隊較早,故趙騎兵訓練有素,軍事素養較高,經驗豐富。如此看來,趙國軍事實力略弱於秦,至多與秦持平。綜上所述,趙國之綜合國力要劣於秦國。
編輯本段戰爭起因
各國疆域圖秦國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實行變法以來,制定正確的兼並戰略:獎勵耕戰,富國強兵,國勢如日中天;連橫破縱,遠交近攻,外交連連得手;旌旗麾指,鐵騎馳騁,軍事勝利捷報頻傳。100餘年中,蠶食緩進,重創急攻,破三晉,敗強楚,弱東齊,構成了對山東六國的戰略進攻態勢。在秦國的咄咄兵鋒面前,韓、魏屈意奉承,南楚自顧不暇,東齊力有不逮,北燕無足輕重。只有趙國,自公元前306年趙武靈王進行「胡服騎射」軍事改革以來,國勢較盛,軍力較強,對外戰爭勝多負少,且擁有廉頗、趙奢、李牧等一批能征慣戰的將領,尚可與強秦進行一番周旋。 此時,秦要統一六國,首先就要掃除三晉,打通東進的道路。於是秦趙間一場大戰即將發生。秦昭王根據丞相范睢「遠交近攻」的戰略構想,從公元前268年起,先後出兵攻佔了魏國的懷(今河南武陟西)、邢丘(今河南溫縣附近),迫使魏國親附於己。接著又大舉攻韓,先後攻取了陘(今河南濟源西北)、高平(今河南濟源西南)、少曲(今河南濟源西)等地。並於公元前261年攻克野王(今河南沁陽),將韓國攔腰截為二段。消息傳來,韓國朝廷上下一片驚恐,趕忙遣使入秦,以獻上黨郡(今山西長治一帶)向秦求和。然而,韓國的上黨太守馮亭卻不願獻地入秦,而是做出了獻上黨之地於趙的選擇。他的用意當然清楚:轉移秦軍鋒芒,促成趙、韓攜手,聯合抵禦秦國。趙王接受平原君趙勝的建議,欣然受地,派趙勝前往接受上黨,將上黨郡並入自己的版圖。趙國的這一舉動,無異於虎口奪食,引起秦國的極大不滿,秦、趙之間的矛盾因此而全面激化了。范睢遂建議秦王乘機出兵攻趙。秦王便於公元前262年命令秦軍一部進攻韓國緱氏(今河南偃師西南),直趨滎陽,威懾韓國,同時命令左庶長王齕率領大軍撲向趙國,攻打上黨。上黨趙軍兵力不敵,退守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
編輯本段戰爭經過之相持階段
[長平之戰地圖]
長平之戰地圖
秦趙進軍路線趙王聞報秦軍長驅東進,只好興師應戰,派遣大將廉頗率趙軍主力開往長平,企圖重新占據上黨。公元前262年春夏間,廉頗在空倉嶺一線布防,王齕率軍於沁河沿線准備突擊。戰事是由趙空倉嶺守軍同秦前哨部隊遭遇開始的,守軍招架不住,秦軍步步進逼。是年七月,空倉嶺南北幾十里防線—一西壘壁(一作西長壘)完全陷落,趙軍退守丹河,秦趙隔河相峙。 趙軍固守有利地形,以丹河為依託,全力加固丹河防線。此後,「廉頗堅壁以待秦,秦數挑戰,趙兵不出」(《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就這樣,他充分利用占據的有利地勢,固守陣腳,以不變應萬變,一連堅持數載,實力強而急於一戰的王齕卻一籌莫展,始終不能跨越丹河一步。至此,戰爭進入不分勝負的膠著階段。長平之戰-戰爭經過之決戰階段戰爭相持三年,秦趙兩國都已不堪重負,經濟將近崩潰。《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載白起言「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呂氏春秋·應言篇》亦有「秦雖大勝於長平,三年然後決,士民倦,糧食索」的記載。而趙國也「無以食,請粟於齊而齊不聽」。於是雙方都謀求速戰以求擺脫困境。 秦國的戰爭指導者畢竟棋高一著,他們運用謀略來打開缺口,為爾後的戰略進攻創造條件。一方面他們借趙國使者鄭朱到秦國議和的機會,故意殷勤招待鄭朱,向各國製造秦、趙和解的假象,使趙國在外交上喪失了與各國「合縱」的機會,陷於被動和孤立。另一方面,又採用離間計,派人攜帶財寶前赴趙都邯鄲收買趙王的左右權臣,挑拔離間趙王與廉頗的關系。四處散布流言:廉頗不足畏懼,他固守防禦,是出於投降秦軍的目的,秦軍最害怕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為將。終於借趙王之手,把廉頗從趙軍主帥的位置上拉了下來;並使趙王不顧藺相如和趙括母親的反對諫阻,任命趙括為趙軍主帥。趙括是一個缺乏實戰經驗,只會「紙上談兵」的庸人。他上任後,一反廉頗所為,更換將佐,改變軍中制度,於是趙軍上下離心離德,鬥志消沉。他還改變了廉頗的戰略防禦方針,積極籌劃戰略進攻,企圖一舉而勝,奪回上黨。秦國聽說趙國任趙括為將,立刻調整了自己的軍事部署:立即增加軍隊,征調驍勇善戰的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代替王齕統率秦軍。為了避免引起趙軍的注意,秦王下令軍中嚴守這一機密:「有敢泄武安君為將者斬。」白起是戰國時期最傑出的軍事將領,久經沙場,曾大戰伊闕,斬殺韓、魏聯軍24萬;南破楚國,入鄢、郢,焚夷陵,打得楚人喪魂落魄。只會背吟幾句兵書的趙括哪裡是他的對手。白起到任後,針對趙括沒有實戰經驗、求勝心切、魯莽輕敵等弱點,採取了誘敵入伏、分割包圍而後予以聚殲的正確作戰方針,對兵力作了周密細致的部署,造成了「以石擊卵」的強大態勢。白起的具體作戰部署是,以原先的第一線部隊為誘敵部隊,等待趙軍出擊後,即向預設主陣地長壁方面撤退,誘敵深入;其次,巧妙利用長壁構築袋形陣地,以主力守衛營壘,抵擋阻遏趙軍的攻勢,並組織一支輕裝銳勇的突擊部隊,待趙軍被圍後,主動出擊,消耗趙軍的有生力量;其三,動用奇兵2.5萬人埋伏在兩邊側翼,待趙軍出擊後,及時穿插到趙軍的後方,切斷趙軍的退路,協同主陣地長壁上的秦軍主力,完成對出擊趙軍的包圍;其四,用5千精銳騎兵插入滲透到趙軍營壘的中間,牽制和監視營壘中的剩餘趙軍。決戰圖戰局的發展果然按著白起所預定的方向進行。公元前260年8月,對秦軍動態茫昧無知的趙括統率趙軍主力向秦軍發起了大規模的出擊。兩軍稍事交鋒,秦軍的誘敵部隊即佯敗後撤。魯莽的趙括不問虛實,立即率軍實施追擊。當趙軍前進到秦軍的預設陣地——長壁後,即遭到了秦軍主力的堅強抵抗,攻勢受挫,被阻於堅壁之下。趙括欲退兵,但為時已晚,預先埋伏於兩翼的秦2.5萬奇兵迅速出擊,及時穿插到趙軍進攻部隊的側後,搶佔了西壁壘(今山西高平北的韓王山高地),截斷了出擊趙軍與其營壘之間的聯系,構成了對出擊趙軍的包圍。另外的5000秦軍精騎也迅速地插到了趙軍的營壘之間,牽制、監視留守營壘的那部分趙軍,並切斷趙軍的所有糧道。與此同時,白起又下令突擊部隊不斷出擊被圍困的趙軍。趙軍數戰不利,情況十分危急,被迫就昭王聽到趙軍業已被包圍的消息,便親赴河內(今河南沁陽及其附近地區),把當地15歲以上的男丁全部編組成軍,全力增援長平戰場。這支部隊開進到長平以北的今丹朱嶺及其以東一帶高地,進一步斷絕了趙國的援軍和後勤補給,從而確保了白起徹底地殲滅被圍的趙軍。到了九月,趙軍斷糧已達46天,內部互相殘殺以食,軍心動搖,死亡的陰影籠罩著整支部隊,局勢非常危急。趙括組織了四支突圍部隊,輪番沖擊秦軍陣地,希望能打開一條血路突圍,但都未能奏效。絕望之中,趙括孤注一擲,親率趙軍精銳部隊強行突圍,結果仍遭慘敗,連他本人也喪身於秦軍的箭鏃之下。趙軍失去主將,鬥志全無,遂不復再作抵抗,40餘萬飢疲之師全部向秦軍解甲投降。這40餘萬趙軍降卒,除幼小的240人之外,全部為白起所殘忍坑殺。秦軍終於取得了空前激烈殘酷的長平之戰的徹底勝利。
編輯本段成敗得失
長平之戰秦勝趙敗的結局並不是偶然的。除了總體力量上秦對趙佔有相對的優勢外,雙方戰略上的得失和具體作戰藝術運用上的高低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秦軍之所以取勝,在於:首先是分化瓦解了關東六國的戰略同盟;其次是巧妙使用離間計,誘使趙王犯下置將不當的嚴重錯誤;其三是擇人得當,起用富於謀略、驍勇善戰的白起為主將;其四是白起善察戰機,用兵如神,誘敵出擊,然後用正合奇勝的戰法分割包圍趙軍,痛加聚殲;其五是在戰斗的關鍵時刻,秦國上下一體動員,及時增援,協調配合,斷敵之援。為白起實施正確的作戰指揮提供了必要的保證。趙國失敗的主因是在戰爭初期,趙國統治集團對秦國將大舉進攻摧毀趙國的戰略野心認識不足,在丟失了晉西南戰略要地後,倉促應戰。在戰役前期,老將廉頗的戰役指揮上,不和秦軍鋒芒硬拼,但是趙國論國力,和軍事實力來看都弱於秦國,廉頗這樣做只是盡量拖延,打消耗戰,利用有利地形消耗秦軍有生力量,迫使長途跋涉至此的秦軍疲憊。但是被秦國離間,被奸臣進讒,還是和趙國本土綜合實力有很大關系。後期趙國決策層換上了趙括,制定了速戰速決的戰略方針,但是無論趙國在人數,士兵素質,綜合國力,武器裝備上都弱於秦國而且加上用人不善,造成趙國慘敗全軍覆沒的下場。其實當時的情況消耗戰和速戰速決對趙國來說都不太適合,因為兩軍對陣主要還是拼綜合國力。趙國不能利用外交手段力促魏楚兩國援趙,反而在初戰不利的情況之下,派使赴秦僥幸求和,戰和搖擺不定,實乃又一大敗筆。在趙軍被圍之初,趙括如若趁趙軍兵力雄厚,士氣尚在之際,組織全軍皆盡全力,拚死突圍,從理論上講,趙軍突圍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至少可以有部分部隊突出重圍,不至於被秦軍全殲。趙括在軍事指揮上,貽誤戰機,致使大軍全軍覆沒。
長平之戰-相關文獻 長平之戰當時形成的列國文獻,多毀於秦火,傳世的有關記載長平之戰的上古早期文獻,首推《史記》,次為《戰國策》。其中又以《史記》的《白起王翦列傳》和《廉頗藺相如列傳》最為詳實,次為《戰國策·趙策一·秦王謂公子他》、《史記·趙世家》,又次為《戰國策·趙策三·秦趙戰於長平》、《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新序·善謀》、《史記·田完世家》。《史記·秦本紀》、《韓世家》則以大事記體行文,略事梗概。《戰國策·趙策三·秦攻趙於長平》、《魏策四·長平之役》、《齊策二·秦攻趙長平》、《中山策·昭王既息民繕兵》、《秦策三·謂應侯曰君禽馬服乎》、《史記·范睢蔡澤列傳》等,或限於列國有關幕後外交(縱橫)活動,或戰後君臣間抑策士游說中有關得失論證。另有《戰國策·秦策三·蔡澤見逐於趙》、《韓非子·顯學篇》提到、《呂氏春秋·應言篇》、《睡虎地秦簡「編年記」》。又有方誌《上黨記》、《風土記》等,發揮地方文獻優勢,於當年主戰場的地理方位、范圍和秦趙兩軍對峙態勢、戰守的記載,顯然又比上述群籍具體、確切得多。後有司馬光修《通鑒》。此外古人筆記、論著亦多有論述,如胡應麟《少室山房集》等。今人論著甚多,如楊寬《戰國史》、台灣三軍大學《中國歷代戰爭史》、張頷先生在《山西師范學院學報》1959年第2期著文《古長平戰場資料研究》、張景賢先生在《歷史教學》1982年第9期、1983年第1l期先後著文《長平之戰時間考辨》、《長平之戰時間再辨》;楊寬先生在《歷史教學》1983年第3期、1983年第11期先後著文《關於長平之戰的時間》、《再談長平之戰的時間》等等。近年對長平之戰的專著首推靳生禾、謝鴻喜《長平之戰——中國古代最大戰役之研究》、王樹新主編《戰國長平之戰新考》。
⑵ 趙構真的是因為個女人,才非要和金國議和的嗎
1140年,岳飛率岳家軍第四次北伐,當時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形勢都是一片大好。岳家軍自然不必多說,他們紀律嚴明,驍勇善戰,多次大敗金兵,岳雲麾下的800背嵬軍,甚至在穎昌大敗幾萬金兵。
而在黃河以北,李寶、梁興、孟邦傑等人在岳飛的安排下,深入金軍後方,不斷騷擾金兵,偶爾還會攻城,切斷他們的供給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正是岳飛「連結河朔」的策略十來年的成果。
韋皇後歸來,趙構動用了當時最高的禮儀,他不但親自去迎奉,而且讓太後乘坐皇帝的鑾駕回京。當時,光是去迎接的儀仗隊,就達到了2483人。韋太後47歲被俘,62歲才回來。回來之後,可能是生活不錯,所以很長壽,跟趙構一樣八十歲去世。
為了迎回母親,趙構可謂是傾盡心力,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也值得尊敬。只是,害死岳飛,十年之功,無數忠魂埋骨沙場,北伐不再,南宋從此只能苟且東南,這么做,真的值得嗎?
⑶ 中國近幾年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中國近幾年科技發展迅速,在很多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可以說,在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雙向驅動已成為當今中國發展進步的重要標志。
下面就是我國近幾年在科技突破上取得的傲人成績。
中國大飛機:2017年5月5日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中國自主研製的C919大型民用客機試飛成功。
造島神器:2017年11月3日,亞洲最大絞吸挖沙船「天鯤號」在江蘇啟東下水,相比之前的絞吸挖沙船,「天鯤號」能夠在同一時間內將更多的泥沙送至更遠的目的地。以「天鯤號」為代表的新中國系列絞吸挖泥船現在是南海快速吹填造陸的主力軍,在永興島、美濟島、永暑島等8個島礁建設中得到應用,依靠其強大的挖掘能力,打通了堅硬環礁口門,在不到20個月內吹填造島近14平方公里、增加永陸面積17倍,創造了世人矚目的中國速度。
5G的到來:2019年2月18日,「全國首個5G火車站」在上海虹橋站啟動建設。2019年3月30日,全國首個行政區域5G網路在上海建成,隨著首個5G手機通話的撥通,上海也成為全國首個中國移動5G試用城市。
最後,我們要堅信科技強國的偉大目標,讓科技強國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讓科技強國的偉大力量更加充分展現,最終讓科技強國的宏偉藍圖早日實現。
⑷ 不列顛之戰中,英國在打擊德國戰船上取得了哪些成果
不列顛之戰從1940年9月7日到10月12日希特勒宣布取消入侵為止,皇家空軍共擊沉擊損德國運輸艦21艘,駁船214艘,拖船5艘,汽艇3艘,這個數字約佔德國入侵英國而集結的船隻總數的12%。
⑸ 改革開放40年取得哪些輝煌成就
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成就可以從以下4各方面來看:
1.從經濟發展看,實現了從封閉型經濟弱國向開放型全球經濟大國的轉變。改革開放以來,依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的理念,我們漸進式推動農村土地制度、戶籍制度、鄉鎮企業發展、城市國有企業、外商投資、金融服務、科技管理體制、經濟特區等相關制度的改革。
逐漸明晰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政府與市場、國家與民眾之間的關系,全面調動了生產者積極性,激發了經濟活力,完成了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共同創造了經濟發展的中國奇跡。
2.從治國理政看,實現了從單極化傳統管理向現代公共服務型治理的轉變。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體制改革,必然對國家的政府管理體制、傳統管理理念、社會管理能力等帶來巨大的挑戰。
因此,不斷適應經濟體制改革釋放的活力、社會流動性增加、科技互聯網技術崛起、多元社會組織蓬勃發展等趨勢,協調推進黨的自身建設、轉變政府職能,加強城鄉基層政權建設等方面的改革,成為中國漸進式改革開放的政府邏輯與基本內容。
3.從城鄉結構看,實現了從落後的鄉村型社會向富足的城鄉融合型社會轉變。1978年,我國是一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80%的典型農業型國家。
此後,經過採取加大戶籍制度、土地制度、城市單位體制、設立經濟特區、增設開放城市等改革創新,把農民從原有的土地束縛中解放出來,大量的農村勞動力開始流向大中型城市,整個社會呈現出高度的流動性,中國社會走上了現代城市化發展之路,城市活力進一步釋放。
4.從社會民生看,實現了從溫飽向小康的整體性轉變。通過經濟、政治、社會、生態的全方位改革,為廣大民眾開辟新的就業渠道和發展機會,不斷改善民生,不斷增加收入,讓廣大人民群眾過上富裕、幸福、文明的美好新生活,這是改革開放的初心,也是40年改革開放最大的成就之一。
(5)成果之戰擴展閱讀:
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發揚廣大人民群眾和文化工作者的創造精神,推動優秀文化產品大量涌現,豐富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廣大人民群眾和文化工作者的文化創造熱情得到極大激發、創新才華得到充分施展、文化創造活力競相進發、文化創造成果不斷涌現,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十分活躍,精品不斷涌現、市場日益繁榮。
堅持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創新文化發展理念,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健康發展,大幅度提高人民基本文化權益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文化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過文化體制改革,打破了長期束縛文化生產力的制度和體制藩籬,文化產業日益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全國文化產業增加值2004年至2010年年平均現價增長速度超過23%,2010年突破1.1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2.78%。
堅持發展多層次、寬領域對外文化交流格局,借鑒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不斷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我國已與145個國家簽訂了政府間文化合作協定,海外文化陣地建設不斷加強,文化產品和服務進出口逆差逐步減少,圖書版權進出口比例由2003年的9:l下降為2010年的3:l。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巨大成就
⑹ 哪項是西部大平發戰略的成果之一南水北調工程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青藏鐵路青藏公
我國所實施的工程中,有利於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是青藏鐵路工程、西氣東輸工程、西電東送工程.
故選:D.
⑺ 拿破崙的經歷和成就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8.15~1821.5.5),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1799年 - 180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及百日王回朝的皇答帝(1804年 - 1814年,1815年)、軍事家、政治家,曾經佔領過西歐和中歐的大部分領土,使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得到了更為廣闊的傳播,法蘭西共和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法國人民的驕傲。
⑻ 我國在航天技術領域主要取得了哪些成就
我國在航天技術領域取得的主要成就:
1964年6月,自行研製的運載火箭騰空而起。
2. 1970年,我國用長征號運載火箭,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
3. 1999年,我國成功發射第一艘無人飛船「神舟一號」。
4. 2003年,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發射成功。
5.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點整「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6.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並首次進行出艙作業的飛船,突破和掌握出艙活動相關技術。
7. 2011年9月29日,中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實「天宮一號」發射成功。
8. 2011年11月3日1時36分,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八號飛船完成首次交會對接。
分類
按航天器探索、開發和利用的對象劃分,航天包括環繞地球的運行、飛往月球的航行、飛往行星及其衛星的航行、星際航行(行星際航行、恆星際航行)。
按航天器與探索、開發和利用對象的關系或位置劃分,航天飛行方式包括飛越(從天體近旁飛過)、繞飛(環繞天體飛行)、著陸(降落在天體上面)、返回(脫離天體、重返地球)。
如今,航天的作用已經遠遠超出科學技術領域,對國家和國際的政治、經濟、軍事與社會生活都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⑼ 誰叫楚莊王修觀,以此紀念邲之戰的成果
楚莊王
⑽ 姜維在洮西之戰取得北伐以來最大的勝利,為什麼他沒有趁機擴大成果呢
應該說姜維是想乘機擴大戰果的,不想擴大戰果的是他的助手張翼,但由於實力有限,未能擴大戰果。
公元255年,時為蜀漢衛將軍的姜維與車騎將軍夏侯霸、征西大將軍張翼率軍數萬從羌地攻入了曹魏雍州刺史部最西邊的隴西郡,經枹罕(今甘肅臨夏市枹罕鎮)直取隴西重鎮狄道。
《資治通鑒.魏紀》:征西將軍陳泰敕雍州刺史王經進屯狄道,須泰軍到,東西合勢乃進
陳泰倒是沒有什麼失算的感覺,畢竟雍州與蜀漢邊境線太長,防不勝防,想要拒敵於境外根本不可能,只要像司馬懿對付諸葛亮那樣「高壁深壘,挫其銳氣」,漢軍怎麼進來,還得怎麼回去。所以他命令王經堅守狄道待援,然後率領大軍從長安出發,沿著渭水日夜兼程西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