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舉例現代科學技術在醫學上的成就
電除顫人工心臟起搏器、人工呼吸器等醫療儀器不斷改進,使一些疾病的治療效果顯著提高。診斷技術的發展。W.C.倫琴1895年發現X射線,到20世紀初 X射線診斷便成為臨床醫學的重要手段。
最初用於觀察骨骼狀態,1906年藉助鉍糊檢查胃腸運動,以後又改用鋇餐、碘油等進行 X射線造影。此後重要的診斷技術進展有:心電圖(1903)、梅毒血清反應(1906)、腦血管造影(1911)、心臟導管術(1929)和腦電圖(1929)。
50年代後期,生物醫學工程學成為獨立學科,除人工臟器外,尚研究人工關節、假肢,人工感官等。60年代激光應用於臨床。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首先用於眼科。
科學技術決定先進生產力的性質。生產力是一個由勞動者、勞動工具與勞動對象以及勞動過程的組織管理等各種要素組成的復雜系統。某一時代特定生產力的先進性質要通過系統中每個要素的先進性質反映出來。勞動者由"體力型"轉變為"知識型"標志著生產力的先進程度提高。
其次,科學技術決定先進生產力的演進方向。在20世紀以前,科學、技術、生產三者相互作用的關系,往往是按照生產一技術一科學的順序發展的,即生產和技術的實踐為科學理論的形成奠定基礎。在當代,科學技術具有明顯的超前性。
運用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和遺傳學等科學發展起來的生物技術,廣泛地應用於工業、農業、醫葯衛生和食品工業等方面,使得生產力向越來越廣的先進領域發展。
(1)近代醫療成果擴展閱讀
科學技術為現代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的第一要素。過去,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主要靠勞動力、資本和自然資源的投入,現代社會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智力資源日益成為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的決定性要素,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主要靠的是科學的力量、技術的力量。從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的實踐來看,更是如此。
現代化科學技術的超前性對生產力發展具有先導作用。19世紀末發生的第二次技術革命,是科學、技術、生產三者關系發生變化的一個轉折點。在此之前,生產、科學、技術三者的關系主要表現為,生產的發展推動技術進步,進而推動科學的發展。
B. 西方醫學在近代中國如何傳播與發展
「西學東漸」是影響中國近代社會轉型的重要因素。醫學科學作為西方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中國的傳播不僅使中國衛生醫療體制發生了重大變革,還改變了國人的生活方式乃至思想觀念。西方醫學科學傳入中國以後,由於它與中國傳統醫學是在不同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產生發展的醫學體系,兩者之間不免產生矛盾。從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總體進程來看,西方醫學,主要是近現代醫學科學,在華傳播是比較順利的,最終為中國社會各界所普遍接受,並從20世紀初開始,取代中國本土傳統醫學,反客為主,成為中國現代醫學的主體部分。
鴉片戰爭之前西方醫學在中國的早期傳播
西方醫學在中國的傳播由來已久。早在唐朝就有景教徒(基督教聶斯托里派)在華從事行醫活動。1289年,羅馬教皇派遣義大利籍傳教士孟高維諾(G. de Montecorvino)來華。孟氏在傳教同時,也以醫術為活動工具。這是歐洲傳教士把西方醫學傳入中國的開端。明末清初,來華傳教士漸多,其中著名者有義大利人利瑪竇(M. Ricci)、熊三拔(S. de Ursis),瑞士耶穌會教士鄧玉函(J. Terrentius,)等。他們在行醫的同時,還翻譯了多部西醫書籍。其中鄧玉函翻譯的《泰西人身說概》(解剖學),經過國人畢拱辰潤色,於1643年付梓刊印,流傳民間。當然,傳播醫學並不是傳教士的目的,而是求得在華立足之地以宣揚教義的手段。
這一手段令西來客們獲益良多,甚至為他們打開了通往中國社會頂端的道路。降至康熙朝,西方傳教士在中國的醫學活動達到高峰,他們在派別上屬於天主教。當時來華傳教士,如義大利教士鮑仲義(J. Baudino)、羅懷忠(J. Casta),法國教士樊繼訓(P. Frapperie)、安泰(E. Roasset),德國教士羅德先(B. Rhodes)都先後入太醫院供職。鮑仲義和安泰充當康熙帝的隨身醫生,隨駕出巡。羅德先曾經用葯治療了康熙的心臟病,還為他做過外科手術,切除了唇上的腫瘤。
雖然西方傳教士試圖利用醫學作為傳教手段,然而事實上西方醫學傳播的社會影響遠勝於宗教。不過當時傳入中國的西方醫學,還是以古代醫學為主,無論是在基礎理論還是在臨床實踐方面都沒有取得顯著成就。康熙末年,由於羅馬教廷沒有處理好基督教義與中國傳統禮俗之間的矛盾,在華傳教士又介入了皇室立儲紛爭,觸怒了後來繼位的雍正帝。這使得他們的政治地位一落千丈,甚至遭到清王朝的驅逐。西方醫學在華傳播也因此遭遇挫折。
19世紀初,一批新教傳教士開始來華傳播醫學。此時,西方醫學已經發展到近代階段,在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進步,在全球遙遙領先。正如一位西方醫學史家所指出的:「現代醫學,我簡稱為『我們的醫學』,是19世紀社會的產物。」
1800年以後來華的英、美傳教士醫生,把西方醫學的最新成果傳入中國,對於改善當地人民的醫療狀況起到了積極作用。1805年英國醫生皮爾遜(A.Pearson)在澳門開展了牛痘接種,並僱傭了中國人邱熺等在廣東各地推廣,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果。邱熺後來獨立開辦了自己的種痘診所,在當地名望頗著,得到了兩廣總督阮元的題匾贈詩嘉獎。
與此同時,西方先進的現代醫事制度也傳入中國。教會醫生在通商口岸澳門、廣州建立起近代化的新式醫院。早期在華興辦醫院頗富成效的當數美國人伯駕(P. Paker)。1834年,伯駕畢業於耶魯大學,獲醫學和神學博士學位,同年來華從事醫葯傳教事業。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努力,1835年11月,伯駕在廣州新豆欄街開辦了眼科醫局。醫局開辦後,初期雖求診者甚少,但是教會醫院所具有的福利性質和先進的眼外科技藝,很快就吸引了眾多的病人,經常是「每天都有幾千名等得不耐煩的中國人叫嚷著要求進入擁擠的病房」。他還曾為來廣州禁煙的欽差大臣林則徐醫治過疝氣。林則徐對伯駕的治療深表感謝。
英國醫學碩士、皇家外科學會會員合信(B. Hobson)是當時另一位傳播西醫的傑出人物。1839年,他在廣州開設了惠愛醫館,「舍葯施醫,至者甚眾,無不應手奏效,而去求醫者幾於其門如市,戶限為穿,於是合信氏之名遂遍粵東人士之口」。
教會醫生在建立醫院的同時,還積極推進西醫教育,為當地培養新式醫生。麥高恩(D. Macgowan)提出:「不應該認為教會醫務人員工作的重要部分僅僅限於內外科的實施,應該對當地的開業醫師在解剖學和生理學上進行講授,用他們自己的語言學習醫學和有關科學。」1837年,伯駕招收廣州本地學生入眼科醫局學習。合信也於1839年在廣州惠愛醫院傳授西方醫學。
需要指出的是,由於此時正當西方資本主義資本擴張與商品輸出全球化時期,醫學又成為傳教士服務於本國對華通商利益的輔助工具,也就是美國在華教會協會之主張:「欲介紹基督教於中國,最好的辦法是通過醫葯,欲在中國擴充商品的銷路,最好的辦法是通過教士。醫葯是基督的先鋒,而基督教又是推銷商品的先鋒。」
總體而言,鴉片戰爭以前,在華傳教士雖然為傳播西方醫學進行了艱苦努力,但是由於清中期以後,清政府一直奉行閉關自守政策,外國人在華活動受到諸多限制。傳教士醫生未能在華自由施展其影響,只能在廣州一帶活動。因此,在鴉片戰爭之前西方醫學對中國的影響也還是很有限的。
1840年以後西方醫學在華影響的擴大
西方近代醫學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並開始得到中國社會各界的普遍接受,是在鴉片戰爭以後。西方列強先後逼迫清王朝簽訂了諸多不平等條約,以此為護符,西方人在華活動獲得了諸多便利。根據條約規定,外國人有權在華行醫和開設醫館,西方醫學在華影響隨之得到迅速擴大。一方面,教會在通商口岸設立了醫院,給予中國各階層民眾以醫療上的福利;另一方面,傳教士醫生多方努力,積極推進西方醫學理論、醫療技術在中國的廣泛傳播。
1850年後,合信翻譯出版了《全體新論》、《西醫略論》、《內科新說》、《婦嬰新說》等多部西醫著作。美國人嘉約翰(J. Kerr)在1859―1886年間編譯出版了以臨床醫學為主的20餘種西醫書籍。
1866年,由嘉約翰主持,中國第一所正式的西醫學校在廣州博濟醫院建立,招收中國男女學生入學醫科。該校為廣東西醫人才培養貢獻很大,造就了諸多傑出之士。戊戌六君子之康廣仁、民國國父孫中山都曾經在此求學。
1886年,由美國教會醫生倡議,在上海成立了在華教會醫學聯合會,命名為「中國博醫會」。該會創辦了《博醫會報》,報道西醫在華傳播情況和世界醫學發展動態,並在上海、東北、武漢、廣州、福建等地建立分會。
在華傳教士還資助一些中國青年赴外國學習。例如廣東人黃寬得到了美國教士布朗夫婦的資助,先赴美國留學,後在英國愛丁堡大學攻讀醫學,獲學士學位。1857年,他學成回國後,在香港、廣東等地開診行醫,並在診所內培養中國學徒,是為中國人自行教授西醫之始。
西方醫學的傳播得到了中國士大夫階層中有識之士乃至開明派封疆大吏的積極響應。他們出於自強救亡的目的,在察覺到中國傳統醫學存在諸般弊端的同時,也開始重視西方醫學,期望以此作為經世救國的手段。
西方醫學理論的科學性和治療方法的有效性,獲得了晚清中國士大夫階層的認可。有士人著文感嘆道:「西醫之精妙,西葯之簡便,華人稍知西學者,無不知之。而獨斥為不足信,不可用者,則中國之醫人葯肆居多。然每見上海各處遇有疑難重症,華醫為之束手者,一延西醫,用西葯,即能霍然而愈者,指不勝屈。」
晚清學界頗負盛名的桐城派大家吳汝綸,在致友人書信中,對西醫理論和診療方法深表佩服:「今西醫盛行,理精鑿而法簡捷,自非勞瘵痼疾,決無不瘥之事。而朋友間至今仍多堅信中國含混醫術,安其所習,毀所不見,寧為中醫所誤,不肯一試西醫,殊可悼嘆。」「令弟如系肺疾,應就西醫,……此病甚不易治,中醫不解,亦無徵效之葯;其雲可治,乃隔膜之談。若西醫用聞症筒(註:聽診器)細心審聽,決為可治,乃足信耳。」
晚清思想界著名人物鄭觀應在其名著《盛世危言·醫道》一篇中,較全面地將中西醫加以比較。他認為西方醫學在關於人體臟腑器官的認識、診斷手法、葯物炮製、外科器械等方面都勝於中醫。他對於西方的醫事制度也非常贊賞:「西國醫學設專科……皆由名師教誨……迨至學成,官為考驗,必須確有心得,給予文憑方能以醫師自命……故學問閱歷精益求精,中國之醫能如是乎?」
曾國藩、李鴻章等晚清著名地方督撫疆吏,在成功鎮壓太平天國起義後,認識到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可以作為維護封建王朝統治的新工具。他們在主持洋務自強運動過程中,對於作為西方先進科學技術重要組成部分的近代醫學科學,也採取了積極的接納與提倡態度。1865年,北京同文館設立醫學課程,聘請英國醫生德貞(J. Dudgeon)為教習,是為中國自設西醫教育之始。
在洋務派大吏中,以李鴻章為推進西方醫學傳播出力最多。他聘請西醫為自己家庭的私人醫生,著文大力宣揚西醫:
泰西醫學有長官、有學堂,又多世業孤學,藏真府俞悉由考驗,湯液酒醴更極精翔。且俞跗治疾、割皮解肌、湔浣腸胃,此法久逸。而彼方於腫瘍、金瘍、折傷、潰瘍之石葯劀殺尤得其傳,且於草木金石之原則化質,一一格致微眇,務盡其實用,非僅以炮製為盡物性,則尤中土醫士所未逮者,予久偉其用心之精而立法之善矣。
李鴻章提出了匯通中西醫的觀點,指出:「倘學者合中西之說而會其通以造於至精極微之境,與醫學豈曰小補!」他出資贊助英國教會醫生馬根濟(J. Mackenzie)在天津開辦了一所英文名為「Viceroy』 Hospital」(總督醫院)的新式醫院。1893年,他建立了中國第一所官辦正規近代化西醫院校——北洋醫學堂。北洋醫學堂聘請外國醫生主持教學。學校堂規稱:「西醫學堂原為珍重生命而設,諸生來堂肄業於醫學諸書,宜視為利己濟人之要務,孜孜不倦,晨夕研求,毋得始勤終怠。將來造詣有成,資送各兵船及各營所當差,不獨資給薪資,兼可活人無算,良醫良相事異功同。」
當時的新聞傳媒對西醫也進行正面宣傳報道。1872年,很具影響力的《申報》刊文評價西醫道:今夫治疾之法,至於西醫可謂詳且備矣。其於人之一身,內而心肝五臟,外而筋骨四肢,上而耳目各孔,下而陰陽等竅,無不詳辨其形,細察其隱,以觀其受病之處,以究其得病之原。較之中國醫書之所載與夫中國醫士之所知,奚啻詳細千百倍哉。
盡管鴉片戰爭之後各國列強在華的侵略行徑引起了國人的敵視與仇恨,西方文化在華傳播所受阻力甚大,但是西方醫學以其拯救生命、維護健康的崇高宗旨和先進的科學理論與治療技術,逐漸贏得了中國社會各界的認可與接受。當時有人記載道,「自中國通商以來,西醫之至中國者,各口岸皆有之」,「初則貧賤患病,無力醫葯者就之,常常有效;繼則富貴患病、華醫束手者就之,往往奏功;今則無論富貴貧賤,皆有喜西葯之簡便與西葯之奇異者,而就醫館醫治者,日多一日,日盛一日也」。
西方醫學在維新運動中地位的提升
19世紀末,西方帝國主義勢力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民族陷入空前危機。學習西方先進文化,拯救民族危亡的維新運動蓬勃興起,西方醫學在華傳播也隨之而入新境。
維新派思想家認為救國首先必須強民。他們強調要從身心兩方面提高國民的素質,提出了醫學救國的主張。梁啟超指出:「不求保種之道則無以存中國。保種之道有二:一曰學以保其心靈,二曰醫以保其身軀。」
嚴復也積極提倡醫學救國,他在其名著《原強》一文中論道:「蓋生民之大要三,而強弱存亡莫不視此。一曰血氣體力之強,二曰聰明智慮之強,三曰德行仁義之強,是以西洋觀化言治之家莫不以民力、民智、民德三者斷民種之高下。未有三者備而國威不奮者也。」
維新志士肯定了西方醫學所取得的長足進步,深信引進西醫有助於救國保種。康廣仁在澳門創辦的《知新報》特辟西醫專欄,宣傳醫學維新論。劉楨麟在該報發表「富強始於衛生論」,稱:「欲治天下必自治國始,欲治國必自強民始,欲強民必自強體始。強體之法,西人醫學大昌,近日駸駸乎進於道矣。」
梁啟超認為發展醫學是變革圖強、追求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組成部分,「凡世界文明之極軌,惟有醫學」;「醫者,純乎民事者也,故言保民,必自醫學始。英人之初變政也,首講求攝生之道、治病之法,而講求全體,而講化學,而講植物學,而講道路,而講居宅,而講飲食多寡之率,而講衣服寒熱之法,而講工作久暫之刻,而講產孕,而講育嬰,而講養生,而講免疫」。
維新派引進西醫的救國主張,在社會上反響很大。研究西醫者不斷增多,各種學習西醫的民間組織和報刊雜志,在許多地方紛紛出現。社會各界對於學習西醫的熱情也顯著高漲起來。一次,梁啟超在集會宣講醫學救國論時,忽有人當眾涕淚長跪而言曰,「此舉若昌,某願粉身碎骨相贊助」;「願悉所有以其半養母,而散其半以就此事」。
這一主張也得到了統治階級開明派的採納。光緒帝在百日維新期間頒布的改革教育的上諭中稱:「醫學一門關系至重,極應另立醫學堂考求中西醫理,歸大學堂兼轄,以期醫學精進。」即使是維新派的政敵榮祿,在接受了德貞為他施行手術治療後,重病痊癒,不禁稱贊他醫術「精妙絕倫」,「不特為華醫所未見,亦華人所未聞,藉非目睹,其誰信之」。
百日維新雖然因清王朝統治階級內極端保守勢力的反對而失敗,但是維新改革勢力依然日益強大。學習西醫已成為中國社會改革勢力奮斗之重要方向,西醫大潮從此在神州洪波涌現。
清末民初西方醫學在中國醫療體系中主體地位的形成
1903年清末教育改革中,中國傳統醫學式微、西方醫學科學轉為主流之局已現端倪。著名開明派重臣張之洞與張百熙在當年制訂的「癸卯學制」中,將醫科大學作為新學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中國醫學仍列29門醫學科目之首,但是其他28門科目皆屬西醫范疇。1908年,光緒帝和慈禧太後先後病死後,作為舊時代中醫政治象徵的太醫院也岌岌可危。在時代改革大潮中,中西醫的社會地位開始發生根本性變化。
需要指出的是,甲午戰爭以後,中國醫學界的變革深受近代日本醫學思潮的影響。自唐以來,日本醫學界本來是追隨中國傳統醫學亦步亦趨。然而,明治維新以後,日本政府積極推進近代化進程,力圖擠進世界強國陣營,謀求「脫亞入歐」。在醫學領域,日本政府奉行所謂「文明開化」施政方針,於日本醫界大興「滅漢興洋」之風,在醫政管理、醫學教育、醫療設施、葯品生產等方面推行廢除漢醫、全盤西化。而就中國方面來看,清末自戊戌變法,特別是日本在日俄戰爭中戰勝了老牌強國俄羅斯帝國以後,日本模式已經成為中國改革勢力最重要的模仿範本。同時由於「路近費省」的緣故,大批中國學子赴日本學習。他們學成歸國後,也把日本的醫學理念帶回中國,成為傳播西醫,廢棄中醫的骨幹力量。
民元以後,民國政府摒棄中國傳統醫學於新式醫療制度之外,以西方醫療衛生體制為範本,重構國家醫療衛生制度。中醫也不再列入國家醫學教育內容。1915年,由獲得英國劍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的伍連德發起的全國性中華醫學會建立。該會所有組成人員都是西醫背景,並以「促進醫學科學在中國的傳播,喚起民眾對於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的興趣」為宗旨。中西醫主次易位態勢,至此昭然。西方醫學科學在中國現代醫學體系中的主導地位基本確立。
此後,西方醫學科學在全國得到深入推廣,中國傳統醫學則迅速萎縮,被斥為「不科學」,貶為「舊醫」。1916年余雲岫著《靈素商兌》,以西方現代自然科學理論全面批判中國傳統醫學理論,廢除中醫之論一時甚囂塵上,並得到了民國政府汪精衛、褚民誼等有留學日本背景高官的支持。1928年,汪企張在全國教育會議上提出廢止中醫案。1929年,在南京民國政府第一屆中央衛生委員會上,余雲岫等人再次提出廢止中醫案,會議通過了《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之障礙案》。至此中國傳統醫學不僅被西醫反客為主,更有被趕盡殺絕之勢。雖然經中醫界極力反對,多方運動,此案未得切實實施。但是,隨著西方醫學科學在中國醫療衛生體系中主體地位的日漸根深蒂固,中國本土傳統醫學也日趨邊緣化。此局面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人民政府大力提倡中西醫結合思想,方才有所改觀。
綜觀西方醫學在華傳播之歷史進程,雖有波折,而終於得到國人之廣泛接受,取代中國本土傳統醫學之主體地位,對於推進中國科技現代化,維護中國人民健康起到了積極作用。
C. 近代醫療衛生發展的背景以及影響是什麼
現在醫療衛生發展背景及影響有很多。
D. 中國近代醫療衛生事業的特點是什麼
特點就是中西醫結合在傳統中醫的基礎上,發揮西醫的作用達到一個更好的效果。
E. 張生勇的醫療成果獎
軍隊醫療成果一等獎(4項)
我國首例成功的活體肝部分移植
微電極引導定向蒼白球毀損術治療帕金森氏病
骨盆環區域內骨腫瘤的外科治療
應用整形外科技術於燒傷早期治療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F. 我國近十年醫療改革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減小城鄉差異,全民醫保建立等。
G. 中國近代醫療衛生事業的特點
中國近代醫療天天這樣子,一農村合作醫療為主,城鎮醫療和職工醫療慢慢的作為正規化
H. 中國在醫學上誕生了哪些重大科技成果
1、脊髓灰質炎系列疫苗的研製及應用:讓脊灰與中國兒童絕緣
2000年10月,世界衛生組織(WHO)西太平洋區域消滅脊髓灰質炎證實委員會宣布中國為無脊灰狀態。這是繼全球消滅天花之後,世界公共衛生史上又一偉大業績。
由於我國政府的大力推廣及免疫規劃策略的實施,自1994年10月以來,全國未有由本土野毒株引起的病例報告,曾被醫學界稱為「威脅兒童生命和健康的最大殺手」的小兒麻痹得到有效控制。
2、全國控制和基本消滅麻風病:向恐懼和絕望宣戰
麻風病,一個曾經讓人談之色變、聞風喪膽的重大傳染病,如今已難覓蹤跡。1957年,為防治在我國多地大面積流行的麻風病,中國醫學科學院成立了皮膚病研究所,根據我國麻風病流行情況,與國家的發展戰略密切結合。
在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下,提出了符合我國麻風病流行情況的防治策略、技術和措施,並取得顯著成果。
3、根治絨毛膜上皮癌化學療法的創建與推廣:從死亡率90%到治癒率90%的顛覆性突破
北京協和醫院向陽教授帶領團隊對絨癌耐葯機制、耐葯標志物篩查和耐葯逆轉等開展了深入研究,並對耐葯與危重病例的治療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綜合治療方法,使耐葯及危重絨癌病人的治療效果得到顯著提高,完全緩解率達70%以上,治療效果達國際領先水平。
4、屠呦呦發現了青蒿素,開創了瘧疾治療新方法
屠呦呦團隊與中國其他機構合作,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並從《肘後備急方》等中醫葯古典文獻中獲取靈感,先驅性地發現了青蒿素,開創了瘧疾治療新方法,全球數億人因這種「中國神葯」而受益。
以青蒿素為基礎的復方葯物已經成為瘧疾的標准治療葯物,世界衛生組織將青蒿素和相關葯劑列入其基本葯品目錄。
5、難治性心血管疾病的臨床救治體系
以冠心病、瓣膜性心臟病和復雜先天性心臟病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是我國的第一大病,也是第一致死病因。近60年來,隨著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的創建和發展,我國心血管疾病的救治水平和防治體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阜外醫院幾代人對建立心血管疾病救治體系進行了大量開創性工作。
參考資料來源: 中國科技網-中國醫學科學院建院60周年 十大科技成就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報道屠呦呦獲諾貝爾獎
I. 中國近現代醫學發展的大事有哪些
網上資料,希望有所幫助
http://www.ccwtm.com/cms/article/show.php?itemid=22248
針灸大事記1840——1990年
1851年 吳亦鼎編著《神灸經綸》。
1876年 張鏡撰《刺疔捷法》。
1878年 陳惠疇著《經脈圖考》。
1899年 劉仲衡著《中西匯參銅人圖說》。
1912年 北洋政府將中醫排除在教育系統之外,激起中醫葯界強烈抗議。
1917年 余雲岫《靈素商兌》刊行,對《黃帝內經》進行批判。
1923年 趙熙、孫秉彝合著《針灸傳真》。
1928年 承澹盦創辦無錫中國針灸研究社。
1929年 余雲岫等人提出「廢止中醫案」,社會各界組成請願團,迫使民國政府,取消提案。
1931年 中央國醫館正式成立。
1933年 曾天治著《科學針灸治療學》。
1936年 承澹盦著《銅人經穴圖考》。
1937年 方慎安著《金針秘傳》。
1937年 夏少泉等輯《針灸薪傳集》。
1945年 延安和平醫院門診部首次設置針灸科。
1951年 朱璉著《新針灸學》。
1951年 衛生部針灸療法實驗所成立。
1955年 中國中醫研究院成立,院內設針灸研究所。
1956年 北京、上海、成都、廣州等地先後成立中醫學院。
1956年 經絡的研究被列為第一次全國自然科學發展規劃的項目
1957年 江蘇省中醫學校針灸學科教研組編《針灸學講義》,是1961年統編教材《針灸學講義》的前身。
1958年 張協和等應用經絡測定儀測定經穴皮膚電阻,全國各地廣泛開展「經絡測定」的工作。
1958年 上海第一人民醫院耳鼻喉科成功針麻行扁桃體摘除術,為我國第一例針麻手術。
1961年 南京中醫學院針灸教研組統編教材一版《針灸學講義》,以後各版《針灸學》均在此基礎上修訂。
1964年 第一部對外針灸培訓教材《中國針灸學概要》發行,後擴充為《中國針灸學》於1987年出版。
1971年 中國新華社首次向全世界正式公布針麻成果。
1975年 《針刺研究》雜志的前身《針刺麻醉》作為內部刊物出版,1976改為公開發行,1980年改名為《針刺研究》。
1975年 北京、廣州、廈門等地建立了中醫葯國際培訓中心,為國外的醫生進行針灸、中醫葯等的長期或短期培訓。
1979年 WHO向全世界宣傳針灸的安全性和針灸治療的適應症,公布了針灸治療的首批43種疾病表。
1979年 全國針灸針麻學術會議在北京召開。
1981年 《中國針灸》創刊。
1982年 中國公布「針灸穴名國際化方案」
1984年 第二屆全國針灸針麻學術會議在北京召開。
1985年 1979年5月成立的「全國中醫學會針灸分會」晉升為一級學會,正式更名為「中國針灸學會」。
1986年 經絡研究被列為國家科委「七五」攻關課題。
1987年 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在北京成立。
1987年 第一屆世界針灸學術大會在北京召開。
1988年 《針灸穴名國際標准化手冊》出版,王德深主編。
1990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了由國家中醫葯管理局提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經穴部位》,並於1991年1月1日起實施。
1990年 第二屆世界針灸學術大會在法國巴黎召開。
很多可能要買書看,網上很多資料都被刪除.
http://item.eachnet.com/prd/1221097361864001_prd.html
http://www.wl.cn/1634586/
http://www..com/s?wd=%D4%DA%B4%F3%E3%EB%BF%DA%CE%C4%BB%AF%281959%C4%EA%CA%D7%B4%CE%B7%A2%CF%D6%D3%DA%C9%BD%B6%AB+%BC%CD%C7%B0+%CC%A9%B0%B2%B4%F3%E3%EB%BF%DA%29%D2%C5%D6%B7%D6%D0%2C%B7%A2%CF%D6%B4%F3%C1%BF%B5%C4%CC%D5+%D6%C6%D7%A8%D3%C3%BE%C6%C6%F7%2C%CB%B5%C3%F7%C4%C7%CA%B1%D2%D1%D3%D0%C4%F0%BE%C6%A1%A3%B9%C5+%B4%FA%A1%B0+%A1%B1%D7%D6%B4%D3%A1%B0%D3%CF%A1%B1%2C%B1%ED%C3%F7%BE%C6%D4%DA