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成果驗收評分

成果驗收評分

發布時間:2021-09-04 15:34:28

『壹』 項目驗收評審意見怎麼寫

關於《科技項目驗收(評審)意見書》的幾點規定

法規級別: 國家法規; 法規類別:科技成果管理; 頒布時間:1996-08-20;

頒布單位:廈門市科技局

廈科管字[1996]第20號

各有關部、委、辦、局,各縣區科委:
為適應「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辦法」鑒定范圍以外,擬申報科技進步獎項目,現根據閩科成[1995]18號文精神,特製定《科技項目驗收(評審)意見書》,作為請獎項目技術、經濟等綜合評價證明和成果登記的有效文件之一。現將科技項目驗收(評審)幾點規定如下:

一、本科技項目驗收(評審)適用於「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辦法」鑒定范圍以外,擬申報科技進步獎的項目。包括:(1)應用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科學技術成果;(2)推廣、應用已有的科學技術成果;(3)在重大工程建設、重大設備研製和企業技術改造中,採用新技術;(3)引進、消化、吸收、開發、應用國外先進技術;(4)軟科學研究成果;(5)為社會公益服務的技術基礎工作(標准、計量、科技信息等);(6)已公開發表一年以上的理論研究成果。作為請獎項目在技術、經濟等方面綜合評價證明和成果登記的有效文件之一。

二、本科技項目驗收(評審)規定所述的程序可結合有關單位的技術審定、驗收或專業學術活動進行。驗收(評審)人員應有5-7人中級職稱以上的同行專家(包括科研、教學、生產和個別科技管理人員),其中,正副主審人應有高級職稱。

三、科技項目的驗收(評審)工作由項目的任務下達部門或各級科委科技成果管理部門(上述部門稱組織驗收(評審)單位接受申請和負責組織。
(1)各級政府部門下達的項目,由下達任務部門接受申請審查,後報市科委成果管理部門審批組織。
(2)單位自選或橫向聯系的項目,按完成項目單位的行政隸屬關系,由市主管部門或縣、區科委接受申請審查後報市科委成果管理部門審批組織。
(3)如結合技術審定、驗收或其它專業學術活動進行評審,項目完成單位應先徵得上述活動主持單位同意後,方可向組織評審單位提出申請。
(4)組織驗收(評審)單位在接受申請後,應及時審查並將是否同意組織評審的意見通知申請單位。組織驗收(評審)單位可以主持或委託有關單位(包括審定、驗收或專業、學術活動的主持單位,項目的實施單位等)主持工作。

『貳』 成果質量檢驗

農用地分等工作必須對所取得的中間成果和最終成果進行實地校驗,即按照農用地分等方法獲得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各等別初步成果後,對由各縣(市、區)的分等指數劃分出的農用地分等成果進行檢驗,以確定是否符合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實際情況。

為了檢驗成果與實際的符合情況,項目課題組把農用地分等各等別圖以及農用地分等所採用的相關自然、經濟因素數據發放給各縣(市、區)國土資源局,再由各縣(市、區)國土資源局組織農業、土壤、水利、氣象等相關部門的專業技術人員、專家,根據各縣(市、區)的分等圖件和有關系數表,對已經取得的初步成果進行實地驗證,然後提供書面意見並加蓋公章,及時反饋到課題組。課題組收到各縣(市、區)的反饋意見後,對分等成果中存在的問題,從基礎資料和數據源頭、計算方法、參數選取、結果表達方式等方面逐一進行原因分析,並在技術方案方面進行適當的修改完善,有針對性地進行農用地等別調整。

(一)校驗的內容和方法

1.農用地分等校驗的內容

(1)劃分的分等單元及其邊界的合理性,即劃分的分等單元及其邊界是否符合實際情況。

(2)分等因素及其權重選取的准確性。

(3)「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關系表的合理性。

(4)檢驗農用地自然質量分的准確性和合理性。

(5)自然質量等指數的計算結果是否符合實際情況。

(6)土地經濟系數和土地利用系數的校驗。

(7)農用地各等別的校驗(計算得到的各等別是否符合實際情況)。

(8)農用地各等別統計面積的校驗。

在以上的調整內容中,第1項以及第5~8項由各縣(市、區)國土資源局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實地校驗並提供反饋意見;第2~4項由項目課題組進行實地校驗。

2.農用地分等校驗的方法

以縣(市、區)為單位,從各縣(市、區)所有分等單元中隨機抽取不超過總數5%的單元進行野外實測,將實測結果與分等結果進行比較。如果差異小於5%,則認為初步分等成果總體上合格,對於發現的不合格的初步分等結果應進行調整;如果大於5%,則應對初步分等成果進行全面調整。

1)分等單元的校驗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單元的劃分方法採用「疊置法」。因農用地的分布錯綜復雜,地塊間的邊界參差不齊,地形特徵相同、土壤類型和性質相同、耕地類型相同的地塊有時存在多個,在劃分單元時,也可能存在誤劃現象。應隨機抽取5%的單元進行野外觀測,主要是觀測同一個單元在地形特徵、土壤類型和性質、耕地類型等方面是否相同,邊界是否合理。如果相同、符合實際、邊界合理,說明單元劃分正確。

2)分等因素及其權重選取的准確性的校驗

各因素指標區分等因素選取的准確性和分等指標體系確定的合理性對整個區域農用地分等起到關鍵作用,因此,對於分等因素及其權重(分等因素指標體系)選取的准確性必須驗證其合理性。驗證方法採用經驗法、互為印證法和統計分析法三者相結合。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工作中,隨機抽取一定數量的縣(市、區)作為檢驗縣(市、區),抽取不超過其單元總數的5%作為分等因素選取和其權重准確性的檢驗對象,將抽查對象與現有資料的具體數據進行對照。如果在這個指標區中,選取的因素對這個區域農用地的質量差異有明顯影響,則認為選取的因素合理;如果選定的分等因素對這個指標區農用地的質量差異的影響小或不明顯,則認為選取的因素不合理,必須重新進行調整。

在各指標區中,隨機抽取不超過其總數5%的單元,進行野外實測,根據經驗統計進行分析,互為印證分析結果,判斷這套分等指標體系(權重)是否切合當地的實際,如果與實際相符,則認為這套分等指標體系(權重)合理;否則,必須進行全面調整。

3)「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關系表的校驗

在農用地分等過程中選取的分等因素對於不同植物的生長發育,其最佳值是不同的,它們各自都有對土壤特性及植物生長發育最佳值進行影響的最大值。因此,對於「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關系表的檢驗主要採取「實地驗證法」。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各指標區中,隨機抽取不超過總數5%的評價單元,進行野外實地驗證,分析抽取的這些分等評價單元的土壤特性對其作物影響程度的大小,若最終評價符合實際,表示評分合理;否則,表示這些因素因子的指標不能正常地表現其作用,必須進行修正。

4)農用地自然質量分的校驗

主要採取試評法、經驗法、互為印證法和統計分析法進行校驗。

(1)試評法:主要在分等工作的初期,為校驗單元劃分及賦分的准確性和合理性,採取試評法確定分等方法的可行性。首先,選擇1~2個典型縣(市、區)進行單元劃分和賦分試點,然後對試點結果的准確性和合理性進行綜合評價。評價內容包括土壤分布圖與土地利用現狀圖的吻合程度及修正,各相關圖件行政界線與分等基準年行政區劃的吻合程度及修正,鄉、村一級劃分單元的數量及調整,賦分結果與農用地實際質量狀況的吻合程度及修正等。通過對試點縣(市、區)的試評,將一些具規律性、整體性的不當結果進行修正,為全自治區開展單元劃分和賦分工作提供基礎。

(2)經驗法:通過試評法確定單元劃分和賦分方法後,影響賦分准確性和合理性的關鍵是各指標區的選定因素和各因素指標的資料來源。鑒於各種資料的專業要求不同及形成資料時期的技術水平限制,在按資料賦分後,要對一些與農用地質量評價不符的分值根據專家經驗進行校正。

(3)互為印證法:將以現有資料為主劃分單元和賦分獲得的結果與標准樣地實地調查獲得的結果進行互相比較、校驗,對易於產生誤差的因素,例如岩石露頭度、灌溉條件、排水狀況等,通過比較發現問題後,請專家組對問題進行分析,歸納出一些規律性的結論,作為對整個項目修正的依據。

(4)統計分析法:在劃分的全部單元和賦分結果中,隨機抽取一定數量的縣(市、區)作為校驗縣(市、區),對校驗縣(市、區)隨機抽取不超過單元總數的5%作為檢查單元劃分和各因素賦分准確性的檢驗對象,將抽查對象與現有資料的具體數據進行對照,如結果差異小於5%,則認為初步賦分結果合格,對發現有差異的部分進行調整即可;如果結果差異大於5%,則認為初步賦分的結果不合格,應對成果進行全面調整。通過統計分析法,項目課題組先後對賦分結果進行過2次以上的全面調整或重新賦分。

5)農用地自然質量等指數的校驗

由自然質量等指數的計算方法可知,水田的質量比旱地的質量好,相同地類(水田或旱地)的等別受自然質量分的影響最大,不同的單元,自然質量分不同,自然質量等別就有差異。根據以上原理,隨機抽取該縣(市、區)5%的單元進行野外實測,包括自然質量等指數最高的單元、最低的單元和中等的單元。召集土壤、農業、水利、土地等方面的專家會議,論證自然質量等指數是否真實反映農用地的自然質量,再到實地觀測抽取的單元,檢驗自然質量等指數最高的單元是否是最好的耕地,自然質量等指數最低的單元是否是最差的耕地。如果是,說明自然質量等指數的計算結果計算正確;如果不是,找出原因並進行修正。

6)土地經濟系數和土地利用系數的校驗

土地經濟系數和土地利用系數的校驗,是以縣(市、區)為單位,隨機抽取各縣(市、區)5%的單元進行野外實測,查看各隨機抽取樣點的作物單產和物化成本數據是否合乎實際情況,如果不符合,應進行全面調整。通常作物單產較高的鄉(鎮)農用地等別也較高;物化成本較低,農用地等別也較高。

7)農用地各等別的校驗

由分等指數的計算方法可知,相同地類(水田或旱地)的等別受土地利用系數、土地經濟系數的影響最大,即受產量和成本的影響最大,且同一鄉(鎮)相同地類的等別接近(相同或相差1~2個等別)。在各縣(市、區)農用地各等別圖上,比較農用地各等別的分布是否基本符合實際情況,也就是說,在該縣(市、區)范圍內,農用地各等別較高的鄉(鎮),是否是耕地自然質量和產出水平較高的鄉(鎮);反之,農用地各等別較低的鄉(鎮),是否是耕地自然質量和產出水平較低的鄉(鎮)。需召集土壤、農業、水利、土地等方面的專家,論證各等別的劃分結果是否真實反映農用地的質量;再以各縣(市、區)為單位抽取該縣(市、區)5%的單元,到實地進行觀測,論證各等別最高的單元是否是自然質量好、產量高、投入低的耕地,各等別最低的單元是否是自然質量差、產量低的耕地,如果是,說明分等結果正確;如果不是,找出原因。

8)農用地各等別統計面積的校驗

按照《農用地分等規程》和《農用地分等定級與估價項目技術簡報》的規定,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總面積的統計數據以200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土地利用現狀變更數據為准。校驗以各縣(市、區)2000年的土地現狀變更數據為准,檢驗分等成果中農用地各等別的面積是否准確,精度至少要達到鄉(鎮)一級。

(二)校驗的結果

經過認真、細致的校驗,得出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成果的校驗結果如下:

(1)各縣(市、區)一致認為本縣(市、區)農用地同一分等單元在地形特徵、土壤類型和性質、耕地類型等方面基本相同,邊界基本合理,分等單元的劃分基本正確。

(2)經過實地抽樣調查,採用經驗法、互為印證法和統計分析法進行校驗,得出的結果表明,各分等指標區選取的分等因素符合當地的自然條件和農業生產實際,對農用地的質量差異有明顯的影響;各分等因素的權重能正確地反映各因素對土地質量的影響程度。因此,各分等指標區選取的分等因素及其權重具有較高的准確性和合理性。

(3)經過實地抽樣調查檢驗,「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關系表的評分絕大部分合理,能充分反映分等因素對土壤特性及植物生長發育最佳值的最大影響。較少部分(未超過單元總數的5%)的分值顯得過高,需進一步調整。

(4)經過實地抽樣調查、檢驗,採取試評法、經驗法、互為印證法和統計分析法,對農用地自然質量分進行校驗,絕大部分合理,較少部分(未超過單元總數的5%)的分值顯得過高,需進一步調整。

(5)從各縣(市、區)的反饋意見和上報的資料來看,提交的自然質量等指數基本上符合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的等別分布規律。個別縣(市、區)農用地自然質量等指數與實際稍有出入,但這些單元數均未超過本縣(市、區)單元總數的5%,只需局部調整。

(6)針對第(5)點出現的問題,土地經濟系數和土地利用系數需進行局部調整。

(7)少數幾個縣(市、區)分等成果中部分農用地的等別與實際稍有出入(未超過單元總數的5%),需按照計算程序重新進行調整。

(8)極個別縣(市、區)在校驗時發現面積與實際面積不符,按2000年10月31日土地利用詳查變更數據進行校正平差。

(三)農用地各等別的調整

實地驗證後,項目課題組對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中存在的問題,從基礎資料和數據源頭以及計算方法、參數選取、結果表達方法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分析,並在技術方案里提出改進方法和調整措施。

1.等別劃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針對校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認真分析、科學論證的基礎上查明原因,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和認真負責的態度,採取切實可行的科學方法對需要修正、修改的因素、參數、分值、系數、面積數等進行修正、修改。

在修改完善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有6個方面:

(1)「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關系表賦分的合理性。

(2)部分農用地自然質量分。

(3)個別縣(市、區)農用地自然質量等指數。

(4)個別農用地土地經濟系數和土地利用系數需進行局部調整。

(5)少數幾個縣(市、區)分等成果中部分農用地的等別與實際稍有出入。

(6)部分面積需更正。

農用地的經濟等別是由自然質量等別和利用等別決定的,而自然質量等別和利用等別又由「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關系表賦分、農用地自然質量分以及土地經濟系數和土地利用系數決定;另外,農用地自然質量分是由「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關系表的賦分決定的,面積更正只需按反饋資料來修改。因此,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關系表賦分的合理性;二是個別農用地土地經濟系數和土地利用系數的調整。

2.等別調整的技術手段

課題組積極組織技術力量對這兩個關鍵性技術問題進行攻關。經過實地調研、校驗,科學分析、積極探討、多方面論證,決定採取以下方案:

(1)調整「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關系表個別分級分值。

①對「表層土壤質地」因素賦分結果的校正。第二次土壤普查中關於質地的資料主要是反映室內化驗結果,與外業的實際情況有一定的差異,例如,屬洪積母質發育的水田單元(土壤為A4、B4等),室內分析土壤細粒部分質地多為壤土或粘壤土,其賦分結果為100分,但實際上這類土壤含礫石較多,需要校正為60分;同理,屬廣西壯族自治區特有的硅質岩母質發育的耕地單元(土壤為A9、A10、B9、B10等),適耕性較差,需要校正為60~80分;屬水土流失嚴重地區墾種的耕地單元(土壤多為紅壤性土或赤紅壤性土等),土壤含礫石較多,需要校正為60分。

②對「土壤有機質含量」因素賦分結果的校正。實踐經驗證明,並不是土壤有機質含量越高耕地質量越好,耕地質量與土壤有機質的活性也有關。由泥炭土、沼澤性土和冷浸田等發育的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雖然較高(≥4.0%),但其有機質活性較低,因此,不能完全按有機質含量結果給予賦分,一般需校正為50分。

③對「灌溉保證率」因素賦分結果的校正。因項目涉及的農用地面積比較廣,難以全面收集到農田灌溉保證率方面的資料,所以該因素賦分時按現有資料或區位狀況或農用地類型,最後結果也需進行校正。例如,淹育性水稻土(A型)的賦分,習慣按「一般滿足」賦分,校正時則要考慮到,處於低平地帶的新開田多有良好的灌溉系統,屬「基本滿足」;台地、低丘梯田屬「一般滿足」;高丘梯田和岩溶峰叢地帶的梯田,多為望天田,屬「無灌溉條件」等幾類進行適當修正。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旱地部分的指定作物是甘蔗,而甘蔗在自治區多數種植在高丘梯田和岩溶峰叢地帶的梯田,絕大部分為望天田,近幾年來降雨量又偏少,因而將旱地的「灌溉保證率」的因素賦分由原來的30分、50分統一校正為30分。

(2)個別農用地土地經濟系數和土地利用系數的調整。

包括兩個方面:①對特殊值的調整。進一步剔除個別與實際明顯不符、不合乎邏輯的數據。將大於0.99和小於0.20的系數列為重點核查的對象,通過實地調查、對上報部門及填表人進一步核實等方法,獲得更接近實際的產量、工價、工時、成本數據,從而對原有系數進行修正。

②對特殊鄉(鎮)的處理。由於個別鄉(鎮)沒有種植其所在指標區的指定作物或因各種原因收集資料困難,造成這部分鄉(鎮)用於計算土地經濟系數和土地利用系數的產量及成本等數據空缺或不全,不能計算土地經濟系數和土地利用系數。這些鄉(鎮)的相應系數應參考與其鄰近的鄉(鎮),原則上取相鄰土地經濟系數和土地利用系數且自然狀況最近似的鄉(鎮)的相應系數值,或自然狀況近似的相鄰幾個鄉(鎮)的相應系數的平均值。

(3)重點檢查因分等過程簡化可能造成的錯誤。

(4)通過認真細致的檢查,消除工作中由於疏忽引起的計算、輸入等錯誤。

(5)對於部分需要調整等別的分等單元,重新按照《農用地分等規程》規定的分等程序進行計算,劃分等別。

(6)詳細記錄調整過程,形成材料,與第一次計算資料及結果一並整理,歸入檔案永久保存。

(7)將按照程序校驗合格的農用地等別確定為農用地分等成果,填入表格並保存。

(四)農用地各等別的確定

對農用地分等的初步成果,按以上步驟進行實地校核,對不合格的評價單元按照程序進行調整,重新以國土資源部《農用地分等規程》規定的分等程序進行計算,劃分各類等別。

1.農用地自然質量等別的確定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各等別的劃分結果顯示,全自治區農用地自然質量等別分為4~18等,無1~3等。各指標區農用地自然質量等劃分結果如圖3-13所示。

圖3-13 廣西壯族自治區各指標區農用地自然質量等別單元數分布柱狀圖

2. 農用地利用等別的確定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利用等別分為 2 ~ 15 等,無 1 等地。各指標區農用地利用等劃分結果如圖 3-14 所示。

圖 3-14 廣西壯族自治區各指標區農用地利用等別單元數分布柱狀圖

3. 農用地經濟等別的確定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經濟等別分為 1 ~ 13 等。各指標區農用地經濟等劃分結果如圖 3-15 所示。

圖 3-15 廣西壯族自治區各指標區農用地經濟等別單元數分布柱狀圖

『叄』 最終成果驗收

1.最終成果驗收時間安排

最終成果驗收一般在野外驗收後6個月內進行,由項目回承答擔單位向項目管理辦公室提出驗收申請,由項目管理辦公室提組成驗收委員會進行驗收。在最終成果驗收前項目組主管單位應進行初審,並評定分數。地質圖及地質報告、地質圖說明書至少在驗收前20天送達評審員。區域地質調查報告(地質部分)編寫提綱參見1∶5萬區域地質調查技術要求。

2.最終成果驗收的要點

1)野外驗收後補充調查工作的完成情況。

2)各項綜合資料與原始資料的吻合程度。

3)測區的地質新成果、地質報告與地質圖說明書的水平。

4)地質編稿原圖內容、精度及編繪質量。

5)各項原始資料歸檔的質量。

3.最終成果驗收提交的有關資料

1)作者原圖(1∶5萬)。

2)編稿原圖(1∶5萬)。

3)地質圖(1∶5萬)。

4)地質報告和地質圖說明書。

5)按規定整理好的各類原本檔案資料。

6)實際材料圖、各類樣品測試及鑒定。

『肆』 測量成果如何檢查驗收

檢查驗收的內容有:一、室內外檢查。
(1)控制測量成果的檢查。①測量控製版網的布設和標志埋設權是否符合要求;②各種觀測記錄和計算是否准確;③各類控制點的測量方法、限差、成果精度是否符合要求;④提交資料是否完整。
(2)房產調查成果的檢查。①房產調查要素的內容填寫是否齊全正確;②房屋權屬示意圖上的房屋權屬界限、四牆歸屬和一些符號等是否與房產圖的一致。
(3)房產要素測量成果的檢查。①測量方法、計算、成果是否准確;②測量要素是否齊全,對地物的取捨是否合理。
(4)房產圖的檢查。①比例尺是否滿足要求;②房產要素的表達是否齊全准確;③圖面精度與圖邊處理是否符合要求。
(5)面積測算的檢查。①房產面積的計算是否准確,精度是否符合要求;②用地面積的測算是否正確,精度是否符合要求;③共有共用面積的測算和攤分是否准確和合理。
二、成果驗收:(1)產品成果最終的驗收工作由任務的委託單位組織實施。驗收工作結束後要寫出檢查報告和驗收書。
(2)各級檢查驗收中發現的問題,要做好記錄並突出處理意見。
(3)上交成果驗收內容。
(4)成果質量的評定。

『伍』 科技項目驗收的標準是什麼

您好!不同省份城市的科技項目驗收標准都是不一樣的。不同的科技項目也是不一樣。建議您去科技廳網站下載相關的資料了解。(科技項目申報選八戒科技服務)

以長沙市為例:

項目驗收的主要內容包括: 1、項目合同書規定的各項內容以及技術、經濟、社會發展指標的完成情況;
2、項目合同書確定的總經費、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門撥款經費、配套經費及自籌經費的到位情況,項目經費的實際支出情況以及使用的合理性、規范性;3、項目獲得的自主知識產權情況;4、項目實施的組織管理情況。

第六條 項目驗收方式分為會議(現場)驗收、結題驗收兩種。
會議(現場)驗收指項目承擔單位在項目完成後經自查提出申請,由驗收組成員採用會議形式,聽取項目執行情況介紹、質詢等程序,必要時進行現場考察、討論並形成驗收意見。
結題驗收指項目承擔單位在項目完成以後,在推薦單位組織下按照合同自查,形成結題報告。 第七條
重大專項、重點項目應當採用會議(現場)驗收形式進行驗收,重大專項、必須進行現場考察;一般項目的驗收採取結題驗收方式。

第八條 獎勵、投融資資助項目和後補助資金項目,以及項目研發直接產生的成果通過省級以上科技成果鑒定等不必要驗收的項目不再組織驗收。

第三章 項目驗收的組織

第九條 長沙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門委託有關科技中介機構組織市科技計劃項目的驗收和績效考核工作。由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門綜合計劃處室歸口指導,監察室全程參與監督。
1、重大專項、重點項目的驗收(含中期評估)由有關科技中介機構組織,採取會議(現場)驗收的方式進行。
2、一般項目驗收,除高校及科研院所項目由有推薦資格的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處按結題驗收方式自行組織驗收外,其他按

照屬地原則,由區、縣(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門或園區科技管理部門按結題驗收方式自行組織驗收,驗收後由推薦單位行文並附自查結題報告報長沙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門項目主管處室、綜合計劃處室和受委託的科技中介機構備案,並發放驗收證書。必要時受委託的科技中介機構可進行抽查審核。

第十條
除一般計劃項目外,項目驗收均應成立驗收專家組。驗收專家組由不少於5人的相關領域的專家(技術、經濟領域)和科技管理人員組成,其中技術領域的專家不少於專家總人數的三分之二,相關領域專家在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門專家人才庫中隨機抽取。

第十一條
項目驗收專家對被驗收項目的技術內容負有保密責任,對被審查的技術資料,不得擅自使用或對外公開。項目承擔單位對研究內容有保密要求的,可向組織驗收部門提出申請,經審核,確有必要的,組織驗收部門應當與驗收專家組成員簽訂保密協議,規定保密期限和內容。

第十二條 項目驗收實行迴避制度。項目完成人員和協作人員不能作為驗收組成員參加驗收工作。 第四章 項目驗收的申請

第十三條 項目承擔單位在《合同書》規定完成日期後三個月內必須提出驗收或結題驗收申請。

第十四條 重大專項、重點項目申請驗收,需提交以下資料:1、項目驗收申請書; 2、計劃立項文件及計劃項目合同書;
3、項目實施技術報告和工作總結;其應包括技術研究過程、有關試驗和檢測情況、所獲成果、專利及有關產品(或樣機)數據、經費使用情況、經濟和社會效益情況、用戶使用報告等內容。4、項目經費決算表;
5、進一步組織研究或產業化的內容和建議。 一般項目的自查結題報告應含項目執行情況總結,形成的技術成果產生的社會、經濟效益,經費決算情況,特別是資助資金使用情況。

第十五條
重大專項、重點項目驗收申請報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門項目主管處室,由項目主管處室依據項目合同書對驗收資料進行審查,符合驗收條件的,簽署意見後交長沙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門綜合計劃處室復核,進行登記編號,批准組織驗收。項目確因客觀原因需延期驗收的,需由項目承擔單位向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門項目主管處室提出延期驗收的申請報告,經批准後可延期半年驗收。

第五章
項目驗收結論

第十六條 驗收結論分為驗收合格和驗收不合格。
完成項目合同規定的任務和技術、經濟指標,經費到位且使用合理的項目,驗收為合格。驗收項目存在下列情況之一者,驗收為不合格:1、原則上完成合同任務不到70%的;2、提供的驗收文件資料、數據不真實的;3、配套經費不落實的;
4、預期成果未能實現或成果無科學價值或實用價值的;5、驗收專家組綜合評分在60分以下的;

(PS:科技項目申報&選豬八戒網科技服務)

『陸』 成果驗收

2006 年 12 月 11 日至 13 日,國土資源部組織有關專家對「重慶市農用地分等成果」進行了驗收。驗收組在聽取了重慶市農用地分等工作報告和技術報告,觀看了計算機信息系統與相關成果展示,審查了農用地分等的文字報告、圖件、表格、資料庫以及原始記錄表等資料後,一致認為重慶市農用地分等成果基礎扎實、成果齊全、標准統一、數據格式規范、電子化程度高、評價體系和方法符合國家《農用地分等規程》的要求,並且考慮重慶的實際情況,加以創新,成果有較高應用價值,完成了國家下達的任務,予以驗收。

驗收會上,與會專家對重慶市農用地分等工作給予了五個「第一」的較高評價:重慶市是全國 4 個直轄市中第一個完成農用地分等工作並且順利通過驗收的市,是全國第一個建立省級標准樣地體系的省(市),是全國第一個把農用地分等成果廣泛應用的省(市),是全國第一家真正為開展農用地分等工作而組建專業技術隊伍的省(市),是全國第一個農用地分等成果研究獲得國土資源部科學技術二等獎的省(市),並且指出重慶市是全國第 15 個農用地分等工作通過驗收的省(市),分等成果是一個高水平的成果,是一個「出技術、出人才、出經驗」的成果,也是面向更廣泛領域應用的成果。

圖2-10 2006年12月重慶市農用地分等成果驗收會

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土地資源監測調查工程重慶市農用地分等成果驗收意見

2006 年 12 月 11 日至 13 日,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和土地整理中心組織有關專家組成驗收組,依據國土資源部國土資廳發〔2004〕40 號文件、《農用地分等規程》(TD/T 1004-2003)和《重慶市農用地分等定級與估價工作方案》對重慶市農用地分等成果進行了驗收。驗收組聽取了重慶市農用地分等工作匯報和技術匯報,觀看了計算機信息系統與相關成果展示,審查了農用地分等的文字報告、圖件、表格、資料庫及原始記錄表等資料。經質詢討論,形成驗收意見如下:

1.重慶市農用地分等工作組織科學有效、實施方案切實可行。採取了「分區試點先行、外業分縣實施、內業全市集中處理、全市一體、上下互動、步步監控」的組織形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證了成果質量。基礎扎實,成果齊全,符合有關要求,整體質量高。

2.採取的技術路線和方法正確。分等指標區劃分、分等因素選擇、分等參數確定、分等單元劃分合理;自然質量分、土地利用系數、土地經濟系數調查與計算正確;自然質量等、利用等、經濟等劃分符合實際;文字報告編寫、數據整理、圖件編制、資料庫建設等符合有關技術要求。分等數據格式規范,標准統一,保證了全市分等成果的可比性。

3.建立了市、縣不同尺度下分等單元的空間對應關系,實現了不同尺度下分等數據間的關聯與互訪,形成的成果逐級控制,等別序列完整,面積一致,具有可追溯性。

4.建立了包括國家級(12 個)、市級(183 個)和縣級(202 個)標准樣地的三級標准樣地體系,形成了標准樣地圖片集與屬性資料庫。

5.以《農用地分等規程》和相關要求為基礎,採用 GIS 技術開發了「重慶市農用地分等定級與估價管理信息系統」,保證了農用地分等中數據處理的順利進行,提高了工作效率,並為成果應用提供了技術平台。

6.依據樣點調查資料,對農用地分等成果進行了不同區域不同等別系列的檢驗分析,提高了成果的可靠性。

7.開展了分等成果在定級估價、耕地糧食生產能力核算、補充耕地數量質量實行按等級折算、制定征地統一年產值標准和征地區片綜合地價、基本農田保護、土地開發整理等方面的應用研究。

8.項目經費使用符合《國土資源調查項目經費管理暫行辦法》的有關規定。

驗收組一致認為,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組織、重慶市土地勘測規劃院承擔的重慶市農用地分等項目成果符合相關要求,完成了國家下達任務,予以驗收。

建議在修改完善、整理歸檔後按規定於一個月內上報成果。

驗收組組長:馬克偉

二○○六年十二月十三日

『柒』 "研究成果的形式"、"項目驗收指標及內容" 分別指的事什麼要寫怎樣的內容

http://wenku..com/link?url=L8qquwif-Z8gt-OpPOyVs_-nxrFjvsUHGxt9SoBw0u2sbnhLFO

『捌』 成果鑒定與項目驗收有什麼不一樣

項目驗收是看是否按照合同要求完成了各項指標,經費使用是否合理。
成果鑒定版則是看這權一科研成果是否真實可信,有沒有創新、發展,對社會的意義如何等。
很多科研單位項目驗收和成果鑒定一起搞,為的是省事。項目驗收通常問題不大,但成果鑒定時寫鑒定意見一定要慎重,不要輕易寫什麼國際領先水平,國內領先水平的評價,一定要本著負責的態度,自己了解了再下結論,否則會貽笑大方。

『玖』 成果驗收程序

(1)建庫承擔單位提交預檢申請,並連同自檢報告、建庫技術報告和建庫工作報告以及所有內的資料庫建設成容果一並報省級建庫主管部門。

(2)省級建庫主管部門和有關單位組織人員成立成果預檢組,按照技術要求進行預檢。

(3)省級建庫主管部門組織驗收評委對提交的鑽孔資料庫成果進行全面的檢查,如有必要可請項目實施負責人向評委做說明,評委提出預檢結果。

(4)鑽孔資料庫建設成果,經過預檢和驗收程序後,由預檢組和驗收組提交預檢報告和驗收意見。驗收專家組根據《地質勘查規劃資料庫成果數據檢查記錄表》行評價打分。

(5)檢查驗收以有關規范為標准,凡按規定進行資料庫建設並達到質量要求的項目即為合格。

(6)如果成果驗收不合格,將驗收意見返回承擔單位,承擔單位對數據進行修改完善後再次提交驗收,直至驗收合格。

閱讀全文

與成果驗收評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